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

作者:陆可无2024-04-06 18:20:01

导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 (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____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推荐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 (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____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__〕__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教党函〔20__〕__号)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__〕__号)的要求,结合学校“__五”规划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任务,进一步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___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坚持“八个相统一”,培养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四个自信”,具有扎实学识、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知农爱农、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建设目标

  全面改进和加强我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教学实效提升工程、学科科研水平提升工程、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和特色项目建设工程,建设具有农科大学特色的思政课,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我校思政课在教学实效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和特色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新突破。

  三、基本内容

  本方案由思政课教学实效提升工程、学科科研水平提升工程、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和特色项目建设工程四个建设项目组成。

  (一)思政课教学实效提升工程

  1、严格落实教学要求

  (1)严格落实学分。落实思政课学分规定,不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思政课学分。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4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2。5学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2。5学分、“形势与政策”课2学分。在20__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2学分),落实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2)合理安排教务。思政课各门课程有序衔接,原则上本科生先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再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每学期必修“形势与政策”课。重点围绕____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使用最新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原则上晚间和周末不安排思政课必修课,避免教师周课时安排过于集中。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推行中班教学,倡导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2、着力建设一流课程

  支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和“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级一流课程建设,打造2至3门思政“金课”。

  3、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1)加强集体备课。一方面,关于集体备课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定期组织全员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教研室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确定教学进度和内容,形成统一的参考教案。另一方面,关于集体备课的载体和形式。要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备课载体,采用共享教案、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课,骨干教师讲示范课、互相听课、校际“手拉手”集体备课和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提升集体备课效果。推动思政课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兼职担任辅导员、班主任,鼓励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担任思政课课程助教,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高备课针对性。

  (2)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智慧教室,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打造沉浸式的思政课堂,使思政课活起来,构建出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基于新媒体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对标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科生的4门思政课,每门课抽出20%-50%的课时进行线上教学。“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8学时,每个学期2次线上2次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

  (3)开展“一课一品”活动。开展原理课“经典诵读”、概论课“学子看社会”作品展、纲要课“中国精神”演讲,德法课“道德法制”微宣讲等品牌建设活动。

  (4)积极开展与中小学举办“同心圆”思政课共建活动。利用学缘和地缘优势,与__农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及学校所在区域中小学校加强思政课教学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思政课育人载体的共建共享,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思政课内容、思政课育人过程的衔接贯通,探索符合农业院校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4、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筹安排任课教师,宣传统战部、学工部、教务部等部门配合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管理工作。坚持“优中选优”,从思政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干部等队伍中择优遴选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依据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组织教学,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多种形式开展集体备课,确定教学专题、明确教学重点、研制教学课件、规范教学要求。

  5、积极改进考核评价方式

  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过程性考核在总成绩中的占比,注重过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考核相结合。期末闭卷统一考试须集体命题,及时更新题库,进行研讨论证,提高命题质量。严格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的组织流程和明确考核评价标准。

  6、建立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心

  落实“新文科”建设要求,结合我校特色,整合校内资源,推动建立校级“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中心”,统筹管理思政课改革创新事宜。

  (二)学科科研水平提升工程

  1、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落实实____“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求,全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建强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支持,每年支持50万,连续支持3年。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及学科方向骨干的培育支持,制定针对性培育支持方案。经常性举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提高学术影响力。

  2、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增强人才引进力度,制定《__农业大学克思主义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完善校内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的配套支持政策,获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后发放专项奖励津贴(生活补助)。围绕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特色,针对性推动科研团队建设,制定并完善团队孵化与培育计划。鼓励校内教师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研究团队。举全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业教师之合力,提升学科研究队伍的整体实力。

  3、助力科研成果产出

  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以研促教。在学校科研项目立项计划中,单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在教研项目立项计划中,单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严格立项评审程序,提高立项质量。鼓励思政课教师围绕教材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设立“__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培育计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建设、思政课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学术专著出版进行资助。在《__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置思政课教研科研专栏。为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参评各种科研成果奖的思政课教师提供专家指导,为思政课教师立项的省级及以上课题进行经费配套。

  4、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支持____思想研究中心、杜润生农村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基层党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申报大项目、好项目,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持每个平台每年3万元建设经费。

