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地质报告总结

作者:韦肆寒2023-08-16 02:38:46

导读:地质报告总结 篇1 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经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除完成日常地质工作以外,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矿领导交给的临时地质工作。目前地质...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地质报告总结(通用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地质报告总结 篇1

  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经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除完成日常地质工作以外,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矿领导交给的临时地质工作。目前地质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分叉、变薄频繁且常有大面积的变薄区,地质人员克服以上种种困难,及时、准确进行地质剖面观测和层位判定,给掘进指定正确的掘进方向。上半年没有因为层位不正确而造成错巷、盲巷。在“三书”编制方面,严格按地质规程编制了22109外面回采地层说明书、92102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22105(下分层)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2421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北一采区-750m大巷掘进地质说明书、北一-260~-600m新风井回风下山掘进地质说明书。在南异采区9煤设计可采上限边缘采用钻探和巷探相结合的办法,探明了9煤可采上限新增可采储量力万余吨,在92101工作面倾斜上方布置了92101上小面,缓解了城矿接续紧张的局面。

  在92102工作面溜子道掘进中,采用了电磁波透视探测手段,探明了92102工作面中部薄煤区的范围,为工作面正确选择回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储量工作:

  今年储量工作主要是对原储量计算基础块段进行了重新划分,并按新的标准进行了套改。同时,完善了各类基础台帐资料,完成了22107面、1422工作面的采后总结,为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回收率,积极加强对采煤工作面的浮煤清扫,做到不丢煤,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均达规定标准。完成了20--年度固体矿产资源年报;通过了国土资源部进行的“20--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年检;每月按时上报储量报表。在回采工作面编录方面,截止到20--年9月底,共绘制工作面地质剖面81次,为矿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掌握工作面回采动态,正确安排回采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切实做好了煤矿安全生产中“尖兵”和“眼睛”的作用。

  水文工作:

  在现场水文地质工作中,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加强了对矿井水文工作的分析研究,做到早预报、重防范。20--年水文工作完善了各种台帐及各类水文地质图纸的填绘工作。编制了年度水害预报和月度水害预报;编制了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查明了邻近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时编制探放水措施和发放各类水害通知单。

  今年上半年,防治水工作的重点放在了1423材料道疏放上部1421老塘水;22112材料道疏放上部12104工作面老塘水;22109外材料道探放上部22107老塘水工作上,按照《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编制放水孔设计和施工措施,在4~5月份22112材料道施工探放水孔2个放出老塘水近1200立方米;在5月~7月份施工探放水孔5个,放出老塘水11000余立方米,并写出了1423材料道探放水总结报告,经安全、生产、施工单位验收签字后,确认无老塘水威胁后,几家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方准1423材料道向前掘进,保证了安全。同时在4~8月份又对22109外材料道探放水孔进行了多次扫孔,并又重新施工一个探放水孔,确保22109外工作面安全回采。针对我矿井下防尘水水源不足问题,对井下可能利用的水源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在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地测处及地勘处的专家指导帮助下,提出了在-260m屯头系石门打钻建奥灰水源井的施工方案,目前矿上已经开始实施。

  积极地做好雨季“三防”的各项工作,对地表河流及水文观测点做到定期观测,确保我矿安全渡过防洪期。

  目前需矿务集团解决的问题有:

  1.重点是需局生产技术部审查城煤矿修编地质报告的初稿工作。

  2.为提高城煤矿煤质,搞好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煤层的配采,需局对我矿南异采区、北一采区7、9煤的赋存情况进行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一些勘探手段来扩大7、9煤储量块段,以增加7、9煤的可采储量。

  工作总结ppt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报告

  地质报告总结 篇2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7)、1:10000图切剖面图2张。

  第二节 巢北地区地理概况

  1、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图1-1)。

  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3、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 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4、物产

  (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5、交通

  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1)。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

  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著作《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五十多年来,我院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重要发现,诸如巢北侏罗系的发现,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青苔山推覆构造的发现,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发现等,对深入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自从八十年代后,区内先后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九十年代中期,合肥工业大学承担的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深化了科研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积聚了教学资料,并使得该教学基地能适应于大地学专业中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第二章 测区地质

  第一节 地层

  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

  本区地层总厚度达3485—4397米。由于地层年代久远,包括奥陶系在内的较老地层在本区没有出露。观测地层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

  一、 古生界

  (一)志留系(s)

  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

  1.高家边组

  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地层厚度达300m。

  2.坟头组:

  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

  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厚约250m。

  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厚大于20m。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d)

  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

  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厚约176m。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

  五通组(d3w)

  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砾岩4—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

  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交错层里发育,厚约52m。

  砂泥岩互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厚约65m。

  细粒石英砂岩段:灰白色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5m。

  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的褐铁矿层。厚约23m。

  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

  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

  (三)石炭系(c)

  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其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缺失老虎洞组;下统为黄龙组、船山组。

  分组描述如下:

  1. 金陵组

  本组厚度7.5米,按岩性分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含铁质,厚1米左右。

  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

  本组于下伏五通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

  本组在区内相变显著。按岩性可大致三分,厚约13米。

  下段:土黄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褐色的杂色泥页岩,厚约4.5m。

  中段:黄绿色、灰黑色灰岩夹薄层细砂岩,厚约4.3m。

  下段: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约5m。

  本组与下伏金陵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和州组

  按岩性分为上下两段,厚约27米。

  下段:厚层状灰岩与灰紫色薄层泥岩重复出现,形成五个旋回。上段:灰色微带肉红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

  本组与下伏高郦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黄龙组

  肉红色、灰白色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成分,粒度由晶体颗粒组成,致纯致密坚硬主要为水泥原料,厚度约为25m。

  本组与下伏和州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5.船山组

  底部有一层砾状灰岩,下部为暗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藻屑豆粒灰岩,厚8m左右。与下伏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p)

  本区二叠系分布于平顶山、马家山、龟山及俞府大村等地,包括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总厚约280-400米,各组岩性描述如下:

