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作者:灰原哀2023-12-17 13:21:21

导读: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篇1) 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安排,在全面实现脱...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推荐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篇1)

  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安排,在全面实现脱贫任务的基础上,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力做好有效衔接,实现良好开局。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谋篇布局,确保衔接过程平稳有序。一是把准方位思想不乱。高规格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xx年“三农”工作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完成时限。二是坚定站位队伍不散。市扶贫办重组为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均已挂牌成立并开展工作。在对原有71个脱贫村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基础上,新增结对帮扶村25个,安排市县两级选派单位200家选派帮扶干部274人。建立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制度,对全市第八批96个选派村,都确定至少1个定点帮扶单位,已确定128家。《xx市强化驻村帮扶工作促乡村振兴》被省乡村振兴简报第3期专题报道。三是深入调研工作不断。聚焦当前农村发展现状,组织开展当前农村发展情况调研,设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农户家庭收支情况等6大类62项调研指标,全面分析查找短板弱项,并提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8点建议。聚焦乡村建设工作情况,以农村改厕工作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农村改厕现状调研,实地走访调研2300余户,全面查摆我市当前农村改厕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提早谋划、明确方向。

  (二)强化监测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是坚持全覆盖排查。聚集农村人口中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组织在全市所有涉农地区开展集中排查,截至目前,已确定三类对象107户317人,及时纳入监测系统,确保风险可防可控。二是坚持常态化监测。一方面,充分发挥全市所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探头”作用,每月将走访联系掌握的发生致贫、返贫风险的户逐级上报、分级解决。另一方面,利用“安徽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时进行数据更新和监测,通过大数据平台与医保、住建局、公安等部门的信息核实比对累计2万余条,确保各类风险及时发现。三是坚持针对性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措施总体稳定。截至目前,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共制定帮扶措施30。46万条,户均6。91条。健全完善防贫帮困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共监测返贫致贫风险户259户,落实防贫帮困保障资金306。93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无一人返贫致贫。四是坚持持续性提升。突出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读情况实行月报告,20xx年春季学期共发放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资金1139。9万元1。12万人。对有诊疗需求的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累计签约2。49万人。执行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政策,脱贫人口医疗救助比例由总费用的10%调整为合规费用的70%。今年以来,脱贫人口享受医疗救助1151。58万元5735人。今年394户农村危房改造户已全部开工,已竣工373户,竣工率94。7%。持续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已开展两轮水质飞检,每年落实800万元财政资金按季度对水质达标供水单位进行奖补。2。65万脱贫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兜尽兜”。五是坚持不定期暗访。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以“四不两直”和“自行、自查、自吃、自住”方式开展4轮暗访,对各县市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成效、历年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四个不摘”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深入核查,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入户905户,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要求限期抓好整改。

  (三)着力强基固本,确保脱贫地区稳定发展。一是聚焦保“投入”。建立20xx年项目库,计划投入资金4。47亿元,安排项目258个。其中,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965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二是聚焦强“产业”。安排产业项目91个,计划投入资金2。37亿元,资金占比达53%,较上年增加投入1。24亿元。健全“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完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基地)71个,预计带动脱贫户1。2万户以上。三是聚焦稳“就业”。大力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举办以村庄微型推介会为主的招聘会80余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049个。截至目前,全市20xx年务工就业脱贫劳动力总数占20xx年底的101。39%。四是聚焦提“双基”。计划新建农村公路171公里,其中脱贫地区127公里。新增电网建设投资计划7542。7万元,计划建改台区135个,10千伏线路64。05公里,改造户表1。07万个。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消除成效持续巩固,为脱贫地区定向培养医学生9人。五是聚焦管“项目”。对20xx—20xx年扶贫专项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全面盘点、登记造册。出台《xx市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受益户变更暂行管理办法》,规范有序分配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六是聚焦促“增收”。举办首届无为昆山“三公山白茶”采摘节暨映山红观赏季活动,促进脱贫群众在就地就近就业的基础上分享旅游业的增值收益。继续推进消费扶贫“三专一平台”建设,开设消费扶贫专区44个、专馆21个,铺设专柜635台,展销扶贫特色产品318款,今年以来销售扶贫农副产品1。14亿元。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重点人群,在防止返贫上持续用力。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走访摸排,及时发现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全面推行村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所有监测对象实行分片管理、定责到人,做到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二是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压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动态清零。三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筑牢产业基础机制,健全“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成立乡村振兴产业联盟,搭建企业主体与产业发展要素对接平台,围绕青梅、蓝莓、莲子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强化稳岗就业机制,落实好脱贫人口就业奖补的政策,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为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今年就业人数不低于去年。

  (二)聚焦重大使命,在平稳转型上注重实效。一是持续强化工作衔接。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明确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具体工作职能划分,稳步推进工作移交,适当调整充实乡村振兴部门队伍力量,总体保持上下一致、上下对口。二是持续强化政策衔接。比照中央和我省已经出台的衔接政策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等方面的政策,及时出台支持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衔接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推进帮扶衔接。进一步加强定点帮扶,建立市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机制,在全市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重点帮扶村由市级领导联系帮扶,以点带面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四是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加快组建xx市乡村振兴要素市场联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尽快搭建好市级乡村振兴投资平台,设立乡村振兴建设基金,确定县市区农业“双招双引”任务,力争全市签约农业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五是强化配合形成合力。全力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做好农村改厕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助力20xx年度我市乡村振兴考核再获优秀。六是积极深化考核机制。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在开展乡村振兴考核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同时探索市对镇(涉农街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评估奖惩办法。

