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

作者:兮无痕2023-10-11 21:44:25

导读:篇一: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 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让教学更加美好 摘要:2023年学校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启动,信息技术已与各科教学相融合。网络学习空间科学地支撑着学校的教育教...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

  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让教学更加美好

  摘要:2023年学校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启动,信息技术已与各科教学相融合。网络学习空间科学地支撑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学平台智慧赋能,线上教学有效开展。疫情下,指导学生利用国家、省网络资源平台等合理地开展居家线上学习。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应用覆盖学校全体教师及学生。利用大数据的多维分析比较,精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信息化应用教学、教学论文及其相关方面小课题,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及奖项。在今后的智慧校园发展中,力争让大数据应用的精准教育教学推动教学信息化、数字化。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教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__大精神,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文件教技[2023]6号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____市第三小学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问题与挑战

  信息2。0行动计划的发布,教育信息化发展肩负新使命,支撑引领教着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2023年学校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启动后,也就要求学校现在的教育教学中,要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与学的课堂自主-互动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校园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总体目标。这是信息、数字化化应用教学拟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学校通过引入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平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信息化示范校启动后,构建骨干团队,培养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沿,引领全校老师,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让信息技术在各学科、在全体老师中得到普遍化、常态化应用。

  学校教师团队为推动信息化示范校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共建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助力提高教学水平,共同建设新时代智慧校园。

  二、问题解决的思路与实施

  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资源引领,打造高质量课堂

  以信息技术2。0计划为宗旨,秉承学校是省信息化示范校,全校老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不同风格与特色的课堂教学。

  学校各学科老师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____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学乐云平台,教学课件、教案、教学视频、随堂练习、单元试卷等海量学习资源为教学提供方便,减轻老师的备课负担,为课堂教学和课后评改提供方便。

  在上新课之前,推荐学生登录智慧平台观看视频预习新知识。老师在备课环节,登录省资源平台下载教学资源,上传到学乐云教学平台。学乐云教学平台是学校引进的互联网信息教学平台。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上的圈画、点赞、反馈、智能推送分享等功能轻松地驾驭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学乐云平台原有的共享资源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老师们创建新的教学课件,课堂上直接收录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老师有时也会利用平台录制教学微课,进行翻转课堂,学生对所学的教学内容加深了印象,努力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平台上一些好的资源直接收录在课堂上应用后,还可以上传到学校的资源库,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创新

  在学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信息化与智慧教学创新已经成为学校一道鲜明的特色。应用也从日常的教学常态逐步向基于学业大数据的智慧教与学的发展。推动管理者率先应用,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组织教师创新应用,实现教学应用常态化。网络学习空间在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中指是教育部获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并且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使命制网络学习场所。”引领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1、网络学习空间助力教学与教研

  ____市第三小学从2023年开始引进学乐云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的人人通空间里建立了学校空间和各个班级空间,另外还自创五个教学空间,包括语文科组、数学科组、英语科组、综合科组四个空间以及一个小课题空间。

  这个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比较健全,能够科学地支撑着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组空间的使用模式是由科组长在空间里发学科教学教研通知,老师们进入空间进行教研活动。开学初,各科组老师把学科教学计划空间,每个年级教案主备教师把主备教案发到空间,在每个单元授课之前,老师们把自己的二次备课教案上传,对于这些,组长都会定期进入空间进行教务教学检查,做好登记,以便学校考核。

  学校各科组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是语文、数学、英语分别是星期二、三、四早上第二第三节,如果安排全年级线上教研活动的话,组长提前一天发空间公告,老师们在教研时间进入空间研讨,教研活动主要有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校内公开课视频观摩研讨、微课观摩学习、名师精彩课堂观摩学习、教学案例分析等。如果集体备课知识需要某个年级的老师参加,需要发协同教案,邀请协同人进行研讨,老师们的精彩评论科组长可以打印出来作为学校教研活动材料存档。在学校小课题空间里,每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课题组的主持人会把一些研究过程材料及研究成果上传到里面,让研究成果在科组内、在全校内全面铺开,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让网络空间教研落到实处。

  各学科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的教学活动相片都会发到空间科组里,让老师们一起分享学习。学校组织了很多社团活动,丰富的校园生活相片都会在空间里面呈现。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信息化智慧教学,学生采用自主、交互、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质和信息素养基础。

  2、网络学习空间助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通知精神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学校对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和安排。老师们切实做好线上资源的利用,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指导学生利用国家、省网络资源平台合理地开展居家线上学习。

  老师们根据学校线上学习方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线上教学,在空间里教学发布作业,进行云端作业交流与批改。利用网络空间智能推送音体美教学视频。

  三、主要应用成效

  (一)教学网络大数据促教学

  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应用覆盖学校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学校全体学生。老师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在后台会自动产生数据,内容有创建教案、课件的个数,授课的次数、时长,资源创建、收录及上传的时间、个数,发布作业的次数,批改作业的次数,学生答题时长和正确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也要求发生变革,这种以大数据采集的数字化教育转变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

  (二)获得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相关奖项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在学校得到全面性、普遍性应用后,很多老师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创新中来,努力构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每年期末的总结会议上都会为信息化应用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进行颁发荣誉证书。在大胆尝试信息化教学教研中也获得了许多相关的奖项,有获得省级、市级微课比赛奖项的教师奖,有获得网络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奖项的学生奖。在信息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各科组的老师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做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面的小课题,申报课题市级小课题,也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一些老师所撰写的信息化应用教学论文获得省级、市级奖项。

  四、未来应用展望

  信息化对于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校作为省信息化示范学校,必须跟上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在未来学校智慧校园发展中要建立标准与制度,规划好制度,促进信息设备科学应用。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效,良好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环境,理念先行,保障有力,让大数据应用的精准教育教学推动教学信息化、数字化,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篇二: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

  摘要:学校通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方法:学校的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结果:数字化校园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设施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管理者和家长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环境,从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结论:学校通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助推了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使整个办公、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更高效、更便捷,决策更民主、更科学。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教学;信息技术

  问题与挑战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教育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在信息技术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二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意识不够。对此学校如何推进数字化校园,才能有利促进学校办学理念转变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水平。

  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一、学校设定两个目标

  (一)总目标: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大力加强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应用,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在校园环境、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学习手段、家校互动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应用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子目标:

