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读书心得感悟1500字

作者:黎初晨2024-04-18 12:48:01

导读:读书心得感悟 (一) 平凡是我们人生活的本色。都说多次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书中朴实的故事中找到心灵的纯静。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读书心得感悟1500字(推荐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书心得感悟 (一)

  平凡是我们人生活的本色。都说多次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书中朴实的故事中找到心灵的纯静。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基本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小说,让我明白到平凡和苦难的真谛,它让我知道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亦或是悲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他深切的了解苦难,熟知生活的真理,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书中是我学到了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哪天突然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我从书中精辟的语段中读懂劳动的价值。书中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终身受益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对劳动不同的认识,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正如我们进入同一所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几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他告诉我们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一切。不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对理想变得麻木,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就不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平凡却不平庸,每个职位都有做得最好的,哪怕是洗碗工,洗马桶,都有榜样人物

  既是终究平凡,我们要力求拥有平凡的伟大。

  读书心得感悟 (二)

  自从上了班以后,发现自己的生活规律给全部打乱了。每次下班之后就不知道干些什么,无奈之中跑到书店去看看有什么书可以消磨时间的。在书店打转了很久,无意间看到一本《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书和我的工作很有像,用该说很符合才对!

  依稀的还记得书上写的作者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我觉得要是我想做好我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应该和他学习,同样也要看看他的书,我想以后一定对我的工作会有一定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者,自己本身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工作姿态,有一种寻求的境界。还记得书中的第一段写道:站在冬日的阳光下,倍感身体的温暖;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母爱的温暖;手捧一本书,触摸文字的温暖;观看陶妙如教授的讲座,感受心灵的温暖;学生进入校园,自然要得到教育的温暖。温暖是一种感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呢?

  就是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感动了我。我在想,里面的指认公也是一位老师吗?就是一个个的问题,让我把这本书看下去。

  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和的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39;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是有境界的。有得境界是教育自成格调、有的境界是教育才有生命力的、还有的境界是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总体来说,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

  刚刚我们说到的是我们的态度,下现在是书里给我的做法,或者说是给我们教育者提的建议。我们不妨来看看吧!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讲一点世界上的奇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我认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只要老师低下身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在学生的身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相互学习的,学生是老师的一堂课,老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何妨?我们不妨把微笑写在脸上,将微笑送给学生,让孩子多些自强与自立;多些爱他人,少些爱自己;多些宽容,少些狭隘;多些善良,少些丑恶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定会变的慷慨大方、充满自信、真诚善良、勇往直前!

  我希望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育者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送你们文中的原文: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读书心得感悟 (三)

  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琴弦是终生紧绷的,一如文中师徒二人令人心酸的故事。盲眼的教师父,为了心中重见光明的愿望苦苦拼了一生,到头来发现是一场空时,为了同样盲眼的徒弟能够有期望有目标地活下去用了同样的谎言,就这样一遍遍,传了一代代。

  故事的前半段,文字厚重却不失生机。虽然两个人的世界没有色彩,可是他们能够用心灵倾听世界。尤其是那个活泼的小瞎子,他对世界充满了热爱与好奇,他的感情纯真而青涩,让艰难的生活洋溢出完美与欢乐。然而前面愈是完美,后文当一切真相大白时就愈是沉痛。师徒二人眼瞎的命运无法摆脱,这给故事投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随即而来的是两个深刻的问题——老瞎子该不该道出实情?如果是我又该怎样?