  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篇2)

  一、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将“线上”数据整合比对与“线下”走访排查有机结合,及时摸清摸准返贫风险。我局牵头整合涉及“三保障”方面的6家县直部门16类数据,形成月比对分析机制,累计发布监测信息数据3964条。将监测数据全部“点对点”反馈至乡镇进行核查,开展县级抽查300余条,对确需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的35户农户逐户逐人制定44项措施,已全部落实到位。此外,紧扣防止返贫核心内容,5月份已组织完成1轮“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覆盖大排查,未发现存在突出问题,但在排查中发现仍有水龙头损坏、房屋漏雨等方面问题78条,已完成整改。通过数据比对、“双线摸排”等方式对全县中高职在校生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重不漏,20xx年春季为872人落实“雨露计划”教育资助130。95万元。引入社会保险参与防止返贫机制,为全县34865名脱贫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69。73万元。

  (二)衔接资金项目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到位资金12835。25万元(其中衔接资金10456。25万元、政府债券资金2379万元),已安排10422万元,实施项目47个,其中5634万元用于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占专项衔接资金的70。05%。5月28日下达我县2413。25万元省级资金,目前会同农业农村局,谋划用于集中连片到村产业项目。今年以来共安排2499。4万元用于建设联村厂房,资金投入占比51。7%。

  (三)稳岗就业工作。利用大数据系统,将18至75周岁有劳动能力未务工的脱贫人口信息逐一核实更新,并建立了务工就业跟踪帮扶台账,确保我县务工就业人数不低于去年。截至目前,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4859人,为去年年底的100。53%。为及时掌握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情况,持续采取“电话抽查+到村核查”方式,已完成482户脱贫户电话抽查、到村核查23次,对务工信息发生变化的121人全部完成信息维护,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已投入1608。66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在岗人数1808人,超出去年年底78人。光伏收益开发公益岗位358人。截至5月底,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财政资金568。41万元,支出进度为35。33%。

  (四)档案归档工作。建立xx县脱贫攻坚档案联席会议制度,完成17家县直行业部门和14个乡镇培训,从14个乡镇选取14个重点村进行了现场督导,同时要求所在乡镇召集其他村扶贫专干到场观摩学习。并建立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微信群,14个乡镇和199个村专干随时可以在群内提问咨询,及时给予解答。截至目前,全县村级和镇级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总体完成进度分别为97。66%、94。12%。已转入数字化阶段,我局前期已同4家档案公司进行洽谈,建议乡镇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档案公司,xx月底签订合同,xx月底之前完成数字化并移交县档案馆。

  (五)项目资产管理工作。为加强我县扶贫资产管理,xx月份完成全县50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确权到村,今年来累计收益121。85万元,收益用于公益岗位工资支出85。056万元、占比69。8%。xx月份我局积极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已登记的8096万元经营性扶贫资产开展抽查。镇村均建立了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全县经营性资产总体运营情况正常、收效稳定。

  (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工作。xx月xx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部署会后,我局立即组织对13家县直部门和乡镇进行了排查业务培训。同时,组织两个督查组对乡镇进行了12次督导。截至目前,全县入户排查工作已全部完成。此次排查发现8个方面540个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524个、正在整改16个,于7月底前完成整改。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抓好“十四五”衔接规划编制。聘请xx康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编制xx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结合我县相关部门专项规划,xx月份完成衔接规划编制调研工作,xx月份文本初稿已完成,待国家和省市规划出台后再进行进一步补充完善。

  二是抓好防止返贫风险防控。通过“人防”+“技防”持续加大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常态化监测收入、“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将教育和医疗自费支出超过10000元、人均收入低于8000元脱贫户及困难重度残疾户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随访,落实相应帮扶措施。常态化开展监测对象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干部走访、部门筛查预警等监测方式,及时掌握信访、“12317”平台、舆情等信息,拓宽预警渠道,做到符合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做好20xx年第一批监测对象识别标注工作,落实帮扶联系人,并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开展针对性帮扶。落实“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同时会同县民政局、县医保局、县残联等部门组织人员不定期到镇村开展暗访督导,xx月底前对14个乡镇完成一轮督导,确保防返贫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三是抓好产业项目落地见效。省级衔接资金2413。25万元于xx月xx日下达我县,除59。25万元定向用于少数民族发展外,其余2354万元计划全部用于实施到村产业。同时对已批复的28个到村产业项目跟进督导,对进度较慢的进行“周分析周调度周通报”。

