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1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按出场顺序)黄渤、张译、吴京、马伊琍、杜江、葛优...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通用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按出场顺序)黄渤、张译、吴京、马伊琍、杜江、葛优、刘昊然、陈飞宇、宋佳领衔主演,演绎7组普通人与祖国大事件息息相关的经历,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
该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
这个才真的是全明星阵容。如果在这三部曲当中,你只想选择一个去看的话,那么就推荐这一个吧。158分钟的电影,拆分成七个故事,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一个影片里,短片横向比较,导演的功力也就可见分晓了。
接下来一一说。
01
《前夜》单元由管虎执导,黄渤、王千源、欧豪、梁静、佟大为等人主演。
主要讲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的故事。
1949年的当天,我们只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却不知道在开国大典前夜,关于国旗还有这么惊心动魄的事。
第一次使用电动,于是用1:1的方式进行模仿试验。没有红绸子、黄绸子……在屋顶上用喇叭一喊,就会有相亲们送来。
在最后紧急时刻,为了让国旗能在高空固定,需要化学物品。前两个屋顶上的呼唤看着也许让人发笑,可是这一刻的呼喊,有绝望有期待。
夜越来越深,时间越来越紧迫,没想到即使在半夜,乡亲们也都各自提着灯笼来到了这里支援。
漆黑的小巷子被温暖的灯笼一点点点亮。
宁静的屋子被一个个相亲们热情的声音“我这个可以吗?”“用我的吧!”变得喧闹。
本来绝望了的林志远(黄渤饰演)点燃了希望和斗志。合成了所需要的东西。
然后他一路朝着天安门去,车被拦截也不顾一切冲,这大概是影片的第一个泪点。
作为唯一会焊接的他,却有着恐高症。然而没有办法,他依然用简陋的工具爬上旗杆,开始焊接。他是如何克服自己的高空恐惧症的,黄渤把这一段演绎得很好。
整个《前夜》的故事完整,节奏紧凑,演员演技到位,我给五颗星。
02
《相遇》单元由张一白执导,张译、任素汐、张嘉译、周冬雨、彭昱畅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
当时要做原子弹,中国有许多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投身这个事业当中。无论是在原单位还是在派出所,都是查无此人。主人公高远就是这样。
原本有个相亲对象,正在相处。却忽然消失。
两个人在三年后,在当时送姑娘回家的公交车上相遇。
姑娘为了等自己喜欢的人,三年来四处打听,每天都要来坐这个公交。意外相遇,高远却不承认自己是谁。
而高远呢,自己为了拯救试验结果,因为辐射受伤。在医院住下的时候每天都在听外面是否有什么声响。
两人相遇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故事由姑娘的讲述展开。
正要相认的时候,忽然听到爆炸声,全国沸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高远冲下车拿起报纸放进怀里珍藏。
那一刻心里踏实安慰兴奋……百感交集。
两个人被人群冲散。
而他的一切隐忍和委屈,在当时姑娘虽不明白,却信任。在后来,明白了,所以痛哭。
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四颗心。
03
《夺冠》单元由徐峥执导,吴京、马伊琍、徐峥、刘涛、张建亚、韩昊霖、樊雨洁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
这一个单元大概是我心中在七个故事里数一数二的排名。
女排夺冠,这样一个故事,怎么融入情绪,怎么带动爱国情怀,怎么感染人……编剧和导演的功力真的是设置得很巧妙。
这是由两个小孩子的视角展开。
朝夕相处的两个小男孩小女孩,女孩第二天要出国了。男孩准备送给她自己亲手画的画。然而这天转播女排比赛,他们家是这附近唯一有电视的。
为了看直播,巷子里的街坊邻居搬桌子,搬凳子,拿水果瓜子……
可当时设备不是很好,只有小男孩会接天线。
一面是约好见面的小美,一面是大家想看比赛的心。
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总会让人会心一笑。
小美被妈妈拉走了,小男孩咬牙回到屋顶弄天线,悬挂的窗帘在他的后背,举起的天线,就像一个超人。
整个影片真的很“徐峥”,是七个故事里最轻松可爱的。
四颗星。
04
《回归》单元由薛晓路执导,杜江、朱一龙、惠英红、高亚麟、王洛勇、任达华等人主演,主要讲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
“香港回归,国旗在凌晨升起,一秒都不能少”。
通过一个修表师与香港阿sir的相遇故事,调表这种老技术的穿插,换上国旗,烟火亮起站起来热泪盈眶捂着胸口的瞬间……都非常温情。四颗星。
05
《北京你好》单元由宁浩执导,葛优、龚蓓苾、王东等人主演,主要讲述20xx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故事。
浓浓的京味儿,也很“葛优”。有诙谐,也有温情。
穿插了汶川地震,鸟巢修建,让故事丰满,人物形象鲜明饱满。五颗星。
