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一) 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对1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年—2023年的7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编码分析,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展趋势表现为:编...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推荐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一)
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对1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年—2023年的7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编码分析,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展趋势表现为:编写重点转变,逐渐侧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信息覆盖面广,呈现角度不局限于毕业生一方;报告说明更加严谨,强调数据来源和统计时间的介绍。发现数据信息可比性较差是始终未改善的问题。为此,教育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监督审查和正确引导;高校要落实编制要求,参照国家标准,改进就业质量报告。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码分析;发展趋势
202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旨在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完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国家和社会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质量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此为参考,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发布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本文运用NVivo11.0对15所部属高校2023年—2023年的7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编码,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发展趋势和始终存在的问题。从教育部门、高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完善提供一定借鉴。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解析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编码解析是选取一定量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研究样本,将报告资料裂解并概念化,整合成不同分析单位和类型,审视与研究主题有特殊关联的操作过程[1]。
1.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选取
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2023年部属高校就业质量年报内容完备性与公信力评价排名[2]为依据,采用分层抽样法,选择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南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以文本选取先后顺序排序)15所高校为研究文本来源高校。在时间维度上,选择2023年—2023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了解报告纵向的发展趋势。通过高校官方网站采集就业质量报告,最终获取75份部属高校2023年—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编码
本文借助NVivo11.0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编码分析。编码与节点密不可分,文本编码一般通过建立节点的方式来进行。本文建立的节点有两类:树状节点和自由节点。树状节点是能被分类且具有树状结构的节点,自由节点是深层挖掘文本而萃取出的单一节点。依据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内容的要求,建立基本覆盖所有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内容的6个树状节点,分别是就业基本情况节点、就业工作举措节点、就业质量分析节点、就业发展趋势节点、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节点和报告相关说明节点。然后,对就业质量报告进行深入的阅读与挖掘,进行细致编码。最终形成包含6个树状节点和63个自由节点的编码节点系统。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码,分析编码节点的数量、材料来源以及平均覆盖率,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三个方面。
1.编写重点转变,逐渐侧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
编码覆盖率反映的是节点编码的内容在整个就业质量报告中的篇幅比例,较高的编码覆盖率表明报告中涉及该节点的内容较多,描述较为详尽,该部分内容是编写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质上是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的报告,应该侧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监测与分析。对教育部规定就业质量报告应涵盖的五部分内容,即前五个树状节点的编码平均覆盖率进行统计。2023年—2023年就业工作举措节点的平均覆盖率(28.71、17.71%、18.18%)均高于就业质量分析节点的平均覆盖率(11.66%、11.46%、11.34%)。而2023年、2023年就业工作举措节点的平均覆盖率(14.37%、12.77%)则低于就业质量分析节点的平均覆盖率(20.50%、16.02%)。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关注点与编写重点有所转变。2023年—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侧重于介绍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和高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2023年—2023年则着墨于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和就业质量分析的阐述上,就业质量的分析逐渐成为就业质量报告编制的重点。
2.内容覆盖面广 ,呈现角度不局限于毕业生一方
编码节点的总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所呈现信息的覆盖面,编码的节点数越多,呈现的信息覆盖越广。14所高校2023年—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编码节点数在2023年的基础上有所浮动,但数量都不少于2023年,表明报告所呈现信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就业质量是指在获得就业机会的前提下,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满足的程度[3]。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反映的信息相关利益者更加多元,涉及国家、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个人五个层面。本文将编码的自由节点纳入上述五个层面,深入探究报告信息覆盖面广的趋势。
一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增添相应内容,彰显时代特色。创业情况、政策引导就业、未就业毕业生情况节点的材料来源数目在2023年—2023年间有一定的增长,说明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结合时代特色,根据政策形势的变化,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增添相应内容,体现了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对政策导向、社会热点的积极反应。2023年,国家对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各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改革实效究竟如何,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可见一斑。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就业质量报告详细介绍了该校2023届毕业生的创业情况,包括毕业生创业率,创业项目所属行业,创业所在地区,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性。2023年,教育部要求开展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2023年、2023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开始将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情况纳入其中。2023年,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国家重大战略,分析了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倡议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长江经济带”涉及省市就业的情况。
