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作者:Admin2023-10-31 22:34:10

导读:篇一: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推荐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重点在基层,广大年轻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摒弃华而不实的优越感,克服“三分钟”热度,拒绝“假大空”做表面文章,不摆“官威”、不打“官腔”,真正深入基层,走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到善谋事、善成事。

  放下身段,防止“优越感”滋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民者,民恒敬之。有些年轻干部有高人一等的“自信”,遇到群众的问题,简单的置之不理,专挑疑难杂症、历史遗留,但缺经验、少方法,一遇困难就是心中一团火、脑中一团麻、手中一团糟,让群众的信任逐渐匮乏。这些典型的问题看起来是自我约束不够,更本质的是思想问题。广大年轻干部要清醒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常怀空杯心态,甘当“小学生”,从群众中学,把坐而论道变为事必躬亲,补足实践中的“经验缺失”;把空中楼阁变为落地生根,完善能力上的“才疏学浅”。要学会统筹谋划、提前规划,从基层做起,在繁杂小事中磨练耐力,在问题堆砌中开阔眼界,既要有“接上气”的思路,又要有“接地气”的举措。

  绳锯木断,克服“三分钟”热度。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漂浮不定、敷衍了事等不实的作风只会让干部疏远群众。群众是检验党员干部的一把尺,干部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客观评价最有效,只有多做实事不图虚名,多求实效不做虚功,才能经得起群众检验。广大年轻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每一件群众“小事”都不能是“悬在梁上”“挂在墙上”,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不搞花架子、不做假把式,下决心下功夫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糟心事,真正做到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要力戒形式主义,每一项民生工程都不能是轰轰烈烈开场、寥寥草草收尾,要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保持做事干事的热情,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接着一件做,做到有始有终、慎终如始。

  脚沾泥土,拒绝“假大空”现象。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在基层实际工作中,个别地方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台账痕迹代替办事痕迹,久而久之,推诿塞责盛行,做事假大空常见。有反面例子,也有正面楷模,“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黄文秀等党员干部为何能够赢得群众认可?正是因为他们甘于脚沾泥土芬芳。广大年轻干部只有与群众走得更近、走得更深,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把工作台账写真写实。要多坐群众的“热板凳”,聊家常、谈心事,真正打开“话匣子”、用好“烂笔头”,从各个方面感知基层全貌,了解群众情况,倾听基层声音。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群众的“及时雨”,真正融入基层、融入群众,实现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奔赴”。

  篇二: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宁德工作时,提出了“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并且亲身践行,为党员干部作出了示范。当前正是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要一以贯之地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既要关注大事要事,更要办好小事琐事,让群众拥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四下基层”中燃起主题教育的燎原之火。

  从思想上,把“小事”当作“要事”看,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国之大者”“为民小事”,大与小之间,承载的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永恒不变的初心。群众的衣食住行,看似“鸡毛蒜皮”,却是群众心中与生活利益息息相关的“大事”。管好这些“小事”,才能让群众认可满意,进而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反过来推动群众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把“让群众满意”当作最高标准,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家人,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要善于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摒弃好高骛远心态,从群众关心关切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急难愁盼等“小事”着手,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少些锦上添花的虚事,切实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从行动上,把“小事”当作“实事”办,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为民小事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听出来的、悟出来的。要迈开腿、张开嘴,带着对群众满满的关心关怀,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城市社区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困所盼,明确“办的方向”。要根据调研情况,分门别类建立问题清单,清楚“办的内容”,深入分析导致问题原因,全面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为下步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要明确责任清单,对问题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时间,找准“办的路径”,最大限度凝聚工作合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常态上,把“小事”当作“好事”干,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民服务是宗旨,能否为民解忧、群众是否满意则是试金石。办好为民小事,就要时刻坚持问题导向,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间,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带头实干、身体力行解群众所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聚焦问题原因不放松,抓住关键环节、深层问题、重要节点,难事面前不退缩,千方百计想办法,泰山压顶不弯腰,持之以恒促解决。要善于看群众“脸色”,从群众的表情、反馈、评价中检验工作,对群众欢迎、富有成效的要持续推进,对群众不解、心存困惑的要解释清楚,对反映较多、出现堵点的要立即整改,对明确反对、没有效果的要坚决取消。