06
《白昼流星》单元由陈凯歌执导,刘昊然、陈飞宇、江珊、田壮壮等人主演,主要讲述20xx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故事。
这大概是我最不懂的一个故事。
从这个名字就透露着一种莫名的文艺,和这个原型感觉融合的很是生硬。三颗星吧。
07
《护航》单元由文牧野执导,宋佳、佟丽娅、张子枫、雷佳音、韩东君等人主演,主要讲述20xx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故事
阅兵式中,有人接受全世界万众瞩目,可是也有很多人,为了阅兵式的顺利隐姓埋名,默默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四颗星。
第2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中“夺冠”的章节格外让人难忘,“中国女排”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这一精神也被称之为“女排精神”。时至今日,女排精神早就不仅是体育领域的品牌标签,更是成为了当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我们基层党组织当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为中华民族腾飞顽强拼搏。
看完《我和我的祖国》要学习勤学苦练的精神。女排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的成果。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女排队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怎么走到今天的地步?同样我们基层党组织也是如此,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六个“新”字,分别是新成就、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部署与新要求,怎么样才能做到“新”?唯有多看、多学、多听,学好专业知识,打牢业务技术,理解全新政策,才能跟上这新时代的步伐。
看完《我和我的祖国》要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世界女子排球队中,也是强队如云,像美国、巴西、荷兰等都是顶尖强队,然而面对如此强队,中国女排不畏强敌,从不认输,而是靠着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一次次战胜了这些对手。女排身上这种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0xx年的抗战为何能够胜利,靠得不也是这种精神吗?如今我们基层组织更是要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将这种精神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看完《我和我的祖国》要学习团结战斗的精神。女排能够在世界杯上一路高歌猛进,与她们的团结战斗有着很大关系。每次得分或是失分,女排姑娘们都会轻轻拥抱或是互相鼓励,这就是她们身上的团队精神。不光是女排如此,就连游戏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也都讲究团队精神,作为奋斗在基层的青年干部,面对脱贫攻坚、双城同创、拆迁等一项项基层工作重点,更应该要以团结精神去应对这一切,与身边的同事,与基层的群众,共同拿下这一场场攻坚战的胜利。
当然,女排的精神远远不止这三种,这种精神早已经不再局限于体育的范畴,女排精神中蕴含的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已深深扎根在国人的心中,永远激励着国人。
第3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在竞技赛事里,中国女排于国人心中的地位是特殊且不可撼动的。1984年女排姑娘首次奥运折桂,用“三连冠”站稳巅峰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团结拼搏、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凝聚成整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作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七个故事之一,由徐峥执导的《夺冠》正是借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回顾了1984年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历史瞬间。《夺冠》重现了中国女排奥运赛场的英姿,同时将镜头聚焦到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记录80年代全民欢腾共为女排喝彩的场景。
重温国人骄傲记忆 女排精神凝聚人心
各位听众,各位听众,台湾同胞们,海外侨胞们,现在我们向大家转播,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排球决赛,这是由中国女子排球队对美国女子排球队……
现在中国队侯玉珠在发球,美国队一传没有到位!打探头球!好球!郎平把球扣中了!
