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八一征文素材

作者:李思辰2023-10-10 15:52:49

导读:第一篇:八一征文素材 《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这样说是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38年前,我穿上了军装,在军队的三年,是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让我成长...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八一征文素材(通用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八一征文素材

  《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这样说是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38年前,我穿上了军装,在军队的三年,是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让我成长为一个有基本独立思想、有人生价值观、有初级理想信念的人。从入团到入党,从“优秀士兵”到立功授奖,我完成了从顽劣无知到青涩青壮的成长过程。

  退伍后我被留在了民政部门工作。那时风华正茂、对祖国繁荣、个人前途充满希望。但踏入社会后不久,便感觉到了那个改革开放后骚动年代的巨大生存压力。看到了一些社会的阴暗面,看到了一些绝对权力背后的腐败和不公,看到了大家对理想信念的脆弱与缺失,特别是80年代后期的学生运动,令我对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国家一度产生了怀疑、失望,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认真的问过红旗还能打多久?中国该往何处去?这期间我更多地在书籍中寻找答案。我浏览了80年代起、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各种通俗国体、政体研究文章。对康有为《大同书》、孙中山《建国方略》粗有涉猎,阅读了如张永杰、程远光的《第四代人》,张怀远的《反省时代》、何新的《危机与反思》、陈士富的《大国政治决策》等大量书籍,使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杰克·贝尔登《中国震撼世界》、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国为什么能震撼世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完成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事业,夺取天下。中国共产党又能如何破解“创业难,守业更难”这难题。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二十多年前,我刻意的有限的浏览、搜寻学习党史、军史方面的书籍、资料,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认识,对多次修改后的党章学习与领悟。十年前,因工作需要,组织上安排我从事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工作。凭借原有的一些历史知识。我开始对中央苏区史、宁都革命史、宁都英烈谱等史料、资料的学习阅读。宁都是块红色的土地。苏区时期,有23万余人参军、参战、支前,56304人加入红军,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为国捐躯,仅登记在册的烈士就达16725人,包括满门忠烈、夫妻烈士、少年英烈、巾帼先烈等。我常在想,是什么样的情形下能让先烈不惜牺牲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加入红军,奔赴保卫苏区的战场。说他们每个人都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不太客观。在纪念馆广场右侧,立着一组烈士群雕《寻求光明》:“五四”运动前后,宁都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秘密传读进步刊物,在宁都创办《孤灯报》,在黑暗中寻求真理、传播马列主义,点燃革命火种,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用生命和热血毅然决然地与反动派斗争。这让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是被一群有着极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鼓舞和带领着进入革命队伍并投身革命事业的。

  纵观历史,放眼世界,无论从原始人性,还是从地缘政治,无论是“三权鼎立”还是“五权分治”,无论是合众国、民众国、大公国、联邦制、邦联制,与任何的国体、政体比较,我都觉得还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切实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军用了六年,从建党到完成建国大业,仅用了28年,共产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得以生存壮大,经历了许多命悬一线,九死一生的险境,无数的革命先辈要在斗争中面临生死的抉择,正是他们抱定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坚定信仰,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才能得到如此辉煌的胜利。共产党有两点伟大之处,一是有一往无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定信仰,二是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敢于纠错的勇气与担当。

  建党98年,建国70周年之际,党中央部署的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对共产党党章的学习,亲身感受到共产党建国70周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体会到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伟大实践过程,更加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矢志奋斗的理想信念。

  我是一个兵。退役而不褪色。我是一个兵,一个自觉而坚定的站在中国共产党这支9000万党员大军中的一个兵,我很自豪。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我想,做好一个兵。做一个好兵。

  第二篇:八一征文素材

  与子同袍

  无意间翻开了2023年的日志,发现自己曾写过一篇名为《请关爱老兵》的日志,而那个时候我还不是一名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现在想来,就如同有一个信念让我踏上今天的征程,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

  ——写在前面

  依稀记得,在我13岁那年,棺椁里“睡着了”的老人,显得如此安详和平静,风霜刻在他脸上的印记,在我的泪水里变得模糊不清,那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人终究是永远合上了双眼,胸口的弹痕在烈火中随着他的故事一同埋葬。那时候,我已经懂得了死亡的意思;那时候,我已经知道这个老人再也不会回来;那时候,我握紧双拳叫了最后一声“爷爷”。那个平凡而坚毅的老头儿,真真正正地离开了我的世界,而不论过多少年,我依然觉得他一直在看着我,看着我走过每一段路,向他道一句“与子同袍”。

  爷爷出生于1926年的农村,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母亲早逝,后母待他十分苛刻,因为放丢了一只羊,15岁的他已经5天没有吃到一餐正常的饭了,只能靠偷偷吃潲水度日。那一天,一支部队经过村庄,他哀求部队带他同去,只要能吃上一口饭,他什么都能干。部队的带头人笑着看着这个还未长开的少年,丢了一支枪在他面前:“喏,扛得动就跟我们走。”爷爷拼尽全力扛起了枪跟着部队出了山。最初不过是为了一口吃食,谁曾想之后的路竟是如此荆棘丛生,需以命相付。

