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下面来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领悟教育理念和新的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下面来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领悟教育理念和新的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总目标由原来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具体阐述变为现在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具体阐述。《2023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技能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双基”到“四基”有两个理由,一是教育理念的体现。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2023版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两能”转化成“四能”。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的的结果,也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评,也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第二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在新课标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学生的学是首位,核心素养的落地是首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转变思想,成为坚持终身学习的教师。教师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任教多年的骨干教师,原来的经验可以是我们深厚的积淀,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与时俱进的转变;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更是要有一颗学习的心态,在新课标的春风里脚踏实地的做好。教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学习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提高各种能力,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自己教出的学生也要会学。
第三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与传统的教学观念相比,教师这一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角色的定位发生了重大改变。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课堂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自身认知、心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活动,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品格与爱好呢?张金丽老师展示了两节优秀的课例。其中一节学习《图形的运动——平移》这一课中,这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彩,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这位老师设计了两只可爱的小蚂蚁扛着一根薯条齐步往前走,把薯条看作一条线段,两只蚂蚁看成两个点,观察薯条的位置变化。在有趣的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出,在整节课中,学生是在快乐中学习的,他们通过自主思考,探索中完成的。我也在反思我的教学是否也做到了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索、以及表达。以教学《认识七巧板》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欣赏生活的以不同形状拼成的动物、建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有趣之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之美。紧接着引出课题《认识七巧板》,让学生观察手中的七巧板,小组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索、动手实验,将七巧板分成几大类。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类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设计出有趣的图案。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四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几位专家对数学新课标的解读,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课程目标要求、课程内容设计思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一、理解“三会”、遵循“三性”
数学核心素养强调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三会”的表述在不同时段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而每种行为特征的表现又有关系,它们都遵循内涵一致性、表现阶段性、表述整体性。核心素养统领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核心要义在于课程内容整合中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目标,特别体现核心素养的“三性”。
二、结构整合、落实课标
学习课标是为了落实课标,把新理念新要求带进课堂。落实新课标途径分为:学科内部的整合、学科之间的整合,因此我们更要关注整体把握核心知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是要对数学学科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以结构化促进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主题”统领,实现深度覆盖,促进融会贯通。
三、发展素养、学会学习
吴正宪老师提到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会想事、会做事,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所在。的确,培养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应是注重真实情感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在礼节性学习的基础上建立整体知识结构,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培养学习力,使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史宁中教授关于2023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受益匪浅,对一些之前不是特别明白的地方,也更加清晰了。
在教育教学中,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成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数学内容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去捕捉、去开发,然后通过教学活动动态地渗透。因此,教师对教学的把握显得很重要。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
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由三方面构成: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无论是前言还是后面的每一节内容,都突出了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数学课程育人的价值。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学生能: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更新传递了新的教育信号。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准确理解和深入领悟新课标修订的变化,特别是课程内容里面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才能明确课堂教学方向,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实现减负提质,从而推动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
一、由“内容”到教和学,指明了教学方向
2023版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只有单纯的内容,而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并结合附录部分的实例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以二次函数为例,在内容要求上删减了一些直观探索、简单表述,增加了对知识的运用和知识间关系的理解。
内容要求突出学生能力:能画二次函数图象,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能确定相应自变量的值,知道二次函数系数与图象形状和对称轴的关系,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学业要求部分结合了2023版的内容要求:会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情境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会利用一些特殊点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知道二次函数的系数与图象形状和对称轴的关系。会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求其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y=ax一h2+K的形式,能由此得出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得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能确定相应自变量的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提示:函数的教学,要通过对现实问题中变量的分析,建立两个变量之间变化的依赖关系,让学生理解用函数表达变化关系的实际意义;要引导学生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描点,理解函数图象与表达式的对应关系,理解函数与对应的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增强几何直观;会用函数表达现实世界事物的简单规律,经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过程,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验证反思的过程,形成模型观念;要关注基于图象的函数想象;能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由“了解”到“理解”,突出教学方式的改变
仔细比对2023年版课标和2023年版,我发现很多要求由原来的“了解”变成了“理解”,几何部分也多了一些“探索和证明”,这说明新课标更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抽象的,特别是很多概念,大多是“一般地,形如XX形式的XX叫做……”,新课标也强调抽象,但在抽象的基础上强调了抽象结构,让我们不仅要知道研究对象是什么,更要重视研究对象的性质是什么。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的教学建议在理念上强调核心素养,要丰富教学方式,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要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双减”政策下多次提到要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所以我们在平时备课时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能够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结合学情进行单元作业设计,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由“猜想”、“感悟”到“积累”,用实例说明数学育人的方向
