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水的社会领域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黑色食品,初步了解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 2、通过游戏的方式,讲述各种黑色食品的名字,愿意吃各种黑色食品。 3、体验与同...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水的社会领域教案(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水的社会领域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黑色食品,初步了解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
2、通过游戏的方式,讲述各种黑色食品的名字,愿意吃各种黑色食品。
3、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师生提供收集的各种黑色食品,并场景布置《黑色食品大集合》展台。
按小组准备对门开的'屏风五副。
黑布、黑纸、各种装饰材料、剪刀、胶棒等。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芝麻开门》,认识各种黑色食品。
2、探索发现食品的共同点,进一步了解黑色食品。
教师:仔细看看这些实物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教师:这些食品都是黑色的,所以我们就叫它黑色食品,你还认识哪些黑色食品。
3、观看表演,探讨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
教师拿着袋装的黑色食品进行表演,让幼儿感知了解几种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
教师讲述表演,幼儿观看,感知黑色食品丰富的营养价值。
教师:你吃过这些东西吗?你知道黑色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吗?你还知道哪些黑色食品?
教师小结:不同的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也不一样。
4、教师组织幼儿用各种材料将自己打扮成黑色食品,玩“芝麻开门”的游戏。
5、激发幼儿自己玩“芝麻开门”游戏的兴趣。启发幼儿用黑色食品打扮自己,并讲述自己的营养价值。
教师和幼儿分小组玩游戏“芝麻开门”。
因为没有让孩子们事先带黑色食品,所以,我简单的准备了芝麻和黑豆让孩子们观察,孩子们得出结论是黑色的。
孩子对绿色食品是最熟悉的,但对黑色食品见得比较少,所以,能说出来的很少。有的甚至说巧克力也是黑色食品。
活动反思:
课前,我没有上网查查关于黑色食品的鉴定,所以,当孩子问我可乐是不是的时候,我只能告诉他们不是,却不能说出原因,孩子接受的很勉强。所以,下次我应该先自己了解,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给孩子讲解。
活动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
2.了解换牙的知识,认识乳牙、恒牙。
3.消除对换牙的恐惧感。
4.体验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成人的牙齿》和《幼儿的牙齿》挂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1.观察牙齿。
两人一对,互相数数对方有多少颗牙齿;仔细观察对方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发现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
2.介绍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功用。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门牙、犬牙、臼牙吃食物时各有什么作用,小结:门牙比其它牙齿薄,它们可以切开和咬断食物,犬牙比较尖、长,可以撕裂食物;臼牙又宽又厚,可以磨碎食物。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比较成人与幼儿的牙数,找出不同处。
4.引导幼儿讨论:有的幼儿掉了牙,还会长出来吗?
5.介绍乳牙、恒牙。
6.了解换牙的知识。
引导有换牙经验的幼儿说说牙齿是怎样掉落的,掉牙时有些什么现象,教师告诉幼儿乳牙到5、6岁时就会脱落,然后长出新牙——恒牙。掉牙时会有点疼,流一点点血,小朋友不要害怕,流血时,用凉开水漱口,就会止住。每个小朋友都要常常注意自己的牙齿有没有松动,如果有,就是要长新牙了。
教学反思
1、 活动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2、 引导幼儿从切身感受说说换牙的恐惧感,注重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
3、通过材料互动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模仿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艺术感受力。
水的社会领域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故事角色间真挚的友情。
2、懂得朋友间应互相关心、帮助。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
活动过程:
1、青蛙和癞蛤蟆真要好。
——请幼儿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生日那天晚上,癞蛤蟆为什么着急?它担心什么?
——再次请幼儿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癞蛤蟆准备好长绳子、提灯、平底锅,想去干什么?
——青蛙为什么来迟了?它为什么要送癞蛤蟆一个台钟?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
2、学学青蛙与癞蛤蟆的对话。
——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引导幼儿思考:癞蛤蟆看到青蛙来了心情怎样?该怎样表现?
——教师左手操作“青蛙”,右手操作“癞蛤蟆”,表现癞蛤蟆连珠炮似的发问过程,引导幼儿体验癞蛤蟆焦急、关切的心情。
——教师扮演癞蛤蟆,幼儿扮青蛙,学学它们的对话。
3、有朋友真好。
——癞蛤蟆看到好朋友青蛙没来,十分担心,青蛙是为了给好朋友准备生日礼物而迟到的,它俩互相关心,真是一对好朋友。
——有朋友真好,你有好朋友吗?
——有的小朋友暂时没有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水的社会领域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几何图和线条画出简单的鱼,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2、继续学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色,能大胆地表现"好吃的鱼"。
3、在选择、调换颜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一)材料:
1、玩具小猫、图画纸若干。(每张纸上画上一个煎盘,并用缝纫机在煎盘的四周扎一圈细密的小孔。)
2、油画棒、勾线笔、彩纸条、胶水、剪刀等。
3、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1、出示小猫,告诉幼儿: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给它送来了很多礼物,是什么呢?