  时势造英雄,诚哉斯言。那个年代,他参加了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在皮定均身边当警卫员时,子弹穿过了他的胸膛,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个胆子并不大的男人冲上前为首长挡下敌方的子弹,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事后他不过轻描淡写的一句“子弹磨破了心脏一点点皮,也不碍事,首长没事我们才能胜。”或许与千千万万壮烈牺牲的战士相比,爷爷算不得什么大英雄;与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大将相比,爷爷算不得什么大功绩;与功勋卓著、彪炳史册的伟人相比,爷爷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他不过是在战争年代,从只为一己之口腹走向了为国之大义;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了一名畏惧生死却义无反顾向前冲杀的战士;他不过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的军人中的一人,平凡而坚定地“与子同袍”。

  然而,就是这个在战争年代无惧生死,参加过多次战役、披荆斩棘的男人,在他的儿子写信来说要去抗美援越时,他双手颤抖拿着儿子寄来的信,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作为一个抱着“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的信念活着男人,他以红心教育着他的孩子,但当孩子准备上战场时,作为父亲,作为一个深知战争残酷的父亲,他没有办法接受,此时的他是平凡而脆弱的。想起《长津湖》里的一句话“这一次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那一刻爷爷的眼泪蕴含的情感,我无法用文字进行诠释,就如同《长津湖》里雷公牺牲前喊着“太疼了,不要留下我一个人在这!”时,我们才意识到他们也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

  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所有的军人都不过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平凡人,那些参加过战争的退役老兵,是最坚强也是最脆弱的人。《身体从未忘记》一书中对参加过战争的退役军人进行了研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了深入解读,战争结束了,我们很多时候忘记了思考战争对参战过的退役军人带来了多大的创伤,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抚平他们的伤口,我们在享受现今的和平之时,决不能忘却那是他们用血肉为我们筑起的,就如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让军人受到尊崇,这是最基本的,这个要保障。”

  记忆中,爷爷总是怕麻烦别人。家里的篮子是自己编的,家里的木凳是自己做的,家里的被子是自己缝补了又缝补的,爷爷说这些都是打战的时候部队里教的,绝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生病了,厂里的诊所只象征性地收一些诊费,他便不愿意去诊所看病,说是不给公家添乱,身上的病便一拖再拖,直至瘫痪在床,再也治不好了。张富清老英雄在接受采访中曾说“和牺牲的战友比,我是幸福的!”也许爷爷也就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执意什么事都自己扛下。

  我时常想着若能快点长大,是不是就能为爷爷做些什么?为像爷爷一样的战士做些什么?“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我们何德何能享受着他们用血肉换来的胜利果实?于是,工作之初,我便加入了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志愿队伍,2023年进入了南平市民政局优抚安置科,2023年转隶至南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这条道路上,我见到了许许多多与爷爷一样的老战士,也见到了许许多多年轻退役军人,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就如同爷爷还在,在我身边笑盈盈地与他的战友一起诉说着他们的经历,而我终于可以真真正正地为他们做些实事。基辛格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虽未能像爷爷那样成为最勇敢的人,但是当这群最勇敢的人卸下铠甲之时,我愿尽绵薄之力,予以最诚挚的服务保障,道一声“与子同袍!”黑格尔说:“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能有希望。”我愿手书退役军人之故事,让更多平凡而伟大的退役军人进入公众的视野;让军人精神成为看得见的哲理,成为社会的价值标杆;让所有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们感受到尊崇和关爱!

  第三篇:八一征文素材

  退伍不退色

  转眼又到八一建军节,这特殊的日子对于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退伍至今已有14年了,无论在何处,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当兵?我始终坚定地回答:这是我儿时的理想!

  两年部队生活锻炼的情景,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曾记得入伍之初,我是同年兵中的大龄兵,自然各方面的自我要求要高一些。在首长和班长的传帮带下,我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顽强刻苦精神投入新兵营的军训、内务,以及体能等的各项训练中;以虚心好学的求学态度,积极参加各项专业业务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经过6个月的努力,完成从学生到士兵的转变,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连队的业务尖子。在部队的第二年,我代表南空通信总站的专业分队参加战区轮战演习。在演习期间,努力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全身心地投入演习的各项科目中。在相关科目的演习中,把自己部队在相关业务技术上的、行之有效的程序和工作流程,结合演习地环境因素、器械特点等,积极与参演战友交流思想和体会,提出改进相关演习科目的流程,提高演习工作效率,报经部队首长的批准,使相关演习科目的效率得到提升,受到演习部队首长的表扬。

  经过两年军旅生涯的历练,带着“优秀士兵”和“嘉奖”的荣誉,我回到母校继续学业。2023年6月被母校和上海市评为“优秀毕业生”;同年7月,我有幸收到了上汽大众的入职通知书,成为一名职场新人。

  我在人力资源部领导和前辈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其间,为尽快胜任招聘工作,我认真向领导和前辈请教,熟悉公司相关工作程序、业务流程和制度规章。我学习有关招聘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解招聘工作理论知识体系,在工作中能将实践经验与知识体系二者融合,提高工作效率。2023年至2023年,我通过与团队的协同,参与校园招聘宣讲会近百场,参与校园、社会招聘入职员工4千余人的工作,为企业应届生成功申报落户口2千余人。2023年底至今,我从事企业员工时间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刚开时,其系统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以及工作涉及面等都一无所知,其难度等是我始料未及的,一时之间不知何从入手,由此引起的压力、忧虑和困惑接踵而至。我及时调整心态,抓紧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尽快适应该项工作,走出困境是我唯一理性的选择。系统逻辑不会,就向IT部门的同事学习;系统业务场景不理解,就向业务部门的前辈请教。经过努力,我在较短的时间里基本胜任了该项工作。在理顺相关逻辑后,能从企业管理整体的角度,思考业务部门在系统中的实际使用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方法。在相关业务部门工作对接同事的认可和支持下,使得系统工作运行不断得到完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在今年疫情期间,自己通过参加培训部组织的POWERBI线上课程,学习最流行的数据整理、呈现工具,并逐步应用于工作实际中。

