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作者:莫冷潇2024-04-04 18:56:01

导读:第一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依据县教育局关于“研学旅行”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利用国庆节假期,组织我校学生到北拐渠黄梨小镇进行旅行研学活...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精选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依据县教育局关于“研学旅行”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利用国庆节假期,组织我校学生到北拐渠黄梨小镇进行旅行研学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体验乡村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感受美丽乡村及家乡的魅力,从而激发爱自然、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活动过程:

  本次旅行研学活动分为三个步骤:

  1、组织我校舞美社成员及部分八、九年级学生参加黄梨小镇文艺汇演。

  北拐渠黄梨小镇是目前房寨镇唯一一个美丽乡村。我校应房寨镇组织部的邀请,将于10月6日参加黄梨小镇文艺汇演。在汇演过程中,务必展现我校学生的良好形象,为学校增光添彩。

  2、演出完成后,由学校孟祥斌校长及政教处人员带领,到黄梨小镇进行参观学习。

  要求参加旅行研学的学生要认真观察,仔细记忆,深入思考。让本次旅行真正起到增进知识、锻炼能力的学习效果。

  3、旅行研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参加的学生写好观后感,做好总结,明确自己今后的学习目标及今后在生活学习中该怎样做。上交学校政教处,进行评比。

  四、活动注意事项: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把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周密组织,明确活动目的,与参与的学生家长做好沟通,教育学生旅行研学活动中一定要听从学校安排,遵守纪律、注意自身形象,彰显房寨中学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

  第二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时间:

  20__年__月__日

  地点:

  __

  人员:

  全体师生

  内容:

  一二年级野餐、三四年级摘桔、五六年级野炊烧烤、幼儿班摘桔野餐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经费结算:

  1.野餐由后勤中心代购食品(牛奶、面包、饼干、鸡蛋等),由班主任和后勤中心结算餐费、车费。

  2.摘桔由班主任和后勤中心结算车费、桔园老板结算桔子费用,蜜桔1.5元/斤左右,贡桔2元/斤左右,每生每袋5公斤左右,可以按袋或按斤结算。

  3.野炊烧烤的车费班主任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和后勤中心结算,灶台烧烤台120元/台(60元/灶)和童牧谷结算,所购食品费用向家长公示。

  4.车辆统一由肖正科安排调度,物品收发由范艳、刘苗苗负责,经费结算由丁喜梅负责。

  应急预案:

  1.如果天气变化,活动改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联点行政管理本组活动,每组开一台小车以备急用。

  3.教职工必须保持手机畅通,随时接听领导小组电话,听候校长安排。

  4.活动方案上报市局,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争取各部门单位支持配合。

  注意事项:

  1.服从学校统一安排,按时上下车。

  2.行车注意不将头手伸出窗外,有序上下车,注意刀具安全,用火安全,摘桔不要追打、攀爬,防止刺伤摔伤。

  3.注意食品安全,不购买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学校领取的物品:水两桶、米、油、调料、饭盆100个/班、筷子80双/班、一次性杯子100个/班。班主任当天提前签字领取,活动结束及时归还,丢失照价赔偿。摘桔的每班领取60个袋子。

  4.野炊烧烤在同一区域,为丰富食品建议每班要有烧烤的小组。班主任带组长提前准备好食材。食材要便于加工洗切。每班要有一个烧烤组。

  5.及时清点人数,上下车必点,防止学生未及时上车。

  6.桔子可以随意吃,但不能扔,在指定区域摘桔,保护好树木和采收的桔子,可分享给家人。

  7.注意卫生,不乱丢乱扔,摘桔的每班领取60个袋子(留4个备用)。

  8.家长可以参与,座位不够时家长必须自己驾车去指定地点,参与野炊烧烤的班主任要计划家长食品,家长不能擅自带走自己的孩子。

  第三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__〕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毕节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毕教发〔202x〕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以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近距离触摸历史、感知自然、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坚持教育为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和使命,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的教育目的。

  (二)实践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展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三)安全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确保学生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属性,不得存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五)规范性原则。坚持自愿原则,研学旅行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监督,不得发生任何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不得带有宗教色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六)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务必统筹协作,分工负责,改革创新,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推进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研学旅行工作长效机制,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评选一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示范学校,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各部门参与协作、齐抓共管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县域特色、学段特点、成长规律、切合学校实际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规划。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习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春(秋)游、军训课程等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每学年不少于2次,小学四、五、六年级每次1-3天,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每次1-5天的研学实践教育,一般在学期中安排,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寒暑假期间,鼓励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1-7天研学旅行冬(夏)令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7-15天赴境外研学旅行。

