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作者:御狐神2023-12-26 16:27:52

导读:篇一: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致母校 首先,我想在此祝贺xx实验中学迎来了她五十岁的生日。半个世纪的征程,从1968到2023,我们的国家从新生的共和国发展成了富强而令人自豪的伟大...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甄选1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致母校

  首先,我想在此祝贺xx实验中学迎来了她五十岁的生日。半个世纪的征程,从1968到2023,我们的国家从新生的共和国发展成了富强而令人自豪的伟大国家,人民的生活从艰苦朴素到不愁吃穿再到幸福美满,而xx实验中学也伴随着时代的腾飞蒸蒸日上,她帮助成千上万草原的儿女实现了在湛蓝天空腾飞的梦想,而她自己也从筚路蓝缕的新生学校发展成为开辟了康庄坦途的草原明珠。

  我在xx实验中学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可以算是xx实验中学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了。这六年与xx实验中学五十年的历史相比确实很短,但却占了我到目前为止人生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我人生中最青春最有活力最能拼搏的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许多年之后,面对一本旧书或一支签字笔,我将会想起在xx实验中学度过的某个遥远的下午,老师的讲课声、笔尖落于纸面的沙沙声混在一起如同古老而有生气的歌谣镌刻在心底,窗外草地的气息沁入人心驱走倦意,天空从铺满阳光到缀满晚霞再到点满繁星,而我们沉浮于书海与作业搏斗。这个下午,这一天,这六年中几千个和这一天一样的日子,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在xx实验中学,我收获的远不止书本中的知识,更宝贵的是与老师的情谊和与同学的友谊。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两位超棒的班主任和各位老师们,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时时刻刻的关注,他们是优秀的引路人,引导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我们人生的开始为我们的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也要感谢陪伴我走完六年求学之路的同学们。我的同学不仅在学业上给了我帮助,我们之间的每一个玩笑,我们一起参加的每一届运动会,组织的每一次春游,欣赏的每一届艺术节,分享的每一首电影和歌曲,都给我忙碌而充实的学习生活谱上了美丽的音符。我们常说青春是绚丽的,而与老师和同学的情谊就是我的青春中最绚丽的色彩。

  我相信在母校度过的这六年时光将会成为极其宝贵的财富,助我在未来一展身手。而我同样相信为幸福人生奠基的xx实验中学同时也在为她光明的未来奠基,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二: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的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有赢的时候。”当我走在石榴花遍地的小路,突然想起了这句话。抬头望见实验楼上“公诚勤毅”四个大字,我想,这大概也是烟台一中对每一个学子的期许之一吧。

  1931年建校,至今已是母校90岁华诞,从“烟台私立芝罘中学”到“志孚中学”再到”烟台一中”,九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烟台一中是逸丽的,是多元的,是温暖的,更是坚毅的。

  在烟台一中走过四季,春看樱花盛放十里锦绣;夏望榴花遍地斜月迟;秋见梧桐叶落几树空;冬观雪裹中斋日光寒。时而在黄昏抬头望着苍穹,看着日落跌进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日暮。每天傍晚在学校里看到的粉紫色晚霞,在一点一点填满我的青春,大概也已经填满过了一代代一中学子的青春。也喜欢在浓郁的夜色下眺望远处的海,港口零零星星的光好像可以照到我身上。然后我把光藏在心里,期待着,也许有一天可以照亮他人。

  一中学子绝不是所谓“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鲜明的个体。在一中,有文艺青年,也有体育健将;有人是用糖果、香料和美好的东西合成的,也有人生来就代表冒险、智慧和无所畏惧。但彼此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滨海小城的雪总是又急又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清晨起来总不由得感叹一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把自己裹在厚厚的棉服里,带上毛线帽和绒手套,早早来到教室又扛起扫帚出去扫雪大概是每个一中学子都感到熟悉的传统艺能。浩大而漫长的风雪总是好像没有止境一样地从身后袭来,然后滚滚地朝遥远的地平线处卷去。大团大团的雪花吹开视线,搅动着白茫茫的光,我们总是把自己置身于一片烟火气中扫雪,最后和同学勾肩搭背地走回班里,最后发现走着走着就一起白了头。在这样一片琉璃世界里,周身的同学们是唯一的热源,而当我们簇在一起就永远是一团火,照亮了每一个奋笔疾书的晚自习,每一个严寒而黑不见五指的冬夜,每一个失败后的黑暗。而各奔东西的一中学子,遍布祖国处处大好河山,形成满天星辰。

  烟台一中建校90周年校庆征文作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2023-09-1119:44·齐鲁壹点

  “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的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有赢的时候。”当我走在石榴花遍地的小路,突然想起了这句话。抬头望见实验楼上“公诚勤毅”四个大字,我想,这大概也是烟台一中对每一个学子的期许之一吧。

  烟台一中建校90周年校庆征文作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1931年建校,至今已是母校90岁华诞,从“烟台私立芝罘中学”到“志孚中学”再到”烟台一中”,九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烟台一中是逸丽的,是多元的,是温暖的,更是坚毅的。

  烟台一中建校90周年校庆征文作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在烟台一中走过四季,春看樱花盛放十里锦绣;夏望榴花遍地斜月迟;秋见梧桐叶落几树空;冬观雪裹中斋日光寒。时而在黄昏抬头望着苍穹,看着日落跌进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日暮。每天傍晚在学校里看到的粉紫色晚霞,在一点一点填满我的青春,大概也已经填满过了一代代一中学子的青春。也喜欢在浓郁的夜色下眺望远处的海,港口零零星星的光好像可以照到我身上。然后我把光藏在心里,期待着,也许有一天可以照亮他人。

  烟台一中建校90周年校庆征文作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一中学子绝不是所谓“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鲜明的个体。在一中,有文艺青年,也有体育健将;有人是用糖果、香料和美好的东西合成的,也有人生来就代表冒险、智慧和无所畏惧。但彼此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烟台一中建校90周年校庆征文作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滨海小城的雪总是又急又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清晨起来总不由得感叹一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把自己裹在厚厚的棉服里,带上毛线帽和绒手套,早早来到教室又扛起扫帚出去扫雪大概是每个一中学子都感到熟悉的传统艺能。浩大而漫长的风雪总是好像没有止境一样地从身后袭来,然后滚滚地朝遥远的地平线处卷去。大团大团的雪花吹开视线,搅动着白茫茫的光,我们总是把自己置身于一片烟火气中扫雪,最后和同学勾肩搭背地走回班里,最后发现走着走着就一起白了头。在这样一片琉璃世界里,周身的同学们是唯一的热源,而当我们簇在一起就永远是一团火,照亮了每一个奋笔疾书的晚自习,每一个严寒而黑不见五指的冬夜,每一个失败后的黑暗。而各奔东西的一中学子,遍布祖国处处大好河山,形成满天星辰。

