导读:第一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精选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正走在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结合自己所教的数学学科与德育渗透的几点看法: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到晚归,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厌恶做家庭作业,我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或放学后守着他们做,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讲解不懂的知识点,这样做既改正了他们的坏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去赢得学生的信赖,构建纯洁的友谊。学生的尊师,往往是教师爱生的体现。学生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乐于学习,激发其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会增强荣誉感、进取心。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了解到中国的人口数,以及世界人口数,适当补充土地资源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有限,人口超负荷增长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性。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利用数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让学生领悟人生的价值。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
第三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以学生为本、道德为先、发展为本,以行为规范为抓手,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阵地,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依托,强化"以德立教"、"以身立教"意识,努力提高育人实效。
1、重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在工作中,我校依托行政护导、值日中队及各部门,联合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和评比。同时把握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2、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佳林敬老院开展"敬老、尊老、爱老"——"敬老院里敬老情"社会服务活动,由学生向老人送上礼物、为老人服务、跟老人谈心、为老人表演节目等;10月全校开展了"红十字关爱身边"实践活动,学生到佳林敬老院开展"让爱心和欢笑常伴"的社会实践活动;
3、开展节日活动和主题活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展"献上一份爱,文明迎世博"重阳节活动,设计开展了"话重阳,念孝恩"主题班会、"爷爷奶奶我爱你"真情告白、"爷爷奶奶我爱你"行动起来等系列活动。
结合国庆和十八大的召开,开展了"童心颂祖国"系列活动。
4、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行为规范直通车"广播,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开展"119"消防疏散演习,做好安全文明校园的迎检工作。开展"健康快乐伴我成长"心理健康游戏节活动。进一步深化法制游戏棋活动,开展了法制安全教育周活动,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
5、三位一体,发挥整合优势。协助各年级召开好家长会,做好一年级新生家长学校的办班工作,申报优秀家长学校。
第四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好习惯将受益终生,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正是学生习惯教育需要取得的预期效果,最终达到习惯决定命运。从多年的学生习惯养成的德育工作探索和经验中可知,总结如下几方面:
一、 紧密结合日常行为规范,用制度规范学生习惯,在集体中养成统一的好习惯。农村学生陋习、旧习、恶习诸多,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制度管理中规范学生的习惯,从习惯变成自然,实现“无为而治”。往往从集体统一习惯开始,从集体到个体,从大到小,从上而下,一般比较容易比较取得实效性和时效性。一个好的集体肯定有好习惯,这种好习惯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力量巨大而无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影响到集体的荣誉,以强烈的集体主义来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做法有:
1、在管理上形成对学生的管理习惯,促成学生的好习惯统一养成,是农村习惯教育的基石。一是对整体学生每日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用一个根本制度-《值日管理制度》来去进行评估量化,但每日突出一个环节来重点管理。比如今天检查课堂违纪问题,明天抽查课间管理死角学生非正常不良集中问题;二是多年来定期实行重点管理区域常态化管理。比如:对学生的头发、首饰、装扮等仪容仪表每四周检查一次。“禁止学生穿拖鞋进入教学区域,每2周突击检查一次。校园内禁止使用手机,专门买了探测仪,每4周突击检查一次,违者学校统一收缴保管,期末后家长陪同取回。晚上时常到围墙下突击检查学生爬围墙情况等等。加强了对是否有良好的遵守校纪校规习惯,尤其是仪容仪表、使用手机、处理学生矛盾的良好习惯问题。
2、坚持在制度量化下建设 “文明班级”,促进班级在制度中、在原则中习惯成长,发挥班级的阵地作用。我发现通过这项工作后班集体更具凝聚力了。我也正在尝试所有的项目往这方面去努力实现管理调整。
二、用大爱来包容学生的个体习惯,为学生的个性习惯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学生的有些习惯可能和大人的培养意图、集体统一要求会有所偏离,甚至是格格不入。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是否用大爱来包容学生的个体习惯和用期望的目光关注其习惯发展很重要。不能盲目对待,单一处理,更不能以“另类”“异物”而一棍子打死。
1、从认识上做到牵引学生向科学家、成功人士、名人的成长“缺点”中入手,比如牛顿、华罗庚,善意看待学生的某些习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正视学生的习惯,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习惯形成对过去而言不存在对与错,不同的学生的成长历程会存在不同的习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2、从学生的个性习惯发展出发,开启人生成才大门。我们经常在教育管理常态会上引用香港教育年会中的案例:“一学生长期关注蚂蚁的习惯,时常迟到,甚至有时忘了作业。很多学校和很多老师眼中的差生,但是后来经过某教育工作者的个性习惯牵引:鼓励他在完成学业的时候继续深入关注蚂蚁,安排专业老师专门辅导,甚至让他在学生当中组成自己的研究团队,最后变成是地区性的灭蚁专家,他的团队成员很多成为和灭蚁相关联的知识区域人才。”“一学生长期至关注科幻片,其它的一塌糊涂,经引导关注应急问题,并养成习惯,后来成为一个国家的应急专家。”作为个性习惯教育的启迪,让教师在学生的某些习惯中加以甄别,从学生的语言、读写、绘图、组织能力等方向加以培养,加以开发,创造平台,通过比赛、活动来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寻找兴趣爱好的人组成一个小集体,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给以帮带扶。学生的成长往往从对某一问题的关注开始,引起兴趣,坚持深入变成一种习惯,最后成功。这种个体的习惯教育发展成功,远远不如一个小集体或者是大集体的个性习惯的整体成长。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学生经常赌博,而且会千术。为此也不知所措,后来我们改变策略,让他经常在特定的场合给师生表演千术,引导他关注魔术表演和军人的战术伪装,让他以后变成在文艺节目上表演魔术,时常和他交流看法,后来他参军,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侦察兵。
