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龙傲天2023-12-30 19:05:31

导读:第1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8月19日,矿区教育局组织了2023《新课标解读、高效课堂构建》的暑期培训,吴丽红老师在我校对英语新课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学习,我...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推荐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8月19日,矿区教育局组织了2023《新课标解读、高效课堂构建》的暑期培训,吴丽红老师在我校对英语新课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学习,我对英语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新的认识。

  首先,核心素养——英语课程改革的新任务。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新课标中要求英语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渗透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以增加英语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课标强调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围绕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其次,新课标的特点和变化。吴老师强调,在新课程标准中有这么几个特点:1。鲜明的育人导向——构建了全景育人蓝图;2、全方位的系统改革,课标各部分间紧密关联;3、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与情景化;4、主题为引领,凸显文化的育人价值;5、重视质量把关和目标落地;6、强调课程实施的重要性。

  从新课标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的理念是有所变化的,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作用,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以主题为引领,强调学思结合,以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同时,要注重“教——学——评”一体化,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要深度融合。

  最后,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学习了英语新课标,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英语教学,要坚持以育人为本,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时,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注重单元中的每一节新授课的内在联系,要学会整合教材;同时,要深入开展语篇阅读,根据课标的要求,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加大对文本的理解和挖掘,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层面。此外,“教—学—评”一体化和新型的信息技术也是推动高效英语课堂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学好,用好。

  总之,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尽的学问,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我们要潜心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通过自己的努力,助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有更好的发展!

  第2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聆听了董老师对2023年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我顿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董老师将2023新版课标与老版进行详细对比、剖析不同、深入浅出,让在座老师深刻领会到新课标的新要求、新内涵、新挑战!

  依据对新课标的初步理解,我也在反思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以下方面:(1)注重传授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义务教育阶段特点决定了初中化学必须注重基础性,所以我们要确保学生熟练扎实掌握大概念和核心知识。(2)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亲手做实验,感受化学之灵魂。(3)树立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意识。我们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更要强调化学在这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学习化学的志向和决心!

  第3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新高考如何建构“新教学”?

  教育部考试中心多次发布全国高考试卷命题新思路,突出素养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增强综合性、应用性,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有了新课标、新高考,教学怎么创新?如何建构一种能够培养时代新人、面向未来的教学系统?新课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建立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新课标要求教师超越内容标准,摒弃以知识点为单位确定教学目标,立足学科学业质量要求,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厘清内容标准,自上而下、从抽象到具体地规划学期、单元乃至课时目标。

  新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在特定情境中以何种观念和品格,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如语言建构与应用、史料实证、地理实践力、生命观念、科学探究、运动能力、创意表现等。简而言之,在什么情境下运用什么知识能做什么事(关键能力),是否持续地做正确的事(必备品格),是否一贯地正确做事(价值观念)”。

  目标变了,教学设计必须变革!

  课程单元设计超越了内容即知识点本身,它涉及该内容的完整的学习;超越了知识点的习得或掌握目标,关注该知识在特定情境中的应用;超越了一个个知识点的孤立思维,强调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时所需知识的连接与关联。

  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

  新目标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知识点”上升到“能运用知识做事即指向素养的课程单元”,这必然会涉及教学方式的同步变革,其标志是真实情境的介入与深度学习。

  “真实”不单针对当下或学生个体的生活,远及人类社会未来面对不确定的生活世界。

  “情境”既可作为教学手段,把所学的知识条件化,便于学生好学易记;又可作为教学或评价的真实任务的环境或背景,便于实现学以致用或检测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无需、也不可能每堂课都引入真实情境,但在开展单元教学时必须强调真实情境的介入。

  由于科学实验没有进入中高考,因此有些人就认为学科学“只要会解题,实验不重要”,结果就是中小学生“物理不碰物(物体),化学不见化(变化),生物不懂生(生命)”。如此脱离真实情境的科学学习,学生是不可能养成科学素养的。

  新目标不仅需要真实情境的介入,还需要经历深度学习,指向素养的学习必然是深度的,虚假学习、浅表学习不可能实现素养目标。

  真实情境只是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外部因素,而不是内部因素。

  真实情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与真实生活建立关联,只有经历了知识或技能的运用或应用,这样的学习才是深度的。

  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

  今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校学习的主流将会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可以重新整合课堂时间,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不同优势;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增强课堂学习的交互性、合作性与探究性,记录过程数据,特别是对素养的评价,单靠纸笔评价是不完整的;最大化地满足“异”学习(个别化),通过“异”学习的处理来解决“差”(学困生)的问题,推进教育公平。

  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优势颇多:

