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作者:吴承洲2024-04-25 02:05:26

导读: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一 在舞蹈情境上,《冬残奥圆舞曲》立足于雪花纷飞的冬季背景,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开篇描绘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飞...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通用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一

  在舞蹈情境上,《冬残奥圆舞曲》立足于雪花纷飞的冬季背景,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开篇描绘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飞舞,尽抒随境而舞、随心而歌的坚韧信念;末尾徜徉于充满生机的未来,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为了首次在残奥会上的亮相,除了演员外,幕后的很多工作人员同样演绎着“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

  谈起《冬残奥圆舞曲》,编导李文倩非常兴奋地拉着记者一路小跑去欣赏她们用一根根牙签摆出的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并单单就这个节目的雪花造型,我们就曾想了100组。”

  手语指挥刘倩是艺术团的化妆师,团里两个舞蹈老师都被借调导演组了,她临危受命担起了手语指挥的角色。

  据记者了解,她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我回去要用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员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这么冷的场地排练,多艰苦,她们只看到了电视上光鲜的一面。”

  看着演员训练的照片,已经两个月没回去看孩子的刘倩,心里还惦记着回去怎么教育孩子。谈起演员训练,刘倩也是感慨万千,“艺术团的精神在这些演员中传承了,魏菁阳、祝悦她们不管训练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艺术团一代代演职员保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她们中传承。

  作为编导之一的李文倩,同样借调于艺术团。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是位外交官,长期驻外,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扔给父母照顾。提起孩子,在演员面前表现格外坚强的李文倩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孩子充满愧疚,忙完活动,就想好好陪陪他们。”

  据记者了解,《冬残奥圆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圆,它有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寓意,包含着人和人的团结、友爱、携手向前,这个中国最古老、最质朴的情感。如今,这些舞者和幕后的英雄们,在舞台上,准确诠释了“以生命的绽放”的主题,舞台下,她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展现了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她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二

  “龙抬头”,再启程!

  今夜,残奥会的火种时隔14年再度点亮千年古都,续写“双奥之城”的荣耀;

  今夜,“鸟巢”时隔12天再迎盛大聚会,20__年初的冰雪盛会终现生命绽放。

  世界目光聚焦于此,灿烂星辉照耀前方。在冬残奥会精神的感召下,“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与“平等、参与、共享”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在此相融相汇,书写成一篇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动人故事。

  鸟巢上空,夜空中星光闪烁。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也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出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从瑞典恩舍尔兹维克到韩国平昌,世界残疾人冰雪运动员宛如点点星光,在冬残奥会赛场实现生命价值,演绎人生精彩。

  最终,画面定格在“20__中国北京”,北京冬残奥会如期而至。此后的9天赛期里,北京冬残奥会不仅将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残疾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平台,更将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英雄无言,热爱有声。

  8名残健融合护旗手护送五星红旗入场,他们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以及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视力残疾人们在仪式旗台两侧无伴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现场的听力残疾人们也用手语“演唱”国歌。

  赤诚爱国心,浓浓家国情。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他们的赤子之情同样浓烈。这一刻,《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从他们炽热的心间流淌而出,成为中国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缩影。

  不仅如此,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步入场内。本届冬残奥会,96名中国运动员将参加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运动员全部为业余选手,他们也成为广大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生动写照。

  一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出现在一位盲人手中。不同于以往冬残奥会开幕式,国际残奥委会标志的展示方式,这枚小小的会徽“无形”却深深烙印在更多残疾人的心中。运动点燃希望,拼搏成就梦想,此刻最小的会徽也以向世界发出“改变始于体育”的号召。

  浪漫延续,希望长存,“大雪花”造型的火炬台再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身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的盲人运动员李端,在火炬台前小心摸索着火炬接口,将“飞扬”火炬插入雪花火炬台,期间全场掌声雷动,洪亮的“加油”响彻鸟巢。

  这一刻,在鸟巢中央“微火”的映衬下冬残奥会开幕式更显温情。而无论是开幕式倒计时、文艺表演和点火瞬间,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贯穿始终,也让关注着这场盛会的人不断感受“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人文情怀。