  1. 栖霞组

  本组厚约717米,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

  梁山段:下部炭质页岩,风华后为土黄色泥岩,厚约0.5-1米。臭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沥青质含生物碎屑灰岩,厚约61m。

  下硅质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燧石层及夹黑色页状沥青质泥灰岩,厚约9m。

  本部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嘉黑夹灰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岩,厚约78米。

  上硅质岩段:黑色中薄层硅质岩与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约8米。

  顶部灰岩段: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厚约15米。

  本组化石丰富,富含蜓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及大量有孔虫和藻类化石。

  本组底部与下伏船山组接触面上有不稳定的铁质层或灰白色粘土,且船山组顶部缺失邻区pseudoschwagaerina带相应层位,故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孤峰组

  本组厚约48米,按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灰黑、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岩夹紫色泥岩。底部约2.5米

  中段: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砂岩夹(或为互层)紫色泥岩,厚约8.5米。

  上段:岩性以灰深灰色页岩为主,下部有黄褐,紫红色簿层泥岩。页岩中局部夹硅质条带及结核,厚约20米。

  本组化石丰富含菊石类等。

  孤峰组与栖霞组之间有一层含砾粘土,且栖霞组顶部凹凸不平,两者平行不整合接触。

  3.龙潭组

  本组厚约65米。按岩性、化石及含煤情况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厚约54米,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黄褐、棕色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夹红褐色薄层硅质结核层,厚约23.5m。上部灰黄、灰黑色薄层泥岩、页岩、顶部为一厚约0.5米的薄煤层,厚约27.5米。顶部黄褐、红褐色薄层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灰岩透镜体,厚约3米。

  上段以灰紫色页岩、黑色薄层硅质岩、薄层含铁质泥岩为主,局部夹黄褐色钙质细纱岩、含铁质粉沙岩,厚约11米。

  本组与下伏孤峰组接触面有一薄层铁质岩,认为存在沉积间断,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大隆组

  本组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

  下段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碳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碳质页岩,底层有一薄层岩屑,厚约5.2米,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厚约15.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碳质泥岩,近顶部夹灰质白云质泥灰岩,厚约8-24米左右。本组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一、 中、新生界

  (五)三叠系(t)

  本区三叠系下统为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为东马鞍山组。

  1.殷坑组

  本组厚约84米,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浅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含砂质泥岩与黄绿、棕灰色薄层泥灰岩、含白云质泥灰岩互层,局部含有钙质结核,厚约23m。

  中段:灰黄、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厚,22m。

  上段: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厚约39m。

  本组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

  1. 和龙山组

  本组厚约21米。按岩性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绿色、紫红色簿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偏上部夹灰、深灰色中至中薄层泥质灰岩,厚约9.3m。

  上段: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黄绿色簿层似瘤状灰岩及页岩。厚约12m。

  本组与下伏殷坑组为整合接触

  3.南陵湖组

  本组厚约160米,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为厚层灰岩段,厚约49米。下部灰,灰萧,微红色薄层瘤状灰岩夹灰色灰岩,厚约13米,上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灰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钙质泥岩用同生角砾状灰岩,厚约36米。

  中段为瘤状灰岩段,厚约47米。下部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中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厚约18米;上部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杂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层灰岩,厚约13米。

  上段为灰黑色薄层灰岩段,厚约64米。下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家黄绿色钙质页岩,厚约2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夹黑色沥青质炭质页岩及棕色钙质页岩,顶部有时含燧石结核,厚约38米。

  本组与下伏和龙山组为整合接触。

  4.东马鞍山组

  本组厚约95.8米,未见顶,分为两段。

  下段:灰,深灰色薄层至中层灰岩,底部为浅肉红色中至厚层含石膏假晶钙质白云岩,厚约12.7米。

  上段: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约83米。

  本组与下伏南陵湖组为整合接触 。

  (六)侏罗系(j)

  磨山组

  本区磨山组露头零星,出露不全,仅见其下部地层,厚度大于7米。

  本组下部岩性以灰黄色中薄至厚层泥质岩屑石英砂岩、粉沙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底部以厚层石英砾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七)第四系

  本区第四系多发育南侧,山区一般发育坡积物,由砾石、沙及黏土组成,可达3-4米厚;近巢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有沙砾及亚黏土,亚沙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地区出现不少洞穴堆积,采获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巢县狗、宁镇熊、宽周口犀、半汤李氏野猪、杨氏大角鹿、山羊、青羊、野牛等化石。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一、 概述

  实习区位于中国南方稳定的扬子陆块东北缘,是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发育形成陆块变质岩系基底时期,嗣后进入中—晚古元代优地槽和冒地槽构造演化向外扩展增生,基本造就了稳定统一的大陆块,再经震旦纪—三叠纪海相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现今区内地表地质自晚三叠世以来,又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以及在西部特提斯海板快影响下,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出现“地台活化”的特征。

  实习范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和中生界,其东、南、西三面均为第四系覆盖,向北止于小罗断层。其构造形态为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自东向西依次为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断裂发育。

  二、 褶皱的描述

  褶皱构造发育是实习区内的基本构造特征。实习区在区域上为半汤复式背斜西翼的组成部分,自东向西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连续折返的三个褶皱两翼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多有歪斜,局部发生倒转,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平面上呈一“m”形展开的低山地貌。轴迹方向为20º—30ººº,枢纽ssw倾伏,倾伏角15º—26º不等。受多期构造作用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次级小褶皱在向斜槽部倾伏部位颇为发育;褶皱多被平行轴面和横切轴面断裂破坏。

  1. 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图2—18)。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2.平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

  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

  (1)水泥厂扇形背斜

  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圆形采坑的周围岩层均为三叠系南陵湖组(t1n)地层,且都向采坑中心倾斜。扇形背斜的核部为三叠系南陵湖组下部(t1n1)地层,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中部(t1n2)和上部(t1n3)地层以及东马鞍山组(t2d)地层。其产状东翼280゜∠54゜,西翼135゜∠78゜,转折端产状为196゜∠41゜。在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又出现两个以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地层为核部的小向斜,并且倒转。平顶山向斜枢纽自北向南有起伏,至扇形背斜出现处,枢纽急剧起伏并翻卷。

