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磨课的心得体会

作者:紫赫瓷2023-11-18 11:30:44

导读: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1 磨课心得体会我参加工作,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六年有余。从我开始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刚刚开始教数学真是摸不着头脑,一点经验也没有。经常为了准备一节课,追...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磨课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1

  磨课心得体会我参加工作,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六年有余。从我开始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刚刚开始教数学真是摸不着头脑,一点经验也没有。经常为了准备一节课,追着这个问,追着那个问,恐怕自己有哪一个知识点讲解不到位,害怕误人子弟。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渐渐的摸到了一点门路,有了点点的经验,但是跟有经验的数学老师比起来,我深知自己的差距,我还要加倍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摸索。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全员磨课,人人亮课”的磨课活动。这对于像我这样年轻的、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在磨课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说实话,刚开始以上磨课就头疼,发愁,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尽管如此,我还是积极的研究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准备教具,磨课前我都虚心的向别的老师请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上好每一节磨课。课后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修改教案,及时写出教后反思,以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多次的磨课和听课中,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当然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将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总结如下:1、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操作计算机,学习使用课件和制作课件,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2、深入的钻研教材,更加充分的准备备课和课件。 3、经常外出听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争取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2

  11月28日上午,“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在太和县一小的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磨课活动参与者有来自阜阳教育局周鹏主任带领的名师团队、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相关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整个磨课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名师引领、分组评课议课、汇报交流、专家评课等。参课老师受益匪浅。

  一、名师引领

  太和一小的付莉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叶慧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国学经典教学。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博大精深,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很多启示。可是在教学国学经典时,老师们却不知所措,往往是把古文上成背诵课或者“一言堂”——枯燥无味。然而,今天两位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真正地走进经典,走进生活。如:付莉老师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行大礼,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有梯度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等等。还有叶慧老师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自由发挥。上课伊始,叶老师通过大量的数字告诉学生老子的《道德经》被译成外文,带给学生深深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上,叶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配以相关文字和插入相关视频,更直观的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让学生谈感受,叶老师适时赞扬并小结,真让我们享用了一场丰盛的教学大餐!他们的教学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古文指明了方向。

  二、分组评课议课

  课堂教学结束后,阜阳市教育局周鹏主任给前来观摩的老师分了两组,进行评课议课,并提出评课时抓住“老师们选材是否合适?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小组内评课议课。老师们也踊跃参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言。

  三、汇报交流

  在王成杰主任的主持下,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就本组评课议课的内容展示并讲解给大家,代表们针对不同的课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四、专家点评

  最后,周主任做了总结两位老师成功教学的经验:作为老师,首先有责任有义务把课上好!其次,得法于课本,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材上切合学生实际,关注全体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标扣本顺学情等等。

  整个活动地开展,从听、评、议到展、结,我们每位观摩老师都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3

  专家老师们集思广益,深思熟虑制定出本次研究课例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对于意蕴丰富的文言文,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层次品读?

  2、如何尊重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思维碰撞中升华认识?

  在经过两次备课之后,丁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多角度、深层次品读文本意蕴,有集体诵读、自由诵读、个人诵读等几个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出色达成了“反复诵读、多角度品读文本意蕴效果”的目标。

  二、依据情景导入――整体感知――赏析品味――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由浅入深,整个流程,师生倾情投入,层层品读,边读边品,以读带品,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收到了读者与文本共鸣的效果,达成了“感受作者微妙心境”的教学目标。如:在丁老师多次集体诵读“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抓住关键词“解衣”、“欣然”,体会作者“清闲”。品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句,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小声齐读,再加速齐读,最后,慢慢地齐读“相与步于中庭”,加深了学生对“悠闲”的认识,读出了“安闲”之意。在丁老师的点拨下,运用重点字重读、快读、慢读、大声读等多种方式,体会出作者苏轼的清闲、悠闲、安闲,促进学生对“闲人”的解读。

  三、最后,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丁老师投放一些资料,又安排了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读深读透,获取资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就这样,结合背景资料学生体会到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的微妙复杂的心境。

