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一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结合xxxx市教育局《xx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推荐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一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结合xxxx市教育局《xx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为指导,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黑龙江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xxxx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推动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到xx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xxxx年6月启动阶段。
第二阶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推进阶段
第三阶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考核阶段
第四阶段xxxx年下半年验收阶段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1、组织机构
为确保能力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xxxx市第一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书记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副主任教研主任副主任
成员:学年及其他各部门负责人
2、职责分工
教务处负责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业务管理与支持服务等具体工作;教研处负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校本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等指导工作,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工作;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网站设置等技术支持;其他部门具体实施。
四、实施路径
(一)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
(二)组建骨干培训团队。积极配合各方力量,同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建强校级培训团队;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实施团队培训,同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三)有序实施整校推进。分年度实施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xxxx年6月,启动提升工程2.0工作,xxxx至xxxx年完成整校推进及考核任务。
(四)测评教师应用能力。按照“省市统筹、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结合省、市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精准测评。
五、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学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四)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逐级上报,最终向xxxx市推荐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工程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
(二)明确职责任务。我校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各方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市级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做好监管评估。我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市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市级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
总之,信息技术2.0工程关系到教育长远发展大计,我校认真实施,提前准备,精准落实,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二
根据上级关于提升工程2.0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围绕我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二、研修目标
通过提升工程2.0,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学科教学好的学校信息化教学融合团队;打造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一)通过研修学习,使教师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觉研修的习惯和能力,改善和变革课堂教学的能力明显提升。
(二)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师日常工作的各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使教师专业水平、科研水平全方位提高。
(三)以研导修。在研究中进修,在研究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1)通过研修,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
(2)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2、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1)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2)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
3、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
(1)提高教师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的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判断资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4、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
(1)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的意识;
(2)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掌握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提高教师探究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
(1)掌握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方法和设计框架;
(2)掌握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实施策略。
6、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的测验与评价能力
(1)掌握信息手段与测验相融合的途径;
(2)掌握与测验相关的技术操作方法。
三、研修重点
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我校选择的研修环境为多媒体环境,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每名教师需要研修三个能力点。本年度重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点如下:
A0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02。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03。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0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B02。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B08。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四、信息化教学探索
本年度将围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关键词来开展各项教学和研修活动,重点探索信息技术在各研修关键词落实中的应用。具体探索内容如下:
◇开展技术支持的启发式教学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要注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开展技术支持的探究式教学。重点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要营建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合作探究,处理好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要注重课后创新作业设计,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五、研修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成立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分工如下:
校长:
主管教学副校长:
教导主任:
教科研主任:
(二)加强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学习
本学年重点学习信息化教学理论以及有关文件,引领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我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年度教师学习书目(附件1),每名参与研修的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研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习
学校研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列表(附件2),教师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学习相关技术,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四)主要工作任务
1、通过修改备课、上课以及听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
教学校长要做好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的指导、引领、监督、落实工作,教务主任要负起信息技术应用学习的组织安排责任,学科组集体组织活动。教务主任负责协调安排活动,此项工作作为学校考核教师的重要材料存档,教务处负责常规检查考核记载,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在每学期末要集中进行考核评价。
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1)学情分析是教学难点制定的基础,做好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将通过修改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教案编制中,提供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加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在教案编写中回答如何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学情分析?如何克服学情分析泛化和手段单一的问题?如何保证对学习者的评定真实有效?如何将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重新筛选、组织编排和优化设计相结合?学情分析如何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差异?等问题。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生活经验、学习动机、发展需要、技术条件等因素,从而找到教学的适切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
(3)在学情分析中,从“认知状况”和“学习准备”两个维度,针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情分析。
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演示文稿制作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学校可以在备课制度中增加关于课件制作与应用的相关要求;学校可以开展课件制作的相关比赛,提高教师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
(1)要避免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的冗余信息,如声音、动画等干扰学生注意;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要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或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结构;要考虑合理进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
(2)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外,演示文稿制作应关注内容设计,不要过于关注技术的应用。
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
(1)该能力点为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因此通过修改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撰写教案时,标明引用资源的来源;同时说明引用资源考证的过程;
(2)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专题资源网站,要求学科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汇总本学科的常用的资源网站;
(3)使用网络资源,要考证资源的准确性;凡是涉及到民族的、政治的和宗教方面的内容,要以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为准;
(4)具有考证网络资源筛选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可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资源发布的主要目的、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
提高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
(1)提高教师教学资源数字化能力。将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如可以通过扫描、拍照、录入等方式实现资源的电子化。
(2)提高教师教学资源管理管理的规范化。数字资源命名时需尽可能详细地标注资源属性,如课件资源命名需体现课件的教学范围、试卷资源命名应体现年份或学期、地域或校名、年级或学段、考试类别、教材版本、学科名等。资源分类可根据内容、面向对象、任务等维度进行整理,如教师可以将自身制作的学科数字教育资源与收集到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计、制作的数字教育和收集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利于对本学科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再开发和利用。
(3)学校教导处将鼓励教师教师采用教学资源云存储的方式,建立分散式校本教学资源库,并进行评比。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
(1)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通过修改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引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回答如何保证导入内容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促进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如何通过导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导入能否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习迁移?如何把握好导入环节的度,不喧宾夺主?等问题,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
(2)引导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结合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综合设计导入环节。从信息的呈现方式、情境性、趣味性、直观性等加以引导。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
(1)修改和细化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回答并解决如下问题:如何有效测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和内化情况?如何有效解决反馈延时性的问题?如何定位教学重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可视化及结构化手段增进总结提升效果?