  自入职以来,我积极响应公司党委和武装部领导倡导的两个文明建设等活动,发扬退伍军人的优良传统,立足本职岗位。2023年以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民兵参与企业的各项劳动竞赛,定期组织开展民兵思想教育、专题知识竞赛。我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一个兵的组织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得到提升,相关工作也得到公司党委和武装部领导的认可,获得嘉定区人武部颁发的“2023年度优秀民兵”的称号。

  2023年是车企的一个大坎,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不断自我革新、全面重塑,用更灵活的企业形态攀登更高的山峰,再创辉煌。作为企业的一员,保持退伍军人的本色,严格自我要求,提升综合能力与工作效率,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己任,秉持有奋斗才会有精彩的理念,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八一征文素材

  我与火箭炮的几丝情缘

  我国唯一的火箭炮研发制造基地,位于著名的武当山脚下,如同当年的武当功夫般闻名遐迩,从单管到多管、从近程到远程、从无控到有控、从陆地到海空、从单一发射装置向储运发一体化的武器系统,各式的火箭炮几乎都由此诞生。从国庆35周年上的40管火箭炮昂首天安门广场,到九三大阅兵,直至在西部与敌对峙中的良好表现,远程多管火箭炮傲视群雄,令人欣慰喜悦。虽然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主体是工业部门,作为军代表,我们也一直在科研、生产、试验和服务的第一线,同时为装备战斗力提升和保障力的增强履行自己神圣使命。回顾往事,与火箭炮打交道的几段经历,印刻在脑海中,难以忘却。

  一、为火箭炮找维修师傅

  40管火箭炮,别名“喀秋莎”,据说这种炮是1972年朝鲜金日成主席送给我们毛主席的国庆礼物。我国在此基础上研发的81式122火箭炮,成为了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军主战装备,在全军装备有1000多门。但是面对维修问题,有的甚至是很小的故障,部队难以判断、诊断和排除,要千里迢迢送到工厂修理。1988年,我当时大学毕业两年,就和工厂总师、军代室领导商量,如何研制一套能够解决部队火箭炮故障诊断和排除的专家系统,为部队维修找到身边老师。我是参谋,努力协调上下关系,得益于当时总参兵种部军械维修局也在为此烦心,瞌睡遇上枕头,一拍即可,立项研制。经过两年的奋战,我们走访部队、院校,采集了数万条数据,建立了24个故障模型,在由总部主持的鉴定会上,我本信心满满的迎接军地专家质疑和现场考问,操作时,计算机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异常提示,我高度紧张,血涌头顶,我想前几天都已经做了反反复复的检测和试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怎么就出现了故障了呢?虽然心里足够自信,但也不排除我们设计上的问题,故障显示:发火系统线路故障,我立即跑到驾驶室去查看,确信问题就在这里,刚准备上去,突然总部魏参谋说,他刚才把保险丝给卸了,顿时我的心一下放下来了,心里想至少没有故障误判,他一装上去后,故障提示即刻消失,这时感到既是一种无形考验又无比开心,后来,专家们对这个故障检测系统给了很高的评价,还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的故障检测系统也在全军配置到炮营,军队采购了80多套,为部队送去了贴身师傅。

  二、为火箭炮加改装再添战斗力

  记得那是2004年,台独分子陈水扁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所谓“320公投”。当时我任总代表,2月27日晚突然接到总部紧急电话,要求我军代室同工厂一起,3月20日(320)前,务必将某军区81式122火箭炮加装引信装定器85台任务完成。面对近20年来装备的各批次火箭炮,部队分散,装备技术状态不明确,责任重大。我深知这是军令,有了引信装定器就能够发射子母弹,压制毁伤敌轻型装甲和有生力量就多一种新型杀器。总部和军工集团联合指定我和工厂总经理分别为军地联合改装组组长,时间仅有22天!我们当晚紧急研究,次日上午即成立了改装突击队,分领导小组、先遣组、作业组、机动组和联络组,精干官兵25人,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先遣组负责查明产品技术状态,作业组负责改装实施和培训,机动组负责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先遣组当日从南阳赴漳州某部。军代室以战时状态工作,严密组织,高效运作,军地联合办公,早中晚碰头,随时协调各地各单位工作,多组同时出击。30个小时内,从器材设计、选材、加工到油漆、包装,紧急制造了100套装定器支架、压垫块、缓冲垫、螺栓和工具仪器等;反复论证试验,制定了三套技术方案,明确验收项目和验收标准;制定了产品技术培训规范,耐心技术培训,做到了部队炮手完全熟练掌握。先后出动近百人次,至3月18日历时20天,全部完成了某军区泉州、石狮、漳州、长乐、苏州、无锡、徐州六个部队七个地点,85门炮的改装任务,一路受到部队好评,被总部誉为“武器装备应急改装的典范”。