在初中内容的教学实例中,新课标在每个例子的最后都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总结了学生通过此例的教学可以达到的目标。如例64“负数的引入”最后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上的贡献,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其实这一点也说明了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数学阅读素养的培养。例67“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得到韦达定理后总结“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感悟符号表达对于数学发展的作用,积累用数学符号进行一般性推理的经验”。又如例78“推理过程的逻辑”在说明推理过程后,迁移到“针对三角形,可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问题,猜想一般多边形的规律,然后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这些实例也告诉我们一线教师,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努力体现数学育人的价值。
总之,新课标的变化之处和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整体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新课标的出现必将会带来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也为教师们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所以老师们一定要顺势而为,积极投入其中,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师者,更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与评价,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
第七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的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标主要凸显了“四个深化”。一是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学科育人目标。数学学科的“三会”核心素养,细化到小学学习阶段的11个,初中阶段的9个核心词、关键词贯穿于课标中的字里行间,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二是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结构化教学内容。教学课程的四个领域有了部分内容的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更注重结构化,尤其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更加关注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三是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习方式变革。四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业质量的新要求。此版课标首次将“学业质量”加入其中,明确的指出学科质量的要求就是为了素养的达成。
为此,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断学习,持续创新,学习好课改后的内容,丰富自身,提高自身素质,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在行动中履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八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这几天刚好听了张红娜老师对于课标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理解,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张老师的讲座中提到课堂中应鼓励学生有“真表达”:敢表达(胆识)、愿表达(意愿)、会表达(能力),这与新版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一致的。小学阶段,所有隐性的数学语言,模型思想,到了初、高中以后就会转化为学生外在的学习能力。想一想自己的课堂中,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直接替代学生表达,对学生的不规范语言选择性采取了忽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读懂学生的语言,而使学生失去了表达的兴趣,长此下去,学生的独立思考、表达能力怎会提高,而时间真的节约了吗?在该用力的地方没有用力,得不偿失!
新版课程标准中做了几点改变:从关注“我要讲什么、我怎么讲”改为“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的叙写从“使学生…”“让学生…”的陈述到“学生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对标评估;学情分析,从质化分析走向量化分析。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组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吴正宪老师曾说:“童年生活是人生中重要的经历。每个人只有一次童年,一次小学生的生活。我们做教师的要小心呵护,倍加珍惜,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幸福和欢乐。”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唯有不断地提升自我,修炼自我,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第九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趁着假期,静下心来研读了4月22日发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和收获。
2023版新课标数学做了哪些改变呢?与2023版课标相比,2023版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1、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这“三个会”描述的数学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
2、结构化整合课程内容。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则大幅度提升。
3、趋向多学科融合,注重实际运用。课标中给出的数学样题包括了语文,历史,地理,社科,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通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4、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形成新教学评价。
2023版新课标改革的重大亮点就是强调了实际生活和数学相结合的能力,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增强了指导性,注重实践教学评价一致性,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
通过新课标学习,让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新课标的发布加上“双减”政策的落实,无疑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才能提升,数学价值才能体现。
第十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基础,通过这两次两位教授的解读,我从中也受益匪浅。数学的培养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不单单只是注重算的结果,之前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而把重心放在学生是否学会计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方面。经过学习之后我真正的明白了学生要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才能有所感悟,通过做题慢慢形成数感,对同一类型的题形成建模,最终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虽然要经过漫长的体验过程但是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却是不可言喻的。
其次便是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紧抓的便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在考试中反而失分问题很严重。
其原因在于没有透过表象看本质,问题解决存在四个步骤教师要善于引导;第一你看懂了什么?第二你是怎样想的?第三你是怎样列式的?第四解答正确吗?运用数学语言来说第一步相当于阅读理解第二步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第三步列式解答,第四步回顾反思。通常会把第三步看作重点,往往省略其他三步,殊不知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理解,改变了自己之前浅薄的教学观点,要尊重学生的心里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直观的操作方法+贴近生活的基本事实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会数学知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
第十一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正式发布,将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相比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之后主要在“结构体例”“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八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变化。
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这一具体阐述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明确抽象、推理、建模是数学发展的三个基本思想,“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建模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一、夯实老内容,领会新导向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23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01年出版到2023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23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23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2023年的新课标主要有三大变化:
(1)从“被动”走向“主动”:“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数学课程作用于学生,而“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本人在参与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2)从“双基”走向“四基”:“2023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出“四基”,而“2023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基”,是“2023版课标”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四基”目标的明确与强调。