  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其核部主要由东马鞍山组(t1d)地层组成,两翼由和龙山组(t1h)地层组成,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是254゜∠45゜、200゜∠59゜、146゜∠86゜。在其转折端,由于枢纽的倾伏角大于坡角,以至于小向斜的转折端给人于背斜的假象。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

  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其核部主要由东马鞍山组(t1d)地层组成,两翼由和龙山组(t1h)地层组成,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是254゜∠45゜、200゜∠59゜、146゜∠86゜。在其转折端,由于枢纽的倾伏角大于坡角,以至于小向斜的转折端给人于背斜的假象。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

  3.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部,沿北北东方向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相对较大,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ne—ssw。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组成。向斜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向斜一翼近于直立,局部倒转,甚至发生扭曲,特别在其核部使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强烈揉皱,枢纽ssw向,波状起伏,轴面nw——nww向倾斜,倾角变化大。向斜nne端在试刀山北部转折扬起。ssw端被ew向桥头集—东关断裂切割而倾伏终止。根据俞府大村向斜不同部位形态表现特征,其表现出斜歪—陡斜歪倾伏、直立不对称倾伏褶皱段,东翼缓,西翼陡,总体为一轴面弯曲,枢纽起伏的斜歪倾伏的次级复式向斜。

  观察点向斜核部为孤峰组,两翼地层由新到老从栖霞组到五通组,北西翼地层产状为152ºt;80º,南东翼地层产状为280ºt;55º。由此判断向斜为斜歪或不对称向斜。轴迹走向为64º,轴面向北西倾斜,向斜倾伏端指向南南西。向斜核部孤峰组由于岩性软弱,在挤压应力场作用下,揉皱现象明显。

  4.马家山西北坡平卧褶曲

  马家山西北坡疑似平卧褶曲,地层为殷坑组,灰绿色泥岩夹灰白色薄层灰岩。由于岩性软弱,在构造应力场挤压应力及重力作用下,岩层发生褶曲变形.

  二、 断层的描述

  本区在近ew向挤压剪切构造应力作用下,多期构造运动致使不同性质的断裂配套发育,断层走向有nww和nne两个方向。按整体构造体系可大致分为挤压性质的逆冲性质断层和拉张性质的正断层。nne向的断层规模相对较大,多为纵向逆断层。nww向的断层数量多,但规模较小多为横向正断层。

  1.狮子口平移断层

  断层走向约130º,北东盘为坟头组上段,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南西盘为五通组下部砾岩段,地层对顶明显。北东盘坟头组与五通组界线向南东方向侧移约120m,表明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2. 狮子崖断层

  位于俞府大村向斜西翼,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冲沟处,因该地剥蚀残留断裂带形貌似狮子,故称狮子崖。

  断面产状:335ºt;53º,断面形态呈弧形。下盘(南东盘)为肉红色厚层状中粗粒状石英砂岩,破劈理构造发育;上盘(北西盘)为肉红色石英砾岩,又含有角砾岩,为破碎带表现。根据劈理的锐角方向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此断层为逆冲断层。

  3.177高地右行平移正断层

  位于金银洞北山南坡、俞府大村向斜东翼。该断层可切割的地层为d3w、c1、c2及p1q,并破坏金银洞北山纵断层。向东延伸至岠嶂山,向西横切177高地南坡。断层线地表出露长度约1200米。

  断层证据:

  (1)石炭系高骊山组(c1g)沿走向突然中断,与黄龙组(c2h)直接接触,水平错开约60米。

  (2)断层破碎带宽5—8米,出现断层角砾岩,局部可见定向排列的构造透镜体。

  (3)断层面产状在不同的地段有所变化,西段:22゜∠50゜;中段350゜∠45゜;东段:20゜∠60゜。有时可见侧伏角为50゜e的擦痕。

  (4)、断层带旁侧节理、劈理发育明显,主要有两组:①14゜∠41゜;②8゜∠70゜。断层带中有宽10厘米的方解石脉,产状164゜∠48゜,与断层线成锐角相交。

  (5)、沿断层线向东追索,可见泥盆系五通组(d3w)岩层组成的山脊沿走向明显错开,而形成错脊。

  (6)、沿断层线向西追索,构造破碎带越来越宽,至油库破碎带宽达45m,角砾岩发育;0.8—1.2米宽的方解石脉计有6条,均显张性(对生)特征,与主干断层形成“入”形构造。

  (7)、极射赤平投影求得三个主应力方位分别为:σ1=356゜∠54゜;σ2=96゜∠6゜;σ3=190゜∠35゜。

  综上所述,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正断层,北盘下降相对东移,南盘上升相对西移。

  4.177高地皖维采石场断层

  该断层与俞府大村向斜轴迹斜交255º,北西盘由五通、金陵、高骊山、和州组等组成并向北东移动;南东盘可见五通组,南东盘五通组与北西盘和州组对顶,错移80—100m,说明南东盘向南西运动。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5.耙子山东部逆掩断层

  耙子山地层上部为和龙山组,下部为黄绿色钙质泥岩夹灰白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殷坑组顶部灰白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 产状为:233ºt;45º;山体下部为殷坑组黄绿色、深灰色钙质泥岩夹灰白色薄层泥晶灰岩,地层产状:305ºt;73º。上下部产状差异明显,推测有断层存在,可能为一逆掩断层.