  老瞎子无疑是一个撞破了真相的不幸之人。这之后他也想试着振作,却“摆脱不了那无字的白纸”。因为他的一生全在为此奔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中的这几句就恰如其分地说尽了他这一生。他的时间和人生阅历都要更丰富,更成熟。就连他也难以走出来那绝望的心境,小瞎子的情景会比他好吗?跌在雪地里想着死去,老瞎子已不忍心再给他鲜血淋漓的心添加重创了。虽然有很多人对于他隐瞒真相的做法表示不肯定,但在我看来,老瞎子只是表现了一种单纯的爱——对徒弟的爱。一路上风雨守护,期望一个谎言能够给予这孩子毕生的欢乐,对于这样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然而,谎言真的能够一劳永逸地瞒过小瞎子吗?先不必说假如他真弹断了一千二百根琴弦会怎样,单是小瞎子声泪俱下的哭诉“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多么揪心!真能装作无动于衷吗?如果真的让他为了一个虚无的目标耗尽一生,我总觉得这负了他的努力和期许。那可是日夜辛劳奔波不停的追求啊!可是,正如原文所说,“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如果小瞎子明白了一切而失去了追求与目的,他的心弦也会断掉,他就失去了未来。

  这个局面就很像作者史铁生。可是他最终冲破了痛苦的束缚,“命运不是用来被打败的,关于命运,休论公道。”坦然地理解人生的不幸,就像有人说的一样,他找到了自我的路,坚强地活了下来,到达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对于小瞎子,他也能够走出困境然后寻找自我的路,选择自我的而非注定的人生。我会愿意告诉他,但我会像史铁生的母亲一样做他生命中的引路人,陪他度过失意的时刻,让他在艰难中学会坚强,并一向不断地走下去。有时候,让一个人真正坚强起来,也许比让他活在虚无的欢乐里更有价值。唯有真正坚强,才会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泰然不动,而虚无的追求会像一座纸房,最终也只会支离破碎。

  所以我觉得,与其细心翼翼地不去伤害到小瞎子的心,不如让他做一个坚强的人。

  于是就想到了这几天了解的苏轼。盲人努力睁大眼睛去看,天地仍是一片漆黑。苏轼也一样,想要凭才华在政坛上斗过新党,却也惨遭贬谪。前日身陷囹圄,昨日九死一生,今日即是他乡过客。想要取得设想的成果重新被重用,却发现他无法睁开已是虚无的“双眼”,因而他也叹道“世事漫随流水”之句,可是他很快走了出来并开始享受生活的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重拾信心,在新的人生路上载欣载乐,“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自熟它自美”,应对命运,他毫无畏惧,而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一生亦是艰辛的,黄、惠、儋州的辛劳十分人能受,但他仍然坚强地挺立。

  这样想来,如果小瞎子也能够如此坚强乐观,那么无论应对怎样的打击,他也能够在这世上坚持琴弦一样的坚韧与顽强,命若琴弦的哀伤,也能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读书心得感悟 (四)

  越来越有一种强烈的体会:"对待苦难,要抱持一种感恩的态度。"抛开福祸相倚、能量守恒的天命论,人生就像一个乐章,总要有起有伏,才能弹奏出动听的乐章。

  梁启超说过:"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最早走进这座学府,初识真正的苦与难,还是在《平凡的世界》这部书里。路遥耗尽心血的"绝唱",带给我的是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在一遍又一遍通读小说后又慢慢沁入心扉,影响着我对事物的认知态度。

  孙少平,这个山乡圪崂里老农民孙玉厚的二小子,这个上高中时捉襟见肘,每顿只能吃得起丙菜的穷学生,这个背井离乡到处找活干的揽工汉,这个勇于追求爱情的好小伙,这个用劳动证明自己,舍己救人得采煤班班长,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他带领我一步步认识苦难、接受苦难并感谢苦难。

  青年时期的少平对苦难的认识和接受有一个过程。当他每顿只能吃最下等的高粱面馍,雨天如偷窃般刮走盆底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一身单衣从冬穿到夏,劳动时迈着打颤的双腿最终还是因为饥饿晕倒……他是怀着一种"羞耻心"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现实在眼前摆着,他必须硬着头皮经受生活暴风雨般地捶打。好在他渐渐找到了一位精神导师——书籍,教会他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他开始给同学们讲书中的故事,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篮球场上崭露头角,后来被选中参加文艺宣传队,姐夫满银出事后还能有条不紊安排家里的事……他的心脏渐渐强有力起来,他慢慢地懂得了"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