  (三)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养要求,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1、配足配强专职教师

  通过引进、校内选拔等多种途径,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

  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完善新进教师登讲台“三级试讲”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继续推行青年教师“约课”制度,加大学院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力度。所有专职教师应积极参加省级或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示范培训或课程培训或骨干研修。学校每年对全体教师至少培训一次。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专职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或学习考察活动。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每人每4年至少一次。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3、建立健全职务评聘制度

  制定并完善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评聘条件中的占比,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问题;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评聘委员会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我省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发挥积极作用的理论文章、调研报告等应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依据。

  4、实施“思政大先生”锻造工程

  思政课教师要有“国之大者”的大胸怀、要有爱民为国的大格局、要有紧跟前沿的大学问、要有“三个面向”的大视野、要有谨言慎行的大境界、要有身正为范的大品格,要切实承担起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提高政治理论功底,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尽好“传道”责任,提高“授业”本领,增强“解惑”能力。学校启动“思政大先生”培养工程,每年从思政课教师中遴选2-3名培养对象,从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培育。根据培养对象特点和研究方向,聘请专家学者诊断和修订培养对象的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进行指导、提供咨询等,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培养对象的成长。

  5、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表彰机制

  评选“最美思政教师”。为促进思政课老师用心教,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每年选树思政课教师先进典型,评选“最美思政教师”,表彰奖励比例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总数的5%,并在学校进行统一表彰。

  将思政课教师纳入学校各类教师表彰体系中,表彰奖励比例为思政课教师总数的10%,并进行统一表彰。

  6、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确保不低于平均水平

  思政课教师的岗位津贴和课时补助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思政课教师工作量、课酬计算标准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一致,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本校教师的平均水平,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

  (四)特色项目建设工程

  1、“思政之星”品牌建设项目。为促进学生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树立一批思政课学习的模范榜样,发挥朋辈引领示范作用,每学期在学生中选树先进典型,评选“思政之星”,表彰奖励比例为学生总数的1%,并在学校进行统一表彰,持续打造“思政之星”品牌建设项目。

  2、“思政+耕读”教学改革项目。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引下,以思政元素注入耕读教育为切入点,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形成育人合力,厚植学生三农情怀,培养“一懂两爱”的强农兴农人才。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校党委书记、校长是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每学年分别至少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思政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学院在课程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分管思政课建设、教学、科研工作的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听1课时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教务部、党政办做好听课的组织工作。

  2、强化政策扶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在经费投入、教师配备、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把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

  3、健全工作机制。学校宣传统战、组织人事、教务、研究生院、财务资产、科研管理、学工部、团委等党政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落实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健全全方位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4、保障经费投入。在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常运转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按在校本硕博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 (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__大精神和____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__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0个__大精神示范课堂和2个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各学院遴选1-2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2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验收主要标准如下: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提供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2、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20__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20__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以专业系(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每年度各教学单位负责建设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单位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

  5、开展课程思政授课比赛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处(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六、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 (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学校《____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聚焦美丽中国、宜居地球,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挖掘我院各门课程和教学中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推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二、总体目标

  深入挖掘拓展学院各门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一批思政教学名师,完善课程育人体系。

  三、建设目标

  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点,在大学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物理学三个本科专业,数学、物理学和统计学三个硕士学位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育人、专业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结合数理公共基础课和数理学科专业的特点,打造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品牌。通过五年的建设,具体目标如下:

  1、建成6-8门体现数理文化和特色的思政精品课程,其中2-3门课程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2、打造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堂8-10门,其中4-5门课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3、建设4-5门课程入选学校课程思政改革优秀案例;

  4、学院2-3名教师入选受学生欢迎的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至少1个教学团队入选校级课程思政团队

  四、具体举措

  1、凝聚共识。提升全院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让教师由自发到自觉地承担教书育人的主题责任。推动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多样化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学习、研讨、专题培训等载体,提高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使教师理解课程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教育所应有的题中之义,从而能够自觉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把科学的思维方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服务国家的理想和责任充分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