  如果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24节气倒计时、天上奔涌而落的黄河之水,在鸟巢上空绽放的“迎客松”烟花,尽显“中国式浪漫”;今夜,全部由残疾人参演的《同在蓝天下》,残健融合的舞者绘出一张绚丽笑脸,国家体育场则共同唱响生命的赞歌。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实现完美交接,背后是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运筹帷幄。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此后的短短12天内,北京冬奥组委在场馆建设和运营、竞赛组织、疫情防控、赛事服务保障等方面顺利完成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最终,完美、感人的开幕式成为中国兑现这项庄严承诺的崭新起点。此后的9天时间内,来自五湖四海的冬残奥运动健儿汇聚于此,发扬拼搏精神、展现自强不息风貌,共同组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盛会的拼图。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三

  3月4日,20__北京冬残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再次上演中国人的浪漫。如果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决出的就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敞开平等的大门,让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更有着呵护生命的要义。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北京冬残奥会上温暖与感动的瞬间。

  1、残疾人合唱团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迎国旗入场环节,现场的残疾人合唱团和两侧的24名青年学生,以无伴奏的方式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同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2、手语唱响国歌

  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伴随着庄严的国歌,现场的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深情地唱着国歌,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之情。

  3、冰壶倒计时

  在倒计时环节,轮椅运动员将冰壶推出的那一刻,倒计时数字10至1在赛道上亮起,到冰壶正中大本营时,倒计时刚好结束。冰壶倒计时充满了科技感和梦幻感。

  4、手手相传的残奥会会徽

  在残奥会徽展示环节,两个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画出了残奥会会徽,这枚小小的会徽手手相传,场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残奥会徽。手手相传的残奥会徽也把残奥精神和希望传递出去。

  5、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

  主火炬台由我国盲人运动员李端、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点燃。在摸索中,在全场的加油声中,李端成功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的方式完全一样,也体现了真正的平等。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四

  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为期10天。届时运动员将参加两个大类中6个运动项目共78个不同竞赛项目的争夺:

  雪上运动: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和单板滑雪。

  冰上运动:残疾人冰球和轮椅冰壶。

  这些赛事将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六个场馆内举行。其中两个场馆——国家体育馆(残疾人冰球)和国家游泳中心(轮椅冰壶)-是20__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遗留场馆。

  首先是欢迎仪式:一群穿着五彩服的卡通玩偶出现在我的眼前,慢慢地,他们变成了一座“彩虹桥”,十分好看.到选手入场了: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奥会选手,走进欢乐的鸟巢。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架着拐杖,有的靠人扶持,有的双目失明……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片灿烂的笑容。

  动人的一幕出现在德国代表团入场时。选手们步入场地,笑向观众,并亮出了一面写有四个汉字“北京你好!”的德国国旗。547名中国代表队出场了,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开始表演了,首先是《太阳鸟》:“太阳鸟”飞向一位盲人歌手,盲人歌手唱起了:《天域》。《星星,你好》:舞台的中央,320名聋人姐姐穿着洁白的裙子,翩翩起舞,用手语对着天空说:“星星,你好!”<<永不停跳的舞步:百名聋人舞蹈家,用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她们中间有一位身着白色芭蕾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芭蕾女孩”—李月。她跟“芭蕾王子”一起翩翩起舞……

  最后,韩红阿姨和刘德华叔叔一起唱起主题歌:《和梦一起飞》。

  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即将到来,33岁的侯斌叔叔用自己的手臂,将轮椅和身体一同拉起,一点点向上攀升,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伴随他一直攀升到39米高处的主火炬燃点,他伸手向前,点燃主火炬。顿时,全场沸腾!天空放出美丽的烟花。

  明天我们等待着中国健儿再创辉煌!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五

  历经9个比赛日,84个项目赛事,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在全球瞩目中落下帷幕。在本届冬残奥会赛场上,我们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温暖与感动。残疾人运动员用他们的友爱、勇气与坚强,为世界注入了和平、温暖与积极的能量。

  坚韧之花美丽绽放。老将毛忠武、于静勇挑重担,战胜岁月;“00后”小将郭雨洁、张梦秋奋力拼搏,展现中国青年风采;轮椅冰壶队员王海涛、闫卓等人克服险阻、成功卫冕……赛场上的残疾人运动员意气风发,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拼搏。他们坚信,没有与生俱来的荣光,便自己去创造辉煌。冬残奥赛场上一个个与命运不屈抗争的身影,书写出震撼人心的动人诗篇。他们付出的汗水与心血,让那抹耀眼的中国红不断在赛场上冉冉升起。

