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选5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选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选5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插图
课前:提示地名、江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同学们,其实李白生性喜爱明月,留下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篇。(生介绍:诗仙,为后人留下近1000首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幼年李白《古朗月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过渡语:
诗人爱月,尤爱峨眉山月,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二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三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影——指月影。
半轮——(看插图理解)半圆。上弦月或下弦月。
思——思念。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性交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更不复可见,诗人触景生情,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四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五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晚年时,—位四川和尚要去长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诗:“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末又说:“一振高名满京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劝蜀僧晏到长安以后,不要贪恋虚荣,还是早返故乡为好。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1、默写《峨眉山月歌》。溪3、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题2、3;3、搜集写月的诗句
秋月流 向三峡
(思念情)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性交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篇3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学实录(送教课)(简)
时间:9月11日 地点:新教育小学小圆厅 班级:四(4) 教师:张立华
诵读诗歌
张老师在台前一站,给人感觉很沉稳。
老师显然准备了课件,因为没有电脑,而上课钟已响,张老师果断地开始上课了。
板书了“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四年级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学生依次背诵了《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背诵的节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学生平素的古诗积累功夫很扎实。
了解了李白,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李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老师请学生跟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了课题。
老师问,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2、读诗。老师请大家自由练读。学生读了大约两三遍,只是没有自由读,一直是齐读。老师要求大家停下,请了两位女同学来读诗。读后,老师问刚才读过的一首诗的节奏是什么?学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那么——这首诗押什么韵呢?学生也能很准确的说出诗押的是什么韵。
了解了这些之后,老师又请一位同学进行了朗读,提示注意节奏。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张老师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点。
1、圈画诗中地名。张老师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仅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学生一般都能找出三处以上的地名,少数同学能找出四处,全班只有极个别同学找对了五处地名。
张老师再提示: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他们的意思是老师告诉大家呢?还是你动脑筋思考思考呢?请默读古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老师问: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能说出月亮是半圆的。张老师再问:我们都说一轮明月,为什么说半轮呢?接着在课件上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
因为课件中音乐没有播放出声,老师用语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别明朗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一个难点: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半轮月,怎么是半轮秋?最后老师采用讲解的办法告诉学生这是倒置。
老师接着问第二句话谁懂?学生回答的很美,说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仿佛随波流动。老师想在细处挖掘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学生没有很好的领会老师的意思,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却原来是诗人站在流动的船上。
老师相机板书:江月相伴。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师给大家提示要注意三个字:“发”、“下”、“君”。这几个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板书:思君不见。
感悟意境
感悟诗的意境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张老师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促成学生感悟。
1、感情诵读。老师大段的抒情独白: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乘舟驶向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尽管他是一个三尺男儿,当他面对这多情的月亮时,他将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乡、朋友,谁来读一下。
一名女生读的有声有色。
老师感情充沛地说: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还略可安慰的话,后面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之感啊,请再读。
再站起的这位女生读得更有感情。
2、补充诗句。老师说,李白有一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就是朋友。初次离乡的李白因为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单,但是,当月亮落下西山,李白失去了最后的朋友,他思念着,想见着。李白思念的是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月亮。
老师说,对。刚才的“君”如果指的是朋友、亲人的话,这里的“君”也可以说是月亮。这只是老师的理解,到底要不要给你一个答案,我相信随着岁流逝,你们慢慢长大,一定会寻找到一个答案。
拓展阅读
老师提出:关于写月亮的古诗很多,月亮是古诗常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学生回答了《静夜思》《塞下曲》等古诗。
老师课件出示了两首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老师请学生比较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名学生回答:都是写思念别人的。
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见解,说月亮在古诗的意象中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
老师略作总结后,本节课教学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已经会背许多首古诗了,我们刚刚学过的《赠汪伦》,你会背吗?抽生背诵。
2、你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哟,————《静夜思》。
3、师生齐背《静夜思》。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诗题。
3、读通诗句
(1)老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解决。
(3)同桌互相教读,正音。
(4)齐读。
(5)个别读。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知诗意。
(1)简介“峨眉山”。
(2)齐读诗的第1、2句,想想诗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3)齐读诗的3、4句,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4个地点转换,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诗意: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说说诗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
四、拓展
1、学生一起读关于月的古诗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出示诗句,学生感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酒》
3、齐唱《峨眉山月歌》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篇5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教师教学效果的个人评价,2024初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高中体育教学反思随笔,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