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秋天》练习设计

作者:admin2023-03-13 01:53:01

导读:《秋天》练习设计(优选14篇) 《秋天》练习设计 篇1 一、抄写词语。 明丽照耀酿造珍藏烦恼柔韧羊肠小路井井有条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香气一()牛羊一()酒歌...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秋天》练习设计(优选1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秋天》练习设计(优选14篇)

  《秋天》练习设计 篇1

  一、抄写词语。

  明丽照耀酿造珍藏烦恼柔韧羊肠小路井井有条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香气一()牛羊一()酒歌

  一()梳子一()红袄一()菊花

  三、课文填空。

  1、秋天到了,大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阳,空气,和开了,、和成熟了,和也成熟了。

  2、秋风如同的梳子,把田野梳得;秋光发亮的汗珠,在田野闪耀。

  3、走在秋天,头顶有的阳光照耀;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秋天会向我们微笑。这一段与课文第一段。

  四、拓展练习。

  1、填描写秋天的古诗,并背熟。

  ⑴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⑵花开,十里飘香。

  ⑶停车坐爱晚,红于二月花。

  ⑷无边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请写一首小诗赞赞心中的秋天。

  《秋天》练习设计 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8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地址 www.作文录.com)

  本文转载

  《秋天》练习设计 篇3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6

  执教:青岛市实验小学 杨屹

  点评:全国著名教育家 周一贯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的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

  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形象生动地画,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1、做猜季节的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现春、冬、夏不同季节的景色,在猜每个季节时,不是将季节的画面直接出现,而是让代表季节特征的景物逐步累加,使季节特点逐渐明朗,最终呈现出特征明晰的季节画面。

  (各季节景象的逐步清晰,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不同季节画面的展现,将学生对大自然的记忆唤醒。)

  2、为秋季设计画面。帮助老师给还未完成的秋景图出谋划策。

  (还未绘制的秋景图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感受到的秋天描绘出来,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的联系,为下面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做好铺垫)

  3、揭示课题。点拨学生也可以从文章中获取秋天的信息。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地址 www.作文录.com)

  本文转载

  (一)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认字。(可采用查字典、请教别人、借助拼音识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帮字妈妈找宝宝”的识字游戏。

  躲在每个课桌纸袋子里的是调皮的字宝宝,字妈妈正在焦急地找寻他们,随着字妈妈呼唤宝宝的名字,请热心的小朋友能够又准又快地帮忙找到字宝宝。如:字妈妈问:“飘落的飘在哪里?”,学生边举起找到的卡片边说:“飘落的飘在这里”。此游戏可分以下步骤完成:

  (1)学生先自己认识一下字宝宝。

  (2)教师扮演字妈妈,同位两人合作找字宝宝。

  (3)请一位同学扮演字妈妈,其余同学找字宝宝。

  (4)同位两人一人扮演字妈妈,一人找字宝宝。

  (此识字游戏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学生眼、耳、手、嘴多种感官,增强识字效率,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读准字音,初识字型。)

  3、分段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4、默读文章,思考:文章介绍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5、将学生找到的秋天景色一一画到黑板上。又高又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稻田、高大的梧桐树、飘落的黄叶、叶下嬉戏的小鱼、叶上奔跑的蚂蚁、南飞的燕子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秋景图。教师在板画时可留下几处伏笔——让池塘里的小鱼不要藏在落叶底下;仅一两片黄叶由树上飘落下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绘画这一方式,将文章对秋天描写的景物汇集起来,以图释文,给学生构成较为完整的印象。)

  (二)情趣交融,诵中品悟

  1、划出自己喜欢景色的句子。

  2、把句子读给朋友听,和朋友共同分享。

  3、把句子读给大家听,和大家共同分享。

  (依据学生交流句子的顺序,决定下面品悟句子的顺序,以学定教。)

  4、品悟“黄叶落到水里”的句子:

  (1)随学生的朗读,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水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2)组织学生表演。

  导语:我们来做池塘里这群快活的小鱼吧!鱼儿们,让我们快乐地游起来啊!(在“小鱼”们游动时,教师出示一片桌面大的梧桐树叶教具,)咦,一大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哪条小鱼藏起来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啊!

