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篇1)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相信是每一位家长最殷切的期待。“健康”不仅是指强...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通用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篇1)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相信是每一位家长最殷切的期待。“健康”不仅是指强壮的身体,也包含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发展的人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孩子的快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而幸福的家庭,也是孩子快乐的奠基石。孩子在快乐的家庭,也会成长为快乐的孩子。身为父母,如果我们对孩子能够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些拔苗助长;多一些尊重鼓励,少一些专制命令;多用“爱”的方式来表达爱,少以“爱”的名义发号施令,才能逐渐成为孩子信任的朋友,孩子才会乐于与我们沟通交流,愿意听取我们的建议,我们才能真正呵护孩子的成长。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作品,说教不如言传身教,父母自身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心智的成熟不仅能够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阳光雨露。
当前,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学业表现而相对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不少家庭中存在的现象。事实上,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很多孩子受到学业压力、网络游戏、校园欺凌、家庭或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困扰,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表现为闷闷不乐、兴趣减少、精力下降、不爱交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紧张厌学等,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还有的孩子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学业表现及伙伴关系不佳等。家长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不努力、不坚强或青春期逆反所致,因此一味地批评、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导致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愈发紧张。
在此温馨提示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及早的重视和共同的呵护。
学校心理老师的几点建议
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良好的品行、教养、习惯和心态,对孩子未来成长至关重要的元素都需要在家庭层面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引和培育,家长要永远相信无声的影响胜过苦口婆心的说教。
贴心相处关系和谐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建立在和谐的夫妻关系这个基础上;平时注重亲子情感交流,关注孩子心理需求,和孩子平等交流,不用语言暴力对孩子形成无形的伤害。
成绩永远不是唯一
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绩,只要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父母就应该无条件接纳和包容。引导孩子树立目标、制定计划,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才是提升学习内在源动力的关键。
好的陪伴必不可少
无论多忙,家长都应该放下手机和工作,尽量多抽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陪孩子登一次山,看一场电影,读一本书,做一次饭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升陪伴孩子的质量。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及早重视和共同呵护,如有需要,可联系班主任老师,学校有心理教师为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也全天向全体学生开放。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篇2)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97%至19。57%,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结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如果再加上28岁或35岁以下的青年人的情况,这个数字将更加触目惊心。这部分人中有30%会发展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障碍的患病率为8%。
心理疾病的早期识别:
1、睡眠紊乱:入睡困难、早睡,醒后再难入睡,睡眠质量差、梦多。
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困难,容易走神,时有“发呆”。
3、异常情绪:长时间抑郁情结,同时伴有身心疲惫,兴趣缺失,饮食睡眠不佳等现象;长时间莫名的烦燥不安,而不是因为有明确的现实原因(如考试临近等);不愿意听到任何声音,对声音敏感,警觉性高;情绪不稳定,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伤心流泪,或者兴奋不已,或无故发脾气。
4、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
5、生活懒散、社会退缩:变得邋遢,懒散,不讲个人卫生,不守劳动纪律;对学习、工作变得不认真,受到批评觉得无所谓,仍然我行我素;对人冷漠,回避社会,寡言少语,常独自怠坐,漫不经心;对他人的关心无动于衷,也不主动表达关心。
6、性格变得懒散:无端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恶意,甚至要伤害自己。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识别上述早期心理疾病的征兆,不要回避自己的问题。包括属于隐私范围的认识、事件、情感,如有需要都可主动求助专业的心理帮助,在指导下采取有效行动克服障碍,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我们应该做的:
1、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要教育他们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
3、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4、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5、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篇3)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旨在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孩子学业顺利,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我们都希望孩子的成长过程能平稳一些,顺利一些,但在孩子成长中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刚入学时满心欢喜的孩子对学校生活不再那么感兴趣,甚至开始变得厌学;学习上有的孩子不能专心听讲,有的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成绩上也让家长甚至他们自己“难以满意”;本来自信的孩子因为一些经历而变得不再自信;一些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封闭了自己,不愿与人交流;原来和父母无话不说的孩子开始抗拒父母,甚至开始讨厌父母;一些孩子在屡挫屡败之后开始怀疑自己、自暴自弃;童年时无忧无虑的孩子变得忧心忡忡或者郁郁寡欢……
