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 (一) 一、推进目标 (一)学校信息化概况 1、学校简介及信息化发展规划概述 __中学始建于2014年,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生态科技创新成,...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精选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 (一)
一、推进目标
(一)学校信息化概况
1、学校简介及信息化发展规划概述
__中学始建于2014年,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生态科技创新成,西郊生态园之北,毗邻牧城驿湖。学校共有18个教学班,700余名学生,教职工57人,其中具备本科学历的教师38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9名,“十四五”市区骨干教师11人,现已形成“名师引领,骨干带头”的良好教风。
多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生命力。
2、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现状
教师主要利用实物投影、鸿合白板、几何画板、微课辅助教学。由于学科特点不同。有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应用较多。通过统一的白板教学培训、微课设计、PPT、实物投影等技术,基本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能够掌握和应用。部分青年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较好,年岁较大教师还是需要加强培训和辅助。
3、信息化发展概述
学校坚持“礼信生态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已探索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系列发展模式,打造出回归育人本质的“四格”生态德育体系、回归学科本质的“思维”生态教学体系、回归人性本质的“四感”生态评价体系,回归学习本质的“四化”生态学习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关系民主化。
㈡基于良好的实践基础
__中学在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探究方面,具有着大量的研究经验。
1、成熟的制度规范
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我校以制度规范为先导。在“十四五规划”、每年的学校计划中都包含着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的内容和具体细则,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2、长期的师生实践
新建校,年轻教师居多。自建校以来,我校多次邀请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有关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教师整体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并能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有一定地实践经验和基础。
3、良好的基础设施
在原有网络基础上,增添了移动互联设备,现有相关网络交换机13台,保证了移动互联教学的硬件需求。
㈢基于较高的理论水平
每学年初,我校教师都会接受网络平台教学使用的相关培训,使得教师具有较强的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工作目标
㈠需求分析
1、需要教师能熟练应用多媒体,例如大屏幕、教学课件、教学微课等的应用。
2、需要一部分教师使用鸿合白板进行教学。
3、需要教师平时熟练操纵计算机,部分网站能够熟练应用和学习。
㈡工作目标
1、科研目标:在教学中形成一套应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索一种适合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方法。
2、育人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提高,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实践目标:通过研究,逐步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能用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成功进行教学的骨干教师;让教师掌握科学的信息化教育理论和方法;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
三、工作内容
主要推动以下三方面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
1、研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方法融合,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能力。
2、研究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3、研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融合。
四、实施过程
㈠准备阶段:搭建框架,注重环境建设
1、组建领导小组,制定实践方案。完成方案的实践论证。
成立以何晓娜副校长为组长,宫美华副书记和吴璇主任为副组长,教备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学习过程。
2、关注软、硬件配备。学校十分注重信息化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研究提供一手资源保障;通过“必由学”教学诊断系统直观有效地评估、分析学生的成绩,实现更有效、更细化的课堂教学的调整和改进。关注软件提升。利用中青年教师的头脑优势,分批分层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式的白板培训和互联网培训,“由新带老”,最终迅速、有效地促进全校教师
3、关注课堂适用。为力争使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最佳状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备课与研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与同组教师无数次的激烈争论得出的,具体细化到课堂怎么用,什么环节用,力求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融合运用得恰到好处。
4、关注科研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学校一直持续实践与研究的课题,信息化课堂教学成为了个性的、灵动的、生命的、活力的课堂。
(二)实施阶段:骨干引领,带动全员参与
通过集体备课,让课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同一起跑线。无法面对面集备,就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不能课与课碰撞,就采取线上课程共享、学科作业共享、优师课堂共享、检测试卷共享,让每一个孩子在所有的课堂中都享有有同样的优质课程和资源。
1、专业引领教研。学校依托甘井子区进修教育研训资源,开展“网络研修”,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区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甘区通过多方尝试,已然形成了教研常态化。
2、分层次教研。主要是联盟校间层级化的教研。进行集体教研,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与课堂教学模式的集中探索和改进。
㈢总结阶段:建设队伍,健全教育资源
1、打造我校的信息技术管理团队,形成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引领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研究。
2、各学科展示自己的研修成果并制定后续的研修规划。
3、上交个人研修反思感悟。
4、学校上交整校推进总结,总结我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情况。
五、整校推进目标
1、教师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过,能利用表格进行公式计算。(全体教师)