在黑白电视机里,央视解说员宋世雄传来了捷报,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熟悉的解说声音响起,唤起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八几年的时候,在弄堂里,大家一起看女排比赛。这个给我的印象是特别特别深刻。”作为《夺冠》的导演,徐峥将自己的女排记忆融入电影中,当时十二岁的他经历了中国女排首次奥运夺冠的时刻,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当女排队员站上领奖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国歌声回荡在体育馆里……这一切组成了观众们记忆中的经典画面。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注意力也相对集中,“所以一场比赛,它的话题从头到尾,始终贯穿。带给我们精神世界的充实感是很强烈的。”徐峥说。
在故事中,徐峥将女排精神与时代情感紧密结合,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将35年前洛杉矶奥运会那场激动人心的女排决赛“搬到”上海弄堂里“现场直播” ,以弄堂的邻里情,再次重温女排传奇,重现中国女排首夺奥运冠军的巅峰时刻。
徐峥回忆道:“那个时候大家看这么一场比赛真的是万人空巷,在80年代也是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这个阶段,带给我们中国人一剂强心剂,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运动是最能够凝聚人心的,徐峥表示,女排精神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女排,也不仅仅是运动,“它所产生的这种凝聚力,是能让你感觉到,你跟你的祖国之间有这么一种相通的感觉。”
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小情怀点燃大梦想
黑白电视机摆在弄堂中间,前排马扎、中间椅子、后面踮起脚尖,邻居们层层叠叠聚在一起观看那场振奋人心的比赛……
房顶的天线时不时需要有人手动的寻找信号,每当中国队得分,欢呼声仿佛能穿破天际……
徐峥将儿时对上海的记忆在《夺冠》中情景再现,还原了80年代老上海石库门弄堂的生活气息。故事的主人公正是那个在房顶举着天线手动寻找信号的小男孩。通过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是徐峥对于《夺冠》的创作理念。
徐峥认为,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树立一个英雄,可以是民族英雄,也可以是平民英雄。“像在电视机里大家看到的女排,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她们在世界体育的大舞台上,站上了巅峰。而我们故事所讲的这个主人公,是一个小孩,一个普通人。”当他在天台上举起天线的时候,他就是一个英雄,徐峥笑称:“(做音乐的时候),我跟作曲老师说,‘您就照着超级英雄那个来’。我觉得在那个时刻,在在下面看比赛的观众心里,他跟超级英雄是一样的。”
1984年的女排姑娘用“三连冠”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弄堂里的小男孩为了保障其他人观看直播放弃了看比赛的机会,徐峥说:“我们这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讲个人为祖国默默奉献的那一刻,那一点点能量。那种能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都具有一种信念。无数感人的瞬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是真正的跟国家之间的那种血脉相连。”
第4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看完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走出电影院,还沉浸在该电影的每一个故事中、每一节桥段中、每一位人物形象中。从拍摄艺术论,这个片子彻底突破了献礼片过去那种喊口号不落地的“高大全”形象,让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物走进观影者心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观众心中演奏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
这个,在电影结束的时候,有着充分的体现:观众齐立,不由自主地和着电影的节拍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在走进电影院观影之前,这个场景我是没有想象到的。刚刚接到组织观看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通知时,还认为是那种没有人看、通过行政命令强迫看的电影。没想到刚刚看完第一个故事《前夜》,就立即改变了对《我和我的祖国》看法:首先,一道行政命令强迫观看,把《我和我的祖国》的精彩淹没了;二是《我和我的祖国》的精彩不是商业炒作能炒起来的,是发自观众内心的喜爱烘托的;三是媒体在报道时应该从影片的精彩之处报道,不应该做政治引导,要让观众通过观影自然激发爱国热情。
《我和我的祖国》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成功多,失败少。七个故事,有六个故事拍得非常成功,仅《白昼流星》让观众失望。网络有言“流水的第一名,铁打的白昼流星”,意思是七个故事,六个故事不分伯仲,皆可放在第一名,唯有《白昼流星》百分之百是倒数第一名。其原因除去剧本作者驾驭题材的能力外,主要问题是写献礼片的“高大全”思维未改,不知道人民群众真正地想看什么,心中喜爱什么。尽管瑕不掩瑜,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中国在拍摄献礼片类的电影进程中的屐痕与发展。这些对比,可以让我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当然,这仅仅是“我和我的祖国”发展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我和我的祖国》的成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儿,都要树立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确地学习党的历史,还原党的历史,而不是过度地修饰党的历史,成为束之高阁的典籍。