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楼慕羽2024-01-27 12:34:57

导读: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德育同样有必要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为此我校积极推进有氧德育...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德育同样有必要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为此我校积极推进有氧德育,以“五育并重、动静相融、尊重个体、融合育人”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打造思源特色实践活动大课堂,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重要育人作用。

  二、活动目的

  学校生活德育在“生活化、体验式,项目化、探究式”上下功夫,重在实践探究,让学生经风历雨,在真实化的生活情境中探寻、历练、成长。加强家校沟通,强化对手机、网络游戏、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营造青少年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处室成员、年级主任、全体班主任

  四、活动分工

  团委负责方案的制订,活动资料的汇总和宣传。年级主任负责确定每周的活动主题及方式,资料的收集整理,给获奖学生颁奖,并将优秀活动案例和颁奖仪式图片资料打包发至团委汇总。各班班主任负责每周五在班级群发布活动主题,让家长将学生活动过程拍照或录成微视频发到班级群,由班主任评选出优秀的活动案例,并将优秀的活动案例报送给年级主任。做到生活德育每周有主题、有评价、有汇总、有表彰、有成效,确保生活德育落实落细。

  五、活动形式及主题

  (一)活动形式家庭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主题

  原则上,各年级组根据学生年龄段和身心特点自行确定活动主题及内容,以下活动主题供各年级参考。

  1、自律之星: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休眠时间,家长陪孩子一起学习、阅读、聊天、做益智小游戏、做亲子运动等。

  2、劳动之星:家长指导孩子打扫家庭卫生,整理内务。

  3、孝善之星:孩子在家孝敬父母,在社会关爱老人。

  4、爱国之星:家长和孩子共读经典,同走红色路。

  5、环保之星:家长陪同孩子进社区、园区、工厂调查环境污染的源头,撰写调查报告。

  6、运动达人:家长陪同孩子进行户外拓展锻炼。

  7、厨艺达人:家长指导孩子做一道自己最喜欢的菜。

  8、科技达人: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完成科学小实验、小制作。

  六、成果展示宣传

  各年级组收集优秀活动案例照片、视频,制成PPT,供各班在班会课上进行展示。团委汇总各年级优秀活动案例,集中在校园内展示,在《逐梦》校刊和“麻城思源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并集结成册。

  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逐渐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德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健全人格;坚持知行合一,过程育人,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XX年修订)》为抓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针对学生不同阶段身心成长特点,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三、工作措施

  (一)课程育人

  1、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同时,要围绕课程目标,深入挖掘德育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2、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切实加强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相结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思想道德因素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深入挖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程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切实加强外语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国际视野、综合人文素养、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之中。

  3、重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在重视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切实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逐渐形成围绕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

  (二)文化育人

  1、优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我校将按照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求,加强对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等要素的利用,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同时,要积极谋划德育展览室的建设,开辟校园文化长廊,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走廊、墙壁等悬挂名人名言、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2、营造文化氛围。我校在建设学校物质环境的同时,更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的导向、陶冶、约束、凝聚作用及对社会的辐射功能。要深度凝练学校办学理念,传承和发扬“厚德明礼、勤学进取”的校训精神,形成“自立自强、勇于拼搏”的校风、“敬业、爱生、务实、创新”的教风、“诚信、踏实、乐学、善思”的学风,逐渐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要努力建设“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积极打造高品位的“文明校园”、高质量的“美丽校园”和安全有序的“平安校园”。

  3、建设校园绿色网络。积极开发网络德育资源,维护好学校微信公众号、QQ工作群、微信班级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家校互动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1、积极开展养成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20XX年修订)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常态化开展诚信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优良能力。建立“三爱三节”(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节粮、节水、节电)教育长效机制,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平台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三爱三节”教育的内容,指导家长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2、认真组织各类活动。我校要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为引领,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团仪式、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精心组织寓意深刻的班会、队会、团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等读书教育活动,提倡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一小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

  3、丰富学校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总支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健全团、队工作机制,确保初中七、八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时间。要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定期对活动成效显著的学生社团及成员进行表彰。同时,学校要每学期开展一次运动会,每学年开展一次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展示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平台。

  (四)实践育人

  2、加强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各校要通过团队协作训练等方式,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理能力。一是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校园种植。二是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志愿服务实习等劳动实践。同时,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扎实开展研学旅行。我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范组织管理,制定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五)管理育人