  1、校园环境数字化。

  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畅通的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各功能室配备信息技术设备;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计算机,使生机比、师机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构建浓厚的校园数字文化氛围。

  2、教学教研网络化。

  将校本教研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结合起来,逐步建成校本资源体系,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在每位教师应用教育教学博客的基础上,建立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和教师协作组,通过网络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学习手段信息化。

  积极探索基于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渗透课堂的教学模式。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好“白板“教学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更新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多元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4、学校管理信息化。

  构建以学校信息联网的综合管理体系,建立校园广播、校园安全监控、校园管理系统(包括学校办公室、学校财务、教务处、教研室、年级组、安保科、政教处等部门信息发布和协调活动的工作和管理),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教育管理领域和各个环节,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5、公共服务信息化。

  加强学校网站建立,加强教师博客和工作室的应用,构建开放、便捷的家校互动和校务信息发布平台,为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三)分段实施步骤:

  1、2023。9——2023。6

  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应用完善学科支持网络,改善学校基本设施,实现计算机班班通,深化管理应用。

  2、2023。9——2023。1

  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组组通。依托宽带网络,建立一个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以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为契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的质址和效益结合____市的要求,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沟通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3、2023。3——2023。9

  实现计算机人人通,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建成数字化学校。

  二、打造优秀团队,制定精准目标

  (一)设立领导机构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学校主要领导将直接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有关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信息人员的职责。

  组长:潘超群(校长)

  副组长:陈兴武(副校长)

  组员:李欣、冯江妹、符春兰(信息办主任)

  (二)制定精准目标及任务

  1、校本研修主要目标。

  (1)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全新的教师信化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2)学校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省里相关文件进行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优质化教学、个性化研修、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发展、专业化引领的新举措活动,更好的达到校本研修的目标。

  (3)利用学校的资源,努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和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同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智慧教室、同步课堂、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基础,更改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各科组研修活动任务。

  (1)疫情期间,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学校科组研修工作坊等,合理利用线上资源,同时结合线下研讨,打造“信息技术创新课堂”。

  (2)提升科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等能力,从而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3)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常态化的科组教研活动。

  (4)教研室和各科组之间建立帮扶关系,教研室把在外学习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传给年轻教师,进行相互学习。

  实践成效

  一、具体实践,探索有效做法

  通过实践,我们在保证信息技术常态性、针对性的开展的同时,还初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学校重视加大投入硬(软)件上水平。

  多年来,学校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为使学校信息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现就学校信息化目前的状况作一阐述。校园网络方面,精心规划校园网络的布局,将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在办公楼(养慧楼)的一楼,每栋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都分别设有分支中心。网络中心与各分支光针互联,千兆主干线,百兆到桌面。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班班通,整个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内线路布局合理、美观。两间计算机机房、功能室、录播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全部集中在办公楼(养慧楼)一楼和五楼,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监控中心设在办公大楼(养德楼)五楼。

  (二)理念引领,硬件设施全区领先。

  近几年来,在____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教育局和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学校中层领导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61间教室全部配备了希沃55寸触控液晶教学一体机,教室内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近两年,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应用上加快步伐,建成了校园电视台、校园数字寻址广播系统、校园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录播(直播)教室、升级更换了校园广播系统音柱,实现了校园室内外广播同步与分离广播以及每间教室,每个年级或者每栋楼,每层楼的同步与分离。校园电视台也顺利开播,自创节目有“____中学附属小学校园新闻”、“____中学附属小学党史小故事”(每个学期二期以上)。校园电视台在校园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制作的节目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自办节目有《校园新闻》、《名师访谈》等。校园电视台充分发挥了学校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创新和引领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如图1

  智慧教室建成以来,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靡课、示范课等形式,以举行晒课活动、一师-优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如图2

  (三)软件应用。

  2023年学校的网站进行改版,合理规划网站栏目,设有学校概况、校园动态、党建之窗、教学教研、学生天地、电视台栏目等栏目,有专人管理网站,并成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的发布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监督和督促。分配给各部门、科室相应的信息发布权限,做到校内信息及时更新,做学校宣传的主阵地,做到家庭、社会、学校联系的纽带作用。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校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新闻,能与社会和家长形成互动,有效推进学校的发展。如图3

  (四)“一区多校”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

  学校于2023年成立了“信息技术”直播教学团队,进行以学区长学校为主,利用“信息技术”与乡镇各个学校在教学中互帮互学。“信息技术”不仅仅服务于学生发展,也为校际间的教师发展和校本教研拓宽了渠道,有效地解决了乡镇教学资源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成长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青蓝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技能应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在协议中就有一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能使用录频、WPS、剪映、抖音等软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使得教师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专业得以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取得成效

  (一)校园网络平台日臻完善。

  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有网站、论坛、家校互动平台、资源库、学科网、教师平台、心理测评系统、即时交流平台以及FTP服务、视频点播服务等,其管理、培训、应用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学校网络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刻苦钻研、经常加班加点,保证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今年,随着计算机数量、用机人数的增加,辅助教育教学的推广及多媒体应用的深入,学校的带宽、服务器、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学校网络中心及时做出了策划、调整、更新、调试。现有校园网络平台已基本做到了每个处室、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成果展示板块,每个学科都有教学资源库,基于校园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初具雏形。在信息库应用初举规模教学资源库应用:几年来,学校通过自制、收集、购置、接受赌送、上级配置等形式,拥有了网络教学资源库、新课标示范教案库、新课标教材配套课件集等近IT容量的网络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如图4

  还有校本教育资源(电子文档)积累:校园网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平台,学校要求各组室的所有成果都要在校园网上展示出来,如好课件、好教案、好文章、好的经验交流材料、重要信息(含文字、照片、音视频)等都要上传校园网并发布。几年下来,学校已积累有近30G容量的电子资料,这是学校宝贵的电子文档资料。因此学科教学支持网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和二期课改奠定了基础。经过各教研组的努力,学校已经在校园网上构建了各学科的教学支持网,为学科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工具,这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科教学支持网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校园网的利用效率。学科教学支持网站具有学校、教师和学科鲜明教育教学特色,由学校或学科教师应用的,体现某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的网站。学科教学支持网站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理想的学习工具。

  (二)校际互助成果

  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____市第三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中,万泉镇中心学校荣获一等奖,阳江镇中心学校荣获二等奖、会山镇中心学校荣获二等奖。还有其他几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可以看出来“信息技术2。0”的实施,真正实现学区长学校和各个学校互助共赢的效果。