  四是抓好务工就业。紧盯毕业季,联合县人社局对即将毕业的342名大学生,做好务工就业服务。紧盯赋闲劳动力及时更新务工就业信息,持续采取不定期电话回访方式,结合到村督查及时掌握务工人员就业相关情况,并通过系统数据进行信息比对,筛选出各年龄段有劳动力的人员是否务工就业。加强与人社部门数据对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真实性。结合“2+N”等各类招聘活动,宣传企业用工信息,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结合服务对象办理求职登记、失业登记等业务开展就业政策、企业用工信息宣传。

  五是抓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风险防控。截至目前,全县存量小额信贷3269笔15187。8万元,均为下半年到期(其中7月份418万元、8月份397万元、9月份1002万元、10月份2511万元、11月份2294万元、12月份8500万元)。我局将成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专班,联合县金融局、人行及三家主办银行强风险防范及管控,提前2个月开展监测分析,严防贷款逾期。与镇村一起全面排查136家“三合”模式新型经营主体、755户“户贷户用”贷款贷后使用情况,确保不发生逾期贷款。同时对符合放贷条件的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做到应贷尽贷。

  六是抓好帮扶工作。继续保持衔接期间帮扶工作稳定,牵头组织好84家县直帮扶单位和4100余名帮扶责任人继续履行“双包”责任,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帮扶,对帮扶情况进行月统计月通报。对新派驻的20支驻村工作队加强管理,配合组织部开展一轮集中培训,帮助驻村干部尽快适应角色。

  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篇3)

  今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强化举措、全面发力,各项工作起步扎实、开局良好。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1、健全机制防返贫。制定《关于建立防止防贫监测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工作联席制度的通知》等,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通过“初步筛选、村级申报、部门比对、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告标识、落实帮扶、动态管理”八个步骤开展动态监测并落实帮扶,20xx年累计新增纳入监测对象45户132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户落实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2、衔接政策固成果。按照“四个不减”和过渡期内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总体要求,起草并提请县委、县政府研究、印发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办法》,提出总体目标,明确30余家责任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协同各相关部门对过渡期内的有关政策进行细化调整,由各行业部门出台了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危房改造、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配套文件20余个,构建了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领导体系和政策体系。

  3、强化调度抓落实。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调度的职能作用,今年以来,结合阶段性任务,组织乡镇或行业部门召开工作例会20余次,尤其是在重、难点工作推进时期,实行了“一周一调度、两周一排名”的工作机制,对工作排名进行内部通报,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对工作进展缓慢、排名靠后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今年以来,共约谈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和行业部门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20余人次。组织乡村振兴部门人员下乡开展业务指导6批次,发现并督促各地整改问题230余个,有力推动了各类问题有效解决、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突出重点促提升。一是抓好数据质量。扎实做好数据清洗、监测对象动态调整、国办系统数据筛查核实等工作,严把数据质量关,采取“平台筛选”与“人工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录入存在逻辑性错误、更新不及时、不完整的数据,及时反馈并督促修改,今年以来,共反馈乡镇修正相关信息数据6000余条次,确保基础信息数据准确可靠,经得起查、经得起用。二是抓好干部培训。全年县级开展各类干部教育培训6次,其中,举办县乡领导干部培训2期,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业务培训2期,乡村振兴站(室)负责人、专职信息员业务培训2期,培训共计609人次。三是抓好项目资金。完善20xx年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共批复入库项目364个。抓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使用管理,全年各级财政衔接资金7136。8万元(其中中央、省、市资金6035。0万元,县本级财政投入1101。8万元),年度安排项目总数179个,其中产业项目60个,金额3717。6万元,占资金总量的52。09%;年度安排基础设施项目77个,金额3255。4万元。通过会议调度、通报排名、实地督查等方式,推动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截至11月底,全县已开工项目个数179个,开工率100%,完成资金拨付6209万元,拨付率87%。四是抓好消费扶贫。截至11月底,全县认定扶贫产品126个,设立消费扶贫专馆3个,消费扶贫专区8个,摆放消费帮扶专柜9个,经营主体销售帮扶产品12076万元,“三专”销售帮扶产品860万元,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五是抓好小额信贷。截至11月底,全县新增(含续贷)脱贫小额信贷贷款400户、1576。75万元。六是抓好搬迁后扶。针对全县50户搬迁脱贫户因户施策,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了劳动力的搬迁脱贫户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七是抓好问题整改。先后开展了省委巡视“回头看”、省级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省级暗访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问题排查整改及“回头看”等5次整改行动,目前,33个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各类销号台账完善齐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项目还未全部完工,资金拔付还未清零。

  2、乡、村两级在公益性岗位、低收入人群安全住房动态监测、促进就业及就业培训、低保及防返贫动态监测等方面工作还不扎实。

  3、工作进展和成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重点村和非重点村工作不平衡。

  (三)经验和教训

  1、联席会议制度提升防返贫和帮扶质效。为进一步提升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质效,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教育、卫健、住建、水利、医保等10余个行业部门,采取“双月一调度、一研判、一反馈”的方式,对疑似对象和疑似问题进行集中研判分析,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11月底,县级联席会议已召开6次,