(2)修改和完善上课制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总结提升环节;提升复习巩固的效率,对知识进行可视化、结构化分析,深化知识的应用。侧重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使学生感受对知识的多元理解视角,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通过制度修改,建设与信息时代相匹配的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发展。
2、扎实开展提升工程2.0网络研修活动,做到边学边用
(1)健全研修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力度。
健全校本研修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积极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工作创造条件。
(2)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制度,充分发挥指导、评估、考核、表彰的激励作用。将校本研修的过程和绩效纳入全校领导与教师的工作考核、评比、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并采取各种方式合理地实施奖励。
(3)学校鼓励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条件;
通过开展线上学习,线下应用,形成边学边用、学为所用的研修氛围,做到真学习、真应用,落实年度研修关键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完成上级工程办关于提升工程2.0的研修要求
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4、围绕提升工程2.0,做好科研课题研究
遵循教育规律,抓住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认真组织好教育科研刊物的投稿撰稿工作,特别要注重上级教育科研信息拦目的报道。
组建信息技术融合校内课题研究团队,拟开展的课题研究能力点为:
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的能力
(1)学校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要求每个学科教师在一个学期中至少设计一个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活动设计方案。在提交的方案中,教师需要回答:是否紧扣学生学科理解与生活理解的发展需要?是否满足教育的内在价值?“跨学科主题”是否与相关的学科观念和学科思维建立深刻联系?学生在探究中能否得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2)学校融合小组研制“跨学科学习”指导性文件,通过讲座、教研活动、教学指导等方式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去思考的跨学科意识,将理解与探究取向的跨学科深度学习方式应用于自己所执教的学科课程中,尝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深度学习的要求。
提高教师“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
(1)学校将修改相应的教学制度,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拓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思考维度和视野,帮助学生基于自主探索与理解内化尝试多种形式的交流表达。引导教师在备课中思考:活动所需要的技术应用是否易得、可行?是否与学习内容和学生基础相契合?是否有助于学习主题的深化与延续?学生是否能够全员参与?
(2)学校鼓励教师充分运用各种学科学习平台、学科教学工具、社交工具等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收集和分析学生问题并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开展某些关键问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收获,记录整理自己的研究过程、思考以及困惑,形成持续的学习共同体,形成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常态实践,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达到技术创新课堂的目的。
5、研制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学校研究决定,制定年度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附件3)。学校依据考核方案,对参与学习的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
(五)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为促进教师的进步,努力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结合听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上好信息技术应用汇报课,带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
对骨干教师提要求,压担子,带动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教师中开展“技术创新课堂”大赛。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其“基于课堂实录的课例分析结果”为突破口,从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把关。
适时确定具体的研修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确保全体教师全年达到50学时。实施校本研修活动中,继续深化开展四个一,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一节公开课、搞一个教学设计、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个课题研究。建立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注重过程落实和资料收集管理。健全研修制度,创设研修条件,采取激励性措施,把校本研修与晋职、评先、选优等工作结合起来。校本研究的资金保障。学校每学期要安排资金满足教师研修的需要。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拟开展“一师一技大赛”“一师一策大赛”。其中“一师一技大赛”是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侧重于该种技术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一师一策大赛”是指教师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侧重于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能够通过哪些技术加以解决。
活动安排如下:X月份进行“一师一技大赛”;X月份进行“一师一策大赛”;大赛成绩计入教师最终研修成绩,并且期末学校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表彰。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三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__]1号)和《____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__教师[20__]1号)(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____市____区______镇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校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学校现状
1、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
我校现有13个教学班,现已全部装备白板或者一体机。计算机教室一个,校园网络接入100M光纤,暂时还没有实现网络全面覆盖。我校的年轻教师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因此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取的一定的成绩。年龄偏大教师虽然较多,但多数教师还是善于学习,有研究意识的。
2、教师队伍情况
我校有教职工78人,其中40岁以下教师占学校17%,50岁以上教师占57%,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任课教师中,全日制本科较少,多数都是函授本科。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兴趣不大。
三、研修主题多媒体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素养的提升
四、研修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__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线下课堂实践应用25+学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2、具体目标
针对我校的基本条件和教师队伍情况,我校筛选了30个能力点中的9个供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
A3演示文稿演示与制作:实现交互白板灵活使用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差异起点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开展学习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使孩子们了解使用互联网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及措施
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提高统计效率与反馈速度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堂灵活运用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与交流: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交流的效率以及深度得到极大优化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让教师们掌握问卷星在学生活动中对自己及他人的评价情况