  教师应让这片宽大的“梧桐树叶”在“池塘”里漂动起来,让每条“小鱼”都有藏起来的体验。

  (3)让“小鱼”们说说自己藏起来时的心情。

  (4)再读句子,让“小鱼”们读出自己当时的心情。随学生的朗读课件句子中的“藏”字被一片飘下的落叶挡住了,“藏”字真的藏起来了。而“伞”字则变成了一把形象、直观的小花伞。

  (通过入情入境地表演,使学生们体味到小鱼藏在落叶底下嬉戏的乐趣,通过句子中文字的形象变化,让学生们品味到枯燥的语言文字中也同样蕴含着情趣。学生在亲身的体验、惊喜的发现中真切感受到了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再通过朗读将自己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便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5、品悟“黄叶落到岸边”的句子

  (1)随学生的朗读,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2)组织学生参加蚂蚁运动会。

  导语:小蚂蚁要开运动会!我们可要去瞧一瞧!(出示小蚂蚁身穿运动服在运动场般的落叶上准备赛跑的课件)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为他们加油吧!运动员各就位,预备,开始!(场上的蚂蚁运动员争相跑了起来)

  教师和学生成为蚂蚁运动员的啦啦队,为他们呐喊助威。

  (3)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的可能感受到运动场上的欢乐氛围,有的可能回想起自己在运动场上的奋力拼搏,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的体验表达出来。

  (4)完整地感悟描写秋天“落叶”的段落

  a、朗读写“落叶”的段落

  b、寻找文中描写与板画中不相符的地方。主要落实学生对“一片片”与“藏”的理解。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通过查找图与文不相符之处的巧妙方式,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进行低年级的词句训练。综观一个“藏”字的理解,学生在“读”、“说”、“画”、“演”多种手段的灵活运用中,体验了情趣、培养了语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6、品悟写“燕子”的段落

  (1)小组合作朗读,研究能把当时情景读出来的方式。

  (2)各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合作“分角色读、表演读”是朗读的好方法。

  7、品悟写“蓝天、稻田”的段落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2)学生交流仿佛看到的景色。

  (3)学生配乐朗读,教师闭眼欣赏。

  教师向学生提出听了朗读后,也要仿佛看到美景的要求,即:天空要特别高特别蓝,天上的白云可以飘起来,成熟的稻子能发出金灿灿的光亮。学生朗读时,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领悟到“边朗读边想象”也是朗读的好方法。

  三、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导语:多美的秋天啊!高高的蓝天,金灿灿的稻田,飘落的黄叶,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们。(板书:蓝天、稻田、落叶、燕子)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把秋天的美记在心里。

  2、出示带有文字的动画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朗读全文。

  3、出示未带文字的动画课件,学生跟随课件分段背诵课文。

  4、出示未带文字的动画课件,学生跟随课件背诵全文。

  (按照文章叙述顺序移动画面的动画课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分层的背诵指导,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已将文章记在心中。)

  四、引导拓展,情趣升华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书中、从文章中又得到这么多关于秋的消息。现在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秋姑娘等着我们和她交朋友呢!下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中、走到书中去找寻她,谁对她了解的多,谁就是她最好的朋友!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地址 www.作文录.com)

  本文转载

  评点:

  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斯言虽善,但游戏进入教学还得在设计上下功夫。本案从“猜季节”的游戏入手,到“画秋季”找“字宝宝”,直到“小鱼嬉水”“参加蚂蚁运动会”等等,较好地体现了以游戏提高认识能力的作用。给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正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生命体验。

  (周一贯)

  (此课执教于全国小语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此文刊登于XX年7、8月的《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秋天》练习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即农家丰收,渔民满载而归和少女思恋的景象,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整首诗就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

  在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学习《秋天》这首诗,我希望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的作用,使学生学习了这首诗以后能够举一反三,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他诗歌铺平道路。因此,我紧紧抓住诗歌语言凝炼形象的特点及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设计时以品味语言为核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秋天》本身就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迸发,再加上诗人在创作上讲究韵律和节奏,使诗歌具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因此,《秋天》的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品味秋天——借朗读诗歌来品味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内容配置音乐,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富有创造性的反复朗读之中就能不由自主地进入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在朗读的过程还可以体味、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感受诗歌语言凝炼、形象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情致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描绘秋天,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呈现出来的三幅画面,从而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而这一部分需要想象,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里便有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而把这些图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可谓“一石击三鸟”。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我设计了第三个环节——歌唱秋天,以《春天在哪里》为模本让学生改写诗歌《秋天在哪里》,这一步,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另外,《秋天》所表现的那种宁静、悠闲的意境与现代学生内心的喧哗与浮躁格格不入,它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也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功底还还很不错,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他们在课堂上就能兴趣高涨,回答问题也能达到左右逢源,信手拈来的效果,于是这堂课我就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形式力挽文本与学生生活脱节之狂澜,这也是以诗——画——歌为学习线索设计三个教学环节的另一原因,希望在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流水线作业,创造出一种既有语言美,又有图画、音乐美的氛围,使整堂课具有诗情画意,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之下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熏陶渐染之中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实现以诗意解读诗意的目标。