  2、“绿色通道”机制助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资金规模小、时效要求高、推进缓慢等现状,县委、县政府推行“绿色通道”机制,各乡镇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以“三重一大”方式研究实施,简化或优化了项目申报、设计、财审等环节,有力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3、“量化打分、后进约谈”机制压紧压实责任。结合年度收官工作,10月份起,动员全县上下开展了“决战六十天”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建立工作清单,要求乡镇逐一对照落实的同时,对项目推进、资金拨付等重点工作进行量化评分,并在内部排名通报,对工作进展缓慢、排名落后的单位进行约谈,截至目前,已约谈第一书记、乡镇、行业部门分管领导、主要领导20余人次,有力压实了工作责任,有效解决了一些短板问题,促进了工作快速推进。

  二、当前形势分析

  (一)从外部环境来看:受疫情防控影响,当前我县存在扶贫车间停工,原定培训计划推迟,市级帮扶重点村驻村干部还未到位,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等工作相对滞后等问题,目前各地各部门正在抢抓时间,奋力拼搏,迎头赶上。

  (二)从上级最新的政策要求来看:今年,总体上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但从上级一些最新政策来看,一些帮扶政策和标准会有所调整。如,医保方面,根据11月份的省级有关精神,20xx年财政资助脱贫户参保政策将取消,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医疗报销待遇也发生了变化;又如,就业帮扶方面,省内务工补贴可发可不发。

  (三)从我县自身条件来看:总体上,我县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小、实际效益不显著,职业技能培训没有落到实处,激发内生动力办法不多,各行业帮扶工作亮点不亮、特色不显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目标

  严格落实“四个不减”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系统衔接好各项政策举措,将工作重心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转向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在全省、全市“做示范、勇争先”目标。

  (二)思路

  用15个字概括,“守底线、稳政策、强基础、促增收、增亮点”。

  (三)举措

  一是全力做好12月中旬省级资金绩效考核工作。极积牵头抓好项目竣工、资金拨付“清零”及相关台帐的规范、完善。

  二是总结经验教训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完善“发现问题——分解问题——督导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工作机制。

  三是优化督导人员结并强化业务培训。对当前参与督导工作的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重新组建多部门业务骨干参与的督导组,力求真正做到督导精细化,专业化。

  四是积极谋划来年工作。围绕“守底线、稳政策、强基础、促增收、增亮点”的思路,抓好项目精细审报、资金投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方面工作的调研、谋划工作。

  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篇4)

  20xx年,我局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区、xx市乡村振兴局的具体指导下,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成效明显。现将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印发《xx市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不定期组织行业部门定期开展数据信息比对和核查办理工作,设立“三张网”防贫网格,持续开展常态化防贫监测工作。20xx年我市共纳入监测对象1695户4356人,消除风险91户345人。

  (二)合理使用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20xx年上级已下达我市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25462。3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006万元,自治区6582万元、xx市570。35万元,市本级7304万元),我市安排产业发展项目121个19351。3955万元,占比达76%;安排脱人口小额信贷贴息及风险补偿金项目2个1100。46万元;教育扶贫(雨露计划)项目1个701。45万元;村基础设施项目26个1060。9145万元;桥梁建设项目1个302。28万元;安全饮水保障项目8个308。2万元;农村危房改造项目1个69户10。3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地贴息1个709。23万元;就业扶贫项目1个15。06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排污设施建设等项目25个1903。01万元。

  (三)强化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项目入库工作。我市20xx年项目入库坚持“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基本程序,在申报阶段充分征求意见群众并履行公告公示后入库。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我市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张清单”的工作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中力量扎实推进衔接资金项目建设,目前,全市20xx年衔接资金共安排187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完工率100%,完成衔接资金支出25462。35万元,支出率达100%。三是全面开展20xx年—20xx年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共确权登记扶贫项目1654个,登记资产原始价值24亿元,资产登记100%,指导开展扶贫项目资产移交工作,签订资产移交书,共移交扶贫项目1654个,资产移交100%。

  (四)继续落实特色产业以奖代补政策

  印发《xx市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对自主发展或实质性参与特色优势产业达到奖补标准的监测户、脱贫户继续实行产业以奖代补政策,20xx年全市符合项目补助4835户,发放奖补资金1728。3万元,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64户47。3万元,边缘户177户52。3万元,20xx—20xx年脱贫户4494户1628。7万元。

  (五)继续落实雨露计划补助政策

  印发《xx市20xx年雨露计划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做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宣传工作,确保雨露计划补助政策落实到位。20xx年,全市发放中期就业技能培训“两后生”补助资金7人1。925万元,发放职业学历教育培训补助5125人次696。4万元,发放短期技能培训“以奖代补”资金43人3。12万元。

  (六)继续落实小额信贷及贴息政策

  20xx年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新增1009户4965万元,完成自治区“保三”任务计划3461万元的143。44%,“争五”奋斗目标5744万元的86。43%;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2091万元,风险补偿金余额为2434万元,到位率110。19%;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资金953。07万元。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落实“四个不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户和脱贫村设立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对脱贫攻坚期内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推动脱贫攻坚期“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持续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求,通过设立“三张网”防贫网格和五种返贫风险分类预警,继续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防贫监测。重点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动态监测,持续跟踪其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同时,建立健全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持续抓好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不断提高脱贫群众经济收入。持续发展壮大县级“5+2”和村级“3+1”扶贫特色产业,加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上级下达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以上投入到扶贫产业项目。同时,加快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全产业链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现代化产业扶贫政策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拓宽销售渠道,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继续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劳务输送、发展产业、以工代赈、公益岗位、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确保脱贫人口充分就业,实现稳岗增收。