二是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研数据为支撑,重视双向反馈。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矛盾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胜任能力、品质属性、社交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显著差异[4]。高质量就业意味着高质量的就业匹配,不可只反映就业者单方面的要求[5]。经编码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层面自由节点的材料来源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用人单位的需求逐渐为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所重视。此外,用人单位层面和毕业生层面的部分自由节点存在对应关系。例如:用人单位招聘重视的因素与毕业生认为求职成功的条件,是供求双方对就业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不同反馈。通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反馈,可以发现毕业生在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与用人单位存在需求差异。无独有偶,高校层面自由节点也存在对应关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工作、教育教学反馈的相关节点材料来源逐渐增多。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逐渐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为数据支撑,强调双向反馈。
三是关注毕业生就业过程及其主观感受,体现人本意识。在毕业生层面,求职时间与费用、就业机会获得、求职渠道节点总体呈增长的趋势,2023年、2023年增幅较大。自2023年起,开始出现包含求职态度、求职价值观、求职成功条件节点的材料。表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不仅从薪酬待遇、发展前景等就业结果角度展示毕业生就业质量,而且也强调从求职时间与费用、求职渠道等求职过程角度衡量就业质量。高校就业质量报告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趋于多样化,不乏求职价值观、就业与期望契合度、就业能力自我评价、就业满意度等反映毕业生对就业状况主观感受的指标。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对毕业生就业主体的尊重,体现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人本意识,彰显人文关怀。
3.报告说明更加严谨,强调数据来源和统计时间的介绍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相关说明是为便于阅读,对报告中统计相关概念指标及方法做必要阐释。报告相关说明树状节点包括指标定义、数据来源、统计口径、统计截止日期、统计分析方法五个自由节点。2023年—202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逐渐意识到对关键指标和数据进行说明的必要性,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数据的说明更加全面。数据来源、统计截止日期的介绍:在2023年—2023年的毕业就业质量报告中还被不同程度地忽略,而在2023年、2023年则被所有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囊括。2023年的1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没有一份提及统计分析方法,2023年和2023年各有1份介绍了统计分析方法,2023年有3份,而2023年则有4份。这些变化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相关说明的严谨性在提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存在的问题
纵览2023年—2023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呈现的数据信息可比性较差始终是未改善的问题。若要通过就业质量报告了解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质量,各高校编制报告则应有共性的体现,在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行业、薪酬待遇等重要数据方面应具有可比性。不同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而呈现出较大差异,影响报告数据信息的可比性。
1.采用的统计指标不一,使得数据不可比
从编码节点总数来看,相同年度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节点数差异较大,且差异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2023年—2023年研究文本编码节点数极差分别为24、23、25、24和28,说明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所呈现的信息在覆盖面上存在巨大差异。从不同层面自由节点的材料来源数量看,同一年度不同节点的材料来源数量存在差异,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所采用的统计指标各不相同。统计指标不同,统计数据自然无法比较。2023年,含薪酬待遇节点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有11份,但使用了平均月薪、平均年薪、月薪等级、年薪等级4个不同的概念;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介绍毕业生创业情况时采用的统计指标,少则只有创业人数1项,多则包括创业人数、创业率、创业原因、创业地区、创业行业、筹资途径、创业遇到的困难7项。
2.参照的统计标准不一,使得数据不易比
深入分析自由节点编码的内容,虽然采用了相同的统计指标,但统计和计算时所参照的标准不同,也使得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信息难以比较。以就业率的统计截止时间为例,在2023年的15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1份未标明,7份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其他7份截止时间涵盖了9月—12月4个月份,最早的是9月1日,最晚的是12月31日。就业率的统计口径及其表述也不一致。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采用的毕业生就业率计算公式为:就业率=(已升学+已出国+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参军入伍+其他形式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复旦大学的计算公式为:就业率=(签约就业+国内升学+出国出境+定向委培+合同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总人数×100%。在就业形式的划分中,高校各执一词,使得就业率的计算公式大相径庭。2023年,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统计就业行业时所参照的行业划分标准也存在差异,11份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23)标准来统计,4份划分较为随意。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改进建议
1.教育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监督审查和正确引导
教育部门没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编写做详细的部署和安排,缺乏具体的编制规则,使得各高校编制的就业质量报告差异较大,可比性较差。为此,教育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确定一套详细具体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规则。在报告框架结构方面,应将编写说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编写说明至少应涵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概念定义、数据来源、数据调查分析方法、统计节点、统计口径六方面内容,以增强报告的可读性、规范性和严谨性。应详细规定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支撑数据,及数据统计与计算应参照的标准,使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编制有据可依,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的可比性。教育部门应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编制与发布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结果予以公示。此外,还应引导高校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作用,将就业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高校就业服务质量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上,杜绝高校在就业数据统计和发布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
