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1) 非常感谢____小学的老师们在百忙之中,于10月28日晚上,为家长又组织了一次精彩的家长学校讲座。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高效能的父母》,看到个主题...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甄选1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1)
非常感谢____小学的老师们在百忙之中,于10月28日晚上,为家长又组织了一次精彩的家长学校讲座。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高效能的父母》,看到个主题,我第一个念头是想到了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观点,比如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等,这些习惯让我们成年人在完成工作任务时非常高效,有很好的产出。然而,随着宋老师的娓娓道来,我逐渐发现作为父母,我们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养育孩子,结果可能恰恰相反。因为孩子不是工作,孩子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跟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有天生的想要学习新事物的欲望,我们要做的不是监控、推动或威逼利诱,而是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引导和启发孩子,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学习。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慢”、“细”和“变”。我们需要慢下来,给孩子自由成长和探索的空间;我们的情感需要更细腻,以更好地感知和觉察孩子在青春期的变化和需求;我们同时也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和行为,以便在孩子的成长中给与最大的支持,跟他们一起应对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讲座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同时也缓解了我作为家长的焦虑。
恰好今天得到听书中,听到一本很不错的书《园丁与木匠》,与这个主题比较契合,想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其核心内容是: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重要的不是技巧;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其本质是爱。这种爱的目的,是给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使孩子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曾经主流文化中,亲子关系的图像是木匠和桌子。木匠思维是,根据我的想法、我的品味,我的技术、我的蓝图,制造一个桌子出来。孩子就是我的原材料,只要我足够努力,技术和专业过硬,我的作品就会是一个聪明、成功、幸福的大人。
但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其本质是爱。这种爱没有目标,没有蓝图,但它确实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不是去改变我们爱的孩子,而是给与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或者说,一个“花园”。
真正的园丁在种东西时,不是想着要种出最大的西红柿或最美的兰花,他创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植物可以在里面共同生长,只要你保证土壤丰饶,空间安全,花花草草就能以各种你预料不到的方式自行应对环境的变化。就应对变化而言,一个小花园远比西红柿大棚或兰花温室要灵活得多。这就是人类童年的意义所在——创造和保护这种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各种新奇的、怪异的、有趣的、难以预测的变化都可以发生,孩子可以自由探索应对的方法,等他们长大以后,每一代人都能做上一代人预料不到的事情。我们人类巨大的大脑以及漫长的童年,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保护性的时空,让他们能不断试验出新的想法和行为,每一代人都能创造出一个略微不同的世界,并超越前人。
再次感谢____小学老师们的支持和陪伴,让我们在育儿路上不孤单。学校是我们家长们坚实的后盾,非常庆幸在良师益友的指引下继续成长。谢谢!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2)
当孩子面对父母的任何沟通都闷不吭声,当孩子砰地关上房门也随之关上了心门,我们默默地感叹:眼前的我们认为曾经还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进入了令人头痛的青春期。如何携手与孩子共同跨越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是横贯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课题。
5月26日,____小学针对在校四、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____老师为高年级的学生家长开展了一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心理讲座——《青春期冲突与觉醒的应对秘诀》,为家长们适时地开展青春期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讲座着眼于青春期孩子所具备的典型特征“冲突”与“觉醒”,从家长面临的现状入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与家长习惯性思维方式造成冲突的原因。家长如何跨越沟通壁垒,破译孩子的青春期密码呢?宋老师为家长送上了共情、确认和反馈三步法的沟通秘诀三步曲。
一、共情。青春期的孩子身体里萌发了一个小小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家长的尊重,渴望家长的理解,倾听和接纳。作为家长,我们要坚定站在孩子的身边,陪同孩子一起面对、一同成长。家长可以用语言客观描述事件,敦促孩子正视发生的事件,深刻感受产生的情绪。只有手握“共情”的钥匙,才能引发孩子主动思考发生了什么,直面认知自我情绪,把自主思考的权力还给孩子。
二、确认。初步的客观事件描述和情绪认知已经启动孩子主动思考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手握“确认”的镜子,再一次重复事件,或者简单提问,让孩子站在镜子面前进一步审视自我的行为和情绪,引导孩子找到问题,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孩子。
三、反问。青春期的孩子们已经形成了自我的判断力,他们需要的是家长扮演领路人的角色,指引他们走到正确的道路。家长应积极地以开放式的问题或者建议的形式与孩子探索解决的多种路径,通过家长与孩子思想的碰撞,帮助孩子寻找最优方案解决问题,把自主决策的权力还给孩子。
最后,宋老师指出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很大程度来源于父母与孩子边界的混乱。正如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父母未经允许翻阅孩子的立即,父母代替孩子决定孩子每一天每一小时的时间安排,这一幕幕是否让家长们觉得并不陌生。“划清界限”,在青春期的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给予孩子个人空间,把孩子的责任和权力交还给孩子自己,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历时1小时的讲座,引发____小学的家长们对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与孩子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思。教育是一段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愿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在孩子的成长期间有所学、有所获、有所悟,陪伴孩子度过花样的青春期,开出最灿烂的花朵,结最丰硕的果实。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3)
又上了一堂家长学校课,还是熟悉的林老师,内容还是那么触动人心,每次听完讲课我都非常的汗颜,怎么自己处处踩雷啊!