  四是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镇试点,助推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镇试点工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20字方针,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集中力量支持榜圩镇打造成为xx北部地区发展核心区,建成xx市副中心集镇。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确保实效、形成经验”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优势,不断扩大榜圩集镇影响力,吸引附近乡(镇)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以榜圩集镇发展示范带动xx北部乡(镇)整体提升,逐步缩小xx南北发展差距。将榜圩镇建设成为xx乃至xx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xx模式”。

  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篇5)

  20xx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区、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对标区、市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攻难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效落实,巩固衔接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20xx年主要工作

  (一)健全工作机制,抓巩固衔接防返贫

  坚持“四个不摘”总要求,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区、市有关巩固衔接会议、文件和讲话精神,特别是落实落细xxx书记、咸辉主席调研xx讲话精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有效衔接、有序推进。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实行市级主要领导包抓县(区)(联系乡镇指导村)、其他厅级领导包抓乡镇(指导村)、108名市直部门及中央、区属单位负责人和141名县级领导包抓415个重点村。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专班,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建立“1+5+38+278+X”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推进机制,制定1个总清单、5县(区)具体落实清单、38个千人以上移民安置区实施规划、278个千人以下移民安置区(点)推进计划、X个精准到户帮扶措施。市委主要领导和37名市级领导、38个市直部门、38名县级领导以及各乡镇领导包抓38个千人以上移民安置区。实现市、县(区)、乡(镇)三级包抓全覆盖。二是强化监测帮扶。健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互为补充、相互协同的监测预警机制。对全市“三保障”与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及时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加强监测预警,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清零,坚持“四查四补”常态化,全市共查找并整改问题5330个。20xx年,新纳入监测对象641户2575人;20xx年至今累计纳入防返贫监测“三类人群”5208户21230人。建立“一村一册、一户一策、一户一档”精准帮扶工作台账,因户因人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已累计消除风险4507户18379人,剩余701户2851人全部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三是加大资金投入。20xx年,共投入各类财政衔接补助资金24。89亿元(其中中央14。704亿元、自治区3。2353亿元、地方债4。1亿元、闽宁资金2。85亿元),比上年增加0。74亿元,支出进度99。8%;整合项目资金31。4142亿元。四是提升基础水平。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全市域推广“互联网+城乡供水”,改造提升城乡供水管网261。6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7条147公里,维修农村道路9条103公里。完成抗震宜居农房改造1044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窑危房改造454户。改造电力线路369。2公里。新建4G基站63个、5G基站131个。五是加强金融扶持。20xx年,共发放涉农贷款204。89亿元,其中新增脱贫户小额信贷4。37万户23。2亿元,贷款余额33。97亿元,覆盖面71%。5亿元产业担保基金在保余额11。24亿元,累计担保贷款37。59亿元,带动脱贫户2。17万户。评级授信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六是深化社会帮扶。引进闽籍企业77家,投入16。35亿元;组织实施闽宁协作项目102个,投入2。85亿元。组织2万多人在区内外就业。福建省选派144名专业技术人才支援我市,xx市选派14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福建学习。结成帮扶对子218对。开展消费帮扶,销售xx特色农产品11。2亿元。国家5个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5905万元,组织实施帮扶项目52个。七是厘清扶贫资产。全市脱贫攻坚时期的扶贫项目实际投入229。84亿元,资产个数38639个,资产原值合计224。09亿元,形成资产占比97。26%。截至12月底,全市已确权资产原值合计224。05亿元,确权进度99。98%。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提升行动惠民生

  围绕有效衔接、产业发展、农民收入、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短板落实落细“四大提升行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一是全力推进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为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发放小额信贷4。16亿元。打造移民示范村15个,推进“出户入园”,建成统一养殖园区25个。选派科技特派员88名指导生态移民安置区开展种养服务。成立农村新型合作组织167个,带动1。35万户5。57万移民参与合作社经营。开展移民培训1。15万人次。在800人以上移民安置区创办就业服务站17个,培育劳务经纪人103人,劳务移民实现就业30172人。加大移民安置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二是全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围绕全市“5+4”重点产业,引进培育中达传纺纱、丰源纺织、中山华人礼服制衣等8家龙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吸纳就业6000多人。实施“消费回流”,发展地摊经济、家政服务等,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安置农村公益岗位13961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142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2亿元,兑现创业贷款贴息资金285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1566户,带动就业8614人。建立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3个,累计入驻创业实体700多家。预计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3万元和1。32万元。三是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以农村地区共享优质资源、脱贫地区控辍保学提质为重点,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公办幼儿园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70。2%和99。5%。培训教师300余人次,建成在线互动课堂330间、应用示范学校20个。四是全力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开展卫生健康“六进”活动260场次,受益群众20万人。居民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引进高层次专家28名,培养本土优秀医疗人才73名,选派233名专技人员,服务基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形成了“乡村检查,市县诊断”的新格局,与区内外33家三甲医院建立了互联网诊疗通道。目前,全市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对象患者救治率为99。67%,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对象患者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1。57%。