  本节课丁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学生感受到了月夜景色之美,品味出文章语言之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旷达闲适的思想情感之美,出色达成了“反复诵读、多角度品读文本意蕴效果”的目标。

  针对这堂课,我想说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情景导入,用青岛的月亮导入,并投放了照片,说实话,那图片上,毫无特色的居民楼上空一轮空洞又无光泽的圆月,单调又无趣,与文本中美好的意境相差甚远,再说,月亮美不美,与赏月的心情有关,心情好,在对的时间与对的人一起,自然就美,反之,就不然。所以,导语可否换一下,从苏轼的作品、成就切入,不行吗?

  其次,这节课在“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方面,丁老师从实词积累、虚词积累、句式积累、名句积累、背景积累等多方面入手,

  教学生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在这一积累过程中,如果能穿插一些形式灵活的小测验,如: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写景名句的小填空,背诵时双人合作,一人背诵,另一人翻译等等,那样积累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再次,在解读“闲”字时,面对稚嫩的学生,我们如何让他们感受一种正能量,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世人苦被“名利”累,多少“忙人”沉醉于“案牍之劳形”不能自拔。只有正直、淡泊的人才有此心境,自己与张怀民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人生能有一知己,随时相与中庭,共赏一轮明月,无声胜有声,这又是一件怎样的幸事啊。

  我个人觉得,我们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苏轼的悲苦与无奈上,我们可以在作者豁达乐观上,做以引导。比如,可以从美丽的月色引发到博大的胸怀。可以从欣然、悠然赏月引领到积极乐观的心境。可以从他“谁到人生无再少”“大江东去”领略他的豁达豪放。在人生低谷,在挫折逆境中,他的从容坦荡,怎不令人动容?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4

  在培训中我听取了3位老师精彩的英语课,每位老师的课都是那么的精彩,让我既羡慕又钦佩。

  一、羡慕他们扎实的基本功: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课上尽量多的使用英语。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只有教师说英语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望尘莫及的,但是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也会努力的。也希望能为自己的课题创造更精彩的语言环境。

  2、他们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这是多年教学生涯的沉淀。

  二,钦佩他们的教学能力。

  1、课堂驾驭能力。老师们都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使课堂更生动,比如栗杰老师运用网络展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渗透了思想教育,同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电脑课件也使课堂的容量增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课堂的整体性强,衔接紧凑,在控制时间上能灵活应变,使课堂趋于完整性。

  2、教学设计能力。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一直是我的软肋。不知道怎么处理阅读与夯实基础之间的关系。但是,这几位老师为我解了疑惑。这几位老师都能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有效的从学英语水到渠成的转变成用英语。如梁金花老师讲授“在恰当场合使用合适语言”之后,让学生编对话,切实让学生活用英语,用活英语。老师们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讨论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每个教学的过程中,每个老师都能充分利用课堂,珍惜每一分中,提高课堂的实效。我在感叹如果是我自己上课的话,这么多的练习能够当堂完成吗?可是在授课老师的课中,真的做到了当堂课程全部完成,让人不得不赞叹老师高效的教学能力。在此次听课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学,任务教学,合作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理念。让我对这些新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教学真的是用心、用脑的大胆实践过程。我想关键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这次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学到了不少课堂教学方面的方法与形式,但是如果照搬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可能会不行。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课堂上执教老师好的地方,借鉴学习,不足之处,对自己也是一个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5

  在“省培计划”名师培训班的同课异构活动,从准备到选拔,从实战课再到最后的成果汇报,我执教的《父爱之舟》一课先后讲了三遍,这三遍受益匪浅,分别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吸纳、删减、提炼。

  吸纳。

  第一次的备课是小组研修,老师们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我像干海绵一样,贪婪地吸取全组所有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精华,融所有老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为一体,于9月23号站在舞台上展示。当时的我自信满满,自认为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层次地挖掘,深层次地解读,并且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依照课标理念、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来设,不偏不倚,正正好。