  (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行天下、学天下、研天下”为主线,以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为路径,以地方、校本、主题课程为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市、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旅行主题精品课程。

  (四)规范研学旅行实施方式。以县教育科技局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团队教育、科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研学旅脱节”现象。坚持目标导向、课程导向、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采取旅游观光、学习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

  (五)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和营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科普场馆、现代农庄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打造一批融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围绕“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主题,打造主题“串联式”研学线路,按照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1-2条面县内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性综合实践或研学旅行营地3个以上。

  (六)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遵循研学实践教育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等,探索创建“示范基地+”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平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多类别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广泛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研学活动留下写实记录,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七)加强服务单位规范管理。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对全县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进行归口管理,做好研学旅行服务单位的认定管理及研学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每年3月进行申报准入。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准入后的服务单位提交6个左右的示范产品项目(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供各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菜单式选择,由学校与服务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具体组织实施。县教育科技局对服务单位的资质证照、制度建设、场馆设备、导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安全保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年终评估,实行目录管理和退出机制。

  (八)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活动组织、研学评价探索等方面与实践基地开展合作。研学旅行营地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校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研学旅行营地须配备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研学导师培训与认定工作由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

  (九)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县教育科技局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完善管理服务平台。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习惯、调查访问、探究学习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基本品质包括责任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基本能力包括活动设计与规划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通过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社会机构评等,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交通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金融办、县应急局和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科技局,委托有关学校或机构,指导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县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是:

  县教育科技局:负责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制定配套文件,明确政策要求,组织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牵头审定学校、研学基地(营地)和承办方(以下简称服务单位)的课程;指导学校研学实践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对服务单位的认定和评价,开展研学导师的培训工作;牵头开展示范基地(营地)、示范学校、优秀案例、优秀文章的评选等。

  县委宣传部: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创建和管理工作。

  县发改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协调交通部门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县财政局:配合县教科局、县发改局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县文广局:协调文化类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根据《研学实践教育服务规范》(LB/T054—20__),配合县教育科技局加强对服务单位的管理,确保行业诚信。协调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提供优质研学服务。

  县交通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做好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检查;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道路交通出行严格执行学生票价优惠政策。

  县市场监管局:加强对县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食品安全监督。

  县公安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出发前,由学校所在地公安部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查处违法接送学生的行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旅馆业由属地公安部门加强安全监督。

  县应急管理局:配合文广、教育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团县委: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协助做好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优势,协助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优质服务。

  县金融办: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督促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维护参保师生保险权益。

  (二)强化经费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于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通过公路出行的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应根据研学实践教育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应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升优质旅游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针对研学实践教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校委托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由被委托方直接向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收取相关费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鼓励由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通过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直接向研学实践教育承接方支付相关费用。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应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应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教师,教师参与组织研学旅行所需的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不得分摊到学生头上,应由学校予以报销或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解决,且教师参与研学实践教育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原则上应与同行学生一致,不得搞特殊化。

  (三)强化安全管理。各中小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务必提前向县教育科技局报备(资料包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申请和方案、服务提供方资质资料复印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书、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险购买凭证等),由县教育科技局告知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取得一致许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应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研学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要落实好行前告知制度,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行前应告知家长有关活动意义、安排、线路、费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落实好各方安全责任,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船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完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并提供合格的运输企业目录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供中小学选择;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公安部门应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运送学生的行为,并给于交通出行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各县直(民办)中小学要在每年12月20日前,上报本单位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材料到县教育科技局基础教育股。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报告即时上传,报告包括研学实践活动时间、地点、体会以及相关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第四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一、活动背景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主题

  品两汉文化,展大汉雄风

  三、活动目的

  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历史。一方面学习汉代文化知识,接受传统礼仪熏陶,加深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积极主动意识。

  四、活动时间

  20__年4月28日(星期六)