  4.节 理

  本区节理极为发育,大多数发育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区域性“_”节理,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最常见,将石英砂岩切成许多极为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块体。另一种是与断层伴生的各种节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另外,还有追踪张节理和节理尾端变化的羽裂、节理叉、菱形节环和折尾等。其次,本区节理还发育在志留系(s)、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1+2)及岩浆侵入体中。发育在灰岩中的节理大都被方解石脉充填。

  四、构造应力分析

  巢北地区褶皱和断裂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形成了巢北褶皱和一些断层。燕山运动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巢北褶皱向南西倾伏,凤凰山背斜南部转折端向东偏转,平顶山向斜内部产生了次级褶皱,并形成了众多的横向正断层和马鞍山断层等。

  印支运动为nw—se向挤压,应力由nw向se推挤,使平顶山向斜两翼发生倒转,此应力来源于郯庐断裂的左旋平移运动。燕山运动的构造应力场早期为近sn向拉张,晚期为近sn向挤压,分别来源于郯庐断裂在侏罗纪的左旋平移和白垩纪右旋平移。

  第三节 岩浆岩

  巢北地区岩浆岩不发育,仅发现4个小岩体,分布7410厂—王乔洞一线,严格受nw向正断层控制。单个岩体规模较小,主要由浅成—超浅成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小岩株组成。围岩接触带可见较薄的烘烤退化现象或角岩化带。此外本区见有两条岩脉:云斜煌斑岩及闪长玢岩脉,沿断裂70—250度方向延伸。

  狮子口岩体为黑云母花岗斑岩,位于狮子口北西约1500米处,出露在凤凰山背斜的核部,地表呈椭圆形,沿南东—北西方向展布,面积约400平方米,侵入于高家边组灰黄绿色粉砂质泥岩中。

  王乔洞岩体为花岗斑岩,位于王乔洞南的南侧,俞府大村向斜西翼,平面上近圆形,面积约160平方米,侵入于栖霞组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

  炬嶂山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出露于炬嶂山中段西坡,俞府大村向斜南西翼,平面上呈椭圆形,面积约100平方米,侵入栖霞组微晶灰岩中。

  炭井村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出露于炭井村小溪帝,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岩体四周均被第四系覆盖,出露面积约100余平方米,推测围岩为龙潭组长石石英砂岩。

  上述岩体均呈岩株状,据其成分、结构、产出状态推测为同一时期的产物。根据炭井村岩体黑云母k-ar同位素测年获106ma,结合地质特征认为其时代为晚白垩世。

  注: 实习过程中于177高地盘山公路见岩浆岩体,岩石描述如下:

  颜色浅灰黄色

  矿物成分:斑晶占40%,其中绝大部分为灰白色板条状、短柱状,有解理,少量黑云母,黑色或深褐色,片状,部分具有假六方晶形,偶见角闪石,黑色,柱状或针状;基质约60%,灰白色略带黄绿色调。

  斑状结构,粒度在0.5-1.5mm,隐晶质结构

  岩石风化严重,手捏即碎,因出露点不规则,则推测产状为岩脉。

  命名:黑云母闪长玢岩

  第四节 有益矿产

  一、 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带来对大自然的较大破坏,矿产资源形成与沉积作用相关,主要矿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磷矿、劣质煤及铁矿等,成为本区水泥、耐火制品、化工玻璃的主要原料。

  1. 石灰石与白云石矿

  区内石灰石矿发育好、分布广、矿层多、厚度大,主要岩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用于水泥制品、化工原料、建筑石料、冶金辅助原料等。已开发的矿床有:(1)马脊山化工石灰石矿床,位于俞府大村向斜东翼,矿层属于石炭系和州组微晶灰岩,厚7.6米;黄龙组微晶灰岩,厚22.4;船山组微晶灰岩、球状灰岩,厚7.69米;二叠系栖霞组臭灰岩段,厚54.3米。(2)青苔山水泥石灰石矿床,位于平顶山向斜东南翼,由石炭系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及二叠系栖霞组微晶灰岩构成,总厚度约200米,cao含量54%左右。(3)马脊山水泥厂石灰石矿床,位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西翼,开采的矿石为二叠系、三叠系石灰岩、瘤状灰岩、泥灰岩,cao含量达31.51—54.1%,矿层分布稳定,总厚约60米。

  2. 耐火粘土和陶用粘土

  本区粘土层较多,分布广可,主要含矿层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及下二叠孤峰组上部。其中五通组粘土岩矿层稳定、质量较好,产出九层,厚度变化不大。褐黑色粘土岩厚6.72米,另一层为褐黑色、灰白色粘土岩厚3.56米。一般厚1—3米,矿石主要由高岭土、伊利石,其次少量石英及微量褐铁矿等。耐火度1650—1710摄食度,可素指数13—17,按成分和工艺性能可作为三级耐火粘土和陶瓷原料。

  3. 铁矿

  以沉积铁矿为主,跌加有热液型。赋存层位有上泥盆统五通组和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其中炬嶂山铁矿具一定规模,产于俞府大村向斜东南翼五通组。矿层厚0.8—1.2米,沿地层走向延伸1500米。顶板为粘土岩,中—低矿石品位。较富的铁矿石中可见受构造控制的赤铁矿脉。

  4. 磷矿

  区内磷矿有三处:大尖山、曹家山和炬嶂山,均为沉积型。含矿地层为下二叠统孤峰组底部,赋存于砂泥质硅质岩建造中。矿体稳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0.8—1.8米。矿石类型有含磷泥岩型和结核状磷块岩。因规模小,一般为民采,无工业价值。

  5. 煤矿

  区内及外围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系栖霞组、上二叠系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产于龙潭组下段。煤层呈扁豆状,平均厚0.5米,局部达7.5,顶底板均为炭质页岩。煤层中含有机炭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

  二、旅游地理资源

  实习区所在巢湖市坐落巢湖东北,市区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可谓“孤城三面水,落日万重山”。山山水水、胜地美景,旅游景点多。

  巢湖秋月为巢湖市十景之一,巢湖面积820平方千米,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周长150多千米,因形貌状似鸟巢而得名,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湖三百里,四望豁江天”有湖天第一胜地之美称。

  王乔仙洞位于实习区维尼纶厂西侧、紫薇山下,为石灰岩溶洞,属古地下水暗河残留,洞长40余米,宽4米,高5~7米。后人在洞内两壁摩崖石刻大小佛像520多尊,以及狮想麒麟灵兽,是安徽省唯一石窟选像遗址。

