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

作者:张起灵2024-01-21 11:36:38

导读:第1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精选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确立以来,农民在村庄公益事业的建设发展中开始掌握话语主动权,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着“召集难、议决难、执行难、落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一事一议”效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建立有效的农民议事平台来保障基层民主治理的正常运转。基于此,__县__村在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中,围绕“一事一议”的发展困境,通过建立三级议事会平台,创新自发性、引导性和统筹性三种议事模式,以党员示范提升村民协商议事素养,促进村委工作与村民需求相衔接,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庄治理共同体,提升了农民在村庄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农村社区如何有序开展协商议事,落实村民话语权,推进村庄治理发展提供了路径借鉴。

  一、三级议事会推动农村“一事一议”的做法

  以“共同缔造”行动的开展为契机,针对农村“一事一议”的现实困难,以三级议事会为平台,形成了“党员示范引导,村委会保障,村民积极参与”的协商共治机制,主要做法如下。

  1、构建三级议事体系,破解农民议事“召集难”。如何有效动员起村民参与协商议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依靠一套完整的议事体系来运转。一是完善村民自发性的闲聊说事会体系,经由楼栋长将村民反映的共性问题传达到村委会,制定出可行性对策后,涉及局部性问题就召集“红色屋场会”,涉及全局性问题就召集群众议事大会,对解决方案进行当场议决;二是形成党员引导性的红色屋场会体系,召集者屋场长身份必须为党员,在村支部的每月主题党日学习会结束后,召集本屋场的所有户代表学习政策文件精神、介绍村庄发展规划和进行工作动员,征集民情民意,并在一周后给予反馈落实;三是构建村委会主导的统筹性群众议事大会体系,由村委会对收集上来的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出可行性对策后,召集群众议事大会询问村民意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来举手表决方案的通过,并当场明确方案的实施时间和包保干部。由此,通过三级议事体系,形成了村委会(村党支部)与村民协商共治的闭环沟通机制,促进民意诉求的快速传达与及时回应。

  2、发挥党员引导作用,破解农民议事“议决难”。通过发挥党员的先进示范作用,助推议事会中共识结果的顺利达成,提高村民参与协商议事的素养和能力。在安置小区312户农户中,以党员为核心,按照“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有人缘”的四有标准,挑选出18位楼栋长和6位屋场长,其中23位均为党员,引导村民参与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治理中,并借助“时间存折”志愿服务的管理方式,激励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在召集群众议事大会时,先由村书记通知到各楼栋长和屋场长,楼栋长和屋场长再通知给村民,并统计参会人数报送村干部,楼栋长和屋场长作为群众议事大会的必要参与者,在会上积极带动村民对村委会的各项提议进行议决,给与会村民创造了良好的议事氛围和示范了专业的议事素养,促进议事会的高效运转,避免了“决而不断、议而无果”现象的发生。

  3、制定规范议事程序,破解农民议事“执行难”。规范的议事程序是农民议事会常态化开展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民诉求能得到切实执行。__村安置小区内的议事流程分为三层,充分体现了村委会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定位。第一层是由村民组成,以各楼栋为单位,村民通过自发组成的议事会表达小范围的共性需求,达成共识结果,经楼栋长传达给村委会得到相应支持后,由村民合力解决或协助村委会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第二层为楼栋长和屋场长,是介于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关键枢纽,楼栋长负责本楼栋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是民意上达和督促民需落实的代理人。屋场长则是党引领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重要载体,将村党支部的政策精神和村庄规划传达给村民,引导村民在村庄规划中把握个人发展方向,并对村委会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第三层是村委会对村庄资源的整合,通过群众议事大会和入户走访等形式,在满足群众需求和村庄长远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实现法理与情理的中和,促进个人利益与集体发展的统一。

  4、分配干部包保责任,破解农民议事“落地难”。对于村民需求反馈的快速落实是激励村民参与协商议事的持续动力。__村对于安置小区村民反映的问题,会在红色屋场会和群众议事大会上给予答复,并安排一名村干部作为方案实施的牵头人,对方案推行的全过程负责,接受全体村民监督。此外,安置小区内设六个屋场,每个屋场配备一名包保村干部,负责每月屋场会的会议记录,保障议事会的常态化开展,监督屋场长和楼栋长的议事公正性,组织村民对不称职的屋场长和楼栋长进行重新推选。另外,还负责本屋场各项村庄建设工作的实施动员,借助群策群力推动村庄发展,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协调本屋场村民间的矛盾冲突,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建设平安村庄。