  此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有利于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遵循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得到提高;四人小组合作朗读,或齐读或分角色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相互切磋、相互琢磨中其乐融融;而品味语言,描绘画面,创作歌词都检测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富有弹性选择型作业不仅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且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最大可能地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三、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利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2、完成《秋天》的教案编写。

  3、与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的秋天,为课堂学习中做到旁征博引做准备。

  4、阅读何其芳的其他诗作,丰富自己的底蕴,为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作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课件出示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教师由此导入:

  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失落的忧郁的季节,清代女诗人秋瑾就有“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名句,但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里,秋天却是胜过春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的浓浓秋意。

  (二)品味秋天

  课件上出示“品味秋天”这四个艺术字,在“情趣深浓”的背景下显得富有诗意,师设问:采用什么方式品味?

  生:(兴奋、异口同声)朗读。

  师:快速回忆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回答朗读应注意什么?

  生:①要划分节奏,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生:②有些词语要读得长一点,读出拖音,疑问句要读出升调。生:③不是每一句话在语气上都是一样的,有些语句应该读得强一些,有的应该读得弱一点。

  生:④有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

  师: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生:⑤要注意感情。

  课件上出示朗读的四大要点,即:

  1、划分节奏(停顿,语速)

  2、标出重音(理解词意)

  3、注意细节(拖音、语调、抑扬顿挫)

  4、体会情感(诗人、自己)

  师:下面就请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语段朗读,朗读之前先要从技巧方面对诗歌进行处理,选择一位同学作组长,等会向同学介绍朗读时的处理方法,其他同学可以自由补充,朗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朗读,齐读,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都行,先在小组内范读,范读时要做到旁若无人。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穿梭于学生之中解决一些疑问,教室里出现看似嘈杂但不乏全员参与的热情,等声音渐渐低下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展示合作的结果。

  第一组组长:我们选择的是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中的“撒网”的“撒”,“收起”的“收”写出了渔民捕鱼的动作,要重读,“轻轻”要读出悠闲自在的神态。

  生②补充:“满载”要重读,因为它写出了丰收的喜悦,还要把喜悦之情朗读出来,“游戏”一词也要重读,读出轻松、自如又自得的情感。

  生③:摇着归泊的小桨要吸气,才能把后一句读好。

  朗读方式:四人齐读,读完之后,全班鼓掌。

  第二组组长:我们选择第一段,这一段中的“飘”字要读出拖音,“饱食”“肥硕”要重读,因为它们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丰收的景象,“栖息”一词既写出了秋天在农家里的景象,又创造出一种闲静的氛围,读的时候,声音不必太响,但语气要重。

  朗读方式:每人读一句,最后一句大家齐读。

  读完之后师请学生评论。

  生②:选择朗读的方式比较新颖,但四人合作得不够协调,第②位同学声音太响,第3位同学又太低,反差太大。

  生②:反差大,才能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师总结,朗读时是要注意抑扬顿挫,但要防止出现矫枉过正的场面,师请选择这一段的所有学生朗读,女生读①②句,男生读③④句,齐读最后一句。

  师:读得很棒,男女合作很成功。

  第三组组长:我们这一组也选择了第一段,“满披”一词也要重读,因为它写出了秋日清晨露珠之多,可见空气非常清新。

  朗读方式:一名女生代表全组作朗读表演。

  师:叶纯纯同学的朗读真是声情并茂,老师还特别注意到她朗读“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时”面带微笑,不仅借助声音,还借助表情读出了丰收的喜悦,下面请选择第三段的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合作的成果。

  第四组组长:老师,我想先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师请学生回答,无人举手。

  师:梦寐就是睡梦,《诗经》里有“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求之不得,寐寐思服”的名句,可见,牧羊女在梦中都想着牧童。还有其他疑问吗?

  生:没有。我们这一组认为“寥阔”,“清洌”要读得缓慢一点,因为它们写出了草野和溪水的特点,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疑问句,要读升调,“梦寐”一词要重读,读出牧羊女对牧童的思念,(讲到此处,生笑,有一生窃窃自语说,牧羊女在想牧羊王子呢?学生大笑,师不动声色,问学生朗读方式,有一学生插嘴说最好男女读,个别学生又笑起来,师也跟着他们齐笑,但这一组最终选择了齐读。)

  读完之后,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在朗读的同时注意了朗读的技巧,并能自觉地在朗读的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其实为了激发情感,我们还可以借助另外的方式,请大家想想看,会是什么?