  (三)教师教研成果

  李欣老师获得____省中小学“基础教育精品课”微课《我们的中国梦之我有一个梦想》一等奖;谢瑶老师获得____省中小学“基础教育精品课”微课《做手工》一等奖;吴春颖老师入选国家级2023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网络视频“入围课例;莫金凤老师获得第二十七届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活动(课件类)二等奖;李斯媛老师获得____市小学第三学区暨名师工作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王玲老师获得王崇青、余阳名师工作室教师信息化技能提升比赛(课件+制作+说课)一等奖。

  案例创新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高度融合案例

  以课题为载体,从而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校教师以课堂为阵地,频繁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其他学科甚至体育课老师有时也使用信息技术来上课。现在能用信息技术上课的教师已达到100%。通过教学实践,老师们对如何使整合更有效有了较深的认识,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如表1

  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充分的探索,找到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融合点,如节奏和舞蹈教学与音乐学科融合,利用了信息技术展示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静态与动态信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简单的舞蹈动作知识,能在演唱歌曲时载歌载舞,并能用乐器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改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较好的发展,在信息化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下面就以《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为例,谈谈老师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实现融合,凸显课程理念的。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视频播放引出新疆民族《掀起你的盖头来》观察新疆民族特色的视频,导入新课学习并介绍新疆,最后揭题《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出示板书)。

  本环节用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考虑到时间和场地问题,不可能亲自去到新疆,因此利用信息技术2。0微课能力点,提前录制视频,课上进行播放导入新课学习《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既让学生对新疆民族的民族特色舞蹈和音乐有直观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实践学习,更好掌握

  学生对新疆舞蹈和音乐充分了解后,提出问题:怎么唱出和跳出情绪欢快、活泼的样子呢?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出示小视频,认识新疆舞蹈和音乐。让学生观察得出要有节奏练习的结论。在了解新疆舞蹈和音乐后,学生能把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

  本环节用了希沃白板的蒙层功能遮罩答案,运用时进行擦除和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并找出切分节奏的歌词的过程,在课堂中呈现,不仅节约了时间还优化了课堂教学。音乐课堂把过多的时间用在练习节奏上,就无法落实教学目标,但是不做节奏练习又无法在一节课中实现跨学科融合,B2微能力点能真正实现跨学科融合。而在节奏练习和学唱歌曲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欢快、活泼的情感更好体现出来,又实现了在艺术教育中改变培养目标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

  第三环节:激发兴趣,勇敢展示

  本节课教学运用了信息技术2。0的微课制作与设计,让各个乐器共同合作,激发学生对更多乐器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增长其见识,拓展他们的眼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更是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音乐使用相应乐器知识的能力。完美地诠释了教育不是局限于课堂所学,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具有勇敢展示、勇于学习的精神。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就有跨学科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音乐乐器运用能力。本节实现了音乐学科、舞蹈学科、语文课程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用于展示、勇于学习的精神。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对于音乐学科、舞蹈学科及本校特色国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开放的多元育人模式转变,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和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需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全面打造教育数字化校园,全力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学校的示范与指导作用。

  篇三: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

  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伴随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学院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一种新形态,有效促进了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挥了积极的育人作用。

  一、工作背景

  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全国高校纷纷挂牌成立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相关主题的研究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的热点,产业学院内涵、产业学院运行机制、育人模式等受到研究者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基本以定性研究或经验总结为主,缺乏真实的实践以及数据支撑。

  1、________职业学院产业学院建设历程

  (1)________职业学院____产业学院。根据《____市____区人民政府与________职业学院合作框架协议》,校政双方共同探索“行政搭建平台、校企深化合作、校校联合发展、融合促建发展”的校区合作模式,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共建了____产业学院。2023年11月9日,____区人民政府与________职业学院合作建设签约暨____产业学院揭牌。

  (2)________职业学院数智财经产业学院。为了积极响应____省委实施“十大战略”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____建设、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________职业学院和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数智财经产业学院”。2023年6月22日,产业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学校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2、产业学院教学运行的客观需要

  产业学院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是产业学院建设的核心。但产业学院教学与传统职业教育还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师团队、授课地点、人才评价标准等方面,作为职业教育实践的一个新高地——产业学院,如何保证产业学院教学的高质量运行,确保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显得越发重要。

  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的改变,产业学院教学运行与管理面临新挑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产业学院区域不同,实践现实条件差异,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产生大量教学数据,每个系统所使用的技术规范和数据标准各不相同,系统与系统之间没有打通,孤立的数据未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形成了“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这种情况不利于产业学院监管日常教学,也不利于产业学院教学管理层直观、快速地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二、工作举措

  1、构建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体系建设目标

  (1)搭建产业学院“行企校”三方管理平台,优化产业学院教学运行管理

  由于产业学院的地处位置与学校不同属一个行政区域,给产业学院的教学和运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此外产业学院的校企双方教师以及产业学院教学过程难以监控,教学质量难以保障,需要结合信息化特征和优势,提高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问题。

  (2)构建产业学院新型数字化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库

  依托产业学院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符合实际行业需求与真实项目为主导工作化、任务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库。

  (3)打造一支信息化水平高的“校企两栖型”师资队伍

  通过数字化培训方法,将企业技术骨干和本校教师培养出一批既能为企业服务又能担任教学任务的“校企两栖型”专业技术队伍。

  (4)大数据关联分析技术优化学生素质评价方法

  通过大数据技术通过处理分析收集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内部的关联特性,数据进行采集、筛选、预处理和变换,对学生素质评价进行可视化的评价展示。

  2、设计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体系的技术路线

  以信息化条件下产业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将数据中台理念融入到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中。整个平台架构分为3层,分别是底层数据层、数据中台和应用层。依据产业学院教学安排和管理需求,运用OLAP、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对数据湖进行加工和萃取,将数据聚合成主题,最后将数据主题进行封装来构建数据服务体系,向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课堂教学、统计报表等应用模块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支持。整个平台架构形成了数据采集、汇聚、开发、挖掘、服务和反馈的完整闭环,实现从信息化平台各功能模块获取数据,形成数据资产并反哺应用的目的。

  (1)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充分发挥大量的数据采集优势、形成产业学院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平台大数据,以数据服务接口的方式向平台的业务和管理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支持,为产业学院教学质量提供全过程的信息化支持与服务。其基本架构如图3所示。