老师讲的2、3年级的孩子的身心变化,特别是男孩子的部分,非常贴切。老师是拿我家儿子当教材讲的吧!
“骨骼肌肉变得有力,生长激素开始旺盛需要排放,容易与同伴产生肢体冲突(男生)和“摩擦”……”很明显的,每年以6-8公分的速度窜起来的儿子比2年级时更有“攻击力”了,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在家里不到闭眼的那一刻绝不停歇,在学校也容易跟同学发生肢体碰撞,让我非常担心。
老师还讲了孩子在学校的适应维度,对照了一下,感觉我家孩子大部分是乐儿和随儿,时不时的有被独儿。“大概是他嘴巴太坏了”,我忍不住会那么想。我家孩子说话比较早吐字也清晰,同龄孩子还在口齿不清楚的时候他已经很会讲了,被表扬多了就特别爱现,常常指责别人这不对那不行,就会被排斥,我也常常对他讲“请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好吗?”“能不能多听少说啊?”他这样是“无意识的嫉妒”在作怪吗?
最让我获益匪浅的还是老师讲的“助心理弹性”和“固学习习惯”部分
我家孩子的抗压性有些弱,就是老师说的“心理弹性度低”,对于错误常常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会转移话题或者拖到睡觉的时候才会说出来。我以前会比较急,一大堆的道理输出,对他的不回答更是火冒三丈,可近一年发现孩子明显沉默了很多,我很内疚。听了老师的讲课,我知道了要先清空自己的情绪,听他怎么说,然后要温柔的解释问题,给与陪伴,让他有时间去自我检讨、调节情绪,“有时沉默也是一种力量”。、
“固学习习惯”就更加切中了我的要害了。“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陡坡”,“双减政策”、“父母给与的知识库存减少”、“学习跨越度变大”,一个一个都像拦路虎一样摆在我的面前。作业拖拉、不预习复习、字迹潦草、正确率低下、书包杂乱、丢三落四……不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的生活也变得乱糟糟的,然后被我指责、批评、教育,孩子肯定会情绪低落、自我怀疑和厌恶,然后就恶性循环了。怎样才能改变?迫切的需要改变!