  三、为我国军工研制“远火”的超强实力点赞

  远程多管火箭炮又叫远火,别名“旋风”火箭炮,她的诞生,说来还有一段故事,在上世纪末,我国和俄罗斯谈判就想引进旋风火箭炮,但对方要价一门炮一个亿,远远高出了我国军方的预期底线,逼着我们另起炉灶,我军工部门和军方从旋风火箭炮的图纸样机开始消化吸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第一次靶试就有了非常好的效果,外方得知这个消息后,愿意主动降价并转让技术,我方对此未予理睬,而是中国军工更加有了信心,又是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工程样机,前后八年磨一剑,最终研发出了定型样机,2004年顺利定型,而我们自己的一门炮只有其1/10的价格。

  在远火研制的同时,我们很想为远火研发助力,有81式12火箭炮的故障诊断经验,我们军代表从自身工作职责出发,开始同步研究远火检验验收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仪器设备,在总部机关作为重点项目立项支持下,我和军代室的同志们历经2年奋战,项目研发与主装备研制实现了同期定型鉴定,相关配套设备同时供军队采购,后来该项目也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每每看到远火从天安门广场通过,尽管外观没有多大变化,其实内涵有了更多更强质的提升,原来70公里射程,后来发展到150公里,现在已经有三百四百公里的了,弹种也从子母弹、杀爆弹,到云爆弹、制导弹等,可以毫不夸耀的说,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了。

  四、为“远火”发展正气长存而欣喜

  远火作为陆军“杀手锏”,可是她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0年,军队大老虎曾批示停止采购远程火箭炮,当时我还在中央党校学习,我及时和总部机关的局长参谋们了解和交流这方面的情况,他们也是讳莫如深,作为陆军唯一的大杀器而被取消采购,所有曾经参与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使用的军方官兵和军工干群都确实感情难以接受,兵工战线近十年的消化吸收到创新超越,刚装备部队才几个营套,战斗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敌人见了受其威慑,美俄都在不断装备该类火箭炮,而我们自己将其夭折,简直是逆天而行!我和项目军队总设计师为此还痛苦长饮一晚。后来在强烈的正与邪的博弈中,人民的力量终于战胜邪恶,第二年才进行了小批量的采购,10多年过去了,战斗力的事实雄辩证明了远火是陆军的战神,在中印等重要方向的战役战术作用发挥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装备口一致公愤Ⅹ老虎是人民的叛徒、内奸、卖国贼。

  在我任职计划岗位上时,还推动着远火向友好国家出口(外贸),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效益。

  以上文字,谨致敬军旅岁月。

  第五篇:八一征文素材

  我的哥哥叫红军

  1971年3月27日,无棣县东北部一个叫东岳里村的一土坯房里,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呱呱落地啦。响亮的哭声划破黎明回荡在小村的上空。从此一个叫红军的孩子来到这个可爱的世界上了。他就是我至亲至爱的哥哥。

  尽管从没听父亲讲过,为什么给哥哥起名叫红军。可后来,随着实际生活的经历,我想:哥哥是老大又是男孩,父亲是希望他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百折不饶、自强不息和更好的担当。红军这铁骨铮铮的名字起得真就那么好,确切的说哥哥一出生就和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打我记事起,我家土坯房内绕梁贴着一对红纸条幅,上面是父亲蘸墨写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中间是用红纸剪的五星,五个角的平分折痕都是凸起的,角与角之间五条短的折痕则是凹下的,每一角的一半从右依次用墨涂黑,抬头望去很立体的感觉。父亲是方圆几十里闻名教师,能写一手漂亮潇洒的毛笔字。我们兄妹四人排行老大的红军从六、七岁起,就在父亲的熏陶下舞文弄墨,也为弟弟妹妹树立了“学习书法的好榜样”,自幼就背起“小小书法家”的好名声。

  哥哥上小学时,我们家条件不是太好,在我们家四间土坯房最西头的那间屋,就算是他的“墨宝斋”,而屋内的洋灰柜(用水泥、沙子、铁丝等,自制的盛玉米、小麦用的农家粮仓)就算是他的“写字台”。直挺挺的大洋灰柜立在那里,供哥哥趴在上面练字。炎热的夏天,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之类的制冷家电,大家只能在院子、过道或是房顶上纳凉。而哥哥晚上极少出来乘凉,通常一个人在屋内默默地练着字。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晶莹的汗水顺着哥哥坚实的后背上流下来。小妹偶尔淘气,扑倒哥哥背上,双手勾住脖子叫他背着;或是弟弟趴在一边弄洒了他的墨汁;或有时我趁哥哥去厕所之机,拿了他的毛笔来,正襟危坐大练一番。弄得狼籍一片。每每此时,哥哥都如狮子怒吼一般,一个“滚”字发出,我们仨就吓得四散逃窜。

  哥哥嘴拙,大多是用“啊”“呀”……叹词比较多,而我从小爱说话母亲说我话多事多。可家里跑腿儿的事都归我,如去东邻老虎大娘家借个筐,去西邻小强嫂子家借把镰啥的。哥哥吗?打死他也不去的。这时他的嘴还真甜“好妹妹,你去吧,你看你比哥长得俊又会说话,你去最合适了!”我还就爱听“俊”这个字儿,一溜烟儿借回来了。哥笑骂我是个“顺毛驴儿”。我恶狠狠地去打他,他不逃也不躲,攥拳运气反作用力打败我,我“哇哇”大哭耍赖不散伙了……

