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听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一) 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听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甄选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听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一)
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懂得学习,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A、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进行多指标竞
D、提倡团体竞争。
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听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二)
我认真倾听了陈教授《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其中“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这一心理现象,令我感触最深。
我班有一个不想做任何作业的小哲同学,我觉得他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许使我们老师的错误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后进生”。反思平时的做法,我真想对小哲说一声:“孩子,对不起!”
我将尝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我们班小哲同学的表现,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以求找出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一、“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
钟教授讲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压倒了个人的发展。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20xx年秋,我担任一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我班小哲的一些变化,非常符合钟老师讲的这种心理现象。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小哲已经不再做任何作业,甚至拒绝学习。
记得小哲一年级刚入学时,能认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每次老师提问,他会很积极地举手,当然更多时候是抢答。因为他自控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差,想说就一定要说出来才能安静下来。后来,小哲对音节拼读、认读笔画较多的汉字,汉字书写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困难很大。同时,小哲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我和老师们对小哲不约而同地就只有批评批评再批评,除了批评还是批评。这就出现了下面的一幕:“啊!错了这么多!唉!怎么十个字,写错了九个!”我们班其它学科老师也经常向我告小哲的状:“你们班的小哲,昨天又没做数学作业!”“你们班的小哲,今天美术课又没带全美术材料,上课什么也不做!”……渐渐地,老师们觉得他学习是怎么也赶不上去了,就给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么玩,只要不故意扰乱课堂,老师们就会不管不问。老师不再关注他,同学们也越来越忽视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说是即将或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孩子。
现在,小哲已经上二年级了,而他好像已经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了兴趣。他不再写任何作业,上课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拒绝写错误的作业,以免承受班级里的屈辱。这种现象就是福勒博士强调的,某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认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二、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戴克斯的“行为目的”理论: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1759)中说:“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欲望将必然难以得到满足。”表现出问题行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归属感”,但是又希望获得师长和同伴的关注、认同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他们只有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现在的小哲,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理,所以才表现如此。课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无人的“疯玩”——随便乱涂乱画些什么,咬咬铅笔头儿,捏橡皮泥,玩文具,折纸飞机……任何一个小东西,都足够他玩上一节课。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几乎已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而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跑到讲台上跟老师说:“我要上厕所!”他几乎每节课都要上一次厕所。有时看他的神态表情,确实急需上厕所。有时又发现他去厕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园里透透气,玩一会儿。因为他要溜达很长时间才回到教室。
课间活动,小哲常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伙伴碰了他一下,同学抢了他的蚂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课间活动,校园里正浇花,他拿着一根长长的柳条沾满了泥,一边跑一边甩,追着小伙伴满校园跑,弄得校园里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还有一次,他竟然拿着一把剪纸刀剪自己的头发,伙伴们越是不让他剪,他就越剪,结果很多同学围观,等老师指导,他已经剪得满头坑坑洼洼像个“刺头”。如今的小哲,无论是与众不同的怪异表现,有意所谓的恶作剧,还是哗众取宠的行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们给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这一系列表现,我感觉自己身为老师,身为班主任却丝毫不懂心理学,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误判:“他是学习有智障的孩子,不用严格要求他完成学习任务,只要让跟小伙伴们一起玩,一起快乐的在一起,就足够了。”
原来,我这不是一种善举,我只是在给自己找一个不用去管理他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对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对不起!孩子,你需要什么?孩子,让我怎样去帮助你?”
三、过去的事既然已经发生,忏悔也没有必要,如何避免“错误的做法”再次发生倒应认真思考。希望“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若要尊重与接纳每一个学生,除非我们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每一个体独特的潜能,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和价值,否则我们不可能做得到。
当一位老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赏学生成就和优美的一面,同时,他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错失、困惑和混乱,因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变性。而教师的接纳、尊重、饶恕、忍耐,会引导学生的转变与成长。
小哲才刚刚踏上小学之路,如果我们能做到从现在开始,注意从言辞和行为等方面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颗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纳这个孩子。他可能曾经是因为保护尊严的需要转移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现在趁孩子还没有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兴趣,我们还能帮助他更快地找回对知识、技能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老师们达成共识,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几个方面。
1、对孩子全接纳,无论他犯了什么错,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辞去羞辱他,保证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2、多关注他,给他发言的机会,多让他回答难易适中的问题。他书写能力差,但背记能力强,我们不要抓住其不会写字的小辫子不放,多让他背诵一些诗文,以展示其优秀的一面。
3、家校沟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师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作业。只要孩子稍微有进步,就给以大力表扬,逐渐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强体壮,爱劳动,也很会干活。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优点鼓励他多为班级服务,这样他会觉得自己对大家有用处,在班里有地位,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渐让他在同学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爱与归属感,他就会踏上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他徜徉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时刻关注着学生内心的基本需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学习儿童心理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这将是我永远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听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三)
