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1篇:学习观看《望道》心得体会 25日下午,跟着__观影团有幸参加了电影《望道》的重庆站推介会。 影片由刘烨主演《共产党宣言》第一位译者同时也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的陈...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学习观看《望道》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篇:学习观看《望道》心得体会
25日下午,跟着__观影团有幸参加了电影《望道》的重庆站推介会。
影片由刘烨主演《共产党宣言》第一位译者同时也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的陈望道,人物角色塑造得非常饱满且富有感染力,他纯粹又高尚的灵魂感动得我数度落泪,打湿了好几张纸巾!
影片的开始,跟着镜头来到100年前的中国大学,就被纯朴自然的师生情谊打动:老师尽心地热爱着学生,校长把保护学生和老师当作第一要任——为此不惜跟政府对抗,甚至愤而辞职。那些大学老师,言行举止,还有他们火热的仁义友爱与进步高尚之心,还有他们眼里正直有神的目光,确实是值得所有人敬为先生的师者!
陈望道为了在短时间内翻译出高质量的《共产党宣言》译本,他回到家乡,住进老家的柴房。为了给英文原意安上恰当又贴切的词语——有产者与无产者,他译了又译,仍不满意,直到满地都是翻译废纸团……心烦意乱中去打拳放松,突然找到灵感,遂跑回屋继续翻译,太专注,而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墨汁当蘸糖水吃而浑然不觉——此处,奚美娟演的慈母演得特别传神,把一位纯粹而拥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知识分子其内在富饶的出处交代得很是到位!
陈望道夫妇因为坚持信仰,不肯被敌人利用的刚正不阿姿态,尤其是陈夫人在救丈夫与出卖灵魂之间纠结,最后是因为熟知丈夫的为人而果断放弃丈夫活命机会而保住夫妻俩共同灵魂底线说的那句话:“我知道,我守护的那个人绝不会为了活命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个时代的人,吃着粗茶淡饭,但灵魂里闪着神光。
影片还存在一个突兀而让我心生疑惑且没有机会跟主创团当面提问的情节:当陈望道急需筹款重建新闻馆时,他的学生施存统送来捐款被拒,他很心痛而沮丧地说:“陈先生是不会再原谅我了”——施存统做了什么让陈望道不肯原谅呢?这个情节想刻画陈望道身上的什么特征呢——身为师者,他为什么不肯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且,施存统后来确实为信仰为革命也尽心出力了的嘛——这个情节到底想表达什么?
总体来说,影片在老戏骨们的实力演绎中,把人带回一百年前领略那个人心纯净、信仰如万丈光芒照耀并引领人前进的特殊岁月,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影片!
第2篇:学习观看《望道》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摩了电影《望道》,感触颇深。
影片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表现陈独秀、陈望道为领袖的一代新青年追寻真理、救亡图存的精神。
如何救民于水火,挽民族之沉沦,扶大厦之将倾,建崭新之国家?1920年上海,陈望道先生伏案耕读,以墨咽粮,潜心翻译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问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了先驱性的作用,无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追随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义无反顾、奋斗终身,让我感受到了永垂不朽的望道精神。
身为复旦附中的一名学生,对于陈望道老先生,不再停留在复旦大学老校长的认知上,更深层次地产生了一种无限敬仰和钦佩之情,一种身为附中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知不觉,五四精神的火炬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青年手中,这份从影片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和青春热血将激励着我,更坚定了我勇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决心,以才学谋划大略,道德汇聚新风,实干铸造时代,齐心续写国家新辉煌!