  哥哥从小比同龄人力气大个子也高,自看过中国经典武打片《新方世玉》后,对帅气、武功高强的方世玉很是敬佩,那家伙就是标准的铁杆儿粉丝。在家里的房梁上吊起一大沙袋子,每天“依依呀呀”地左右开弓。他的最好历史成绩是:1。击败同村大他三岁的赵五儿哥。2。与曾欺负过自己的长他四岁的王强叔摇手腕中胜出。还被同学们封了个“拳王刘炳玉”的美誉。(哥哥大名叫刘炳玉)。

  那时地里的农活他样样都做得来了。暑假期间白天下地,中午练功,晚上练字。为了练字他专门跑到青岛,买来一本颜真卿的《勤礼碑》,朝描日写,用功甚多。

  村里人都夸我哥是多面手,长得四面见线的好小伙子。征兵的领队夸我哥是个好兵料!就这样,哥哥伴着颜体的豪气进入了军营。1991年,我的红军哥哥我们家的老大执笔从戎。哥哥参军后,母亲从他的床底下拖出四大麻袋练功纸。哥哥就是用我们兄妹四个用过的作业本和父亲在单位拿来的旧报纸,反正面都练了。由于写字好,从广西军区某部调到电影组,空荡荡的放映楼里只住他一个人,对他来说,正是为去“痒”的好机会。无奈南方的夏天一到,蚊子结伴而致,都来体验这位书法迷的“热血方刚”;哥哥只好找来两个水桶泡脚,一练就是几个钟头,入睡前抽脚起身,发麻不算,两只脚比宣纸还要白。

  哥哥参军的前五年里,都是通过书信的形式与家里人们联系。母亲特喜欢拿着哥哥从部队发来的信,看了笑,笑完又哭。母亲小时候因家里穷,读了不到一年的书,不识几个字。但她却能读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来,还认的“中央电视台”、“山东、广西卫视”这几个字。我问她为什么认的这些?她说这几个台播新闻时,偶尔有部队有军人出现,我看到电视上的军人就像看到你哥一样。尤其过年过节电视上演得多,每逢有关部队军人画面或有军歌唱响时,我们全家就不能看别的台了。母亲必是在专注的看,嘴里还念叨着:“你看这孩子,多像你哥啊!”随之眼圈就红了……

  哥哥的信,大多是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的。他报喜不报忧,怕让家里人担心。每次都说部队里的首长对自己很好,和战友相处的如亲兄弟一般。每到过年时,就有哥哥部队上发来的喜报。我们家最东头这间屋的北墙上,已贴满了哥哥的喜报和大队部发的慰问信。东墙上挂着两个相框,里面大多是哥哥穿军装的照片。若你一进我家大门,就能看到大门的上方有“光荣人家”不言而喻,便晓得这家是响当当的军属了。

  哥哥参军后只有三次回家探亲。大多数时间在部队。2000年深秋,父亲大病已康复,思儿心切,坐上了南下的火车。终于去广西军区看望儿子了。其实也是为哥哥迟迟不肯找对象的原因,有点逼婚的味道吧!父亲去了哥哥的部队,那里的首长和我父亲握手致谢,说父亲养了个好儿子!给部队输送了一优秀的人才。父亲看着哥哥那一堆奖章和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还出了印有作者刘炳玉的书;以及哥哥的字在中央电视台播报过的消息……父亲欣慰地笑了。

  父亲到部队的当晚,我打电话给哥哥,询问父亲有没有辛苦着?哥哥那头儿笑的说不出话来,他平静下来告诉我:白天,许多领导和战友及老乡知道我父亲长途跋涉来看儿子了,都络绎不绝地看望父亲。尽管父亲是教了几十年书的人,和军区领导一一握手的事,还是平生以来的初次吧!那场面有点壮观啊!晚上,父亲的确累了,就和衣栽在床上睡了。哥哥进屋来,在给父亲拖鞋袜时,不小心惊醒父亲。下面的举动,亲,您可要忍住,别笑也别哭哈,这时半梦半醒的父亲“蹭”地下地,满脸堆笑着,伸出双手颤颤地握着我哥哥的手……我听到电话的那头儿,哥哥分明在哽咽。我放声大笑后,又哭个不行……

  哥哥等我们姐弟仨个都结婚生子后,他才步入结婚礼堂,迎娶了年轻漂亮的新娘。嫂子是地道的广西人,就是爱上这个平头示人的傻大兵,成了可爱的军嫂。别人叫她教授叫她画家叫她大才女。我们家里的亲朋好友都叫她红军媳妇儿。我母亲以为南方的美妹不过日子不顾家,结果相处了这么久,感受到嫂子和我们北方的妇女一样贤良。母亲来了后,嫂子挎着母亲的胳膊过马路;牵着母亲的手逛街购物。还为母亲一人去菜市场买菜时,丢了金耳环的事一直自责呢。给母亲安慰并又购置了新的。回老家时,还给家里的孩子们捎上礼物和祝福。我们全家人的心都暖暖的……

  还有让人更加高兴的事儿呢!