  二、三级议事会着力农村“一事一议”的成效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三级议事会着力农村“一事一议”的成效显著,相对于从前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来说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优越性。

  1、提升了党组织的基层领导能力。20__年11月红色屋场实施以来,共召开过3次红色屋场会,各屋场参会率均在80%以上,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督促各屋场村民完成了屋后小菜园规范种植,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并设立“卫生保洁奖金”激励村民爱护村庄环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此外,经过红色屋场会的开展和村干部的每月走访,及时处理了46件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调解了49起矛盾纠纷,增强了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力,促进了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被评为“襄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增强了村民参与意识和民主习惯。楼栋长和屋场长设立半年来,村委会共收集村民关于村庄发展方面的提议达十余条,主要是围绕村庄环境、基础设施、房前屋后等公益事业的建设而展开,村民自发捐资26400元用于村庄发展建设,每户每年自发出资100元参与到垃圾治理中来,实现了垃圾全域化治理,并在议事活动中形成了“五个一点”(群众参与一点,乡贤能人帮一点,社会力量助一点,材料就地取一点,政府和村集体补一点)工作法,稳步推进安置小区基础环境建设,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一事一议”的主体。

  3、提高了村干部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共同缔造”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群众提出的10条村庄建设提议,村委会已完成落实了6条,统一规划建设了农机具集中存放点、安装水表保温箱、划定停车位、购置晾衣杆等,获得村民一致好评,村民幸福感得到提升。村书记杨传平以其出色的执行力在村民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在日常工作中也极其重视村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保障,他提到:“先要让村民手里有钱,让村民有底气有心情有余力参与议事会,以村庄主人的身份畅所欲言,主动投身于村庄建设,而村委会的主要任务是为三级议事会提供资金保障,群众负责说,我们负责做,让村民在参与中体会到自己话语权的分量,让村干部在行动中体会“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4、实现了村民个人利益和村庄发展的联结。在规范小菜园种植工作中,不采取“一刀切”模式,村干部从公私角度耐心劝解村民配合工作,并对村民个人损失进行适当补偿,减轻了集体发展对个人利益造成的损害。此外,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建立集体与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周边失地农民300多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有效带动本村8户农家乐实现年增收40余万元,20__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多元,荣获“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和省级“文明村”等称号。

  三、三级议事会促进农村“一事一议”的经验

  三级议事会以自发性、引导性和统筹性三种议事模式推进农村“一事一议”,改变以往“有事不议,无事乱议,有议难决”的局面,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对于村庄治理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的推行价值。

  1、党建引领是农民有序参与协商议事的重要保障。党的__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民主自治机制,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拓宽群众有序参与治理的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商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有力保障,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内在逻辑和着力重点,对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在三级议事会中,借助党组织号召力和党员先进性,引导村民有序参与协商治理,提升村民协商议事的组织化水平,是村民在议事实践中培养主体意识和民主习惯的重要保障。

  2、村委落实是农民有效参与协商议事的关键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依托村委会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通过增强村动员组织能力和优化村服务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村委会对议事内容的执行力是对村民话语权的实效性保证,激发了村民参与协商议事的动力。由三级议事会决定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村委会再进行合理统筹和安排,在增强村干部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同时,促进了村民与村委会的互信共治,提升了村民参与村务协商的治理效能。

  3、村民主体是农民有力参与协商议事的基础条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充分尊重民情民意,在协商共治中真正实现让人民当家作主,是贯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确立村民在村庄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让其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全过程,建立以村民为主体、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核心的村庄治理共同体。利用村民参与为村庄建设发展提质增效,发挥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的优势,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第2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

  突破乡村治理中的困境与不足,重点在于抓好乡村党建工作,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形成“党建+”综合效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__村虽有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际举措,但在乡村治理方面,还存在工作机制尚未成熟、思路不够系统开阔、思想认识深度不足、村民凝聚力不强、村党支部队伍整体能力不突出等问题与不足。基于此,结合__村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支部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强化党员学习。丰富线上线下学习载体,充分利用广播、学习APP及纸质学习资料,结合村四个党小组及党员具体情况,督促引导党员加强学习;村党支部要从心底破除农村党员“不懂、不学、不听”的思想,提升理论表达能力,增强党的理论的号召力、影响力。其次,提高入党门槛。注重吸纳一些优秀技术人才、退伍军人及乡村贤人、带头致富人入党。再次,选优配强村党支部。对一些能力强的后备队伍可适当放宽学历及年龄等方面的条件限制;镇党委要积极帮助村干部解决乡村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难,要积极回应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的一些需求,提升村委工作的吸引力。