我觉得可以先按照老师讲述的“可以影响孩子学习的3+1个的因素”试试。
1、首先要对学习有兴趣——找到兴趣点,切入,“让孩子自我发现优势,自动产能,加上成人的鼓励,产生习惯的雏形”,取得成就后以点带点,全满发展
2、然后是学习能力——孩子缺少好的学习方法和持续使用的动力,“好的学习方法用习惯了就会变成技能变成固能(习惯)”,所有有了好的方法还要有“针对性的称赞”,针对哪个点好,好在哪里要明确给与肯定,让孩子有继续使用好方法的动力,就会变成好的习惯。这里要注意,“发生问题不要贴标签(标签负强化),会越说越差”,家长的心态要平和,大人的焦虑会影响到孩子。
3、第三是学习习惯——讲的是拖延和滞后。大部分家长最最头疼的问题,有没有?我在旁边催催催,孩子就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紧不慢,仿佛他浪费的都不是自己的时间似的。老师给的方法是:改变固有的理念,让孩子学会遵守承诺讲信用尊重时间不拖拉,今天比昨天进步哪怕一点也要给与肯定的鼓励,“要温柔、坚定的支持”。也可以采用运动激活神经元素来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4、最后的+1就是“听懂消化在学校里的每一节课(预习+复习)”——自主预习(家长不干预);拆解复习(消除课本里似懂非懂);“自考之后,先听听孩子怎么分析,再找到症结,给与方法”。
老师在家长课堂最后讲了一个“罗森塔尔实验”的故事告诉大家:在不断被信任和鼓励下,人的潜能就会被最大的激活。我也希望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能给孩子更好的助力,让他飞地更高。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4)
上周五,第一次走进校园参加线下的家长课堂,近距离听了林国平老师讲的“牵手孩子,助力放飞”,收获颇多。
林老师先从生理、心理和学习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又从学习的适应度,同伴关系的适应度,自我关系的适应度和校园适应度4个不同的维度让我们看见自己的孩子对校园整体的适应程度。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各种程度的不适时,需要进行必要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让孩子喜欢去学校。
最后特别给父母们在助心理弹性和固化学习习惯两个方面支招,帮助父母给孩子安上一对有力的翅膀,助力孩子起飞。在助心理弹性方面,林老师特别强调了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并把孩子的不同状态比喻成球的满气、中气和泄气,把父母比喻成打气的人,父母要给足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时常处于满气的状态。对固化学习习惯方面,林老师专门介绍了影响孩子学习的3+1因素,即兴趣、能力、习惯,+1是帮助孩子听懂消化每一节课,并展开了深度的探讨。最后再次强调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温柔坚定的支持。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深入浅出,干货满满。林老师说“当孩子在心理低位的时候,让孩子在自己的情绪里待一会儿。”太深有感触了。我们家孩子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自己老弹错音而苦恼发脾气。之前我还会不停地安慰她,让她别着急慢慢来,但发现越安慰她脾气越大,这一来一往,弄得母女两心情都不好。慢慢地我理解到她苦恼发脾气时是她处理情绪的一种方式,我只需要默默地陪伴着她,让她在自己的情绪里呆一会儿,她需要时间去处理她的情绪,而我一直在她耳边叨叨只会强化她“你怎么又弹错了啊”这个事实,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力量。还有个印象比较深的是林老师一直说“孩子缺的是方法,聪明的父母是不断给孩子方法,正确的方法加上不断的重复强化就会变成技能”。我理解林老师说的方法是对于我们擅长的领域,我们可以直接教给她方法;而对于我们不擅长的领域,教会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一种方法,这是家长必须要做的功课,也是孩子在未来不得不面对的。
都说三年级是小学生活的分水岭,感谢学校在这个关键时期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一堂收益颇多的讲座,让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陪伴三年级的孩子,为顺利进阶到小学高年级做好准备。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5)
前几天女儿班上的班主任马娅蕾老师在家校班级微信群里面发了一条关于《青春期冲突与觉醒的应对秘诀》的讲座通知,我看了下讲座活动举办的目的和介绍,作为一名家有2个即将成为毕业生的小孩(老大高三,老二五年级)的家长,自己确实在家庭教育当中碰到了很多困惑和迷茫,就欣然报名了去参加这次现场活动。
活动现场在____小学的大礼堂,学校邀请了担任12355青春守护者计划首席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儿童心理咨询治疗师(注:持有学校心理咨询师证),____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委员会秘书的____老师到场给我们四,五年级的学生家长们做了现场讲解。在整个活动期间,宋老师先从一个社会单元——家庭的生命周期架构进行解说,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的生命周期都会经历六个阶段,分别是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解体的阶段,而我们这些来听课的家长的所在家庭目前都处于收缩阶段,即子女进入青春期阶段,宋老师阐述了现阶段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及表现。在这个收缩阶段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宋老师通过场景设想,现场提问,家长互动对答,对现场家长的回答进行现场分析和解答的形式,启发和触动了每个家长对于自己家庭教育问题的沉思和反省。
这里我就谈谈我个人的收获吧。我们家长和孩子沟通上要牢记六个字方针:共情(直面情绪),确认(提问和重复),反馈(助力,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和孩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我们和孩子的交往要注意边界问题,做到定义和明确边界,维护边界,双方承担相应责任的划分。我有时候想想,这何尝不是我们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应该注意的方式和方法呢?家庭是一个社会单元,家人也是社会“人”,我们和自己单位的同事及领导,社会外部人员往来遵循的原则,它原来就是和家人交往的很多道理,都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这次线下活动结束以后,我也向宋老师咨询了一个我遇到的孩子向我提问的具体问题,宋老师耐心地给了我方法和回答,受益颇多。这次活动现场,我们班的家长还来了朱雨辰爸爸,蔡雨泽妈妈,我和他们也做了一些交流。对于小朋友的教育问题,大家都有了很多共情和互动。大家觉得以后这种活动要多多参与,通过这次参与学校的讲座活动,提高了我们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能力。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寄托,ta们长大以后,也将在各行各业肩负着建设我们国家和社会的重任。在此感谢马娅蕾老师和____小学的领导,老师们,给我们家长提供了这次有意义的家庭教育讲座活动和场地,给我们传递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也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在孩子的周围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吧!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6)