  (2)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指的是为信息化平台提供基础网络服务、存储服务、业务服务等底层基础性服务的设施设备,涉及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安全管理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硬件设施设备,以及运行在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过虚拟化等手段实现存储、计算等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平衡负载、对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监控。

  (3)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是整个产业学院教学运管的核心部分,它采用一种数据处理机制,是将产业学院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形成数据资产、屏蔽底层数据细节、对外提供标准的数据服务接口的机制,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汇聚、开发、计算、挖掘、封装等过程,在数据资产治理和教学运行管理功能管控下,形成了从数据的采集到数据服务接口(API)的完整闭环。

  (4)应用层

  应用层作为整个平台架构最顶层,直接为产业学院教学管理服务。应用层包括教材中心、课程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考试中心、评价中心专题等功能,用户(学生、教师、企业、学校)通过SAAS方式调用功能模块,而各应用功能模块调用数据中台的数据服务接口来获取运行所需数据,运行过程中将产生的数据反馈回底层数据库,使得数据的存储、汇聚、开发、应用、反馈形成闭环,有利于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为产业学院学习者学习和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平台主题及运行监控界面如图4所示。

  3、条件保障

  (1)政策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3—2023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条件支持。

  (2)企业条件

  参与信息化平台项目实施企业都是多年来与学校紧密合作的企业,企业本身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人才培养要求高,与学校大都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配合度高。

  (3)学校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产业学院的运行模式数字化改革,依托二级学院特成立了项目管理组,并给予了政策、管理、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为了解决产业学院的信息化平台运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学校投资30余万元购买6台服务器,布置在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专门为平台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同时为保障疫情时代线上教学的稳定性,平台又在阿里云服务器购买网络空间,实现了一个平台两个部署,确保了疫情时代平台的可靠稳定运行。

  三、工作成效

  经过近5年的建设、发展和实践,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详细如下:

  1、搭建了基于数据中台的“行企校”三方联用一体化网络平台

  结合信息化特征和优势,学校紧紧抓住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构建了基于行企校用的一体化网络平台,打造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智慧化教学云平台。截至目前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已经安全稳定运行1068天,访问量达120万人次,日均浏览量507次,最高日浏览量达6993次。

  2、优化我校产业学院教学运行中的专业管理、教材管理、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考勤管理模式,实现数据化、可视化教学过程监管。

  利用教育数字化,着力优化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适应产业学院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管理;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鼓励教师充分、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解决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产业学院课堂教学质量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如图7-11所示。

  3、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打造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同时因地制宜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技术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此外开展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增强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提升其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价能力。仅依托本平台成果,成功申报省级教学重点教改项目1项,获得信息化成果一等奖1项,详细如图12、13所示。

  4、提供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行业师傅评价三方评价入口,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为抓手,对产业学院课堂教学过程中关联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对产业学院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测;对产业学院学生的每一节课,包括课程学习进度,课堂表现,以及对应实训中的表现和课堂成绩进行评价;让企业和学校在平台查取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训表现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综合的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如图14-17所示。

  5、依托建设成果,形成知识产权,为产业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搭建与投入应用已经产生并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如图18-20,通过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搭建与实践应用表明,案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运管和评价的深度融合,解决了产业学院的教学运管和评价的一些问题,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可靠实践保障,同时也为产业学院可持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工作经验

  通过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搭建与实践应用表明,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运管和评价的深度融合,解决了后疫情时代产业学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出现的“信息壁垒”与“数据孤岛”问题,形成了以下工作经验。

  1、校、企、行三方都应在生态学视域下进行教学生态转变的理念重塑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新兴技术不断成熟,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3。0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目前在技术研发上,依据信息化教学规律对智慧课堂平台、资源和工具进行深度开发与应用,管理者应该从理念上转变为:目前教学系统性融合应用模式已经成为常态,技术将融入课堂全场景、全时空、全过程,支持创造全新任务和全新流程,促进教学系统重构,重塑教学生态。

  2、明确技术服务教学的目标导向,深层次挖掘校、企、行、生四方需求,完善产业学院数字化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项目建设过程中,明确目标导向,技术为产业学院教学管理提供教学决策服务需要的各种数据的同时,还要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改进教育评价模式,服务企业招聘;同时解决产业学院在教学管理上的痛点和难点,使教学管理原则变成网络规则,规范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全过程,初步形成了后疫情时代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新机制新范式;平台还实施了线上请(销)假、教学评价、作业评价与管理,填补了产业学院(知识+技能+素养)的过程评价新范式。

  3、持续完善系统和平台功能,形成完善的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寻求更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场景

  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校企双方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深度交流使用心得,积极持续完善系统和平台功能,充分利用诊断与改进理念,使教学运行与管理更加具有指向性,让教学评价更加全面、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形成完善的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寻求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场景,服务更多兄弟院校与学生。

  篇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

  真实场景化环境与数字资源,助力人工智能STEAM教育发展

  摘要:围绕学生信息素养如何提升和信息科技与学科融合的两大挑战,创建了多种人工智能真实场景化环境空间,并普及编程教育,探索人工智能体验模式,强化教研支撑及课程建设,名师引导辐射,带动师生成长,辐射影响更多学校及区域共同进步的数字化转型案例。

  关键词: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真实场景化教学环境,STEAM教育,学生信息素养;

  一、真实场景化环境及数字资源,助力人工智能STEAM教育发展

  1、信息科技课人工智能STEAM主题学习的问题与挑战

  2、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3、实施成效

  4、案例创新点

  二、案例完成人姓名、单位

  ____、____、____。案例完成者单位:____市________小学

  三、正文

  1、问题与挑战

  人类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对信息科技的掌握、特别是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了解,将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科技已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早在2023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就提到: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科技新课标立足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现实,坚持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原创精神、信息社会责任、总体国家安全观,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而在目前的信息科技教学中,基本放在常规的电脑机房,都是基以电脑操作及课本知识,去揣摩理解信息科技的各种场景及应用,无法真正理解信息科技的应用价值,信息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困扰着老师的教学,难以达到国家的育人目标,学校是否能搭建起一个基以真实场景下,可编程交互,融合多种设备设施的人工智能教学场景,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领略、学习到有效的信息科技知识,并懂得创造新东西呢?成为摆在学校的一个挑战难题。