德育教育是漫长的工作,我们将上下求索,为学生创造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我局党委为庆祝建党91周年,于七月上旬开展慰问老干部活动。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做到了真正切实于民,情系于民。我们给老党员送去了大米和清油,不仅宣传了我们党,塑造了我们党的光辉形象,体现了我们党的精神,而且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了老党员,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物质上的帮助,同时也体会到了心灵上得温暖。
我深知老党员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特别是对困难党员更要关爱有加,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令我感动的是,这位老党员不仅体弱多病,且儿女常年在外打工,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们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并自理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劳动。当看见我局党委的到
来,一再感谢组织的关心和照顾,充分体现了老党员的高风亮节。
我作为一名党员既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关爱党员、帮助困难党员应是一项贯穿于全年的日常工作。从实践来看,每逢春节、七一等节日前后,各级党组织都会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但这些服务关怀是短暂的、零星的。要将年终关怀、节日关怀变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长期关怀,保持关怀的连续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员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党员在有困难的时候想到组织,让党组织成为党员的指路明灯和坚强后盾,努力形成党组织关心广大党员、广大党员关心群众的生动局面。
我觉得关爱党员、帮助困难党员应建立长效机制并形成制度一以贯之。各级党组织要经常性开展走访和慰问活动,主动上门走访困难党员、老党员、有特别贡献的党员,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生产生活情况,倾听党员心声,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党员、老党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真正做到有难党员必帮、有病党员必访、有思想包袱党员必解。坚持结对帮扶制度,农村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生活上予以体贴、物资上予以帮助,让党员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第六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博学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上师范学院时经常接触到的一句话。如今我也成为了别人的老师,加入到了教育这一行业领域中来。
时光荏苒,不经意就从指缝中溜走。数数日子,我参加工作已经一个月了,尝尽了其中的各种滋味。在工作的前几个星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德育培训课程。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学习,对于像我这样的新老师是十分及时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我也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谈谈这几次德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学生的学习好、成绩好、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其实不然,学习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而德育正体现了做人方面。成绩只是学习的一方面,只有培养出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不仅要重智育,还要重德育,只有这样教育才算完整,人类才算完美。
这次德育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关心和爱学生。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当重要。教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更应该以爱学生为基础,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以表扬为主、少批评,先肯定、再纠正。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更重要的是以爱动其心。首先,我们先要从的生活小事中关心学生。教育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我们要注重细节才能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其实,教师什么都不用多想,对学生奉献爱心就足够了,对学生的关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他都会铭记于心。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和耐心。人有“三六九”等,学业也有“一四七”分,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坏的,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袒之心。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期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自己更优秀。对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不仅要对他们有信心还要使学生自己建立起自信。无论差生还是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都应该要给学生足够的包容和耐心。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每一位学生,用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护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德育的培养,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酸甜苦辣渗透其中。让我们用自己心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爱感化每一位学生。
这次培训在听了夏晓芸老师的主题班会课和德育教研员唐静丰老师的德育讲座后,对我这个新教师来说收获良多。
唐静丰老师首先和我们交流了人生与规划,我们的一生思考很多问题,从自己认识、职业规划、环境影响到职业目标,其中有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好好想过,这值得我反思,我在为了完成一个阶段的目标而努力忙碌,达到目标之后就继续朝着下一阶段的目标前进,我没有留下时间来认真思考我的人生与规划。