  1、明确岗位职责。我校要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等部门负责人及各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落实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统筹、协调和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我校将大力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进程,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学校管理活动,积极制定班级民主管理、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等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同时,要认真开展学生品德评价,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成长状况。

  3、树立师德典型。我校要加大培育、宣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的力度,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并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校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六)协同育人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的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从整体上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2、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学校与综治、公安、卫生、民政、文化等部门及社区加强合作,净化中小学生成长空间,保障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3、重视特殊群体学生教育。联系相关部门关注家庭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制度。优先安排好他们的课余生活,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特殊群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环境。

  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新时期中学德育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开发区第六初级中学自建校以来,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牢牢把握“德育源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又指导、改善生活”的理论,注重引导青少年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创造生活,积极探索“生活德育”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学情分析

  (一)基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自我意识较强,更希望能自主面对、解决一些问题,而传统的道德教育以传授知识、规范行为为主,只知道“怎么做”,很少去反思“为什么这样做”。

  (二)基于“生活德育”内涵的追溯、继承与发展的研究。

  “生活德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建立起更具体、更深刻的德育“生活化”教育体系,完成自我道德飞跃,化“认知”为“行为”。让青少年作为主体参与德育生活实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德育真正与生活融为一体。

  (三)基于学校生源现状的研究。

  开发区第六初级中学现有35个教学班,在校生1654人,区内生源占52。5%,区外生源占47。5%,其中省外生源占20。5%,由于生源属地、学制体系、培养模式和家庭教育情况的不同,学生层次分化差异巨大,学生辨别是非,识别真善美,回归生活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工作目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实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借助生活“真善美”的自然属性,探索一条符合人性之美、符合少年成长规律的回归生活之源的育人之路,形成完整的生活德育工作新体系。在生活德育中,积极践行“基于生活、通过生活、创新生活”的生活德育理念,全校整体推进“生活德育”课程规划,坚持培养有“德”、有“魂”、有“趣”的学生,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路径

  (一)科学分析,架构“生活德育”课程体系。

  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以多维度高覆盖为设计原则,研究社会要求、学生特点、家长需求、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挖掘校本德育课程内涵与价值,坚持多维度开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课程体系分为学科德育课程、特色仪式课程、主题体验活动课程,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设定以培养未来人为核心,以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线的螺旋上升的序列化“生活德育”特色课程群。

  1、优化学科德育课程建设。

  “生活德育”体现出对学生道德体悟的关注,学生的本体价值得到极大彰显,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思维品质的主要渠道。我校将“生活德育”融入学科课程建设,开发和整合学科德育课程,优化学科课程结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以提升素养为目标,以合作学习为策略,以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推行“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从被动的旁观者转化为主动的参与者,引导青少年主动的关注生活、参与生活、反思生活、创造生活。

  2、开发特色仪式课程。

  将生活教育融入不同阶段的仪式之中。从第一天踏入六中校门开始初中生活到毕业典礼的四年时光,为学生精心设计系列仪式教育课程:入学典礼帮助新生迈好中学第一步,开启美好的初中生活;建队节举行红领巾换戴仪式,体悟成长的意义;离队入团仪式迎接十四岁青春韶华,勇担责任;初一、初三两次军训课程磨练心智,励品育德;中考百日誓师仪式,体会坚持努力永不言弃的意义,青春无悔;毕业典礼新老初四校旗交接薪火相传,感恩师长,迎接美好未来……让仪式课程作为见证成长的里程碑,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震撼心灵的育人效果。

  3、开发主题体验活动课程。

  设置主题活动月,结合当月的时间安排,针对学生特点,将“生活德育”与学习生活密切结合。3月学雷锋月、4月生态文明科普月、5月传统文化活动月……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各年级主题相同,活动不同。通过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师生同台经典诵读、民俗竞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营造节日氛围,传承文化精髓,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点滴的密切联系,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二)多元合力,践行“生活德育”品牌。

  根据学生特点、社会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潜力与资源,实现多元合力,将“生活德育”教育生根落地。

  1、发挥学生“校园小主人”的主动参与作用。每年组建学生会,每周推选值周校长、主任,建立值周班级制度、学生会制度,纪律督察、卫生检查、文明纠察、安全导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2、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德育引领作用。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生活德育”研究室、德育实践项目组,落实全员德育导师制度,加强全员德育培训,实现全员育人。

  3、吸纳家长、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校外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三)多维反馈,完善“生活德育”评价体系。