  篇三: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重点在基层,广大年轻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不摆“官威”、不打“官腔”,学会把包袱“看轻”,把群众“看亲”,把底线“看清”,真正深入基层,走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把包袱看“轻”,谦虚谨慎当好“小学生”。不少年轻干部多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新的环境、新的领域与其以往所熟悉的校园生活均有较大差异,难与心中的工作单位“对号入座”,导致从心理上产生失望、大材小用的情绪,不专心、不用情,眼高手低、消极颓唐等就会“悄然滋生”。为此,广大年轻干部务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身份,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既是机遇,也是对个人心理和能力的挑战,要懂得丢掉“包袱”、调整情绪、融入角色,养成谦虚谨慎的态度,从“小学生”学起,涵养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积极心态,继承好老一辈迎苦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砥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顽强意志,主动奔赴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一线,真刀真枪干、迎着荆棘干、踏着困难干,在踏踏实实地工作中,不断淬炼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把群众看“亲”,俯下身子当好“店小二”。“店小二”可不是轻易就能当好的,声音要应得快、腿脚要跑得勤。只有俯下身子倾听群众所需所盼,一心一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才能提供优质服务,拉近干群关系。为此,广大年轻干部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学会把基层当作自己的家乡,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群众的过程中,当好服务群众的“店小二”、做好“贴心人”。一方面,要多走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积极主动同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问候,了解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意见、文化生活的需求、乡村治理的设想等内容,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基层存在的现实困难和工作漏洞,理清群众最忧心的事、最期盼的事。另一方面,针对发现的问题要着力寻求破解之道,对症下药、分类施策,从根源上解决好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把底线看“清”,不计得失当好“追梦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四大考验”,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在基层的岁月里,广大年轻干部要明白个人进退是“无”,名利鲜花也是“无”,务必始终恪守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始终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在政治上远离“红线”,在行动上坚守“底线”,一尘不染永葆清正、一心向党永葆忠诚,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分内“功课”,任沧海桑田不改“己心”,千锤百炼不移“己志”,历经磨砺不毁“己节”,坚定从容、砥砺前行。随时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永葆共产党员的优良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矢志不渝当好为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懈奋斗的最美追梦人。

  篇四: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年轻干部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好、传承好党的宝贵经验,探索“四下基层”的“时间维度”,推动“四下基层”在乡间沃野上蔚然成风、产生实效。

  理论宣传要“门到户说”,“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从“声边”传到“身边”。《淮南子·氾论训》有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政策理论内涵丰富、宏大精深,年轻干部要将“换位思考”作为让“党的声音”接地气、飞万家的有力武器,站在群众的角度“看事情”、坐在群众的位置“想问题”,把自己当做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正了解群众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菜价工资、家长里短中对惠民政策和理论知识的需求,时刻把握在多元群众、多样诉求和复杂环境的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将晦涩难懂的政治话语变成通俗易懂的“群众方言”,采取多种多样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各型各类的群众“因材施教”,让群众不仅愿意听、更能听得懂,让政策理论不仅说得好、更能用得上。

  调查研究要“步步到位”,“主线时间”把破解难题从“脑力”变成“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滹沱河畔,太行深处,南海之滨,雪域高原……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常在人民之中,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才能“成一家之言”。每一次深入调研就是一次躬行求知,年轻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冲破认识思想藩篱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重要载体,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用实践滋养的沃土上,向汇聚基层经验、基层智慧的人民群众“拜师求教”村里的村情村史和文化风貌,向村里威望高、群众口碑好的乡贤才士“拜师求学”群众工作的本领与技巧,在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中找到影响和制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堵点”,精准擘画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蓝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稳步前行。