  2、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基于问题及挑战,学校尝试在省信息化示范校项目中,创建了一个基于智能家居等真实场景,可编程交互控制,还能感受多种智能设施设备的未来智慧学习空间。通过对未来智慧学习体验空间的创建及相关课程的导入,多学科知识的传递、课程化的沟通,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科技知识。在项目具体实施上,通过全校编程普及教学、未来智慧学习空间场景实践教学、人工智能角体验、跨学科课程教研研讨、多学校多区域联动、名师工作室辐射引导等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转型的落地。

  (1)开展编程教学普及

  引入编程猫图形化编程课程数字资源及课程资源,并发挥信息科技学科团队优势,在国家规定的信息科技国家课程外,从三年级起即陆续开设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特色托管班、竞赛课程等,开展编程基础普及教育,为人工智能教育奠定基础。

  (2)创建真实场景实践空间,应用于教学实践

  基于万物互联,编程交互,智慧学习等理念,将原有微格教室(约100平米)改造,装修更换地板、灯光、门锁等,升级空间门锁灯光等智能化设施,添置学生桌椅、收纳柜,部署人工智能互联主机、控制套件等系统,通过空间联接中枢,在环境元素上,联接人脸识别门禁、智能灯管、智能灯泡、智能开关、智能窗帘等智能设备;在教学设备上,联接VEX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魔杖、无人机、高速3D打印机等教育学习硬件,将编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虚拟现实融合于此,探索实现万物皆可互联编程,让学习参与者在真实场景亲身体验未来教学环境的神奇,学习信息技术各种场景应用,带动教学相长。

  (3)尝试人工智能角体验,普惠更多师生

  在学校一楼架空层的中间区域,创建了____首个人工智能学习角,探索编程、AR体感体验、人工智能与体育运动融合的课程。

  (4)强化教研及多学科应用(充实),扎实教学成果

  以信息科技为抓手,打破各个学科边界,帮助数学、语文、体育等学科,利用项目中的编程资源、AR游戏等开展教学,开展了多期培训及研讨活动(如诗词闯关游戏课-语文编程融合示范课、博物馆游记课-数学与编程融合示范课等),融合支撑了学校信息科技创新课程、____省小学卓越教师____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STEAM)工作室(该工作室将未来智慧学习体验空间作为其基地,不断地探讨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实例,已经形成了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等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成熟课例)、____市小学信息技术工作坊的观摩课及研讨活动;开放场所供学校开展省教育课题研讨以及小学数字教研、航天科普教育、省班主任工作室教研应用示范课等活动。

  (5)名师辐射带动,扩散影响及覆盖面,惠及更多人

  利用省卓越教师工作室、市学科工作坊等名师团队力量,还走出学校,给____全市及部分其他市县老师,分享输出项目中信息技术与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内容及课例等,辐射影响____一小、____会文小学、____实验小学、临高实验小学等市县学校。伴随项目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经验的溢出效应,省内相关学校将广泛受益,推动当地信息科技手段及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发展。

  四、实施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数字转型化建设,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学校信息科技及跨学科信息技术融合各领域,惠及师生,辐射影响到____、临高等地区,推动当地信息科技及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

  (1)建成____首个面向未来,响应新课标,以编程交互为核心的未来智慧学习体验空间,为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及相关实验室后续建设积累经验;

  空间里建有智能家居交互场景、AR互动、开源硬件体验场景等多种教学场景,应用于信息科技课程的数据、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的逻辑主线的教学。另外AR互动,与语文、数学等融合,也支持了语文老师等,在常规教室外,带领学生一边玩乐,一边学习到相关学科知识。

  (2)丰富了学校的信息科技课程,为双减增效下智慧蓝课程提供了人工智能等各类精彩课程体系及内容;

  在智慧星球课程,探索以学生为创造者主体去操作学习;在AI体验课中,为学生打开体验者角色感悟;在平板导航地图课中,为学生搭建小组参与者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机会,在VEX机器人赛事中,培养学生作为领导者应对高难度问题挑战的能力;在常规班级授课,以编程猫未来教室课程资源为主,结合外接硬件套盒来开展日常编程及信息技术学习;在开源硬件基础课上,借助micro:bit官网等多媒体网络资源将micro:bit智能小车、micro:bit手表的应用开展线上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资源高效学习的能力。

  (3)学校学生广泛受益,惠及万名师生,信息化素养能力获得提升,在相关科创信息化比赛中涌出好苗子,赢得好成绩。

  ____校区/西海岸校区、____分校3年级-6年级共6000多名学生通过平台资源学习编程,在科创大赛中涌出100多位科创信息化比赛获奖者,获得多项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等。如第11届____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校8名参赛选手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喜获佳绩:魏煜轩、吴天元和林嘉煜同学在VEX工程机器人挑战赛中荣获金牌;陈奕豪、肖惜君和王正宇同学荣获银牌;曹俪腾同学在机器人创意比赛中荣获银牌;陈益嘉同学在综合技能机器人挑战赛中荣获银牌。在第二十二届____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有27人次获奖,在第二十二届____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比大赛中,共有415人次获奖。在2023年第三届____市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中,提交学生参赛作品40份,获得一等奖7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3名。我校荣获“优秀单位组织奖”。

  在教师端,在2023年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在微课、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等项目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2023年9月,____市第十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论文评比中,____、裴燕、吴金潇、黎明珠四位老师的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____老师的论文《创客教育与小学校本课程设计》发表在2023年第9期《文教资料》。随着培育成果的深化,后续将有更多师生受益。2023年6月,作品《智能音乐电台》《专注力训练助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净滩公益行动》等分获____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二、三等奖。

  (4)培育项目带动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伴随项目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经验的溢出效应,省内相关学校将广泛受益,带动其他学校的信息化与教学的发展;

  目前,学校数字化转型化的经验,已辐射带动8个市县20多所相关学校,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学校受益。

  (5)相关建设经验及成果获得媒体及主管部门认可。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冯飞在参访我校时,都对项目输出的作品及学校的科创氛围给予了认可;____省电视台、____电视台、____日报等陆续对项目及相关课程进行报道宣传。

  五、案例创新点

  (1)以场景革新来带动教学相长

  培育项目借助空间的智能化改造、编程的交互来营造未来智慧学习场景,进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编程交互带来的真实感受,让真实场景推动教学发展,学生受益。