  40年代的于子三烈士,50年代的蔡致远老师,后来的王忠诚、曲钦岳院士,以及一代代一中人的努力,展现了烟台一中的师魂和学生魂。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只能看到朋友和师长。但九十年间,一中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也终究迎来了阳光灿烂。有老师带病上课,也有同学因为天气原因四点起床上学;有保洁阿姨任劳任怨十年如一日辛苦打扫,也有枯草春风吹又生。

  我心目中的烟台一中: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有着厚积薄发的沉稳,有着敢于冲破桎梏的勇敢,有着向前走不回头的坚定,有着努力粉碎一切障碍的毅力。又是一年落花满地时,回望过往90年,再向前看,依旧是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篇三: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建校20周年校庆抒怀

  春华秋实二十年,

  辛勤耕种,细心灌溉,

  播种一批又一批绿色的希望;

  春华秋实二十年,

  桃李满怀,硕果累累,

  收获一个又一个璀璨的人生。

  二十年,一步步坚实的脚印,都带着美丽又温馨的力量;

  二十年,一步步优越的发展,都酝酿着如诗如画的辉煌;

  二十年,漫漫的历史长卷,时间,是不经意的短暂;

  二十年,广袤的重工大地,母校,是悲欢离合的回忆。

  啊,亲爱的重工校园!

  今天,是您二十周年的华诞;

  今天,湛蓝的天空写满了温馨的阳光;

  今天,靓丽的校园流溢着喜悦的馨香;

  今天,四面学子欢聚一堂;

  今天,八方校友送来吉祥;

  今天,我要将最美好的祝愿赠予你——我心里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祝您雄姿英发,日日荣昌;

  祝您康健如愿,年年辉煌!

  篇四: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风雨兼程五十载,不忘初心砥砺行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五十年的风雨兼程,五十年的同舟共济,五十年的春华秋实,五十年的峥嵘岁月。翘首凝望,您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着,缓缓地向我们走来。五十载的漫漫旅途让您变得光芒四射,五十载的春夏秋冬让您变得朴实无华。五十载的沧桑蜕变,您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学校变成了一座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深林公园附近的市重点中学。通辽实验人时刻铭记“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校训,励精图治,自强不息,使我校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五十年来,是您见证了一位位园丁的谆谆教诲,是您记录了莘莘学子们的茁壮成长,是您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您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惠及四方,孕育栋梁。您用无形的画笔,一笔笔勾勒出我校发展,进步、壮大的美好篇章。

  犹记当年,当我第一次走近你,就被你的大气华美和勃勃生机深深地吸引了:高大雄伟的主教学楼赫然在目,班级里窗明几净,设备先进;走廊里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学生公寓,鳞次栉比,宁静清新;万人体育场,宽敞大气,唯我独尊;校园里的花草,争奇斗艳,五彩斑斓;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排列有序;莘莘学子,书声琅琅、催人奋进;杏坛长者,谆谆教导、诲人不倦。英明领导,文采风流、雄姿勃发;这里景色优美,人才济济。花园式的校园在热闹非凡的森林公园的衬托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惬意非凡,美不胜收。那时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心生欢喜,又怎能不与学校一起成长。感谢实验中学让我的人生有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转眼间,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十二年头,我从一名初出茅庐,经验匮乏的的新手逐渐走向成熟和稳重,我和实验中学一起成长,在这十二年里,它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展并壮大着,十多年来,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设备先进的实验室,精致华美的艺术楼,磅礴大气的体育馆,焕然一新的高三楼、初中楼都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这美丽广阔的校园里。还有那些辛勤的园丁,老中青三代,风格迥异,各有千秋。老教师成熟稳重,经验老道,令人敬之仰之。中青年年教师激情洋溢,热情奔放,令人佩之服之。更有我们英明的领导,高瞻远瞩、指挥若定,令人叹之敬之。莘莘学子们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为我实验中学的高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桂冠。还有社会上那些扑面而来的口碑和赞誉,让人喜不自禁。我们的实验中学以不可阻挡的惊人态势发展壮大着,不仅在通辽甚至在全国都有良好的声誉。而此刻,我想说,作为一名通辽实验人,我骄傲,我自豪!

  当金色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向大地;当萧瑟的秋风吹走树上的片片落叶;当累累的硕果鲜艳欲滴的挂满枝头;这一切似乎在昭示着,秋天,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季节。是啊,我们美丽的实验中学即将迎来50华诞,我谨以我最简单质朴的文字表达我对您诚挚的祝福。

  追忆美好,展望未来,相信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们蓄势待发,我们信心百倍,我们乘风破浪,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最后即诗一首作为对我校的献礼:

  莘莘学子莫徘徊,

  快到实验中学来。

  软硬设施皆一流,

  环境优美育英才。

  周校上任仅一载,

  指挥若定展风采。

  教学体活两不误,

  包容开放见胸怀。

  文理双元扬名远,

  天道酬勤好运来。

  篇五: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七九亭记

  伴耳畔清风,湖边明月。忆峥嵘之岁月,与甲子之同庆。

  ——敬献福中医六十周年诞辰

  亭间静谧,湖畔微风,偶有鸟兽啭喉高歌,深觉纷扰喧嚣,不过尔尔。静夜多思,恰逢母校甲子华诞,彼时倚靠亭间横椅,所思所想是为“七九亭记”。

  (一)

  我想,等我离开学校的时候不会回头望一眼,大抵是因为回头了便不想走了。我曾在这里快乐过,苦恼过,追求过,幻灭过,动摇过,坚持过。可不论风云变幻,我始终欣赏马尔克斯的信条:“假如我有一颗心,我会把仇恨写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阳的升起。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来体味花瓣的亲吻和花刺的痛苦。”生活的玄妙许是如此。两年多前,第一次站在福中医的门口,我仅仅是明白脱离了家的束缚和紧张的高中生活,带着些憧憬和欣忭。当我敞开双臂,拥抱的是一阵浓厚的古典柔风。数载光阴,时光匆匆,我只遗憾没有从学校知识的沃土汲取更多养分。年少只道来日长,年长方知时不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有言:人有人格,国有国格,校也有校格。季老给予清北的概括是“清新俊逸”和“凝重深厚”。至若福中医,依我浅见应是“兼容并蓄,贯通中西”。