  五、活动方式

  __

  六、活动负责人

  由薛校长和吕副校长带头,各班班主负责管理。

  七、活动内容

  1、教授学生汉代基本礼仪(拱手礼、相见礼、颔首礼、大揖礼等),结合语文课教学,沿长安长城墙遗址乘坐仿古画舫船,由景区辅导员带领学生接受儒家礼教文化熏陶,激发求学欲望,做懂礼知礼守礼之人。

  2、实地参观“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结合地理课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奇幻的水保旅行,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观看3D弧幕电影《天汉长安》、登高眺望汉长安城遗址,结合历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汉的强大与繁荣及汉长安城的兴衰历史演变过程。

  4、参观“大风阁丝绸之路博物馆”,结合历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及沿途所发生的传奇故事,感受汉丝路开拓的伟大和艰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5、参观“中国第一古建微雕大师木作展览馆”,结合美术课教学,提升学生的雕刻艺术审美能力,感受出神入化的雕工技艺和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与才干。

  八、活动步骤

  08:00—09:30从学校乘车出发,导游在途中介绍__景区基本情况。

  09:30到达__景区封禅广场入口。

  09:30—09:50在__主入口四联汉阙轮流合影留念。

  09:50—10:10游览参观上善若水景石、八水绕长安地雕等景点。

  10:10—11:00在坝后广场集合,开展汉文化礼仪活动,具体如下:

  (一)准备阶段(约20分钟)

  1、所有学生在坝后广场集合整队,按照班级排好队列。

  2、每班选出7—8名学生代表,站在队列前段,由景区工作人员指导着汉服。

  3、赞礼官、主持人做好活动准备,音响、LED屏幕做好配合工作。

  (二)活动仪式(约30分钟)

  1、主持开场。主持人致开场欢迎词,宣布汉文化礼仪活动正式开始。

  2、观看欢迎视频。学生集体观看__研学欢迎视频。

  3、赞礼入场。主持人邀请赞礼官入场,赞礼官向学生行礼,宣布礼仪开始。

  4、正衣鉴容。正衣冠,听从赞礼官口令,由学生自行整理好衣物。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故此学子应整衣正冠,知善明礼。

  5、习礼明仪。习礼仪,由礼仪老师进行礼仪动作教学,执事于一旁进行相应配合。

  6、礼敬贤师。礼谢老师,学子向老师行礼。

  7、击鼓鸣志。依次由执事引领学生代表进行击鼓鸣志。

  8、师长聆讯。由学校领导或老师向学子训话。

  9、学子宣誓。学生依照LED所显示内容,跟随赞礼官进行朗读。

  10、尊礼先圣。礼谢亲师,孩子向孔子像行礼。

  11、礼毕。活动结束。

  第五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定《临城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以“整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人文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是: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课学习计划。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其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开发本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教师在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承担1-2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

  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物理设施等都会给师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局限: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

  (三)开发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各素质的教育中,虽有侧重不同、层次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不可能把某一类型、某一科目课程的教育,归划在某一单一素质的教育内。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方面,探究型课程起着事实上的前沿阵地的作用,但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占课程总课时量相当大部分的基础型课程,理应是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从课程目标来说,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在不同层次要求、侧重上功能互补递进、合力形成一个整体;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来说,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作为课程来说,都是21世纪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它们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整体性原则考虑,针对学校学生特点,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2、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

  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基础学力奠基的基础型、侧重于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素质与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有的单科性质的;有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性质的;有的是大综合科性质的;各类科目的设置呈现多元性。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类型也呈多元性,课程设置中,有的科目指定为学生必学、有的科目组合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形成各个领域、各个模块,领域内的科目,学生必须学,但学什么,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科目规定学生必学,但在一定时段内,什么时间学,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课程可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或不学。环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模式也呈多元性,有的科目注重全体学生共同教学要求的基础学力;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展现的舞台。有的科目教学以课堂教学型为主;有的科目是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有的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有的是非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内容、方式、地点、对象、成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环绕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周期也呈多元性;有长周期覆盖整个中学阶段的,有短周期以一学年、一学期为周期的,有不满一学期的微型课程,有专题讲座型、不定期型(研究型课程)等。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结构多元性的原则考虑,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模式、周期的课程不同的功能,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3、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

  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发展条件。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要承认并允许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型课程中,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拓展型、探究型或研究型课程中,更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要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对自己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学习课程的进程与要求的选择权利。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考虑,认真落实为学生的选择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