五、培训对象
本校参加“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全体教师
六、培训实施
以研修共同体为单位,在校本研修计划和研修共同体计划的基础上,每位参训学员需参与完成以下三项校本实践研修活动:
活动一:完成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成。
实施方法:
1、每位学员自主完成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2、各组组织学员进行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重点关注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及教学过程实施等环节。
3、学员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互动与点评,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为参加活动二做好准备。
活动二:参与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实施方法:
1、以研修共同体为单位,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活动一推荐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展示。
2、各研修共同体完成一份研修活动记录表,并上交学校存档。
活动三:完成一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交流或成果展示”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主动应用和拓展。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没课时可去微机室进行线上学习。
2、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四
一、推进目标
(一)学校信息化概况
1、学校简介及信息化建设规划概述
(1)学校简介(不超过500简单阐述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教职工人数等情况)
XX二小创办于XXX。近年来,学校围绕着“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办师生幸福成长、品牌鲜明、教育质量进步的现代精致海岛小学”的办学目标,遵循着“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以培养“四有”少年(做人有品格、做事有品相、学习有品质、生活有品位)的课程目标,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全校共有专任教师25人(大学学历18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市区级骨干10人。
全校共有7个教学班,165名学生,贫困生5人,外来随迁子弟占60%以上,涉及10个民族。学校学生人数虽然少,但学校占地面积12070平方米,建筑面积492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3700平方米。学校有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心理辅导室、梦想教室、创客室等。学生享受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幸福地学习着,成长着。
(2)信息化建设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附件1提供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自查表,摸清学校在网络条件、硬件环境、软件平台、教师队伍、办学理念五个维度的现状,并根据自查表对学校信息化现状进行总结。)
未来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20XX年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推进下,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模式,追寻综合学科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化设备进行指导教学的新领域。
(3)信息化建设规划(综合考虑浙江省与本地教育信息化2.0相关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从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教师的创新性信息化教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学校智能化教育领航的名校长名师、校本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丰富等维度填写学校3-5年长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规划维度规划内容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教师的创新性信息化教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学校智能化教育领航的名校长名师校本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丰富
2、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现状(根据附件2提供的浙江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水平情况调研问卷,问卷星XXX获取的调研数据,对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总结性描述)
(二)需求分析
(对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现状,拟定学校在提升工程2.0实施环节拟解决的核心需求)
需求维度需求描述需具备条件常态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增强课堂教学成效技术环境:具备交互电子白板;工作基础:各学科已经开展常态应用智慧课堂与个性化学习通过应用推动先学后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技术环境:学生具备学习终端;工作基础:学校部分学科班级已经开展智慧学习相关实践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创新通过项目化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形成学校特色技术环境:具备开展STEAM相关工具,机器人、创客等;工作基础:学校部分学科班级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相关实践数据驱动精准教学通过精准教学改进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成效技术环境:具备阅卷平台和学业分析系统;工作基础:学校部分学科班级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相关实践在线教学精准帮扶适时开展在线教学,实现学生精准学习和精准提升技术环境:具备在线教学和同步课堂工具工作基础:学校部分学科班级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相关实践其他维度
(三)整校推进目标
(清晰、简明地阐述学校借助整校推进提升工程2.0,拟在项目结束时学校层面,以及不同教师群体应该达到的目标,量化描述为佳,忌空泛。)
通过对我校信息技术环境、教师应用能力、现有工作基础和发展需求,我校计划设定整校推进目标如下。
(1)应用成果目标。
l基于“常态教学优化创新、数据驱动精准教学、在线教学精准帮扶”三个成果维度,设置研修主题,开展应用实践,促进教育教学品质提升,形成富有学科特色的应用成果
l以成果汇报PPT和典型案例为载体,提交至之江汇平台面向全省开展展示交流
(2)教师发展目标
l建设团队:学校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水平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选拔优秀教师,建立一支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团队。
l有效研修: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完成50学分学习,结合学校和个人发展需求,实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3)研修机制目标
l模式创新:利用互联网+教研模式开展校本研修和校际研修。
l拓展交流:开展一次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校际云端交流活动。
二、研修主题
(一)研修分组
(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师资水平及结构的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教师研修分组依据,教师分组名单以附件形式提交。)
成果维度关注要点分组研修主题常态教学优化创新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技术支持群体研修;个人知识管理等;语文组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英语组技术支持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史地政组技术支持历史新授课教学数据驱动精准教学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技术支持群体研修;个人知识管理等数学组数据支持的精准讲评与辅导理化生组数据支持的精准讲评与辅导在线教学精准帮扶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数据驱动的教学;数据驱动的管理;技术支持群体研修;个人知识管理等音乐组同步课堂在线课程开发体育组城乡双师课堂有效教学
(二)研修规划
(依据整校推进目标,分别设计每一研修组的研修计划。研修计划呈现形式参考下表。其中“研修活动与形式”包括教师以个体或集体形式开展的学习活动、研讨活动、应用实践等。)
研修阶段研修主题基本学分主持人研修活动与形式规划准备选题分组0刘慧明确目标、分组技术学习信息技术研修25蒋记望线上学习8周晓浩集中培训教学研讨单元整组教学8刘慧个人研修互联网+义务教育集体备课展示应用同步课堂8刘慧展示课评课反思观点报告整理提炼资源库建设1邵洁蕾总结报告,表彰优秀
(三)课程资源清单
(汇总研修规则中为相关研修活动提供支撑的专题课程,并提供课程登录方式、评审账号、密码等信息。)
序号课程名称面向对象课程网址
三、进度规划
