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2023年10月底,我所唐菊兴研究员被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评为“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科技部协同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前往西藏对其进行了现场...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学习2023年《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通用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2023年10月底,我所唐菊兴研究员被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评为“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科技部协同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前往西藏对其进行了现场宣传与采访。通过宣传优秀事迹,资源所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身边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长期在野外开展科研工作的典型代表学习,学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用业绩成果回馈着党和国家的培育等先进事迹。
在学生们眼中,“唐老师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而火热的心”,有空的时候,他会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写写随笔,抒发对生活琐事和野外工作的感慨和感悟,不仅古典诗词信手拈来,还时常引用鲍勃·迪伦等著名摇滚歌手的歌词。
第二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正式播出。一幕幕场景,一个个人物、一句句真言,令人震撼,发人深省,鲜活地解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有什么样的特质,他们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敬党的理念,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也体现了一心为民的这种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人生、对社会、对事业的态度有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勇士的事迹,无疑阐释了什么是责任心,也说明了责任心的重要性。只要有了责任心,就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成为不平凡。没有责任心,就会对任何事缺乏应有的激情和朝气,变得懈怠。
新时期干部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在为民服务上做了贡献。作为人民公仆,应该时时刻刻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时时刻刻用责任。
刘玲琍
刘玲琍坚守清贫,用行动践行初心。她常说:“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需要我守护。”作为衡阳特殊教育界的名师,许多康复机构曾向她抛出橄榄枝,但都被她拒绝了。多年来,她独自抚育儿子,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依然资助4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虽然每周要上20多节课,忙得像陀螺一样,但她依然第一个报名参加“送教上门”,到社区里为那些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孩子上课,努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第三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钱七虎
钱七虎是一名军事科学家,1937年出生,炮火纷飞的童年让他下定决心为国铸盾。六十年来,他创建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学科体系,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和科技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作出开创性、历史性贡献。他甘为人梯、为战育人,一生淡泊名利,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
刘玲琍
刘玲琍,女,汉族,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卅载春秋,只为静待花开。1991年,她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32年来,先后培养80多名学生。为了在带班中途不换老师,她怀的第一个孩子没敢要,直到32岁才有孩子,但不幸的是,孩子在8个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刘玲琍白天教学生,回家教儿子,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训练,她的儿子终于能正常说话,进入普通学校就读,2023年高考,取得超本科线近30分的好成绩。在她的教育培养下,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有的成为设计师、教师,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成为糕点师、园艺师,有了美好的前途和家庭。
潜心探索,奏响教研“乐章”。由于听力缺陷,聋哑学生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学习语言十分困难。为帮助学生发准音,她反复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变化,或者将孩子的手指伸进她的嘴里,触摸发音的位置。每天下班,她都声音嘶哑,说话困难。但是,每当孩子们用含混的声音喊出“刘老师好”时,每当那些快要失去信心的家长听到孩子喊出“妈妈”,抱着她流下滚滚热泪时,刘玲琍的决心和信心都更加坚定了。在多年从事听力语言康复教学中,她把用到自己儿子身上的训练方式进行改进,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出“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自编了“舌操”和语训教材,都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她撰写的《聋校语文教学应做好“三个转变”》等20多篇论文多次在全国、省里获奖。
唐菊兴
唐菊兴参与西藏巨龙矿业的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工作(勘探报告排第四)(2006~2008年1月),提交铜金属资源量718.8万吨,伴生钼金属资源量35.6万吨、银金属资源量4221吨(获2023年国土资源科技奖一等奖)。主持西藏阿里尕尔穷大型铜金矿的勘查,查明矽卡岩型铜金矿的形态产状和规模,求获金资源量20余吨,铜资源量9万吨(或2023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进展)。
唐菊兴同志各方面表现突出,为缓解我国资源瓶颈,竭诚奉献,勇做表率,勇挑重担,时时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被中国地调局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被国土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吴惠芳
吴惠芳曾是解放军驻杭州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9月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18年来,从军官到村官,他将乡村建设当作第二战场,推动形成“四治融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强富美高”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了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示范样本。
李桂科