在听完以“青春期冲突与觉醒”为主题的家长学校课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边界混乱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这是一个让我产生共鸣并引发深思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个课程,我更加意识到了父母在处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家庭边界。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阶段,对孩子来说,他们正在寻找自我身份和独立性。然而,正是在这个阶段,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边界往往变得模糊不清。父母可能会试图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或者对他们的决策进行过多干涉,这样做往往会引发冲突和反抗。另一方面,如果父母没有建立明确的规矩和界限,孩子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无所依靠,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这个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和故事,揭示了边界混乱对家庭关系的负面影响。我深刻理解到,父母在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冲突和觉醒时,需要保持平衡和灵活。首先,他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人发展,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父母也需要承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确保孩子在探索自我身份的过程中不会走入错误的道路。
建立明确的家庭边界是关键的一步。父母需要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和价值观,让他们参与到决策中来。这样的参与感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规则和限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应该放任孩子任意妄为,而是要在关键时刻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我也认识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健康边界的关键。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双方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并解决冲突和误解。父母需要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也要以成熟的眼光和经验给予指导和建议。通过开放而尊重的对话,父母可以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冲突和觉醒。
此外,此课程还提醒我要注意父母自身的行为和态度。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对孩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冲动、缺乏耐心或不一致,那么孩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负面影响。因此,父母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努力成为积极、理性和坚定的引导者。
最后,这个课程让我认识到青春期冲突和觉醒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而非问题所在。它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代表着他们在寻找自我身份和独立性的旅程。父母应该视之为一个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和学习。通过建立健康的家庭边界、积极的沟通和良好的榜样,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并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这个课程深入探讨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边界混乱的问题,并提供了应对青春期冲突与觉醒的秘诀。它给予了我对于家庭关系的更深入的理解,启发了我思考如何建立健康的边界,并与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更加稳固的连接。我相信,通过理解、尊重和支持,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度过这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共同成长。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7)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亲子冲突最频发的时期,避免亲子危机是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5月26日,____小学的“家长学校”邀请了____12355青春守护者计划首席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儿童心理咨询治疗师、学校心理咨询师、____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____老师,为四、五年级家长开展名为《青春期冲突与觉醒的应对秘诀》的讲座。这为家长与孩子构建科学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家长,我本就处于亲子关系的敏感期。____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她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孩子青春期的心理任务及表现。青春期是孩子发展自主性的关键期,情绪经常起伏不定,因此容易与家长产生思想上、言语上和行为上的对抗。孩子在青春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自我同一性”,即自体认同。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建立相互支持、关心、自由表达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平等对话,相信孩子的自我发展能力,给予其更多自主权。引导孩子正视自身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避免逃避或推迟对自我的探索。