  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通过如下三种途经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课程改造。课程改造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修改,或者根据对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一是对原来开设的活动课和选修课进行整理和改造,淘汰已过时的课程,保留并完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二是对国外引进课程的本土化改造,如《剑桥英语》等。进行课程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教师应该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指令性课程、引进课程等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是课程选择即“拿来”。就是把在社会上极具市场吸引力、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校外课程有所选择的“拿来”,为我所用。如《新概念英语》、《游戏编程》、《古文诵读》等等。当然,这种“拿来”必须是教师在实践中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理性决策。

  三是自主研发。即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优势,以我为主,研发新的校本课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临城名人故事》、《临城风景名胜》、《临城地质》、《临城物种》等等。

  三、校本课程体系框架

  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出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我校将要研发的校本课程归纳为五个大的系列:

  一是学科知识拓展系列:如对联赏析、新闻写作与欣赏、生活中的化学等;

  二是学科知识深化系列:生物、数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奥赛辅导课、创新大赛辅导课等;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如社会调查与研究、数学问题研究、物理问题研究、化学问题研究、远足、访问、参观考察、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夏令营等。

  四是德育系列:如国旗下讲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团课、党课、理想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

  五是音体美武术等特色教育系列:如练声课、钢琴课、篮球课、排球课、素描课、工艺课等。

  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达到100-120门,建成学校校本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四、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型

  我们将“三板块”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课程。

  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将以深化拓展型课程、实践探究型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为体系构建。

  1、深化拓展型课程

  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例行性学力培养。学生可以分领域限定选学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其发展的领域有相同性,而层次与内容可有相对的差异性,对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从启发到初步发展的功能。

  2、实践探究型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学力,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特长等,要求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的培养。课程的领域可不同,层次也可不同,符合不同学段学生和学生群体内差异性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选学的课程。探究型课程内容,一般有相对明确的结论,重在研究过程。本类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项目。

  3、学生个性化课程

  学生个性化课程,即以学生个体为本位的课程,是指依据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发展倾向,由学生在教师参与下为自己设计的课程。个体课程表现为个人学习计划、自我发展设计等有关自我学习目标达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计划、安排系统与活动过程。

  学生各有其不同的发展取向和成长路径,他应该拥有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课程——学习者自己的课程。个体课程侧重于关注学习个体的学习需要与发展特质,推动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求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途径。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1、编写模式

  “在编写中学会编写”,采用“动态的开发模式”。也就是说,“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相互多次循环,不断修正,直到满意为止。具体操作上,可以先确定目标,再编写内容、制定方法和评价,也可以从内容到目标、方法和评价。整个过程要考虑到“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内容,甚至要考虑课怎么上、课型是什么、适应的对象是谁、开展的学生活动是什么等。做到“在编中学,学中编,动态开发,逐步完善”。

  2、教材定位

  主要为了激发兴趣、拓宽视野,体现乡土气息,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思考性、创造性相结合。编写时,可以以一科为主,吸收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开展跨学科研究。

  3、资料搜集

  大量收集和占有资料,是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基础和关键。资料搜集可以进图书馆,查阅地方志,也可以上网查阅,或请教于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

  4、编写原则

  编的过程就是“抄添裁”的过程,当然要“添”,要提炼加工,深入浅出。行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具体地说,还要牵涉字体、字号、颜色配比、图文排版等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原则:一是强调校本特色,突出乡土气息,拉近学生与社会的心理距离。二是图文并茂,语言亲切,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三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思考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四是留给学生思考、质问和探究的空间。五是去除过于成人化的表述,拓宽知识的宽度,强调了编者对读者需求的回应。六是编排要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思考题,并且指出解决问题大致方向,强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5、课程标准:

  成书后,要有配套的课程说明或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实验要求或拟开展的活动、参考资料或资料索引等)。

  6、设计要求:

  每本教材一般要求设计成8-10个专题,每个专题一般要求设计成1个课时,每个专题一般要求编写成2000-3000字,每个专题一般应包括正文、问题与思考、活动与探讨、积累与应用、推荐与建议等项目设计。每本教材总字数控制在16000-30000万字左右。

  7、教材编审: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进行审定。

  8、编排印刷:

  由教务处组织,学校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者签订印刷协议,由学校选定印刷厂,由印刷厂根据学校需求总数排版印刷。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要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同时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以确保我校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扎实的成效。