2、能规范操纵多媒体教学设备,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进行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装备系统的维护知识。(全体教师)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能利用各种教学课件进行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的加工和处理,会使用动画工具,学会开发及设计方法。(全体教师)
4、会制作微课并运用到教学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
5、教师会制作信息化融合课程,部分学科教师能驾驭科技特色课程,如STEM课程等。(青年教师、骨干教师)
6、信息技术下多学科融合教学。(青年教师、骨干教师)
六、整校推进实施进程
表1__中学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进程
序号阶段时间规划主要任务与阶段成果1准备阶段2023。4。19-2023。4。22建立领导小组,建设学校软硬件环境2理论学习阶段2023。4。24—4。28分散自学,教师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把我信息技术培训及相关技能。3技术应用实践阶段2023。5。4-2023。5。31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学员的实际需求,采取集中讲授、操纵练习、小组研讨、相互交换等方式保证培训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操控能力。4考核阶段2023。6。1-6。15成果考核。结合前两阶段内容进行量化考核,赋分。
七、研修规划
(一)研修分组
表2__中学提升工程2。0研修分组概况表
研修组学员角色负责人人数关注要点能力点(可多选)多媒体环境教学全体学员金炜39利用多媒体支持教学提升教学效率A1,A5,A6,A7,A8混合学习环境全体学员金炜39突出混合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体作用B1,B2,B5,B6,B9
(二)研修计划
表3__中学研修组提升工程2。0研修规划表
研修阶段研修内容基本学分主持人研修活动与形式理论学习阶段2023。4。24—4。282。5何晓娜教师分散自学技术应用实践阶段2023。5。4-2023。5。312。5何晓娜通过集体学习,信息教师进行电脑同屏展示,教师实践操作的方式。同时,课堂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实际应用实践成果佐证2023。6。1-6。155何晓娜提炼、积累形成与所研修关注要点匹配的、能代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成果与佐证资料。
(三)课程资源清单
表4__中学提升工程2。0课程汇总清单
序号课程名称研修组关注要点能力点(可多选)1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多媒体环境教学实物投影、鸿合白板多媒体常用设备使用2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环境教学PPT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3微课制作混合学习环境微课微课程设计与制作4信息技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混合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多媒体教学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5钉钉软件使用培训多媒体环境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
八、保障机制
㈠领导、保障机制
1、学校成立由副校长亲自担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领导小组组长,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施、评估和管理力度,推动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
2、建立促进和激励机制,制定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促进学校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工作稳步开展,将学科教学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
㈡学校组织与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和规范管理,促进学校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确保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发挥信息库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我县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和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化,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
第三条;学校的业务领导和信息管理员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负责学校的信息管理与落实,负责学校信息化进程中的技术指导、支持与录入工作
第四条:学校信息员负责学校相关业务系统数据的处理,更新维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实用性,确保系统的安全和数据的统一备份。
第五条:学校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学习,仔细地记录好,并在信息员的指导下,操作演练。每位教师必须利用业余时间,按照局里开通的网址,下载网络教育资源,自行修改和使用并进行个人单独存储。
第六条:后勤主任和信息管理员要经常检查各种设备,确保正常使用,管理好、记载好设备的使用情况,负责好卫生、用电等各项安全。
第七条:各教研组长,要精心管理好本组教师的习题库、课件库、教案库,这三库内容要经常充实与定期录入,完善并建全学校的资源库。
第八条:建立建全各项制度,管理好多媒体的使用情况,要详实地记录好使用情况,完全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九条: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有一节信息技术实用能力展示课,充分体现培训学习的效果。
第十条:根据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基础设置的要求升级相关硬件设备,完成于原有系统的整合,强化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水平,信息技术方面的管理人员要定期维修设备,更新学校资源库。
第十二条:学校在资金的使用上要由相关经非的倾斜,并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 (二)
针对《__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当中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特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__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当中的要求,教师按照研修主题需要,自主选择测评能力体系中三项微能力点(覆盖三个维度)作为研修内容,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线上课程学习(__教育云平台自主学习20课时,校本学习5课时)和线下实践应用研修任务后,自主设计制作并提交校本应用实践成果,参加学校校本应用自测。其中共有30项微能力点如下图:
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
(一)硬件设施
1、网络环境
联通公司光纤网络,带宽100M。2019年学校对全校的线路进行了改造,目前局域网均为1000M,新增加的千兆交换机,有专用机房。学校的每个班级、办公室、功能教室均实现了网络联通,部分班级和功能教室覆盖了WIFI信号。
2、多媒体设备
目前各个班级实现了班班通白板一体机,和投影仪,部分功能教室配备了投影仪,教学平板则一台也没有配备,专用微机室1间,其它多媒体教室无。
(二)各种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目前我校正在使用的教学应用平台有:国家教育资源应用服务平台、__教育云平台。