  汤麓温泉一湖之外,又有一泉,“汤麓温泉”名列十景之一。巢湖市有半阳山,山有汤池,故名半汤;或其山有冷、热二泉,时分时合,炎凉各半,因名半汤。有大小泉眼四十余处,温泉产于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组成的半汤复背斜中,受两组断裂构造控制,水温56—59摄食度,昼夜出水三千多吨,属硫酸钙镁型水质,展布面积约12500平方米。现已建成多所疗养院。

  紫薇仙洞位于巢湖市北郊具特色鲜明的地下河型溶洞,全长1500米。洞体宏伟,景观奇特,以雄、奇、险、幽著称,为江北第一大洞。紫薇洞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黑色灰岩中,因岩层走向近南北,倾角陡立,而沿岩层层面发育紫薇洞。溶洞两壁上多留下多层溶蚀痕,洞底相对平坦,其下仍有多层地下暗河发育。

  第五节 地质发展史

  根据构造层的发育情况,可将巢北地区的地质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 活动地壳阶段(anz)

  巢北地区的前震旦系由上太古界阚集群、下元古界肥东群和中元古界张八岭群组成,缺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这套地层出露于实习区西侧的浮槎山—南将军山隆起区,在实习去内无露头,推测存在于地下。该套地层由片麻岩、千枚岩、大理岩和浅变质火山岩等组成,原岩为地槽环境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建造。反映出地壳的强烈活动性。

  二、 地壳稳定发展阶段(z—t2)

  青白口纪末的晋宁运动使扬子地台的基底固结,巢被地区伴随整个扬子地台进入地壳稳定发展阶段。自震旦记到中三叠世。地壳在整体下降接受沉积的同时,多次平稳上升,形成了地层间的多个平行不整合。此阶段无褶皱作用,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断裂活动软弱,而且地层厚度和岩性、岩相稳定。

  早震旦世早期,下扬子地区被海水淹没,沉积了数百米的碎屑岩。早震旦世早期末的澄江与动是一次升降运动,造成了上下地层间的平行不整合,并有变质作用,使下震旦统下部的周岗组变质为千枚岩,说明敌台早期仍既有一定的活动性,早震旦世晚期,气候建造,含叠层石和蓝绿藻,震旦记末,地壳缓慢上升,在汤山地区,下寒武统冷泉王组底部有一层不稳定的透镜状砂砾岩,表明震旦系与寒武系间有沉积间断,表现为平行不整合。

  进入早古生代,在下扬子地区形成稳定的局限台地相含镁碳酸盐岩建造、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和半深海至滨浅海相的碎屑岩建造。从寒武系到奥陶系是一个海侵沉积序列,各组间多为整合接触,以碳酸盐岩为主,奥陶纪晚期,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抬升,与志留系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奥陶系顶面存在氧化环境下的铁质层,上奥陶统五峰组缺失上部四个笔石带,下志留统高家边组缺失二个笔石带。志留纪经历了海侵至海退的过程,在开阔大陆坡—陆棚—滨海环境中形成高家边组、坟头组碎屑岩沉积。加里东运动在志留纪末表现为大幅度升降,造成了上泥盆统与志留系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实习区内缺失了上志留统茅山组和下中泥盆统,但在银屏地区保存有上志留统茅山组。

  进入晚古生代,地壳升降活动频繁,发育了滨海碳酸盐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晚泥盆世,海水再次侵入本区,形成了以五通组中下部石英砂岩为特征的滨海沉积,后期发育泻湖和嘲坪环境,五通组上部以砂泥岩沉积为主。泥盆纪末,地壳曾经历短暂抬升,造成了下石炭统金陵组与泥盆统五通组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纪以陆棚环境为主,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种类繁多,犹以珊瑚和蜓类最为重要,沉积建造以碳酸盐岩为主早石炭世依次发育受风暴流影响的开阔潮下、浑水潮坪—陆棚和浅海陆棚环境,分别形成了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合州组沉积,各组之间均存在平行不整合,与银屏地区相比,本区缺失下石炭统顶部老虎洞组以及上石炭统黄龙组下段;晚石炭世仍为陆棚环境,形成黄龙组、船山组碳酸盐岩沉积,船山组与黄龙组之间发育平行不整合。进入二叠纪,碳酸盐岩含量相对减少,碎屑岩含量增加,在滨浅海环境中,生物大量繁殖,有珊瑚、腕足、蜓、苔藓虫、海百合等。早二叠世早期为陆棚边缘盆地—浅海陆棚环境,栖霞组为石灰岩夹硅质岩沉积;晚期演变为深水盆地,形成孤峰组泥岩夹放射虫硅质岩沉积;早二叠世末,下扬子地区表现为大幅度升降(东吴运动),造成了上下二叠统间的平行不整合,晚二叠世早期发育滨海潮坪环境,形成龙潭组含煤岩系;晚期随潮坪水体逐渐加深,甚至到碳酸盐岩补偿深度以下,大隆组为一套硅质岩、硅质泥岩夹炭质页岩。

  本区三叠纪与二叠纪为连续沉积。下三叠统为次深海盆地—陆棚—开阔台地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主要生物为菊石、瓣鳃及鱼龙等。中三叠统仅出露东马鞍山组,系蒸发台地相蒸发岩建造。三叠纪明显的表现为海退序列,地壳不断抬升,海水不断退缩,气候炎热,海水盐度加大。

  三、 褶皱断裂发育阶段(t3—rec)

  中三叠世以后,本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褶皱作用、断裂作用和岩浆活动。发生在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表现为强烈的褶皱作用,并伴随有断裂作用,形成了区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下侏罗统磨山组与下伏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但褶皱较平缓,其动力来源于郯庐3断裂左旋平移在本区派生出的北西西—南东东向积压构造应力场。