父母的认可和不越界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获得孩子的信任是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基础。我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一直在学习和探索如何成为一个让孩子信赖的人,了解他在各个阶段的需求,并帮助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恰到好处的爱,亲子边界感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守护。我们要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要给予孩子物理和情感上的独立空间,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例如,对于多穿一件衣服,是取决于他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取决于“妈妈觉得你冷”。孩子在一点一滴中慢慢建立起弹性灵活的边界感,那么他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____老师的讲座指导我们正确看待青春期孩子出现的问题,理性地分析和应对问题,构建科学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从而帮助青春期孩子实现自我成长,让其在松弛有度的爱中,顺利走向独立和自主。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8)
本期的家长学校主题为《青春期冲突与觉醒的应对秘诀》,作为四年级的家长,我对讲座中老师举的事例颇有感触,讲座中的“秘诀”让我获益匪浅。
听到“青春期”这个词,家长们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小紧张”,总觉得青春期会带来许多亲子关系问题。十来岁的孩子与我们的身体接触越来越少了,不再像孩童时期一样抱着妈妈不撒手,或者睡觉都要黏着妈妈,但身体上的距离难以避免,心理上的距离是我们可以努力维持和拉近的。青春期是每个孩子必经的成长阶段,我们应该不回避不惧怕,更加多沟通、多表达爱,共同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常常提到“平等”。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生变化,他们需要把这种身体上的变化去获得一个心理上的认可,他们对尊重、平等这些字眼会更加敏感。我们这一辈的父母总是被提醒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学会打开耳朵闭上嘴巴、和孩子做朋友。听了专家的讲座,我学会了平等不只是我们把孩子当做大人,有时候也需要孩子把我们当成一个普通人。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买买玩具或者去哪里玩,他们偶尔诉说在学校或是人际中的烦恼,是我们作为父母也没有能力去干预和帮忙解决的。他们需要也会慢慢认识到,父母只是普通人,我们不再是他们童年中的“超人”,父母不是一切时候站出来就能搞定一切的“神仙”。我没有天才的孩子,你也没有万能的父母,这是双方的平等认知。
我很欣慰我的孩子非常愿意与我分享他大大小小的烦恼,我都会先询问关于这一烦恼的细节,尽量多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希望孩子收到的讯号是家长重视关心我的烦恼,他们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很多次孩子在表达中就会自己找到解决方法或是消解了负面情绪。当他的问题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选择将这一困扰坦白与孩子分享,放下家长的身份和权威,让他对我的无奈充分知情,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需要自己打破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这有利于他更积极勇敢地选择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但同时,我也会和孩子分享,解决问题与处理情绪都很重要。当父母不能替你很好地解决问题时,我们对你的情绪感同身受。当孩子知道自己无论说什么,都能得到家长的用心对待和倾听时,自然也就不会拒绝沟通了。足够的耐心和爱,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阵痛期。我们已经做好准备,积极坦然地和孩子一起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9)
一提到孩子的青春期,家长们谈之色变,“青春期叛逆”、“对抗冲突”在这一时期的时常显现,经常令家长们疲于应对,困苦不堪。____小学的“家长学校”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年龄层次的孩子生长发育特点为家长们授业解惑,本次针对四、五年级学生家长举办的《青春期冲突与觉醒的应对秘诀》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即将买入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们深度剖析、实现高质量养育。
本次讲座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____老师,以孩子青春期的两大关键词“冲突”和“觉醒”为家长们抽丝剥茧地展开分析。孩子的青春期是自主性建立的关键时期,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和行为上的对抗,而我们家长曾经面对孩子的对抗,总会陷入成人式的“解读”,比如这是孩子不尊重父母的态度要坚决打压……殊不知有时只是孩子想自己做主的内心纠结和试探,其实孩子不在意“他到底穿不穿父母建议的秋裤”,甚至家长说不穿就不穿时,孩子往往又有要穿的纠结,所以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特点而采取了不恰当的行为、影响了亲子关系和家庭的和睦。
那么,面对孩子在青春期阴晴不定的情绪,我们家长采取什么方式更为恰当,更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益呢?宋老师给出了三步法:共情、确认和反问。值得注意的是,共情不是简单的换位思考,在与孩子沟通时的共情不要加入家长们的猜测等新的信息,只需要用语言描述孩子目前的情绪状态;确认孩子真的想法是第二步,采取边提问和重复的方式也能有助于孩子进一步审视自己的内心,更好的进行自我认知。第三步反问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孩子的建议,即使家长并不赞成孩子的解决方式时,以摆事实(面临的困难)方式和孩子们探讨更详尽、恰当的解决路径。
最后,宋老师醍醐灌顶地指出,亲子矛盾的产生往往因为家庭亲子关系的边界混乱导致,而边界的范围往往每个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和孩子一起定义、明确边界(比如每天最晚要10:30上床)、和孩子一起维护边界、并约定在越界时承担相应责任,这样可以前瞻性的在育儿同时避免很多冲突。
的确,我们深爱着我们的孩子,但有时不懂得如何去爱,过则骄纵、缺则怯懦,我们有时在孩子面前放纵着自己的负面情绪,却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缺乏耐心,只有我们家长做一个学习型父母、智慧型父母,才是给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财富。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10)
我认为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的自我掌控感和自我价值感是助力孩子阳光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
