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篇:防踩踏心得体会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叫《新闻大求真——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讲的有: 1、在大家放学的时候突然有人返回。 2、人群中有人不小心被障碍物绊倒或踩到障碍...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防踩踏心得体会(优选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防踩踏心得体会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叫《新闻大求真——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讲的有:
1、在大家放学的时候突然有人返回。
2、人群中有人不小心被障碍物绊倒或踩到障碍物。
3、上操的时候,有人突然蹲下捡红领巾。
我们要:
1、在队伍走的过程中,要顺着人流走,不要突然返回。
2、看见障碍物要及时闪开。
3、在拥挤的人群中,不能蹲下或弯腰捡东西。
如果在人群中摔倒了,首先要侧卧,双手护住自己的头部,蜷缩膝盖在胸前,给身体留出一个安全的地方,维持正常呼吸。千万不能仰卧和俯卧。
看了这个节目我知道了在人多的时候,发生踩踏事件时候,要有秩序,不要拥挤,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第二篇:防踩踏心得体会
一、踩踏事故案例与危害
案例: 20xx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消失。血的事实,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血的教训,总是在无所谓中淡忘。请珍爱生命,不要漠视生命的珍贵!请珍爱自己,不要漠视家人的心碎!
二、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1、哪些场所易发生踩踏?
主要是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的仪式上、彩票销售点、超载的车辆、航行中的轮船等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易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
(1)人多是发生踩踏事故的基本原因,事故常发生于学校、车站、机场、广场、球场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发生的时间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聚会等等。
(2)、当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或只是蹲下来系鞋带),后面人群未留意,没有止步,发生踩踏。
(3)、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4)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3、踩踏中死因多是什么?
踩踏事故中,人们会遭遇踩踏外伤,但遇难者更多是死于挤压性窒息。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发生后,据医生介绍,接受治疗的伤者伤情多为挤压伤,包括胸部挤压伤、脊柱和头部受伤。
三、踩踏常识与自救方法
任何时候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应当观察周围,记住出口的位置,提前在大脑中规划撤离方案。
1、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2、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3.如果身边同伴摔倒,立即把他拉起来。
(3)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
3、不慎跌倒时的自我保护动作
(1)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头部双侧太阳穴。
(2)不慎倒地时,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3)在拥挤人群中,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4)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
第三篇:防踩踏心得体会
12月2日,我校举行了防踩踏应急疏散演练,普及防踩踏常识,提高了师生紧急疏散的技巧与能力。
演练前,学校提前下发通知和演练方案,要求全体教师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并通过微信群通知给学生家长,演练时全体师生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各自的安全导护工作。
演练中,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学生们在各楼层引导员老师的安排下,按指定路线快速、有序地从各楼层疏散。特别是在楼道相对窄小的楼梯转弯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安静有秩序地迅速通过,紧张而不慌乱,人多而不拥挤。负责疏导楼梯口的老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最后一名学生通过,才迅速撤离。
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又有条不紊,没有发生任何互相推挤或踩踏事故。到学生到达指定的“安全地带”时,各班马上清点人数,清点完毕,政教处结合地震历史事实,对学生安全撤离的要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演练不仅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还提高广大师生撤离过程中防摔、防踩踏、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今后,学校将继续开展每月一次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救能力。
第四篇:防踩踏心得体会
“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有了生命而变得更加精彩。
20xx年12月7日晚,湖南一所民办中学发生了一起踩踏悲剧。当天晚上下晚自习时,一名女生下楼梯时滑倒,后面潮水般涌来的人群,一层叠一层的压了上去,导致8名学生不幸死亡,26名学生受伤,8朵生命之花瞬间凋零,类似的校园踩踏悲剧频繁发生,而且迄今为止,尚看不出悲剧被遏制的趋势。
没一起事故都有其“偶然”性,可当一场场事故几乎以相同情节一再上演时,这背后是否存在必然的因素。湘乡育才学校踩踏悲剧事故中,虽有四个楼梯口通向一层。因为当天晚上下雨,52个班的学生因避雨,几乎都选择位于教学楼与同学们的宿舍最近的一个楼梯口,导致大量人流度聚集。一场雨就导致同学们下楼秩序大乱,教学楼的规划设计是不是需要反思?不仅是湘乡育才中学,我们所有的中小学教舍的设计,教师、校长及学校领导是否都把恶劣天气等偶然因素考虑进去,对我们学生安全做了无微不至的防护,这显然是学校的领导和市领导特别需要关注的事。
针对预防学生们拥挤,特别是我们中小学生,要格外的注意。防止踩踏悲剧的再次发生,管理就需从学生们的实际出发。在跑操,集合等上下楼梯活动中,不能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要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我们中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尽到应尽的责任。每一个校领导也都要对师生负起安全责任。保证我们在校时的安全。
在多起校园踩踏悲剧事故中,学生下楼时突然跌倒往往成为事故的导火索。可是同学们下楼时为什么容易磕到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不小心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客观因素。是不是因为楼梯台阶不防滑,台阶宽度过窄,高度过陡,楼梯间的灯光不够明亮,显然,仅仅这一个个细节,还得请组织专家去做专门的调查和论证。除了楼梯扶手、照明设备、安全出口等硬件因素之外,学校的管理制度也是需要检讨的。
我们学生的安全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全社会所关注。这些年来,国家对我们中小学生的安全格外重视。但是,为什么还有类似的校园踩踏悲剧事故发生,这对我们中小学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景何其惨烈,老师们,要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校园内是我们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也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如何避免此事件发生是人人都应关注的问题,安全工作应做在事故之前,而不是亡羊补牢。频频发生的踩踏悲剧事件,也是的解决校园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特别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校人数不断增多,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安全保证工作面临着新的难题。
一次次的悲剧为我们敲响警钟,保障学校安全,保障我们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家长们和老师们共同的责任。学校安全事关人命,安全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避免意外和危险发生。
第五篇:防踩踏心得体会
这次演练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基本达到了演练的目的。通过演练,使每个学生熟悉疏散路线,牢牢掌握疏散要领;使全体学生迅速有序地通过教学楼疏散通道,安全撤离。使所有学生撤离瓶颈区文明礼貌,不做危险行为;发生意外事件,从容应对,稳妥处置,避免事故发生。
进一步增强了应急指挥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工作人员的协同作战能力,这是对全体师生的一次大检讨。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总指挥和参谋人员的思想认识,把演练提升到临战高度。
二是培训到位。从学校到班主任,从学校到教职员工,再到负责学生的老师认真培训,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覆盖了全校师生。全体人员对演练程序和演练各关键环节的做法掌握良好,应急处置有效。
第三,学生具有认真负责、服从指挥的良好素质。
第四,教师要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对学生极其负责。
五是规定动作完成到位。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过于紧张,没有分清防踩踏演练与紧急疏散演练的区别,行进速度较快,在学生模拟摔倒时,没有及时止步。
第二,有些学生不够认真,有搞笑现象。
三是师生对演练准备不够充分,未联系公安、医院等其他部门参与演练。
今后将继续开展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防踩踏心得体会(优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优秀人力资源工作心得体会800字,关于时间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心得体会,暑期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感悟和规划演讲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