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1) 有幸和全国的美术老师一起通过网络,聆听了一堂专家学者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老师们着眼艺术核心素养,从如何理解学...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通用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1)
有幸和全国的美术老师一起通过网络,聆听了一堂专家学者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老师们着眼艺术核心素养,从如何理解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到教师、学生观念的大变局、新融合,再到学科内、跨学科、超越学科的学习掌握。《艺术课程标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科课程所共用,带来了和以往很不同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跟上“变化”,积极理解适应艺术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势在必行,边读边写,写下一点点自己的初步感受。
一,整合、实践:《艺术课程标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科课程所共用,表述方式上整合起来作为艺术学科,目标上丰富了艺术内涵。美术聚焦在“核心素养”上,有“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学科实践,守住学科本源,紧扣艺术体验为核心,挖掘学科的深度。
二,融合、拓宽:增强与其他艺术的、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社会、自然生活等的关联,增强艺术学科的宽度。
三,项目、任务:带着任务问题的学习,用驱动性问题指向知识和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与拓展,用项目成果呈现出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和深度理解。突出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多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中出发,创设情境、设计内容、规划活动、完成任务。
四,活动、情境:核心素养在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培养,师生互动,让孩子们动起来、合作起来、学习起来。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符合孩子生活经验、学习任务,发掘和孩子的生活、兴趣相关联的内容来创设情境,愉悦学习。
五,创意、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的创意,启发孩子的想象,选择自己有个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知。
六,文化:课程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传承各种不同的文化;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理解和包容中构建文化共同体。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新课标对我们的教学要求明显增加了难度。因此,增强自身专业功底,加强自身的综合性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是我当前的必修课。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2)
2022年5月12日早上九点钟,在王红霞音乐名师工作室郭英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学习了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学习之后深有感悟:教育部颁布的2022艺术教育课程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五个学科,各科学习占总课时的时间分配表,学生至少要学习两门艺术课,课程内容要与幼儿园和高中双向衔接,1。2年级开设畅游音乐造型美术;3到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影视;8到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曲、戏剧,学生艺术课的成绩评价我们也了解到了:一、课堂评价;二、作业评价;三、期末评价。从大的方面来讲,修订后的音乐课标没有变化的有三条“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和坚持课改的方向”没有改变,按音乐课程,特有活动方式设置的四个教学领域和中小学身心发展和音乐认知特点为主,依据划分的三个学段没有改变课程标准,四个部分的整体框架没有变,新课标对音乐课的性质史诗实行了新的定性,音乐课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人文性特别强调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这很清晰的说明了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指引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沉淀和音乐与文化的结合。教师个人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性,强调一一以美育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3)
从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内涵中,我们了解到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
审美感知方面:提炼关键词就是发现、感受、认识、反应。
艺术表现方面:提炼关键词就是创造、表达、展现。
创意实践方面:提炼关键词就是运用、联系、创新、能力。
文化理解方面:提炼关键词就是感悟、领会、阐释。
从以上关键词中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内涵的设立是切实从学生的成长链出发,学生系统接受艺术教育的层层递进与融会贯通。
比如:第一学段造型'美术中,让学生发掘周边的美,能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方法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在此基础上,由独立学习可以延伸到团体研学模式,学生对研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再设计与再改造,从这些系列活动中了解艺术并增强艺术认同感。这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的备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感知能力、拓展能力、协调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如何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注意灵活性、广泛性、专业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由此,也要备自己,与学生同成长,不断的更新拓展自身艺术涵养能力、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再有就是备研学团队,独木不成林,不断凝结更多优秀的艺术教育人,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4)
今天准时参加了王红霞音乐工作室郭英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使我受益匪浅。在2022版新课标发布之际,今天的解读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如甘霖止渴,使我醍醐灌顶。郭老师将2011版课标与2022版课标用对比的方法,从八个方面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强调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和学科育人特点,明确音乐的综合性。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新课标的发布使我感受到音乐教学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悟其内涵,准确把握新课标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与实践。也期待新课标的落地与实施。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5)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总目标,学段目标重点:在艺术课程安排方面,新课标要求分学段教学,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具体安排是:
1~2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提前到7年级(初一)。
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6)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颁布的课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修订原则,首先将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其次将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课标解读,从“新课标新在哪?”的设问中,聚焦新课标、新要求、新期待,并对艺术课标进行整体综述。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历史演进谈起,对艺术课标在学科综合、课程丰富、凝练核心素养、研制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变化与创新进行了整体介绍。
其次,对新课标的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具体解析:1。从重点把握加强“三种”文化教育、抵制“三俗”之风、树立正确“四观”、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音乐课程的性质等方面解析“课程性质”。2。从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三方面解析“课程理念”。3。从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三方面解析“设计思路”。4。从义务教育与高中音乐美术的对接谈“核心素养”,重点解析为什么增加了创意实践?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是什么?5。从双基向核心素养的转向,从知识本位先素养为先的转向解析“课程目标”。并对学段目标的递进关系、共性指向、新三科学段目标进行解析,理清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6。从艺术课程内容总体结构与具体课程开设、音乐课程内容结构与教学流程三方面解析“课程内容”,并对欣赏、表现、创造、联系的教学指向、教学意义详尽解析。7。从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的关系、任务的内涵、任务驱动教学意义、任务要点归结等方面解析“学习任务”。8。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解析学生阶段性学业成就标准。9。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等五方面提出“课程实施”要求。详尽解析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重视知识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善用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五方面“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等一切学校活动的基本依据。课标修订事关国家人才培养大局,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老师们需进一步强化学科综合意识、素养育人意识、任务驱动意识、实践活动意识、学业评价意识,进一步加深对新课标的认知及对新理念的认同,提升新课标的转化能力,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储备充分的理论积累。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7)
《新课标》与现行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有了较大的变化:
1、融入影视等内容。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
2、多元化内容。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四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通过学习任务组织教学。
3、进阶性学习任务。义务教育阶段分四个学段,每个学段设置5项,共设置20项学习任务。将美术语言贯穿其中,既有侧重又有联系,以“欣赏评述”为起点,到强调发展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再到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联系的“综合探索”。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8)
1、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第二学段(3-5年级)的美术课程内容由“感受身边的美”扩展到“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学习中外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技巧,对学生对美术的眼界、思维和表现能力提出了高一阶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依托教材、课堂四十分钟的学习范畴,得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看展览、听解说、谈体会,这对于市区学校的孩子来说可能比较方便,而农村学校则可能更多的关注到“学做传统工艺品”,在民间有便捷的材料、有根植乡村的工艺大师和使用群体,所以,个人以为城市和农村的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有侧重的践行课标要求,取长补短,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规划的深于随机的。“融入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探索活动。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虽说有了一定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但可能仅限于随机的碎片化的探索,需要老师的整体规划和专业引领,以大单元教学或项目化课程的方式进行系统性、深入性、专业性的研究学习,获得实质性的收获。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9)
昨天研读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第四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两部分。
通过与传统教学设计比较,“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所必须达到的要求,其中强调:学生能通过艺术课程,培养他们审美情趣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感受传统文化,尊重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精神,形成正确价值观;在完成该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其个性和谐健康的成长。
而“学段目标”则是根据美术学科特点、课程性质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内容。
对于一二年级学生而言,学段目标强调“发现、感知和体验”。去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敏锐的触觉去感知,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表达。从而使孩子们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个新知,提高欣赏美、表现美、评价美、创造美、享受美等方面的素养。
对于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学段目标强调“运用、欣赏、探究和实践”。去引导孩子们从多角度去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去分析、理解,用自己丰富生动的想象力去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和价值的艺术作品。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美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学段目标强调“守正创新和知识融合”,去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融合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成为有创意的人,成为更有思想的人。
今日研读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第五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这一部分强调:艺术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审美体验为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等多种途径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性课程。
针对美术这一学科课程来说,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课,四类课程侧重点均有不同,但其核心目标都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能从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的渗透。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应当将课程内容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去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艺术文化的了解,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美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进一步明确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内的价值所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起美术与各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与各方面学科间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多向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水平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充分发挥“以美育人”的功能。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 (篇10)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之艺术教育正式走入核心素养时代。艺术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新一代”美术教师,我们在了解新课标具体内容与思想的同时,也要跟上“变化”的脚步,尝试探究未来的学校、师生以及美术课程将如何调整并积极适应“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我看到艺术新课标(2022版)这个标题,第一反应是“艺术”这个字眼,以前是音乐课标、美术课标等这样的单独学科门类,现在是将其融为一体全部包含在“艺术”一词中。新课标在标题形式上便将各艺术学科整合一体,在内容上也是注重各艺术课程之间跨学科的融合。其次新课标之后会有新教材,相比于新课标的概念与理论内容,实际上我更期待能直观体现出前者的实际物质,想了解新教材会如何随课标改革而变化,怎样在教材中体现艺术,体现跨学科的融合。
在仔细研读后,不禁有了许多感触。我感到欣喜,一方面是艺术真的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是新课标的内容相对于前几版,有了更好的优化,更明确的路线,细化了很多要点:指导、学习、考试以及评价等都变得更加明确。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各学段的衔接,注重每个受教育年龄段对于艺术的跨度及尺度都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新课标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围绕核心素养,可开展项目式、问题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新课标的课程思政理念也非常鲜明,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这意味着美术教育也应在这些方面做出课程改进,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努力。
这次新课标的新课程内容的加入,对于什么是一门好的美术课程有了一个新的定义,不再局限在课本或者说教师的讲授之中,反而是一种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为主的课程标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艺术信息,从而去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到设计与应用,最后综合探索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此处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并且,美术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从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接触艺术内容时,通过联想、推理、分析等思维活动中,使学生的智力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使生活变得精彩丰富、富有情趣,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
在设置跨学科课程的意义中提到跨学科课程让教师和角色发生转变,从以往被动地接受教学任务的“教书匠”成为自主选择和开发课程的“研究者”。通过融各美术种类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美术与现实社会情境相联系,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阐释,学会综合、学会探索,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新艺术课标指导下的学生会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会以视觉形象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课程流程。在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中,学生会通过美术语言来分享、交流对身边的美的体会,逐渐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
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指导,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其真正的精华在于教师要以丰厚的教学技能,出奇制胜的教学设想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叩开教育之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推动每一个学生终身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我想,这是每一位艺术课程教师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吧。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小学(通用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优秀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00字,关于时间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心得体会,暑期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感悟和规划演讲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