  1、建立组织,分工负责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委员会和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条例和办法,教务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

  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做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

  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

  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科学安排,规范实施

  年级组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课程需求汇总发给教师,供教师参考。教师在学期结束前,申报下学期校本课程科目,填写课程申报表,撰写课程简介然后上交年级组,由年级组报教务处将审批后的课程申报表汇总成《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并下发给各年级组,年级组下发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据此填写参加课程的《申请表》交年级组并上报教务处,年级组、教务处根据学生的选择人数(一般一个班不少于20人,方能开课)制定《课程安排表》;年级组根据《课程安排表》组织教学。

  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门课(或专题)一学期一般安排8—10个学时,个别系统性强的专题,可以申请两个学段连接。

  校本课程授课的时间和地点:校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下午第七、八节课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可以安排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校本课程一般在校内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在有安全预案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校外进行。

  校本课程的选课和授课:

  课程的开设打乱班级,学生自由选课;有些课程是同年级跨班选修,有些课程是跨年级选修。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开课工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8—10个。

  3、建立培训、奖励机制,保障师资

  校本课程门类较多,我校学生人数多,有许多课程和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培训学习是课改工作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利用省内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基地,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其次要把专家、课改先进学校请进校门进行大面积教师培训提高;再次要组织校内教师间相互探索、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要增强课改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树立创新精神,有能力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要写出期末和学年结束教学情况总结,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

  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规律,撰写论文,以推动校本课程的不断深化。

  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档案,教师要认真填写校本课程申请,设计教学计划,提供教案、研究成果等资料,记入业务档案;要通过资料检查、讲课比赛、评教评学、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授课运行情况;要对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上采用等于或大于必修课的方法,体现在奖金或学期兑现中;要实行校本课程教学成果申报奖励制度,对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中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4、建立评价机制

  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③学生家长的反映;

  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

  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5、加强管理,调控运行,落实奖励。

  校本课程要保证质量,充分发挥其功能,就要像必修课一样有明确的要求和授课计划,并严格管理,做到操作过程的规范,上课过程的调控,最后结果的考核,成绩成果的奖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校领导、教务处、学科组、年级组随堂听课,抽查教案与作业,组织公开课,召开师生、家长座谈会,填报学情调查表等了解教学运行的动态。期末和学年结束时,要求教师认真总结写出论文,学校择优交流,装订成册。

  对教师在工作量计算上适当倾斜,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标准为毕业标准,否则为肄业(规定最高学分标准,超过者可提前毕业)。建立奖励学分制,为学生学习优秀者的评价依据。

  第六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以“全面发展、个性优良、特长明显、身心健康”为培养目标,实施主体性德育,推进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自主、自律的学生文化。树立安全第一、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宗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意识,树立他们的团队精神,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原则

  1、坚持教育性原则。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确保每次活动立意高、目的明,活动前提前做好具体活动方案,带着目标开展活动。

  2、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前,对目标地点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交通、饮食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数量,针对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安全教育。活动由信誉良好的旅行社承办,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参与全程管理。

  3、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学校公布研学旅行活动具体方案和收费标准,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且由学校和家长签订自愿报名参加协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及费用收支公开、透明,接受家长监督。

  4、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学校将统一安排就餐、住宿、学习等活动,保证卫生、安全、适用、节约,防止追求豪华、舒适,杜绝铺张浪费。

  5、坚持长效性原则。研学旅行是学生体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重大。学校将不断充实研学旅行目的地,形成序列化,以达到研学旅行活动的连续性,长效性。

  6、坚持全员参与原则。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适当照顾。学校领导、老师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家长志愿者积极参加活动。

  四、活动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4月份)

  (1)成立马村镇中心小学研学旅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召开家长座谈会、师生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

  2、考察调研阶段(4月份)

  20__年研学旅行活动在高年级组织开展,采取分散开展活动的方式,确立五到六个活动目标地,建立专人负责联络制,必要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确定该点的详细计划及活动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确定研学旅行目标地及方案。

  3、制定活动计划阶段(5月份)

  根据学校确定的研学旅行活动目标地及方案,由目标地负责人组织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计划包括活动名称、立意、行程安排、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参加人员分组等各项内容,为每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志愿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活动指南,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4、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批5月29—5月31日