第3篇:学习观看《望道》心得体会
参加__观影团组织观看的电影《望道》,即是记载来自西方彼岸的《共产党宣言》这一思想典籍破毁东方原有超稳定思想文化结构,传入中国的费劲周遭过程。
当然这部电影最为核心的还是为人们梳理出了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陈望道等探索者为民族、为国家追望信仰大道的心路与行为选择史实。
通过这部电影,影众们看到: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在根深蒂固的东方传习文化系统之外,来自西方的全新的“真理之甘”开始成为中国外向型先进分子改造国家民族的锐利思想武器。
电影《望道》的叙事,让影众知道:早在上世纪初始不久的1920年杏花始绽的四月初,带着极强“望道”情怀的新青年陈望道,即一头扎进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房,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门板,既作床铺又作书桌,不舍昼夜、不问时间,开始翻译来自西方的思想典籍《共产党宣言》。为支持儿子醉心的翻译工作,陈望道的母亲悉心为他送来一日三餐。“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故事就源自于此。
电影《望道》,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追寻真理为主线,在所呈示的30年的时间线索中,影众既看到了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也看到了他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
借电影《望道》回望与牵引全观陈望道的一生,确实可让后生影众更清晰地知道:陈望道不仅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一生都在潜心探讨、努力钻研语言学、修辞学、新闻学、美学、教育等专业学术理论和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辞海》主编以及长达25年的复旦大学校长职务。
电影《望道》,虽有明显的“红色+电影”融合业态呈示,但从创新发展角度来说,评述一定不能机械僵化地理解它就是一部纯粹的红色历史文化片。通过观片,我们更要看到它所反映出来的我们民族演进的精神文化价值。
第4篇:学习观看《望道》心得体会
《望道》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它讲述了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的故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陈望道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陈望道是一个非常有追求的人,他在年轻时就立志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他在学术上一直追求卓越,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不仅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还积极参与了社会公益事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电影中,陈望道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让我深受触动。他在担任校长期间,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压力,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和奋斗。他在处理校内事务时,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这种正义感和公正的态度让我非常钦佩。
此外,电影中还展现了陈望道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他在担任校长期间,不仅关注学校的发展,还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积极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总的来说,电影《望道》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陈望道的精神和追求,他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他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追求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5篇:学习观看《望道》心得体会
今天观看了影片《望道》,看完后我感慨很深。
影片的开始,跟着镜头来到100年前的中国大学,就被纯朴自然的师生情谊打动:老师尽心地热爱着学生,校长把保护学生和老师当作第一要任——为此不惜跟政府对抗,甚至愤而辞职。那些大学老师,言行举止,还有他们火热的仁义友爱与进步高尚之心,他们眼里正直有神的目光,值得所有人敬为先生的师者!
在电影所呈示的30年的时间线索中,既看到了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也看到了他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陈望道夫妇因为坚持信仰,不肯被敌人利用的刚正不阿姿态,尤其是陈夫人在救丈夫与出卖灵魂之间纠结,最后是因为熟知丈夫的为人而果断放弃丈夫活命机会而保住夫妻俩共同灵魂底线说的那句话:“我知道,我守护的那个人绝不会为了活命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个时代的人,吃着粗茶淡饭,但灵魂里闪着神光。
观影过程中有多个情节让我热泪盈眶,比如校长教师为了维护学生而被迫辞职被迫离校的时候,比如小龙跪下来恳求多活几天,可是他最终为了不脱离共产党而选择牺牲,当影片中出现人物介绍并说明什么时候牺牲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让我们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作为入盟积极分子,我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奉献”的精神为民服务,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为兰溪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前总觉得作为教师力量很小,可是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热情。