  (三)坚持统筹推进,抓乡村振兴促共富

  以推进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坚持龙头引领,振兴产业“富民”。坚持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福建融侨、xx雪川、xx水发、xx凤集、xx医药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水发15万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建成融侨10万头肉牛精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雪川20万吨马铃薯主食化开发一期项目,培育打造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10个,创建自治区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33个、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清凉蔬菜示范(直供)基地40个、小杂粮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个。全市肉牛饲养量预计达到116万头,马铃薯、清凉蔬菜、小杂粮(油料)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50。24万亩和75。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9。29万亩。二是坚持外引内育,振兴人才“强农”。建立健全xx“人才智库”,柔性引进950余名决策咨询类专家入库。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14名,培养认定市级骨干教师1244名,推荐自治区认定区级骨干教师785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建设“名师工作室”62个。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等10万余人次。建成泌尿外科等15个重点特色科室。筛选认定挂牌“xx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93个,建设农民“田间学校”70个。先后吸引220名在外人才创办企业公司。培养后备干部2412名。三是坚持凝心固本,振兴文化“铸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宣讲4500余场次,受益群众29。2万人,开展“感恩、认同、法制”教育,宣讲政策1500余场次。新创建全国文明村镇7个、区级文明村镇15个。建成乡镇文明实践所58个,村级文明实践站705个,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970余支,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项目114个。构建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四级文化设施网络,改造提升文化大院9家。开展“全民阅读·书香xx”等各类大型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184场次。成功举办第十七届xx六盘山山花节暨龙王坝山桃花节等节会活动。西吉龙王坝旅游特色村入选100家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四是坚持山绿民富,振兴生态“塑形”。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9。48万亩。完成示范推广任务257。79万亩。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完成村庄造林绿化148。65万株、建设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818个、污水处理设施488座、改造农村厕所19533座。推进“四权改革”,xx区签订全区跨市水权交易“第一单”、泾源县发放用水权质押贷款“第一笔”,xx县敲响全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彭阳县颁发全区林权不动产“第一证”和林权抵押贷款“第一笔”。今年,xx市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泾源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xx县登上“20xx年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五是坚持党建引领,振兴组织“壮骨”。制定全面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十项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扎实推进“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全市71。4%的村创建为党建工作示范村,“一村一册”整顿后进村党组织37个。深化“三大三强”行动,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大专以上学历提高8。2个百分点,培训村党组织书记1140人。新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320名,累计达到7471名,“二合一”带头人占75。1%,党员致富带头人占38。3%,带动23。5万群众致富奔小康。累计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2亿元,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38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今年是由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在推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方面。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宣传不深入、排查工作不细致,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不及时;还存在“体外循环”“应纳未纳”等问题。移民收入主要是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收入为主,产业发展单一,增收渠道不宽。二是有效衔接方面。政策衔接还不够到位,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已经制定出台的衔接政策,县(区)和行业部门在有些政策衔接落实上还没有制定配套的具体落实措施。工作衔接还不够紧密,一方面受机构改革影响,有些工作沟通协调不够及时;另一方面,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各级行业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推动工作的合力。三是乡村振兴方面。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更大的效益还没有效发挥;乡村人才中生产型的占比高,技能性、经营性、服务型的占比低;文化旅游基础还比较薄弱、设施还不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还不够紧密,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生态经济占比低,优质生态经济产品少,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后续产业培育上后劲不足;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乡村建设和治理方面。农村环境治理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改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合理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较突出,留守在农村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压力。

  三、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乡村振兴局长会议部署要求,按照xx市委第五次党代会和全市“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突出“四个重点”、抓实“五项行动”、紧盯“四项任务”、统筹“四项工作”、聚焦“五大振兴”、完善“五项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30个,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四个重点”巩固脱贫成果。突出抓好监测和帮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闽宁协作和定点帮扶、衔接资金和扶贫项目资产“四个重点”。落实好“三类人群”的监测帮扶工作,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有序退出。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持续推进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乡村交通网、水利网、电力网、能源网、物流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科技服务等建设水平。持续深化闽宁协作,推动结对帮扶、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协作层次进一步提高,建设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提升闽宁产业园区6个;持续加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多渠道争取重大项目支持,组织实施好定点帮扶项目。继续规划使用好衔接资金,完善项目库、提前谋划项目、制定项目规划,确保衔接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进一步厘清项目资产,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二)抓实“五项行动”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抓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和社会保障服务提升“五项行动”,持续用力推进,久久为功落实。聚焦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社会融入,探索全要素参与增收模式,打造移民示范村(社区)20个。围绕“两个高于”目标任务,不断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水平,挖掘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潜力。紧紧围绕学校、教师、校长三个关键,加快补齐基础教育短板,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新建各类学校12所,培育1个自治区级特色高中示范校。突出疫病预防、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夯实基层基础3个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兜牢低保、残疾、孤儿等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网,推动社会保险应保尽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