(三)目前我校教师各类教学软件使用情况
目前我校教师应用较广使用较熟练的各类教学软件有:1、希沃白板5。大部分年轻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并能够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2、101教育PPT。少数教师在使用。3、希沃授课助手。少数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款软件的拍照和直播功能,在课堂展示环节、实验环节、测验与练习环节应用到这款软件。4、希沃剪辑师。少数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利用这款软件制作微课,并能积极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5、问卷星。多数教师能够熟练掌握。都能够普遍应用到考试、测评、调查问卷、课前检测等环节。还有少数化学教师能够运用仿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但并不普遍。
(四)师资力量
我校教师大部分为本科或以上学历,但各科配备较不合理,40岁以下教师约占三分之一。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占少数。
针对以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具体实施方案:
1、挑选微能力点
目前我校较容易达成的微能力点有以下:维度一学情分析当中的:A1和B1。教学设计当中的:A3、B2、C2。学法指导当中的:A5、A6、A7、B4、B5、B6。
2、微能力点达成所运用的软件
A1:问卷星
B1:问卷星、学课工具(希沃白板5)
A3:PPT、希沃白板5、101教育PPT
B2:剪辑师
C2:仿真实验软件
A5:微课
A6:PPT、希沃白板5、101教育PPT
A7:思维导图(希沃白板5)
B4:希沃白板5
B5:希沃白板5
B6:希沃授课助手
针对以上微能力点,让教师先展开自我评价,每人自选3项以上(每个维度最少一项)。
3、集中培训
根据教师的日常课程安排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计划每周二的下午,利用1到2个小时的时间,每月两次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为:问卷星、希沃白板5、剪辑师、101教育PPT、希沃授课助手等。
时间:周二下午(每月两次)
地点:三楼微机室
人员:全体学员
主讲人: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某款软件应用能力强的老师)
定期安排全体学员观摩其它学校和本校的成功教学案例。
4、自主学习
全体学员自己安排时间以线上的方式在“__教育云平台”上自己完成20课时的学习。
5、成果展示
可以是一堂完整的课也可以是某项微能力点的达成情况(以视频、PPT、word文档的形式)。
6、考核和评价
学校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测评小组,包括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微能力通过率、教师研修合格率等。考核要求有相应的成果证明。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 (三)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推动我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3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1、组织机构
组长:武某某、
副组长:张某某、耿某某
成员:高某某、张某某、杨峰
杨某某、南燕、宋某某、
2、职责分工
教学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业务管理与支持服务等具体工作;教育办公室负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校本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等指导工作,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工作;总务处负责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
四、实施路径
1、健全工程管理机构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形成一套“学校统筹、部门负责、年级自主、全员参与”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2、组建骨干培训团队
积极配合各方力量,同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加强校级培训团队;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实施团队培训,同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3、有序实施整校推进
分年度实施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21年,启动提升工程2。0工作,我校作为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标杆校,2022至2023年,完成整校推进任务。
4、测评教师应用能力
按照“学校统筹、部门负责、年级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依托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精准测评。
五、主要措施
1、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
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学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2、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
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3、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
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引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3、落实经费保障
经费将向能力提升工程倾斜,进行资源建设和整合,改善硬件设施和环境,全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4、做好监管评估
我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市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市级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 (四)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沪教委人[2019]57号的文件精神,落实“坚持育人为本、坚持融合创新、坚持系统推进、坚持引领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原则,围绕“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主题,全面开展“整校推进”工程。
二、现状分析
作为第二批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在软件方面学校有智慧校园系统、教研训一体化平台、视频中心等软件平台,在硬件方面学校有“数字基座”,可以满足数据输出、输入,软件平台的本地部署,有先进的智能化网络安全设备,有效支持各项业务的开展。
学校培养了一批以信息化为特色的骨干教师,不断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项。
整体来看,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不足,虽然在理念思考方面有对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停留在基础的、效率不高的应用层面,以辅助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欠缺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不能很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部分教师能将更多的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工具引入课堂教学,支持学生学习活动,但对活动设计的实施方案、效果等缺少准确的定位,未能发挥出技术工具的作用。