  第二批6月19日—21日

  5、总结交流阶段(9、10月份)

  (1)结束研学旅行活动,参加活动的各班级要做好总结,并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总结交流。学校把学生的成果汇编成册,与全体学生及全体家长分享。

  (2)每个目标地的负责人总结成果,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师生反响不好的研学旅行目标地,服务质量跟不上的旅行社实行淘汰制,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高品质。

  第七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一、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通过孩子们与海洋馆动物包括小海豚、海狮、企鹅、海象、北极熊等的近距离接触,培养孩子对友善品格的认知,学习小海豚与人类之间的友善相处。让孩子在旅行中研学,在研学中旅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品格,学校特与成都《品格周刊》联合开展20__春季研学旅行活动。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让学生去到更广阔的天地,接触社会与自然、拓宽视野、增知长见、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发扬传统美德、传承天府文化、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品格。

  二、活动领导小组及分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活动地点:

  __公园

  三、时间:

  20__年3月29日

  五、参加人员:

  学校1至9年级的师生(约1030人)

  六、活动要求:

  1、活动方案由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制定,由德育处、事务办负责总协调,组织等工作。

  2、校内学生组织、安全由各班主任负责。

  3、车辆、体验活动由成都人文学校统一安排。

  4、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开展征文演讲活动,对优秀的同学给予表彰。

  七、活动费用

  1、门票、午餐费、保险费、车费共260元/每人

  八、活动准备:

  1、3月15日前,召开家委会,讨论本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征求家长意见,并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3月15至3月22日向全校学生家长宣传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2、3月20日前和《品格周刊》管理人员联系,到活动场地进行现场踩点;

  4、和《品格周刊》相关人员商讨活动时间并制定活动方案和活动安全预案;

  5、3月21日前,填写申请表报请教育局审批;

  6、3月22前前做好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工作,做好家长的交流勾通和收费工作;

  九、当天活动时间安排

  时间

  安排

  注意事项

  8:00

  集合上车出发

  清点人数,有序交接

  10:00—10:10

  到基地后做准备活动

  注意事项讲解,专注倾听

  10:00—12:00

  集合入园,研学八大动物场馆,感受异域风情

  服从体验导师,有序活动

  12:00———13:00

  午餐及休息

  有序就餐

  13:00—15:30

  下午研学体验

  服从体验导师,有序活动

  15:30—17:30

  集合回程

  清点人数,有序交接

  十、注意事项及要求

  1、活动前学校组织考察活动地点,掌握有关情况。

  2、活动前召开班主任会议,安排、落实本次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求做到周密、细致,万无一失;

  3、活动前各班进行一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4、要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践行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学生,把大塘学生的美好印象留在活动的地方。

  5、所有教师和带领导要24小时保证电话畅通,认真做到确保学生和老师的安全。

  第八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一、活动主题

  “超级木兰少年”研学旅行。

  二、活动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家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明旅游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弘扬、传播传统化和木兰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活动时间

  20__年x月26日

  四、活动地点

  黄陂区大余湾花海乐园化景区

  五、活动对象

  __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六、活动内容

  1、木兰化传播

  观看“木兰从军”表演,感悟木兰精神;

  2、科普知识教育

  认识植物花卉和动物,丰富科学知识;

  3、户外拓展训练

  参与素质拓展运动,锻炼意志品质;

  4、游乐项目体验

  体验景区游乐项目,享受旅游快乐;

  5、文明旅游行动

  学习明旅游知识,培养良好习惯;

  6、“超级堂”作业

  完成研学旅行习作,巩固活动成果。

  七、活动安排

  1、学生早上按上时间到校,8:00准时上车出发前往。

  2、学生进场。活动承办方安排旅游车辆到学校接学生,保证学生在上午9点以前进入景区。

  3、安全教育。在车上导游对学生进行旅游安全教育。

  4、文明旅游知识教育。到达景区以后,导游全程陪同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明旅游知识教育。

  5、实施研学项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研学项目,按照预定的项目,分班、分组交叉开展活动。

  6、学生出场。活动承办方安排旅游车辆送学生返校,保证学生在下午五点以前回到学校。

  7、学生完成“超级堂”作业。学生在活动结束一周以内完成研学旅行作品,可以是作,也可以是摄影和绘画等。学校及时评选优秀作品,在全校集中展示,并向区教育局和《长江日报》“超级堂”栏目推荐。

