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作者:admin2023-04-30 01:59:01

导读: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优选24篇)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优选2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优选24篇)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监督。

  第二阶段(11月份):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习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柏萍

  副组长:杨国诗

  成员:单进清、杨泗亮、杜军方、赵峰、刘洪、谢佃春、刘保、张家成、李跃文、杨绪兵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华杰双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再次,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二、设计剪纸课程目标:

  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我们开发剪纸活动课程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摹期:重技能,轻知识;第二阶段为萌芽期: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可设立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为成长期: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我们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发展剪纸校本课程。

  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师资配备上:安排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的实验工作进行开发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其次,时间安排上:由教导处专门将每周三开设为剪纸活动课,保证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再次,对象和组织上:打破原有班级制,完成由同年级的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修剪纸活动课,形成固定的剪纸班。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在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显然有着显著的优点。

  三、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中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

  民间传授剪纸技艺让初学者剪熏样(类似复印),强调由临摹起步,先描后画再剪刻的技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剪纸活动教学不太适宜。中学剪纸活动课程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识。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讲授法(其结构是讲解----释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描述剪纸史的发展,分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家的生平,通过教师强有力的情绪作用使学生获得深切感受。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如讲解作业,课堂小结等。

  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痛痛快快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下,或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操作能力下方可运用,采用写生法、情境法、参观法等互动型教学方法。如情境法(其结构是创设----激发----想象):剪纸教学时,一段录像可将学生带入民俗活动中,一幅剪纸向学生描绘了一段生动的民俗文化故事,都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可以通过协作法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让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剪纸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剪纸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验证剪纸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教师掌握剪纸活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在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我们对剪纸刻的线条、剪纸纹样的运用、画面构图的合理、学生的创意等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剪纸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剪纸作品评价,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展评、作业批改而且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如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开设一个剪纸长廊,定期在校园橱窗里登出学生的优秀的剪纸作品;在走廊上悬挂学生的剪纸作品,使校园里的一面面的墙壁“说话”。每学年我们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剪纸文化宣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么一来,即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5

  教材材料:《剪纸》中的部分内容

  主讲教师:美术教师

  授课对象:3——6年级部分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五第七节课

  课程开发: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学生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美,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二、实施过程: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3、掌握一定的剪纸(或刻纸)技法;

  4、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5、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等。

  (三)学习内容

  第一学期:每节课讲授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在以学习简单图案为主,如对折窗花、小动物等剪法。

  第二学期:在学习剪纸知识和基本功的同时,自己创设简单的剪纸图案,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四)实施建议

  剪纸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它集绘画、手工的教育功效于一体,剪纸有的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有的又需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有的需要长时间的剪刻,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力。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是培养孩子细心、静心、耐心的极好方式。

  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孩子对剪纸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才会对剪纸的感情越深。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剪纸(刻纸)技法;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剪纸(刻纸)的练习与临摹。

  再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展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师的表扬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自信,而周围同学的赞扬与认可将能在更大程度上给这个学生极大的自信,最终培养学生对剪刻纸这门艺术的基本感觉。

  通过剪纸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评价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通过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真正需求,给予及时的指导。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6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计划(课时)3、落实教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教师、体育教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课程学习。

  2、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7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再次,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二、设计剪纸课程目标:

  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我们开发剪纸活动课程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摹期:重技能,轻知识;第二阶段为萌芽期: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可设立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为成长期: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我们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发展剪纸校本课程。

  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师资配备上:安排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的实验工作进行开发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其次,时间安排上:由教导处专门将每周三开设为剪纸活动课,保证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再次,对象和组织上:打破原有班级制,完成由同年级的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修剪纸活动课,形成固定的剪纸班。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在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显然有着显著的优点。

  三、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中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8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学习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加强教科研

  课题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动,子课题组每月开展两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总课题组、子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3、子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礼仪教育成果汇报(可请实验教师或家长介绍经验、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互动交流、可礼仪行为表演)。