  进入侏罗纪,在近东西的断陷中发育了下侏罗统磨山组。白垩系仅发育上统,为河湖相红色粗碎屑岩建造,大面积分布于实习去西侧,实习区范围内无该地层。

  侏罗纪、白垩纪期间的燕山运动具多期次性,以断陷活动、褶皱作用和岩浆活动为主。在本区早期表现nww—ssw向拉张。一方面形成侏罗纪断陷,另一方面使印支期发育的褶皱构造进一步加强;晚期表现为近sn向积压,使侏罗系表现为近东西向宽缓向斜构造的同时,在平顶山向斜形成了次级褶皱和相应断层。

  燕山运动不仅导致了晚侏罗世的火山喷发活动,而且引起了岩浆侵入活动。目前实习区内以发现岩浆岩体四处。

  新生代喜山构造期,本区抬升,遭受剥蚀,并有溶洞发育过程。

  地质报告总结 篇3

  一、20__年个人工作总结

  1、地质专业方面:在工作中,一段时期内,系统的将各采区的矿石储量、赋存条件、品位分布、夹层出露部位等实际情况经过观察测量并投影到矿区地形地质及工程部署图上,结合生产计划与矿石生产进度,及时作出现场勘查结果,依据生产勘探结果为我方以及施工方采矿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如期高效的保证采矿工作部署到位,有效的保障了矿石的品位达标,有力的支持了采矿工作。并根据领导指示精神,完成了《中部采区及东部采区部分生产块段生产勘探报告》,对采矿区域内地质情况与分布做了简单明了的报告说明,将工作细化,简洁化,有条理的,清晰地呈现给采矿管理人员,以便更好的辅助完成采矿工作。

  2、学习方面:

  (1)对于矿山企业来说,采矿是属于第一梯队的专业,我的专业为地质,学校学习的采矿方面知识比较单一,但是在矿山企业管理部门工作,采矿专业知识将会是复杂且因地制宜的,不懂采矿知识几乎等同于盲人摸象,对与工作的合理性与积极性将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采矿专业知识我必须懂得,且必须较为深入的了解,把书本知识与现场情况结合,合理运用才会取得成绩。

  在实际采矿工作的舞台上,我懂得的只是皮毛,不会的东西还很多,但是我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会的我会查询资料、积极咨询领导与采矿专业人员,在工作中保证积极地学习热情将是一件法宝。

  (2)测量工作、地质工作,都是在矿山企业工作中辅助采矿工作的,对于一个合格的矿山生产管理人员来说,在做好本专业的工作的同时,对于其他工作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积极学习其他不会的知识。在坤铭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对测量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仪器的操作架设,数据的处理,图纸的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相信在工作中学习到的东西将会记忆更加深刻,在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对于我掌握测绘工作将是一个积极地帮助。

  3、工作态度方面: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深入现场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与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各项问题,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投入热情为公司服务,确保工作能按时完成。并积极与部门其他员工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1、工作方面:对于复杂情况下的工作有时处理不到位,局限于较小的思维空间,影响工作的进度与同事的.配合。以后的工作中将会积极改进自己的处事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将工作中的一切事情以最大的力量尽力完成。

  2、个人方面:个人的语言表达较弱,且比较急躁,工作中信息收集不够全面,应虚心请教,积极主动向领导以及同事学习好的经验,争取做一个优秀的矿山生产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

  三、20__年个人工作措施和建议

  我希望通过加强计算机软件与管理方面的学习,进一步学习好处理地质、采矿、测量等各方面的图纸,对专业性报告与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学习,争取自己的专业性知识进一步的提高,以及具备对各采矿施工程序的了解,提高综合工作能力。以方便高效、及时、准确地对生产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地解决,为生产的高效组织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一个技术与管理岗位人员,下一年度我会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及管理水平,为生产的有效执行贡献一份力量。在生产中执行力不够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施工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员的职责不够清晰、事情的处理方案不够细致合理、信息沟通不到位、质量标准不够具体几个方面。在20__年的工作中,针对上述问题,我将会配合领导及时修正并落实,以期达到生产正常,工程质量达标。

  从时间上来讲,20__年是我在公司工作的第一年。从工作中来说,20__年是一个充满挑战且激励我奋发向上的一年。俗话说有压力就有进步,今年是我是综合能力迅速提高的一年,也是充实的一年。20__年,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与热情创造自己的未来。

  地质报告总结 篇4

  我叫李丽,半年来在领导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在思想、业务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本人半年来的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

  一、政治思想品德方面

  日常工作中,我坚持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学习我单位的各项方针、政策,使自己能够对各项方针、政策正确的理解与执行。在生活中通过各位领导的言传身教,我对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无论生活怎么改变,这一美德将永不褪色!

  二、业务工作能力

  在半年的工作当中,为了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我积极的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不明白的问题。此外抓住每次开会及总结的'交流机会,向领导请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半年日常工作的积累,我对本职工作越来越熟悉,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工作敬业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对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安于平凡敢于吃苦。在野外工作中,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地势艰险,严格把工作做好,为下一步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半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虽然没有取得突出的工作成绩,但却踏踏实实地完成了代岗位上的各项基础工作,是自己在充实的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尽管如此,我的工作中仍存在着业务水平不全面等问题,这些差距也已成为我学习的动力,督促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地质报告总结 篇5

  一.前??