(依据实施时间总长度,合理规则不同研修阶段的时间节点。)
(一)方案规划与准备阶段
时间:20XX年11月1日-20XX年1月4日
主要工作:
1、成立XX学校“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对接整校推进支持团队;确定各学科组骨干教师团队。
2、依托整校推进支持团队,在整校推进服务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的支持下,开展系统调研,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期目标,规划设计《XX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3、与整校推进服务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协作,组织本校教师到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选课,完成本次培训的报名工作(20XX年11月15日前)。
4、依据《XX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与整校推进服务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协作,为整校推进做好资源等准备。
(二)项目启动与动员阶段
时间:20XX年1月5日-20XX年2月28日
主要工作:
1、召开XX学校“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启动会,解读本方案并布置研修任务。
2、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试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试用)》等政策文件,各个学科组制定本组培训计划。
3、组织本校教师利用寒假等时间,熟悉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操作,进行预热学习,为下学期本校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工作做准备。
(三)整校推进与应用实践阶段
时间:20XX年3月1日-20XX年5月10日。
主要工作:
1、依据研修目标与内容,有序组织本校教师群体开展各主题专项学习与应用实践;
2、领导小组依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试用)》,每周对各群体教师学习与实践情况进行统计与通报,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支持团队沟通,并在必要时介入干预。
(四)整校推进考核与成果整理阶段
时间:20XX年5月11日-5月31日
主要工作:
1、依据各群体研修内容与考核方案,对教师整校推进阶段的研修成果开展考核;
2、评选、整理并归档优秀研修成果,统计汇总教师研修情况与考核结果表,做好迎接省工程办整校推进绩效考核。
四、绩效评价
(依据研修主题及规划,合理设定不同研修组的评价方案。评价指标参阅《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
本考核方案按照《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要求,针对学校管理团队、校内工作坊坊主和教师三类角色开展校本应用绩效评价,实现三提升、两推进和一形成的目标。
1、学校管理员考核
评价指标指标描述分值数据来源规划准备根据本校校本研修实际,完成本校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此项30分。30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XXX)考核并推送组织实施组织管理1。学员参训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20__学员合格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研修简报学校管理员撰写研修简报,反馈本校教师参与提升工程2.0的校本研修情况,此项满分20分。20应用成效撰写上传一份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的整校推进总结材料,满分30分。30其它请学校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要求及本校实际补充。/其它省厅推荐的平台或线下数据采集
2、学校学科坊主(教研组长)考核细则
评价指标指标描述分值数据来源研修计划根据本校的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组的提升工程2.0主题研修计划,以简报方式上传。20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XXX)考核并推送组织管理1。学员参训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20__学员合格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研修指导作业批阅:学员作业批阅率达到95%-100%:计10分;85%-95%:计8分;70%-85%:记6分;50%-70%计4分,50%以下不记分。10研修活动:围绕本校/本教研组计划,组织线下教研活动,并利用活动工具将教研过程在线上呈现,发布至少2个教研活动,此项满分10分。10研修简报组织教师依托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支持教师常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形成至少一期研修简报,此项20分。20成果佐证提交本学科组依托项目实施,形成的代表性研修成果,如信息化教育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报告、数字化资源库等,满分20分。20其它请学校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要求及本校实际补充。/其它省厅推荐的平台或线下数据采集
3、全员教师考核细则
研修任务专题研修应用实践(25分)成果佐证(25分)其它课程学习(40分研修活动(10分)成果展示(附加分)考核细则学员根据本校整校推进方案及教研组计划,观看相关的网络视频课程,不少于1200分钟,40分参与不少于2个研修活动,满分10分。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校本研修实践,完成校本研修任务,提交1篇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此项满分25分教师提交能代表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提升的代表成果与佐证资料,此项满分15分。坊主对教师教师提交的代表成果与佐证资料进行审阅评价,此项满分10分。如:请教师登录之江汇教育广场等平台,在“提升工程2.0”栏目中发布成果与资源,平台将根据成果访问量、转载量、空间年度积分、空间活跃度等为教师赋分。数据来源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XXX)考核并推送其它省厅推荐的平台或线下数据采集
五、管理服务与保障机制
(一)学校组织与管理制度
学校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学校内部考评制度,将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绩效考评;建立具体的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绩效与“提升工程”2.0研修成绩作为考核和晋升依据,对试点期间成绩优秀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对研修不合格人员,在评优评先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培训机构管理服务
中国教师研修网在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办办公室和浙江省各县区的领导与支持下,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和项目指导专家团队等,为提升工程项目推进提供全程的教学教务支持。
平台支持服务:
中国教师研修网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绩效评价指南》和《研修内容依据及分学段课程体系》各领域、各关注要点,提供平台支持,保障培训管理团队、指导团队以及教师的过程数据和绩效考评平台实时对接。
针对20XX年新冠疫情防疫状况,中国教师研修网提供“研直播”直播平台和移动听评课工具供参训学校在疫情期间不停学。
质量监测服务:
注重数据痕迹管理:中国教师研修网建立省、区、校三级管理体系,全程记录并汇聚学习行为轨迹,展示各区各校学员的学习成果,设置排行榜等多种推优形式,形成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培训目标达成与质量提升。
协助学员自律管理:在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整校推进活动过程中,中国教师研修网提供多种技术监控,包括任务引擎进度实时追踪、学习行为质量实时积分、防挂网、随堂练、作业防抄袭、内容质量控制、作业互评机制等监控手段,从不同方面进行个体学习过程监控和引导,切实保证培训落到实处。
教学支持服务:
专业技术团队: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支持和监测,7x24小时客户服务,客服电话:4007799010。
建立值班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审核论坛、作品及评论等内容,过滤不良信息,提供“突发情况1小时内应对,8小时内解决”的应急保障。
(三)其它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项目整体负责人,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具体负责人,教学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各处室、教研组骨干教师担任成员。
2、经费保障
保障教师参与“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的培训经费;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专项经费资金,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基础上,加强学校团队教育项目的建设,为“提升工程”2.0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外部引援