  删减。

  然而专家韩素静老师委婉地指出,设计太肥胖了,臃肿的身材需要减肥。我仔细看我的设计,的确如此,对于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设计了以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为教学,先是让学生想象并围绕我的“馋”写几句话,再角色体会父亲的心情。这一设计是在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但是,却不是本单元本节课的语文要素,学习重点。这些非主要内容的加进去,就冲淡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于是23号晚上我熬夜到一点,对教案进行了第二次建构。

  提升。

  25号上午我带着减肥瘦身后的重新建构的教案,认认真真上了第二节课,很多人给我送来了掌声与赞美,甚至有的老师说你们濮阳的教育真是做得好。但是我深深地知道,和名师相比,我的进步空间非常大,如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阅读,我层次性、目的性不明确,更没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炼出来学习方法,让学生迁移学法。知不足才能自省,自省才能找到奋斗的目标。我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7号晚上主题教育结束后,班主任范老师通知,我们作课老师在28号的阶段性成果汇报会上把课在讲一遍。可是听完名家的课后,我的教案还没有最后修改完善,是按原来的讲,还是重新调整?按原来的讲也未尝不可,因为已经很不错了,再调整,也许会因为记忆不熟练弄巧成拙。我是个做事要么做好,要么不做的人,不想有一丁点儿的凑合。于是我开始了修改,没想到一改就改到了凌晨一点。

  28号早上我六点前就从床上爬起来,背稿,改稿。头天晚上我们排练了集体舞蹈,一起演的伙伴叫我穿上演出服去合影留念。我哪里有心思拍照啊?找了一个角落,开始了我的稿子的背诵。

  汇报的时候,我将学习过程可视化后的设计展示了出来,大家报以热烈掌声,变动虽然微小,也许别人根本就注意不到,但是我自己知道,那一个小小的变动,付出了我多少的心血?那一个小小的变动,领先原来的半步,也许就领先了整个世界。微不起眼的变化,是理念和思想的变革哦!

  阶段性的成果汇报结束了,我的思考没有结束,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做最努力的人,因为努力了不一定优秀,但是优秀的人一定是非常努力的人。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6

  一、收获

  1、出去听课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要来得直接。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我们的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我自己的体会就比较深刻,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再作课中出现纰漏,我以前确实就有过这样的顾虑,因此当一节课在我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就觉得我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

  听了两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六年级的那节课,在他的教学中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

  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朱乐平老师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

  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

  4、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

  我们的教育观点从最开始的注重教书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到提倡育人的重要性,我们的观念都有了逐级的改变,那么现在课改又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所谓的“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这三个目标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寻之无迹”,如在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中,她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评定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和答案,那么做人就是这样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标准去看待我们周边的人、事,我们要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所以这节课就是在这样的看似在作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做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5、亮点——让课堂教学生辉的装饰品

  能让听者有畅所欲言的欲望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听者回去就可借鉴操作的也是一节好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并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都是好课,其实那位六年级老师的课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在我们学校应用起来未必就很实用,但是在他练习的设计中,他采用了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进行质疑,我感到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亮点,使这节课生辉。

  6、教师素质之高,学生习惯之好。

  是我们该思考如何去做。

  二、自我反思

  总之,听了两位教师的课,看了气势宏伟的广播操,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7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其所以然。

  (2)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计算法则的掌握。在计算法则教学中,主义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例如小数加减法法则学习,课建立在加减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重视算法指导,在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上下功夫。在讲情算理、揭示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忧化。

  三、组织好有效练习是计算教学的关键。

  (1)新授内容重点练。课堂内应重点练习新的知识点,以便及时巩固新知。

  (2)基本内容方法练。在一堂课内必须组织二次获多次基本练习。做到:小步子、多反馈、高密度,及时纠错,加强指导。

  (3)易错内容针对练。学生刚学新法则后,经常会发生各种错误,我们建立错题库,设计各种易错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以进一步巩固新知。