  生:(不够自信的)说:是不是配上音乐?

  教师肯定了她的回答,并放出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学生再次齐读。

  (三)描绘秋天

  师: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同学就给这首诗画了一幅画,(幻灯出示画面),你认为他画得如何?

  生①:我认为这幅画画得不好,荷花不是在秋天开的,这幅画违背了季节规律。

  师:花开各有时,分析得很有道理。

  生②:我也认为画得不好,色彩搭配得不协调,大红大绿,感觉太耀眼,不好。

  生③:那树也不应该是秋天的树吧!秋天,叶子都枯萎了,哪有那样苍翠欲滴的树?

  师:同学们都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幅画,古人说,君子扬长避短,我们虽不提倡避短,但总不能一味地扬短避长吧!

  生④:这幅画再现了诗歌的内容,有镰刀、有背篓,有农家小院,还有满心喜悦的农民,表现出农村丰收的景象。

  生⑤:还画出了远处“丁丁”的声音,近处还画出了露珠,可见他对诗歌内容理解得很透彻。

  生⑥:“丁丁”的伐木声是从远处飘出来的,为什么要把它画出来呢?

  生⑤“丁丁”是听觉形象,但这位同学把它转化为视觉,这跟《紫藤萝瀑布》一文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方法一样,是通感,我认为这处“丁丁”画得特别好。

  师:夏丽君同学能“温故而知新”,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网上搜索了一幅能表现第二幅场景的画(出示第二幅画)请大家与书上的插图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

  生①:我更喜欢书上这幅图。它特别强调了农民撒网的动作,而且网是圆圆的,与诗歌内容比较照应,而这幅图的网是方方的,不符实情。

  生②:我更喜欢屏幕上的画,它使我想起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诗句,令人感受到一种美。

  师:叶子优同学真是博闻强记。

  生③:我也喜欢老师找到的画,因为它的色彩给人感觉很协调,很有诗情画意。

  生④:书上这幅图虽然没有着色,但黑白是最永恒的色彩。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反映你内心的真情实感,就都有一定的道理,那如果让你画第三幅画面,你将画上什么内容?

  生①(迫不及待地):画面上有蟋蟀、有草野、有溪水、有牧羊女和牧童。

  师:有牧童吗?

  生①(犹豫一下):没有。

  师:真的没有?那你怎么知道牧羊女在思念牧童。

  生②:应该在牧羊女的头上画几个水泡,说明她在想他。

  师:可见牧羊女是实写,写牧童属于什么?

  生:虚写。

  师出示课件上的第三幅画面,很多学生有吃惊的感觉,可能感到这幅画面与想象中的有出入。

  师:(同时出示三幅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先请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准备充分之后再说给大家听。

  生:面对屏幕上的画面,纷纷叙说,教师就个别学生的疑问作答。(3分钟后,教室恢复平静、但没有人举手)

  师:鲁迅先生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现在请我们班的勇者亮自己的风采。

  生①:(作大义凛然之状),我描述的是第二幅画面。

  天空瓦蓝瓦蓝的,是那么明净;云儿雪白雪白的,是那么轻盈。明媚的阳光交织成一张巨大的金网,罩在江面上,给江边的花花草草打上柔媚的胭脂。一只芦篷船在温柔、宁静的湖面上漂荡,好不悠闲自在,渔夫喷了一口烟,从身后娴熟地拿起一张网,手用力一挥,圆圆的网好似在空中跳跃、舞蹈,终于张开双臂投入了水的怀抱,过了一会儿,猛的一收网,收起的只是那在水中嬉戏玩乐的乌桕叶的影子,莫非渔夫在和鱼儿们玩捉迷藏?

  师:讲述得太美了,请同学不要吝啬你们的掌声,接下来还有谁愿意试一试?