  实干为民要“坚守初心”,“久久为功”把办公场所从“高楼”搬到“田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个萝卜一个坑,出水才见两腿泥”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错综复杂的民生问题的坚定态度,在全乡没有一条公路,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说法的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习近平同志跋山涉水访“真贫”,留下了“三进下党”的故事,为下党乡的发展定向领航、排忧解难。“所有实际能力的获得都要靠实践。”年轻干部要将工作方法从“等群众来访”变“下基层接访”,将办公桌椅搬到群众的田间地头、庭院门口,通过“走村入户、上山下田”的走访和“把脉问诊、解剖麻雀”的调研,对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居环境、矛盾纠纷等富民惠民的路径寻“根”究“底”、变“堵”为“疏”。不驰于空想,严格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对标对表、自省自查,从思想上找差距、从内心处寻不足,不骛于虚声,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具体时间、具体要求、预期结果,在群众中绘制蓝图、在实干中实现蓝图,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实干精神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到统筹兼顾、稳扎稳打、真抓实干、久久为功。

  篇五: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立足于“下”、根植于“民”,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让人民群众感受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束之高阁”到“落地生根”,答好“一线聚民心”的填空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大力宣传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起了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围绕经济建设方面进行宣传,鼓舞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注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信心与力量。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了解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让“外行”也能看出点门道,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讲透讲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把党的理论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调查研究下基层,从“机关大院”到“田间地头”,答好“一线取真经”的判断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同志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在浙江工作期间,用一年多时间就跑遍了90个县市区。调查研究不是“跑来跑去”,也不是“纸来纸去”,目前个别干部到基层调研仍然是“车上看一看、随地转一转、开会听一听、资料翻一翻、照片拍一拍”,这样是难以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等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身入”基层、“心到”一线,与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真正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

  信访接待下基层,从“被动坐诊”到“主动出诊”,答好“一线化纠纷”的问答题。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7月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信访工作是考验干部能力水平的考场,信访事项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把保障群众权益与打开群众“心结”结合起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跟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旁,合理诉求积极协调解决,不合理诉求做好解释引导,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现场办公下基层,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答好“一线解难题”的选择题。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反映党的性质和宗旨。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在河北正定工作时,要求四大机关领导着眼基层,着力实际,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在福建宁德,3次到下党乡现场办公,跋山涉水访贫问苦,帮助群众打开了发展新路子;在福建福州,倡导开展“四个万家”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送温暖、解民忧。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踏实,不能遇到问题“绕路走”,直击现场、直面群众、直视问题,把宗旨意识体现在真抓实干中,把正确政绩观贯穿在干事创业里,倾听群众诉求、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凡事不拖、不等、不靠,让老问题不再是问题,让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篇六: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1988年,习近平同志一到宁德工作,就沉下身子到基层一线调研,亲自下基层接访,深入偏远地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四下基层”制度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其核心要求与主题教育重点措施高度吻合。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主题教育工作中坚持“四下基层”制度,让第二批主题教育谋在基层、干在基层,始终保持“在状态”。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要深学细悟、晓之以理,确保将党的声音带到基层,让理论学习保持在根植于民的“状态”。“四下基层”指导要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理论学习作为主题教育的首要任务,更应以“四下基层”制度为重要抓手,将党的声音带到基层,促进党员干部将党的思想学深悟透讲好,人民群众让党的思想入耳入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讲好党的政策主张,加深群众对党的理论思想理解认识。要将理论政策讲活,深入分析了解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地丰富宣传形式、活跃群众氛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将政治术语转化为“大白话”,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土方言”,将理论观点转化为真情实感,晓之以理,提高群众的接受程度;更要将路线方针讲透,要找准切入点和落脚点,结合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平台丰富学习内容,形成理论体系,让百姓理解地明白、领悟地透彻,促进党的路线方针在基层有效落地,将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自觉,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理论有根,让理论学习时刻保持根植于民的“状态”。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要寻根究底、身入心至,确保将体察民情带到基层,让调查研究保持在问计于民的“状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习近平同志初到宁德一个多月内就将下辖的9个县跑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破解了系列难题,“四下基层”是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生动示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意,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意方能出实招、见实效。要主动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基础一线,紧盯发现的重点问题和典型案例,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访群众,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查、征集民意,真正了解群众需求和困难,更要解剖麻雀式调研,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其内涵、精准抓好问题走向,问计于民,整合意见,把对策提得更准更实,防止问题扩大,通过举一反三解决系列共性问题;还要注重问题时效和对策成效,要让调查研究走深走实,不做面子工程、避免形式主义。要让群众的声音及时得到反馈解决,让调查研究始终保持在问计于民的“状态”。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要广开言路、立行立改,确保将信访接待带到基层,让检视整改保持在取信于民的“状态”。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习近平同志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他在宁德工作时,十分注重信访工作,亲自下访接待。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是检视工作不足、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以此为抓手,作为检视整改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树立取信于民的人民公仆形象。要以真心实意接待信访群众,不把信访工作作为负担,不以有色眼镜看待信访群众,要真正将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员,善听民意、换位思考,开展信访接访活动,畅通信箱、邮箱等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诉求,对照检视自身工作差距和不足;更要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接访中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找准整改对策,以为民办成事的工作成效检视自身工作能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持续推进解决信访问题。以信访接待问题作为检视整改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让检视整改时刻保持取信于民的“状态”。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抱朴守拙、勤政为民,确保将现场办公带到基层,让推动发展保持在造福于民的“状态”。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办公,直面群众,在解决群众重难点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果,“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到一线推动工作落实、推动基层发展,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真正将为民宗旨转化为实际行动。要利用好“一线工作法”,强化包联工作责任,将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深入百姓家门、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农贸市场、企业车间,走街串巷、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人居环境、设施配备、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在一线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抓好落实,始终锚定“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发展目标,攻坚克难,将惠民利民的政策实事送上百姓家门,拿出真抓实干的干事精神和马上就办的干事效率,积极回应群众所思所盼,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推动发展始终保持在造福于民的“状态”。