  1、抓班级常规管理考评与考核。

  (1)完善班级目标管理考评,班级实行量化管理,把每日常规检查与临时抽查结合起来,进行客观评价。每月进行一次文明、卫生、纪律流动红旗评比,每学期进行十佳班集体评选。

  (2)建立德育工作台帐,认真填好德育活动记录,每月不定期对学生仪表、班团活动课、班会课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评估。

  2、抓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考评。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品格的培养进行持续性的跟进。出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项目着手,细化评价要素和评定依据。在实施评价时,给学生的品德行为以标准和规范。

  在实施中,考核小组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和品质表现进行评价与考核,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学生各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按适当比例计入档案,跟进学生四年间的成长历程。评价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强化正向行为,从而使学生的品德不断向上发展。因此,积极发挥学生品德评价的导向性,就能实现德育评价指标系列化、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最终实现德育评价的科学化。

  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以校长为领导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四层德育网络提供强有力保障。

  1、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常规制度(如班会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等),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检查或总结德育工作。

  2、四层德育网络。

  课堂德育: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生

  党团德育:党支部(团支部)→党员(团员)→教师→学生

  行政德育:校长(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学生

  自我德育:值周校长→值周班级→学生会→班委会→学生

  (二)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德育工作,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初对上学期在德育工作方面做出贡献的处室、年级、班集体、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评先表彰;根据学生的学期德育考评结果,评选素养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五好学生、文明学生等予以表彰。

  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市教育体育局特制定全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任务及主要措施

  一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1、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未成年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唱红色歌曲、举办党史国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厚植未成年人红色基因和爱国意识。配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善向上、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积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选树推荐和学习宣传。在中小学校中积极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和选树推荐活动,突出道德情操高尚、创新能力突出、文化积淀深厚、倡树文明新风等优秀品质,树立“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典型,发挥未成年人身边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发布“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风采展,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点赞留言、班队会讨论、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活动感染力、带动力。利用宣传栏、文化墙、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等途径,对评选活动和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发挥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广泛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教学计划,鼓励开发国学校本课程,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戏曲、书法、国画、中华武术、杂技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每所学校,通过组织观看等方式进行传统文化培训。组织学生参加XX市第八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

  4、广泛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综合实践课程组织中小学生在校通过晨会、班会、升旗仪式等进行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在学校内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活动引导、展览解说、食堂服务、关爱困难学生等。引导学生进社区发放文明宣传条例、实施环境卫生清洁、开展文明劝导、慰问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地开展义务讲解志愿服务活动。

  二抓好学校主阵地建设

  5、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脑入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XX〕4号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全市广大师生要准确理解、全面把握、熟知熟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化中小学德育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坚持价值引领、文化涵育、实践育人、务实创新,分学段有序推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中小学课程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挖掘和丰富校本资源,深入开展宣讲、社会实践、读书征文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实践。

  6、推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建设,增强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仪式感。完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制度。各中小学100%落实思想品德课、法治课、少先队活动课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思想品德课、法治课和少先队活动课教学研究,举办德育和少先队活动课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7、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按照疫情防控情况采取适当形式举办田径运动会和其他各类单项体育比赛。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按时上报测试数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8、保质保量落实劳动教育和美育。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要在落实劳动教育课时、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业务指导等形式打造一批劳动教育的优秀案例。大力创新美育实践活动,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要建立包括美育课程监管制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和学校美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美育评价督导制度体系,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美育评价、监测、督导和问责机制。

  9、多措并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QQ群、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平台向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要认真做好校内排查,以班级为单位,对有沉迷网络倾向的学生,建立教育台账,通过家校联手,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10、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举办科技节、科技小制作比赛、科技环保夏令营等形式,提高师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强绿色校园建设,打造生态校园,增强环境育人功效,认真抓好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确保中小学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达100%。深化“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的“四个一”意识形态建设。通过开展以“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为主题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节能减排、爱护地球等良好品质。

  11、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以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文明校园“六个好”要求,引导未成年人培育理想信念,弘扬主流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文明风尚,筑牢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基。不断提升学校德育教育水平,全面落实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共青团少年队活动。积极做好市级文明校园推荐评选表彰工作,广泛宣传各级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树立文明校园积极创建先进典型,形成文明校园创建梯队。加强日常监督考核,健全完善文明校园动态管理办法。