  4、子课题组有子课题实验方案、训练措施,有实验过程记录,课题实验组要定期抽查各班实验情况(可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可请他人评价或听课、实地考察)。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监督。

  第二阶段(11月份):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习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柏萍

  副组长:杨国诗

  成员:单进清、杨泗亮、杜军方、赵峰、刘洪、谢佃春、刘保、张家成、李跃文、杨绪兵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华杰双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0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2、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3、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4、学生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5、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5、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校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七、八年级)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

  (九年级)人生规划、安全教育、健康教育

  校本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的校本课程。 传统节日教育、生活中的数学等 三、评价标准与方法:

  (一)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具体参看附表)。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 ,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二)校本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学生情况的评价。对教师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材、教案等,主要看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情况主要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具体参看附表)。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 ,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随学校对教师计划、备课等检查进行。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1

  教材材料:《剪纸》中的部分内容

  主讲教师:美术教师

  授课对象:3——6年级部分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五第七节课

  课程开发: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学生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美,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二、实施过程: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3、掌握一定的剪纸(或刻纸)技法;

  4、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5、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等。

  (三)学习内容

  第一学期:每节课讲授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在以学习简单图案为主,如对折窗花、小动物等剪法。

  第二学期:在学习剪纸知识和基本功的同时,自己创设简单的剪纸图案,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四)实施建议

  剪纸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它集绘画、手工的教育功效于一体,剪纸有的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有的又需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有的需要长时间的剪刻,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力。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是培养孩子细心、静心、耐心的极好方式。

  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孩子对剪纸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才会对剪纸的感情越深。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剪纸(刻纸)技法;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剪纸(刻纸)的练习与临摹。

  再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展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师的表扬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自信,而周围同学的赞扬与认可将能在更大程度上给这个学生极大的自信,最终培养学生对剪刻纸这门艺术的基本感觉。

  通过剪纸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评价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通过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真正需求,给予及时的指导。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2.对子课题部分内容进行尝试性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交流—总结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3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欣赏、创作及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学生感受艺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开展体育团队、快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欣赏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农业技能领域。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邀请区校本课程建设领带小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

  3、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1—2种校本课程,九月份全面实施。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少到多,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4

  自自治区书法教育学校在我校挂牌后,我校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本学期,经学校研究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落实,实施方案具体概括为:三落实一展示。

  一、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二、教师教授的落实。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习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习。

  三、学生学习的落实。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习到字的练习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四、展示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开展时间:从本学期3月8日开始进行。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5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发展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标准

  选修课程开发本身的复杂性,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选修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进行,除了要对课程开发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关注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规范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定期对选修课程进行评价。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三方面。评价的重点主要放在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上,前者主要通过健全课程评审委员会组织,严格工作规范来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学校对教学常规的监管来达成。

  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定期评价学期《选修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课程开发质量的体系。在参照教学规范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

  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倡导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倡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借鉴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突出了评价的“改进功能”。制定《选修课程评价标准细则》对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后续课程开设与调整以及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关注以下“四性”对课程进行评价:

  人文性。具有浓郁的家乡色彩、自我学校特色,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炉,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综合性。有机地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生成性。促使孩子在一系列亲身经历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又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生成我们的校本课程。

  开放性。以开放的体系、开放的内容、开放的学习形式,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

  实践性。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组织内容,以探究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6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7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8

  一、校本课程研究背景及意义:

  校园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又将校园安全教育推上了一个高度。那所坚持进行安全演练的学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们如花的生命。反观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5.12大地震为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学生可以不必画手抄报,可以不必答安全教育知识问卷,但是他必须知道,当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做。因此,安全教育不仅是活动教育,知识教育,更是习惯教育。安全教育不仅是校长后勤主任份内之事,更是每一个教职员工及相关部门的份内之事。基于此种认识,结合现在的校园安全教育误区,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的安全教育观,逐步提高全社会(学校、家长、社会各部门)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把握校园安全教育的“三实性”——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结合,建立并落实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审视当代的中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人格的闪光点,主要表现为: 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看到他们的缺陷: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 ,不能在人为侵害时从容应对,抵抗外部世界的侵害能力显得相当脆弱,面对来自自然和人为的侵害,往往会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乱了方寸,很难应付。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保护学生的生命及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每个家庭减少痛苦,对家长和学生负责,提出了本课程的研究。