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对他们的衣食、生活非常关心,进入小学后不少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成绩。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不少父母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对物质生活和成绩的过于关注,加上心理关爱的不足,成了不少孩子出现心理困扰的大背景,甚至有些家长觉得“只要孩子成绩好了,啥问题都不是问题”。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看,父母仅仅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有失偏颇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心理需求的关注与引领比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本身更重要。
面对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或者退步”,一些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就不能好好学?!”但是,“成绩不理想或者退步”只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多:学习不努力会带来成绩退步;人际关系不好会导致成绩退步;长期身体不适会带来成绩退步;过去的负性生活经历反复回想会引起成绩退步;父母关系不和让孩子担心会引起成绩退步;老二出生了,老大觉得失宠,为了得到关注,故意不学习引起“父母关注”也会带来退步;家长要求过高,为了关键时候“考好”,故意某次考试“考不好”也会“退步”……
作为父母,在孩子长大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需求;从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关注孩子的自信与自我接纳,在陪伴引领中让孩子找到自己,成长自己,成为自己。心理困扰的出现,其实本质上和人的感冒没有多大差别,都是我们生活中正常的一种状况,在一些城市的大公司中,心理咨询已经成了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和身体健康问题一样,心理问题也需要“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如果忽视、忽略,或者故意回避,往往也会和身体疾病初期不处理一样:本来感冒之处加件衣服或者喝杯红糖水就可以解决,拖着不管可能就需要服药打针,继续拖下去就有可能转成肺炎,需要住院治疗。
安全感是一个人探索世界、走向独立的基础,安全感形成的基础是童年的母子关系,也和孩子的成长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有关。习惯是行为的不断重复的结果,也是孩子一些行为持续的启动器,给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行为在不断重复之后会成为自动行为,就是孩子不需要思考就会自动出现的行为,比如一些孩子在不断受挫折后就认为自己“啥也不行”,而另一些在受挫后总能看到希望并在再次尝试中解决问题的孩子则会认为自己“总有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无论从孩子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做法来看,孩子对一些事情的态度和行动状态反应出的其实是他们内心的需要,他们所以对一些我们觉得“不合适”的事情感兴趣,可能是这些事情满足了他们内心的某些需求,弄清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才有可能引领他们走出“困境”。
从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对孩子心理状态的关注可以从情绪、人际关系和自我接纳等方面来进行。情绪是一个人内心状态最直观的反应,通过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状态,可以了解孩子生活、学习状况中的心理状态,尽管随着年龄长大,一些孩子可能会掩盖自己的情绪,但如果家长能静下心来感受和观察,还是很容易能感受到孩子的真实情绪的。有负性情绪是正常,但如果情绪经常明显波动,或者长期低落或暴躁,就需要了解之后适当引导了。人际关系实际代表着孩子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和支持,一个生活、学习中有着较好人际支持的孩子更容易在困境中去面对并解决问题,也很少会因为困境而自暴自弃。自我接纳则是孩子对自己的认可和完整自我的接受,孩子的自我接纳往往表现为对生活、学习抱有信心,也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和遇到的问题,孩子的自我接纳和父母对孩子的认可、肯定相关,实事求是的肯定、认可是有助于孩子自我接纳的形成,给孩子锻炼、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也是孩子走向自我接纳的重要途径。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篇4)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家长最殷切的初心。
“健康”不仅指强壮的身体,也包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发展的人格。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健康快乐,离不开父母爱的供养。身为父母,如果我们多用“爱”的方式来表达爱,少以“爱”的名义发号施令;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些拔苗助长;多一些尊重鼓励,少一些专制命令,孩子的成长环境才能多一些温暖,多一点支持,他们也才能够更有力量安心做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然而,当前不少家庭过度关注孩子学业表现,相对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心理需求,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渐渐忘了初心。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呈现明显低龄化的趋向。很多孩子受到学业压力、网络游戏、家庭或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困扰,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表现为闷闷不乐、兴趣减少、精力下降、不爱交流、心烦易怒、紧张厌学等,还有的孩子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学业表现及伙伴关系不佳等。家长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不努力、不坚强或个性判逆所致,因此一味地批评、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和。
在此温馨提示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及早的重视和共同的呵护,如有需要,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这里有专业的辅导人员帮助您。用心陪伴,用爱浇灌,静待花开。祝愿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长大,成就美好的未来。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篇5)
亲爱的家长:
您好!迎着朝阳,伴着晨光,你们在各行各业忙碌着,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承担着孩子们还不太能理解的压力和辛酸,您辛苦了!
生活的艰辛可能让您正承受着委屈、气愤或茫然,在家可能还要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拖延等,甚至偶尔还会发生一场家庭的“世界大战”。您也可能对孩子有着不少的期待,希望孩子可以更听话,要健康,要孝顺,要懂事,要聪明,要优秀……有时也会陷入无奈:“我尽其所能为孩子付出,为什么我的孩子依然不够优秀?”
