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一) 危崖——浅析精神胜利法与阿Q之死 这是我第四遍重写此文。鲁迅于我或许过于高深了。 我决定转换方向,不再在鲁迅文字的细枝末节上死磕。或许,我应该...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精选3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一)
危崖——浅析精神胜利法与阿Q之死
这是我第四遍重写此文。鲁迅于我或许过于高深了。
我决定转换方向,不再在鲁迅文字的细枝末节上死磕。或许,我应该谈点更具有价值的东西,比方说精神胜利法。
很多人都会觉得阿Q可笑吧?这样一种无赖,这样一种虚荣与愚昧的结合体,然而我却“悚然”了。我认为鲁迅过于大胆了,过于盲目与不敬地在人性之中奔驰得过远了。阿Q是个滑稽的小丑,你只管把他放在戏台上,不要多想,或许能欣赏几分因他的愚蠢带给人们的快乐。显然,鲁迅在阿Q的浅薄之下深埋了许多东西,血淋淋的尸骸和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像漩涡以它的迟缓与伪装的浅流吸引好奇的羊羔跳入。阿Q也是个漩涡,并且直通海底。
每一次在精神胜利法中产生的胜利,都对应着现实的一种失败,身居高山之上的时候,也身处谷底之中。
“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
“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心满意足的躺下了。”
精神胜利法的应用是递进的,被人打——被人反复地打——被人打并且被人坑骗。与此同时,灾祸也是逐级加重的。令读者讶异和好笑的是,阿Q被凌辱之后还“心满意足”。这种反差造成的失谐是阿Q滑稽之态的源泉。然而对阿Q来说,似乎是不笑不行。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里。反过来说,未庄的居民也全不把阿Q当回事。一个人最渴求的,往往是其最缺少的。阿Q的自尊实则源自于他的自卑,源自于他在未庄地位的低下。愈是故意要突显自己的骄傲,愈是证明自己骄傲的缺失。想想我们身边,不也有这种人吗?
阿Q似乎是不笑不行,否则他哭吗?这是一句废话,可安放在阿Q身上却正合适。很难想象阿Q是一位清醒且敏感的正常人,他粗枝大叶的愚昧是抵挡他所遭受的不公的最好盾牌。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原本作为弱智儿的主角在经历手术、智慧顿开之后,发现正是他的痴呆造就了他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否则留下的只有抛弃、欺凌和欺骗。愚蠢对阿Q来说是必要的,正如尼采所说“人们不能忍受过多的真实”。正是精神胜利法使阿Q在生活,而不是生存,生活有快乐,而生存没有。对于阿Q这样只拥有失败的人来说,不从失败之中寻找一些胜利,他还怎么活呢?
但阿Q终究还是死了。阿Q的死是鲁迅作品之中最精彩,并且最悲戚的死。鲁迅凭借阿Q之死,达到了他所崇尚的契诃夫与陀思绥耶夫斯基相同的高度。
加缪在《局外人》中写主角之死。主角原本以为自己不会死,甚至觉得法官异常的和蔼,只是嫌弃司法过程过于繁琐。等到判决书下来,他“抓住铁栏杆,看见墙壁中渗透出灼热的铁水。墙里没有神。”他的死是冷静且疯狂的。同为批判吃人的道德的作品,阿Q之死与《局外人》不无相似。“老头子很和气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吗?”“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唯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鲁迅克制住自己的笔调,缓慢且坚定地把阿Q推入有序的死亡当中。阿Q不知道他要死,他的所作所为都是茫然的,他继续“生活”,活着依然是有趣新鲜的,心中完全没有即将赴死的隆重的感情,这使他的死变得荒诞。作为加缪的好友而后分道扬镳的萨特曾说,“大多数人的死亡是随便的、意外的、轻松的,与沉重的生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他醒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去‘嚓’,去杀头,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鲁迅在这里展现了他少有的黑色幽默,他叙述的语气甚而是戏谑以至轻佻的。情节开始变得压抑与窒息,作者的口气反而欢脱。这是鲁迅作为伟大作家的一个映照。从福楼拜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些声名显赫的先辈,无一不是用缜密和克制的叙述展现跌宕起伏的高潮情节。“阿Q惘惘的向左右看”,此时,荒诞被捅破了,是悲哀即将涌现但还没有涌现的时候。鲁迅在此刻图穷匕见,借阿Q的眼睛浓缩了所有他想表达的。“他看见他从来没见过的可怕的眼睛,又钝又锋利,永世不近不远地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一声枪响,阿Q作为一名小丑完成了他最后的表演。