  (2)大课程体系下有序传承,小社团与普惠教学有效融合

  项目充分吸收及继承过往的经验及心得,在学校梦想课程引领体系上,借助项目培育时机,开发了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动漫手绘、达奇机器人、scratch编程、造物粒子、wedo机器人、VEX机器人、编程猫、编程侠、小小飞行家无人机、梦想星球创客等一系列校本特色课,将小社团兴趣与学校全普及学习有效融合在一起,让更多学生受益,将更多的学科融合进来,带动全校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探索新一代信息化教学教育模式,为____九小的智慧蓝打上深刻的烙印。

  (3)打破学科及地域边界,泛工作室研讨,让更多人参与创新

  培育项目以信息科技为抓手,打破各个学科的边界,帮助数学、语文、体育等学科,利用项目中的编程资源、AR游戏等开展教学,并利用____省卓越教师工作室、____市学科工作坊等团队影响辐射,定期开展学科研讨活动机会,走出学校,辐射____等市县,推动当地信息科技手段及信息化应用的发展。

  六、反思展望

  在学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展望的愿景。

  (1)数字化学习工具及应用不足,需持续补充及优化

  传统的信息科技课程只重于PC电脑技术学习,只传授简单的WORD等办公软件知识,但未来学习化学习工具将更多丰富多彩,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VR设备、机器人、集成传感器终端、AI云服务器、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数字机床等,需要在数字化转型中,导入相关数字化学习工具及办法,引导学生去体验,乃至学会使用各种数字化利器,进而在3D设计、编程软件、AI交互等软件应用方向上持续进化学习,方能真正能培养出下一代能轻松应对数字世界的人才。

  (2)数字化教学资源单薄,需扩大层次,加强丰满度

  早期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偏向于印刷书本,但在信息科技及人工智能课程上,更多是数字化资源。同时数字化资源的层次及丰富度,也是从过往的电子教案、进而升级为需要教学视频,乃至目前的交互游戏、沉浸式课程、全息投影素材等,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还需要持续跟进及优化,与时俱进,为教学提供更多强有力的数字化资源支持!

  (3)数字化原住民学生日趋增长的信息科技学习诉求与学校大班制常规教学模式下教学的矛盾。

  21世纪下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学生,都是数字化时代增长起来的原住民,他们对信息科技及相关技术天然熟悉,也对相关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日趋多样化,传统的科创STEAM教育都集中在小班制,但在学校大班教学中,很难兼顾到很多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及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还需要探索大班模式的人工智能STEAM学习模式如何创新突破,为国家培养更多数字化时代的人才。

  篇五: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

  优化融合促学共长

  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时代所需,课堂所需。信息化建设工程,立志把教育信息化打造成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当下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教育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可以从整体上优化课堂结构,让各类教育资源以网络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继而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质量,这是时代对教学方法革新的号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融入,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将学习变为自主行为,积极学习,自然而然地接受新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常态化

  问题与挑战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教育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自教育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以来,如何缩小城乡间学生的学业差距,如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如何落实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学习和辅助教学作用功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了摆在学校面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在信息技术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二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意识不够。

  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一、对焦信息技术,现状分析

  (一)学校简介

  ____市____镇中心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渡江东岸,学校创办于明朝末年。目前有68个教学班,在校生3622名,教职工198人,下辖12所村小。近年来,学校在“灵动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奋力前行,先后获评“全国红旗大队”“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校园”、“中国少年儿童研究发展基地”“全国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软、硬件配备

  学校已通过省级规范化创建和均衡教育的评估,随着信息技术项目的不断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日益完善。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信息化发展迅速,目前六个年级全部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配备率100%,实现了互联网100MB光纤接入,校园办公区和教学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电子显示屏为学校各种宣传提供窗口。安防监控系统对校园各楼层和场所进行无死角监控,保障师生与学校的生命财产安全。

  学校重视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应用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学校将全面打造数字化校园,全力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真正发挥学校示范与指导作用。

  学校坚持每月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校本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子白板课件制作、微课程录制、“云课堂”等各平台的使用等内容。这一切为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制定目标,团队打造

  (一)成立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将信息技术项目实施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以陈继俊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创建以吴丽姿副校长为组长的项目规划先导团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健章立制,选拔优秀教师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授课教师团队、技术设备管理团队参与到项目工作中。要求教师阅读相关材料,积极参加培训学习,邀请____大学李文化教授、中国教师研修网信息技术项目部核心成员杨澜老师、中国教师研修网主管陈雅蕾老师到学校进行调研指导和开展主题研讨,专家的莅临指导,为我们解惑传经,对学校项目的开展进行精准把脉、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二)制定目标及任务

  1、校本研修主要目标。

  (1)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布置的能力提升工程创建活动,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优质化教学、个性化研修、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发展、专业化引领的新举措。

  (2)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化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3)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智慧班、同步课堂、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基础,更改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2、科组研修主要任务。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常态化的科组教研活动。

  (2)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科组研修活动。

  (3)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学校科组研修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

  (4)提高科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5)科组内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老教师把教学经验传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则把信息技术运用知识教给老教师,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等形式进行精准帮扶。

  3、教研活动

  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每周按时开展一次研修活动。定期组织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研讨活动,交流学习软件技术的应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从中梳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并形成问题列表,然后针对每一个真实的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实践成效

  一、具体做法

  通过实践,我们在保证信息技术常态性、针对性的开展的同时,还初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技能应用能力得以提升。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学校开展了“____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在协议中就有一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

  在定期举办的“青蓝工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可喜地看到,老师们的常规课堂教学能使用录频、WPS、剪映、抖音、教育101等软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教师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专业得以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

  全镇有12所村小,这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研能力差,学校组织力量,精选教学素材和资源,有针对性推广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活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学实验项目实施团队,在教学中互帮互学,以科组为单位进行了集体备课、相互交流,请教研员及其他辅导教师作指导。让校际教师间的交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建高效的科组研修方式。“信息技术”不仅仅服务于学生发展,也为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拓宽了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师教学研究倦怠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深深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参与教学活动很积极,多方互动得以尝试。

  (三)全镇教师对信息技术实施途径、教学模式等有了进一步的创新。

  就研讨主题“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互动方式,发挥助教教师作用,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学校组织线上线下教学观摩、教学案例分析,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