要让党的历史鲜活起来,才能更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同时,我们要看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检验者,不仅是文艺作品,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作,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任何所谓的成功都不会长久,更不会繁花似锦。万事万物,唯有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取得健康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第5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今天去看了点映,现场氛围比较好,看到有很多爷爷奶奶都来看这部电影,可能对于他们来说这份记忆是无法抹去,无比珍贵的。影片有七个片段构成“前夜”、“相遇”、“夺冠”、“回归”、“你好北京”、“白昼流星”和“护航”。这一个个小故事来自于现实生活,真实而又生动,让我感觉到有太多太多的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哪怕他们连名字都不会被人们记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个片段“相遇”,张译饰演的是一个在核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但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必须对任何人保密,包括家人,在一次试验中因为某个原因实验出错使该秘密基地启动了紧急撤离命令,大家都往出去走,张译在撤退途中突然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于是他从人群中挤了进去,马上拉动仪器装置,没过一会实验室恢复了正常,但不辛的是张译被核辐射了,出来之后他报告给陈指导(张嘉译)说这次实验没有成功就意味着另一个计划是行得通的,说话的时候他开始流鼻血,张嘉译让他赶紧去医院治疗,于是他转身去了医院。张嘉译问身边的人他叫什么,没有人知道,他感叹说自己连张译的名字都不知道。第二天张嘉译去医院看望张译,并告诉他说这两天街上会有响声,让他留心听着。这句话我觉得是张嘉译在给张译希望,让他对每一天都有期待。
可是张译每天问护士街上有没有活动的时候,护士都告诉他说没有,每天都像往常一样。一天,张译从医院出来在街上走,他坐上了一辆公交车,车上的任素汐是张译的妻子,她看到张译上了车,于是她就赶忙走到张译旁边说“我找了你三年了”,可张译却说是她认错人了,于是任素汐就讲了自己从第一次见张译开始的故事……公交车外面人群攒动,原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张译激动的留下来眼泪,这时任素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潜心研究原子弹。十几年以后当任素汐在家里做饭的时候无意间听到电视,才知道张译已经牺牲了。
这个片段体现的是张译对大国小家的情怀,面对这种高度保密的工作,他可以忍受多年不告诉任何人默默无闻工作,甚至都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所做出的贡献却是不能忽略的。整部影片的七个片段都是讲述了那些不知名的人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中国!为中国人! 在这建国七十周年的日子里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第6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一部电影七个故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七位优秀的导演联袂创作,将七个短片合为一体,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大事件娓娓道来。他们将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情感融入电影中,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笑泪纵横,有温度、有细节,同时具有历史厚度的电影,这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史上值得书写一笔的事情。
创作团队提出了“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遇”的创作思路,由创作者投入超强的专业能力和饱满的创作热情,由小人物看大事件,将普通人的命运融入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让大国小家的自豪感和烟火气巧妙地融为一体,一点一滴,勾起每一个中华儿女对家国情怀的共同回忆。
细品沧桑里的况味
令我哭起来的单元是《前夜》。
开篇没多久,黄渤扮演的林治远就用南方口音说道,20xx年革命,20xx万人的牺牲换回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20xx年革命,20xx万人牺牲,仅仅就这2个数字,就忍不住让人热泪盈眶。而我喜欢这个单元,并不是因为它背后的宏大与豪情。
《前夜》作为全剧的开篇,重现了庄严神圣的开国大典筹备工作,本来就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情。但导演摒弃了对宏大事件的叙述,而是选择了一个最最细微的点——修理旗杆顶端的“阻断球”——从而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加以还原,用最细微的元素告诉观众:小到电动升旗都那么不容易,而新中国的成立,又该是何等开天辟地、创造奇迹的伟大功业。
电影中,细致入微的设计图、精确到克的国旗重量、工程师爱吃的驴打滚、街坊邻居家凑出的红绸、故宫门洞里温暖的傍晚阳光,影片用最具象的细节刻画,让人们看到一场活着的庆典,一段活着的新中国历史,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革命者、建设者,这些生动的内容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存在,而且能让人们触摸到活着的历史细节,让人们相信历史、被历史感动、为有这样的历史而自豪。