  如教学从原来线性的资源支持转向丰富的情境建构、单向的师生交互转向多向的单元协作探究、接收信息的载体转向收集学习数据的工具、一次性教学流程转向个性化教学评一致等。

  通过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深度学习,真正把学科核心素养落在一线课堂。

  第4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化学新课标是以整体规划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既强调化学学科及科学领域的核心素养,又反应未来社会公民必备的共同性素养,倡导学会学习、合作沟通、创新实践。

  我们要基于每个学习主题的特点与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目标,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建议、情景素材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从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全方位构建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体系。我们要聚焦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变,深化化学教学改革,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重视跨学科实践活动。

  在后面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科学思维,强化创新意识;经历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

  第5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仔细研读完《2023年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后,发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摒弃了以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中的化学观念反应了课程核心素养的学科特质,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体现了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的跨领域特质,因此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从学科、领域和跨领域的三个层次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系统刻划,是化学课程全面育人功能和价值的高度凝练。

  化学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达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途径。而在这样的全新的教育环境中,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初中化学提出全新的教学要求:

  主题式教学:基于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如将“元素”“分子”“原子”整合成“物质组成”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构建微观视角,体会探索物质成分的学科思维方式。

  大概念教学:注重基于学科理解及其认识视角抽取的概念性理解,它的教学意义在于凝练本源性问题,建构概念的层次结构。

  项目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不再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个的学习任务,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独立完成,重视科学探究,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索过程来发展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者,应积极探索更具成效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尝试与创新,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完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构。

  第6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发展,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义务教育课程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版)于4月21日颁布。新版课程方案和标准体现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风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线教师教师需加强自身学习,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方向和亮点,用课标要求去改进课程教学,来实现高质量的育人目标。

  在前期学习新课标时候了解到新课标有五大亮点:一、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终身发展。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三、加强学段衔接,体现学习进阶。四、增强指导性,强化教、学、考一致性。五、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关注学生持续发展。当时就觉得压力山大,感觉无从下手。而今天参加了化学课标下的化学实践教学研讨活动,一下子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北师大附中两位老师带来的七个问题与新课标紧密联系,也是我在研读新课标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胡久华教授一一进行了分析和剖析。以具体的课例为例进行讲解,一下子让高大上的理论很接地气,比如在大概念教学中,要有建立模型的意识,要给孩子们有驱动任务,问题课程的设置要贯穿整个单元,尤其是吴东芽老师对于燃烧条件及其灭火原理的设计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清晰地模型不但反映了燃烧的条件,而且还渗透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还体现了对燃烧的控制方法。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应只关注孩子的答案、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注重素养评价,不仅仅注重知识本体,更要注重思维方式的评价。不仅要有师生对话评价,还要有生生对话生生评价,以评促学,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从学科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还有在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中一定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把孩子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设计的作业要有整体性、多样性、选择性和进阶型。从简单到综合,从实际生活到学科问题中,关注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高水平的作业必是符合学情的,作业形式除了纸笔作业还可以更多的实践作业,注重结合劳动教育,加强学生自我诊断,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新课标中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当时我就觉得老师一下子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学生的负担也更重了,胡久华教授的一席话将我从错误的观念中拉了出来。跨学科实践活动不是做加法,而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采用任务情景与驱动,基于化学学科立足于化学学科开展,关注新课标要求的10个跨学科活动即可,不要为了跨而硬跨。

  刘娟老师最后反映的一个问题也是我的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后经常给我吐槽的一件事就是高中和初中化学的不衔接,高中化学好难,刘娟老师也总结出了新高一学生7个方面的欠缺:有知识的欠缺,也有方法的欠缺,还有观念上的缺乏。这也给我了深深的警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分类思想,有序思维,微粒观、探究意识、定量意识等。当然胡久华教授表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所有高一新生的问题都是义教化学造成的,初高中教师都应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衔接,知识层面的衔接,方法与能力的衔接,胡教授还特别突出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新课标中不予评价,这样使得酸碱盐部分内容难度降低,但要讲给学生类比的方法,研究一类物质就要掌握一类物质的性质,了解这一类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通过类比方法得出酸碱盐相关的性质。

  短短不足一个半小时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是对一线教师的新要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称的上自己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育人的老师。

  第7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一、明确提出初中化学课程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化学课程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2023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化学观念”反映了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学科特质。“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体现了作为科学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课程,即核心素养的领域特质。“科学态度与责任”,彰显了化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作用,即核心素养的跨领域特质。因此,化学课程核心素养是从学科、领域和跨领域的三个层次,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系统刻画,是化学课程全面育人功能和价值的高度凝练。

  二、大概念统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核心概念支撑主题内容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设计了五个一级学习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和“化学与社会发展·跨学科实践”这五个学习主题对大概念进行了显性化的呈现。“组成与结构”、“性质”和“变化”反映了化学学科本体论意义上的大概念。“探究实践”,体现了化学学科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大概念,“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凝练了化学学科价值意义上的大概念。例如:“组成与结构”大概念下的核心概念有“元素”、“原子”“分子”等。