就如唐老师所说:“人生是一场命运抉择:一次重要的(正确的)抉择胜过千百次的努力。”现在的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此刻我无法肯定地说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但我想态度决定命运,至少我要做出努力,这样将来哪怕我失望了,我也不至于会后悔今天的选择。那么第一件事就是现在的我要好好规划自己,目标决定前途,只有锁定人生目标,你才能做赢家。我可以为自己制定日常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总体目标、人生终极目标,总而言之就是不能让自己过糊里糊涂的日子。
第二件事就是要找到一位人生教练,因为人生目标的实现需要导师。我的导师已经找到一位了,我会跟着她好好充实自己,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可以再找一位导师,从更多优秀的前辈身上吸取经验。在目标的引领下,在导师的帮助下,我期待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也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
接下来,唐老师又和我们分享了怎样上好一堂优秀的主题班会课,内容包括主题班会的类型、特征、功能、内容、设计与实施等等。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首先要有主题,主题是班会的中心,只有选好主题,才能开好班会。比如像夏晓芸老师的这节班会课的主题就是“宽容”,这个主题应该是挺大的,但是夏老师从我们同学身边的事例出发,激发了学生的讨论、思考、辩论的热情。
2、明确活动目的。它不同于班会课,不能东讲一点,西讲一点,每节课只要一个目的,解决一个问题已经足够,太多的目的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夏老师在这堂课里主要通过让学生说说被别人宽容和宽容别人的感受,重点解决如何宽容别人以及期间要遵循的原则,目的非常清晰明确。
3、活动准备。俗语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从班会的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周密的安排。夏老师在这节主题班会课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做好树叶形状的绿色纸卡,花朵形状的红色纸卡,树干形状的纸卡等等,因为她必须在课堂最后在黑板上呈现一棵大树的图形,所以这一切环节都必须做好精密的设计。
4、活动步骤。在设计活动步骤时要做到方向正确,目的明确,讲究实效,条理清楚。夏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衔接自然,课堂效果明显。主题班会是师生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七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习惯和观念,克服功利心,不要刻意求顺、求纯、求完美。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尽管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俗话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本学期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通过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从而提升道德修养。我在教授《弟子规》原文内容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把其中的精华与德育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言行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诵中学,玩中记,让诵读《弟子规》成为一种乐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拍手诵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诵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在读中诵,在诵中悟,并结合史料中有关故事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并感知《弟子规》内容所蕴含的道理。这样,学生在课堂的反复诵读中掌握了其韵味和节奏,在课下再让小组长组织学生比赛诵读,让学生边玩边吟诵,让经典不断渗入人的心灵,从而达到了健体与健心相协调的良好效果。
二、画中解,演中悟,让理解《弟子规》变为一种享受。
课堂时间,教师通过多媒体重点播放《弟子规》的释义和相关小故事,把《弟子规》的内容用文字、图片或者音像的方式进行诠释,更注重引导孩子关注里面蕴涵的道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中的小故事套曲演唱,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悟《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三、家中行,校中做,让践行《弟子规》内化为一种本能。
教师每周一节《弟子规》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实践作业来指导孩子在家的言行,同时请家长指导和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每天饭前让孩子给家长拿筷子和碗;送父母一件自制的礼物;给父母做一顿晚餐;给父母过一次生日等。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发现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个别道德行为问题较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除了上课前能向老师问好,下课时能谢谢老师外,平时遇见老师都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此外,在操场上,很难看见有废纸废物了,即使偶尔有废纸,也很快会被学生悄悄捡走。由此可见,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了,乱丢废纸废物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第八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我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这文化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谈人的品德。不止我们,国外的很多哲学家也都在探寻是非善恶的路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就像我刚刚读完的《沉思录》,马克·奥勒留就可以作为古代国外探寻“美德”这一话题的哲学家代表。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在谈“德”,在倡导中华美德,这其中的原因,在我看来,不论你在社会上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德”都是立人之本。而且我觉得,现在说的个人素质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德行”。“德行”又分“德”和“行”,有了好的品德才能有得体的行为,所以一个人一切的一切又都归结在了“德”上。一个人的“德”能反映他的人品,也能折射出他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社会上所有人的“德”则能反应一个国家的文化。这让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人“德”的重要性。
在网上查找德育主题报告会的时候偶然看见一名教授说的一段话:“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这让我想到讲座中的那位教授所讲的东西,他在谈到儒家的时候曾归纳儒家思想为:“人到底是什么?如何做人?做人要做一个怎样的人?”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那些被淹没在经济浪潮中的唯利主义者、形式主义者等就是没弄