  有了这种认识,少平毕业之后做出的一次又一次"出人意料"的人生选择,又都在意料之中了。他拒绝了做县城百货门市经理的女婿,宁愿回家当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拒绝了哥哥少安让他入伙砖厂的好意和黄原城边曹书记招他入赘的好心,宁愿做一个背石头的揽工汉;他拒绝晓霞父亲给他安排工作,拒绝金秀热烈而诚挚的爱,宁愿在大亚湾煤矿掏一辈子炭。这些人生的机会,对于农民的儿子孙少平来说,不论抓住哪一个,他的道路就会好走许多。但不论他走了哪一条,他的道路也就就此平庸下去了。我想少平宁愿死,也不愿依附于别人,不愿当精神的奴隶,不愿与苦难妥协。

  书中有一个场景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少平初到黄原揽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干最重的活——背石头,一百多斤的大石头背着从沟上跑到沟下,压弯了他的腰,磨烂了他的脊背。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然不忘读书,一下工就趴在麦秸垛的破烂被褥里,露出"青紫黑癜、伤痕累累"的背,点燃一支蜡烛,在豆大的烛光下如饥似渴地读书。那一刻,他蓬头垢面、破衣烂裳,但他拾掇出的这个小小的读书环境却是最温馨、最纯净的。那一刻,他的身体经过一天血与汗的洗礼,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和解放。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描写的不是多么有成就的人物,宣扬的也不是"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会得到"的成功学。书的结尾,少平为救工友毁容,亲爱的晓霞已离开人世,金秀的爱无法接受,他作出决定,收拾起行囊,又回到了那个令他"受过许多苦又万般留恋"的黑色世界。我想这是作者路遥的精心安排,他要传递一种"平凡非平庸"理念,即使低头滚粪,也要抬头看天,即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人,也不做一个庸俗的人,无意义、无价值的人。那么苦难带给少平的是什么?他在写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这样说道:"不要害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点"不怕吃苦"的劲头和"自找苦吃"的精神,就像精美的器皿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人也需要千锤百炼方能展现高尚的品质,才会有触底反弹的决心和坚韧顽强的意志,才会有笃定淡然的内心和更加知足的人生态度,才会得到人生的大自在。

  读书心得感悟 (五)

  寒假里,将方华老师所著《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读了“一遍半”——先精读一遍,再将勾画的部分语句、段落略读一遍并进行摘抄。轻轻合上书本,它带给人的整体感受正如封皮暖绿的色彩一般,生机而又温和。如果引用方华老师的话说就是“有温度”。

  在《教己育人——教育新识》一篇中,方老师说,“教己育人”的校长和老师,才能称为真正的校长和老师。读到此处,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方老师的“教己育人”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观点相近,都强调“独善其身”的重要性。

  那么方老师提出的“教己育人”该怎么理解呢?我在阅读与摘抄的过程中,反复品嚼这四个字,并且尝试将他们“拆解“,然后再使用不同的词语进行“组装”,找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只有教己才能育人。”方老师指出,“教己”不仅是自我成长的需要,更是对学习价值和学习使命最好的诠释。试想,如果一位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只有对知识、技能、情感等的输出而没有输入,那他的实际生活与精神世界该是何等空虚与荒芜,那他所能给予学生的教育又是、又只能是什么样的教育呢?当然,丝毫没有“输入”的教育生活是不存在的,但正如我们教育学生时所讲,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别人都在快马加鞭地朝向更好、更辽阔的教育之路行进时,我们的顿步不前就是落后,就是退步。长此以往,教师的职责大都被定义为“教书育人”,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在“教书育人”之前,我们不妨先用心“教己”。读万卷书是教己,行万里路是教己,品一杯清茶是教己,等一朵花开也是教己。教己的外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而内在根基离不开认同与提升。如果没有持续的教己,我们的教育工作可能将更多地停留在“技”的层面,而教育同时、甚至更多地需要“艺”的修炼。“教己”无疑是教师提升教育艺术的有效路径。