三、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学校未来三年愿景规划,至20__年止,实现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发展总体目标,采用分层分类整校推进研修模式,以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整体发展目标,即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具体目标
1、整校推进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结合研修课题,开展相关信息技术培训;从需求出发,确立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研修内容,落实培训任务,根据所设立的达标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考核。
2、组建研修共同体,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围绕“教师特征”、“教研行动”、“教研成果”、“教研心理”及“信息素养”五个模块,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问学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3、创建协同学习环境,让双线融合的教研成为新常态。
整合“数字校园”“云校通”“教研训一体化”等信息化平台,统合“云课堂”“数字教材”“混合式教研画像”“学生数字画像”“项目化学习”“儿童哲学课程”等学校重点项目,实现平台建设与项目行动双线融合,为教师创设信息化2。0协同学习环境。依托备课组、教研组、项目组、观课组等学习型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评课等活动,进而构建教师协同交互的多线性平行发展学习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能力,提升教师课前导学、备课、授课、课后作业、智能测验等环节的精准教学能力。以精准教研突破课堂局限,打开教师的学科视野。
4、构建信息化评价体系,助推学校信息化技术高效发展。
基于“教研训一体化”云平台,创建并拓展教师学习空间,发挥协同学习的迭代循环效应;整合学校各重点项目,创新教师信息化素养评估框架,分层分类研制评价指标与细目,系统匹配可视化、可操作的评估标准;探寻教师信息素养的个性化成长路径,合理配置适切性的内容、载体与学习行动方案。
四、培训对象
全校在编在岗的教师(含校长)(20__年12月31日之前未退休的教师,必须参加本项目培训;20__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的教师,可自愿参加本项目培训)。
五、培训时间
20__年12月至20__年7月底
六、培训方式
在培训团队指导下,将采取市区平台线上研修、校本研修、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双循环培训模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全员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1、市、区(校)平台在线自主选修
学校根据市级k12在线学习的平台“培训课程超市”中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进行选学。
2、集中研修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作为培训者的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专家引领、主题培训的形式开展。针对需要操作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教学软件的使用,也将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
3、线下实践
采用自主选学、实践为主的培训方式,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教学实践和应用研修。
七、培训内容
学校依据现阶段正在推进的“混合式教研画像”、“学生数字画像”、“项目化学习”三大项目,确定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培训研修课程模块和路径,做到三结合:培训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相结合;培训内容与三大项目相结合;研究主题与“儿童哲学视域下的问学课堂的实践研究”相结合。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 (五)
一、指导思想
根据《__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教师〔2019〕869号)和《__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试行)要求,指导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实施和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开展,结合本地实际,精心设计,形成本推进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通过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校本研修,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1、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区域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实施方案,建立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工作机制。
2、建强县(市、区)两级管理、指导团队,提升市、县(区)团队管理和指导能力。
遴选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3、建优建强示范校、示范县(区),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强化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应用。
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支持和指导主题校本研修,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能力。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以薄弱地区为重点,发挥市级示范县(区)、示范校辐射引领作用,帮扶薄弱地区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
5、组织实施整校推进绩效评估,开展校本应用考核。
制定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测评助学的精准性。
三、实施策略和工作安排
(一)坚持“双线并行,错位推进”实施策略
第一条主线:按照省厅部署制订实施方案,并按照我市2。0工程规划(实施方案)时间节点启动项目,分步实施,开展校长管理和指导团队培训,深入落实教师线上学习+线下校本研修的混合研修模式。市教体局根据规划进行节点抽查督导。
1、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021年初,根据省市关于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要求,县(区)教体局制定本县(区)规划方案,学校要制定本学校规划方案,并按节点启动实施。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指导团队和学校管理团队培训
市级培训团队对接指导县级培训团队和学校管理团队,市、县两级指导团队对接到各个学校,组织学校全方位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及应用。
市教体局每年组织一次市级指导团队培训,主要围绕政策解读、区域规划、校本指导、培训管理团队等模块进行指导。
县(区)级指导团队和学校管理员培训由县(区)教体局组织实施,每年至少一次,并督促指导区域学校推进工作。
3、落实推进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校本研修
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教研组收集成员信息化应用需求,确定研修主题,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研修计划,开展基于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校本研修活动。