  (二)深化服务意识

  首先,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及时摸排乡村实际情况,将支部建在乡村发展的产业项目、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上,并带动所在小组村民开展卫生评比、文化活动、产业发展等互联互动工作,抓实乡村各环节治理。其次,结合实际为在册党员定责。划定党员年度任务,设立任务台账,开展“一对一”帮扶、“一年一次带头作为”等活动,将党员履责情况纳入年底党员民主评议中。再次,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组织、联系、引导党员在帮扶困难群众、助力村组发展及解决村民矛盾纠纷方面积极献力献策,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增强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三)丰富组织生活

  首先,村党支部负责人要时刻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将党建工作的谋划部署与乡村治理工作有意识地有机融合,增强组织生活实效。其次,加强党建观摩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到就近村落开展观摩学习活动,拓展党员视野与乡村治理思维,找差距不足、学优点长处,为党员参与乡村治理提供经验储备。

  二、健全相关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一)建立村干部年度考评机制

  考评由年度动态测评(按季度由村民对村干部进行满意度测评)、年度所干工作考评及村发展力测评组成,对年度考评位居前列的(根据乡镇下属村委会情况制定给予激励的优先名次)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建议激励奖金不少于年度工资的一半。

  (二)建立与工作配套的监督机制

  首先,督促__村认真执行“五议五公开”制度,定期严格督查__村事务公开情况或不定期调阅相关工作资料;其次,设立直通市县级领导层面的投诉渠道,拓宽并畅通村民表达意见的途径;再次,加强对村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考察,尤其要通过民意测评及时掌握村干部作风,避免村干部滥用职权。

  三、拓宽乡村治理思维,加强治理保障

  (一)加强产业培育力度

  在扩量、提质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乡村产业培育,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品牌,巩固乡村产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壮大村集体产业,打牢打实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进一步明确村民自治内容、村委会职责、村务及村组财务公开制度、乡村红白事操办所遵循的章程规则等,使村民自治有章可循,村务管理有据可查;优化村规民约内容,做到内容实、表述清、易接收。

  (三)发挥村综治中心作用

  为村综治中心立“制”建“账”,把村综治中心的功能定位、制度机制、台账簿册根据各组实际情况分类明确地建立起来并及时更新完善,采用“纵向+横向”的力量调动机制集聚各方力量发挥综治中心作用,构建“网格”化治理模式,打通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四、完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

  村党支部要善于转变角色,逐渐由管理、事务统揽型的“大家长”向服务型的“方向盘”转变,既要把群众利益放在工作首位,又要在乡村发展中善于谋大局、出思路、做协调,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村民自治意识、提升村民自治能力的前提下,探索构建适合本村的自治、德治、法治机制,不断完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一)优化完善民主协商议事机制

  在已有的“一事一议”工作模式基础上,逐步形成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发生状况、事情大小、紧急程度、牵涉面积形成不同的协商议事机制,坚持村内的矛盾纠纷、重要事项坚持在村内协调、决议,尽量避免上级领导或村委会直接干涉协调、拍板决定村内事务。

  (二)加强宣传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建立法治宣传阵地、配备法律顾问、建强法律队伍、选优乡村调解员;根据条件,创建与推广法治长廊、法治广场、普法墙等阵地,营造乡村法治环境;充分借助乡村活动场所,开设法治夜校、法治书屋,及时为群众输送法律知识、开展群众身边的涉法违法案例分析讲座、扫黑除恶及反邪教等宣传内容。

  (三)创新思路加强乡村德治力度

  充分发挥妇女工作者的作用,深入村组开展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提倡文明生活,塑造优良家风;以村干部为主力,积极组织开展村级文明家庭评比,学典型、亮优点,为乡村德治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动力;丰富村规民约内容,结合村民语言习惯增加传统美德、精神文明建设等教化表述,润民心田。

  第3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

  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基层,基层工作关键在于党的组织、党的建设,抓党建强班子、促治理、优服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以党建引领有效整合资源,聚力打造健全高效的共建共治乡村治理新体系,加大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路径探索,对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的发展创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背景及意义

  ____在党的__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基层治理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的最大动力源。提升基层治理效果,关键在于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实践中,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工作有机衔接、良性互动,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近年来,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在党建引领共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下,乡村治理内容逐步充实,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也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和治理能力水平不够高等。因此,必须通过组织引领、宣传引导、守正创新、上下联动等方式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旧貌换新颜。