  或许这四个字也可以理解为“先教己,再育人。”身为教育行业里的一份子,我们究竟是“内行”还是“外行”呢?我们每天是在“看热闹”还是“看门道”呢?方老师有一篇文章题为《做个懂行的局长》。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懂行的老师吗?教育是专业技术职务,我们自然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设想一下,一个不懂建筑的门外汉设计的楼房我们敢住吗?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人给我们号脉,我们能相信他的诊断吗?一个教育水准不过关的老师做我们孩子的老师,我们心甘情愿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唯有先教己,边行边思,且行且思,才能让精神世界不断丰盈、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去经营更好的教育。教师唯有先教己,让自己的教育水平稳稳当当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日趋完善,才能真正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喜爱和信任,也才能真正不负师者的尊严。

  又或许,我们可以直截了当、以偏概全地说“教己即是育人。”一个热爱运动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往往也爱运动,一个醉心阅读的老师的学生往往也是书虫,一个积极阳光的老师更容易看到学生明朗的笑容,一个牢骚满腹的老师难免教出愁眉不展的学生。教师的性情、习惯、品味、价值观常常在不经意间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底色上。教育里没有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眸与生命中被无限地放大、再放大,甚至产生“蝴蝶效应”。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我们在某个课堂或是课间里“煽动”的那一次“翅膀”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某一个学生身上发生何等美好的故事或是导致何等重大的事故。而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克己尽责、言传身教,用自身温暖而美好的言行帮助、启迪、引领一次次的成长,用耐心与温柔呵护、守望、静待一朵朵的花开。

  《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留给我最为深刻的感触便是,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忘“教己”,甚至将“教己”放在“教书育人”之前,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教育也才更接近“有温度的教育”。

  读书心得感悟 (六)

  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在多年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他的一些思想还一向被我们实践着,追求着。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老子思想精华的凝聚体。它告诉我们,凡事要取法自然,仅有取法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摆脱痛苦与烦恼;它告诉我们,“一”为万物之始,得“一”便可得所有;它告诉我们,祸福相扶相持,无中能够生有,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它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它告诉我们,“功成身遂”,应对成功,应对金钱、权利的诱惑,不要迷失自我?老子以其文约义丰的短短五千言,教给了我们道的哲学,教给了我们处世之道,教给了我们治国之道。

  老子教诲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宇宙间的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对立中存在,在对立中发展的。在必须条件下,事物是能够互相转化的。正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如果世人对于美、善的认识改变,那丑与恶的标准也就变了,正如难易相对、长短相对一样。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真善美,也没有绝对的假恶丑,有时,不好的事情不必须就是坏的,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另有一番天地。

  老子还教诲我们物极必反,所以,强者要学会收敛光芒,以弱者居之,正如“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坚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也就是“强者下,弱者上”的道理,强者鹤立鸡群,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弱者则不然,所以,人要学会收敛自我的光芒,学会韬光养晦。

  老子还教给我们成功之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大事业,要先从身边琐事做起,持之以恒,向目标努力。即使困难重重,暂时无法到达目的,也别气馁,老子告诉我们“大器晚成”,再接再厉,终会成功。应对成功,要明白“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不要迷失了自我。如果努力了,却没成功,没关系,老子告诉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知足之足,常足矣”,正所谓知足常乐。

  老子还教诲我们,做事学会“慎独”。“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千万不要以为自我做坏事别人看不见就没关系,须知,大自然是公平的,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对于处世,老子还教诲我们要“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做到取法自然。