明白这三个问题。听完讲座,我对这三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就是“德”。人是动物的一种,但为什么和其他动物不同呢?科学上可能会给出脑容量、上肢与下肢的比例关系等数据,但我认为,从人文的角度说,人是有“德”的动物,其他的大多数动物只能依靠本能生存,但人能通过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来确定是否符合“德”。实际上,我认为,在这一方面,“德”又可以等同于理性,但实际上,“德”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夸张一点说,是规范人们的东西。
讲座中说得好:“不论你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工地搬砖的工人,都要有‘德’,在这方面,他们是没有区别的。”那首先就必须知道到底什么是“德”。在汉语字典中,“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在老子看来,德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忠、义、仁、信;孝、慈、恭、谦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在我看来,“德”所包含的东西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每一个动作到每一句话,甚至是眼神的变化,都是“德”的一部分。听完这个讲座后,我顿时觉得,人与人的交往过程正是互相欣赏对方美德的过程。不论你是否察觉,我们每天都处于观察他人品德的过程中,而这种过程会带给我们思考,这种思考也许是下意识的,也许是印象深刻的,最终都会多多少少地改变我们自身的“德”。我觉得这就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结合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深刻地体会到课堂学到的东西,还是远远不足以让我们立足于这个社会,想要好好的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有“德”。
很多人都说,当今是一个道德缺失的时代,我不完全赞同。因为很多国人的素质实在是亟待提高,更坏的是,这令一些素质高的,有“德”的人不知所措,跟随主流会觉得堕落,而洁身自好又会招他人讥讽。要我说,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虽然我不信佛,但我相信有因果报应,无“德”的人终将落得不好的下场。
第九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昆虫在它弱小时难看无比,但经过不断的吸取营养,数月后会破茧成蝶,为人类生活增添美丽。几年来,我校在实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历经了无数次的学习,开展了多项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洗礼中,让我对德育的认识有了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
曾记得,落实课题研究以前的我认为德育的渗透只有品德课上才是最佳教育途径,教育方法也是当学生思想、行为偏差时谈话解决便可。
而今在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通过一次次班会评比活动、班级特色活动,我和同学们面对一个个学生关心的话题,一个个学生“常见病”而进行细心的准备,精心的召开,活动中通过看、演、评、画、写,使我感觉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应该在无声细雨中纠正,真是事半功倍。
而今在课题实施中校园文化的改观,让我感受到对学生的教育哪能仅限于一堂品德课,而是处处在,时时有的。
而今在课题实施中学校组织的一次次专题讲座、课题研究使我认识更得以升华。记得上学期德育现场会中的沙龙活动,该活动主题是围绕怎样使学生快乐的成长,为了切实落实该主题,活动前我们是翻阅书籍,上网索取资料,活动中将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与同仁分享。这一查、一结、一说使我们在场的所有老师感受到德育的重要,尤其是迟老师在谈到班级一问题儿童的教育措施中,同仁们有深度、有广度的群策群力、更使我认识到实施德育途径的多样化。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千百年来,无论是中国的孔子站在“杏坛上”,还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站在他的学园里,都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今天社会的瞬息万变,今天社会的高度发展,今天的教育对象则更需要勇敢的面对人生,快乐的面对人生,智慧的面对人生,而赋予他们勇气、能力的我们更应该学会教育他们,感召他们。而我校实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这一系列活动正使我这一东风人认识到了,感受到了,我坚信已“破茧成蝶”的我会用鲜活的生命力使我的教育对象幸福、开心的面对人生。
第十篇:德育心得体会整理
在学校全面打造阳光校园,实施阳光教育的背景下,我校提出了阳光德育的理念。学校德育处围绕打造阳光校园、培育阳光少年,开展系列阳光德育活动。
多年以来我着力打造阳光校园,开展阳光德育工作,即: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立足培养学生积极有为的阳光心态和开朗豁达的阳光人格,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自觉能动、积极创新的生命主体。
1、“践行十爱德耀隆昌”演讲比赛
我校举行“践行十爱?德耀隆昌”演讲比赛,旨在用“十爱”精神激发学生情感,传播健康乐观、阳光向上的正能量。这次比赛充分展现了学生奋发向上、自信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为了让更多孩子理解“践行十爱·德耀隆昌”的深刻内涵,还将让此次比赛中的优秀者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进行演讲,让“十爱之花”开遍实小。
2、“小鬼当家”跳蚤市场活动
孩子们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感受到生活的热情和废利用的真正价值,增强了环保、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孩子们掌握了一些人际交流,独立自主阳光向上。
3、廉洁文化进校园
廉洁文化进校园开展“我讲故事给爸妈听”“廉洁小报”“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队会”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家长、教师的廉洁意识和营造廉洁的家庭教育环境。实小将继续坚持“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理念,与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共营廉洁氛围,齐走廉洁路。
4、国旗下的`展示活动
升旗仪式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阳光自信地展示自我,为每个孩子的特长展示提供平台,同时也为了让国旗下表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我校每周实行班级组织的国旗下表演的制度可采取各种形式发挥本班特色,展示本班风采。各班参与度达百分之百,达到全员参与,全员锻炼。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德育心得体会整理(精选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优秀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00字,关于时间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心得体会,暑期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感悟和规划演讲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