  二、主要做法

  __市__区立足实际,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破解村组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力量不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不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从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领导作用,以一体联动、片区管理、数字赋能、精细服务、多元保障为抓手,推动组织下延、服务下沉,充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一)一体联动构建治理体系。一是发挥区级党委“指挥部”作用。抢抓被中组部确定为__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契机,成立__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议事规则,结合区委常委及其他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挂帮联系乡镇制度,深入乡镇联点督导相关工作,建立区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联系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机制,高位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构建以区委为“一线指挥部”、区委书记为“一线指挥长”、乡镇党委书记为“一线指战员”、村党组织书记为“一线作战员”的工作体系,27名区四大班子成员担任乡村振兴乡镇“指挥团”团长,189名科级干部担任村级作战队长,组建驻村工作队118支、选派干部355名,7793名机关干部结对帮带农户16456户,推动乡村治理、协调项目落地、为民排忧解难。二是发挥乡镇党委“作战部”作用。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印发《__市__区优化乡镇(街道)职能配置及机构设置实施方案》,全力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和综合设置乡镇机构,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全面推进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下放至乡镇,推动扩权赋能,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确保乡镇有责有职有权,实现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真正成为领导乡村治理、服务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心。在30个乡(镇、街道)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40人从事党建工作,配备配强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职工作人员25人,确保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三是发挥村党组织“桥头堡”作用。拓宽村干部选拔渠道,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坚持“应挑尽挑、能挑则挑”原则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持续强化“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对标“12条资格条件”“12条负面清单”,按照“五个一批”措施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946名优秀青年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信息库,每村动态储备3名以上后备力量跟踪培养;参与换届的165个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从43。8岁下降至35。3岁,初中学历占比从41。7%下降至15。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从29。9%提高到49。5%,妇女干部占比从28。6%提高到35。4%,“一肩挑”占比达99。4%。总体上,实现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结构、功能“一优一强”目标。四是发挥教育培训“筑基本”作用。强化乡村治理重要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乡村治理重要论述精神和视察__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把准乡村治理工作方向。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纳入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进行“点餐式”“订单式”“情景式”培训,积极组织区直机关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1期培训93人,区直各部门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24期5600余人次。举办“高质量发展大讲堂”2期,覆盖区乡村三级党员干部3200余人次,组织区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参加“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学习22期35000余人次。定期开展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组织27个乡镇153个村(社区)开展27次“擂台大比武·书记微论坛”活动,153名村党组织书记、118名第一书记参加,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治理的能力素质和实践本领。

  (二)片区管理织牢治理网络。一是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模式。聚焦破解村域面积广、服务半径大和小组划分不合理、小组长作用发挥不充分、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探索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振兴片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片管委”)治理模式。

  按照便于组织、管理、服务的原则,将服务半径过大、人口过多的村民小组划分为数个乡村振兴“片区”,把面积过小、人口过少的村民小组合并为一个乡村振兴“片区”,将地域面积、人口适中的村民小组保留为一个乡村振兴“片区”,切实优化管理服务半径。将全区2293个村民组划分成立758个“片管委”,缩短服务半径、提高管理效率。如,__区__乡__村结合人口分布、产业布局、民风民俗等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缩小管理范围、整合产业发展等方式,将17个村民小组划分为5个乡村振兴片区,更贴合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服务群众等实际需要。

  二是构筑乡村治理组织体系。采取“1+N”(1名片管委主任、N名委员)模式设置“片管委”,在“片管委”中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构建“村级党组织(村委会)+片区党组织(片管委)”组织体系,完善“村(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片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组织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推动组织下延、队伍下沉、服务下倾,构建“发展大计与民共商、美丽家园与民共建、社会事务与民共管、发展成果与民共享”的基层治理“四共”机制。三是激活乡村治理自治细胞。组织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础设施管护、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乡村治理中,以乡村振兴“片区”为单位,采取村“两委”推荐、村民推举、所在片区村民会议推选的“两推一选”方式,注重从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能人等群众公认度高、品行端正、作风正派的优秀村民中推选产生。管理服务人员数量由过去的1名村民组长转变增加为3至5名“片管委”委员,力量更充实,联系服务群众更加优质高效。如,__乡推选的31名“片管委”主任中,大中专毕业生占13%,退伍军人占6%,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占53%,原来的小组长占19%,致富能人占3%,本地务工人员占3%,合作社成员占3%,平均年龄35岁,“片管委”委员成为了__乡村级党组织领导下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四是建强乡村治理工作队伍。按照“就地选才”与“广聚群贤”相结合的原则,选优配强片区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及“片管委”主任,因地制宜在片区组建文娱宣传队、红白喜事服务队、卫生监督队、矛盾纠纷调解队“四支队伍”。持续实施村医培养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多渠道招聘大学生到村工作,严格落实选调生到村任职制度,确保每村至少有1名村医、1名大学生在村工作。持续推动“银发引领·奉献乡村”活动开展,积极引导一批区直单位和乡镇机关离退休干部回到农村参与乡村建设管理,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