这些细节就是夹杂在历史沧桑记忆中的况味。它不是假大空的豪情与口号,它是琐碎的、具象的、温暖的,是更多地下沉到“人”的身上,把对家国情怀的追忆,把对奉献和坚持的铭记,用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
回到献礼主题,细细品味,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背后又何尝不是无数人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汇浪成海。
挖掘平淡中的诗意
让我笑起来的单元是《夺冠》。
故事情节很简单。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对战美国队。与此同时,上海的某个弄堂里人声鼎沸,街坊四邻围着小男孩冬冬家的电视机看直播。但是因为电视信号时好时坏,冬冬为了能让邻居们顺利看完比赛,见证历史时刻,错过了与青梅竹马的小美告别的机会,没能亲手把礼物送给小美,而后者即将远赴美国,天各一方。
镜头里再现了大量上海里弄的生活细节,石库门老式房子、小卖部门口兼做电话亭、烫头穿睡衣的中年妇女、胖小孩在家门外吃西瓜。在上海80年代生活过的人肯定对上述画面无比熟悉、无比亲切。影片呈现出轻松愉快的喜剧色彩,同时又充满烟火气,真正做到了把镜头拉到普通人的身边,把话语权交还给老百姓。
但如果仅仅是再现生活场景,那么这个故事就远没那么动人。“电影是生活,但不是庸常”,因而在呈现日常悲喜时,要能在平淡的生活里挖掘到诗意,才能跳脱出当下被桎梏的情境,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这个平淡的故事背后,是关于10岁的小男孩冬冬的成长故事,是关于责任,是关于承担,是关于舍己为人,也是关于时代楷模的感召力。即使10岁的冬冬还无法理解,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街坊邻居对女排比赛的热忱是为了什么,但是在那一瞬间,他披着床单用尽全力支起天线的时候,是他的高光时刻。他的身影,让我想起了想起了少时课本中学过的战斗英雄,想起了《悟空传》里的大圣,甚至想起了超人,这一刻,少年冬冬的形象顿时逃脱了生活的繁琐和平淡,充满了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
徐峥导演所呈现的小人物喜剧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用心对生活中的人进行观察与捕捉,挖掘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里深藏的美,并为其赋予意义。
(同样精彩的还有《你好北京》。葛优老师将北京的哥”张北京“刻画得惟妙惟肖,几乎一个人撑起了整个故事的嬉笑怒骂、起承转合。该故事同样是从底层小人物身上发掘大情怀、大格局,我有朋友甚至给这个故事排序第一,足见宁浩讲故事的功力不凡。但因为我对上海有情怀,加之篇幅有限,就暂且搁置这个美好的京味故事,留待以后另起一笔。)
遥望大历史的尘烟
令我百感交集的单元是《回归》。
0分0秒升起国旗,一秒都不能差。
电影中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使用了三条故事线,分别是斡旋谈判的外交官、负责升级的仪仗兵以及校对手表的钟表师,他们的故事,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最终随着时间线的前进,汇聚到同一个时间点、同一件事,那就是一秒不差地升起五星红旗。导演使用的是她所擅长的多线程讲述故事的手法。
但与同样再现盛典的《前夜》单元相比,《回归》单元似乎又显得有些平淡,它少了点情节上的戏剧性冲突,多了些纪录片不悲不喜、平铺直叙的质感。
品味这样的故事,就得让自己先回到那个时代的情境中,找出那个年代的时代故事和时代气质。
也许回归这件事本身就自带光环,在这个宏大的中西兼容的故事构架下,导演在片中直接使用了部分真实影像,用稍显年代感的画面,直接唤起很多人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回忆。
香港警队的警徽警服,英方官员的西装革履,观影者对于90年代港片、90年代香港的深刻记忆随着剧情发展,再一次被唤醒。当国歌声准时响起,当护旗手肃立敬礼,当维多利亚港上烟花绚烂,当远处东方之珠的旋律渐渐响起,不用怎么煽情,不用怎么渲染,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期待、兴奋、骄傲、激动就再一次与每位观众不期而遇,在歌声里泪盈于睫。
97年香港回归,本就是历史时刻、全民记忆。
而如今,悠悠二十二载,任世间岁月轮转,红尘中万家灯火依然。香港依旧,五星红旗依旧,紫荆花旗依旧。
回首望,我与我的祖国永远在一起,会唱国歌的人,祖国会带他回家。
观影结束,已是华灯初上,街头巷尾洋溢着即将迎来国庆长假的和煦气氛,乐观、自信、踏实、轻松。回想电影中呈现的小人物大事件,那些奋斗、牺牲、欢笑、泪水,不禁感慨,今天的中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真是来之不易,应该十分珍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都是幸运和幸福的。我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与电影中呈现的情感产生共鸣——感谢您,我亲爱的祖国。
第7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七个故事,七位导演,陈凯歌、管虎、张一白、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
高口碑的背后是电影的高品质和对细节的把握。
再现那些荡气回肠、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他们选择从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着手。
新中国旗杆的设计师,为了找寻制作旗杆的合适材料而跑遍整个京城。
参与原子弹研发的工作者,直到原子弹爆炸那天才在街头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女友相遇。
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尊严,中国外交部和英方争夺五星红旗升起来的第一秒。
......
