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解读心得体会

作者:颜翼辰2023-12-14 01:44:52

导读:第1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版解读心得体会 2023年7月7日,在梁芳芳名师工作室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专题培训会的网上研修活动...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解读心得体会(推荐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版解读心得体会

  2023年7月7日,在梁芳芳名师工作室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专题培训会的网上研修活动,收获颇丰。

  “上午的培训崔允漷教授以《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为题,从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四大亮点、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四个方面作主题报告。“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首先,崔教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阐述了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随后,崔教授从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五个部分介绍了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本次修订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崔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导向”“增加学业质量”“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四大亮点。他强调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改变,需要“新”的教学与评价,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其中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在这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良纸笔考试,推进表现评价以及探索技术支持的过程评价。

  下午,吴刚平教授以《义务教育新方案新课标解读》为题,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基于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和呈现,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

  如何理解课程内容结构?

  吴刚平教授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达成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内容课程中的“内容”到底指什么。一般情况下,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学什么,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作为基础的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由三个结构组成。

  第一个是横向领域结构,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并行设置的科目,以及学科内部不同的领域,如语文学科中的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等。

  第二是纵向进阶结构,学科知识要一级一级往上学,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进阶。

  第三是纵深表里结构,从横向,到纵向,再到纵深,是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结构。

  吴教授指出,我们要重视的是里层的学习意义,这是最能够回答“知识最重要的育人价值是什么”。这个内涵价值包括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动机、学习体验、认识成就、能力高度、情意态度、身心和谐、精神境界等。

  表层的知识形式回答的问题是“用什么知识育人最有效”,具体而言,不同学科特定领域有着各种不同符号系统和逻辑形式,包括术语、概念、事实、公式、图谱等。

  吴教授特别强调,一些学校探索的“深度教学”,其实是个误解,只是把特定领域的术语、概念等符号系统搞得很深、很难。其实,不论多深多难,都仅仅是表层,并没有深入育人价值的内核。“新课标”的课程内容标准,明确按照“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来展开和说明课程内容。完整的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学习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学习对象即对象性内容,就是教什么、学什么;学习过程即过程性内容,就是怎么教、怎么学。学习结果即结果性内容,就是教出什么来、学出什么来。对象性内容可以一模一样,规模化地进行统一讲授,但过程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只能因人而异,必须设计每位学生卷入其中的主题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做中学,用日常教学中,往往更重视对象性内容,而忽视过程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吴刚平指出,现在必须从理论认识上将原有单一的对象性内容迭代,升级为对象性、过程性和结果性融为一体的新型课程内容概念。

  本次学习之后我对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并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1、新课标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同时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这对我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单元学历案”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要应该勇于创新,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小部分教学改革,进而对新课标得出自己的再领悟,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摇篮。

  2、反思改革教案的重要性,要从实践中总结反思、提炼经验,教案修改也要与新课标改革相伴同行。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心中有“标”,树立教学的大局观,才能在更新教学理念、拓宽学科育人功能上不断有所进步。

  3、课程以育人为导向的理念,育人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素养是在解释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注重采用问题解决的综合表现来界定,要增强学生认识世界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4、学业质量标准评判对自己的启示,教师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知识点掌握和学业成绩上,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创设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从做中学和悟中学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让学科知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嵌套叠加,增加操作性、具身性和体验性,整个教学从知识传递型教学转向知识建构型教学,突出学生与学科知识的意义关联和价值关系,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增值。

  总之,一天的学习,得到的引领和自己的感悟很多,课程标准变了,今后的教学也要一点一滴地变起来。

  第2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版解读心得体会

  2023年7月7日,在梁芳芳工作室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郑州组织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专题培训,受益良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结合自己以前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要尝试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同时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初步体会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勤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把自己当成学生,想学生之想,使学生、够与老师发生共鸣。让学生在愿意甚至是期盼的心理下去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这只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能边教边学,与其他教师互相切磋,越做越好。

  第3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版解读心得体会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组长、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作《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的主题报告。崔教授从课程修订的依据、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四大亮点、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四个方面精准解读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

  崔教授从课程修订的依据、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四大亮点、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四个方面精准解读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

  崔教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阐述了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程方案的修订是落实中央要求、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需求,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此次“新课程新课标”修订,从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五个部分解读了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崔教授深入浅出地从两大突破和两个推进,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导向”“增加学业质量”“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四方面解读了课程标准的亮点。最后他强调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改变,需要“新”的教学与评价。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在此过程中,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下午的培训中,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做了《义务教育新方案新课标解读》的报告。吴教授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键词、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实务、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改革三个方面进行精准解读。

  其中,吴教授指出新方案新课标的改革中“育人为本”、“核心素养”、“综合化”、“实践性”四个关键词,值得高度重视。学校制定课程实施的方案,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保证地方课程规范开设;保证校本课程合理开发。他强调本次课程内容修订没有弱化学科知识,而是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把学科核心知识融入学科或跨学科的主题、项目或任务等学习活动中,形成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吴教授的讲座使大家对新方案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为下一步在教育教学中贯彻新方案,执行新课标奠定了基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本次培训活动,我在专家的引领下,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接下来我定会不畏跋涉、积极进取、育人为本,以实际行动把新课标、新思想、新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充分理解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第4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版解读心得体会

  自2001年1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时间,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如今,更需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历史性课题。由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版)》正式出台。

  新版的《方案》和《课标》出台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相应,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都积极行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和解读活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指南,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掌握,并深刻领会。便于记忆,整理如下:

  1、课程改革的一个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课程教材的两个作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课程改革的两个方向:中国特色,世界水准。

  3、人才培养的三个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本次修订的三个原则: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课程方案的三个变化: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

  4、课程改革的四个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四个举措: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教材编写的四个原则: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时代性。课程设置的四个变化: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5、课程教材的五个体现: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课程标准的五个变化: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课程改革的五个原则: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整合而,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教育改革的五个主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五个步骤:科学规划课程,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育评价,强化专业支持,健全实施机制。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解读心得体会(推荐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优秀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00字关于时间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心得体会暑期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感悟和规划演讲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