时常听到很多父母聊起孩子的教育都会说:我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只希望他身心健康地成长就可以了。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做家长的我们开始意识到学习不是第一位的,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____小学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关心家长的自我成长,会定期给家长举行心理讲座,本月题为《孩子的心理解读与阳光心态的家庭培养》的讲座,让金老师在讲座张红提到5到10岁的孩子家长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应扮演的角色与做出的贡献。培育孩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工程,面对孩子的个体差异,伴随着孩子成长时空的变化,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父母需要有所调整,更需要抓住要核。金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禁思考哪些是我们培育阳光孩子过程中的要点呢?结合金老师的讲座与最近阅读的额有关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我认为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的自我掌控感和自我价值感是助力孩子阳光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
一、无条件的爱
天下父母心,我们自然认为我们都是天下最爱孩子的人,但是爱孩子和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她)无条件的爱是有差别的。我们可能更多地意识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她)无条件的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觉醒,部分孩子会觉得父母只爱那个学习好的自己,因为但凡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父母就表现出焦虑甚或责备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只爱学习好的那个自己,时间久了就会缺乏安全感和形成自卑的心理,影响亲子关系。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本能,四、五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已经会比较在意了,特别是与同伴的比较心理,会不自觉地形成心理压力,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反应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在日常与孩子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多肯定孩子的付出,多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多给孩子已鼓励,而且我会告诉孩子“无论你的学习是进步还是下降,是优秀还是普通,妈妈都是爱你的”。妈妈对你爱不会因为你学习上的任何变化而发生变化。包括孩子在犯错误之后,我会在批评教育她之后和孩子表白:“妈妈批评你,但是妈妈依然爱你”,我会再和她拥抱一个。我们受中国传统思想和大环境的影响,家长时常比较含蓄,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爱,其实通过自己的言行及时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她无条件的爱也是家长们需要刻意去练习的一件事情。
二、自我掌控感
我们的孩子面临比较紧张的学习节奏、比较大的学习压力,有时候我和孩子聊天,她会说:“我会像个机器人一样写作业,什么都不想,这样就不会感觉到累了”。这是孩子应对快节奏的方式。我们成人都需要有彻底放空自己的时间,孩子更需要有自由安排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探索自我,激发兴趣。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商量她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每一天,每个周末,孩子都有属于她的自由安排时间,哪怕是短暂的10分钟,她可以看电影、看书、画画、做手工、发呆等,她可以做她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让孩子在自由安排的时间自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仅是为培养孩子做选择的能力,更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和未来,她也感觉特别的放松,孩子特别珍惜她的自由安排时间,在这段时间她感受到人生是由自己掌控的快乐。
我们现在的孩子面临的压力其实已经很大了,家长不能再给孩子施加压力,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帮助她面对学业、人际等方面的压力。不给孩子增加太多的负担从尊重孩子做起,比如不勉强孩子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到真正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也会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孩子时常会很自豪地对同学说:“我妈妈从来不会逼迫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孩子发自内心地认可了父母对她的尊重,表达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我掌控感。
三、自我价值感
随着孩子们的慢慢长大,孩子在做事情、做选择时会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比如我如此地投入学习有何意义呢?当孩子找不到学习与自我价值之间的关联之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学习这件事,会觉得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大学、有份工作,如果孩子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觉得没有任何意义,他可能就会厌学甚至有辍学的想法。大多数时候我们在给与孩子肯定、鼓励、表扬的过程中需要多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的价值,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自己、社会是有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感。孩子有了价值感就会有坚持继续前行的动力。也提醒我们生活中关注孩子的行为,并且练习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所带来的价值,形成价值感。比如当孩子和我们一起参与吃饭前的准备后,我会告诉她:你和我们一起做饭前准备,不仅让妈妈和奶奶轻松了一些,而且你和我们一起做家务也让我们感到很开心。当她参与了班级集体活动,我会告诉她:“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努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你能够为班级做贡献了,我为你感到骄傲”。生活中及时捕捉孩子的言行给他人带来的价值,并且将这些价值具体地表述出来,增强孩子的价值感,孩子会更愿意付出努力、更自信阳光、更坚持不懈的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
让我们一起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形成自我掌控感和自我价值感,为培育心理阳光的孩子而努力改变。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11)
4月21日晚上,非常有幸参加了____小学组织的《牵手孩子-助力放飞》为主题的心理专家讲课,深切感受到获益匪浅、不枉此行!