  沉默片刻,无人敢试。

  师:那就请同学们推荐一位。

  大家推荐了叶子优。

  叶子优犹豫片刻,站了起来:我所讲述的是第一幅画面。

  清晨,嫩绿的叶子上挂着那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柔和的晨光下格外明亮。一陈微风拂过,那露珠如一串断了线的珍珠从叶尖儿滑落。在那幽幽的山谷之中,轻轻飘出了丁丁地伐木声,伐木工人早已开始工作了,在稻田里,稻穗沉甸甸的,低下了头。一陈风吹来,掀起层层金黄的稻浪,田野上回响着农民爽朗的笑声,那一把镰刀如芭蕾舞演员在稻田上飞舞着。果农在果园里,望着满园肥硕的瓜果,不禁喜上眉梢,将这秋天的赏赐装满了背篓。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为农家带了丰收的喜悦。

  讲述完毕大家再次鼓掌。

  师:两位同学的讲述都很精彩,由于时间的关系,请选择第三幅画面的同学在课后讲述给同学听。

  (四)歌唱秋天

  师:诗歌诗歌,好的诗就是一首歌,下面就请同学把这首诗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改写成一首歌。

  课件上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屏幕上出示歌词,听完之后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改写歌词。

  2分钟以后就有学生陆陆续续地交上歌词,师选择能体现三段文字内容的三首,用实物投影投出歌词,大家齐唱。

  小组①: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

  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小组②: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清晨的小河上,

  那里能撒网,那里能捕鱼,还能够摇着小浆满载而归。

  小组③: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寥阔的草野里,

  那里有蟋蟀,那里有小溪,还有那思恋牧童的牧羊女。

  在学生的演唱声中,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总结: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里?秋天就在我们的心田里,它是一首诗,抒写着清新与宁静,它是一幅画,描绘着成熟与丰收,它更是一首歌,散发着热情与希望。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喉讴歌秋天,用五彩的画笔描绘秋天,用真挚的情怀拥抱秋天。

  课件出示作业:

  1、喜欢画画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画一幅画。

  2、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3、喜欢写作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改写成散文。

  五、课后评价与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基本上能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流畅自如,高潮迭起,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成功之一: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本堂课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图画、音乐及教师本身富有情感的语言,创设出一种既能愉悦学生的目光又能愉悦学生心灵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呈现出一片流光溢彩的景象。这样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乐于学习之境,有效地满足了他们的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同时使科学和艺术得到完美的结合,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学到的不再是“冰冷冷的知识”,而是在情感的推进中体验着心灵的颤动,在实现知识的构建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完成了以诗意解读诗意的目标。

  成功之二:真正做到课堂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只吸收不吐纳的接收容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彼此还架设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相互对话的平台。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是能够反映其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的,教师都加以肯定与表扬,这不仅使课堂在师生互动中其乐融融,而且能使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与鼓励中自信起来,热情起来,主动起来,使他们的心灵,焕发出诗意的色彩,与创设的诗意氛围相互融合,有利于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这也与弘扬人性,重塑人的尊严充满终极关怀的人本主义教学观是一脉相承的。

  成功之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整堂课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或合作学习,或独立思考,或朗读课文,或描述画面,或分析语言,或改写诗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成为课堂风景图中的最亮点,与诗情画意的教学设计浑然融为一体。在探究诗歌语言的精彩与对画面探讨以及歌词的创作之中,到处可以采撷到学生喷发出来的思维的火花,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学生张扬着的个性特征。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分析、朗读,连作业也可以选择,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这也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

  成功之四:给学生提供了诗歌学习的方法。杜威曾说过:“学校里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因为知识是教不完的,而方法之树常青。语文教学应达到“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的,教师就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品味语言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朗颂是品味语言的极好手段,朗颂时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并且要投入情感,使自己成为诗歌的一部分,而引导自己进入诗歌的一种极好的手段是借助背景音乐这一载体。另外,为了更好地体会诗歌内容,还可以让诗与画与歌和谐交融。掌握了以诗意解读诗意的诗歌学习方法之后,学生不仅学习课内的其他诗歌能游刃有余,还可以在课外的诗歌海洋里纵横驰骋。可见本堂课不仅初步体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而且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无裨益。

  但成功与失误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总是形影不离,相伴相随,因此,在喜获丰收的同时,本堂课存在的失误也是不容忽视的。