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我要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在工作岗位上感悟《望道》里的精神,传递先进力量,接受榜样的指引,朝着他们的样子去努力。用先锋模范的力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怀揣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者。
第6篇:学习观看《望道》心得体会
着实有些年头不坐在影院中静静地欣赏一部电影了。几天前,在和同事谈论当下电影时还发了一通议论,表达了对目前影视界的个人偏见。客观地说,《望道》又修正了我的一些看法。当然,仅仅一部电影的影响力可能还不足以达到改变一个人的程度,不过,在快餐式影视制作方式盛行的环境中,体现时代主旋律的作品依然是中流砥柱。
《望道》以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切入点,刻画了20世纪20年代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群像,表现了先辈们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崇高革命精神。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深刻变动的历史发展时期,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影响中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开始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风潮乍起,革命与反革命激烈交锋。此时,《共产党宣言》和陈望道们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的中国闪烁。这盏明灯,在当时来说,犹如影片中的那个具象,那盏飘忽在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所在小柴屋中的“豆灯”。在影片中的豆灯两度出现,这两次出现基本是同一种场景,第一次是在镜头的慢摇中转换,由灯及人,画面的表现张力缓慢凸显。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豆灯第二次出场,这次镜头切换频率快,内容更丰富,角度更多元,既是描述又是深化,展现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精神已深深刻印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指引着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勇往直前。在陈独秀先生搜罗翻译《共产党宣言》文本人选的时候,抛却了唯利是图,抛却了旧思想旧文字,正当在他焦急和迷茫的时候,陈望道先生不为名利直面险恶,以较高的中文素养和严谨的学术精神钻研马克思主义,感染了陈独秀先生。我想,这也是共产党人的追求所在,也是这盏豆灯燃烧的某种意义所在。此后,这束光,逐渐扩散,愈来愈强,驱散着黑暗,照亮着在黑暗中勇毅前行者的道路。
这道路,曲折而宽阔,最终通向光明。
在光影的运用上,《望道》沉稳凝重而且灿烂辉煌。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双重统治的旧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北洋军独裁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工人运动被镇压,民主人士惨遭杀戮,新闻馆被破坏,正义的青年学生惨死于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影片整体基调是灰白色调,沉稳凝重。在这种灰白色调的背景之下,另一种最醒目的是红色。那是鲜红的血液,是反动势力杀戮青年学生和革命人士的罪证,血液渗进冰冷的雨水,肆意流淌;那是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的喜悦,军民同庆,满城映红。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它换来了人民的新生,国家的光明,灿烂辉煌。两种色彩形成强烈的映衬,交织在一起,革命的艰难险阻,胜利的来之不易,一切在执着的守望中涅槃重生。
一如影片强烈的视觉冲击,《望道》的内在表现也是异常感人的。陈望道译著过程中,夜以继日,心无旁骛,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墨而食。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看到陈列柜里《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讲起了这段故事:“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影片中当母亲看到陈望道嘴角的墨汁时忍俊不禁,母子二人呵呵大笑,但笑着笑着,母亲脸上就隐约让人觉察到一丝酸楚,那是母亲的爱,来自母亲内心最深处的柔情,只要一触就能让人泪流满面。陈望道患病,医生嘱咐需要阿莫西林,但是阿莫西林属于军管药品。陈望道妻子蔡慕晖万般无奈之下求助戴季陶,但是戴季陶开出交换条件,丈夫的气节和自身的正义立场驱使蔡慕晖最终没有屈服于戴季陶的威逼利诱。想到不能因此救丈夫性命,蔡慕晖雨中伏地嚎啕大哭。还好,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秘密派人送来了药品。一位革命者,没有被反动势力打倒,却因为反动势力的药品封锁几近命悬一线;一位革命者的妻子,纵有挑战反动势力的坚强意志,却无力拯救自己深爱的爱人,这个社会何等的扭曲,何等的让人无奈和愤怒。
如此让人出离愤怒的、潸然泪下的情节贯穿整部影片,共同营造了当时“不进行制度的根本变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陈望道语)革命诉求,也让《共产党宣言》这本不到三万字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确立革命信仰的思想起点,它让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并志愿加入到共产党队伍里来。
一部影视作品的艺术性能够带给观众一定的美学享受,但它必须服务于一定的思想内容,不论科技如何创新,形式不是用来哗众取宠的;影视作品的思想性必需以艺术表达为载体,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是水乳交融的完美一体呈现。观众的静静观赏和时时可闻的啜泣告诉我:《望道》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皆不愧为上乘之作。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学习观看《望道》心得体会(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大学工程训练心得体会,高一开学心得体会,人性的弱点心得体会,四步教学法的心得体会范文,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的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