一看到讲座题目时就立刻吸引了我们,“牵手、放飞”这两个词,直接触碰到了我们的内心,这是父母最大的温情和期盼!
这个讲座必须参加!
____小学的微信小程序报名非常便捷,如愿抢到了到校参加的名额。
自程阅心进入____小学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校园,春暖花开、草木嫩绿,满目皆是欣欣向荣。在清新整洁的环境,每个转弯点更有满面笑容的老师在热情指引,感受着亲切,轻松愉悦的到达礼堂!由衷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宽敞明亮的礼堂里,18:30讲座准时开始,儿童心理咨询和教育专家林老师精心准备了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我们梳理清晰了二年级孩子家长应该知道的、应该准备的和应该努力做的。
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家长而言更是幸福体验、完整人生和未来的回忆;但同时,作为首次成为爸爸妈妈的家长而言,是不专业的,多数都是摸索着前进的“小学生”。
林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解了当前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指出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维稳”;然后介绍了为迎接三年级这个儿童最重要的变化期,父母应该做的准备;最后更详细生动的讲解如何在二年级最后阶段“助心理弹性-固学习习惯”,“助”既是牵手也是放飞,“固”是为了更快更好的放飞;林老师通过讲解“影响孩子学习3+1因素”,阐明了通过家长的鼓励等方式让孩子自己看到自身的优势、自我激发潜能的重要性,在学习习惯上二年级孩子们最缺的是“方法”,家长要有清楚的认识,并在日常陪伴中提供帮助。
意犹未尽之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已经转瞬即过,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讲座,当时感触非常深切,两天后我再回顾时,感觉好像自己仍然还是“小学生”,在“助力”上还是需要有持续的科学引导,期待下一次的“学习”、“成长”!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12)
我很荣幸能够聆听到这一堂精彩的心理健康讲座,并在此谈谈自己个人的一些感受。作为一个三年级男孩的父亲,我明白在孩子的早期发展中优先考虑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
这堂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它揭示了我以前不知道的儿童心理健康的许多方面,并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我们的孩子面临的挑战。就此我想谈谈自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一些收获和看法。
一、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小学生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整体生活轨迹。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社会压力。如果他们的心理健康得不到照顾,他们可能很难应对这些挑战,并发展出不健康的行为。
二、家庭和学校在支持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家庭是小学生的主要社会环境,父母的爱和支持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专注于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照顾。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和健康的自我形象。
学校是小学生另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它可以提供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支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技能,提供专业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困难和挑战。
三、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讲座提到了小学生普遍面临的几个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和多动症。焦虑症可能表现为过度担忧、烦躁不安以及头痛和胃痛等身体症状。抑郁症可能表现为感到悲伤或绝望,对活动失去兴趣,以及饮食或睡眠习惯的改变。多动症可能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和冲动。
四、如何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
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并采取行动帮助他们:
1、鼓励公开交流:家长和老师应鼓励学生公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无偏见的谈话环境。
2、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家长和老师应该向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或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寻求专业帮助。
3、提供情感支持:学生需要家人和老师的情感支持,以建立信心和健康的自我形象。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庆祝他们的成就,并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4、提倡健康的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锻炼,并获得足够的睡眠。
五、我的收获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在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促进开放的沟通、寻求专业帮助、提供情感支持和养成健康习惯,我们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应对困难和挑战,建立幸福健康的生活。让孩子轻装上阵,在人生的路上飞得更高更远。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13)