  失误之一:教学容量过大,使得各个环节的落实还不够深入,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既无法实现当场背诵的目标,又使有些语句分析还只是蜻蜒点水,浮在表面。如对第一段文字中的“冷雾”“白霜”等秋天特有的意象未做分析,学生未曾提及,教师也就没有点拨,这样就不能更深入地体会秋天那一种朦胧的诗意,其实教师在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在听完第一组组长的汇报后可适时提问“为什么是向江面的“冷雾”撒网,而不是向江面撒网,为什么不说满载着鱼儿而说白霜?”这样就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停留在“雾”“霜”上,再引导学生从课外收集的写秋天的诗句中找出一两句写霜、雾的语句,对比阅读,就能更细腻地体会到清凉、冷寂、朦胧的画面,诗意的效果会更明显,同时也可以使课前准备(3)的目标得以实现。诸如此类的失误还有一些,下次教学时要力争避免。另外,描绘诗歌创造歌词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应该把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完成第一部分,第二课时继续完成二、三部分可能就不会有赶时间的嫌疑,同时能使诗意的课堂氛围更深厚。

  失误之二:因为时间以及问题难度的关系,本堂课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课堂气氛虽然一直很活跃,但回答面不够宽广,本堂课参与回答的学生只有10来个,特别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这一场合,只有具备语文特长特别是写作特长的叶纯纯和叶子优两位同学能够回答,其他同学基本上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有些学生回答了好几次,有些学生却只是课堂的倾听者,真正身体力行地用诗意解读诗意的学生还只是少数。如何真正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想,在课后反思中,我觉得最好能采用有梯度的,可以做弹性选择的问题设计。如第二个环节描绘秋天,问题的设计可以调整为:教师先选择其中的一个语段作示范,用文字在课件中展示出来,学生可模仿着这样的语句仿说,也可以创造性地口头作文。这样,一大批作文水平不高特别是速度不快的学生采用了仿写的方式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尴尬了。而写作功底深厚的同学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够做到两全其美,当然,真正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还是今后需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失误之三:无法很好地发挥合作的积极作用,本堂课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但合作时分工不够明确,出现了个别学生成为合作时的多余人的局面,甚至还有“闲坐、闲听、闲谈”这三闲现象的发生。成为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氛围的一大败笔,给热情高涨的教师拨了一盆冰水。看来,小组讨论时教师的提问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让小组合作发挥分层教学的功能,课后我查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在不断的反思之中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今后的教学中要开展小组合作,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小组内各个成员都有任务,比如第一环节的朗读合作,可以让一个学生落实重音,一个学生处理节奏,一个学生找出细节,一个学生做好记录并准备发言,这样的合作,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有效性就会得到提高。

  2、合作学习要与个别学习相整合,合作学习应该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如“改写歌词”这一环节,每个学生应该先独立思考,写出一两句,然后再把自己写出的结果与大家一起交流。取精去粗,共同完成完整的一首歌词。而本堂课直接让学生合作,展示的歌词其实也只是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的个人作品,合作只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

  3、合作学习要达成全班交流的目的,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结果,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内容,这种交流才能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4、要积极发挥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而应该是合作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认真倾听、适时交流,确保合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演变成熊熊大火。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遗憾也是一种美,因为唯有这种遗憾,才能鞭策自己不断地反思,不断的探索、不断地追求,力臻使自己的教学尽善尽美。

  《秋天》练习设计 篇5

  一、注重朗读训练

  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采用欣赏性的朗读,品尝性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到美丽的秋天,感悟到秋天的快乐,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朗读充满了诗意。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个别读、齐读、赛读、自由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我能大胆尝试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教学二、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并在小组中读读,还要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虽然低年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很好操作和把握,但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作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语文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将秋天的美人格化、动态化、具体化。课堂上通过自觉朗读、动作演示、观看动画、游戏对话的环节,让学生感受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生动形象特点。在叠词和比喻句的训练中不仅仅局限于课文中出现,还延伸到课外,发掘学生潜在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四、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得当,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像开始的字词认读游戏以及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欣赏秋天的美景,整体感知秋景。后来动画演示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课文内容,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秋天》练习设计 篇6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什么季节?(秋季)你能回忆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句吗?(枯藤老树昏鸦、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忧伤的、哀怨的、令人顿生惆怅。可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答案参考: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

  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

  摘抄以秋为的文字,并做点评。

  【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

  少女思恋图(梦寐)

  《秋天》练习设计 篇7

  教师寄语:语文学习需要联想和想象,就象飞鸟需要翅膀。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 ) 2、栖息( )

  3、寥阔( ) 4、枯涸( )

  5、清洌( ) 6、梦寐( )

  (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人。现代 、 ,代表诗集 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 ⑵ ⑶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1)、

  (2)、

  (3)、

  3、帮老师解疑惑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⑵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⑶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4、朗读,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第一个环节。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第二个环节。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2.《秋天》选自 ,作者何其芳,现代、。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5.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 , 一是 。

  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7.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9.给全诗分三层,并简要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0.诗中的“无心”隐喻的是 。

  11.“无心”的“我”和“无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儿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现了什么?