  二

  纵观中医的近代史,中西医之争绝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中西医界渐成水火。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临床诊断为方式的西医在中国蔚然成风。1925年,中医界谋求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却因受西医界抵制而流产。此事成为中西医界关系迅速恶化的导火索,两大阵营间水火之势不可避免。

  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坚持先进与落后之争;而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1929年国民政府的中央卫生会议最后通过的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该议案规定了废止中医之三条原则:“甲:旧医登记限至民国十九年为止;乙:禁止旧医学校;丙: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尽力相机进行。”这个著名的“废止中医案”,引起中医界人士的强烈反对,但中西医巨大的贸易逆差,一度威胁到中医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出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一开始通过传统师承的方式培养中医人才,直至1956年之后,全国陆续创办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便诞生在1958年的柔风旭阳之中。福中医自发轫之初,秉承“大医精诚,止于至善”之世训,治学理念归纳为“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概而言之,即取之中西医理念精华融合而贯通,兼容并蓄,冲破岐黄之术与现代西医的隔阂,互相砥砺,扬弃互补。行之有效,化除病痛的医学便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无谓先进落后之分。非但仅止于中医,近年来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杏林学子挖掘民族医药中的瑰宝,医术不比高下,无谓新旧。随着时代的前进,福中医亦非食古不化,墨守陈规。以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人民医院设立的“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成功实现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过程。它由面部信息和舌像采集器望诊、声音采集器闻诊、人机对答系统问诊、脉象采集器切诊组成。而后台的状态辨识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一份健康状态报告。然后医生根据这份报告,判断疾病的程度,根据判断结果给出个性化的调理方案。我们的国医堂,讲求“中医治未病”,而治未病并不只是起到预防的作用,李灿东校长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医理念的治未病是使人不生病、迟生病、晚生病,生小病、有病之后容易治疗,治疗之后不容易复发。”

  (三)

  向来并非锦心绣口,感念恩师的真意也非华丽词藻就能堆砌的。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有幸参加到中西医结合学院蔡晶教授的研究治疗老年病的团队中。于我而言,初初接触科研项目,尚显无所适从,无从入手。譬如数据处理不容丝毫差错,老师几乎是手把手悉心教导处理方法。幸不辱命,虽有坎坷,还是完成了手上的任务,方知饥肠辘辘的老师已然工作许久,却还让我们用过餐再去帮助她做表格。溢美之词不多赘述,只是想起韩愈《师说》中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除了传授知识外,师者敬业关爱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但是我敬佩之处,更是今后我的学习航舵。

  (四)

  建校六十年来,毕业于福中医的学子数以万计,尽管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记忆的丝缕总是系着母校,充满长长久久的眷恋。眷恋撒在杨柳扶风的宋慈湖,在四时之景不同的时珍园,悠悠沉静的湖上七九亭,在绿茵上飘动的朗朗书声,灯火通明的图书馆教学楼。很快便要告别校园生活的我有时在害怕午夜梦回时,梦到校园,想拼命抓住梦的尾巴不让它消失。可到了早晨,那个梦变得像史诗的开篇一样简单直接。可无论走得多远也走不出母校的心。前辈筚路蓝缕之艰不敢忘却,我们今天回忆过去为的是展望未来。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杏林学子正执笔书写锦绣年华,给母校一个承诺“不负年华、春秋”。月朗星疏,更阑人静,七九亭间,风已起丝丝凉意。我收起思绪,执笔写下此文。

  欣逢圣诞,敬洁豆觞,日升月恒,祗承世训于於勿替,谨缀俚词,共祝圣泽于无疆。

  篇六: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塔大精神指引我前进

  时间能冲淡一切,这是个伪命题。记忆可能模糊,但精神不可磨灭。催人奋进的动力,源于一个目标、一种向往,更源于一份执着、一种精神。塔里木大学,一座扎根在祖国边疆的沙漠学府,育才六十载,学子遍天山。塔大精神,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每一个塔大人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塔大初印象

  2007年9月,我乘火车从汉口出发,一路向西往北,出湖北、入河南、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到乌鲁木齐后,又坐了20个小时的火车到阿克苏。当时是早上5点钟,天还没亮,一出火车站,就听见有人高喊:“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的这边走啦……”上了接新生的大巴,又跑了2个小时,终于抵达我的目的地——塔里木大学。

  办理完报到手续,进寝室和舍友们寒暄了几句,我实在累得不行,躺在久违的床上休息。闭目养神,心中久久难以平复。回想4天的旅途,家乡是那么美丽,山清水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路越走越荒凉、越走越苍茫,特别是到了南疆,一片茫茫大戈壁,廖无人烟,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难道这就是我的大学梦?这4年该如何度过?在这里我能学到什么?4年之后我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不停地在我脑海中回荡。

  因为高考失利,我被补录到了这所学校,分配到了不喜欢的专业。但我别无选择。家里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更不可能让我复读一年东山再起。我办理了“绿色通道”,申请了助学贷款,才有机会踏进大学校园。刚开始的一两个月,陪伴我的是孤独、自卑、迷茫以及气候、饮食、时差等种种的不适应。

  塔大再认识

  2007年11月11日,我走进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苍茫的天穹下,沙丘此起彼伏,无边无际,好似那浩瀚的大海。大海是张扬的少年,波涛澎湃,乘风破浪,而塔克拉玛干则是一位老者,内敛、沉默、稳健,千百年来,喜怒哀乐,悄无声息。置身于塔克拉玛干,万物皆沙,万事皆空。在沙漠中,人是那么的渺小,得与失、名与利、爱与恨……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金戈铁马,玉帛笙歌,多少楼台烟雨都埋葬在这茫茫大漠。我忽然感觉到,塔大就是这大漠骄子,任凭风雨摧残、岁月雕琢,始终岿然不动,坚守在最环境最恶劣的地方、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人烟最稀少的地方;塔大就是这大漠明珠,虽漫漫黄沙、天地失色,但她依然精神焕发、生机勃勃、婀娜多姿。