  三做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2、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引导家长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家庭在德育教育网络中的基础作用,规范化建设家长学校,确保所有城市社区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建立家长委员会,使家委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促进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发挥市、县两级“家庭教育宣讲团”作用,对家长进行家庭育人理念和方法的培训。通过征文、家长会、访谈等多种形式,引导家庭树立良好家风,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言行举止,传承中华美德,为学生身心成长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13、深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校内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作用,组织心理咨询师、社会志愿者利用心理论坛、面询、网络、电话等咨询平台及现场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学会舒缓调节心理的科学方法,促进健全人格发展。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面向心理健康教师举办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实现所有县市、区校内外心理健康辅导站点全覆盖。

  四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14、充分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健全管理制度,充实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利用好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作用,积极吸收“五老”人员、文化人才、先进典型人物和民间艺人等担任义务辅导员,组织开展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及辅导员队伍培训,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县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15、切实完善帮扶救助体系,加大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与教育。建立特殊学生的信息档案,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关爱室,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安全和亲情需求的实际问题。注重实施个性化教育,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话吧、阳光心理等活动,重点解决行为习惯偏差、心理负担过重、人际交往障碍、青春心理烦恼、升学困惑等问题,使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活动,让每个留守儿童感受快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理解父母、尊重他人的观念。

  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想,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文化创造的深沉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办学理念

  XX第一中学东校是XX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创建于1892年。1909年,学校更名为崇实学校,随后,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数度更名,20XX年8月,更名为XX第一中学东校。回望一百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培育的数万人才中,涌现出大批党政军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条战线的社会精英,据不完全统计,本校毕业生中成长为共和国将军36人,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300多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更名东校九年来,共培养出清华、北大学子10名,双一流高校学子数百名,本科院校学子数千名,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目前,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257名教职员工,2229名在校学生。在各级领导关怀支持下,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考为导向,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把培养有文化素养、强健体魄、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目标,坚持“传承创新、开放包容、和谐奋进”的学校发展价值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让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校园,进心灵,深化学校育人品质,提高师生生命境界。

  二、主要措施途径

  (一)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加强学科融合

  1、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

  传统文化课程以勤奋好学等二十四个美德为横向系列,结合传统美德故事和现当代典型事例,并附有精选的传统美德名言警句,直观的形式将给学生以深刻的启发和正确的人生指令。

  2、借力德育课程一体化提升工程,深入挖掘学科的德育要素,将德育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以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学工作为着力点,构建以学科渗透,热点追踪,实践锻炼,社团活动,家校联合,校警共建等多途径的立体德育网络。我们把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现代文明礼仪教育等融合到学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践行“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理念,丰富德育内容,持续推动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重视教学科研与成果转化,支持教师申报传统文化课题

  20XX年我校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和青少年素质研究》实验学校并申报了子课题《中华经典文化学习对青少年全面素质的影响》的研究;20XX年完成XX市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20XX年度重点课题《高中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的研究》;20XX年完成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建设书香校园的高中全员阅读推进实施策略》;20XX年XX省教育督导学会科研课题《基于学科德育创新的高中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完成立项;20XX年完成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高考形势下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学科课程内容融合研究》;20XX年完成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行动规划研究》;20XX年XX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地方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思想教育研究》完成立项等等。

  (三)积极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1、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为主题,以百年老校的历史传承为纽带,建设和谐的文化氛围

  学校小广场、宣传栏、教学楼、教室等地随处可见“和”文化的身影,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全方位构建人本化管理体制,追求情感+制度的管理模式,让学校逐步由制度走向引领,由管理走向文化,打造特色精神文化,为师生培根铸魂。

  2、进一步巩固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和宣传阵地

  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向学生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学生每周一次观看《新闻周刊》,关注时事;学校食堂每天就餐时间播放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我校已涌现出一批最美教师、XX好人、XX好人、师德标兵、道德模范等教师典型,栾兆辉老师助人为乐的光荣事迹已在《今日XX》、校公众号上广泛宣传;全校师生积极为高一患病学生筹集善款,传递爱心。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新德育方式,强化德育活动的育人效果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实施全方位育人