  实习的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实习意义:本次实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习现场和土木工程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我们获得了感性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和提高了实际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为以后土木工程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此外,野外实习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我们增强体质和磨练意志。

  二.区域地质构造与地层

  此观测路线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南约1000米。本区为丘陵区,地层零星出露于高地和沟谷,因此观测线沿地层露头布置,按地层顺序,由老至新进行观测。观测路线从南山村北开始,至仁义村东止,全长约4000米。

  观测路线上零星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部分地层。观测路线上出露的岩石有第四纪沉积物,泥质岩,砂岩,铝质岩,石灰岩和煤层。可以看到的构造有节理,崩塌,正断层,平移断层,平行不整合线,角度不整合线等。

  三.区域气候条件

  峰峰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年干燥度为1.4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

  (3~5月):升温快,少雨雪,多风沙,气候干旱。3月份的月均气温是7.7℃,4月份升到15.1℃,5月份再度上升达21.4℃,其中4月份升温幅度最大为7.4℃。春季是日较差全年最大的季节,其中5月份最大,平均为12.7℃。由于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南风北风交替出现,大约每隔4至6天就有一次天气过程。历年最大风速14m/秒。

  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2.7%,由于气温迅速升高和水份增加较慢,使春季的相对湿度为全年最低值。历年3月至5月的最低相对湿度甚至降为零。稀少的降水抵偿不了蒸发的水分消耗,因而形成"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特别是冷空气南下时,常伴有5至6级的大风,出现较严重的风沙现象。历年4月最多沙暴日为3天。春末至夏初,往往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峰峰矿区焚风效应明显,这种效应影响峰峰矿区气温明显偏高。年平均气温比邯郸市区高0.5℃,比肥乡县高0.9℃。这是由于冬春秋冷空气较强,夏季冷空气较弱之故。

  夏季

  (6~8月) 炎热多雨、降水强度大、集中、变率大。月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7月平均为27.0℃,是全年最炎热的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1.9℃以上,降水量占全年的降水量的67.0%。雨日较多,日雨量≥0.1毫米的日数,6月8天,7月13.1天,8月11.2天。夏季降水又以7、8月为最多,平均降水量7月为178.0毫米,8月为146.6毫米,一般7月上旬进入雨季,8月下旬汛期结束,往往降水时间短促,强度大,因而产生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夏季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变率大,不稳定,因而造成某些年份先旱后涝、旱涝交替发生,其原因主要与每年夏季风的强弱及其进退早晚有关。

  秋季

  (9~11月) 秋季气候凉爽,风和日丽,大气透明度好。秋季来临非常急促,一般始于9月上旬,正如农谚"一阵秋风一阵寒"。10月中下旬已是深秋时节,这时峰峰矿区旬平均气温已降到12-15℃。降温幅度逐月加大,9月平均气温20.7℃,10月下降到14.8℃,11月平均气温7.2℃。秋季强冷空气的南侵常常促使区域性的霜冻出现,初霜冻的日期平均在10月30日。

  秋季是旱季的开始,降水明显减少。平均降水量9月为52.0毫米,10月33.7毫米,11月为17.7毫米,总计为103.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7.9%。个别年份由于夏季风撤退较晚,形成秋雨连绵,甚至有的年份到10月上、中旬仍降暴雨。多数年份降水偏少,造成秋旱。

  冬季

  (12~2月)冬季多晴朗天气,少雪干冷。平均气温11月上旬开始降到10℃以下,至翌年3月下旬才逐渐回升到10℃以上,是峰峰矿区一年中最长的季节。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负1.4℃,较暖年为1.1℃。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至1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负15.7℃。

  冬季降水稀少,季平均降水量14.0毫米,仅占全年的2.4%,各月平均降水一般在3至7毫米之间。11月至次年3月为土壤封冻季节。冻土深度一般在10至2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可达24厘米。土壤稳定冻结日期在1月4日,土壤化冻日期在2月3日。平均每年出现寒潮次数为1.6次。

  四.区域经济条件

  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解放思想、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峰峰”的奋斗目标。

  工业发达

  工业基础雄厚。峰峰矿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工矿区,是全国闻名的煤炭、钢铁、建材工业基地,以“煤都、瓷都、钢铁城”而远近闻名。经过年五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煤炭、陶瓷、水泥、电力为支柱,钢铁、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化工、建筑、煤气等行业齐全,企业众多的工业体系。该区利用和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驻区大企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民间资金优势,努力增创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和加快实现原材料工业向现代加工业转变,资源向资本转变,开发矿产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重点推进了义井煤化工产业园区、大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村煤化工产业园区、义井陶瓷产业园区和新坡新型工业园区,大批新型产业和项目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该区经济高速运行。

  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丰富。该区旅游资源丰富,致力于建设“山水峰峰、园林峰峰、生态峰峰”,在结合传统旅游强势项目南北响堂石窟、磁州窑遗址、无梁阁等景点基础上,聘请中国旅游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论证和规划设计,系统开发利用。

  地质报告总结 篇6

  我叫__,女,中共党员。20__年4月份,我从某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提前离校,来到贵矿山项目部实习,主要负责编写地质报告、制作相关图件。

  20__年5月,我有幸被借调到现在的公司资源勘查技术部,主要负责修改地质报告,制作地质图件,矿权维护及报送地质工作月报。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我逐渐接触和掌握到了很多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并在矿区维护,特别是资料汇交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快的提升,现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作各类地质图件

  作为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来说,很多东西都需要学习。为了打牢基础,我从最基本的图件绘制做起。制图成了我的本职工作,“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所以不管是一个坐标,还是一个标题,我都仔细检查,认真完成。

  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我还参与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的编写。在每次编写报告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很多图件,工作量较大,需要很大耐心、细心和规范的操作。为了避免存在失误,我总是在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反复的检查,力求准确无误。通过这一年多的实践,目前我已掌握并熟练运用mapgis等相关专业软件。

  同时,为了能够更深的了解地质成图的整个过程,我还主动学会了制图过程中需运用到的输入编辑、文件转换、空间分析、dtm分析、图像分析、投影变换、误差校正等相关功能模块。总的来说,这一年让我感到收获最大的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要怀有学习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主动学习。

  (二)编写相关地质报告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编写地质报告。虽然目前还不能达到独立编写地质报告的水平,但我仍在不断研究和学习,提升能力,力争尽快单独完成报告。

  在开展野外工作之前要编写开工报告、年度工作计划,在结束野外工作之后要编写收工报告、年度工作总结,这几份报告都很重要,对于勘探前期和后期的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总结性的意义,关系到对于整个勘探区块的认识程度,报告要求非常规范。虽然整理和完善这些报告和总结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换个角度思考,把它当成学习的过程,让我学到了勘探报告编制的过程、规范及相关要求。同时,对于整个公司的勘探范围及勘探进度及成果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报告中,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比较复杂,涉及内容很多,包括探矿权设置、工作区位置及地理条件、以往地质工作、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勘查区地质物化特征、勘查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量及经费预算等。特别是通过编写牙克石市腰房子东多金属矿普查20__年工作设计,让我对如何编写普查工作报告有了更深的认识。