  (4)新、旧知识结合练。课内还应答适当结合新、句知识进行练习,以达到融会贯通。

  四、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是计算教学的动力。

  总之,这次的磨课让我收获很多,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但值得我去思考和摸索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对立体图形的第一次深入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就是通过学习它们的特征从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最初的设计中,活动1我是通过学生观察我手上的长方体去引领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在设计时,我正好在上一年级的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其中就有长方体和正方体,所以我觉得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应该很清楚,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来很吃力,我讲起来也很吃力,也很空洞,学生糊里糊涂,我更是急得一身汗,花了太多的时间却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效果。后来,通过李校长和曹主任给我的一番建议,我恍然大悟,我找到了我接下来突破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切入点了。

  首先,我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于图形的知识遗忘也是需要顾虑的,而且学生学习立体图形需要去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的掌握。后来,我通过整改,将活动1这样设计了,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面、棱、顶点,这样慢慢在知识体系中开始建立框架,然后接着让每一位学生带着问题去摸一摸长方体,这样学生活动起来就有了方向标,感受也更深刻一些了。

  就从这一点的设计者我明白了,我们在设计一堂课时,起点定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情况,空间观念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孩子的思维中空间观念是比较薄弱的,我们要充分地让他们去感受去领悟,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也更易于学生去掌握,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小学阶段图形学习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不能忽略。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9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每一年都有许多次教育研究部门或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各种各样的优质课、公开课或观摩课。怎样才能锻造出一堂好课?我觉得除了尽量释放在学校里所学的各种教学理论,诸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之类以外,重要的是要从两个词入手,即“摩课”与“磨课”。

  所谓摩课,就是模仿别人的课,模仿别人的讲课风格、讲课样式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刚刚踏上讲台,摩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可以从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实录、教学影像资料中,学得优秀教师驾驭课堂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兴趣,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如何传授知识、锻炼技能、培养方法,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等等。甚至于优秀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青年教师的眼里都极有魅力,都值得一摩。

  摩课一定要注意几个原则。

  一是摩课要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切不能只摩外部形式。李吉林、霍懋征的课都是好课,可是,别人拿来往往就不伦不类,特别别扭。这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没守着拿来主义这一原则。你穿上别人的旧鞋子走老路,自然会觉得道路不好走。所以,摩课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摩课的教师在摩课的过程中拨开云雾见青天。发现一堂好课的真正内涵所在。比如说一个环节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他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他是以什么形式来实践这一原则的?如果让我来上这一课,我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践行这一原则?会有什么样的预期效果?等等。

  再如优秀的教师突破难点总是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他到底是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是讲读法、讨论法、读书法,还是实物演示法?还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复合?我们摩课的教师一定要摸清他的教学方法,并能举一反三。同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哪几种形式展示才能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选出属于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并且再进一步发散思维:哪一些课型的哪一些环节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二是摩课要摩最适合自己摩的课。并非所有的优质课都值得你去模仿。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只买对的,不选贵的”,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往往会眼花缭乱,看到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很高,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总想一口气把这些优点都学到自己手中。我想,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就“千手观音”式的教师,最终出现的形象必然是一个“四不像”。有一篇小短文讲到:一个百分之百,强过十个百分之十。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往往强于你在多个方面都有浅显的涉猎,而哪一方面都不深入、不通透。我们当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强烈求知欲和独特思维个性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总是无定向、无止境的。当他们问你一个问题,你总是支支吾吾,好像知道,又说不出所以然。久而久之,你的魅力就会让你自己抹杀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首先要达到在一个方面是专家,然后再逐步达到一专多能、多专多能。

  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要确定一种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优秀课型为自己的教学基本式,并能提炼出其基本骨架课型,或者去修正别人的课型,并博取众长,来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基本形式。教学的基本课型的“钢架结构”出台以后,再去丰富它,保养它,成就它,把课堂变得既思路清晰,又有血有肉。

  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思路或教学基本形式并不容易,要想成就一个形式新颖,又很科学、很实用的模式更是非常难,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积淀、不断提高,甚至要改正或推翻原来的形式,再形成新的教学基本形式。

  一个人只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基本形式往往是不够的。不同类型的课文,你只套用一个公式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形成多种成功的教学基本形式。当然,这需要每一位教师求真务实、勤奋好学,要付出多年乃至一辈子的心血。这也就是“磨课”的过程。