1981年的春天,24岁的白族小伙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云南省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以及患者茫然无着的生存状态,让他做出一个决定:“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此后40余年,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的过程中,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将与世隔绝的“麻风孤岛”,变成了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村”。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是一名维吾尔族党员,20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党委书记岗位。她真情服务群众,办好暖心实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她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社区最大的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创建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在居民心中。她说“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要永远把各族居民当作自己的亲人,让社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最舒心的港湾”。
第四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随着全村基础设施问题的解决、村企关系的理顺,以及城镇化公共管理服务的到位,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成为了我们新的追求目标。
2006年,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我们以每年每亩1300元(现调整为1500元)的土地流转费标准,将村民手中8000亩耕地的承包经营权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建立了苗木基地、粮食基地、果蔬基地以及水产养殖基地,成立了专业农业公司,彻底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009年,为响应国家“加速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把旅游业作为消费的龙头”的号召,吴惠芳牵头布局乡村旅游,组建团队深入挖掘传统江南农耕文化,亲自谋划,按照“缩小比例的江南水乡、功能丰富的休闲农庄、农耕主题的文化走廊”建设理念,推动建设了占地500亩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儿童游乐场、垂钓中心等功能齐全的旅游项目设施,并在永联小镇建成了停车场、宾馆、农家乐等特色旅游辅助设施,形成了以“一镇、一厅、一馆、一街”“三园”“五基地”为核心的永联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历经10余年建设,永联村基本形成了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我们不仅形成了“永联豆腐”“永联米酒”“永联菜油”等一批具有永联特色的乡土品牌,更诞生了“天天鲜”“永联菜篮”“永联大米”等一批永联自主农业品牌。2023年,永联大米走出国门,亮相米兰世博会,被认证为“2023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指定用米”。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围绕“农”字做精做细,还要做优做强。为持续推进永联旅游产业发展,形成农业全产业融合,我们按照“五化”标准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历经10年建设发展,永联已基本形成了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的内生循环发展。
第五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六月的江南,生机勃勃。江苏苏州下辖的张家港市永联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正放飞着新的梦想。
永联之美,美在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已经从一个传统的苏南农村,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小镇,是全国最接近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行政村之一。
说起村里的巨大变化,父老乡亲们纷纷表示:这一切,与村党委书记吴惠芳的辛苦和努力分不开。
17年前,吴惠芳怀揣“让乡亲们跟上时代步伐,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梦想,脱下军装,不要国家安置,毅然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17年来,这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带领全村百姓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永联答卷”。
第六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充分展现了榜样的精神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央决定:对100名共产党员、100名党务工作者、300个基层党组织分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0月26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正是以“两优一先”中的典型代表为素材,为我们生动展现了一个个标杆和榜样。他们有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在频繁的岗位上干部不平凡的事业;有的胸怀天下、服务乡邻,在贫瘠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有的心怀理想、奋发图强,在专业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有的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把普通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一个故事、一双坚定的手掌,他们用信仰、信念、坚守、忠诚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榜样》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人物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榜样是信仰的力量。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也将注定平庸一生。然而,甘愿牺牲奉献、永远为党争光的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副秘书长,打造过硬战斗堡垒的海南省三沙市“琼沙3号”轮党支部;始终坚守着共产党员的信念与责任,坚定推动服务器国产化和自主创新的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王恩东。他们却始终坚守着对党忠诚的信仰,始终坚守着为国争光的信仰,始终坚守着为民服务的信仰,用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去诠释了一个党组织、一名共产党员该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向所有人传递着生生不息的信仰力量。