读鲁迅的作品,并不让人感到愉快,他让你感觉周边似乎很糟糕。他的有些话让人不敢苟同,又不能不说正确。鲁迅的文字到达现实时是如此迅猛,就像子弹穿过身体,而不是留在身体里。危崖耸立着就让人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源于现实的不可靠。总是会有这样的人的,他们带给人不安、恐慌、愤怒,在把所有人叫醒之后,他们又走了。
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 (二)
无精神胜利,唯事实成功
嗜食河鲜的著名美食家蔡澜曾经遇到过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南亚的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他了解到当地人从来不吃鱼,于是便向主厨感慨道,如此鲜美的食物竟无人享用,真是一件可惜的事啊。但主厨却回答道,既然没有吃过,那么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不曾食鱼便不知鱼味,不知鱼味便没什么好可惜的了。这正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胜利法”。但是,这位主厨的思维不仅仍然在很多人的言行中体现出来,甚至一度成为某些“精神贵族”的“座右铭”。可见“精神胜利法”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生机勃勃”“屡试不爽”。为了排除“精神胜利法”的影响,我们应明确,世上无精神上的胜利,唯有事实上的成功。
“精神胜利法”在逻辑上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形而上学的,是片面的。它过分夸大了某一方面的内容,并构造本不存在的关系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也因而无法在根本上自洽。如开头所提到的故事中,不食鱼不知鱼味固然不错,但鱼是鲜美的这一事实是不变的,而没有吃过这一鲜美的食物,那么自然是可惜的了,这也是既成事实,是不会变的。阿Q遭人碰了响头,便在心里想:“我终于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道真不像样。”显然,闲人并非是阿Q的儿子。哪怕让阿Q的这个前提假设成立,难道“被儿子打了”这一件事,就不是可笑可悲的了吗?“精神胜利”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代偿行为,也就显得脆弱无比,一触即破。
因为在逻辑上已出现许多问题,那么在实际的“运用”中,“精神胜利法”自然也是漏洞百出,没有办法与现实的东西相对抗的。近代以来清政府长期的闭关自守,其在“精神胜利”的程度上,可以说是极深、极强、极广的了。但是四万万人一起做的天朝美梦,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被彻底粉碎了。阿Q就算不在乎被人碰响头,无所谓钱是否被夺走,但在被王胡殴打时,也还是要觉得惚惚不乐,因为一贯的愚昧而终至于杀头时,更是诚惶诚恐,两眼发黑了。也就是说,“精神胜利”不过是可笑的一退再退,一旦退到崖边,到了退无可退之时,便会自然瓦解,甚至不需要外力动手。其实,“精神胜利”本就是自相矛盾的。它自身也在寻求“胜利”,但是这“胜利”,在这样的精神中,本就是没有的。去寻求精神上的胜利,反而更是对实际的认输。
现在我们的网络上,也开始流行一个词——“精神资本家”或者“精神贵族”。其所指之人,也有一套自己的准则,类似于“商人有钱一定是官商勾结”“努力考上名校者最后都只能替有钱人打工”“伸张正义者必定有所图谋”。他们也利用这样的“精神胜利法”,用自己胡编乱造的种种所谓“规律”,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来宣扬自己是如何的与众不同,如何简直是一个“完人”。丝毫不顾及自己不曾有过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而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伸张正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英雄主义”啊!然而一旦有正声出现,这些言论便纷纷自发躲避不敢靠近了。可见“精神胜利法”除了危言耸听之外,一无所长;除了危害社会之外,一无所能。
精神上的高贵,在中国古已有之,而且一直被传承。陶渊明守拙归田,孙少平甘于平凡,这些都是精神上高贵的体现。但如果提起汪精卫说过的以身报国后便“掉臂林泉”,则令人恶心。原因在于陶渊明不仅是精神上的胜利者,更是事实上的胜利者。而“精神贵族”之流,不过是懦弱而不自知的失败者罢了。要取得真正的高贵,我们只能记住“无精神胜利,唯事实成功”。
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三)
蒙上眼睛,大步向前——阿Q的精神胜利大法
说到精神胜利法,阿Q一定算得上是开山鼻祖。他开创了精神胜利法,并亲自用此方法淫灭了自己明靓的灵魂和神圣的生命,成为了第一个用生命来膜拜这种盲目乐观主义的人。如若被阿Q知晓了他开创了一种“精神疗愈”法。他一定会在酒馆里扬着头,甩着黄辫子,边跳边叫:“我又得了一个第一,我是状元!”
酒馆里哄堂大笑,笑阿Q的妄自尊大。
读者们无声哑笑,他们觉得可笑,但又笑不出声——怎样悲哀的一个社会,才生育出阿Q这样的人来,才能滋养着他那一套精神大法长得如此茁壮?