教研组通过“教师实践——共同体小组互助——收集材料——成果提交——组内评鉴——反馈——教师修改——再次提交——再次评鉴——上交学校评审组”的步骤,组织和指导本组教师进行测评材料收集、上交。
4、全员教师网络课程培训(50学时+22学时)
全市所有学校在“十四五”期间,针对“四个维度”“29个微能力点”展开研修,每年完成不少于72学时的网络研修任务。合格率100%,优秀率不低于30%。教师根据信息化测评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微能力点,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研修计划,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个人研修。
第二条主线:市教体局根据我市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开展示范课评选展示,打造示范校、示范区(县),推动阶段目标的落实、示范指导和典型案例复制推广,建立完善考评机制。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课评选展示研讨
2021年是2。0项目启动的第一阶段,市教体局以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课为抓手和突破口,将组织开展三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课评选,涵盖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全部学科。选择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优秀课例,通过线上线下观摩研讨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展示观摩。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校、示范区打造
2022年,教体局重点打造示范校、示范县(区),做好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的示范引领和辐射推广,按照省教育厅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要求,落实省厅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总体原则。
3、优化考评机制建设
第三阶段任务是成果推广和建立并完善考核机制。市教体局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结合省厅考核标准,优化我市考核标准,使考核细则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萃取优秀成果
培育示范县(区),打造示范校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遴选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课、总结典型案例、汇聚优秀成果,形成系列性创新应用案例集,通过开展网络晒课、现场展示课、经验报告会等活动,和专家指导、群体研磨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提炼、加工、完善,形成我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资源库和校本研修模式,不断健全完善我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创新机制。
(三)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线下巡导活动
针对阶段工作安排,市教体局根据项目学校、区域推进情况组织市级指导团队每学期要进行一次视导活动。
根据市示范区、示范校评选标准,针对示范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校本研修情况、成果萃取、考核方案制定以及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展开调研和督导,共同解决问题。
2023年4月校本研修活动月后,根据集中活动反馈情况,针对薄弱地区和学校开展第三次线下专项巡导。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固化整校推进校本研修模式,总结经验复制推广。
(四)以测评促推进
1、制定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方案
市教体局依据《__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制订《__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指导全市有效开展校本应用考核。2023年初,县(区)和局属学校围绕教师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与创新,以及学校“整校推进”工作的落实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2、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测评
市教体局组建市级考核团队,根据《__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和《__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框架》,采取依托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效果监测评价平台在线考核与入校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不低于10%的学校比例,市、县考核团队逐级抽查学校测评结果。
测评工作分四个阶段:
2023年4月,宝丰县(示范县)进行测评
2023年5月-6月,示范区、示范校测评
2023年7-9月,全市中小学校测评
2023年10月,进行扫尾测评。
四、保障措施
__市教育体育局负责宏观管理和指导,将能力提升工程2。0列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具体负责县域内项目的组织管理,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自查自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打造县域内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
(二)明确主体责任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任务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负责承办培训项目的网络平台参与教学与管理工作,协助制定区域全员培训方案、进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开展集中研修活动等,采取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
(三)落实经费保障
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开展全员培训,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四)建立制度保障
各县(市、区)要将能力提升工程2。0纳入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五)做好监管评估
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信息化发展规划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导体系。__市教育体育局也加强对各县(市、区)、局属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的抽查、督导,随时发现问题,指导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测评系统,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 (六)
为落实《**_*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结合我校信息技术应用实际,特制定《***小学整体推进实施方案》。
一、学校简介
金山中心小学地处乡村,由校本部和四间完小校组成,学生人数2200人,现有教师126人,共有53个教学班。5所学校都装上百兆宽度,建立校园局域网,教室已实现班班多媒体,许多班级用上了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上1。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师基本能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辅助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仅限于简单的PPT制作和展台的使用,停留在多媒体应用环境,没有做更进一步的探究。