  篇七: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把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把推动发展作为最终落脚点,其核心要求与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高度吻合。当前第二次主题教育正在火热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并自觉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之中,助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坚持深学细悟、讲活讲透,确保党的声音传基层“一呼百应”,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习近平同志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旨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宣传好、阐释好党的理论政策,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在深学细悟、讲活讲透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跟进研读共产党员网等权威平台开设的理论专刊、政策解读、评论文章等方式,做到多学多记、常学常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深入基层了解掌握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让群众主动“点单”,做到因人而异提供惠民利民、就业创业等政策宣传解读,切实将理论政策讲准讲深,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通过“理论+方言”“理论+故事”“理论+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将党的理论政策讲活讲透,真正实现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党的政策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坚持寻根问底、身入心至,确保体察民情入基层“一沉到底”,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同志初到宁德工作时,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闽东9个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分析宁德必经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等一系列重要理念,脚踏实地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摆脱贫困。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身子向下,主动走出机关大院、高楼大厦的“舒适圈”,钻进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矛盾窝”,运用“少一事不如多一事”的逆向调研思维,坚持远的近的都要去、坏的好的都要看、批评表扬都要听,收集掌握丰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去伪存真,真正把真实情况摸清摸透。要主动拜群众为“师”,做一个喜欢较真儿的“小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向人民群众问需、问计、问策、问效,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大智慧中获得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思路办法举措,切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提高为民服务质量的实际成效。