  友谊之声传递温情。冰球赛场外,中国队运动员与捷克队运动员握手互相致敬;残奥冬季两项男子长距离(站姿)比赛后,法国、挪威与加拿大代表团运动员紧紧相拥庆祝胜利。赛场上,他们奋力拼搏;赛场下,他们相互激励,冬残奥会不仅是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的舞台,同时也是全球残疾人交流共享、增进友谊的桥梁。而选手背后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也为运动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队外籍教练卡佩里·达利奥被队员亲切地称为“老达”。在他的帮助下,残奥高山滑雪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队员刘思彤说:“当你觉得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有团队支持你,这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此外,残疾运动员与领滑员之间的默契,也同样书写着同赴赛场、共迎挑战的动人诗篇。这样的一幕幕,为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再添温馨。

  服务保障温暖人心。在此次冬残奥会中,无障碍坐席、电梯、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同声传译、轮椅推送等细节处处可见,红十字AED一体机、常用辅助品急救包等保障护佑安全。除硬件设施外,北京冬残奥会赛场内外的志愿者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真诚的关心、温暖的笑容助力残疾人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让他们留下了关于这座城市最美好的记忆。

  此外,在疫情延宕反复、体育赛事饱受冲击的背景下,北京冬残奥会在此次赛事的疫情防控方面做出了积极示范。在坚持严格防疫标准的前提下,给予特殊人群特殊关怀:针对无法佩戴口罩的残疾人士,允许佩戴防护面屏;针对需要使用唇语交流的,也可以短暂摘下口罩……这份丰硕的成果与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背后每一位志愿者夜以继日的辛苦服务,也离不开背后每一位工作人员笃志不倦的敬业精神。

  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非凡卓越的盛会,真正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爱,为残障人士追逐梦想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这既是北京冬残奥会的美好愿景,更是全世界的共同期盼。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六

  赛场外,无私奉献的保障团队是运动员们的“守望者”,用实际行动让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为世界注入积极的能量。

  老将战胜岁月,小将意气风发。中国残奥冰球队38岁老将于静是冬残奥会历史上第3位参加冰球比赛的女运动员,也是北京冬残奥会冰球项目中的唯一一位女将。不过她从没有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在冬残奥冰球赛场上一次次的争抢、冲撞中,于静“巾帼不让须眉”。冬残奥高山滑雪选手张梦秋只有19岁,却不断刷新着中国代表团的纪录,本届冬残奥会斩获2金5银。这位美丽的姑娘5次站上领奖台都有着不同发型,“麻花辫”“爱心辫”“六小辫”,每次都让人眼前一亮,活泼又可爱的状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39岁的伊朗冬残奥单板滑雪选手塞迪盖·鲁兹贝在比赛中不断摔倒,又不断站起来,跌跌撞撞中向着终点前进,缓慢而倔强,在540米长的坡面回转赛道上,她是全场用时最长的选手,但当她冲过终点时,迎接她的是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冬残奥会不仅是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的舞台,也是全球残疾人交流共享、增进友谊的桥梁。冰球赛场外,中国队运动员与捷克队运动员握手互相致敬。残疾运动员与领滑员之间的默契,同样书写着同赴赛场、共迎挑战的动人诗篇。中国代表团冬残奥高山滑雪队外籍教练卡佩里·达利奥被队员亲切地称为“老达”。在他的帮助下,中国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雪山之巅,气象服务团队追风测雪,为赛事护航。白雪皑皑的群山间,时常能看到气象服务团队背着仪器穿梭、观测的身影。观测员不畏风雪、精益求精,前往现场测量风速、风向、能见度、积雪量、雪温、雪质等数据,全力得到精确的现场情况。