  3、重点建设学生覆盖面广的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大学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基础课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课程发展和教学内容中挖掘独特的知识价值、历史发展、学科文化等,在教学实践中分享每个教师的独特的思想引领,人生体悟和传值传递,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4、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学科育人优势。数学和物理专业类课程要从学科发展历程中挖掘代表人物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光荣历程。在专业课人才培养中,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明和引导学生明确研究方向,掌握科学思维,树立科学探索精神。在课程中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5。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和名师队伍评选和引领作用。通过推动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培养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推广教学示范团队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以标杆和榜样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五、实施方案

  1、教学大纲建设;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教学评价方案中。

  2、授课教案融入;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历史,学科发展,科学精神和学者大家等,作为课程讲授必要内容,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

  3、教学方法设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依托线下课堂和线上教学等多种平台,采用专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中。

  4、典型案例总结及名师培育;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好、学生反响好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名师,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借鉴,同时培养一批在课程思政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学名师。

  六、实施步骤

  1、20__。9-20__。12学院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学院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和工作委员会。组织全院师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启动课程思政建设。

  2、20__。1-20__。6部分课程试点,建设标杆。学院在基础课和专业课试点建设6门左右的示范课程和示范课堂。各系(部)每学期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学院备案。

  3、20__。7-20__。6全面推进,持续提升。学院每年召开课程思政专项工作会议,总结年度思政课程建设经验,遴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堂)、优秀案例。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专业课程。

  4、20__。7-20__。6总结经验,凝练品牌。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开发一批具有我院特点的系列特色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七、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副书记,教学名师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全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同时成立了由负责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学院六个系(部)主任等9人组成的课程思政工作委员会,落实试点课程,评选优秀案例,思政名师培育等工作。

  2、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3、提供经费支持

  学院通过教改立项和示范课程建设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对工作开展突出的教师和入选校级及以上的优秀课程给予奖励。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 (四)

  一、指导思想

  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筑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因而,十一高中__学校思政课程的目的是“培根铸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领导者。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并颁布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二、课程背景

  (一)新时代思政课教育背景

  ____在党的__大报告中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____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____的重要讲话成为了我们建设思政课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迫切需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十一高中__学校校本思政课背景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从建校伊始,就注重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好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优势,一体化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建校三学期以来,共进行思政课程47期,无论是线上思政大课还是线下思政大课,都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线下采取PPT、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采取钉钉联播的方式,全校师生同时观看、聆听,多维发力。线上线下衔接得当、平稳过渡、立足不同学段,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学习特点,围绕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英雄情结三个方面进行的初步探索和尝试。

  三、思政课升级创新点

  20__年末,上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学校提出了思政课的更高的要求和希望,__学校本学期的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艺术。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保持思政课教学的新鲜度和活跃度。采用立体交融设计。

  (一)学校紧跟国家大决议中党的百年发展历史时期为设计脉络,细化落实。____在党的__届__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分为四大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1921-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天换地(1949-197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翻天覆地(1978-20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惊天动地(2012—至今)。将本学期思政课划分为这四大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取的英雄人物为李大钊、鲁迅、陈独秀、张思德、陈树湘、杨靖宇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选取的英雄人物为毛泽东、邓稼先、钱学森、焦裕禄、王进喜、任羊成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选取的英雄人物为孔繁森、袁隆平、南东仁、程开甲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选取的英雄人物为张桂梅、刘洋、杨振宁、朱彦夫、顾诵芬等。从党的历史的脉络和线索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并在每个历史时期选取典型人物,让学生在从英雄人物入手,了解时代发展的进程,逐步体会家国情怀,形成建设强大祖国的理想信念。

  (二)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利用生本课堂、家校共育方式,搭建立体交融的思政课堂。“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学校引导学生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向无限的社会拓展,让思政不仅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形成师生共上一节思政课,家校共上思政课,学校社会共上一节思政课的“思政大课堂”。努力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探索。

  四、思政课创新目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想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必须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课程螺旋式上升发展,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时效,让思政课不拘泥于形式,尊重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和需要。思政课教育教学要在守正创新中改进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的思政课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学校采用接地气式适合儿童的方法,让儿童也能参与进来,做思政课的主讲人,用儿童化语言让孩子们听得懂、看得到、学得会、做得到。只有对接适应处于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真实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人生问题,才能打造出越来越多的思政“精品课”,因此需要不断输出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精准性高的育人“精品”。任何一位思政课堂的学生都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学习主体。思政课要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思考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学生主体的思想状态、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启发式、引导式等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教学发力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以思政课高效落实理论学习,提高师生思想认识水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广大教师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更是如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信仰坚定,要不断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其次,要学识渊博,思政课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心理等方方面面,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思政课教师在讲台上才能真正讲得理直气壮,思政课的教学也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以思政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涵养青年的志气。通过强化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提高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党史国史、世情国情教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深刻认清世界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以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家国情怀教育具有更加扎实的基础。