  坚持广开言路、立行立改,确保信访接待下基层“一步到位”,推动检视整改落地落实。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信访接待作为检视整改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检验自己群众工作能力和作风的重要“试金石”,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既“坐诊”又“出诊”。要真正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把信访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轻声细语接待信访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暖,主动敞开“心门”、倾诉“心声”、解开“心结”。要将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用心用情用力把事实查清楚、把问题症结搞明白、把法律政策运用好,又善于“搬救兵”,主动会同行业部门、乡镇、村(社区)等进行“并肩作战”,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让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件件有回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事事有落实”,切实把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坚持实干笃行、勤政为民,确保现场办公到基层“一以贯之”,推动服务发展见行见效。深入一线干实事、现场办公抓落实,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办公,做到既“身到”基层,更“心到”基层。以一颗“真心”,把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详细记录在本子上、时刻牢记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上,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的实际行动给群众吃下“定心丸”;以一颗“细心”,为各类群众诉求按照难易程度、紧急程度进行梳理分类,逐项制定解决举措,同时要善于剖析总结,梳理一批具有指导性、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一颗“耐心”,对群众反映能当下解决的诉求及时解决,对短期难以解决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推动问题诉求得到彻底解决;以一颗“虚心”,主动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反思改进工作短板弱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切实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篇八: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提出了“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并且亲身践行,为党员干部作出了示范。当前正是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就要一以贯之地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别乡镇村社等基层一线在“四下基层”中做到上门宣讲政策、上门答需解困、上门化解矛盾、上门推抓工作“四个上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上门宣讲政策,用“小切口”做好“大宣传”,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党的方针要务求“落地生根”,党的政策要力求“开花结果”,党的理论要追求“深入人心”,让党的政策主张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四下基层”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达基层、直达群众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群众宣传宣讲,做到上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小切口”做好“大宣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讲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聚焦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三农”、法律等,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通俗化解读、互动式交流,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促进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有效落实落地,让人民群众做到了解政策、认同干部、与党同心,从而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形成上下齐心、团结奋斗的局面。

  上门答需解困,把“小导向”当作“大倾向”,做到问计于民“善谋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躬身调研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到任宁德之初,面对闽东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习近平同志迈开步子走、俯下身子问,收集第一手资料、倾听第一线声音,走遍闽东9县乡镇,在深入调研发现问题、深度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彻底结束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层出不穷,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做到在调查研究中上门答需解困,紧盯问题、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深入田间地头、村社户头,与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要拜人民为师,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及时将高质量调研成果转化为务实举措。

  上门化解矛盾,把“小问题”当作“大事情”,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信访接待下基层搭起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推动党员干部面对面了解群众急难愁盼,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1988年12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信访接待日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让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实现了信访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为党员干部践行宗旨、造福人民树立了榜样。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定期下访、包案化解活动,上门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倾听群众呼声,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主动求稳中畅通群众意见建议反映渠道,持续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促使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领导干部作风深刻转变,执政为民理念更加彰显,群众诉求有效解决,地方治理能力有效提升,长治久安基础更加扎实。

  上门推抓工作,把“小院落”变为“大会场”,让难点堵点“一线通”。上门推抓工作就是“现场办公下基层”,这不仅能拉近机关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在宁德工作期间,面对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习近平同志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三进下党乡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公路和水电建设等问题,为下党发展排忧解难、定向领航。在基层工作中,党员干部不能搞“以会议来落实会议”那一套,要直奔现场,深入基层一线,主动上门,把“小院落”变为“大会场”,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现场研究、现场指导、现场协调,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做到“小步快跑”、急事急办,对群众欢迎、富有成效的要持续推进,对群众不解、心存困惑的要解释清楚,对反映较多、出现堵点的要立即整改,对明确反对、没有效果的要坚决取消。

  篇九: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创新实践,是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的重要途径。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屋门口”开展,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认真践行“四下基层”,聚力于民、问需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牢记“人民至上”,体悟“为民真谛”,扎实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坚持从“台上宣讲”到“台下互动”,在解开思想“扣子”、创新宣传方式的过程中倾力为民、聚力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同志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首要位置,突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他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入脑入心。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注意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一方面要找到群众生活的切入点,在细致上多下功夫,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群体,确定适合的宣讲方案,真正把内容丰富的党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比如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宣传,注意宣传中的互动,把相关内容讲解与解答群众疑惑有机融合,使宣讲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易于理解。