  (三)数字赋能助力治理高效。一是推动乡村治理数字转型。推进农村地区数据资源整合,依托“村级党组织(村委会)+片区党组织(片管委)”,选取蟠龙、__等乡镇试点打造“__守望·智慧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将“党建网”“民生网”“平安网”等融合共建,全面采集基层党建、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信息,实行一次综合采集、多方共享利用。探索推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拓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打造“__守望·智慧乡村”基层治理品牌,推动乡村治理手段由“管控”向“智控”转变,实现治理方式优化、手段更新、能力提升。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地区便民服务软件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如,__镇通过“智慧__”乡村治理数字应用平台调度安全生产、产业管护、生态监管、地灾防治等实时状况。目前,成功监测预警并妥善处置森林火灾6起、地质灾害12起、河流排污11起。二是加强数字素养技能培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依托各类网络平台,推出一批面向农民设计制作的数字素养公开课,汇集整合新技术推广、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优质培训资源,持续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提升农村群众的数字素养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安全上网、科学用网、网上创业等数字意识和能力。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大农村党员干部信息化培训力度,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数字治理能力作为重要教学培训内容,引导农村党员干部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提升学网、懂网、用网的能力。三是优化数字赋能服务模式。推行群众用手机APP办事“点单”、片管委统一指挥交办“派单”、党小组+志愿者“接单”办理、群众“晒单”评价的“四单”管理模式,形成“信息受理、流转、处置、反馈、评价”闭环式服务体系。如,__镇27个乡村振兴“片管委”积极做好村(社区)“两委”参谋助手,“有事没事常去转转,家有病人过去看看,遇有急活帮着干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60余次,上报处理问题诉求110余条,解决各类民生大小事350余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片、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化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片管委”实施后带来的“大变化”。

  (四)精细服务强化治理实效。一是打造“同心党建”服务圈。

  落实党员联户活动,以党员为辐射点,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同心圆,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加快构建“半小时便民服务圈”,推动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整脏治乱、移风易俗等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党群服务中心落实坐班值班,建立完善帮办代办、承诺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统筹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要素,切实做好群众服务工作。二是扩大党员干部服务面。坚持区、乡、村三级联动,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成果,深入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开展“千人联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千余名干部人才组成36支联系服务小组,涵盖党建、产业、法律、文化等方面,切实扩大党员干部“政策宣传、项目推进、急难杂事、矛盾化解、建议献策”服务群众覆盖面,切实织牢干群关系网。三是构建“干群连心”服务链。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力量,常态化开展困难党员、老党员、困难群众、特殊弱势群体“四必到、四必访”。持续开展加强未成年人、妇女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加大农村“留守”人员关爱力度,统筹学校、政府、社会资源,健全关爱服务保障体系,切实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共计开展政策宣传3219场次覆盖139746人次,走访群众62717户234852人次,帮助协调项目153个,协调资金4602。87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73件,化解矛盾纠纷1058起。

  (五)多元保障夯实治理基础。一是健全完善自治机制。编制健全合法务实的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和协商,常态化开展文明示范评选表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实现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完善村务监督机制,细化监督事项,提升监督效能,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推动村务决策和公开、村级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事项得到充分监督。推动审计监察全覆盖,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实现对村“两委”成员监督监察全覆盖,实现村级纪检员、民生监督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三员合一”,189个村(社区)选举产生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实施“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鼓励兴办集体经济实体、领衔产业发展,探索乡级党组织统筹各村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乡(镇、街道)党(工)委成立专班指导每个村谋划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各村明晰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推行产业引领、资产经营、资源开发、服务创收、工矿辐射、异地置业等“6种模式”扩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多元化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兴办集体经济实体、领衔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抱团组建23家公司、独立注册10家公司,注册资金4700余万元,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2。32亿元。