  二、课程名称:

  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选修课)

  三、课程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创建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防护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课时安排

  七年级课程(王秀华 王秀兰)

  1、 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识(2课时)

  2、 地震逃生方法之我见(2课时)

  3、 培养青春期自我防卫能力(3课时)

  4、 注意饮食卫生安全(2课时)

  八年级课程(张智慧)

  1、怎样正确使用网络(2课时)

  2、日常安全用电知识(2课时)

  3、巧妙应对青少年敲诈现象(2课时)

  4、学会防火灾侵害(2课时)

  四、研究思路和步骤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3月15日)

  (一)建立组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1、课程研究初期,我们组织课程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程做好记录和修改,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建立课程研究领导小组,实验研究小组,并确定相关制度。

  2、研究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在课程研究阶段,组织例会,及时填写“课程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组织专题研讨,课程组成员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程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客观准确地判断不利于的因素, 做好课程调研,通过参与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课程研究的实施情况。

  (二)搜集资料、汇总研究、制定《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目录草案

  1、查阅网络资料:王秀华 张智慧 王秀兰 任立新

  2、查阅文本资料:周晓芹 刘虎 王淑红 王春英

  3、资料汇总、制定目录

  (三)编写教材《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

  1、《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编写研讨,确定教材编写分工。

  2、编写教材。

  3、审稿。

  4、定稿。

  四、讨论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标准(20xx年3月15日-------4月15日)

  五、校本课程研究资料整理、装订(20xx年4月15日——20xx年6月15日)

  五、课程的研究优势和基础:

  1、我校教师积累了许多课程研究的方法和经验,这必将对本课程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课程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主持、参与完成过多项十五和课程的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3、我校积累大量解决学生安全问题的方法,这些都保证了课程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研究起点的合理性。

  完成本课程的条件:

  (1)人力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程的研究高度重视,课程组成员具体开展的研究网络,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程研究顺利正常地运行。

  (2)资源保障:学校已于20xx年建起了远程教育网,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电子备课室等,这些硬件设施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经费保障:学校支持本课程的研究工作,保障本课程研究所需经费(含购书、活动、培训学习等费用),确保这项课程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4)制度保证:学校将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做到月月有小结,努力搞好中期论证和总结。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19

  一、指导思想

  以《双峰乡素质教育五年规划》为指针,以剪纸文化为载体,以学生学习剪纸基础知识、剪纸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文精神。

  2、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3、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5、拓展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学习剪纸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剪纸技术。

  7、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立其发展目标;发挥教师专长和才艺,体现其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目标认同感,增强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与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

  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组织教学和活动时,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以活动为主的课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即使是学习有关剪纸知识,也要少讲少传授知识,让学生带着已有经验参与学习。教师要加大有效指导,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思考、想象、创造,自主地活动、实践。

  2、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都要有很周密的计划,教学内容、方法和活动形式都要预设,否则就失去了开发和实施的保障。因此,要计划先行。但是,以活动为主的校本课程,更多的是要根据当时的学生和当时的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要灵活处理,及时调整,并给生成的课程资源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活动形式

  1、班级授课制:《剪纸》自编课程内容,各年级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活动、内容,在教学时间内班级组织教学活动。

  2、集体活动式:

  1)、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和主题活动。

  2)、小组式

  3)、个体式

  五、课时安排

  1、一年级课表内每周安排一课时,其它年级每周半课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该课时为弹性课时,具体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具有灵活性,但不得挤占挪用。