二、目标任务
我校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中,将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目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让全体教师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掌握各学科所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获取、加工和制作数字教育资源,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和评价的能力。
三、实施方案
1、成立学校信息化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
组长:陈某某
副组长:吴某某
校级管理员:吴某某吴某某
坊主:王某某(语文)王某某(数学)
成员:全体在职在编教师
2、中心校选取适合本校实际的10个微能力点。
3、组建学校培训团队。12月中旬初步完成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政策解读、微能力点的选取、微能力点作业制作等)
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为平台,进行线上25学时的课程学习。(2021。12-2022。2)
教师选取微能力点(3个)。根据四个维度、30个能力点的具体要求,在不同维度和不同环境中选择10个微能力点提供给大多数教师进行选择,指导全体教师选择3个不同维度的适合自己提升的能力点进行自主研修。(2022。3-2022。5)
教导处开展研修活动。根据教师选取的研修内容,5校合为一体同步开展研修活动。(计划待定)
指导教师完成微能力作业制作。中心校成立指导小组,建立5校交流平台,确保每一位教师顺利完成微能力作业制作。
建立评价机制。根据本校老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考评方案。
三、组织保障
1、完善评价机制。学校将把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对学校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2、营造应用氛围。要高度重视舆论导向,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提升工程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要广泛宣传教师和学生依托空间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在线研讨和空间互动的教学新形式,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积极探索示范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网络名师工作室、网络课堂、名师空间课堂、专递课堂建设应用等工作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 (七)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我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__教规范〔2019〕14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__年至20__年底,完成全县教师每人50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培训25学时、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实践活动25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县基本实现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信息化管理团队和培训专家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积极探索基于新技术的教学新模式,推进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思路创新与方法创新;教师能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能力发展测评,提高测评助学的精准性,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全县形成适应贫困地区学校技术应用类型和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培训对象及时间安排
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对象是全县中小学校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20__年和20__年分别完成全县教师总数40%,20__年完成全县教师总数20%,按照整校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
三、领导小组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成立隆安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__、县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__、县教育局副局长
__、县教育局副局长
__、县教育局党组副书记
成员:__、隆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隆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__、现教中心主任
__、人教股股长
__、基教股股长
__、教研室主任
__、计财股股长
__、现教中心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师培训中心,具体负责能力提升工程日常实施管理、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办公室主任由__、同志担任、成员有:劳可立、__、__、陈广传、隆玲文和隆安中学、隆安县第三中学、隆安县民族中学、隆安县宝塔实验小学、隆安县第三小学分管领导以及县级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成员组成。
四、工程实施主要内容
(一)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
1、团队建设。
(1)整合力量,专兼结合,打造县级培训专家团队。遴选学校管理、师培、教研、电教和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组建县级培训专家团队,提高指导学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能力。
(2)项目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组建由校长、教研主任、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管理团队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强化信息化教学应用培训,实现规划目标,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应用。
2、团队培训。
参加由南宁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统筹、组织开展的县级项目管理者、市级培训团队、县级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团队成员全面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体要求,掌握区域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制定方法,提升他们在能力提升工程2。0中所需的专项管理、指导与评价能力。
3、整校推进。
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研制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计划,合理配置学校培训课程,采用自主选学、实践为主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课程研修25学时。依托全市统一的学习研修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培训,组织教师在线上自主研修25学时的网络课程。学校要依据本校所处信息技术环境,从30个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中选择不少3个微能力点涵盖4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相对应的课程进行网络学习。