  令我震撼的不仅仅是沙漠,还有沙漠中的胡杨。胡杨在南疆很常见,但生长在沙漠中的胡杨最美丽、最可敬。在所有的树木中,胡杨是最坚忍的、最无私的,也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你也在这里吗?”胡杨就是这样的存在。任凭沙尘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侵蚀,任凭严寒酷暑,胡杨依然能够顽强生存,生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独立傲世,笑看风起云涌。一胡杨,一丰碑。作为一个人,又有何颜面孤独、自卑、迷茫?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向上、不奋斗?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孕育的绿洲,归功于生命之河——塔里木河。这条沟通了东西方文明的古老河流,是南疆人民的母亲河,虽然水量越来越少,有的支流已完全断流,但她至今也还是大漠戈壁万物生灵的大动脉。她没有选择走出沙漠,更没有选择像长江黄河一样随波逐流奔入海洋,而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默默地流淌在塔里木盆地,滋养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包括一代代塔大人。

  塔大在我心

  塔里木大学位于阿拉尔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驻地。说起兵团,这是新疆特有,全国绝无仅有,从创立至今,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张仲瀚赋诗:“十万大军进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以王震将军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率部进疆屯垦戍边,在极其艰巨的条件下,铸剑为犁,掘地为穴,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将茫茫戈壁变成良田万倾,将不毛之地变成河谷绿洲,这种不屈不饶、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震撼。兵团人亦兵亦工亦农,多少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书写了一部催人奋进的壮美诗篇。兵团给人留下了太多艰辛的印象,但更多的感受是热血如潮、精神永驻。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就是出于屯垦戍边的战略需要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现实需要,于1958年创办。塔大人是兵团人的一份子,身体里淌的是兵团人的血、流的是兵团人的汗、传承的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深受兵团精神的感染,我更加坚定了扎根新疆、奉献新疆的理想信念。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了班干部、学生会干部,为的就是多尽一份力,多做一点事。回想起自己的入党初心,真的很纯粹,就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没有党,就没有我可爱的母校;没有党,就圆不了我的“大学梦”;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我,也不会有将来的我。

  毕业离校已经7年了,这个让我成长成熟的地方,一花一草一木,都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伴我前行的是融会在兵团精神、大漠精神、胡杨精神、塔河精神中的塔大精神,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指引我一路披靳斩棘,破浪前行。我甘愿做一名新时代的“疆一代”,在新疆大地献青春、洒热血、挥汗水,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做出塔大人应有的贡献。

  篇七: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良师益友

  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也曾“轰轰烈烈”,也曾起起伏伏,甚至于“凄凄惨惨戚戚”,但从未浑浑噩噩,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岁月长河,纷繁终归寂寞。

  或许,是曾经点燃在童年梦想里的那柄火苗“扑棱、扑棱”着还没有熄灭;或许,是已经根植于青春懵懂的那株小草面临春风来袭又顽强地摇曳起来,它们化成了一股清新神奇的力量,牵引着我来到了中营坝巷,那一年的春天,我报名参加老年大学诗文班——尊重自己的内心,去做真实的选择。

  入校不久,南生杰老师解析了魏晋大家陶渊明的诗《移居二首》,诗人辞官归隐后迁居南村,其目的原来是“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与知心的朋友一起闲谈,直至日落月升,该是多么的惬意啊!所谓“素心人”,是指那些没有胡思乱想与穷奢极欲的人,他们只有一颗安贫乐道的心。

  在班里两月有余,我得出了结论——这里,老年大学诗文班,无异于陶公所描述的人间净土桃花源或南村。诗友们温润如玉,乐善好施。初来乍到的自己,恍如穿越置身于君子素人群中,舒适幸福。我总是一次次地被这些古道侠肠的“老人”们所感动,也总是一次次地提醒自己,切忌因此表示诧异而成为另类。我是那么“贪婪”地敞开肺腑,享受这纯洁的空气。

  诗文班和诗词学会有着光荣的传统。电视剧《亮剑》有这么一段儿台词:“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性格,它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诗文班和诗词学会的“首任军事首长”是地委、市局一些离退休老干部,之后逐渐转化为社会各阶层贤达人员,三十年风云际会,三十年薪火相传。诗文班和诗词学会的成员中,有汉中诗词家协会会员41人、陕西诗词学会会员20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5人,省内著名诗人刁永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专门提到“汉中老年大学诗词创作群体实力卓然(大意)”。

  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印象》,记述了自己在老年大学第一节课的情景。

  时间:2023年3月6日上午9:00/地点:汉中老年大学四楼大教室/南老师疾步走上讲台/他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上“友善之歌”四个大字,题目之下,首课讲授魏晋诗人陶渊明的《移居二首》/在讲到南村的种种风情,老师的眼中释放出熠熠的光芒,嘴角上扬,语气热烈,是赞美和向往/在谈到古今社会的不公不义,老师的目光是那么的愤懑,嘴角下撇,语气激昂,是愤怒与悲伤/课堂上的南老师,在我的眼里蜕变为那位超凡脱俗、无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令公/我折服于南老师的才学和人格魅力。

  和同学们一样,我很喜欢听赵栩老师的课,喜欢他的激烈,喜欢他的忘我,喜欢他的如醉如痴,甚至,他略微口吃的“缺陷”也颇为喜欢!他的课上,有时我能看到他眼角的泪花在镜片后闪烁。举例说来,讲到李白的“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赵老师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蜀道险峻奇貌,神态夸张,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深受感动,我们这些求学的“老年人”,无疑是弱势群体,我们不正是这样渴望得到社会主流群体的正视吗?