  关于《道德经》,老子还教给我们很多,如人际关系方面,告诉我们“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虽知大迷,是谓要妙”,善者能够做我们的教师,不善者能够教给我们智慧,学会应对善者与不善者;做人方面,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水孕育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名夺利,拥有水的品德的人才是有最高德行的人;管理方面,告诉我们“知其白,守其黑”,立足一处,眼观全局,全面研究问题。

  《道德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巨作,这些所感所想只可是是其冰山一角而已。仔细阅读《道德经》这部智慧巨著,反复推敲其中的奥秘,展此刻你眼前的风景将会别有洞天。

  读书心得感悟 (七)

  也许是年龄大些了,阅历多些了,再读到《道德经》的时候,感触挺多的,尤其会自然不自然地和自己的工作———教育联系起来。感觉老子的《道德经》简直就是一部教育论著,只要你思考,总是可以为你的教育工作做出宏观方向的指导,微观方法的帮助!《道德经》,五千字,蕴涵着了不起的治国之道、悟不尽的人生哲学。老子的深奥着实让人佩服,若想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的。但初步的研读却让我感到老子的哲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息息相通。

  初识《道德经》,是从港台片中听到的台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直到读完了《道德经》,才对此有了一些体会。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道德经》。每个人阅读《道德经》,都会因为自身的经历不同得出不同的感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道德经》,心如何,经便如何,人生也便如何?我读到的《道德经》就是一部教育理论的著作。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德经》的开篇第一章,老子的道,不是道理,而是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内在的,是可以解释出来的,然而规律却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名,则指的是虚的事物,是理论,是虚名,可以说出来的,但却也不是不变的事物。正如给我们教育者指出了教育总纲:教育规律是可以总结归纳的,但是,教育规律会随着社会制度、生产力等教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教有法而无定法!

  第二章中,老子说“行不言之教。”,这是洞悉教育的哲学!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面对精力充沛的孩子们,多少教师都把说教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将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了流水线式的管理,产出了一模一样的产品———高分低能的毕业生。从知识传授中课堂上的大量讲述,到品德教育时频频的所谓“讲道理”,似乎教师职业就是以语言为主的工作。而老子却在两千年前提出了“不言而教”的教育哲学。“不言”怎样去“教”?这里的“不言”自然不是不说话,而是反对空洞的说教,是我们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身教重于言教”。在他的眼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独立、自由、值得尊重。圣人培育万物却不自恃其能,更何况教师教育的是独立个体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虽然肩负着教育的职责,却不该将学生占为己有,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一味地去提出各种要求,每日喋喋不休。学生又怎能真正地快乐成长呢?两千年前的老子已经指出了我们现代教育的弊端。

  有位哲人说:“要想毁灭你们的孩子,就对他们千依百顺吧!”这是多么深刻的经验教训啊!而我们中国两千年前的《道德经》早就道破了这个教育规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第36章)这是说你想封锁他吗,就先让他张扬张扬;你想削弱他吗,就让他逞强骄纵;你想毁灭他吗,就让他事事得偿所愿,为所欲为;你想夺取他吗,就要先给他甜头。教育学生也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纳入教育过程,切忌让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要教育学生淡泊的心态,不断的自我丰富,才可以长久的成功。教弟子切莫让他们太过得意,为所欲为,否则得意之时,便生失意之悲;张扬逞强之时,必致将来毁灭之哀。

  《道德经》里还有很多能给我们教师启迪的句子。例如“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告诫我们不能对学生发脾气,不得已发了火,训学生的措辞要恰当。教育工作是神圣的工作,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他指导我们教师就是要教书育人,所以不要放弃任何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如果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而道德经就像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泉水,让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为教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的泉水!

  读书心得感悟 (八)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个性是在现今知识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蚀应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透过书本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此刻几个方面。

  一、读书能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能够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透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非常程度上能够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的人,做出多么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39;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抒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明白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必须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务必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非常的忙。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非常用心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恢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教师不仅仅要多读书,还要读书广。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读书心得感悟1500字(推荐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优秀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00字关于时间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心得体会暑期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感悟和规划演讲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