  8、学校将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登记造册,活动结束以后要填写《黄陂区“超级木兰少年”研学旅行活动报告单》,学生名册和回执由街乡教育总支集中交区教育局基教科。

  八、活动经费

  每名学生研学旅行费用18元(含门票、车费、保险费、辅导服务费、游乐项目费等),其中110元由区政府买单,48元在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

  九、活动要求

  1、各班在组织活动之前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坚持自愿的原则,因身体原因不适合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可以不参加;不适合某些素质拓展运动和游乐项目的学生不安排该项目。强调学生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及班牌参加本次活动,自备午餐。

  2、学校将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登记造册,活动结束以后要填写《黄陂区“超级木兰少年”研学旅行活动报告单》,学生名册和回执由街乡教育总支集中交区教育局基教科。

  第九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一、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通过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知识面,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长知识和才干。

  二、活动时间:

  20__年4月13日一天。

  三、活动安排

  1、学生8:00到校,8:00—8:15各班安全教育(各班主任在12日下班前把安全教育材料以及具体分组情况以书面形式上交政教处),8:15——8:20整理,8:20听广播大操场集合,进行集体安全教育,8:30全体学生从学校出发乘车去天宫庄园。

  2、全校同学按高低段分AB两组。

  A组活动次序:

  9:30在西江古村门口下车,活动内容:打陀螺。10:30各班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在场地,另一位老师带3名学生到指定地点领取包饺子用品。地点:西江古村宅园内。12:00参观盆景园、科普长廊;观赏大棚栽培桑果园;拓展游戏;攀爬网墙、网洞等。14:30按规定车号班级在停车场上车返校。

  B组活动次序:

  9:30在西江古村门口下车,活动内容:观赏大棚栽培桑果园;拓展游戏;攀爬网墙、网洞等。参观盆景园、科普长廊。11:30各班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在场地,另一位老师带3名学生到指定地点领取包饺子用品。地点:西江古村宅园内。12:30打陀螺。14:30按规定车号班级在停车场上车返校。

  四、收费:

  每生40元(包括来回车费、门票以及学生保险)

  五、安全措施

  1、对春游目的地,学校组织专门人员事先勘察,凡是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不组织学生前往。

  2、同活动组织单位签订协议,保证活动的安全,每位学生参加人生保险。

  3、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春游活动前开展各班及全校性专题安全教育,对春游活动中的可能不安全因素,要教育学生如何防范。要教育学生遵守活动基地的各项规定,服从统一指挥。

  4、加强春游活动的组织管理,学校领导亲自带队,每班两名教师管理。对学生实行分组管理,对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加强监控,一旦发现不安全行为,必须果断严肃制止。

  5、出发、返回时的发车由辅导员王碧静统一指挥,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提前发车。

  六、各班带队教师职责

  1、活动前负责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安全纪律教育。

  2、组织学生前往目的地,作好旅途安全工作,强调乘车安全。

  3、活动地点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开展包饺子活动,及其他集体活动的纪律。

  4、组织学生安全返校。

  七、责任人

  1、春游活动第一责任人(学校法人)

  2、具体活动责任人(校辅导员):

  3、卫生老师:

  4、安全总联络员:

  5、分班责任人:各带班老师

  八、附件

  1、活动协议书。

  2、春游安全应急预案。

  第十篇: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

  为推进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实践育人工作,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__〕8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增补武汉市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__〕34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发挥研学旅行在拓展教育形式、转变学习方式、改进实践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武汉基础教育实践育人范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基本构建起与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相适应,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相衔接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体系。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四种感受”(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自豪感、中华传统美德的亲近感、革命光荣历史的崇敬感、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同感),实现“三个学会”(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

  1.构建政府主导、市区联动、学校主体的工作机制,以系统化制度支撑研学旅行工作常态长效开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形成研学旅行工作开展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

  2.形成普惠公益、普及公平、规范公开的服务规范,以阳光化运作推动研学旅行工作赢得认可认同。研制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规程(服务指南)。

  3.建立学段衔接、学科连接、校馆对接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化研学旅行促进寓学于游、寓教于行。出台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4.整合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各种各样的优质资源,以多元化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更广空间。逐年推介一批中小学生市内研学旅行基地(场馆),争取中部地区研学旅行营地建设项目落户武汉。