  (三)紧盯“四项任务”推进乡村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人居环境、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四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探索建立“投建管服”一体化运行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推动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1。1万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50%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回收利用体系;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和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开展试点,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75%和36%,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00个。

  (四)统筹“四项工作”强化乡村治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组织引领、精神文明、三项教育(感恩、认同、法治)、三个治理(法治、德治、自治)“四项工作”。深入开展“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深化拓展农村党建“三大三强”行动,开展村“两委”负责人学历提升行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感恩、认同、法治”教育,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市域推广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制,落细村民代表会议“55124”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和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奖惩机制,强化村民议事决策机制,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村30个。

  (五)聚焦“五大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统筹抓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抓好节水灌溉和“出户入园”2项重点工作,抓实种养殖发展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落实农业综合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建设“出户入园+光伏”园区50个、养殖示范村10个,群众产业收入占比达到50%,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比例达到50%以上。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振兴工作机制,创新乡村人才激励表彰机制,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认定“六盘名师”100名,培育“六盘名医”50名,新兴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指数。继续做好“生态+”“绿色+”文章,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生态产业结构,探索生态富民融合产业,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继续落实组织振兴10条措施,持续推动乡村组织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组织基础。

  (六)完善“五项机制”保障工作质效。不断健全完善“四查四补”“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清单管理、投入保障、督导考核“五项机制”。坚持边查边补、边查边改,统筹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包抓责任,推进工作落实落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落实清单管理,树立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工作责任落实。继续做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优化资金分配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持续实施贷款贴息,保障资金投入。开展常态化督查督导,创新完善督查方式,聚焦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严谨考核,确保工作成效。

  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篇6)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单位过去四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过去四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情况

  一是坚持学深悟透,自觉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常态化开展专题学习,做到领导带头学、会议带领学、结合实际学,多管齐下力求学深悟透。

  二是坚持尽锐出战,扛起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坚决落实“市县抓落实”要求,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xxx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实行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一月一通报制度,市级领导干部带头驻村蹲点督导。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工作在目标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县级权重最高提至60分。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对375个贫困村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覆盖。持续加大资金投入,20xx年-20xx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5。77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62。34亿元。

  三是坚持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和季节特点,组织实施春季会战、夏季攻坚、秋季提升、冬季决胜等“四大攻势”,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制定县(市、区)、十大工程、定点帮扶、工作专班等四个方面任务清单,实行闭环管理。总结推广“认真学、户户到、事事清、问题解、不过夜、回头看”群众工作法,持续开展千干下基层活动,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落到实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洪灾等不利因素,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农产品产销对接、贫困户子女网上学习、消费扶贫等专项行动,努力将疫情汛情影响降到最低。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质量成色。聚焦“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困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475户24465人。聚焦补齐贫困人口收入短板,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就业增收专项行动。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全面落实教育、医保等扶贫政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提升等工程,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86万人次,享受“351”兜底保障政策11。94万人次、“180”政策111。74万人次,改造贫困户危房37159户,解决16。64万人饮水困难,实现义务教育应学尽学、医疗保障应保尽保、危房改造应改尽改,农村饮水安全达标。

  五是坚持守牢底线,抓好工作衔接。今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333”防贫监测工作机制,推广“全关注、重点核、民主评、县公告、早干预、精准帮、建网格、动态管”24字工作法。落实四级网格化管理,全市共建立3。85万个网格,逐级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台账,坚持“应纳尽纳、应消尽消、应帮尽帮”。全力做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金融帮扶、消费帮扶、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项目资产管理等10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工作衔接。

  (二)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工作亮点

  一是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全市贫困人口67。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是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由2023年的4394元增至20xx年的13450元,增幅206%,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三是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11万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0。77万公里,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困扰贫困地区群众多年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和住危房等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全市375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由2023年底的14。29万元/村增长到20xx年的47。87万元/村,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五是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深入开展“一抓双促”工程,基层干部能力作风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得到锤炼和培养,党建促脱贫工作得到国家和省肯定。

  六是xx影响力明显增强。我市“市抓落实”经验国务院扶贫办以“市级精准扶贫样本”向全国推介。xx县脱贫摘帽经验、望江县扶贫资产管理经验等得到国家肯定。潜山市黄勇、宿松县吴伍兵、望江县甘启斌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7名先进个人、5个先进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表彰。

  (三)获得省级以上试点、授牌、表彰情况

  20xx年xx月,市扶贫办(现调整组建为“市乡村振兴局”)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

  二、20xx年工作总结

  (一)承担市政府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加强指导调度。市委主要负责同志2次专门听取工作汇报,5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了“守底线、抓衔接、树品牌”的工作思路,继续施行“清单管理、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对责任不到位、工作不到位的地区和部门,定期通报约谈,及时督促提醒。今年以来,先后在望江、太湖召开扶贫资产管理、防贫监测帮扶2个现场推进会,开展5次督导暗访,召开6次重点工作调度推进会,通报存在问题,狠抓工作落实。

  二是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持续推进“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清零行动,未发生“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

  三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整合后续扶持补助资金7614。5万元实施后扶项目91个。完成7370户安置房不动产登记。易地搬迁家庭有劳动力的人员全部实现就业。