学校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持续提升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探索与实践能力,助推学校“提升工程”2.0试点项目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顺利推进。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局下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相关文件精神,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素养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真正达成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特制定此方案。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培训小组:
三、培训对象:学校在职全体教师
四、培训时间:20xx年
五、学校情况分析
我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9人,50岁以上的有7人,40至50岁的有4人,40岁以下的有8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力较弱,一部分老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兴趣不大,平时在教学当中很少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校的电脑教室不能使用,只有6台台式办公电脑,5台一体化教学电脑,教师的培训硬件条件不足。
六、培训目标
1、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整体推进方案规划、校本培训方案、考核方案。
2、积极组织整体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培训工作,学校做到培训所有教师全覆盖。认真落实XX省教师发展网的各项要求,积极配合完成所在组布置的任务、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资源获取能力以及教学信息技术能力。根据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启示,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一篇研修总结必须为教师原创,完成线上学习与线下成果提交。结合培训考核能力点,开展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分年龄落实培训任务,并进行考核。
3、结合研修课题有效开展线下教研活动,以文科、理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4、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硬件水平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七、培训具体措施
一动员引领、制定计划5——6月份
1、召开全校校本研修动员大会,研读XX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标准,了解能力点,做好报名工作。
2、学校制定整校推进方案,校本培训方案,教师个人根据学校安排的时间进行个人或集体培训研讨。
3、引领培训、小组划分。以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组建培训骨干团队,在有关专家的引领下培训骨干团队担任主讲教师,为开展集中研修做准备。
二集中培训、讨论实践7——8月份
1、线上课程学习。
在线学习平台“师学通”中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进行选学,建议教师优先选择能力点3。5。15。18。19进行学习,每个人至少要学满1000分钟,手机和电脑均可选课、学习。
2、集中培训。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第一次的“国培计划20xx”安仁县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培训思源实验学校校本研修,就《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能力解读》中的能力点3。5。15。18。19展开深度讲解,从考核要求、测评注意事项、工作坊研修作业、案例分析、操作演示进行详细解读。
对学校各坊的小组长进行培训,指导各组长如何进行分工协作:老、中、青互相搭配;希沃白板5、班级优化大师、剪辑师、剪映等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力点5案例的分享。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第二次的“国培计划20xx”安仁县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培训校本研修,就《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能力解读》中的能力点4、10、16展开深度讲解。
3、线下讨论实践。9月份
各位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践,共同研磨出能力点3、5、15所需要的测评材料。学习3、5、15、18、19方式二伴随性数据。想冲击优秀教师进行自主研修,学习9个带星号的案例视频。
4、互动交流、完善自我。
以组内总结交流,提炼经验做法,提取他人经验做法,完善自己所选的能力点材料。
(三)成果展示、归纳提升(10月份)
以组内讨论推荐1至2位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并且组织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比武,让其他教师集体观摩互相学习。
(四)提交成果、实践运用11月份)
1、教师上交个人研修总结(可以图文并茂)。
2、延伸至11月份,围绕自己选定的能力点,提交2.0测评材料。
八、制度保障
完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等。
九、考核评价与管理
1、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学校将采取学习过程、实践应用与学习成果并重的综合考核方式,考核工作伴随着培训同步开展。将依据教师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教学案例来评价全员培训的成效。着重将培训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2、注重本次研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各种资料注意保管,教务处专人负责,使本次研修资料归档工作做到整齐、规范。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六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__〕1号,从今年起启动实施我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现将《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以下分别简称《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能力提升工程2.0”是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一项新
举措,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各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二、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职责任务
各市(地)要围绕“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发展目标,加强协调培训团队建设、教师培训开展、资源建设创新、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把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步骤和关键环节,制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教师培训需求,依据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思路,选点打样,设立实验区、示范校等示范引领培训项目。要注重“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与国培、省培、地方培训工作的整合与衔接,与学校校本研修计划、教师常态研修结合起来,通过组织有效的校本研修考核和本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应用和服务等,真正实现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各市(地)要加强对县(市、区)“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的监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制定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研修计划及考核要求,强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上的主体责任。中小学校长作为“能力提升工程2.0”的第一责任人,要构建整校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制订本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严格校本研修考核管理,为本校教师全员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完善保障措施、加强考核评估
各市(地)要设立专项经费,明确市本级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经费数额及用途,加强网络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整合本地师训、教研、电教等部门力量,建立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应用氛围。积极培养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团队、指导团队、骨干团队,形成省、市、县、校四级管理服务支持体系。
各市(地)、县(市、区)要分别在xxxx年xx月底和xx月底前,召开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培训项目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估,确保20__年底前我省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任务。