2、屏幕显示各种各样的鱼,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这些鱼的造型。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鱼是什么样子的呢?(用三角形、半圆形、圆形、梯形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3、师继续讲述:小猫收到了这么多的鱼,心想,如果能把这些鱼烧成各种各样的味道,请朋友们一起来吃该有多好啊!可小猫不会烧鱼,怎么办?(启发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
4、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鱼可以烧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红烧的、糖醋的、葱油的……)
(二)教师以烧鱼的形式,为幼儿做示范:
1、教师介绍煎盘,准备烧鱼。
师:说了那么多,老师都谗了!赶快准备烧鱼了,先拿出烧鱼用的炊具--煎盘。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先把鱼放入煎盘里。(在煎盘里画上一条鱼)
②然后在鱼的周围浇一层油。(涂上一圈不规则的黄颜色)
3、师生共同讨论:烧鱼的时候可以
放些什么作料?
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自己制作作料并贴在鱼的边上或身上,如绿色的葱段、红色的辣椒、黄色的姜片,还可以添画一些作料,如咖啡色的酱油等。
4、最后,教师提醒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用短线排列的方法给鱼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
1、要求幼儿尽量把鱼画大些(不超出"煎盘")。
2、启发幼儿选用一些与咖喱的、红烧的、糖醋的、葱油的及其他作料相似的颜色,把鱼烧得又香又美。
3、对个别运用短线排列法涂色有困难的幼儿,做个别辅导。
4、提醒幼儿最后撕去煎盘周围的纸边。
(四)评价活动:
1、请幼儿将各自的煎盘放在铺好桌布的桌子上,教师抱着玩具小猫和幼儿一起围坐在桌子旁以品尝鱼味的形式评价作品。
师:哇!小朋友烧了那么多好吃的鱼,我们和小猫一起来看一看、尝一尝,比一比谁烧得鱼又香又美。
2、对大胆造型、配色鲜艳以及构图独特的幼儿多做鼓励,也可用大家提建议的方法,帮助个别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教学反思:
就本次科学活动,我准备从目标,内容,教师的表现和幼儿的表现进行以下评价。
从实施效果来看,制定的目标适宜本班幼儿,针对幼儿平时对鱼的直接或间接接触,目标不易也不难。
水的社会领域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二、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课本第18和48页的图。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什么庄稼和果实成熟、什么鸟飞来等)有所不同,夏天到来的早晚、延续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来说,南方夏天到来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天气特别热;北方夏天到来的较晚,延续的时间较短,天气也没那么热。
这个问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学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天的特征。
2、学习歌谣──夏天
此歌谣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点,教师可以参照此歌谣,根据当地夏天的特点重新编写。这样,学生学起来更亲切,更有意义。
夏天天气好炎热,
天气多雨河水多。
柳叶茂盛桃子熟,
野草开花满山坡。
布谷鸟在树上啼,
蝉在树上高声歌。
玉米长高麦收割,
小孩游泳乐呵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随着季节的推移有什么变化。
四、教学参考知识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
(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
(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
水的社会领域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如何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呢?我利用幼儿日常熟悉的垃圾生成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认识各类生活垃圾,了解哪些是可以循环再用,并通过分类操作,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了环保意识,达到玩中学,玩中做的目的,从而真正发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给垃圾分类。
3、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来的矿泉水瓶、可乐罐、塑料袋、废旧电池、果皮、废纸、树叶等废弃实物或照片。
2、做纸浆的工具、三个垃圾桶、白色卡纸和水彩笔。
3、有关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什么是垃圾吗?环卫工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清扫垃圾呢?”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教师:“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办?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处理垃圾?”
教师:“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给垃圾分类呢?”
教师:“像塑料制品、玻璃、金属、纸制品这样还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败的菜叶这样没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认识有机垃圾。
(1)教师:“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2)学习词汇:有机垃圾。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3)看影像资料(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3、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资料(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以保护环境。
(2)教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资料(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废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教师:“废电池是有毒垃圾,乱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长庄稼或污染水源,我们要把它进行单独回收,专门处理。
(4)经验扩展:“还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观察“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1)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纸可以做成纸浆再造出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可回收垃,圾’,学习词汇:‘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类。
1、看影像资料(四):垃圾分类、回收的录像片段。
提问:“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的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记。
(1)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2)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3)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
(1)教师:“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游戏:看谁做得对。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3)出示贴有标志的三只垃圾分类装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4)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四、学习制作垃圾标记及分类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标记来区分垃圾桶。
教师:“老师这儿的垃圾桶都一样怎么办呢?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2)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垃圾桶标记,在白纸卡片上画标记。
(3)展示各组幼儿设计的标记,请幼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标记。
(4)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垃圾桶,请幼儿粘贴标记。
(5)师幼共同欣赏彼此设计的标记并说出其含义。
(6)欣赏儿歌:
小朋友讲卫生废弃物不乱扔
归好类可再生节资源保环境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的意义,做个“环保小卫士”。
活动评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更多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运用的录像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而分组教学给了幼儿更多的发言机会。垃圾分类标志图的设计更给了幼儿主动参与及继续思考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好!
水的社会领域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花灯的照片、图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儿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习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讨论:元宵为什么制作成圆的?
(2)教师小结:元宵表示团圆,表达了人们希望年年团圆的美好愿望。
(3)幼儿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1)提问:这是什麽?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讲述元宵节观赏灯会的感受.
如:看到各种各样花灯,你的心情怎样?元宵节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样地?人们为什要挂这么多花灯?
(3)教师小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挂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还在灯上贴出谜语,组成灯会,吸引大家。
4、游戏“元宵节,闹花灯。”
幼儿分为8-10人一组,随着儿歌变化队形,比一比哪组队形最好看。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水的社会领域教案(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教师教学效果的个人评价,2024初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高中体育教学反思随笔,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