  二、取得成效

  创设多元平台促进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常态化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校际、师生发展共赢,老师们在各类评比和交流活动中积累了经验,促进了自我成长。

  (一)学校推进成效

  学校信息技术2。0项目、同步课堂项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均被评为省级培育示范校。

  (二)校际互助成果

  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____区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中,____市____镇中心学校荣获一等奖,____市____镇爱群小学荣获一等奖、____市____镇大昌小学荣获二等奖。其他几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信息技术2。0”的实施,真正实现互助共赢的效果。

  (三)教师教研成果

  中年级数学组完成区课题《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陈家基《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分析》、黄凝《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等论文获得省一等奖;贾天瑶《浅析线上线下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融合》、张德珍《信息融合科学,创新助力教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融合创新的教学有效性策略》等论文获得省二等奖;符红嫚《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变革实践与思考》论文获得省三等奖;李柳娇、许向婷等17位老师在市区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中获奖。

  案例创新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高度融合案例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学科进行了融合,如何让融合更有效?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充分的探索,找到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融合点,如古诗词的教学与语文学科融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静态与动态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古诗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作诗词的灵感。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改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较好的发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课程理念中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下面就以《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为例,谈谈学校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实现融合,凸显课程理念的。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视频播放学生在QQ农场观察花的颜色的视频,导入新课学习与植物有关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本环节用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课前,带学生到田园基地——QQ农场录制学生认识各种颜色花的视频。B2微能力点能节约时间、缩短空间、优化课堂管理。由于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把学生带到田园基地认识各种花朵再回课堂上课,一节课时间显然时间是不够的,同时带五十多个学生在田园基地观察花朵课堂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利用信息技术2。0微课能力点,提前录制视频,课上进行播放导入新课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既让学生对田园基地的各类花朵有直观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科学探究,实验论证

  学生在对古诗充分的朗读、理解后,紧扣诗句“可爱深红爱浅红?”提出质疑:同一株花为什么出现不同颜色呢?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出示科学小视频,认识“花青素”。让学生观察试剂变化,得出“酸红碱蓝”的结论。在了解花朵颜色各不相同原因后,学生能把对花儿的喜爱情感更好的朗读出来。

  本环节用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录制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中呈现,不仅节约了时间还优化了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实验上,就无法落实教学目标,但是不做实验又无法在一节课中实现跨学科融合,B2微能力点能真正实现跨学科融合。而本次实验材料柠檬、紫甘蓝两种植物都来自学校的田园基地,在做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劳动的自豪感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水到渠成的在朗读中把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好的体现出来,又实现了在大自然的教育中改变培养目标的田园教育教学理念。

  第三环节:激发兴趣,迁移拓展

  欣赏吟诵《山行》,古诗词除了可以这么读以外,里面还蕴含了许多科学知识。提出质疑:到了秋天,许多树木的叶子会由原本青葱的翠绿,转为浪漫的金黄色或是鲜艳的火红色呢?请同学们课下带着疑问去了解这首古诗中的科学知识吧。

  本节课教学运用了信息技术2。0的微课制作与设计,及跨学科设计整合的能力点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对更多新鲜事物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增长其见识,拓展他们的眼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是培养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完美地诠释了教育不是局限于课堂所学,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就有跨学科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本节实现了语文学科、科学学科、田园课程的融合,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勇于实验的精神。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科学学科及本校特色田园课程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开放的多元育人模式转变,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和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项目是学校近两年的重点工作项目,也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手段。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学校将全面打造数字化校园,全力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学校的示范与指导作用。期盼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篇六: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

  数据驱动的高校本科专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单元,专业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关系高等教育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专业质量评价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变革,有效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学校将数据驱动理念应用于专业质量评价综合改革,通过政校合作、技术赋能和协同创新,构建了数据标准统一化、指标体系一体化、评价方式智能化、结果反馈可视化的专业质量评价新体系。已经连续两年服务全省本科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每年编制《____省本科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报告》,发布锻强提质、限制淘汰等四类专业清单,为教育厅开展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布一流专业建设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撑;为全省57所本科高校提供专业建设规划及评价服务。

  一、工作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提出的“注重内涵发展”到党的____大的“推动内涵发展”,再到____大报告提出“实现内涵发展”和今天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已经非常明确。提供高质量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高等学校的新期盼。

  当前,____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到了大有可为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聚焦高质量要求,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做决策,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省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高等教育起高峰、出重彩的关键机遇。楼阳生书记多次深入高校调研,就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为着力提升我省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____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____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以评价为牵引、以课程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专业建设体系。

  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变革,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____学院始终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质量评价改革,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将数据驱动理念应用于专业的质量评价实践,构建了数据标准统一化、指标体系一体化、评价方式智能化、结果反馈可视化的专业质量评价新体系。

  数据驱动的高校本科专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拟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高校本科专业质量评价数据孤岛现象普遍、覆盖面不宽、时效性不强,无法实现评价常态化、定量化和智能化,评价模型较为单一,缺乏评价数据的交互利用机制,专业评价的各主体投入的成本较高。

  (2)不同高校对同一专业各要素的标准设置不同,评价尺度不统一,以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不强,数据信息在不同评价主体间流转,成本高、效率低、透明性差,专业质量评价结果难以被有效利用,无法支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决策。

  (3)政府与高校之间、学校内管理部门与专业之间等主体沟通机制不畅,本科专业质量评价目标不一致,不同评价间逻辑关系和相互支撑度较低,难以形成合力。

  二、工作举措

  1、领导高度重视,政校共建专业化评价机构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专业质量评价工作,校内成立质量监控中心,负责专业质量评价工作改革和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工程项目设立数据驱动本科专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专项,由学校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教育厅高度认可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成果,2023年12月依托学校成立了____省高等学校专业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全省本科专业建设管理、质量评价和发展规划修订等工作。教育厅高教处和____省高等教育学会统筹领导,把方向、画蓝图,提出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提供政策支持。学校作为中心主任单位,牵头负责全省本科专业规划的调查研究、评价分析和年度报告,以及____省高校本科专业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行与维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中心工作,依据中心职能围绕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等分设科室,并提供专门办公场所、专项经费支持等,为本科专业评价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多元参与协同推动,创新专业质量评价工作机制