  2、一学期两次的主题活动:

  春学期四月份:剪纸文学周;六月份:剪纸艺术周

  秋学期十月份:剪纸展示周;十二月:剪纸交流周

  六、课程内容

  1、课程开发方式及实施途径

  1)、课程创新---开发新的课程项目《剪纸》,并自编教材。

  2)、设计体现校本课程目标的校园环境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3)、学科和剪纸文化的整合。如美术与剪纸,品德与社会和剪纸等的整合。

  4)、以校级、年级)、班级的主题活动作为《剪纸》的载体,承载或体现校本课程的实施。

  5)、用好宣传橱窗,发挥媒体作用。

  2、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范围

  1)、让学生学习基础的剪纸知识和掌握基本的剪纸技能。

  2)、在音乐、美术、写字、科学、思品与生活、思品和社会、劳技等学科中开发和剪纸文化有关的素材,如声乐、舞美、戏剧、画画、书法、美术欣赏、摄影、刻纸、手工制作和信息技术等。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和编故事、学曲艺、排练课本剧、儿歌创作、编缉小报等活动结合起来。

  3)、成立学生兴趣小组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①、活动考勤

  ②在活动中的态度

  ③实践操作技能

  ④专长、特长及动态发展情况、特殊表现等

  ⑤物化的成果,如作品展示或获奖、竞赛获奖、汇报演出等成绩

  ⑥人文精神表现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本人、小组伙伴、教师(辅导老师)、家长四方面的意见综合定性评价。各项评价呈现不同,有的是等第,有的是分值,有的是描述性语言。最后的总评价为定性评语。

  2、教师评价

  学校对实施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考核评价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有无教学及教学活动计划、进度,备课及必要的教学准备工作情况。

  ②、课时使用和组织活动、辅导活动情况。

  ③、按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要求,在规定课时内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④、开发课程和处理生成课程资源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有无创新的工作表现。

  ⑤、辅导学生活动和取得成绩情况。

  ⑥、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态度和情感。

  学校对实施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主要有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及教导处负责教师考责、考勤和考绩。通过听课、查阅有关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支撑材料、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定性评价,并参考教师的自评,评出相应等第,作为教师工作表现和业绩的一部分。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给以重奖。

  八、教师培训

  1、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理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施操作水平,并形成共识。

  2、聘请教研部门专业人员指导校本课程开发论证和辅导实施操作。

  3、加强校本教研,开设讲座,能者为师;培养骨干并发挥其带头作用。

  4、每个教师确定本人在一定时间内掌握至少一门校本课程教学、辅导的本领或专长。学校尽可能提供学习机会,提高有关书籍、资料和器材。

  5、充分发挥社会上有专长人员和退休教师的指导作用。

  九、配套措施

  1、学校大力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使这项新课程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学校在完善实施规划的前提下,认真切实的制定学年、学期实施计划,提供给教师。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加强有效的教研活动,并帮助每个教师制定教学和活动计划。

  3、加强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每一学年修订、调整,并做深入一步的开发;对教师个体开发的校本课程,也进行修订、调整,并继续研究开发。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研讨,不断的进行研究、总结。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工作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规范管理。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一视同仁,计算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0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刘春生

  副组长:咸玉富刘金发

  组员:生物老师、班主任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刘金发

  副组长:石孝法姜兆强

  组员:班主任、全体生物教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6、确定校本课程。

  7、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8、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

  七年级上学期农业技术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1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2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学生阅读、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习,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习,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平,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务处、政教处、电教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邀请市教育局领导,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和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到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3、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工作实绩载入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3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24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欣赏、创作及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学生感受艺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开展体育团队、快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欣赏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农业技能领域。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邀请区校本课程建设领带小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

  3、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1—2种校本课程,九月份全面实施。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少到多,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3学年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优选2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专业企业实施方案范文设计方案2024街道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教职工活动方案2024年银行元宵节营销方案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