这些故事的成功催人泪下,离不开选角的精准和演员的演技。
故事的演员阵容实力强。
从惠英红、黄渤、任达华、张嘉译,到朱一龙、刘涛,再到张子枫、刘昊然、欧豪、周冬雨,可谓是老中青三代演员汇聚一堂。
群戏的调度有别于以往献礼片中明星的快闪,而是以故事为主导,让故事来挑选适合的演员。
每个角色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或成为故事背景中的小亮点,或调用年龄优势成就角色。
正如管虎在选角时所说:“并不是看谁的名气大、流量多就请谁,标准只有一个——合适。”
在《相遇》篇中,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的无名科学家。
当时与原子弹相关的人和信息都是国家最高机密。高远已与恋人方敏三年不曾相见,且因原子弹研发身患重病。
导演张一白将画面定格在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天,恋人久别重逢的短短几小时里,也是最有戏剧张力的时间点。
通过爱情去讲述历史,用“平凡”爱情中的波澜表达“不平凡”时代人物的波折,导演知道怎么样最打动人心。
而要把高远对将死的绝望、对恋人思念的压抑和原子弹成功的欣喜,在短短20分里演得充满层次感,演员的演技必须具有说服力。
为了更好地接近角色状态,张译闭关十多天减重15斤,而且几乎全程戴着口罩,台词不多,所有的表演都只能通过肢体动作和眼神传达。
张译的“适合”不仅在于外形的贴近,还在于他对于角色心理的把握。
当爱人认出他时,他眼睛不住地躲闪,身体向外倾,完全是拒绝的姿态。
但是他又不能大步地离开,三年的思念使他忍不住总拿眼角瞥着爱人。
爱人向他讲述他们相遇的故事,他侧转向她,是倾听的姿势,眼神里是一片哀伤和柔情。
最后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欢乐人潮中,他似喘气般爆发出的笑声。
这既是一个看到多年心血一朝成功的隐忍科学家,也是一个虚弱的重病患者。
他的表演已与角色融为一体,再难区分。
在《北京你好》里,导演宁浩将“一张奥运会门票”作为这个故事的切入点。
一张薄薄的电影票展示了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人眼中的分量,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闹剧。
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必须是性格跳脱张扬的,足以把一场闹剧变成一场喜剧。
这部作品中葛优大爷交出了这几年最令人满意的卷子,那种又蔫又痞的腔调和幽趣的京腔又把我们带回了葛优时代。
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意外得到一张奥运会门票,葛优把这个人物的嘚瑟劲儿表现得令人又爱又恨。
把门票塞在上衣口袋里,露出一大截儿,恨不得满世界宣告他得了门票。
随口蹦出的 “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 的北京式英语,开个出租车就忍不住和乘客显摆一番,将门票送给儿子时虚张声势的一番做作,丢失门票时闹得鸡飞狗跳的操作,无不清清楚楚彰显这个小人物的可笑。
但那可笑背后带着的酸楚,又带出了奥运会期间,普通国人的在意和骄傲。
其他演员们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
在《前夜》篇中,主演黄渤很好地压住了场子,严谨的外表下掩不住的韧性和痞气,活脱脱的高知分子形象。
就算是年轻演员饰演的高材生小号手也毫不出戏,那种挺拔而清傲的青年姿态被很好地融合进时代背景里。
王洛勇的外交官、刘昊然的大小伙子、惠英红的港警等,都调用了他们最为擅长的戏路。
只见角色,不见演员,表演上浑然天生,毫无凝滞之感。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用小人物去表现浩荡的历史。
聚焦面对历史巨变时个体小人物的生命体验,我们随着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去无限贴近他们,继而无限贴近那些历史。
如同经纬交织的画布,那些小人物才是时代的底色,是历史质感的所在。
故事的角色既是他们,也是我们。
我们见证了,参与了大时代的发展。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别人的回忆,也不是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切切实实地亲身参与其中。
我们见证了香港的回归,第一次被父母允许熬夜看电视,看镜头里中国国旗时隔百年飘扬在香港上空,那种洗雪耻辱的复杂感受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
20xx年奥运会这一年大喜大悲,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火炬被阻,从来没有那样一刻能让我们觉得彼此血脉相连,唇齿相依。
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整个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看完点映,我觉得太值了!