听了北师大刘儒德教授的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授,感想深刻。作为一直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我,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可以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称。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首先,我重新熟悉了关于学习理论的知识,包括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等。也将学习本身当作一个学习的内容,讲述了学习的分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以及不同类别的学习运用于不同的知识和采用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对学习的流程进行分析,以及学习的动机等。从这些方面去解说了学习这个平时实际我们都天天在做的事情。也通过这个分析,发现我们其实还可以改进我们的一些做法,比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后教学的时候,更是如此。有些知识就是适合讲述,而另外的一些知识,可能就不能采取讲述的办法。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其次,我又重新思考了学习的动机问题。这是自己成长和以后组织学习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保持学习的兴趣,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将这些兴趣保存下去,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前者是自己学习成长的必要条件,后者是当一个好的老师需要的能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来自于学生内部的内部动机;也有来自于外部,比如学校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家长的称赞等的外部因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响的,这些影响就是我们如何处理自己学习和教学中出现问题所要考虑的。
另外,作为老师应该做到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听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四)
长久以来,我都凭着自己的一点点积累和常识在工作。特别是学生思想工作方面,苦口婆心的劝诫之后无效,我会蔑视的说“朽木不可雕矣”。曾经引以为傲的温和的脾气,以及像唐僧一样苦口婆心的劝诫,在听了两次心理学讲座之后,才发觉那只是我的自我感觉好而已,因为不懂心理科学,做的好多都是无用功。
每个月在光华学校举办的心理学讲座是香港苗圃集团资助由上海社科院教授来授课的。能在广汉的家门口听到这么高水平的讲座是非常难得的。很可惜的是第一次有应力老师和李维老师将的课我只听到最后一点点,感受不深。当时之所以去听,是由两位我的爱读书的好朋友强烈推荐。虽然只听了讲座的最后一点点,她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激动地写了申请表加入,又自发到当当网买了讲座上推荐的《高明的心理助人者》和《罗杰斯心理治疗》。
9月17日和18日的讲座是由张静涟教授主讲的《心理咨询的面谈技术》。(给我们讲完,她马上就坐飞机走了,因为要去参加加拿大的一个项目)您能想象两天的讲座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累却又心甘情愿的感觉吗?您能想象一个亲切的老婆婆在台上循循善诱、手把手的教你一些对任何人都有用的面谈技术,台下时时爆发出热烈掌声的场景吗?请放心,这绝不是传销式受蛊惑的掌声,而是由于思维的惊喜才爆发出来的由衷的赞叹。在讲座中,我记录了25页笔记。可在我9月24日的日志中我是这样写的:我很后悔,才不到一个星期,整理笔记的感觉就没有刚刚听完讲座时的感觉好了!也许是上班加上自己读书用脑过度,在整理张老师举的一个关于“理解”的经典例子时怎么都回想不起来。这个例子的牛脾气真大,怎么都不肯回到我脑子里。看来下次,不能再等了,熬夜都要先把讲座的精华以及自己的感受整理出来。
“助人自助”是这两天学习的精华。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力,都能利用自己内在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一切助人者都只应该协助别人“认识自己,调节自己”;“跨越自我障碍”;“发挥潜能,实现自我”。这使我想起初中时摘抄的一句曾打动过我的一句话“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哄骗你离开最后的成功!”当时我是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要奋进,听了心理讲座之后,我的理解有多了一层:要想让人改变,必须促使他自己内心想改变才行。别人的强迫最终是效果不大的。
听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五)
今天我前往县委人民大会堂参加师培办举办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步入会堂,里面坐满了各校的老师,培训开始主持人介绍了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专职心理专家的李惠君老师的简历和崔建华国兴中学专职心理老师的简历。两位老师分别以上、下午进行讲坐;她们的讲坐生动有序,渗透人心,被我深深地吸引,在长达一天的讲座,听起来感觉挺好,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领悟了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一、上午的培训,由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专职心理专家的李惠君老师开讲,我体会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行为举止,言谈吐字,以及待人态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感悟。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通过这次听心理健康讲座,观念得到了更新,学得一些有用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我会把专家的理论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生成自己的见解,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爱中实施教育。
二、下午的培训,由海南国兴中学专职心理专家的崔建华老师开讲,我对于崔建华老师《师生沟通技巧》,有很深的心得领会,并且结合了自身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师生沟通的技巧在教育教学重要性,概括为:
1、语言是师生沟通中运用最多的工具。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注意用辞简洁、语意明确、表达清楚,以免学生会错意,形成误会或冲突;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为基础,不要超越其认知和语意了解的程度;特别是小学生应注意适当的语音、声调。是沟通得以顺畅有效的关键。另外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多使用鼓励和启示性的语气;对学生少用批评或责备的语气。
小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尊心,情绪波动大,感情脆弱,心理发育不成熟。做错了事,还抵触、不肯认错,如果教师直言训斥,当众指责,会使其感到自尊心受伤。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讲究方法、含蓄、和蔼、亲切来教育。
更要注意的是,使用语言的艺术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使师生沟通更有效。因此,教师要谨记师生沟通的原则,避免对学生的挖苦、讽刺、责骂。教师还得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的方式。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脾气暴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宜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和语气,善待学生,宜采用警句格言的点拨鼓励。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用有层次、有步骤、逐渐深入的教育融入学生的心灵等等。
2、主动聆听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情感,观察学生的反应。是老师掌握学生表达的意思、活动动态复述过程。师生沟通才得以继续;这样学生就会主动与老师的亲近相处。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理解性的交流,平等性的相处,更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
以上是我20xx年5月14日听取两位心理专家讲座的一点体会,这将对我以后从事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和激励。感谢专家的指点。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听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甄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优秀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00字,关于时间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心得体会,暑期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感悟和规划演讲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