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市(地)要将本通知及时传达至所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并按照《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要求,分级制定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细则、考核办法、学校环境测试办法和xxxx年度培训计划等,于xxxx年xx月底前,将上述材料(电子稿)报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各县(市、区)要在xxxx年xx月底前,完成上述相关方案的制定工作。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七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X教委人[20XX]57号)文件精神,落实“坚持育人为本、坚持融合创新、坚持系统推进、坚持引领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基本原则,结合学校“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主题,通过完善“惠”学空间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领课堂品质提升,全面开展“整校推进”工程。
二、现状分析(简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优势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学校不断推进数字化教学,努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充分利用资源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20__年至今创智课堂云平台开设常态课共452课时,其中公开课区级4节,校级31节,校园活动37次,教师培训23次,资源建设共1375次;不断优化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并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近两年,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在线教学等案例与论文征文活动共4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设在线课1170节,全校集体在线培训4次。学校开设了“3D打印”、“photoshop图片处理”拓展课,开展理化生虚拟课堂教学研究。20XX年学校顺利通过了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网络空间学习”的汇报及答辩,被评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20__年9月申报了中央电话教育馆学校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成功申报全国课题《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行动研究》。学校被评为杨浦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曾国平老师被评为杨浦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0%左右,教师队伍年轻化是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学校重视鼓励更多教师投入信息化教学建设,把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优势变为教学优势。学校大力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工程,搭建平台,让教师积极投入课堂实践,成长迅速。目前,区骨干、区骨干后备、区教师新秀及区中心组成员增至20%左右,1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7位教师在区“百花杯”、“小荷杯”竞赛中获奖,2位教师参与了疫情期间市级录播课的录课。6位教师在全国、市级微课制作比赛、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大赛中获奖,区级“一师一优课”达10节左右。学校成为技术促进教育转型的生动案例,受到区域内学校的广泛关注。
整体来看,教师在理念方面有对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但主要在展示课、赛课中使用较多,日常教学中教师欠缺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不能很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使用较多集中在青年教师,且较多停留在基础的、效率不高的应用层面,以辅助教师的教为主,与“全员参与”、“整校推进”尚有一定差距,部分中高龄教师仍以“粉笔+ppt”为主要教学模式。
三、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即国家教育部线上资源、上海微校、创智云课堂课程资源等),总结线上资源优势,探索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形成在线教育应用创新的有效模式,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建立学校特色资源库
建立校本资源库,包括教材解读、教案、课件、案例、微课等,并实现资源共享。在线交流,开展联合体、集团校线上研讨活动;结对帮扶学校,共享优质课程,推送精品课,营造共研、共进、共享的教研氛围。
2、提升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
积极组织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培训工作,学校做到培训所有教师全覆盖。认真落实上海市教师培训、区学科教研培训、“十四五”平台培训以及创智云课堂系统操作等各类培训,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资源获取能力以及教学信息技术能力。
3、形成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全新的线上线下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学习空间的功能与优势,实现学习活动在两种学习环境中的无缝衔接,促进新课标、新教材的落地实施。
四、培训对象
全校在编在岗的教师(含校长)(20__年12月31日之前未退休的教师,必须参加本项目培训;20__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的教师,可自愿参加本项目培训)。
五、培训时间
20__年6月至20__年1月底
六、培训方式
在培训团队指导下,将采取市区平台线上研修、校本研修、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双循环培训模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全员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1、市、区(校)平台在线自主选修
学校根据市级k12在线学习平台“培训课程超市”中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进行选学。
2、集中研修
从各类信息化教学获奖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中遴选和组建培训骨干团队,在有关专家的引领下培训骨干团队担任主讲教师,通过主题培训、观摩课等形式开展集中研修。针对需要操作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教学软件的使用,也将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
3、线下实践
采用自主选学、实践为主的培训方式,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教学实践和应用研修。
七、培训内容
学校依据现阶段正在推进的“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项目四个重点建设内容:(1)“惠”学习,网络教学空间(2)“惠”课程,特色教学资源库(3)“惠”教研,助推教师发展(4)“惠”评阅,智能阅卷系统,确定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培训研修课程模块和路径,着力打造具有校本特的“惠”学空间。培训做到三结合:培训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相结合;培训内容与“惠”学空间建设相结合;研究主题与引领课堂品质提升相结合。
(一)学时分配
(二)课程内容
九、组织保障
(一)组织架构与分工
落实校长主抓、校办统筹、教学执行、后勤保障的模式,抓好校本应用、加强平台建设、抓实质量检测,完善“整校推进”机制,保障“整校推进”成效。选拔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高水平信息培训骨干团队,指导教师开展研究与实践,信息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全员培训将细化科目,全程贯穿培训科目评估、教学应用评估并将纳入年度表现评估。
(二)培训考核与评价
建立教师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学校将采取学习过程、实践应用与学习成果并重的综合考核方式,考核工作伴随着培训同步开展。将依据教师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教学案例来评价全员培训的成效。理念科目评估重心得、技术科目评估重操作、教学应用评估重案例。着重将培训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列入学校绩效考核计算专项,通过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提升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
学校将拟定教研组和教师2.0培训考核表,从学习过程、实践应用、学习成果三维度出发,结合“惠”学空间4个学习内容和15个微能力点确定考核指标和评价方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每学期进行专项考核,按考核结果发放考核奖励。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八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结合我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与发展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xx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带动全区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建立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10),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教科室主任)等相关管理人员、教研或学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等3-8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通过短期集中、网络研修等混合式培训和跟踪指导,提升校长团队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研修计划的制订与落实能力,提升校长组织和指导教师实施信息化课堂应用的能力。