  王汉斌老师从诗词班学员中脱颖而出,他为人谦和,与学员无间隙契合,他的课求实务真,板书工整,为学校开创了新的教学思路。还有许多的老师,各具特色,篇幅所限,恕不能一一道来了。

  诗文班和诗词学会,有数位不在编制的“大咖”、“真神”,他们亦师亦友,是我们这个群体的“至尊宝”(仅从字面理解,不是《大话西游》中的特定含义),我们习惯称呼某老、某某老,如:唐孟杰、刘广贤、张效忠、刘明哲、张翠玲、胡爱昀、邱国藩等。

  回宗义老师对诗词班的影响十分深远,数十年来,大部分诗文班学员的“专业技能”几乎无一例外受益于回老师,我本人进阶陕西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的“敲门砖(诗词作品)”,即是他逐字逐句协助完成的。德高望重、恩同再造,这类词藻不足以表达学生对师尊的感情,只想对他说:受教诲时,您漏风的门牙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嗯,这,或许是让我想起了一位自己最尊贵的长辈。

  有一位巴山脚下、汉水之滨成长起来的“乐山水,擅绘画,喜诗词”的汉中人,他的“鸿爪”曾在汉中老年大学留迹,他授课育人,殚心竭虑,门庭清贫,桃李满枝……他已离世四年,仍被大家奉若神明——许大明!值得汉中老年大学师生永久骄傲的巨擘。

  像和熙的春风扑面,张效忠老师夹着关中土腔的朗朗笑语、与刘明哲老师温良恭俭略显羞涩的微笑相得益彰。他们是那样关心诗词班诗词学会的发展,关心他人健康,鼓励新人成长,希望后辈继承传统,抓好接力棒。刘老心细如丝,得知新入学的我需要格律资料,第二天,一本《诗韵新编》送到了我的手上,而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的尊姓大名;我有一首在群里发表的词,其中一句“劳碌半生风雨殆”,张老找到我,缓缓地对我说:“殆”字生僻,表达含糊,作诗作词要避免使用孤僻词句,不如改“殆”为“在”——“劳碌半生风雨在”,果然一字之差云泥之别。我在想:岂止是作诗,做人不也是同样道理啊?

  还有:元白兼济、长者风范李龙清,诗书画篆、全能战将潘藩,才思敏捷、现世诗魔李宝珠,旁征博引、学究达人张榜,婉约豪迈、不让须眉段晓芳,“推敲一个字,漫溢半锅汤”作家诗人杨再丽,自由浪漫、牛耳小剧李晓敏,以及莫自华、王云从、陈才俊、孙巧绒、马亚珍、周晓霞……(我喜爱班里所有的同学,不能全部具名了。Iamsorry!)这是一个披坚执锐的集团、能够攻城拔寨的罗马方阵。

  2023年4月,我作《为晨练路遇宝丰诗友作》“晨练途中遇宝丰,伫足寒喧轻嘘声。/君居城东吾城北,诗文幸识田舍翁。”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作为“格律诗”,按“新韵”检测,格律错误有六处之多;二是与诗文班副班长田宝丰的偶遇,也仅仅表现在“寒喧”和“幸识”的阶段。

  时隔5月,2023年9月,我作《君子风》“宗营坝巷矗黉堂,白发青丝励学昌。/不染凡尘污浊气,尽飘仙境李桃芳。/后生感悟誊诗趣,翁妪倾心馈锦囊。/三老四兄才德备,宝丰君子楷模匡。”此时整首诗的格律方面已无纰漏,而“宝丰君子楷模匡”是我对他的新的认知(诗中“三老”指回老师、张老和刘老,“四兄”指李龙清、田宝丰、潘藩和张榜)。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不妄动,动必有道;不徒语,语必有理;不苟求,求必有义;不虚行,行必有正。

  君子难觅乎?难,现今社会凤毛麟角;君子易寻乎?然,宗营坝巷芸芸众生。田宝丰乃君子之中的楷模。

  张效忠老师有《赠田宝丰同窗》“为人为众拼全身,巨细无分总尽心。/酷爱诗词追韵味,关心亲友义情深。/美篇制作未辞苦,品集辑编求善臻。/班务坦承堪模范,丹青渲染问新津。/诗文班里尽知己,天汉梁州骚结群。/似海黉门心地朗,清清如水见精神。

  潘藩有《好哥们田宝丰》“田苑勤耕一键牛,宝刀不老冲天斗。/丰收铭颂功勋绩,默默舍翁苦索求。”

  在田宝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大明老师的影子,看到了张效忠老师的祥和,他是汉中老年大学老一代诗词人的接棒人,承前启后,又培养出一代新人。他是我的偶像,我的学习榜样。

  我在《君子风》文章中还写到:“吾等由来,皆为“新生”,初入殿堂,不免忐忑,想学感难,想问情怯;亦有莽撞,开稿律诗,闭门词牌,不知所云……惟宝丰等众位兄长,协同尊师,不弃鲁缟,逐字逐段,点化混沌,言传身教,鸿蒙开辟,遂使百花尽放沐春风,百舸争流竞上游。”

  担任诗词班副班长整整三年,事无巨细,一揽到底,却没有一次不是把学校颁发的先进荣誉让给他人,换成别人,能轻易做到吗?

  借此投稿之际,我呼吁将这次三十年校庆活动颁发的“优秀学生”奖项授予田宝丰同志,使得荣誉名至实归。

  如果有来生,我愿意,愿意再早一点和你、和你们结缘,一路相伴——我可敬、可爱的良师益友!

  篇八: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工程”名就

  窗外微风细雨,加上少许阳光的点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柠檬味,把我的记忆,拉到那个夏天。那年朝气的我,意气风发,带着指点江山气势,开始人生的新起点!

  忆往昔,时光知味,岁月沉香。香樟树下,花溪河畔。一代又一代学子,一名又一名教师,一位位职工……组成了重工这个大家庭。这是人生重新起航的地方,是开启又一个篇章的起点。

  重工的相遇,更像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从开始的无感到如今的欢喜,那漫天渲染的落日,那令人心悸的朝颜,那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希望绽放璀璨的路径。

  今年重工20岁了!20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它更像是一个前途较好的青年,不断进步,努力创新。或许受过挫折,或许挨过伤痛,但更多的是那些挫折和伤痛背后的荣耀与成功。20岁的他培养了许多优秀孩子,承载了许多难以言表的希望与情感。看过这样一些诗句,只愿祝我重工:

  盛誉遥惊四海骇,

  慕名学子五洲来。

  学风玉律无形树,

  校纪金科有影台。

  万卷园丁书满腹,

  千盘桃李志夺魁。

  科研春色难关住,

  一地芳菲汗水栽。

  篇九: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荣耀二十年,挥斥方遒

  辉煌荣耀二十载,扬帆起航再出发。时间转瞬即逝,重庆工程学院转眼间就成立了二十周年,二十年来,有成绩,有青春,也有积极向上的莘莘学子们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激,我们的大学时光在这里度过了,在这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深刻记忆!