  所谓的磨课,就是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堂好课需要仔细地去雕琢,去打磨。磨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足够的磁性、足够吸引力的语言表达水平,需要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更需要有将各种素质整合为和谐课堂的能力。这些都是需要用心去打磨的。

  一个课堂教学的高手,他的文化是由内向外渗透的。他应该是在每一个眼神中、一举手一投足中,都浸润着文化。这就需要从教者去浮华,去功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这片宁静的心灵,耐心地去磨砺自己。去读书,去读好书,去读破万卷书。为我们保证每一堂课都有源头活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这条长河中,摩课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基础。摩课的最终目标还是要跳出别人的圈套,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基本形式。磨课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包含着摩课的过程,还有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摩了课,再去长久地磨课,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之道,吻合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个打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般人的成功之道。愿成功属于那些善于打磨自己的人。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10

  一、课是观察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胞

  组织实施远程研修,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多种多样。在这里,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为什么大家往往对“课”的研究情有独钟?

  首先,课是教师最熟悉的教育教学现象。教师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课。其次,教师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第三,课是观察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最直接、最客观的“全息源”。

  第四,课如其人。课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师的个性、能力、品德与知识素养。我们看到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素质的集中反映。研究与反思课,就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这个“个体的人”。正因为如此,课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必然意味着教师整体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二、课例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在确立了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之后,我们必须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课才具有研究价值?这里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常态课,就是发生在一般教师的课堂的课。二是优质课。这就是优秀教师创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我们称之为“课例”。“课例”往往体现了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风格,是优秀教师教育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一个优秀教师留下的教育财富,除了他培养的优秀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创造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具有示范、引领与借鉴价值。正因为如此,广大教师对“课例”特别感兴趣。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优秀教师创造的课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师的课堂。这是因为“课如其人”,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优秀品质都可以供别人学习借鉴,但他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并不能供别人复制一样。那么,在这里,优秀教师的“课例”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学习、体悟和借鉴优秀教师创造的优秀课例背后蕴藏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研究课例的范式

  说到底,我们的远程研修就是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学习、借鉴、实践优秀课例的范式。其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部分:

  (1)一堂好课是如何形成的?

  (2)按照一堂好课产生的范式,教师在同伴引领和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的设计,即“磨课”;

  (3)运用“磨课”的办法,研究、设计、实施、反思自己的课。前两个步骤在集中研修期间完成,后一个步骤在开学后的校本研修中进行。

  在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磨课”如何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不能不谈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思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成果是形成第一个教案;第二次备课,就是在教师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例,成果是形成第二个教案;按照第二个教案上课后进行第三次备课,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个教案……。于漪老师就是借助这样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一位卓越的语文特级教师的。这就是我们进行“磨课”流程设计的经验模型。

  按照这个“磨课”流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什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有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独立“研课”。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分工备课,搞所谓成果分享;二是不动脑筋,直接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课。这两种做法,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必须坚持教师的独立备课,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与潜能,俗话说: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两。其价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激活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与同行对话。包括与优秀教师的“课例”对话、与同伴对话。这个环节的要害在于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或同伴在课的设计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识储备上……找到了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3)实践反思。包括上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讨。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为什么?寻找下一步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磨课”流程是形式,蕴含其中的价值对话是关键。可以说,第一个环节是对自我的“观照”,第二个环节是对同行的“观照”;第三个环节是对实践的“观照”。在这里,所谓“观照”,就是对自我和他人行为背后的价值的观察与省思。只有出现了这种自觉的观察与省思行为,才能有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在远程研修中,我们判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师们的“磨课”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而是对上述三次观察与省思的记录。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能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理念改进、方法借鉴、知识提高、能力发展……。

  在座谈中,有专家提出远程研修能不能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提供的“磨课”流程离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比较远。的确,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特别是每堂课不可能都按照专家们提供的范式来进行,我们只是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这种专业范式开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磨课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4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关于防诈骗的心得范文500字班会心得体会范文400字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冬季残奥会开幕式2024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