(二)加强信息化培训团队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力。建立自治区、市、县(区)三级信息化应用指导团队,选拔信息化应用有专长的高校专家、教研员和学科教师,按照自治区15一20人、市10-15人、县(区)8-10人的标准组建专家团队,逐级研制培训团队的建设标准、管理办法与动态考评机制。采取短期集中、网络研修、“做中学”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培训团队的顶层设计、方案研制、送培送教、指导校本研修、指导技术变革课堂、实施应用测评等能力。
(三)实施全员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国培计划”支持,三年内完成对全区所有市、县(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整县推进。组织每名教师完成至少50学时的研修学时任务(其中线上研修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25学时),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线上研修为25学时,培训机构根据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和教师需求,设计系列课程模块,将必修与选学相结合,开展全员教师网络研修;同时,充分发挥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培训团队的指导作用,在教育厅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的协同下,组织培训团队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指导,保证网络研修质量。
线下实践应用为25学时。构建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培训团队、教师“四位一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共同体,以问题解决(任务驱动)为主线,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确定研修主题,以成果为导向,实施“线上研修+线下实践+跟进指导与研究”学用研一体化的能力提升新方式,实现边学习边应用边研究;各市、县(区)教育局可设立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课题,组织教师团队申报,在培训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应用研究,以研促学、促用,形成本地应用案例和典型经验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学校组织实施教师线下实践应用和校本教研。
(四)开展对口帮扶,推进乡村学校培训模式改革。根据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培训模式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信息技术示范校与乡村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发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利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组成教师协同教研共同体,开展“结对子”、“双师工作坊”、“伴随式培训”等,促进城乡教师、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发挥示范引领,开展跨学科、智能化教育等“新领航”应用培训。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100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共育计划,面向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分别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样板间”,辐射和带动本区域内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均衡提升和发展。
(六)坚持成果导向,组织实施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组建测评专家团队,利用宁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学分管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成果导向的应用能力测评,完成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任务。
(七)加强平台建设与应用,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完善宁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学分管理平台),增设教师管理和能力提升测评模块,实现培训管理和开展在线测评等工作,实现数据实时、可视、共通,让各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方便直观了解培训、测评等工作开展情况和进度。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应用成果征集等活动,遴选优质教学案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三、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xxxx年):顶层设计,试点先行。一是先行遴选5个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县,实施整县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二是组织100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整校推进,实施百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共育计划,打造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样板间”。三是其他市县(区)要按照自治区统一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本区域能力提升规划,启动和实施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组建150人的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培训团队,开展培训团队指导力提升,组织培训团队对示范县、标杆校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指导、研究、总结提升等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应用模式与案例。五是组织培训团队完成示范县、示范校的全员测评工作,年度内完成全区约3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任务。
第二阶段(xxxx年):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一是组织召开“工程”实施阶段性总结会和全区示范县区、示范校经验推广交流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施第二批市、县(区)应用能力提升任务。第一批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继续参加xxxx年项目,直至测评合格。三是第一批完成任务的和下年度进入的市、县(区)可依据自身实际继续开展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组织“工程”相关资源成果的申报与评选活动。五是各市、县(区)组织专家团队完成本批次学校全员教师测评工作,年度内完成全区约4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任务。
第三阶段(xxxx年):成果导向,总结提升。一是剩余市、县(区)全部进入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开展全员培训和所有教师测评达标,xxxx年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继续测评,直到合格,全面完成兜底测评工作,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工作任务,基本实现既定目标。二是召开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能力提升工程的成效与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四、管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厅建立健全自治区级专家团队,依据教育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全区项目规划、过程质量监控、项目评估、应用测评、资源建设等,指导做好区级示范校实施工作;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教育局长是第一责任人,组建市、县(区)工程办和专家团队,建立健全适合本地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负责工程的管理和实施,实施和督查评估本市、县(区)的全员教师培训及应用测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建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结合本校实际、从教育教学、管理等真实问题出发,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做好校本应用考核测评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国培计划”专项经费支持,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区级能力测评、研究跟进与成果推广等工作。