  1993年,在书法上取得很大进步的哥哥,他的作品开始在《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战士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主要是书写刊头名,一写就是几十幅,真情和执着感动了编辑,也感动了自己。哥哥欣喜若狂打电话向父母报告好消息。他自己说作品第一次见报相当于上班后第一次拿到奖金。

  1994年,哥哥又被调到广西军区电影队,习字的条件和环境相对来说好得多,他练得更勤、更有劲头。报纸铺满一地,一个晚上可以把上千平方的“地”写完;几年后,到卖废报纸时,一上称,天啊,有上千公斤重!哥哥说:“那时练得多是多,但与全国的名家接触太少了,进步不是很大。春节回家时,和父亲的字相比,父亲自叹不如,笑着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2004年,对书法完全着了“魔”的哥哥转业到了广西书法家协会,这时有人劝他:“男怕入错行,写报道的人很多都提干了,你写大字的肯定比不上写小字的。”而哥哥认为,做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要依着自身的个性去发展事业,不能人云亦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因为哥哥知道自己是怎样一块“玉”,也清楚这辈子要走的“道”。在和平时期的部队里,他以“笔杆”代“枪杆”书写着对书法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作为广西书法家协会驻会书法家,他一笔代“刀”,像个沉迷于慢工细活的玉工,埋头雕琢,从容淡定,不争朝夕。

  书法这口饭得细嚼慢咽,哥哥从前吃了十几年的“业余饭”到吃了近几年“专业饭”后,又消化了不少从前没有啃下的东西。当量变转为质变,功夫到家自然成器———每当他徐徐打开卷轴展示得意之作时,一股书卷气伴着墨香弥漫开来,这个山东汉子玉树临风。以上这句是借广西广播电视报的记者罗伟鹏对他的评价。

  2008年哥哥的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书坛新人展后,2009年再度发威,入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展和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国书法界唯一的综合性奖项,是中宣部批准的唯一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参赛选手必须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或作品入展国家级书法展览两次以上的作者,门槛相当之高。

  2010年3月,哥哥从广西飞往北京去参加中国书协联谊会后来无棣探亲,后又来滨州书协做客交流。

  庄子说“无用之用,是为至用”。空气不需要付钱,但是人没有空气就活不了。一个人家里不挂字画也可以过日子,但是挂上字画就体现了品味。呵呵,好多亲朋好友乔迁新居,来向我要哥哥的字呢!今晚,我打电话采访哥哥,望他讲讲部队的生活,没打通。过了一分钟,有哥哥的信息发过来说出发在北京,有事明天再说。

  我还是欣慰的,嫂子操着广西普通话甜甜地叫我哥——红军。别人叫他先生或书法家,我们老家人却都喜欢叫他红军。我依然叫他哥哥或红军哥哥。

  第六篇:八一征文素材

  卫训队的故事

  有首歌这样唱道:生命里有了当兵的日子,一辈子也不会后悔。军人的一生是与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安定连在一起的;是与鲜红的国旗、绿色的军营连在一起的。在这里,我们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我们为有这样的人生而自豪。

  从军的日子平凡而闪光,过往中的星星点点,在我记忆深处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一首熟悉的军歌、一声嘹亮的军号、一张军营的老照片,就能唤醒那些曾经的岁月。而新兵时在卫训队的一次经历,总是清晰的仿如昨日。

  福建晋江二十九军守备三师(现在是海防三师)是我军旅第一站。结束了三个月的军训,我们十一名女兵分配到了师医院,大家正沉浸在“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喜悦中,就接到通知,全体参加“卫生员培训队”学习。又要过连队生活,大家不免懊恼,但一听说“卫训队”的驻地“围头村”,可以看到金门岛,大家又都兴奋起来。

  围头村,地处福建晋江沿海最南端,三面临海,正瞰台湾海峡。金门分大、小金门,和大担、二担几个岛屿,围头村面对的是大金门岛,两地相距仅5。2海里,是离台湾最近的大陆,真正的海防一线。1958年“8。23炮战”就发生在这里,直到79年中美建交,持续了近21年的“炮击金门”才正式结束。我们是77年初来到这里,听到炮声不免一惊一乍的,但村民们对炮声早已习惯,连村里的狗和鸡鸭都没有太大反应。当年,国共两党还在对峙,我们在做着解放台湾的准备,而国民党在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所以当年福建沿海的敌特活动还是很频繁的。围头村的海岸线很长,礁石也多,成了“水鬼”上岸的主要地点。“水鬼”是对从海上潜水过来的国民党特务的叫法。民兵晚上巡逻常能看到远处海面有强光手电在打讯号传递信息,也曾在海边礁石缝里发现“水鬼”的衣服和氧气瓶。因为海潮和风向的原因,沿海一带也总是有金门吹过来的气球、和海上漂过来的木筏,上面载着传单和生活用品、以及糖果饼干巧克力,无非是“糖衣炮弹”。我们这帮懵懂的新兵,几个月前还是嬉戏打闹的学生,忽然到了海防前线,开头几天总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卫训队没有固定的营区,每年的驻地都在不同的地方,当年放在围头村据说是为了加强村里的军事力量,我们30多个新兵,能有什么军事力量?充其量是村里多了一些穿军装的人罢了。而敌特显然也看到了这点。