  母校几经沧桑,奋发图强,赢得桃李满天下,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相信,母校将前启后继再创辉煌的新起点。二十年的风雨、二十年的成长;二十年的辛勤努力,必将化作一路芬芳!

  二十年,似长,亦短!它像苦茗需要慢慢品尝,工大人时刻将校训铭记在心:博学精思,笃行致新。用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信心,努力的改变着工大,使工大茁壮成长。

  二十年,学校的环境有了质的飞跃。瘢痕累累的柜面,算盘,灰白色两翼对称式教学楼,周边农田变成了现在的先进仪器和设备,舒适美观的教学大楼,碧波荡漾的湖水……经过20年的建设,几代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实力逐步增强。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主动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去面对失败和阻力,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重工的校园里,时刻都能感受到重工的气息,站在观景台上,清澈的湖水中有无数条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鲤鱼、金鱼穿梭,教学大楼的倒影映在其中,心中十分惬意,作为一名重工的学生,我以重工自豪,我要用我最大的努力为学校争得荣誉,让重工越变越好。

  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想象着再过若干年,重回母校,感受母校取得的辉煌,大学时光是短暂的,也许就是因为它的转瞬即逝,在重庆工程学院我们走过了不能忘怀的青春岁月,让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多高,重庆工程学院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作为一个学校,20年并不悠久,但是它像一个年轻人,前进的过程中充满着活力和激情。重庆工程学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动力发展着,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工程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十: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六十年风华峥嵘,一捧心精诚至善

  何其有幸,我们相聚在福中医这六十年一场的盛会。

  歌颂与赞美似乎都已经太多,展望与希冀也不愿再用单薄的文字来承载;只是希望,在这一刻,静下来好好看一看母校,看一看这一代代的杏林中人,因为我们知道,精诚铸大医,至善谋发展,从来都是这热烈的欢庆与自豪的赞美过后,沉静而漫长的事业。

  想追源回溯,看她这六十年一路走来的历程。

  60年的历史是短暂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间,不过须臾一瞬;60年也是漫长的,她走过1958的初创初办之路,捱过文革漫长的冬季,又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重新启程。

  然而六十年风雨兼程,却非我辈一朝可以观得。我只看得那“1958”,简单的4个数字,而其中的意义如何深刻,又凝聚了多少人的呕心沥血,见证了多少人的初心不改,或许只有那些用一生陪伴她成长的前辈们,才能真正体会。

  她历经沧桑,却从未老去,一代代的杏林学子不断为她注入涓涓新鲜的血液,将青葱的岁月,留在这方寸土地之上。

  我依稀记得的,是初得录取通知书时,在网上寻找关于学校的信息,在百度贴吧的一个帖子里,我看到宋慈湖边绿柳轻扬的景色,一位学长留下这样一句话:在福中医的5年,如今就要离开,走在宋慈湖畔,只记得那一句“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

  那时的我是懵懂的,若有若无的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医学生,他们的信仰,和坚持。

  在福中医的两年多,我也见过太多可爱的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不论是风华正茂的青年还是已经行医半生的老前辈们。他们向我们讲述着毕生所学,讲述着在临床中的一次次经历。你会看见满脸岁月沧桑痕迹的老师,兴致正盛时,在讲台上津津乐道,手舞足蹈,那一刻你会觉得,这真是这世上最可爱的人了。

  那些在生死边缘与死神的搏斗,那些不眠不休的工作,那些翻遍资料钻研的疑难杂症,他们云淡风轻,一语带过,似乎是在讲述一个很久以前的,与自己无甚相关的故事,而他们向你提起,不过是为了告诉你他对于一个病症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

  于外行人而言,少有人能真正体会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心吧。

  记得一位老师与我们玩笑:“我们医生是不急着马上给病人退烧的,因为发烧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与疾病斗争啊,可是家属们可不这样想,你要这样对他们说,任由病人发烧要被打的!哦对了,你还要迅速退烧,给病人退烧退的慢了,他们也不满意你也要挨打的。”

  医患纠纷向来有之,在这重重误会的压力与日日夜夜的辛劳中,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医疗工作岗位上的人,其初心不改,着实值得我们敬佩。

  我的初心,也曾是成为杏林学子中的一员,然而机缘巧合之下,我还是留在了医学信息方向的信息管理专业中。

  也曾疑惑IT与医学相结合专业的意义何在,也曾羡慕学习中医中药专业的同学们,捧着写满中药名的书籍细细钻研的样子。那些不论是静静躺在纸上的文字,还是从他们的口中娓娓道来的古方,都携着那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的无限魅力,散发着中医文化令人向往的无限吸引。

  只是在这些年的学习中,我们也开始慢慢看到,这些我们浅薄看来所谓“鸡肋”的专业,正印证着福中医的发展与进步,中医药的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也可以想得到,在这个“互联网+医疗”的时代里,将医学信息化,中医学信息化,从来都不是一个设想而已。

  从1976年,福建中医学院正式复办,到2010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在历届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不断实践,开拓发展。从我国第一个中医骨伤本科专业,到全国第一家“中医证研究基地”;从中医康复学等优势学科,到中医误诊学、中医证研究等领先领域;从近300名的台港澳学生及外国留学生,到新一批已在国内学术界崭露头角年轻业务骨干;一路走来,她传承的是古老的中医精神,却从未满足于前人的智慧,她的开拓与创新,从未停歇。

  篇十一: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高中回忆录

  我的高中生活中规中矩。早上揣着单词本晨跑;上午边听数学课边打瞌睡;下午发愁桌斗里永远写不完的卷子和背不完的笔记;晚上全班一起看新闻联播,幻想以后当个了不起的人物,也坐进人民大会堂里去。宿舍餐厅教学楼三点一线的生活好像跟电视剧里的传奇青春完全没有关系,但正是因为整整三年日复一日的三点一线,才缩短了我和梦想的距离。

  我的高中时代还算顺利。我遇见的老师个个万里挑一。有人教我敢想敢做,前半生不害怕,后半生才不后悔;有人教我君子慎独,人前做到极致,独处时也要严于律己;有人教我相信自己,不要拒绝接受失败,每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在成功之前都尤为珍贵。老师们教给我的东西早已远远超出了课本的承载力,遇见他们我三生有幸,他们的话我将永远铭记于心,终身受益。