  三是凝聚乡村治理合力。用好中央、省和市选派到我区的科技特派团,做好日常管理、服务保障、考核评价等工作,推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推广农业集成技术、带动农业项目发展、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在__区服务的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共有14名,截至目前,组织开展技术培训50人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13个,开展技术咨询(含科技需求征集、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请等)53次,组织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3项,组织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4个,建成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3个,帮扶企业、合作社8个。联合协调区妇联、团支部、残协等组织多方参与乡村治理建设,全区在岗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304名,“小凉粉”志愿者210名;积极鼓励优秀退役士兵参与乡村工作,98名退役士兵在村委任职或任合作社负责人,29人任支书(主任);退役军人创办企业2247个,含农民专业合作社121个。支持本土退役军人到村任职,通过换届,17名退役军人在村担任党组织书记。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因土地复垦、环境保护、邻里纠纷、低保优抚等导致的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致使农村基层治理难度加大,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乡村干部创新意识不够强。部分乡村干部对乡村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困难、工作方向未深入调查研究,习惯于“闭门造车”“肆意发挥”,同时,一些乡村干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敢闯敢干的勇气,照抄照搬、生搬硬套他人经验做法,搞机械“对标”,导致乡村治理模式单一。

  (二)基层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由于农村家族传统的影响,导致群众对村级各类组织的依存度和归属感还不强,部分党员群众存在“关我什么事”“关你什么事”的思想,集体意识淡化,责任意识缺乏,加之村级各类组织大部分是有机制无活动,一定程度上处于半瘫痪状态,难以承接乡村治理各项任务。

  (三)留在村青壮年力量不充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据初步统计,__区农村外出务工人群已超过适龄劳动力半数,以__区猴场乡黄果树村为例,40岁以下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这致使大量农房空置、田地撂荒,留守的人员难以承担乡村振兴与治理重任。

  (四)干部队伍总体素质不够高。一方面,村干部队伍“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少”,同时,退出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太平官”“逍遥官”缺乏强硬的辞退措施,部分村干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另一方面,对农村党员党性锻炼不足,教育培训引导还不够到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好。

  四、对策建议

  乡村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的生活家园,是美好生活的根基。良好的乡村治理能够增强凝聚力,维持社会安全稳定,推动乡村长远发展。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亿万基层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乡村治理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唤醒内在动能,基层党组织该如何发挥作用,下活乡村治理一盘棋,必须立足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引领乡村有序自治、走向振兴。

  (一)筑牢基层组织堡垒促治理有序。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夯实其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强活力。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中心工作,从工作职责、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村级党组织“星级评定”体系,将评定结果与村干部报酬发放、评先评优、岗位晋升挂钩。紧盯组织设置、队伍建设等目标任务,以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和强化政治功能为重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巩固好的、提升中间、整顿差的,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断巩固提升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二是深化片区改革提效能。按照既定划好的片区,完善规章制度,盘活片区小学校舍、厂区房屋等闲置资产,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并统筹整合片区人员力量,组建文娱宣传、红白喜事服务、卫生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等队伍,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发动群众参与村庄整治、依法调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五星文明户、文明片区、道德模范、服务标兵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治理服务能力。三是抓牢“实事清单”促质量。聚焦便民惠民、利民暖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收集群众集中反映的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由党员共同商议制定支部年度10项“实事清单”,实行“销号式”台账管理,区委组织部定期调度事项办理进展情况,不断满足服务群众需求。

  (二)发挥人才队伍作用促治理有力。乡村治理关键在人,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为乡村善治提供不竭动力与活力。一是培育引导储备人才。健全完善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村大学毕业生、优秀退役军人村级“四本台账”,探索制定人才返乡创业激励办法和本土人才自主培养措施,强化村级人才储备;采取跟岗锻炼、跟踪培养,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领导帮带机制,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帮助吃透政策法规、熟悉业务知识、掌握工作方法。二是培训指导提升本领。定期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推行乡村干部“导师帮带制”,定期对乡村党组织书记、业务骨干开展全员轮训,能力弱的定向培训、没思路的结对帮带;注重实践锻炼,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计划,培养储备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三是督查督导彰显成效。持续开展“千人联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健全区乡村“三位一体”驻村服务管理机制,组建驻村帮扶干部督查工作专班,搭建专题专技培训机制和学习交流平台,落实好驻村补助、工作经费等保障措施,分级建立驻村干部实绩档案,强化日常考核,常态化督导驻村干部帮扶成效。四是用活“比武”加压机制。常态化开展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大比武·书记微论坛”活动,探索举办驻村第一书记风采大赛,分片区组织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建业务知识大比拼”,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加压,让乡村党员干部走村观摩学习、上台比拼思路、论坛交流思想。