各市、县(区)教育局安排专项经费,依据《xxxx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培训管理办法》(xx规发〔xxxx]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确保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市级培训团队建设以及全员培训、能力测评等工作顺利开展。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实践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强制度保障。自治区将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教师参与项目情况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将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遵选优秀成果,纳入优质课项目评选范围,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九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x教函〔xxxx〕266号)和《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成教函〔xx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实施目标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参培对象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认证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五、研修阶段安排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xxxx年1—4月,xx天府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xx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xx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xx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xx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篇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__〕1号)、《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xx教函〔20__〕266号)、《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x教电〔20__〕5号等文件精神,全校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根据学校的基本现状,特制定研修方案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参训教师基本情况
我校是农村小学,位于xx镇上,现有参训教师41人,其中50岁以上教师有13人,约占32%,40岁以下教师仅19人,占47。5%,整体年龄结构两极化;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来看,50岁以上的比较差,40-50岁的稍微懂一些,40岁以下的要好得多。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微机室一间,班主任教师、中层人员基本配备电脑,班班电脑联网并有一套电子白板系统。但电脑使用年限较长,电脑运行慢,使用效果较差。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学校教师年龄的两极化,教育信息化理念不均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水平不足。地处农村,教师网络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不强。学校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系统培训也很不足。
2、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3、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不足,大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力较弱。
二、研修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培训,能够应用搜索引擎、图片处理、视频录制等相关信息技术能力,并能够按照要求提交认证材料,全体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
1、以学校整校推进为基础,促进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与培训团队建设,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水平提升。
2、精准对接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要求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种教学环境中的30项能力点,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能力点,通过培训和学习,完成线上30学习和线下校本研修30学时的学习任务。
3、通过信息技术2.0项目的全校推进,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进程,营造本校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促进学科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修内容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三个环境中选择了2个环境,4个维度中选择了三个维度中的8个能力点,具体内容为:
1、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2、A2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3、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4、A5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5、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6、B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7、B2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8、B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演示交流
四、研修方法
研修学习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网络研修,二是校本线下研修。
(一)网络研修(30学时)
1、六月底组织教师进行线上进行微能力点选择,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能力点。
2、七月15日以前按要求自主观看通识课程及教师自己所选的能力点课程,累计学习600分钟以上,其中通识课程200分钟,4各能力点课程400分钟。(各能力点视频均要观看,不能只看某一段或部分视频)
3、在线讨论活动:参训学校管理者可通过培训平台,设置在线讨论活动,本校参训教师需选择2个在线讨论参与留言,对本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建言献策。
(二)校本线下研修(30学时)
学校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教研组为单位校本研修。
全员培训:深刻理解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背景与价值意义;明确整校推进主要成果维度;培训主要内容、作业解析。培训时间推进等
教研组研修:骨干教师培训;教研组选点;作业辅导、评价
1、7-8月各教研组组织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研磨课、观课议课等),形成活动成果材料。
2、9月按照所选能力点要求制作并提交认证材料,并对提交认证材料进行自评和互评。教研组活动形式,切记保留活动痕迹。
3、10月坊主对教师所提交的认证材料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各坊主对所在坊成员考核负责);学校对考核进行抽查、监督。
五、研修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管理团队和指导团队
1、管理团队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副校长)
成员:xx(教科室主任)xx(教导处副主任)xx(教务员)
2、指导团队
组长:xx(提升工程2.0学校管理员)
成员:xx(语文组组长)xx(数学组组长)xx(综合组组长)xx(体育组组长)
3、骨干教师团队
组长:xx(提升工程2.0学校管理员、音乐教师)xx(语文教师)xx(语文教师)xx(数学教师)xx(体育教师)xx(英语教师)xx(美术教师)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个人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各坊主对所在组成员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2、疑难解决:学校工作微信群、QQ群或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指导团队成员寻求帮助解决。
3、硬件保证:学校给老师配的电脑,可以在假期对培训教师开放。
(三)制度保障
1、晋级、提薪必须要有信息技术2.0合格证。
2、与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抽检不合格者,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推荐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社区2024春节慰问方案,专业企业实施方案范文,设计方案,2024街道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教职工活动方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