2.高校要落实编制要求,参照国家标准,避免重大疏漏
高校应重视就业质量报告编写前的调研过程,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需求、满意度调研。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首先,坚决落实教育部门的规定,不可忽视就业发展趋势、就业对教育教学反馈内容的说明。在没有统一规定的情况下,为增强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的可比性,在就业率、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等重要指标的统计和分类方面应参照国家标准,切忌主观统计和划分。就业率的计算可依据教育部于2004年规定的就业率计算公式和7种就业形式。其次,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体现共性的同时,也要加强个性化的体现。在就业工作特点、就业发展趋势、就业对教育教学反馈部分应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反映高校就业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特色,以丰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内容,彰显高校个性,增添说服力。最后,高校应秉持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在报告编写时应避免重大疏漏,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的初期,存在部分报告将就业行业和就业单位性质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
3.社会应理性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不可断章取义
社会要支持、鼓励高校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的做法。要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避免断章取义,不要盲目地依据就业质量报告呈现的数据对高校进行排名,以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薪酬待遇一两个指标的高低,来衡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作者:马永霞 郭梅娇,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项目编号:16JYA0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世闵,_伟.质化研究必备工具:NVivo10之图解与应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23:144.
[2]肖丹,张旭.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就业质量年报”的监测与反思—基于2023—2023年的数据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23(9):76-86.
[3]马永红,于苗苗,袁文婧,等.基于多塔结构的专业硕士高质量就业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8):33-40.
[4]马永霞,李艳静,张雪.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差异分析[J].高教探索,2023(5):110-117.
[5]万玉凤.就业质量报告还须更规范[N].中国教育报,2023-04-14(1).
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二)
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前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和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定位,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构筑了具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特色的“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成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依托学校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将大学生就业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辟毕业生就业新途径,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广大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学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学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目 录
前言
报告说明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二)结构分布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二)各学院/专业的就业率
(三)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分析
(四)未就业分析
三、就业流向
(一)就业地区分布
(二)就业单位分布
(三)就业行业分布
(四)就业职业分布
四、继续深造
(一)国内升学
(二)出国(境)
五、自主创业
第二篇:就创业工作举措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二、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三、深化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四、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五、创建优质就业服务窗口,重点关注特殊毕业生群体
六、加强就业数据监督管理,加快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薪酬水平
(二)专业相关度
(三)工作满意度
(四)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
(三)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加强的能力素质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稳定保持较高水平
二、协议就业为主要毕业去向,且呈现上升趋势
三、毕业生以留沪就业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制造业仍为主流
五、依托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
第五篇: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二)毕业生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评价
(三)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二、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三、对就创业服务工作的影响
(一)对就创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二)就创业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学生司《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23] 25号)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 上海高校就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3年8月25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毕业生调研数据,面向全校2023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9.39%;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本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计算公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3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8.86%。其中专科生就业率为98.84%,本科生就业率为98.78%,研究生就业率为99.45%。女生就业率高于男生,为98.94%;上海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非上海生源毕业生,为99.16%。
2023届毕业生就业地集中在上海市;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主要流向制造业;就业职业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2023届毕业生的税前月薪为5731.47元,近年来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总体呈上升趋势。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1.总体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3届毕业生共5265人,其中专科生86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37%;本科生385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3.22%;研究生54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41%。