  三、课时教学目标设置要落实化学课程核心素养

  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不仅要落实课程核心素养,还要具化课程核心素养,不能“贴标签”,切忌生硬地照搬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避免教学目标的表面化和形式化。要进阶化,系统化。教学目标设计要在大概念引领下,设置单元整体目标。例如:“质量守恒定律”单元的素养功能在于基于质量关系和比例关系引导学生建构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定量关系”这一大概念。使学生逐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视角和比例视角。因此,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微观本质,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视角和守恒意识。2。通过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探究,知道化学方程式表征了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比例关系,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比例视角。3。能基于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定量关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4。收集和梳理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史事,体会定量实验研究和基于实验事实的科学推理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目标1、2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这两个单元核心概念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建构“物质变化的定量关系”大概念,发展学生的“化学观念”。目标3侧重于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方式的书写技能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技能,重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目标4设计为一个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和梳理活动,体悟化学学科的定量思维方式及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价值。

  第8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去年暑假就听说新课标要出来,千呼万唤,终于见到了。足足有80面,粗略翻了一下,找到了我心里最想知道的两个问题的答案。

  1、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新课标里第一次明确指出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2、新课标后的教学方式有无变化?

  变了!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将行为主体从教师转向了学生,围绕核心素养来制定,彻底摒弃了以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其次是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三种教学方式:

  (1)主题式教学:要基于主题去整合教学内容,如将“元素”“原子”“分子”整合成“物质组成”这一主题,打破传统的根据教学材先讲“分子、原子”后讲“元素”的顺序,引导学生建构宏、微观视角,体会探索物质成分的学科思维方式。

  (2)大概念教学:注重基于学科理解抽提大概念及其认识视角,学科理解的教学学价值在于凝练本原性问题,建构概念的层级结构。如”物质组成“的本原性问题是”化学物质到底由哪些基本成分组成”,大概念是:“物质的组成”,核心概念是“元素”“分子”“原子”,基本概念是“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该认识视角是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3)项目式学习: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不再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个的学习任务,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独立完成,重视科学探究,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索过程,发展核心素养。

  暑假就听老师就说,新课标马上出来,现在一看,主题式、大概念、项目式全在里面。这种变化,心里轻松不起来,双减之下,看似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没有半点手软,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讲到底真的不行了,靠死记硬背取胜的年代也将一去不复返。

  教师在教学这条路,也是任重而道远啊!

  第9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7月22日下午两点,在王xx老师工作坊的组织下,我和同伴们一起线上学习了“2023版义教化学课标教学实践问题研讨”。一个半小时在北师大胡教授和几位名师的问答中很快结束,在直播中各位名师对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实践问题展开充分研讨,分析细致,讲解实操性强,观看后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由三维目标转向素养立意的教学目标。以素养立意的教学目标不再沿用原有的三维目标,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认识知识的本质,形成相应的化学观念。掌握研究方法,提升学科思维能力。感受化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2、用大概念统领学科内容。大概念对各学习主题具有统摄性,体现了核心素养在各学习主题的内容化和特质化要求。针对每个学习主题,首先明确需要建构的大概念,进而明确建构大概念所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需要建立的基本思路方法、需要形成的重要态度价值观以及需要经历的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形成大概念统领的多维课程内容结构。

  3、合理高效开展跨学科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规定,各学科用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胡教授说,跨学科活动不是做加法,她建议将其学生必做实验的教学进行整合,推动其他90%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真是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技术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等转化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内容,有机融合在相应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凸显义务教育化学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高效开展跨学科活动,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去研究。

  4、在真实情境中促进深度学习。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的很多背景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为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就应该将化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厨房中的化学”,“如何选择清洁剂”等真实情境。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综合素养与能力自然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2023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我们国家基础化学教育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实现路径,如何使新课标落地生根,最大化的促进教与学,需要我们一线化学教师一起努力奋斗,攻坚克难、探索创新。

  第10篇: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研读新课标,针对教学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反思:

  1、重视化学学科的“正面”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如正确看待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在弊之外还有其利的一面。

  2、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意义在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精神上的积极影响。

  3、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科学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4、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特别是八个必做实验。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意识。

  5、重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此指导实际教学。吃透课标、教材,灵活实施教学。

  6、“让思绪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多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多听、多接触,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从无序到有序。

  7、拓宽视野,用好资源,防止自己知识的矮化和老化,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8、重视精选习题,力争做题高效。在试题讲解时也要挖掘题目本身可能存在的情感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4年化学新课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推荐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优秀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00字关于时间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心得体会暑期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感悟和规划演讲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