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2023八年级语文教案

作者:吴承洲2023-08-17 11:06:01

导读:篇一:2023八年级语文教案 课 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结构 2、 理清作者思路 3、 掌握一些生字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自古至今,爱莲的人很多,高唱低吟莲的赞歌的...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3八年级语文教案(推荐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2023八年级语文教案

  课 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结构

  2、 理清作者思路

  3、 掌握一些生字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自古至今,爱莲的人很多,高唱低吟莲的赞歌的,为数也不少。这里选录的三篇散文,选材和写作的角度不一样,主题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求同”“辨异”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

  “求同”既可以从选材的角度,看三篇文章是选取哪几个方面的材料来写的;又可以从表达的中心的角度,看它们通过描写对象赞颂了什么

  “辨异”,不仅要研究三篇文章的选材和描述的重点有什么不同,更要揣摩作者托物言志的“志”的侧重点在哪里。

  二、 自读课文

  1、 读准以下生字词。

  坚韧 泥淖 甙 心旷神怡

  矜持 奇葩 含辛茹苦

  2、 注意一些生字词的解释

  委身:把自己的身体、心力投到某一方面(多指不得已的情况下)

  泥淖:烂泥;泥坑。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矜持:拘谨;拘束。

  奇葩:奇特而美丽的花。葩,花。

  无可厚非:没有可以过分指责、批评的地方。厚,过分。

  一尘不染:一点灰尘也不沾染,这里有清洁纯洁的意思。

  含辛茹苦:形容忍受辛苦。辛,辣。茹,吃。

  留连忘返

  3、 掌握一些常用句子

  君爱莲有花,我爱莲有实。(《住耶溪南》)

  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朝白居易《长恨歌》)

  三、 正课

  1、 读《我爱莲有实》,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段),简介莲子,表达对莲子的衷心爱慕。

  第二部分(3段),赞美莲子无比坚韧的品行和惊人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4段),说明莲子的“苦心”的功用及对人们的启

  篇二:2023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简单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二、理清课文的结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咱们的旅行是到农村去看戏,请翻开书第86页《社戏》。(大屏幕显示)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相关资料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外婆家在农村,少年鲁迅常随母亲探省,所以能和农民及孩子亲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关于农村和农民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社戏》就是一篇,这是作者41岁时写的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虚构的作品,但它却有生活的真实性,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小说有三大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大屏幕显示)

  三、复述课文

  概括复述课文,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四、研习课文

  1.理清课文结构

  (1)这篇小说人物众多,谁是贯穿始终的人物?小说再现了他什么时候的生活情形?

  明确:贯穿始终的人物是“我”——迅哥儿。小说再现了他少年时候在平桥村的生活情形。

  (2)“我”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除此之外,文中还写了什么活动或事情?试据此梳理课文结构。(大屏幕显示)

  明确:“我”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看社戏”。文章在写“看社戏”之前还写了“我”在平桥村的生活,之后又写了六一公公送豆。据此可知课文结构是这样的:看戏前——看社戏——看戏后。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

  (1)平桥村在“我”心中的地位如何?“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明确: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得到优待,免于念书,还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如钓鱼、放牛。换句话说,在平桥村,“我”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2)“我”能够实现看社戏的愿望,靠的是一群小朋友的帮助,想一想,课文围绕他们展开了怎样的故事情节?从中表现出他们什么美好的品质?(大屏幕显示)

  明确:“看社戏”这个中心情节可分为四件小事来理解: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午夜归航。从小朋友们帮“我”实现看戏愿望的一系列活动中可知,他们热情友好、聪明能干、淳朴无私。

  (3) “看戏后”的主要情节是“六一公公送豆”,想想看这件事体现了他什么品质?

  明确:体现了他热情好客、宽厚仁慈的品质。

  3.齐读最后一段

  讨论:在你看来,那夜所吃的豆和所看的戏是不是真的就是的?为什么?(大屏幕显示)

  明确:不是。因为豆只不过是普通的水煮豆,而那戏也很令我失望——从前文中就可知道,如“我”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而他终究没翻,“我”想看蛇精和跳老虎却没看着,“我”最怕老旦坐着唱而她竟真的坐在一把交椅上唱个不停。“我”之所以认为是的,那是因为在那夜的偷豆和看戏中,“我”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们热情、友好、聪明、能干、朴实、无私的真挚情怀。流露出“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这其实也就是作者真情的流露。

  五、课文总结

  前面说过,小说是一种虚构出来的作品,但它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前面分析可知,《社戏》这篇小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友爱美好的品质,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课堂收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只能到此为止了,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多读一读这篇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真诚地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篇三:2023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指出罗布泊的所在地。(大屏幕出示新疆地图)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可现在那里变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沙漠,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出示幻灯片)仙湖为什么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今天,我们就走进罗布泊,听听她的诉说。(大屏幕上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家、作品:

  作者吴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报告文学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他的佳作,被评为20__年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三、快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然后出示幻灯片,同时播放音乐)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出示幻灯片,然后齐读相关段落)

  3.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深层次原因: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示幻灯片)

  4.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次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出示幻灯片)

  5.同样的悲剧还有那些?

  还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出示幻灯片)

  6.讨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的痛惜之情。

  四、探究学习:

  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出示幻灯片)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信。

  如:《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五、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__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六、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出示幻灯片)

  七、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篇四:2023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用法。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理解能力,让学生使用工具书通译全文进行自学,若有不会之处,小组内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合作探讨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今天学习的就是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板书课题。)

  2.生阅读注释。(出示课件l。)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听录音,完成以下问题。(出示课件2。)

  1.注意停顿,然后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3.通译全文,达到疏通文意。

  4.全文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三、合作探讨

  1.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朗读课文。

  要求:找多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及时点评至无误为止。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指导或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才能读好。

  2.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要求: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记,若有错误并及时纠正。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3.通译全文。

  要求:指名逐字、逐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记,发现错误起来纠正。教师指导学生把重点字、词、句按古汉语现象归类整理。

  4.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

  明确:(共有三处:(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明白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作用。)

  五、研读赏析

  师:再次朗读课文并讨论下列题目。

  1.文章三个场景的描述,口技者以绘声为主,对声音的描绘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大及小,由微弱而喧闹,由简而繁,试看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请你分析。

  (生读文章内容,小组讨论交流。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有条理地介绍事情的经过。)明确:(第一个高潮是渐起的,由深巷犬吠,妇人一人惊觉欠伸,到四口之家各种声响“一时齐发”有个演进过程作者作了细致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第二个高潮是突发的,由“忽一人大呼”至“百千齐作”,人有“俄而”片刻时间紧张、纷乱、恐惧,造成了听众“变色离席”的效果。)

  (在两个高潮间有过渡的场面即全家再次入梦。这把口技者精心设计的构思表现出来了。)

  2.文章结尾处再次出现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重复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舞台道具简单反衬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六、梳理巩固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可在课堂完成。)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善犬吠妇醒神颈、侧目、微笑、默叹

  闹而复静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3八年级语文教案(推荐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托班关于主题活动教案下载音乐教案模板幼儿安全教育教案春季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