  (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治理有效。集体经济壮大会推进乡村治理更具生命力和科学性,吸引更多治理主体参与乡村治理,集体经济薄弱会造成治理乏力,村两委号召力下降,自治吸引力减弱。一是发挥乡级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党(工)委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持续推进乡级主导的村办实体发展模式,探索建立抓集体经济发展机构,充分整合上级的各类政策、资金和所辖土地、人才等资源,统筹调度、资源共享,指导村(社区)谋划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化发展项目库,制定村级台账动态跟踪管理,帮助村(社区)谋思路、跑项目、抓发展。二是强化村办实体保障。鼓励村集体创办、参股农业生产经营、劳务合作、营销服务等企业,分类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因村施策、多元发展、分类推进,支持基础薄弱的村(社区)发展“飞地经济”、资产经营、餐饮娱乐等实体经济,实现“一村一实体”,力争建成10个以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鼓励聘请职业经理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大产业项目落地。用好国家科技特派团帮扶__机遇,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撑;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化发展,以20__年10个受扶持的村(社区)为重点,“一村一策”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措施,全程跟踪抓好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落地,管好用活帮扶资金;通过党委政府“政策引”、相关部门“合力推”、龙头企业“横向带”、产业协会“纵向领”、合作组织“利益联”,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产业嫁接,构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

  总之,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力量,其有效领导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只有通过科学地分析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的治理能力,才能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富美,满足农民期待,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尤其是要充分调动基层党支部在其中的方向引领、力量凝聚、政策落实等作用,将基层思想意识统一起来、资源力量组织起来,以驰而不息之功,开创新时代乡村治理工作新局面。

  第4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

  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中,人情攀比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越来越贵的人情往来让一些农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然而,不少村庄仍然被请客送礼的人情风困扰,导致村庄“共建无力,共治乏力,共享费力”。有鉴于此,__县__镇__村在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依托红白理事会,对村庄“大操大办”现象进行有效治理,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塑造文明乡风,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一、以红白理事会破解大操大办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组织,算清整体账

  一是广泛宣传。面对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村“两委”分层次召开班子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户主会,广泛宣传,统一党员干部和村民思想,为整理“大操大办”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把握方向。为了进一步形成共识,__村由镇政府牵头,村两委干部、德高望重的老人、党员、乡贤等组成红白理事会工作小组,为建立红白理事会提供正确指引。三是组建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负责联系村民,处理村庄红白喜事等事务,形成“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二)带头示范,算好个人账

  一是干部带头。红白理事会积极吸纳党员干部,在党员带头示范下,一改过去村委包揽全村的力不从心状态,避免“干部干、群众看”现象的发生。加之村“两委”对理事会工作的大力支持,使理事会心里有底气、工作有硬气。二是会长示范。__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作为本村乡贤,主动发挥乡贤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本村事务,严格遵守红白喜事会规章制度,不为亲戚、朋友走后门,在红白理事会中发挥了重要的榜样作用,让执行“困境”变“顺境”。三是理事负责。积极发挥理事会成员在村庄有威信、人缘好、熟悉村中事务的优势,提升理事会的工作效率。为推进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劝导村民。

  (三)建章立制,算出支出账

  __村根据本村民俗民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在村“两委”主导下,理事会建立《__村红白喜事管理办法》《__村红白喜事审批流程》《__村红白喜事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等管理制度。依照上述章程,__村在实际操作中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范围关。规定村民“过事”,婚丧嫁娶不受约束,但除婚丧嫁娶外,任何家庭3年内“过事”不得超过1次,每次“过事”接待三天内不能超过25桌。二是严把审批关。把村小组理事、村红白理事会、村党支部作为第一、二、三道关审批主体,村民“过事”须按流程审批。三是严把管理关。把“支客”和厨子这两类农村“过事”的主要辅助人员通过摸底统计纳入管理范围,要求“支客”和厨子与理事会约法三章,对未经理事会批准擅自为事主提供服务的,取消其从业资格。在获得批准后,事主和厨师需与村委会签订承诺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四)监督执行,算懂明白账