  学生会、紫光艺术团、北海文坛、旭日晨钟报、旭日之声广播等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朗诵比赛、成语英雄大赛、诗词默写大赛、才艺大赛、文艺汇演开展得有声有色。20XX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XX市第19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大合唱《贝加尔湖畔》《不忘初心》、集体舞《未来,我来》、朗诵《青春中国》分获高中组一等奖;朗诵《青春中国》在XX市第19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中学甲组一等奖。在第七届XX市中小学艺术节中,赵筱雯行书获书法二等奖;黄子川素描静物、高茉凡装饰画分获绘画二等奖。赵晟瑜同学获XX市校园读书节暨第五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冠军、第五届XX省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高中组)荣获特等奖(季军);另有李沭揩、杨蕴琛、刘思涵等多名同学获奖。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经典阅读行动”中陈佳怡同学获国家级一等奖、马昕怡同学获国家级优秀奖。刘岩同学获XX市“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

  2、家校联合,凝聚教育合力

  工作中我们除了每天通过班级微信群与学生家长即时沟通,还要通过每学期一次家委开放日、邀请家委参与学校管理、定期召开家长会、举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确保家校脉搏一起跳动、并轨发展,让学生的成长之路更加顺畅。

  (五)积极开发校内外资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场馆和研学基地建设

  1、积极开发校内资源,充分利用好校史馆和中华传统美德馆

  学校现有古建筑楼八幢,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场所,校史馆记录了XX一中东校129年的发展历程,学校传统美德馆涵盖了“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全部内容。

  2、积极拓展校外传统文化研学基地

  我们平时定期与东莱敬老院、沁园社区对接,开展敬老爱老、打扫卫生,宣传党的政策等活动。我们建立校外劳动基地,师生每学期开展一次劳动周活动,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利用节假日我们组织师生参观任常伦烈士纪念馆、下丁家艰苦奋斗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凤凰山革命烈士陵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校优势特色

  学校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传承创新、开放包容、和谐奋进”的发展价值观,秉承“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办学理念和“精细管理、创新实践、团队合作、科学评价”的实施途径,积极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

  (一)充分利用好校史馆和中华传统美德馆

  学校现有古建筑楼八幢,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场所,参观校史馆和中华传统美德馆是每一名东校新生入学的必修课。校史馆记录了XX一中东校129年的发展历程,这里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有战争年代现身革命的感人事迹,有各行各业的军政精英,有赤诚报国的科技前贤,有XX发展的文献荟萃……她的历史也是近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奋勇前行。

  中华传统美德馆内将中华传统美德概括为“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24方面,涵盖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全部内容。每一方面都有四部分内容:历史著名人物故事;现代杰出人物故事;本地和本校典型人物故事;与故事相对应的名言警句。不仅全面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而且充分展示了本地本校先进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风貌,具有亲切感、可信度和感染力。

  (二)举行“我们风雨同舟”校园爱心义卖活动

  “我们风雨同舟”校园义卖活动倡导师生奉献爱心,扶危济困,活动开始于20XX年10月,目前共举行38期,义卖所得316118元,救助困难学生667人。

  (三)每年国庆节举行“和平颂”红色经典诵读比赛

  “和平颂”经典诵读比赛已成功举办七届,学生在诵读经典中,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开展大阅读活动

  开展大阅读活动,学生每周两节课大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科融合;设立“校长读书奖”,激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素养。

  四、条件保障

  (一)认识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华文明数千年,先辈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后人有责任将之发扬光大。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播人类文化和文明成果的专门机构,对此责无旁贷。

  (二)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小组,统筹规划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制定短期、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学校其他各部门共同参与,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

  (三)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综合育人

  我们借助语文学科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二者紧密结合;借助历史学科,通过学习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汲取其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每一个学科、每一名教师都有责任承担此项任务,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四)建立活动组织,规范制度

  学校成立学生会、紫光艺术团、北海文坛、旭日晨钟报、旭日之声广播等学生团体和社团,制定活动方案,学校保证各项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级部、各部门按照制度要求进行配合。

  (五)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评估机制

  建立评估机制,引起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校园“和”文化的重视,提高办学水平,使学校向特色化健康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将一直致力于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浸润师生内心,强化德育效果,让我们全校师生都能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培养文化自信,厚植国家情怀,践行中华美德,成为国家栋梁!