  5.研制基于诊断、重于改进、易于检测的评价标准,以科学化评价保障研学旅行工作落地见效。研制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部门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及委托企业(机构)评价标准并予实施。

  6.打造基层可推、一线可学、外地可鉴的精品项目,以品牌化战略扩大武汉基础教育影响力。逐年推出一批市内市外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和项目。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课程改革

  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按照“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原则上,每学年在学期中间(不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集中组织开展小学四、五、六年级4至5天,初中一、二年级5至6天,高中一、二年级5至7天的研学旅行,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三年级、高三年级学生的研学旅行工作,可以参照上述学段安排酌情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城区和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出国(境)研学旅行。强化课程育人,寻找各学科教学与研学旅行有机融合的对接点和突破口。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区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同步研制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的政策文件。

  (二)整合教育资源

  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研学旅行资源,依托我市现有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大专院校、主题景区、大型企业、社区农村,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加强教育系统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部地区研学旅行营地,丰富研学旅行资源。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涵盖红色记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工业科技、志愿服务等内容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借助教育云,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字研学旅行资源建设。

  (三)推出服务规范

  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__),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在工作体系上确保规范的工作流程、安全防控、活动设计和课程支撑,在工作环节上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全面落实中小学校作为实施研学旅行的主体责任,由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组织方式(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自行开展研学旅行的,应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应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具体组织筹备研学旅行过程中,应提前拟定研学旅行计划并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教育、事中指导和事后评价。

  (四)构建评价体系

  建立研学旅行工作及成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导向、诊断、改进、激励功能。加强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和研学旅行基地(场馆)评估,将评价结果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合各部门现有评价,制定研学旅行评价标准和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研学旅行基地(场馆)管理办法。

  四、重点项目

  (一)“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课程建设项目

  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研学旅行之中,围绕“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力开展“红色电子护照”和“红色主题班会”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化。

  (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项目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国家建设成就、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将承续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研学旅行的沃土,着力以最美中国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创新素质实践行”核心素养培育项目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我市教育品牌“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为重要载体,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现实问题和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丰富学生生命、生存、生活体验,突出“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粮、节水、节电)、“三创”(创新、创造、创客)、“三学”(学农、学工、学军)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志愿服务项目

  弘扬武汉精神和武汉教育精神,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取向和道德力量。

  (五)长江中游城市群暨省会城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城际共同体建设项目

  围绕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以中小学研学旅行城际共同体为区域教育战略合作着力点,聚焦合作机制共建、实践资源共享、项目线路共设,探索区域教育转型发展、合作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四地学生成长共进,研学特色共显,教育合作共赢。

  鼓励各区、各中小学校结合区情、校情、生情,发扬首创精神,探索五项重点项目以外、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项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层级职责

  市、区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宣传、发展改革、经信、公安、财政、交通、农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金融、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工作协调小组成员由各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市、区结合本级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组织,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督查督办,切实将好事办好。各中小学校建立校长主责、分管校长主管、部门协作的组织实施机构,建立相关制度,制定研学旅行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推动研学旅行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工作落实

  坚持整体推进、稳步实施,按照逐步调整、渐进深化、持续完善的策略,在方案总体框架范围内,根据区域现有条件和工作基础,自主、有序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既可以从试点学校开始起步,由点及面,边试边推,将试点经验辐射至其他学校;也可以全面铺开,由浅入深,边推边改,逐步提高研学旅行工作水平。

  (三)加强财政引导,落实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视情况由学校公用经费、家庭、社会资助合理分担。经信、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将研学旅行纳入常态业务管理,指导相关单位开辟绿色通道,做好研学旅行服务、接待工作;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金融工作部门负责加强与湖北保监局、省保险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支持驻市保险公司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四)加强安全保障,履行安全责任

  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中小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中小学校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旅游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金融工作部门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红十字会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负责开展面向中小学师生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五)加强经验学习,注重宣传引导

  加大与先进城市、其他实验区以及国外研学旅行方面的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提高研学旅行工作水平。宣传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研学旅行工作宣传,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总结推广一批有特色、可复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青少年研学活动方案范本大全(精选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绿色低碳环保活动方案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2024年大班开学迎新活动方案工会六一儿童节方案儿童节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