  “调查研究下基层”,坚持从“纸上谈兵”到“地下干事”,在感受群众冷暖、解决百姓困难的过程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调研真正了解问题,客观分析问题,科学谋划方案,才能击中问题“靶心”,干出工作实效,赢得群众赞赏。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当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调研意识,提升调研能力,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主动沉下身子到“矛盾多”的地方开展调研,逐个剖析问题,一口一口啃掉“硬骨头”。要多和群众拉家常,从群众反映中察民意、晓民情,在群众“牢骚话”中听期盼、明需求,从而找准矛盾症结、解决百姓困难;要走得了泥巴路,听得惯方言土语,能够“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群众才能心甘情愿地讲实话、道真情,才能更好地把问题打捞上来,为调研添加有价之料,才可切实为群众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实现群众期盼。

  “信访接待下基层”,坚持从“走上会场”到“下到现场”,在奔赴一线察民情、主动下访解民忧的过程中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把信访工作作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切入点,并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也是检验群众工作的一面镜子。做好信访工作不仅能了解政策得失、群众感受,及时化解基层矛盾、避免问题久拖不治,还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形势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变被动调处为主动服务,把工作做到基层,带到“现场”,第一时间去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主动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零距离倾听百姓心声,同时深入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找出关键症结进行“把诊问脉”,坚持对难点信访事件重点突破,切实打通矛盾调解“最后一公里”。

  “现场办公下基层”,坚持从“守在窗口”到“下至门口”,在主动服务惠民生、现场解难纾民困的过程中执政为民、造福于民。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首创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从“窗口”到“门口”,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让一切难点堵点都在一线打通,切实拉近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达到解民忧、惠民生的效果。新时代新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主动走出机关大院,把“办事窗口”搬到“百姓门口”,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深入问题突出、矛盾集中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结合实地调研,现场集中“会诊”,做到现场解决、现场协调、现场解难,不断破解工作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盲点,推动群众工作进度,给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

  篇十: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

  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四下基层”不仅是一种工作制度,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其实质是解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体现的是执政为民的鲜明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厚植为民情怀、迈稳实干步伐,从“四下基层”中汲取“人民至上”的真理智慧,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从“空谷传响”到“口口相传”,让理论政策下基层聚力于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大任务,要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自觉行动”。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时要求闽东干部“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由一般号召到聚人气的宣传,着力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群众,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如何让“高大上”的理论政策“接地气”?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普通党员和基层群众,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把“普通话”翻译成“土方言”,从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讲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用“乡音”让“党声”飞入寻常百姓家,温润广大党员群众,真正让党的方针政策“开花结果”。

  从“被动坐诊”到“主动出诊”,让调查研究下基层问计于民。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听民声方能解民忧,访民意方能办实事,察民情方能促发展。习近平同志到任宁德后,积极深入基层,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闽东9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带领闽东人民努力摆脱贫困。当前正值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把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要认真抓好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注重在“解剖麻雀”中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从“群众上访”到“干部下访”,让信访接待下基层心系于民。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非常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霞浦县委党校参加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到“让领导多下去,群众少上来”的浦江经验,都是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倾听民声的生动实践。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有序开展,同群众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面对面地倾听群众的诉求,耐心细致地为群众做好政策法规解释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端坐会场”到“直奔现场”,让现场办公下基层取信于民。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首创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就相关问题在一线“把脉”、现场“会诊”,可以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不仅能增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还能以实际行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困惑,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把身子“扎”下去,才能把答案“找出来”。要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勤于走出办公室、文件堆,深入基层摸清情况,和老百姓面对面,在一线获得打开基层工作的“金钥匙”,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根植在“民”,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法宝,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之路,把党的优良传统转化为开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四下基层个人研讨发言材料(推荐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清廉家庭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2025年给朋友的惊蛰祝福语2025年给朋友的中秋节QQ祝福语2024设计实习日记,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