想要学会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需简单的四步,聪明人一学就会。
第一,要学会屈从。
简单来说,就是要在欺负自己的人面前贬低自己,委曲求全。王胡让阿Q自己骂自己畜生,结果阿Q“更胜一筹”,骂自己是虫豸。阿Q这种“欠揍欠骂”的体质,需要偶尔“屈从”一下,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平衡,来维护自己可能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自尊。通过“自轻自贱”,不仅能逃过被群殴的下场,还能使阿Q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自豪感。不管从哪方面看,这一波“自己骂自己”绝对不亏。
第二,要将自己的吃亏从弱者身上讨要回来。
被几个大汉一同欺辱了,那就去调戏尼姑;被揪着辫子磕墙了,他就扇自己两个巴掌,就算疼的是自己的脸,但自己的手也终于是体验了一回扇别人巴掌的滋味。这么算起来也不亏,反正我打的是“别个的自己”。这种泄愤方式真的令人大开眼界,但总归是能让自己好受一些。
第三,恩赐给自己一个理想化的形象。
这种做法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阿Q可能是缺了些文采,若他能有个小学文凭,他定能给自己编出一个自己是如何如何出生在一个亿万富翁家庭,又如何如何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又如何如何家道中落,沦落至此。这样的阿Q,去写书倒是可以编出精彩的故事来,只可惜他少识了几个字,不然未庄一定会出个大作家。也可惜,他给自己贴上的“前阔少”的标签,被老天设置成了“仅阿Q自己可见”。
第四,要健忘。
要把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全部扔到潜意识这个垃圾桶里,别去想,别去回忆。但这种做法难免有反作用。这种“主动遗忘”没有记忆清除来得彻底,有时潜意识也会蹦出来搅和搅和你的脑子,捣个鬼。就像阿Q见到假洋鬼子,举起哭丧棒时,认真摆好挨打姿势的条件反射一样,告诉你什么叫脑子在撒谎,身体却是诚实的。
倘若出本书叫《阿Q是如何养成的》,那里面一定有一章得叫“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如何养成的”。如果“精神胜利法”有个家,那么封建统治是***,帝国主义是他爸,底层劳动生产者的阶级特性就一定是为它提供温床的保姆。
封建专制统治是孕育“精神胜利法”的摇篮,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保守性和顽固性牢牢地掌控着人民的思想,培养着像阿Q这样的底层人民的奴性,既压弯了中国人本应挺直的脊梁,又扭曲了人们理性看待事物的目光。专制统治孕育的孩子,在千篇一律的模板中生长、思考、消逝。他把人降级成蝼蚁,把人脑腐化成木头。
帝国主义也帮着“教育”中国的人民,它一方面妄想吞噬苟延残喘的中国,另一方面,又鼓励着中国继续喋喋不休地吹嘘着中华辉煌的曾经。于是,整个国家的人便开始履行这一套精神胜利法,开始自封“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来逃避东方巨龙已经败落的事实,留下一群不知所措的国民,也跟着一起以强者自居,扯过满清天朝的大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向尊严和理智下了跪。
底层劳动者的阶级特性,便是鲁迅先生所谓“劣根性”:没文化,爱吹牛皮。看着这些人就像在观猴。他们自私、保守、冷漠、散漫,他们爱做看客,爱取笑与自己没有本质区别的弱者,爱转嫁自己受的气。颜回所提的“不迁怒、不贰过”的行为准则,这些人可谓是边也不沾。有这样一群蒙着自己双眼走路的人,鲁迅也只能哀叹,毕竟已经无药可救。
也许真的有这么一个阿Q,也许那天阿Q和周树人相遇在土谷祠堂前。
“借点钱来呗!”阿Q一张嘴,上排牙中间有个深深的黑窟窿。
“牙呢?”周树人一边从袖里掏出几个钱,一边问,“又给人打了?”
“千万不是,是那一群龟孙子又打老子,回来又给我磕头赔罪,磕太猛了,磕牙上了。”
“哪有人磕头磕人脸上去的呢?”
阿Q脸也不红一下,一把夺过周树人手里的钱说:“你懂什么,等你爷爷我赢了钱回来,请你去寺庙里烧香,那儿的小尼姑脸可细嫩了。”
周树人苦笑一下,看着阿Q离去的身影。
有那么一刻,他的眼睛花了,他看不到阿Q的影子了,也看不到这个国家的未来了。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精选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助人为乐事迹材料,清廉家庭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2025年给朋友的惊蛰祝福语,2025年给朋友的中秋节QQ祝福语,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