  学校充分发挥____省高等学校专业管理服务中心的作用,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建立健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推动的本科专业质量评价监测机制。中心建立专业质量评价专家论证工作机制,在本科专业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采集模板编制、专业质量数据分析报告、阶段性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分析报告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上,均邀请教育厅领导、中心副主任、教指委专家等开展评审、研讨和论证。在专业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专业建设数据可视化分析、专业阶段性评价等阶段,广泛征求全省本科高校意见建议,兄弟高校共商共建,积极参与平台功能测试,及时反馈测试体验;共商制定评价标准,梳理反馈改进意见;同时围绕专业数据库建设、评价报告编制等献计献策,确保专业阶段性评价数据的准确性、模式的创新性、操作的科学性。突破校企“点线”模式,区域内专业布点高校和对应产业链企业,按专业大类成立新型产教融合联盟,依托数字化平台服务5万多家企业、40余万学生,将企业和社会群体有机融入全省本科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3、坚持数据赋能,推动全程监控和动态预警的智能化评价

  围绕高质量专业建设进行了数字化平台的研发、设计和优化,形成了集专业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专业建设可视化动态展示、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专业结构动态化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____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一是围绕专业建设数据中心。通过统一数据标准、采集流程,定量数据规范化,定性数据标签化,制定数据管理、使用相关制度,集中管理专业建设相关信息,校内对接教务系统等业务系统,校外对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国家平台,从根本上解决原有数据孤岛问题。建成学校、专业、教师、企业等公共数据库,实行分级赋权,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减少重复填报,保障数据高效互通、准确共用。二是建立数据常模开展智能化动态预警。建立专任教师、课程教学、专业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就业升学等核心指标常模和质量发展数据模型,分析全省专业核心指标年度变化和横向对比,为专业高质量建设政策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4、坚持“对接需求,成果导向”,形成一体化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指标体系

  按专业类成立24个课题组深入产业调研,“数据化”调研结果,形成对应150个专业的职位标签2845个,专业技能标签9252个,建设“产业-行业-企业分类标准、产业链人才需求标准、专业人才质量标准”三大标准数据库;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编写全省适用的____省本科专业评价核心指标体系,保障课程、专业评价校内、校间标准一致。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明确了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的指标及权重分配,重点关注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专业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效果四个一级指标,内含11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和50个观测点,指标权重设置突出人才培养效果,对艺术类、外语类、体育类专业适当调整,基础权重按观测点平均分配,对体现建设水平、建设成果、学生培养效果等的重要观测点适度倾斜。

  5、细化工作流程,严格项目管理

  围绕专业评价的日常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每周制定工作任务清单,开展周工作情况进展汇报,对相关问题共同协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产出形式、时间节点等;细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及时开展工作复盘,避免信息错位和工作衔接断档;坚持多措并举,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复核基础数据、校验提取规则、配置系统格式,清洗异常数据等。

  三、工作成效

  1、建成数字化平台,服务全省3257个专业点动态质量监控

  ____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数据驱动的高校本科专业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数据基座。平台用数据反映全省高校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基本状态,主要实现四大功能:专业数据采集;专业建设动态展示;专业评估和预警指导。专业数据采集,实现对本科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上报和统计。专业建设动态展示,基于高校本科专业基本状态数据采集,通过数据统计,实现高校本科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指标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专业评价,服务教育厅组织的本科专业评价、一流专业建设评审等评估评审相关工作的技术支持,包括任务发布、专家选聘、专家评审、系统评审等。预警指导,在高校数据上报、统计和分析基础上,支持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等统计数据的对接,实现对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优化等提出预警和决策指导。截止目前平台共覆盖全省57所本科高校3257个专业点近6年专业基本状态数据,每年数据量达430余万条数据。依托这些数据形成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动态监测机制,实现教育厅对全省本科专业建设质量的常态监控,同时也服务各个学校建立了校内专业建设质量的常态监控。

  图1____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登录界面

  2、实现智能化评价,形成全省高校本科专业常态化评价机制

  数据驱动的高校本科专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全省高校本科专业的智能化评价,支持全省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的全覆盖,为我省健全本科专业的常态化评价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全省57所本科高校2023-2023年本科专业建设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填报,按照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效果等指标,从省级、校级、专业三个层面,通过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呈现了374种专业、3220个布点的建设动态。基于2023年度、2023年度的专业建设基本状态数据,完成了两年全省本科专业阶段性评价,从建设成效、教师队伍、教学资料及利用、学生培养成效等四个方面和综合成果为全省专业进行评价,编制“____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报告”,并为55所本科高校形成校版专业评价报告,直观展示全省专业建设情况、各专业建设现状及该专业与省内其他高校同一专业的差距,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专业、专业建设动态等信息。同时从专业基本情况、生源情况、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监控、培养效果等7个方面分析了全省高校专业建设质量,面向各高校设计了个性化分析报告框架,为各高校提供精准服务。

  3、提供精准化分析,助推全省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科学决策

  数据驱动的高校本科专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我省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发展动态等提供了数据支撑,学校和中心依据这些数据,根据产业结构分析,提供产业结构-专业结构的匹配度分析。参与起草了“关于提前谋划落实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通知”,核查了我省2023年高校反馈的拟新增专业、停招专业、软件学院专业,复核统计了2023-2023年停招、锻强提质、重塑升级专业,参与制定了____省急需特需本科专业支持目录清单和____省优化调整、限制新增本科专业控制目录清单等,为我省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四、工作经验

  数据驱动的高校本科专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学校在建设实施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数字化转型驱动。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用数字化思维去引领本科专业质量评价的系统性变革,创新专业评价模式,重组和变革专业评价机制,促进专业高质量建设和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二是坚持成果导向。聚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对接产业企业需求去制定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对专业建设成果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反馈,着力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始终围绕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评价理念、转变评价模式、转变结果反馈等,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通过数据驱动建立评价信息采集、评价过程新监控、质量评价结果反馈的闭环体系,形成专业质量可持续发展机制。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优化数据驱动的高校本科专业质量评价体系。一是持续优化平台功能,使平台更加科学化和便捷化;二是持续深化分类评价,针对我省“双一流高校”“特色骨干大学”“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分类,设置不同的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标准;三是持续完善沟通机制,围绕专业高质量建设及专业质量评价等组织开展校际间交流,形成积极推进专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与长效机制。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物流公司实习报告安全自查的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合同评审路基路面工程认识实习报告范文大学生计算机实习报告,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