榜样是忠诚的力量。“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标准。”忠诚,也是对一名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信念坚定,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湖南省娄底市公 安局警花李贝,她18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执法工作一线,在工作中“抓过贼、卧过底、毙过匪”,却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信仰、始终坚守“牺牲和奉献”的人生信条,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崇尚敬业的不懈追求和一名警 察真诚为民的公仆本色。有着“大国工匠”之称的中车长客高级技师李万君,他带领团队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5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却毅然地拒绝了海外企业高出10余倍的高薪聘请。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他们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自己忠爱的事业、忠爱的祖国、忠爱的党。
榜样是奉献的力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更应该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自觉坚守。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退休干部罗官章就是这样一位干部,他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毅然将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到了村里,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党员。回到村里的19年里,他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带领群众摘穷帽子,过上好日子。他带领村民先后试种过香菌、白肋烟、中药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种,还尝试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养殖,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他引进反季节蔬菜品种白玉春萝卜由于没有及时运出去,自掏腰包为群众补偿了经济损失。然而,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就连儿子患病不幸夭折他也没能及时赶回去,乡邻们都富了起来,盖起了新房子,唯独他自己依然俭朴如初。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支月英,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始终心系留守儿童的教育,却成了女儿口中的“不是一位好妈妈”。他们是奉献社会、服务乡邻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成就了他人的幸福安康,却给自己的亲人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鲜明昭示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继承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生动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体现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他们是典型,亦是榜样,更是指引我们在新长征路上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第七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榜样8》节目邀请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参加录制。
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
钱七虎是一名军事科学家,1937年出生,炮火纷飞的童年让他下定决心为国铸盾。六十年来,他创建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学科体系,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和科技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作出开创性、历史性贡献。他甘为人梯、为战育人,一生淡泊名利,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
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
刘玲琍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一直留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潜心探索改进语言训练模式。30余年如一日,帮助有听力缺陷的孩子训练正常说话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回归社会,拥有美好前途和幸福家庭。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
唐菊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调查首席科学家,始终以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质矿产宝藏为己任,28年来坚持奔波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生命禁区。他主持或参与勘查评价和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为缓解我国资源瓶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把支部堡垒建设紧紧和地质找矿事业联系在一起,将找矿工作和藏区发展结合起来,带领队员们以当“爬山匠”为荣,谱写了开发西藏、稳定边疆、民族团结的壮丽赞歌。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
吴惠芳曾是解放军驻杭州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9月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18年来,从军官到村官,他将乡村建设当作第二战场,推动形成“四治融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强富美高”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了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示范样本。
云南省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
1981年的春天,24岁的白族小伙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云南省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以及患者茫然无着的生存状态,让他做出一个决定:“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此后40余年,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的过程中,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将与世隔绝的“麻风孤岛”,变成了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村”。
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钢城街道柯坪路北社区党委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是一名维吾尔族党员,20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党委书记岗位。她真情服务群众,办好暖心实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她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社区最大的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创建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在居民心中。她说“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要永远把各族居民当作自己的亲人,让社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最舒心的港湾”。