这样好的电影,值得所有人去电影院支持!
第8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我们的祖国有着56个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我们的祖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国到一个繁荣富强的亚洲强国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的考验。我们的祖国在灾难面前坚强不屈,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人民紧紧地揽于怀中,用坚强的凝聚力使我们的人民众志成城,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胜利。
特别是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人惊叹!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座座雄伟的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一条条高速公路画出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5.12大地震让世人看到了祖国在灾难面前无所畏惧、万众一心的感人场面。
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实现了祖国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健儿出色的表现,为祖国增添了无穷的光彩,给世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迈入新的里程碑。
我们的祖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新一代要更加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使我们的祖国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
我爱我的祖国,我祝福祖国妈妈永远光彩夺目。
第9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为祖国70大寿庆生,本篇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分别以7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事件和七个与之息息相关的小人物相结合首先《前夜》,细化的讲出了工作人员在开国大典前一夜的努力,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最令人感动的是我国人民拿出自己家的金属堵满了整个院子,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更是歌颂了我国的传统美德。
《相遇》,科研室里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不求名流千古,只为我国伟大事业能够圆满成功,不为艰难甚至牺牲,甚至抛家舍业,就为了我国原子弹能够顺利爆炸成功,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
《夺冠》,这是我国体坛上最值得骄傲的故事,女排人民不辱使命夺得我国都第一个三连冠,电影中讲述的是上海都一个小巷子里,人们对女排的支持,在东东和小美的友谊下做对比,东东最后选择了举起电视天线,体现了我国人民荣辱与共的心境
《回归》,“零分零秒升起国旗这是我们最后的底线”感动之余不乏有我国的魄力和收复香港的决心,很多默默无名都小人物在为最后的仪式上默默付出着,就是为了精准无误,华哥,朱涛,以及英姨演的警察都是如此,那一夜中华上下普天同庆,那一夜华夏儿女奋勇高歌
《你好北京》,葛大爷承包笑点,搞笑之余不时的让人引发深思,20xx年奥运,20xx年汶川地震,影片把这两大事件相结合,从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的做法,感动着所有观影人的心
《白昼流星》,“有天人们从白昼看见夜晚的流星,这片穷土,才会被改变!”神州11号飞船就是人们的白昼流星,老李为了两个玩世不恭的孩子的教育和付出,也是孩子心里的白昼流星,你是一颗星星,从夜晚走到白天,最后划近人们心里
《护航》,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孩子,为了93阅兵不懈的努力,却沦为备飞,在最后紧要关头的时候,她明明可以补上故障的位置,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帮助战友客服难题,这一做法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影片中的每一个片段都是中华人民众做周知的事情,但谁有曾知道这些小人物为祖国的贡献,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是我国人民的魂与魄,还有更多的不被人所知的故事,等待着我们慢慢去发觉,“哪有什么太平盛世,还不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第10篇: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昨天看了《我和我的祖国》,一直对这部电影抱有很大的期望,事实证明没有让我失望,七个故事由七位导演执导可以看出每位导演都有不同的风格。如果说《前夜》篇留下的是激动的泪水那《相遇》篇绝对是感动,一辈子隐姓埋名就算是与心爱的人相遇不到成功的最后一刻也不能相认,真是赚足了观众的泪水。下一篇《夺冠》更是让我笑着哭,哭着笑,这篇回顾了女排第一次夺冠的的高光时刻,刚好当天中国女排卫冕冠军为祖国母亲庆生,感觉像是前世今生一般,真心为祖国感到自豪。
还有《白昼流星》描写了发生在我的家乡的故事,看着当红鲜肉说着家乡方言甚是有趣,也为家乡为祖国做出贡献而感到骄傲。七个故事体现了小人物背后的大时代。虽然有些时刻我不曾经历但这部电影让我仿佛陪着祖国母亲走过了风风雨雨70年。总之《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一看。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4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通用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助人为乐事迹材料,清廉家庭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2025年给朋友的惊蛰祝福语,2025年给朋友的中秋节QQ祝福语,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