  13.“小河”最终归入无情的大海,暗喻了 。

  14.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是 ,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

  15.“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6.全诗借助什么物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诗中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二)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8.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

  19.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20.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21.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14.《秋天》答案

  一、积累运用

  (一)1.shuò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2.qī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3.liāo高远空旷。 4.hé 干涸,没有水了。 5. liè 水清。 6.mèi 睡梦。 (二)1.何其芳诗人 评论家《预言》 2.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则体现农家特色;还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这是秋天。 3.⑴农家丰收图 ⑵霜晨归渔图 ⑶少女思恋图 4.松弛闲静、宁静悠远。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1)“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2.(略)

  五、达标检测

  1.略2.《预言》;诗人、评论家3.前四句描绘秋天的画面,各节诗的最后一节加以总结,收束全节。4.农家丰收图;霜震归渔图;少女思恋图5.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6.⑴“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用在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⑵“轻轻”一词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7.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8.牡丹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艳;荔枝虽花不艳,然而为果之绝。9.第一层:(第一节)偶然邂逅激起的缠绵情爱。第二层:(二三节)写诗人所向往的人的影儿是怎样在自己的记忆里被自己日渐美化起来。第三层:写美丽幻影的破灭。10.一见钟情11.一见钟情产生爱意的双方12.对爱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求13.人必将抛开美丽的幻想而步入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14.欢愉;酸楚15.诗人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更是对爱情理想破灭的预言16.用“我是一条小河”的比喻贯穿全诗。17.使诗的意思含蓄,抒情味浓,形象鲜明、真切,语言耐人寻味18.老师的粉笔19.排比;设问20.各种颜色的粉笔21.最后一句22.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秋天》练习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3 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讲授与讨论

  看图

  1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

  2 、请看书,听录音。

  3 、自己读一读课文。

  学习课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 )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

  (3 )指导读。

  (4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田。

  2 、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 )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

  (2 )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

  指图过渡:现在我们往近处看,谁能说说近处的景物?(生甲:稻田旁边有池塘,池塘边上有棵梧桐树} 还有些什么?{生乙:地上有小蚂蚁和落叶,池塘中有小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秋天来了,梧桐树有什么变化。{树叶黄了,叶子落了}

  {2} 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a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b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 )把黄叶当作( )。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

  (5 )教师导读最后两句。

  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

  4 、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1 )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

  (2 )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

  (3 )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

  (4 )指名朗读。

  看图小结

  秋天来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稻子熟了,黄灿灿的;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开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在我们身边你也会发现许多事物在悄悄地变化。

  六、作业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秋天》练习设计 篇9

  《秋天》是一首诗歌,作者用浅显的文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激情。邱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探究文本,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合作探究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邱老师很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必然的差异性,邱老师始终关注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借助多媒体了解了课文描写的秋天的景物之后,邱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你看到了什么?先是单独说说每一幅图,接着提高要求,要求学生逐次增加图片的数量,使说话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分层学习的方式,关注了全体学生的需求,让全体学生在成功——自信——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中,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写了秋天的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教师紧紧抓住这一部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以“我走进秋天,看到……”为开头,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使静止的语言文字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邱老师熟练地使用白板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秋天,真实感受秋天,真正谈论秋天,真诚赞美秋天。

  《秋天》练习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四、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生评;

  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生评,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秋天》练习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点 评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前安排有绘画和有微机特长的同学参与课件或画片制作,极富创意。制作的前提是吃透课文内容,并且要融入自己的想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他们都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刺激和鞭策。教师只做点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新鲜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教学流程看,开头用秋瑾和宋玉的文句精心导入,在感情上与《秋天》一诗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研读赏析部分设计看图想像、描绘画面、体会意境的环节,激发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做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特色鲜明。

  《秋天》练习设计 篇12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质疑法、诵读法。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读——品——写”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读、品”环节;在“写”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入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和无尽甜蜜的思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读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齐读)

  2、录音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给出诵读方案,学生分组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归结出诗文的感情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诗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配乐录音),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研

  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语感训练,让学生养成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从各个方面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更丰富的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

  1、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洞察力,及时练习写作是对学习的知识加以运用。

  (七)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使学生一看就懂。

  《秋天》练习设计 篇13

  教学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学教科书,一部优美的文学画卷,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也不宜对它分析得过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由课文这一素材,我大胆地设计了半节课的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写作平台。A布置练笔题目《我是风》,要求根据《秋天》一诗的内容,以风的眼光见证每一个场景,以风的口吻创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画面。B师示范作文。提示: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拟人手法,可选取一个诗节,也可选取一两个诗句,再创造。C学生完成练笔。D展示作文。

  【设计说明】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四、结束语并布置作业: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文人墨客,画家歌者还有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秋阳暖暖,秋波澹澹,秋风习习,秋雨绵绵……流连于字里行间,徜徉于音乐图片,秋的氛围、秋的风韵在我们心头久久久久挥之不去,我们不禁会赞叹,秋天原来如此美丽,世界竟然这样神奇!