  另外,我还完成了各旗县国土资源部及公司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比如:根河探矿权项目基本情况登记表、有色金属探矿权情况表、勘查资质备案登记表、执业情况报告、招商引资协议书、资金到位证明等。

  (三)维护矿权,向各国土资源局上交相关材料

  20__年我和部门同事律清波一同负责向地方国土资源局上交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等材料,这让我们对上交材料的规范操作、上报审批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在部门领导的安排下,我还协助荣达公司完成甲乌拉矿区和查干布拉根矿区的五个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整理,并于20__年5月和荣达公司的两位同事一行去省国土资源厅进行资料的汇交。汇交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继续延续探(采)矿权,所以也是一项很严谨的工作。通过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两点:一是在汇交之前,要确保整个报告完全正确,正文、附图、附件、附表、电子文件登记表、载体标签等中的内容呼应,所有编写要规范;二是在汇交时要主动协助工作人员查找和修改相应内容,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急于求成。

  最近一个月我和律清波一起刚办理完嘎巴林、沃和其哈其、哈斯罕三个探矿权的延续和另外24个探矿权的变更,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项工作,很多规范不太了解,所以每次把材料送到国土资源局后都被退回来了,经过了很多次的修改和完善才成功。虽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最终还是成功的办理了,这给了我们莫大的欣慰。

  为接下来的23个探矿权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四)主动学习,拓宽知识,积极面对每一天

  我的专业是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质没有太深的研究,这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所以为了更出色的完成任务,我总是利用空余的时间阅读相关地质书籍,并虚心的向领导同事请教相关问题,目前对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地质问题已有初步的认识,对地质报告的编写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我们在写年度普查工作设计时,需要了解工作区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并综合分析物化探成果,计划在地质背景良好、主成矿元素含量高、激电异常明显、磁异常明显的范围内开展更进一步的工作。可以通过大比例尺的地质测量、地表揭露(槽探)、深部工程验证(钻探)等,更深入的了解矿化蚀变带、矿(化)点的控制因素和成矿条件,了解矿(化)体分布范围、规模、形态、产状、共(伴)生有益元素种类、含量及其变化,矿石的质量、结构构造等。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逐渐积累的经验,虽然比较少,但是对于我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另外,我还加强对其它相关软件的学习,在充分掌握了mapgis、autocad软件后,自学suffer、photoshop等软件。20__年底我还有幸被公司选派到云南总公司培训学习3dmine软件。通过这些软件的综合运用,使得我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年已经过去了,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我也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知识体系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可能显得考虑不够周全,希望随着经验的积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能把我的工作高效率的完成。最后,我也坚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地质报告总结 篇7

  第一章 实习地区区域概况

  一 兴城

  1 自然地理

  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

  在地貌上,该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的东部边缘,发源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红螺山一代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北西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实习地区处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温润气候区。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 年平均降水量620mm。

  2 人文经济

  兴城市土地类型多样,土质较好,适于植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水稻等。油作物有大豆、花生,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地之一。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麻类等。丘陵地区适宜林果生产,以苹果和白梨为主,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果生产基地。林业资源有松、柏、柞、椴、榆、槐等乔灌木。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9%。海产品丰富。兴城市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以兴城市为中心,县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各乡。海滨建有小坞渔港。

  二 秦皇岛

  1自然地理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mm至1000mm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该地区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

  2 人文经济

  秦皇岛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旅游业十分发达。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海底地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虾海蟹质量最佳。此外,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

  第二章 路线介绍

  一 兴城

  6月11日 钓鱼台海滨路线:该路线沿途主要分布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等

  6月12日 四道沟——龙回头路线:该路线途经黄褐色中粗粒花岗岩、海房沟组复成分砾岩、大红峪组石英砂岩质砾岩等,并有多处断层构造、岩脉等。

  6月12日 夹山路线:该路线途径串岭沟组褐黄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常州沟组中厚层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常州沟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团山子组钙质砂岩、大红峪组石英砂岩等,并有古风化壳出露。

  6月13日 白庙子路线:该路线主要岩石类型为白云质灰岩、昌平组角砾状白云岩、馒头组泥质粉砂岩、张夏祖鲕状灰岩等,有一处保存较好的大断层。

  二 秦皇岛

  6月15日 石门寨西门——欢喜岭——瓦家山路线:该路线主要经过下奥陶统冶里组豹皮状石灰岩、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含泥质条带状石灰岩、中石炭统太原组砂岩、下二闪长玢岩、叠统山西组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含砾粗砂岩、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含砾砂岩、石千峰组陆相沉积等,观察了向斜西翼的完整构造。

  6月16日 刘家房路线:该路线主要观察了大石河畔响山花岗岩以及大石河中出露的黑色中寒武统徐庄组页岩,并观察了吴庄垭口断层等多处断层,沿途还经过中寒武统张夏祖鲕状灰岩、下侏罗统北票组砾岩、中侏罗统兰旗组火山熔岩等。

  6月17日 张岩子——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路线

  该路线重点观察了张岩子西部的上元古界片麻状混合花岗岩、上元古界青白口群下马岭组含砾石英砂岩,沿途又经过龙山组紫色页岩、景而峪组泥灰岩、下寒武统府君山组白云质灰岩等,潮水峪出露一处大断层,上部为中奥陶统冶里组石灰岩、下部为上寒武统凤山组泥质石灰岩。

  地质报告总结 篇8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导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本次实习我们利用罗盘在多处测量了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这些过程中,我对罗盘功能的认识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还熟练了产状三要素的各种表达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图示法。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姚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地质报告总结(通用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关于贫困助学金的申请报告国际业务部门负责人述职报告纪律整顿自查报告包装设计开题报告装车员工个人述职报告,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