  雪山脚下,医疗保障团队妙手丹心。医生们多次演练针对残疾人的救助行动,更有滑雪医生在雪道飞驰,苦练3年只为4分钟内赶到伤者身边。运动员朱大庆在训练中摔伤,医疗保障团队立即给予伤者冰敷、加压包扎及悬吊制动处理,以便尽早消肿止痛。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说:“如果运动员是一届运动会跳动的心脏,那么志愿者就是灵魂。”作为北京冬残奥会保障团队服务工作的中流砥柱,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卢月双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韩语翻译志愿服务,她说:“尊重和友善,往往体现在细节,一句敬语、一个微笑,都会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我们的用心。”22岁的王梓博是一名残疾人志愿者,先天患有听力障碍的他在助听器的帮助下,成为国家体育馆的赛事服务助理,他亲眼见到同事将残疾人观众一次次引导至无障碍观赛区,产生的共情让他内心颇感温暖。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七

  北京冬奥会闭幕不到半月,璀璨的烟花再次点亮“鸟巢”上空,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朋友们在冬残奥会的感召下汇聚在一起,共享这一充满希望、拼搏精神、自强风采和团结友谊的残疾人冰雪盛会。

  温暖的情感缓缓流淌,浪漫的色彩交相辉映,动情的氛围渐渐升腾……悠扬歌声和曼妙舞姿中,生命绽放的动人瞬间无不传递着坚毅勇敢的力量。改变始于体育,世界聚焦这一刻,我们期待之后的每一刻……

  冬残奥运动员不畏艰难圆梦赛场,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星海。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在灿烂星辉中一一闪过。最终画面在“20__北京”定格,现场观众屏息凝神。

  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等六大项目的运动员承载着冲破阻碍、突破自我的梦想,从现场雪道疾驰而下。当冰壶脱离推杆,标线随之一格格推进。“10、9、8……3、2、1”,在全场观众的倒数声中,冰壶入垒,属于全球冬残奥运动员的激情盛会就要开启。

  在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衬托下,46个参赛代表团踏雪道而来,憨态可掬的吉祥物“雪容融”和标兵志愿者热情舞蹈欢迎八方来宾。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也是女性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一届冬残奥会。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也有初次参加残奥赛事的“00后”;有些来自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冰雪强国,也有些运动员的家乡气候炎热常年无雪。

  “我练习滑雪已经5年了,最近3年都在参加正式比赛,冬残奥会是我最高的梦想舞台,为了来到这里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英国运动员亚历克斯曾遇意外,右腿不幸被截肢,在滑雪中,他找到了新的人生“赛道”。

  尽管曾在生命中遭遇不幸,残奥运动员们仍自强不息,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排除万难终于登上冬残奥舞台,冰雪梦想照进现实。

  伴随着熟悉的《歌唱祖国》乐曲,中国冬残奥运动员郭雨洁、汪之栋执鲜艳五星红旗,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中国队本次派出96名运动员参与全部六个大项的比赛,这对于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的中国队是巨大的跨越和突破。从20__年初征冬残奥会,到20__年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所有中国运动员不畏艰难,以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家门口创下新的奇迹。

  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为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搭建了充分展示残奥运动魅力的舞台。”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说,他们将通过体育运动展示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当紫色“雪花”在夜空唯美绽放,我们共同期待代表着勇气、毅力和不屈的冬残奥运动员,在未来9天的冬残奥赛场上,挥洒激情,展示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风采。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八

  北京20__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将于13日上演,导演沈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闭幕式的主题为“在温暖中永恒”,将用一个特殊的装置配合主视觉形象,将过去9天赛事的感人瞬间,以及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永远保留下来。

  沈晨介绍说,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对于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定位是“温暖感人”。“所以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与冬奥会不太一样,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的是唯美的环境、中国的文化概念等等,但是我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表达的,是残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行为,由此来完成温暖和感人的瞬间。”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一主题,导演组一直在寻找可以让温暖成为永恒的表达方式,最终决定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主视觉形象“同心圆”的基础上,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场地中央,外加一个特别的舞美道具,结合地屏的呈现,达到“温暖感”“记忆感”“包容感”的统一。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留住我们的整个冬奥,留住我们双奥之城的这份记忆,让我们的后人永远都能够记住它。”沈晨说。

  沈晨表示,本次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70%为健全人。据他介绍,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创意策划从20__年就已开始,历经几十稿的修改过程,不断自己推翻自己、自己否定自己,到最后呈现的时候,相信会比较圆满。而本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最终制作和排练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所有主创团队对此做了充分准备,和我们的残疾人朋友们一起日夜鏖战,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最伟大的瞬间。”