岁月仿佛是一位创造奇迹的魔术师,将那个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好似企鹅的肉团子变成了和我差不多高,比我壮得多,饭量是我的3倍的青春期少年,他会用力的摔门;他会不耐烦地说“知道了”,再我行我素;他会睥睨我,反复在我的雷点上试探、横跳……
正当我为此而苦恼的时候,____小学邀请12355青春守护者计划首席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____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____老师来校为我们四、五年级家长开展名为《青春期冲突与觉醒的应对秘诀》的讲座,帮助家长科学、客观的看待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并提出实用的建议,可谓是“干货满满”。
结合我家孩子的日常表现和宋老师的讲座内容,我有以下几点的感悟:
1、当孩子表现出尴尬或者愤怒等情绪时,我应该帮助他直视内心,面对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或者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他,要求他,毕竟他还是个11周岁的孩子,我不能要求他像一个成年人那样理智的分析利弊。容许孩子有情绪,与其“共情”,这是第一步。
2、待孩子情绪稍稍平复后,通过提问和重复的方式来确认孩子“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述”是一致的,不要让情绪的蔓延掩盖了核心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确认问题是第二步,切莫让情绪牵着我们“跑题”。
3、以朋友的心态给孩子提供助力和建议。“对付”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一味的用家长的身份、过来人的姿态去沟通,很可能没有效果,甚至引起反面的不良后果,与原先的期望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在乎家长说得对不对,体内乱窜的荷尔蒙怂恿他们为了挑战家长的权威而战。倘若孩子执意要试错,只要后果在可控的范围内,那么我们家长也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小马过河”,亲身体验为自己的决定买单,毕竟家长不能一辈子为孩子做决定。这种心态上的调整也是家长成长的必经之路。
回忆青春期的自己,也曾是类似的笨拙和迷茫,那么让我们家长尽量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和爱护吧,毕竟我们母子一路走来,他也在陪着我一起长大……愿我们都能平稳地渡过青春期、更年期以及各种升学压力和困境,努力让生活多一些温暖和可爱吧!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篇14)
家长在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通过什么方式完成这个角色的塑造呢?20__年4月21日聆听了林国平老师的《牵手孩子-助力放飞》后,结合自身在两个孩子养育过程中的心得和反思,我想,家长在孩子成长途中应该通过“两引一推”的功能,扮演孩子成长助力器的角色。
“两引”之一,即引导孩子培养情绪自我管控能力。情绪波动会打破周围人和事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去找到新的平衡,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消耗。小学阶段是孩子社会化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弱,却人际关系需求强烈,他们年龄段决定了他们感性有余、理性不足,因此,他们与周围的人及事之间的平衡打破的频率更高,消耗会更多,人际关系成为影响小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小学生一旦情绪波动,势必对其听课效率、作业完成质量都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一个人情绪稳定的背后,是格局。因此,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着重理性维护孩子情绪的同时,不烦抓住孩子生活中的一个个“人际关系事件”培养孩子的格局意识,引导孩子提升情绪管控能力。收获稳定的情绪,才可能收获稳定优异的成绩,也会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两引”之二,即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孩子能量的来源。如何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孩子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认识自己的潜能,一直是一个困扰家长的问题,林老师推荐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量表测量法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将帮家长更深入地认识孩子,帮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
“推”,即切实帮孩子找到困境的解决方法,并督促实施,把迷茫困境中的孩子“推”回充满正能量的成长轨道上。一个接一个的坎儿,是多数孩子学习之路的常态。在孩子面临学习困境而自身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家长的一句“孩子,妈妈相信你能行!”给孩子带来的不再是鼓励,而是加剧了孩子的无助感。此时,正如林老师所说,从帮孩子复习巩固弄懂每一节课的内容等细节处实实在在地抓,会让孩子更感觉到家长给与的以及自身的力量。家长与孩子并肩在一次次失败中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帮孩子一次次从沟壑中爬出来,取得的一个个小小的成就,这一个个过程对孩子应对困难的态度的形成和应对困难能力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的建立都极为重要,这也正是给孩子赋能的过程。
愿每个家长都能帮助孩子发现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收获力量,助孩子顺利前行。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甄选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4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关于防诈骗的心得范文500字,班会心得体会范文400字,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冬季残奥会开幕式2024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