  我们住在一个华侨的院子里,院内两栋小楼,几间平房,还有一口水井。除了上课在村里的小学外,吃住等生活全在院子里,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出院门。村里供水比较紧张,自来水只在傍晚来那么一小会儿供大家洗个澡,其它的生活用水都靠那口井。女兵班十一个人住在小楼二楼的一个房间里,一楼和顶楼的房间都锁着,男兵和队部在大一点的楼里住着。一天夜里,在女兵住的小楼院墙后突然传出两声枪响,随即村里的狗开始狂吠。我们马上起床着装,只待紧急集合的哨声一响,女兵班最快集合完毕。队长迅速下达了命令:男兵跟队长去追特务,女兵留守看好水井,不要被敌人趁机下毒。杂乱的跑步声远去了,我们十一个女兵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听着黑夜中此起彼伏的狗叫声,大家面面相觑,心照不宣的恐惧突然袭来,我们赤手空拳,如果这时候敌人出现,我们毫无抵抗能力。有人提议回房间里,但谁也没有动,并自觉地围拢到水井边,大有一种“与水井同在”的架势。我们环顾着院墙,担心特务会从上面跳进来,但随即大家的心忽的一下提了起来,我们看到了男兵们没有关上的大门。敞开的院门黑洞洞的吓人,就像危险随时要从那里进来,但谁也不敢去关门。我是班里跑的最快的,此时“唯我其谁”?我深吸一口气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大门,却差点撞上几个跳进门的黑影,原来是村里的民兵到了,我惊恐未定,又一队人也进了院子,是村子另一头的连队到了,大家总算放下心来。而我们的队长带着手无寸铁的男兵们还不知在哪追特务呢。事后,队长挨了处分。理由是,村里有民兵有连队,他们熟悉地形,有武器也有经验,卫训队没有接到命令擅自去追特务,并使女兵陷入危险境地,好在敌特只是打冷枪示威没有针对人,否则后果严重。其实,我们都挺佩服队长,他当时确实很勇敢,只是情急之下,没想那么多。

  四十多年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每当想起这段经历,总是会心一笑。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看待当年的事情,时过境迁,一切都会不同。是的,我们就是这样,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天真走向老练;从软弱走向坚强,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最终百炼成钢。如今,海峡两岸已正常往来,国共两党不再你死我活的争斗,虽有“台独”作祟,但祖国统一指日可待。围头村也早已不同往昔,这些年,围头和金门已是“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福建向金门供水的管道入海口就在围头,两地有100多个互嫁的家庭,从原来的“海峡炮战第一村”变成了“海峡通婚第一村”。

  军旅,是我们的青春,更是我们的人生。戍边守疆、强军卫国、救灾抢险、护民安康,钢铁长城中,永远有我们的身影。我们这一代军人,守卫国家从贫穷到富强,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我们有幸与我们的党一起迎来了百岁华诞。我们看到了香港回归,看到了澳门回归,我们也一定能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想念那些也许此生不会再见但我不曾忘记的人,怀念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七篇:八一征文素材

  初心如炬守护荣光

  盛世华夏,风华百年!

  在xx省xx市xx山脚下,坐落着一所荣誉军人的“家园”——xx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他与共和国同龄,在历史发展中多次转隶,在波澜壮阔中茁壮成长;他肩负着服务荣军的神圣使命,承载着70多年深厚底蕴,汲取着“红色”沃土养分,用心用情用力诠释着对军人的崇敬,对事业的热爱。他始终坚持“这是医院,也是家”的服务理念,把服务荣军作为一种荣耀、一种精神熏陶和洗礼,哺育着一支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你为国尽忠,我为你守护!

  在这里,有一种力量叫信仰。xx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红色文化传承具有独特优势。荣军医院是红色资源的聚集地,先后收治的荣军有708名,他们的一生饱含着对党的忠诚和祖国的热爱,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英雄;他们用鲜血书写着令人叹服的牺牲奉献史,是最朴实最真挚的“红色”活教材。参加上甘岭战役而腿部残疾的王梅同志;参加土地革命战争、黄桥决战的卓和幹同志;作战12次、因“皖南事变”负伤的阙长日同志……在他们的熏陶和滋养下,一代代荣军工作者坚定全心全意为荣军服务的初心使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经历什么挫折,始终坚守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奉献在一线,为荣军事业发展矢志不渝。“荣军是功臣,为荣军服务光荣”,是入职人员首堂思政课,是师辈传道授业首要必修课,人人受教育、人人受洗礼,这种理念已经深深嵌入医院的发展进程,成为医院成长的不竭动力。

  在这里,有一种平凡叫坚守。越平凡的工作,越需要脚踏实地;越平凡的工作,越彰显坚守的伟大。109床颜大爷、132床温老伯已于15分钟前完成翻身;这几天昼夜温差大,要及时帮荣军休养员增减衣物;103床陈叔肩颈酸痛,康复科推拿1次配合理疗,瘫痪休养员需要手动助便、接尿、灌肠等等。这是医院的日常工作,工作很平常、项目很普通,但需要时时刻刻精心护理,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细心耐心。全身瘫痪荣军休养员53年没长压疮;数十年如一日为大脑神经受损的荣军休养员清洗膀胱;每天准时为足跟部溃烂的荣军休养员换药……在一代代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荣军休养员在医院感受到“亲人”的呵护,有了“家”的温暖。医院医务科科长李贞淦,今年5月就要光荣退休了,他在医院工作四十年如一日,为荣军休养员看病治疗,参加全省医疗巡诊、八闽健康行,如今的他仍然坚守在岗位发光发热。把一生奉献给医院,李贞淦是这个群体的缩影,他们中有转业复原以来一直在医院坚守的退役军人,有把家安在医院的“夫妻岗”,还有来自祖国大江南北、把医院当成“第二故乡”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荣军工作者的铮铮誓言。