  四是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出台《xx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xx市就业困难人员分级分类援助办法》《20xx年xx市困难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等文件,健全多部门联动、系统监管、乡村落实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构建综合救助格局。全市共计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3。12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8259人次,支出资金1618万元。

  五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多层次开展资金项目管理业务培训,组织县际之间的“互学互查互帮”活动,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全市纳入年度计划备案实施的衔接资金项目3045个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完工1608个,完工率52。81%。支出专项衔接资金13。8736亿元,资金支出率76。96%。

  六是实施稳岗就业提升行动。通过“七个一批”全面搭建劳动力供需平台,今年以来举办“2+N”招聘会819场,达成就业意向24787人。共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578人,组织农民工培训2。13万人次。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34。2万人,达到20xx年全年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人口数的104。09%。

  (二)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工作亮点

  一是推行“24个字”防贫工作法。将防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24个字”防贫工作机制,即对象上落实好“全关注、重点核”,程序上落实好“民主评、县公告”,帮扶上落实好“早干预、精准帮”,责任上落实好“建网格、动态管”,以牢牢守住脱贫成果,确保不出现、不发生一例返贫致贫。

  二是打造扶贫资产“三二一”管理模式。制定xx市扶贫资产管理细则(试行),做到“三清楚、两明确、一跟进”[“三清楚”即扶贫资金来源去向清楚、资金项目账实清楚、项目存续状态清楚。“两明确”即明确权属、明确责任。“一跟进”即跟进落实后续扶持或处置措施],对全市20xx年以来形成的170亿元扶贫资产实行分类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三是分类指导推进乡村振兴。鼓励各县(市、区)结合自身情况,探索谋划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做法。xx县聚焦乡村人才队伍,启动“百名博士荣誉村主任计划”,22名博士已挂职2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潜山市开展“四宜”(宜居、宜业、宜养、宜游)村镇试点,打造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望江县推行“三孝”调解、创建议事平台、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进乡村治理。桐城市突出规划引领,成功打造“北片水禽羽绒、南片现代农业、东片农文游、西片茶旅”四大产业园区。怀宁县在独秀现代农业园区基础上启动建设“怀宁县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采用“EPC+O”模式进行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宜秀区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特质村”。迎江区着眼城乡融合,开展城乡统筹样板区建设“十一大工程”。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是防范返贫致贫压力仍然较大。我市有5个原国家级贫困县、66。24万脱贫人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很重。同时,还有1604户5060名脱贫不稳定户和3160户11411名边缘易致贫户,以及新年新排查出监测对象249户843人,虽然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及时跟进帮扶,基本都已消除风险,但这些群体是重点对象,还需持续关注。

  二是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通过脱贫攻坚战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与其他发达地区及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不均、师资结构不合理,“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农村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还存在基层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区域配置不均衡、“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希望能在加强农业职业培训、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人才挂职、乡村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

  四、今后五年工作谋划

  (一)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帮扶责任保持不变,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对脱贫人口加强跟踪监测,防止贫困反弹。二是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识别标注和动态管理,分层分类及时实施精准帮扶,实行动态清零。三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等工作,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四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健全“县级统管、行业监管、乡村主管、农户协管”的管护模式,完善扶贫资产清查、收益分配和处置制度,切实提高扶贫资产管理成效,持续发挥带贫减贫作用。五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着力抓好6户以上的298个集中安置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安居乐业”环境。六是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产业发展、人才选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一是坚持开展常态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三是综合施策全面保障。结合实际,对困难群众给予医疗、养老、儿童关爱服务、兜底等保障,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三)抓好重点工作衔接。主要就是推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一是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注重产业长期培育,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深做实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十四五”末,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强村不少于45%。二是实施稳定就业提升行动。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技能提升、创业奖补等政策措施。大力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三是实施农村生态保护提升行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以实施美丽乡村升级工程为抓手,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持续改善农村水利、电力、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切实提升脱贫地区发展能力。五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实施基础教育创优工程、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工程,不断提升脱贫地区教育、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等行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抓好有关政策衔接。一是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帮扶村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二是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坚持规范发展并防范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更多支持乡村振兴的信贷产品。三是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每年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专项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需求。四是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系列培训培养计划,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落实“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政策,加强基层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五是做好社会帮扶政策衔接。继续坚持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定点帮扶机制,适当予以调整优化。优化调整市内县域协作,组织开展民营企业“百企兴百村”行动、群团和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五、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

  1、做好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继续推行“24个字”防贫工作法,做好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牢牢守住脱贫成果,确保不出现、不发生一例返贫致贫。

  2、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等工作,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

  3、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扶贫资产“三二一”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扶贫资产管理成效,持续发挥带贫减贫作用。

  4、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着力抓好6户以上的298个集中安置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安居乐业”环境。

  5、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充分利用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加强全面保障,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6、继续实施“五大提升行动”。继续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稳定就业提升、农村生态保护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五大行动,持续提升工作水平。

  7、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五大振兴的总要求,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个重点,按照三类地区的区域特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树品牌促提升,谋划培育一批“新亮点”,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乡村振兴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推荐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本学期教师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儿童保健科年终总结范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公司年终总结发言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