  本场闭幕式除了仪式,还有两个比较核心的表演。首先,在《爱的感召》节目中,由盲人演唱者、听障手语表演者等组成的残健共融的演出团队,将向世界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其次,在主火炬熄灭之前,还会进行一个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形成奔流不息的“时间”前进和更迭的形象,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沈晨说:“艺谋总导演一直在指导我们工作,他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盲人运动员)点火环节,已经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他希望我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熄火环节也能留下精彩的瞬间。”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九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和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样,简约而精彩,温暖而感人。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火炬手李瑞点燃火炬的那一刻,看过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观众当时都为李瑞捏了一把汗,因为他为在触摸大雪花的中央位置点燃主火炬所经历的时间显然超出预期,以至于现场有人喊出”加油“为他打气,并且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最终李瑞还是把主火炬稳稳的插入指定位置,点燃主火炬。对于普通人,这显然是非常容易完成的动作,但对于只能用手来触摸感知方位空间的完全没有光感的盲人,这项任务并不简单。另外,在开幕式护送国旗到升旗台环节中有一名穿戴假肢的护旗员也特别引人注目,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在护送国旗的这段路程上,他的步伐异常坚定矫健,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可以想见他一定付出过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他的武侠小说有个特点,就是里面有很多武林高手甚至主人公都是残疾人士,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江南七怪的老大柯镇恶、以九阴白骨爪名扬天下的梅超风、《倚天屠龙记》中的金毛狮王谢逊、还有《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独臂大侠杨过。这些人物在小说里都是武林高手,他们拥有比普通人更高强的武功,特别是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更是独步天下,感觉身体残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反而令他们能力更加突出。我曾经也会幻想自己看不见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正常生活,在家独处时我甚至还尝试过蒙上双眼在家走一圈,但对于我最为熟悉的地方,只要蒙上眼睛我还是会到处碰壁,根本无法行动,更别谈生活工作了。可见小说毕竟是小说,真实世界的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无疑会付出更多的辛劳。所以对于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士我一直是抱有同情心且十分敬佩的。对于歧视残疾人士的行为和个人,我也一向是反对和鄙视的。先不论歧视行为对于残疾人的伤害,谁又能保证普通人自己就能平安一生而不会遭遇变故?

  因为这次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缘故,我还特地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10%-15%,这其实是不小的比例。残疾人在中国大概占6.34%,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我国残疾人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多的。在我看来残疾人士只是某些功能受限的人群,当今世界科技不断发展,残疾人穿戴相匹配的科技产品后完全可以弥补生理功能的缺陷,生活工作不仅与普通人无异,甚至还更为优秀,也同样可以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残疾人与普通人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就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与工作,一起向未来,共享人类发展成果。我想这也是举办残奥会的目的之一,因为残疾人也同样能享受精彩人生,也祝愿我国冬残奥会健儿在比赛中努力拼搏,为祖国争光,为世界添彩!

  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篇十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央,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到鸟巢现场巨大的“画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颜色尽情挥洒到天地间,最后,呈现出20__冬残奥会圣火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据记者了解,这个环节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冬残奥圆舞曲》,它的创意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的建议。

  而这些演员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

  “开口说话”的舞蹈鞋

  为了这朵绽放的雪花,舞者们已经排练了三个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驻地进行前期训练;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封闭集中排练;1月23日转场到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下称“体管中心”),进入模拟场地排练阶段,这也意味着,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阶段。

  这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30位聋人演员还承担了央视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务。

  时间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体管中心的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演员们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排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一队的聋人演员魏菁阳习以为常,她打着手语告诉记者:“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然后,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个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

  记者注意到,提及《冬残奥圆舞曲》的结束时间,她们的言谈中总是会出现“拉晚”两个字。

  “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两点。”一天的排练,魏菁阳已经很疲惫,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练场上。

  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已被擦的干干净净。更让人心疼的是,长时间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趾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据记者了解,其实,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没有人去换新鞋,不是不喜欢,而是磨损得太快,这样可以节省一些。

  “这是我们的战绩,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演员们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而同样被她们视为战绩的还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

  记者了解获悉,《冬残奥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也有演员为此流泪,但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人退出。

  “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气,让大家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北京202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通用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优秀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00字关于时间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心得体会暑期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感悟和规划演讲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