  我的高中时代没有遗憾。毕业很久了,依然时常想起五大街的红色教学楼。住校生活可能缺少了一些色彩,但从教室的窗户向外望总能看见绿树红墙;活动课和朋友一起散步,总能闻见青草和泥土的芬芳;偶尔和朋友聊天,聊到班主任的口头禅也还是会一起大笑……我以为我会记得写不出答案时的难过或者考试前的压力,但当我真的离开校园时才发现,能留在心里的都是最美好的回忆。

  我的高中时代谈不上轰轰烈烈,但遇到了一群对的人,做了很多对的事,结果也算称心如意。现在我在喜欢的城市读着喜欢的专业,认真学习努力生活,偶尔也会很欧气,比如我真的坐进了人民大会堂里。很感谢母校的栽培,也很感谢那时那个不愿浅尝辄止的我自己,让现在的我拥有了云淡风轻的底气。

  百余年风雨沧桑,开封高中培育了无数优秀学子。值此开封高中建校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我谨献上我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有万卷园丁书满腹,更有千盘桃李志夺魁,愿薪火相传,辉煌永驻。

  篇十二: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喂,您先不要说话,听我说,我是您远方的孩子,想和您聊聊天,好吗?

  追忆美好,展望未来?这是母校您温暖的召唤,多么难得,又多么有幸!难免会心头一酸,像极了母亲对远方游子的热烈期盼。我们都是不孝的游子,远走他乡,不能陪母校共度50岁生日。

  但您不知道的是,世界各地的孩子都在关注着您,思念着您,并祝福着您。

  与您第一次见面,那是在遥远的2010年夏秋交替的时节,鲜花傲艳,树叶缤纷,懒洋洋的落日铺满美丽的校园。我踩着两次分数线终于来到了铁中这所梦中的学校,估计有人要问什么是脚踩两次分数线。说来让我庆幸又不解的是,那一年小升初,我们很多学生考了两次试,才最终被录取,与如今的初试复试有些相似。总之,有惊又险之后我成为了您的一个孩子,并为之骄傲!

  您知道吗,在我生长的边远农村,考上小县城的高中已光荣。正如现实中一样,我站在8000+人数的校园里,全是陌生。早忘了是怎么样度过那段日子的,隐约里记得老师的呵护关爱让我备受感动。

  本想多花些时间和您絮叨絮叨自己初中的事儿,可是怕耽误了您的时间,所以放弃了-

  只记得那时候高三楼刚刚修建,初中部的教学楼还是老危房,如今体育馆的旧址是水泥地的篮球场,我们在那里进行了无数次课间慢跑,只是那楼后面的两台乒乓球桌总是挤满了人。

  回忆啊回忆,它总是那么珍贵,它总是不停的挠你的心让你落泪。

  我们快乐的成长着,也快乐的学习着,秋去春来,转眼就三年伴随那喜报连连,我们都轻轻的掌初中部告别,又转过身骄傲的向高中部走去。

  分别的眼泪中夹杂了太多复杂的情绪。

  好在不久之后,又认识了一群新的通辽实验中学人,各有不同,却全都那么可爱,那就是我的高中老师与同学。

  谁知,时间真的从来不停歇,三年的时间还没待够,就又各奔东西,再难全体相聚。就连见一面都成为了很奢侈很奢侈的愿望,我们总是不停的强调以后见以后见,可是结果往往都是再也不见,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总会不小心的弄丢了一些很在乎的人。

  回忆啊回忆,它总是那么清晰,它总是不停的挠你的心让你落泪。

  现在骄傲的是,离开母校您两年的时间里,你又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可喜的成绩。每每有您的动态,总会被QQ空间、朋友圈霸屏:高三楼安装空调啦-中高考又摘得状元啦-什么什么比赛又获得冠军啦……全面开花,多么激动!

  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在疯狂的转载发哥(我们对老校长的爱称)退休的消息,天啊,我在校的六年里,听了很多次他精彩的讲话,那一刻突然想说点什么,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戴。

  于是更新了一条空间动态,是这样写的:

  猛然听说发哥申请退休了,

  听到消息后突然沉默,不知言语

  有些意外,有些失落,有些感动,又有些庆幸

  霎那间,回忆如昨,涌上心头

  不知是我们没礼貌,还是太过爱他

  总是称爷爷年龄的他为发哥

  我在通辽实验中学生活学习了六年

  熟知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

  但发哥却无数次亲身关心

  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还有一师一生

  有幸自己见证了铁中的发展,

  除了主教学楼,主体育场

  我见证了每一座建筑的出现和翻新

  也见证了每一处环境的改善和美好

  更见证了每一次成绩的获得和骄傲

  而所有的所有,都是发哥亲自带领的

  见过清晨锻炼的发哥

  见过深夜校园巡逻的发哥

  见过篮球场捡垃圾的发哥

  看过无数次激情讲话的发哥

  只是,最遗憾没能见到您在岗位的最后一天

  但是,两千里之外的我,心却飞回了那个

  小小的空间,小到只有您和我

  我轻轻鞠躬问候:校长好

  你微微点头:“好,好,好-”

  就好像我们的第一次对话,如此安静美好!

  最后是用他告别演讲的结尾作为的结束语,

  “不管我将来走到哪里

  我的心

  我的生命

  永远属于这里

  我会告诉我的子女

  当若干年以后

  我的生命停止了

  他们要趁一个黄昏或黎明的时候

  悄悄地把我的一部分骨灰埋到学校的某棵树下

  让我长眠于这里……”

  长眠于那片土地,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啊!此刻,我在离您两千里外的地方求学。顾城《不是再见》诗中的一句话特别应景:

  我们告别了两年,

  告别的结果

  总是再见!

  是啊,我们总是与您短暂的相聚,然后又长久的分别。

  回忆啊回忆,它总是那么难忘,它总是不停的挠你的心让你落泪。

  于是借此母校50岁生日,我想真诚的说一句:谢谢那些真挚的师友,很少的联系并不代表感恩的心被逐渐磨灭,不善言辞的我真心感谢那些你们给予我的所有。

  说到这时,自己竟然突然醒过来,漆黑的房间弥漫着满满的思念的味道,巧合的是手机里放着班歌《追梦赤子心》,原来是场梦。

  这个梦好长,却又不愿意醒来。祈求十月的微风,带去我对母校的挂念与祝福!

  愿母校更加辉煌!

  愿师友更加幸福!