(3)从“成才”走向“成人”:“2023版课标”在前言中强调“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将“2023课标”中的“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详实为“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奠定“成人”的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平易近人的马云鹏教授结合吴正宪老师的实际课例,把专业理论化成通俗易懂的概念,为我们讲解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从吴老师有关“小数”的课例中入手研究,来诠释:“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与吴正宪老师的课例相结合,详细讲解了以下四个方面:1。理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单元就是以单元为形,学科本质为魂,基于学科本质来分析、确定核心概念。“大单元”或者是“系列单元”是基于自然单元形成的主题的核心概念,单元之间和内部都有知识的关联。2。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更好地体现核心概念的内容,其中关键内容就是指向核心素养。3。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它是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4。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它就是组织围绕关键内容的学习活动。
三、新名词的解释
我们老师往往纠结于专业术语的新名词,困惑于他人对教学的初步结论。马教授寥寥几句就能化解心中困惑,不得不佩服专家的高视角和丰富的研究积累。比如什么是“整合思想”,马教授强调“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阶段表现图中,使我们更加了解到了,在小学阶段,更多的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在初中阶段,更多的培养的是其“能力与观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双减”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我们课程改革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向着纵深延伸。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进一步研究新课标的变化,紧跟课标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十二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4月颁布新课标后,我认认真真进行了阅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以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新课标,上好每节课。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射。
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去,要保证基础学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对新课改,课堂上要放下“架”,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认真上好每节课,使得我的每个学生在每节数学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获得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十三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我利用暑假时间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通过学习,我对2023年数学新课标修订的背景和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程标准内容的变化和相应的教学建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意识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有: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我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强调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核心素养有三点: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其实这三点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2023年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来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强调一个学生不仅要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特别是积累数学思维和做事情的经验。同时,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传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就把传统的“双基”拓展到“四基”,“两能”拓展到“四能”。“双基”“两能”是传统教育关注的结果性目标,而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过程性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学会思考,只有自己参与做事情,才能学会做事情。孩子们长大后,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每个人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令他们受益终身。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有着共同之处: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善于分析,归纳总结,综合比较,分类评析,概括判断的工作方法,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得以培养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和积累一些基本活动经验,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及智力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方向和依据,明确教师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教师在备课工作中要对自己新学期所教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谱,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深度,并在实际教学中严格执行,使孩子们真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第十四篇: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反映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及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发展性。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在数与代数领域抽象能力主要包括数感和符号意识。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新课标修订后,关于数感和符号意识,在不同的学段,学业要求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如例1所示:
例1:将数50、98、38、10、51排序,用符号“”表示。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语言进一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数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大小关系,通过排序可以考查学生对大小关系以及其传递性的理解。通过用不同的排序方法,让学生感悟选择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表述排序方法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经验和做事的经验;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大小关系的程度,体会大小关系的传递性,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万以上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能计算两位数乘除三位数。能直观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在本学段,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我们知道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等;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分数的计数单位是分数单位。也就是说,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计数单位是构建数的基础,数的概念具有一致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数感。如例2所示:
例2:比较1/2和1/3的大小。
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三份和两份,通过比较一份面积大小的方法,直观理解分数的大小。然后,进一步把两个图都平均分成六份,通过1/2=3/6,3/62/6,2/6=1/3,所以1/21/3,理解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只有在同样的单位下才能比较分数的大小,使学生明白这个法则和整数是一致的。
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能用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和小数,能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和两个小数的大小;能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能在现实情境中运用小数和分数解决问题;能用字母表示数,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本学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会用字母表达现实情境中数量的关系、性质和规律。如例3所示。
例3:
(1)小敏原来有5张卡片,朋友又送给地一些,你能用带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敏现在卡片的数量吗?
2我们学习过一些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学过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和运算律吗?
3如下图所示,小华依次画了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试着用带字母的式子表示第n个图中基本图形的数量。
这三个问题都涉及用字母表示数。教学(1)时可以先从具体数量入手,如果送给地1张、2张、3张该如何表示,现在不知道朋友送卡片的具体数量,因此小敏现在卡片的数量可以表示为5十a,其中的字母a表示一个不确定的值。教学(2)时,要让学生探索用字母表示面积和运算律的过程,感悟用字母表达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教学(3)时要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抽象能力和符号意识。第一个图有4个基本图形,第二个有7个,第三个有10个,每次增加3个,以此类推,第n个图案有3n+1个基本图形。
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相应学段数学课程学习任务后,在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及其表现。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课程目标以及学段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为依据,是针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用用以反映学段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的达成度。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数学新课标2024版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优秀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00字,关于时间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心得体会,暑期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感悟和规划演讲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