  在这里,有一种嘱托叫放心。军人,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让祖国远离了战火硝烟;在和平年代负重前行,让人民多了份祥和安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这是党的深情嘱托,也是军人应得的最基本的社会尊重。2023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设立退役军人事务机构,让退役军人更加有了“家”的归属感,让优抚医院有了更加清晰的职能定位。4年来,医院坚持按照“平时通用、战时支前、战后善后”的建设目标,落实“把退役军人当家人、把退役军人的信当家信,把退役军人的事当家事”的要求,从思想上尊重、情感上贴近、行动上关爱,大力推动医疗巡诊、八闽健康行,深化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结对帮扶协作,累计服务全省优抚对象8000余人次,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给“老兵”,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传承八闽红色基因,勇担崇军神圣使命,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就是要谨记党和国家的殷切嘱托,守护好荣军、服务好荣军,请党放心、请祖国放心。

  第八篇:八一征文素材

  刻在心中的橄榄绿

  2023年11月30日,是xx市退役军人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落地,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成立,xx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应运而生。这一天,xx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我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的篇章。

  蓦然回首,岁月如歌,我有着20年的军旅生涯,如今也是毅然担任xx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的工作,这是一种老兵情结,也是为千名万名老兵服务的神圣使命。回望这三年多的工作,xx退役军人事务局以锐意进取的信心、披荆斩棘的朝气、勇立潮头的志气、攻坚克难的锐气、奋勇争先的豪气,投身全市退役军人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把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向前推进。从理清政策法规到推动各项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开展;从按政策规定完成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移交安置任务,到大力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从信息采集到悬挂光荣牌;从政策法规宣传到退役军人优待证的申领……一桩桩、一件件,都见证着我们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步履坚实的足迹。

  党魂军魂融为一体时刻冲锋不惧万难

  xx市有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10000余人,其中退役军人党员超过4000人。他们军龄最长的30年,短的2年。参加过各类战争的退役军人有282人,退役后自己创业的有35人,有180余人转业后享受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待遇。退役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不论身处何种境地,他们总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习惯和气质,“一经当兵,一生光荣”。如何把这支庞大队伍中核心骨干力量凝聚起来,激发他们充分发挥好退役军人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一直在思考,始终把这项任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每年定期举行退役军人代表座谈会了解思想动态、听取意见建议,平时不定期举行各种“军味”活动提升凝聚力,引领他们“离军不离党”。

  2023年初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退役军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冲锋在前。“退役军人绝不缺席,更何况我们是党员!”坚毅的话语表达了所有退役军人的豪情,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平时对退役军人的种种关心,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无畏前行的动力。

  线上办线下跑退役军人都叫好

  “留在身体里的三颗钢珠,回国退伍后通过做手术取出了两颗,还有一颗至今留在我身体里。当时这险些要了我的命的弹片、子母弹,我带回来了一点,作为一个永久的纪念,纪念抗美援越的峥嵘岁月”。几十年过去了,老兵俞发腾对援越抗美那段历史仍记忆犹新,总是把他与战友们打击侵略者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对于我们来说,故事不是简单的“听”,这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奉献”。千千万万名退役老兵如何得到相应的服务,是我们要思考的。

  现如今,说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是退役老兵的“娘家”,一点也不假。“一杯热水,一通电话”都能温暖着退役军人的心。“懂军人、爱军人、全心全意服务退役军人”对于我们来说,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空洞的口号,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线上办,线下跑,让退役军人都叫好。这让我又想起了退役军人赖道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赖道行在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承包食堂,2023年到2023年期间部分月份,因为公司经营不善,前任董事长张某请他先行垫付伙食费用24万元。2023年,公司持续亏损,前任董事长张某将公司股权转让。2023年起赖道行向现任董事长赖某索要拖欠的工人伙食费用,新任董事长总以各种借口不予支付。2023年3月份,赖道行来到xx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请求援助。通过6个月的不懈努力,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赔付赖道行18。7万元,赖道行六年的心酸路终于画上句号。

  通过这件事,我们总结,作为退役军人服务部门,在接到退役军人诉求的案件后,一定要以对退役军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处理问题,决不能把问题先压一压、放一放,久拖不决。要从退役军人的角度出发,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落实了解情况,对于政策范围内的要尽快解决;对于无法满足诉求的,要采取民政救助和信访救助等其他方式解决,让退役军人充分体会到“家”的感觉。三年多来,我们按照“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工作要求,严谨、细致、高标准地接待每一位来访人员、办理每一封来信、处理每一件网上信访,扎实做好信访事项的转送、交办、督办,推动退役军人合理诉求及时得到解决。

  用心温暖直抵退役军人心坎

  退役军人吴xx走南闯北,去过广东、海南、浙江,当过建筑工人、工厂高管,还开过大排档。一次机缘巧合,他进入一家健身房,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几年前,他回到xx,开了一家健身馆,服务于社会和部队,如今,吴xx的健身馆有600多名会员,培养出了150余名健身教练,挂上了军民共建单位和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的牌子。

  吴xx的事例只是xx多名自主创业退役军人的一个缩影。多数军人都有脱下军装离开部队的一天,从金戈铁马生涯转入人生的第二个战场。“要积极协调解决好部队官兵面临的‘后路、后院、后代’现实困难”“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退役军人的关心关怀,极大激励了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五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县)8连冠”的福建xx驻军多,退役安置是一项大任务。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是解决部队官兵“三后”问题的重要内容,积极鼓励引导退役军人大胆创业,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是我们坚持用心服务、用情保障,让党的温暖直抵退役军人心坎的一个缩影。

  新时代,新视野,新征程,xx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将不断开创退役军人事业新辉煌,努力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八一征文素材(通用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大学生会计实习周记怎么写《边城》美文鉴赏评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材料小学生班主任优秀事迹材料疾控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