(2)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实践活动25学时。学校结合教师选择的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制定校本实践活动方案并依托全市统一的学习研修平台开展活动。校本实践活动分三个环节:一是学校开展以基于网络的听评课活动为抓手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活动,每位教师上传1节完整的课堂实录课(涉及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到学习研修平台,并在平台上对其他教师上传的课堂实录课进行评价,每人评课数量不少于3节;二是校本实践应用考核材料提交,每位教师将不少于3个微能力点(涵盖3个维度)认证材料上传到学习研修平台,同时对本校学科教研组的其他教师上传的微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互评;三是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分享活动及学时认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展示活动,通过现场学习、网络展示、专家点评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分享活动。教师参加这三个环节校本活动分别认定学时分别为5学时、15学时、5学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并报教育局备案。
4、考核、评估验收、抽查活动。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在学习研修平台上对教师上传的微能力点成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在全体教师考核结果均达到合格以上等次之后,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可以向上一级管理团队提交评估验收申请。县级培训专家团队对辖区学校教师的考核结果进行评估验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考核评估结果进行抽查。
(二)信息技术应用帮扶行动。
充分利用自治区“双师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资源、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等多种方式,根据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鼓励和支持我县教师和干部培训的“精英领航工程”“青蓝工程”“育秀工程”“扬帆计划”学员和南宁名师、卓越校长开展在线观摩、研讨交流、点评监测、课堂直播等教研训活动,创新乡村学校信息化校本研修模式,形成“互联网+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常态化运行机制。
(三)信息技术应用资源建设。
依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我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需要,统筹协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资源开发。重点关注实物情景和实训操作等培训资源,激励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视频培训课程资源。收集来自各校教师学习、教学、教研的常态数据以及生成的优质资源,开展数据深度综合挖掘,分类整理;收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的优质案例资源;收集信息技术应用微课比赛、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把开放教育资源创新应用与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结合起来,依托区域教育资源服务平台,通过资源使用率及用户评价等建立优质资源选用机制,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五、工程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与实施,制订全县能力提升工程2。0规划方案,负责全县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组建和对辖区学校信息化条件下的校本研修学分进行认定验收。
(二)加强督导,做好评估检查。
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县区提升工程实施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督导评估,通报各地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评估结果,介绍推进工程实施的先进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营造良好应用氛围,推动教师信息技术。
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扎实有效做好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能力提升工程2。0,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发动教师依托学习研修平台开展在线研讨互动等网络教研活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请各校根据附件1的名额分配填写附件2、3并于5月13日前报送至师培邮箱__、。
未尽事宜请与联系人联系。
联系人:__、联系电话:__、
__、联系电话:__、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 (八)
一、目标任务
到20__年,基本实现全市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即“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二、实施路径
采取以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模式,通过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对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开展不少于6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其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各30学时),并在校本应用考核中获得不少于20学分。
1、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中小学校(中心校)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市、县教体局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装备电教人员、教师培训机构专家等组建的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将管理团队、培训团队打造为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各司其职,引领教师全员参与整校推进。
2、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按照市县校“三级三步试点”的办法进行整校推进,2020年全市进行试点,完成全50%左右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2021年继续完成50%左右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20__年完成扫尾培训和考核。
3、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以偏远乡村学校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探索“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路径,大力推广智慧课堂、名师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异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模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