  一是严格监督。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既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理事会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规定,在履行职务时,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不合规申请而通过人情关系签批通过的,签批人自罚1000元并退出理事会成员资格,对间隔期未满三年私自准备“过事”的村民。二是依规执行。红白理事会章程被纳入村规民约,__村定期通过村内公示栏、向外出务工人员发送公开信等方式,及时公布红白喜事等情况,让理事会事务在阳光下运行。三是灵活操作。理事会上门为事主算时间账、经济账和亲情账,进行规劝引导,直至事主放弃接客“过事”。在__村红白理事会的非正式制度制度化的过程中,__村红白理事会还通过“刚柔并济”的基层治理方式成功理出“新乡风”。

  二、以红白理事会破解大操大办的初步成效

  红白理事会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群众不仅节省家庭开支,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和其他事务中,而且化解了村庄内生张力,将基层村民自治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局面,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一)减轻村民负担,为村庄发展添助力

  __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前,__村部分村民以各种名义宴请宾客,导致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但每户每年送人情就要花去万余元。理事会成立后,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到1。1万元,送人情的钱大大减少。村民们不用为“人情债”担忧,可以放开手脚谋发展。__村通过筹工筹劳、土地入股等方式盘活人、地、钱等发展要素,为村庄建设打牢“地基”。其一,__村调动村民积极投入村庄建设。__村发动数十名乡贤投身村庄公益事业建设,促使村民从“站着看”变“当家干”。其二,__村带动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集约200多亩土地,唤醒土地资源,打造“茶基地”,加快产业发展。其三,__村发动收取每户每年60元垃圾清运费,1元/吨水费,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2020年,乡贤捐赠全村200个垃圾桶,沿户发放。从物资和机制上保障了环境整治正常有序开展。

  (二)改善村风民风,为村庄建设打基础

  在依托红白理事会改善乡风文明之后,__村更加明确村庄发展目标,实现多方主体受益。第一,__村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村庄绿化、亮化建设,改变房屋破败、垃圾围村的旧貌,打造“四季常绿、整洁宜居”的村庄。第二,__村积极引导农户将闲置资源与闲散资金,在清晰产权的基础上作价入股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股权比例获得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第三,__村“两委”通过新乡贤联谊会号召新乡贤人士返乡创业,村民刘军在外面打拼十多年赚了钱后回乡创业,在村里发展养牛养猪养鸭产业以及创办酿酒厂,自己发展产业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增收致富。

  (三)维护村民利益,为村庄未来聚人气

  __村协调各主体利益,为共享提供有力保障。首先,__村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积极谋发展享成果,现在的__村每家每户家宴少了、风气好了,村民办起了养殖场、开起了农家乐,收入每年增加10万多元,使农户、村庄实现利益共享。其次,通过“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__村将农村闲置的土地、资金、劳力、房屋等资源整合利用起来,建立村庄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再次,村“两委”依托红白理事会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理事及时入户向问题双方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纠纷的根本原因后,有针对性的拟定解决方法。

  三、以红白理事会破解大操大办的基本经验

  自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__村初步形成了“大喜小办、小喜少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减少了铺张浪费,遏制了攀比之风,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文明村风,村风改变之后,__村通过统筹各类要素,上下联动,整合效益,筑牢共建之基,激活共治之力,达成共享之利。

  (一)充分尊重群众是破解大操大办的前提条件

  人情往来始于农民的情感表达,农民表达性需求得到尊重是村庄发展的基础。首先,__村通过红白理事会这一载体充分尊重了农民表达性需求,满足了农民的需要。__村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创建红白理事会,规范红白喜事申办,整治农村大操大办,减轻农村人情负担。更为重要的是红白理事会不是外在于群众,而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调动党员干部、乡贤、村民等主体,激发村庄内生动力与合力,达到有效治理人情风的目的。

  (二)政府的积极引导是破解大操大办的必要举措

  吸纳主体、取长补短,才能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由乡镇政府牵头,__村依托村庄传统文化,建立村级协商议事会制度,实行村民选代表、代表选成员、成员选理事长的“三轮推选制度”,引导村民建立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吸纳党员、乡贤等,参与制定村规民约,促进群众在公共事务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互动互通、多元参与、共治村庄的良好局面。

  (三)推动村庄发展是破解大操大办的重要机制

  “共享”既是“共建”和“共治”的目标,也是“共建”和“共治”获得持续动力的保障。__村通过红白理事会这一重要载体,不仅减轻农民负担,而且助推村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红白理事会,聚集了人气,化解了矛盾纠纷,改善村风民风,让村民从人情风中走出来,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村庄建设与发展,确保群众共享村庄发展成果,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精选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生产实习报告范文关于贫困助学金的申请报告国际业务部门负责人述职报告纪律整顿自查报告包装设计开题报告,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