  作业:整理所搜集的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办一个有关秋天主题的展览。我们给这个展览起一个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丽》。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总体来看,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学课,文学课的设想基本实现了。这一点,评委们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称这节课是此次总校创优竞赛中“美学价值最高的一堂课”。

  2、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大胆创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把理解目标渗透到反复诵读中,问题设计精当,处理简练利落。拓展延伸环节的内容设计,评委高度赞许“丰富而不单一,干练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遗憾之处:

  1、教师的激情应该更充沛,在调动学生上还应再想想办法。

  2、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写作环节时间仓促,致使学生的作文没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获:

  1、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学生未经老师许可就抢先发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积极。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

  2、有好几个学生的发言很见光彩,有的联系实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独辟蹊径,甚至对我都很有启发。我想,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都是学习者。

  《秋天》练习设计 篇14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它描绘了我国北方农村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人们忙碌着的情景,表达了人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朗读、讨论、采访、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应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巩固练字”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秋天的了解,接着,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创设北方秋天的田园风光情境,邀请学生去北方旅游,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一个长句,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四、自主识字,巩固练字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巧设情境,复习词语,乘上开往秋天的列车。

  播放动画,调动学生大脑中与秋天相关的知识储备。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秋姑娘邀请我们去北方旅游”的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以“乘车买票”这一新颖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新词,并相机正音。在读准词语后,学生们就获得了车票,登上了开往北方的列车,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深入感受北方秋天庄稼果园丰收的美丽,进而感悟人们的开心喜悦之情。

  二、细读课文,顺学而导,慢慢感受秋天的美景。

  1、在多媒体渲染的情境中,自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旅途中见到的北方秋天的景色。在学生自由交流中扣住“纷纷扬扬”一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树叶飘落的景象加深感知,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秋天到来的气息。

  2、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北方秋天田野里的庄稼和果园里的水果丰收的美丽景象,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以读读导游手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的这两个自然段,接着以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读有关句子,再说喜欢理由。在全班交流时,我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引导。

  有学生选择到田野里去看看,我顺势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味“稻子”与“金子”的相同点,从而启发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相应的图片进一步深入感知,体会田野里的稻子丰收在望。借助动作演示和图画理解“羞答答”,结合“洁白的笑脸”体会棉花丰收时半开半合的姿态美和颜色美。

  高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陌生的庄稼,我估计对学生来说这是个难点。因此,我先出示玛瑙和高粱的图引导观察比较,请学生从颜色、颗粒和给人的感觉上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棵红高粱,环顾四周和上面时所看见的景色,紧扣感情号体会丰收的喜悦之情,并复习“秋色宜人”一词。在此基础上的有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文第三段描绘的果园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就更大了,我先让学生自学文本,有选择性地品悟语句,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出示图画,采用多种方式感受到苹果的红,感悟石榴的熟,感受葡萄、枣的美。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朗读体验,感受秋天果园水果丰收时的色全味美。

  3、在学生游览完田野、果园后我以开放性问题请学生自学课文第四段,以音乐加以渲染,激发学生情感。在组织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紧扣有关词语,体会粮食的丰收和人们的忙碌。

  最后,创设拜访当地农民的情境,师生互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转变了角色,体会忙碌着的人们内心的喜悦心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探究秋天的兴趣。

  在学生整体感受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说“在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来总结全文,感受北方秋天既是个丰收、美丽的季节,更是个令人高兴的季节。在此基础上,联系教学开始所创情境,让学生课余仔细观察我们江南秋天的美景,创设“寄封回信给秋姑娘”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体验当小老师的快乐。

  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借助秋姑娘的礼物出示“纷、似、堆”三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请学生交流字形的同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重点指导书写“堆”字,边引导观察,边示范板书。接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规范地书写生字。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秋天》练习设计(优选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托班关于主题活动教案下载音乐教案模板幼儿安全教育教案春季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