  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6)

  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就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落实《指南》为抓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不断提升学校德育水平,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德育目标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德育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实施途径

  (一)德育活动课程化,注重实效

  以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各类德育系列活动、节日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我校“让每一个生命如花绽放”的办学理念,做到每月有主题、每月有重点,搭建舞台,培养能力,活动形成专题系列、铸造唐中德育品牌。

  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化

  积极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国家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主题教育日,以及校园节日活动,挖掘其蕴含的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注意结合上级部门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把有关活动整合,形成系列。

  如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开展热爱祖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活动;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开展热爱劳动、树立理想、保护儿童、尊师重教、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纪念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学雷锋服务、爱党拥军教和国防教育活动;利用环境日、健康日、禁毒日、世界粮食日、消防宣传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日,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每年举行艺术节、运动会、阅读节、元旦诗会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节日活动,发扬校园文化,调动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参与性,达成学校育人目标。

  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课程化

  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体验,是学校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要积极挖掘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教育、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室、食堂、操场等场所进行规划,为学生创造校内劳动实践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例如利用校园内种植果树,在十月份开展“柿子红了——校园采摘节”活动;积极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社区劳动,体会劳动的价值与乐趣,养成劳动习惯。4月份组织学生徒步远足红莲湖、王渔洋纪念馆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增长见闻,懂得社会的变迁、历史上的事实和伟人的德行、治理国家的成效,以涵养德性,培育爱国主义感情。每年九月初一新生入学首先进行军训活动,体验军营生活,学习军人的仪表与作风,培养集体主义观念,进行国防教育。寒假与暑假精心设置唐山中学新时代文明实践《寒(暑)假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包含读一本好书、诗歌创作、寒(暑)假记忆手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国学达人”挑战、“我运动,我健康”等德育作业主题,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学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场所)、社会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结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树立人生理想。

  仪式教育活动课程化

  青少年成长系列仪式教育活动是深化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实际,根据青少年年龄特点,策划、设计出成长系列仪式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在成长的每一个坐标点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前进动力,引导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学校每周举行升旗仪式,组织集体奏唱国歌,举行向国旗敬礼,开展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强化国家认同感。举行入队仪式、建队仪式、入团仪式,组织学生学习团队知识,为少先队员、团员带来庄严感和使命感,增强荣誉感与责任感。“五四”青年节开展“迈入青春门”教育活动,通过学生致“青春畅想”、家长致“青春寄语”、团干部致“青春导航”等形式,引导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加强个人修养,立志成才报国。九月份与六月份分别组织开展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活动,通过开学典礼,让学生感受学校环境氛围,了解学校文化,结识同学、师长,形成良好的学校认同感;毕业典礼,激发毕业班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怀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对母校的情感,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是校园文化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

  自主参与活动课程化

  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打破班级、年级界限,组成学生社团,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以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实施和自主管理为主要方式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作用。

  学校学生社团有淄博名人课程,语文朗诵社,暗香文学社等知识拓展类社团;有橄榄球、毽球、花式跳绳、足球、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特长类社团;有合唱、葫芦丝、陶笛、素描、国画、软笔书法等艺术特长类社团;还有生活技能类社团。通过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二)优化德育队伍,提升水平

  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班主任例会,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展培训,加强常规管理,坚持校外进修与校内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管理艺术;二是修订并完善《班级班团队考核评比》等制度,引导班主任关注过程管理的细节,注重班级管理的实效,有效激发班主任工作的活力,强化班主任岗位责任意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激励争先创优,充分调动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为班主任创建展示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鼓励班主任参加各类培训比赛活动,提升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注重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素质

  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挖掘渗透于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

  充分挖掘人文学科中的人文关怀、社会伦理内涵,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充分挖掘科学类课程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艺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重在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地方与校本课程,通过挖掘当地乡土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关注自然生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加强班团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班团学生干部建设,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班委等组织的阵地作用,组织开展好学生干部竞聘、培训指导等活动,推进班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律、自强、自立意识。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继续深化初一到初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工作,初四开展人生规划为主题的专题课堂教育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和生活,增强调控心理、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成长为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继续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继续利用年级、班级家长交流QQ群和学校宣传栏,对家长、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学习工作,坚持做到每周一个话题;二是开展针对家长、教师、学生专题教育活动及主题班会活动;三是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管理和使用,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与规律,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密切家校联系,构建三维网络

  努力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格局,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学校主动搭建各种家校沟通平台,完善三级家委会联席会议制,通过教师家访、分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和家教讲座等途径指导和健全家庭教育作用,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构建育人平台。

  学校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加强社会资源共享共建,与周边的博物馆、图书馆、禁毒基地等场所密切联系,发挥专家学者、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共同搭建育人平台,规划和建设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4年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交通整治工作方案范文幼儿园暑期安全的工作方案范文乡镇冬季安全生产工作方案范文学生错峰入校工作方案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