第八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1984年,刚满20岁的唐菊兴从成都地质学院矿产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95年,他参与导师王成善主持的“玉龙铜矿似层状矿体成矿作用定位预测研究”,从此与青藏高原结了缘。从水乡嘉兴到蓉城成都再到青藏高原,他的人生因为地质不断攀升,并在世界屋脊扎下了根。据统计,21年来,唐菊兴几乎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度过,时间最长的一年,他在西藏待了200多天。
最初去西藏,从成都出发要走一个星期,一路颠簸不说,还会遇上大堵车,有一次竟然堵了一个星期,一到夜晚,大家冻得瑟瑟发抖,蜷成一团,他戏称自己是“团长”。当然,在高原上工作,当“团长”的次数绝不在少数。
在高原工作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这时,唐菊兴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不管是一起出野外的同事,还是西藏当地的向导和工人,或者是带着野外实习的学生,大家都特别敬佩他、信赖他。团队成员刘治博说:“在高原出野外,大家就是生死与共。”就拿过河来说,由于没有桥,过河时都是靠越野车加足马力然后一口气冲过去。一旦汽车在湍急的大河中熄火或是被石头卡住无法前进,就需要一个人下河去把钢缆挂在被困车辆上,然后用另外一辆车把它拉出来。这时,总是唐菊兴蹚着冰冷刺骨的雪水到河中央去把钢缆挂好。他说:“我是项目负责人,高原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对大家负责,另外我在水乡长大,水性也比他们好一些。”一次,在藏东类乌齐开展土壤测量,正在过河时,藏族技术员古桑突然脚下一滑落入水中,他本能地大叫“唐老师救我”,唐菊兴听到呼声,急忙扔下手中东西,游过去一把抓住古桑,将他救了起来。
今年西藏雨季特别长,唐菊兴带着几个人去阿里一个铜矿检查,返程时陷车了,唐菊兴拿着工具一会儿到前面挖车,一会儿到后面推车,同行的学生想上前帮忙又不知从何下手,看着浑身泥水的老师感慨万分:“不光是专业,唐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等把车挖上来,唐菊兴拍了拍身上的泥又继续赶路。他告诉记者,“在那种情况下,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年在藏北遇到陷车时,我们把棉被、军大衣都往车轮下塞过。”
唐菊兴常戏称自己是个“爬山匠”,正是一年又一年的攀登,让他征服了地质科学高峰,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育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地质人才。
第九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在2023年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个项目也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中国地质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国际上10年来推动喜马拉雅造山系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这一重大的成果背后,凝结着成百上千名地质工作者数十年在野外的心血汗水,其中,唐菊兴是奋战在青藏高原上时间最长的一个。从1995年第一次踏上西藏,从三江源头到雅鲁藏布江—冈底斯山脉再到阿里地区,他用脚步一寸寸丈量着高原。多吉院士感慨地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每年都多次见到唐菊兴,他对地质工作的执著、激情和热情,在最艰苦、最危险、外部环境最差的地区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值得所有地质工作者学习。”
上世纪90年代初,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就开始详查工作,不过,由于当时将“海底喷流成矿”理论作为矿产勘查的理论指导,重点是对浅部的铅锌铜矿体进行勘查,因此先后探明铜铅锌资源量108万吨后就再无大进展。2006年起,唐菊兴开始主持甲玛铜矿勘探评价工作,要想取得突破,首先需要突破的是浅成“海底喷流成矿”观点,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也需要开展大量基础地质工作加以佐证。
唐菊兴带领研究团队做了细致的基础工作,认为甲玛矿床存在斑岩成矿体系的勘查地球物理异常特征。随后,在2008年,他开始组织团队通过钻探施工来初步验证结论。
在青藏高原进行钻孔施工,按照惯例,钻孔深度达到地下三四百米时还没有见矿就会放弃了,然而,当唐菊兴到现场看了岩芯,并认真研究分析后,他提出,角岩型矿体下面肯定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于是果断决定继续施工。在钻孔深度达到500米时,终于发现厚度达到200多米的铜矿体,世界级大矿甲玛铜多金属矿从此揭开序幕。2010年,又在甲玛铜山南坑发现了一处矿体,仅这一处提交的铜资源量就接近原来15年提交的铜资源量。到2023年9月,矿区新增的铜几乎是原来15年提交量的14倍。
像这样的奇迹随后在雄村、铁格隆南、尕尔穷等矿产勘探项目中不断发生,对前人成果,继承但不盲从、在继承中创新,使唐菊兴团队找矿成果不断。21年来,他带领团队创新找矿理论,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在西藏探明并新增资源总量相当于18个大型铜矿、18个大型金矿、6.9个大型钼矿、11个大型银矿、2个大型铅锌矿。
第十篇:学习《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
从部队回到农村,有着25年军龄的“老将”变成了“新兵”。
永联村由4个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0.5平方公里,村民超万人。乡村建设千头万绪,难度超乎想象。如何规划乡村建设?怎么才能把永联带上一个新高度?顶着压力,吴惠芳迎难而上。
25年的部队培养教育,磨炼了吴惠芳钢铁般的意志。2005年9月,刚来到永联村的他便进入了一种理论换装、知识更新的恶补状态——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学习农村政策法规知识,沉下心来,理清头绪,找准方向。
2005年10月,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吴惠芳从中敏锐地捕捉到农村发展的新思路。他带领班子成员,经过周密调查、共同谋划、七易其稿,并经全体村民集体审议后,最终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永联的意见,系统提出“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就业方式多样化、收入方式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标准。
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让永联人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为此,对照蓝图,吴惠芳指挥的第一场“硬仗”就是建设永联小镇。不到3年时间,永联小镇拔地而起,并配备了学校、医院、银行、商业街、污水处理厂等各类设施,原本散落在田间地头的3600多户人家,欢欢喜喜过上了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城镇化生活。
乡村要振兴,农村要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实现农民现代化。为了让村民的思想、习惯和素养同步提升,这些年来,吴惠芳带领大家修图书馆、建小戏楼、筑休闲广场……用文化滋养文明;创立“家庭文明奖”、建设爱心互助街、成立永联志愿者联合会……用爱心浇灌文明。在吴惠芳的带领下,永联村已经6次蝉联“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如今,“永联实践”已经成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鲜活样本”,全国各地纷纷派人员前来“取经”,到永联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也纷纷赞叹:乡村振兴看永联,果然名不虚传!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学习2023年《榜样8》先进人物事迹(通用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助人为乐事迹材料,清廉家庭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2025年给朋友的惊蛰祝福语,2025年给朋友的中秋节QQ祝福语,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