其实,孩子对您也有一点期待:或许是您真挚的一句肯定和欣赏,是您深夜回家的甜美微笑,是您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又或许是一场轻松的亲子游,他们希望从这些里面感受到您的关心和温暖。
相信您一定深爱您的孩子,爱是世间最具治愈的力量。恳请您把对孩子的这份爱从心底拿出来,放回到实实在在的生活里。我们建议您从这几个方面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您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1、做好亲子沟通与家校沟通
新学期,学生易发生开学适应性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平衡学习与玩乐之间的冲突,必要时请家长与班主任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并就学校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进行至少每周一次的分享、勉励和适度关怀。
2、对孩子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当孩子犯错误或者遇到挫折时,他们心里也会难过和担心,很需要家长的洞察和鼓励。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地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与肯定,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有父母的支持,特别温暖。
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一是尽量陪伴。家长可以一起接送孩子,一起做饭用餐等等,寻找和孩子建立温馨家庭交流时光。二是提高陪伴质量。在周末,家长应放下手机,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天伦之乐,感受到父母亲人间的亲密感。
4、及时发现孩子异常行为
本着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的,请家长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5、及时就诊,尽早治愈
若孩子疑似出现异常情形,家长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并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治愈。家长需明确,孩子的生命无比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亲爱的家长,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关爱孩子,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顺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篇6)
亲爱的家长们:
近段时间,因为开学复课不久,笔者心理咨询门诊接到个案多为儿童青少年厌学、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各种心理问题。还记得上周门诊一名16岁的少女琪琪化名),当她微笑着说不会信任任何人,撩起衣袖露出一道道刀疤伤痕时,让我触目惊心;还有15岁的小钧(化名),整日生活在自卑孤独中,没有人在乎他的任何声音,父亲觉得他只是无病呻吟,每日只想玩手机找借口不想学习;还有11岁的军杰(化名)自从爸妈离异后,整日抱着小熊布偶,半夜不敢关灯,不敢睡觉,曾经名列前茅的成绩一落千丈,再也不能打开心结……看着一个个花骨朵般的孩子因为情绪和心理问题被困扰,被忽视,真让人痛心。
20__年10月10日是第__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受疫情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生活成本、经济实力均在不断改变,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各种复杂的生存环境,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思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都受到各种冲击,而儿童青少年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远远弱于成年人,加之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本身面临严峻挑战,更值得引起我们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全球发生率在12%-28%,并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内调查也发现,儿童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约为5%-30%,大约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公布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问
儿童青少年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答
儿童青少年是指年龄<18岁的人群。
现如今青少年承受的压力和诱惑越来越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而早期表现又不太明显,不少父母觉得这是青春期表现,但最终往往一件小事一触即发,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作为家长,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你知道多少?
研究发现,除了与成年人共有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还包括一些特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如广泛性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品行障碍、童年情绪障碍、抽动障碍等。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主要有哪些呢?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与成人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全相同,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甚至迁延到成年。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及智力的发育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有哪些治疗方法?
上述各类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可以治愈的。应尽早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诱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效果会更快更好。
一、心理疏导:主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情他们的痛苦体验,消除顾虑,以帮助他们控制感到不安全和失败的心情;也要帮助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如适应环境困难或适应较慢的儿童,要让他们有足够长的时间去适应,并且要防止太多环境的变迁。对有焦虑倾向的父母,要帮助他们认识本身的个性缺陷可能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家庭治疗:儿童出现心理问题,首先要从父母身上找”症结”,要想治疗好患儿,必须先要调适父母自身及家庭其他成员性格缺陷及家庭结构,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三、认知治疗:经1-2次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取得患儿充分信任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言语和例子,将患病的”症结”与”机理”分析给他听,使其有所领悟。
四、松弛疗法及生物反馈治疗:这是现代行为治疗的方法之一,在年长少儿患者中可选择运用,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年幼患儿对松弛及生物反馈疗法的理解及自我调节有困难,不易进行。但可建议家长带领患儿多作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及游戏活动,对疾病的恢复无疑是有益的。
五、催眠治疗:运用言语诱导,逐步放松,进入催眠状态(这是介乎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意识朦胧状态)。在潜意识中分析、疏导,领悟。常可达到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六、药物治疗:以抗焦虑或运用抗抑郁药及情绪稳定剂联合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
七、中医治疗:中医学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对心理活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预防过程中的表现、作用及其规律的研究,领域广泛,内容深刻,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绿色安全的中医辩证特色外治法如耳穴压豆、铜砭刮痧、中药敷贴、中药芳疗等在联合治疗中医情志问题上疗效显著。
其实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预防孩子不良心理状态的最好秘方,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可以作为孩子的情绪“外部调节器”,多倾听,少指导,多肯定,少比较,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无论孩子一天经历了什么,表现如何,父母都可以在睡前和孩子待上一会儿,进行合适的身体按摩,同时聊一聊孩子的情绪故事。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最大愿望,那么未来的时间里,请各位家长继续用你们的智慧和耐心来陪伴孩子,给孩子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吧。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通用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关于拾金不昧感谢信模板,感谢爱心人士感谢信模板,大学生求职自荐信,数学与计量经济系大学生自荐书,大学生自荐信优选,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