  (四)以思政课脉络和知识,辐射促进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综合素养。把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真善美、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心灵,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形成同向合力,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阅读和写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的深入理解和历史脉络梳理的掌握。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学校思想政治课自然是重要的,但育人要全过程、全方位。

  五、实施策略

  (一)组织专门的思政团队,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二)深研思政稿件质量,审稿环节坚持三审三改。学校组成了由校长、两位主任以及一位政治老师组成的文稿审阅团队,在稿件撰写前期对教师进行了详细的业务培训。培训包含写文章的脉络和文章的具体要求等,主讲教师也与审稿人之间配合密切,交流沟通,力争让思政稿达到尊重史实、政治性、谈实例,少些假大空的套话、实例典型,突出主题、避免成人化语言、有真情实感、有文采、有内涵。教师认真准备思政课稿件,搜集资料史实,逐字改稿,最后打磨出一篇有教育意义的稿件。学校会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着力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三)时效性强,思政课后第一时间进行公众号推送。融化于心,外显于形、付诸于社会。

  (四)班主任儿童化解读,使学生内化于心。少年处在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时期,渴望认识世界、了解社会,也渴望得到他人认同。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他们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道理,让学生真正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做得到。从而达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效果。

  (五)从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思政课多样丰富的立体交融。上思政课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党和人民历经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讲好思政课的丰厚资源。因此,学校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本学期将思政课共分为四大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有十八期。采取“师生家校同上一节思政课”模式,学生和家长讲名人小故事,教师由此延伸,或者师生采用对话问答式,努力做到课中生志、课中生情、课中生趣,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同时,将每学期思政课文字版汇编成册,使思政课程在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焕发生机、增添势能。

  (六)PPT生动展现时代特点,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学习。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抓住这一特点。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时,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立体感知。因此,利用PPT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程,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积极构建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推进融合化思政品牌建设,构建文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浸润作用,通过建筑设施、宣传平台、教学场所等校园场景,把红色基因以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形象化的表现形式融入校园物质文化中,使其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耳、入眼、入脑、印心,加强长效性教育。通过各举措、各要素、各环节的契合融合,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强大育人价值。

  六、预期成果

  通过学校立体化、系统化的统筹,开展理论教育,铸魂育人,增强青少年的“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强国志,凝心报国行。

  (一)激发学生思想进步的热情,铸造出信仰之魂。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塑造学生个体健全的人格,使其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有利于为小学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增强了他们的理想信念。为中学生提供明确的奋斗方向,提升青少年政治素养和政治认同,引导他们初步形成有关国家、社会和人生的理性认知。

  (二)使学生拥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思政课教学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充分体现学生群体的角色参与。大力拓展、发挥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角色作用,多方面为学生创造灵活参与的机会和平台。比如,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参与率。

  (三)为学生积累大量党史知识。思政课是一个授人以渔的过程,其效果不仅仅在于思政课本身,在于还可以扩展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整个教育结构中去。这对于处在心智发育期的学生自觉建立起对思政教育体系的信任感和依靠感是十分重要的。可见,思政课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

  (四)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作文中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同时理清历史脉络,强化历史与道法学科的融合,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目前中高考阅读素材及作文主题大多围绕个人发展,国家发展,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方向,学校的思政内容恰恰符合课标中语文素养培养的大方向,且学校以时间划分的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和党史进程脉络;同时思政课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加上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使命,上好思政大课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十一高中__学校将始终开展创新型的立体交融设计的思政课,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平台、素材,从多个角度多元发力,以营造思政精品课,共同为学生上好人生思政课,切实发挥好“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走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助力。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推荐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交通整治工作方案范文幼儿园暑期安全的工作方案范文乡镇冬季安全生产工作方案范文学生错峰入校工作方案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