  愿你我都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篇十三: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我与实验中学的那些年

  从小时起,我与实验中学就有着深深的“羁绊”。

  由于母亲是实验中学的一名教工,我得以在这所花园般的学校度过我的童年。在小时模糊的记忆中,有黄色老楼前的水泥地篮球场,有主楼旁绿油油的大片草坪,有清晨在教工食堂得到的酸奶,有母亲办公室中老旧的台式机。那时,我们都叫她——铁中。在小学,我的学校与家都与实验中学仅隔了一道铁栅栏。每天中午与姐姐穿过小门,走过有着两排桃树的小路,家就在眼前。放假时,约几个小伙伴在小区与学校间自由穿梭。我们在宽阔的主路上滑过滑板,在雪后的草坪上打过雪仗,在夜晚的操场上看过星星,也悄悄进过肃穆的教学楼,透过门上的小窗探索课堂。在校园中长大,我开始好奇在校园中匆匆而过的穿蓝衣的哥哥姐姐们,开始认识日后会成为我师长的叔叔阿姨,开始明白我注定要在这所学校开始我的初高中生活。

  终于,我以小升初第五名的成绩考入熟悉的校园,正式成为其中一员。我换上了和大家一样的天蓝色校服,开始了当时觉得漫长如今回想却倍感短暂的六年学习生涯。还记得初中第一次报道,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小时只能从窗外看到的课堂;第一次见同学,还不知道彼此间会建立如此深厚的友谊;第一次军训,用整齐的步伐走过操场;第一次考试,为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兴奋不已;第一次联欢,连夜练习的长笛曲和老师的难忘今宵;第一次艺术节,换上长长的白裙站在大家眼前……桩桩件件,如在昨日。晚自习明亮的教室,中考前紧张的复习,依旧在这所学校,我以理想的成绩升入高中部。

  高中的生活,更紧张,也更刻骨铭心。从军训时的优秀方队,到运动会的团体第七,再到平均分年级第一,我们的班级紧紧凝聚。对我个人,我经历过年级第一的喜悦,跌落过二十名开外的低谷;曾为学习方法而困惑,也会为未来而迷茫;有过为理想奋斗的豪言壮语,也曾自暴自弃沉浸网络。是父母的默默支持与开导,让我自己找到该走的路;是老师的信任与帮助,让我克服学习上的重重困难;是同学们的深厚情谊,让每一天的校园生活都充满欢声笑语;是学校的关注与引导,让我们在成才路上走的更顺更远……

  我的老师啊,我曾为写不完的作业而抱怨,曾在课堂上溜号写作业,曾在考试中因低级错误成绩一落千丈,曾在一个知识点上许久不开窍。但当我走到今日,我永不会忘记的只有老师们对我的信任与关爱。我的班主任李老师与潘老师,一如慈母,一如严父,一位让我乐观,一位使我严谨,一位让我的初中充满阳光,一位让我的高中不留遗憾。迟老师,我语文学科的启蒙老师,让我对语文真正产生了兴趣与感情;毕老师,以一次次细心的批改与讲解让我的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还有在我因成绩下滑而心急时安慰我的陈老师,一直信任我的邓老师……我的老师们,我多想再回到课堂,再听一次你们的课啊!

  我的母校啊,我在你的怀抱中成长,在你的哺育下成材。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的足迹,每一次活动都有我的身影。我为你骄傲,每一次换上蓝色校服,每一次目送校旗升起,我都为我是实验中学人而骄傲;我为你自豪,每当你取得成就,每当你再创辉煌,我都为我是你的一员而自豪。你记录着我的童年,开启了我的青年;我注视着你的发展,铭记着你的辉煌。我的母校,即使今天我离开了你,我的心依然与你连在一起,我愿做你光芒中淡淡的一笔!

  篇十四: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

  《封塑时光年华未央》

  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从远方而来的莘莘学子,他们漂泊的心里,有浓稠的乡念,有潜藏的迷惘,有炽热的期盼,更多的是对晓庄的憧憬。放下包袱,说上一句:“你好,晓庄”,晓庄,也就成了另一个故乡。

  犹记去年刚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紧张与雀跃的心情化作微微颤抖的手。撕开包装,轻轻掀开,一片淡淡的紫色映入眼帘。紫色,是我对晓庄最初的印象。从色彩上来讲,紫色是蓝色和红色的混合。两个极暖与极冷色调的碰撞,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当时刚刚高考后我的心情。红色蕴含着温暖,蕴含着活泼与热情,夹杂了我奔赴大学的美好憧憬。而蓝色,则蕴含着一种淡淡的阴郁,是美好心情的反面,就像一本书放在桌上,总是无法沐浴到桌边台灯温暖光束的底面。而这样的心情,暗示着我已经流逝的高中时光,最忙碌最充实也最美好的人生经历。一种直击心灵的色彩,总是会触动心底。从另一方面来说,物理上,紫色是指电磁波的可见光中的最高频部分,我总能梦回高中时,同学口中最高频出现的晓庄。而用紫色作为主色印在录取通知书的封面,好似含蓄委婉地描绘出了晓庄的未来一片大好的发展蓝图。时间悄悄在指缝间溜走,晓庄也即将迎来它生命中的又一高频部分——生日。

  晓庄建校于1927年,今年3月,便是晓庄的九十五周年校庆。我总是对5这个数字有特别的好感,因为我觉得5是最为工整的数字,很能描绘晓庄学子的书生正气。恰逢入学第一年,便赶上了九十五周年校庆,让我觉得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在晓庄度过的这几个月,惬意且充实。美好的时光总是从清晨开始,凝视着朝阳,望着远处的晨曦,踏上学海道路。一天的生活,会充满朗朗书声,会有忙碌紧凑的脚步声,也会有闲适漫步时轻踩树叶的咔嚓声。充实的一天结束在晚霞,薄雾缭绕,厨火摇曳,夜幕间混杂着晚间美食的香气,时光将味道烙在味蕾上。

  时光随着风的惯性呼啸而过,校园依旧生生不息。等待天光破晓,静观星辰变幻,俯仰之间,九十五年已过。晓庄校园里,时刻发生着梦想与奋斗的故事。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喜迎校庆寄语母校征文(甄选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助人为乐事迹材料清廉家庭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2025年给朋友的惊蛰祝福语2025年给朋友的中秋节QQ祝福语,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