4、全方位提升支持服务体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更新拓展标准体系,提高能力标准的引领性;优化培训团队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设,改善资源供给,提高研修资源的适用性;利用省级信息化管理平台、课程资源、测评系统和测评工具等,变革评价方式,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测评助学的精准性。
5、探索__培训模式。以“注重选学,加强应用,评价助力,整体提升”为总体思路,按照“省级试点、市级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采用“三级三步试点法”,逐步总结经验,力求做到管得好、学得好、用得好、评得好,通过建制度、建机制,因校制宜进行模式推广,实现试点模式与其他学校顺利接轨;结合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规划,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水平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升顺利接轨,稳步推进我市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探索适应教育发展培训新模式。
三、培训措施
1、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各级各类学校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采取以集中培训为主、网络研修为辅的培训方式,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分级分类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自主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的能力、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应用考核并进行审核的能力。
2、开展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研训
各级工程办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等,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各级培训团队负责指导下一级培训团队自身培训工作、评价下一级工程实施的效果。遴选优秀教育技术、教研和教师培训机构专家,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以县区为重点开展培训团队专项培训,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能力。
3、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按照“县级统筹与管理—学校(幼儿园)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选择符合本校发展特点的微能力认证点—培训机构提供课程平台—县级培训团队组织实践应用培训——校本应用考核”的总体思路,开展不少于60学时的全员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30个能力点,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4、创新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评价模式
对教师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形式,以微能力认证为途径,以学分为衡量指标,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信息技术应用类比赛,树立“学以致用、以评促用、应用第一”的导向,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综合衡量整校推进目标达成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校级管理团队履职等情况的学校综合评价体系。
5、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
在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发掘本地中小学STEM教育、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各类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典型经验,形成示范案例,建设本地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与跨学科融合教学示范校。整合教育技术、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6、推进偏远乡村学校“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
根据偏远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信息技术示范校与偏远乡村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发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校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子”、开展对口帮扶、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智慧课堂、在线课堂、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线上实时互动、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实施教学,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充分利用省级工程实施管理平台
利用省级培训实施管理平台,实现培训数据实时、可视、共通,让各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方便、直观地了解培训、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开展情况和进度,完成校本应用考核网上抽检。通过工程实施管理平台,让参训教师学、用有机结合,促进我市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培训团队指导能力的整体提升。
四、保障措施
1、组建保障机构。组建市、县工程办,构建能力提升工程2。0保障机构体系,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管理和支持服务的具体工作。各县市区要按照省级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安排已经报送的管理团队、培训团队成员参加培训(市级见附件2、3),组织本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加培训。
2、明确各级责任。市教体局统筹全市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实施市级试点,指导、验收各县区组织开展整校推进工作。县级教体局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电教、教研、培训等机构资源,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做好本地学校培训规划,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学校当年度不再安排其他培训,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管理考核。各县市区要出台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等。将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作为对校长考核的重要条件,将教师参与校本应用考核的目标达成率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纳入年度考核项目。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推进方案(精选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关于拾金不昧感谢信模板,感谢爱心人士感谢信模板,大学生求职自荐信,数学与计量经济系大学生自荐书,大学生自荐信优选,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