图1- 1 2023届毕业生总体规模(单位:人)
(二)结构分布
1.学院结构
学校2023届毕业生分布在14个学院,各学院毕业生人数如下表所示。其中毕业生人数占比排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是:管理学院(15.80%)、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2.90%)和电子电气工程学院(8.77%)。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
2.性别结构
学校2023届毕业生中,男生3275人,女生1990人,男生人数较多,男女性别比为1.65:1;从各学历层次来看,男生人数均多于女生。
3.生源结构
学校2023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台地区,上海市生源比例为36.31%,上海市外生源主要来自安徽(8.00%)、河南(7.03%)、江苏(5.53%)等省(市/自治区)。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其中,根据《关于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的通知》(教学司函[2023] 1号):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灵活就业+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国内升学+出国出境。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1.就业率
截止到2023年8月25日,学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86%;其中专科生就业率为98.84%;本科生就业率为98.78%;研究生就业率为99.45%。
图1- 2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注:已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灵活就业、国内升学、出国(境)和国家、地方项目;就业率=(已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00%。
2.毕业去向
学校2023届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85.24%)为主;“国内升学”次之,占比为5.72%。
(二)各学院/专业的就业率
1.各学院就业率
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00%以上,其中,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的就业率均达到100.00%。
图1- 3 2023届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2.各专业就业率
2023届毕业生中,各专业就业率均在88.00%以上。其中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等66个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100.00%,具体数据见下表。
(三)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分析
1. 性别
2023届毕业生中,女生总体就业率比男生高0.13个百分点。按学历来看:专科生中,男生就业率较女生高0.29个百分点;本科生中,男生就业率较女生低0.17个百分点;研究生中,男生就业率较女生低0.27个百分点。
图1- 4 2023届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2. 生源地
2023届毕业生中上海生源与非上海生源的就业率基本持平,上海生源的就业率比非上海生源高0.47个百分点。
图1- 5 2023届不同生源地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四)未就业分析
学校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共60人。进一步调查了解其未就业的原因,主要为“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36.42%)和“准备升学考试”(26.74%)。
7.jpg
图1- 6 2023届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
三、就业流向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区域分布:学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以上海市为主,占比为75.85%;上海市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浙江省和江苏省,占比分别为4.38%和4.18%。
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上海生源毕业生中,95.76%选择留在上海市就业;64.82%的非上海生源也优先考虑在上海市就业,20.27%的非上海生源选择回生源地就业。
上海生源
(二)就业单位分布
2023届毕业生总体上主要流向中小企业(50.83%),其中专科生主要流向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占比分别为41.02%、38.01%;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流向中小企业,占比分别为55.26%和41.98%。
(三)就业行业分布
学校2023届毕业生行业布局与我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制造业”(30.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68%)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82%)。
图1- 9 2023届毕业生就业量前十位的行业分布
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流向“制造业”,占比分别为43.64%、27.01%和36.11%。
(四)就业职业分布
2023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50.13%)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9.91%)。其中专科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35.09%)和“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25.69%);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占比分别为53.02%和53.70%。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四、继续深造
(一)国内升学
学校2023届毕业生中,共有301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5.72%。其中专科生中有44人选择专升本,升学率为5.10%;本科生中有229人选择考研,升学率为5.94%;研究生中有17人选择考博,升学率为3.10%。
图1- 10 2023届毕业生升学形式分布
(二)出国(境)
学校2023届毕业生中,共有241人选择出国(境)深造。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主要流向英国(32.37%)、澳大利亚(13.69%)和日本(12.03%)。
图1- 11 2023届毕业生主要留学国家(地区)分布
注:主要留学国家(地区)指留学人数≥10人的国家(地区)。
五、自主创业
对选择自主创业的2023届毕业生的创业行业、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创业原因和促进创业的在校活动进行调研,其调查结果如下。
创业行业:2023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15.52%)及“批发和零售业”(13.79%)。
图1- 12 2023届毕业生自主创业行业分布
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24.14%的毕业生表示创业领域和所学专业相关,39.66%的毕业生表示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一般;36.21%的毕业生表示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不相关。
图1- 13 2023届毕业生自主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
创业原因:2023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对创业充满兴趣、激情”(65.45%),其次为“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61.82%)。
图1- 14 2023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原因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促进创业的在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34.55%)、“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34.55%)和“创新创业大赛”(32.73%)是毕业生认为有助于促进创业的主要活动。
图1- 15 2023届毕业生认为有助于促进创业的活动分布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第二篇:就创业工作举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紧紧围绕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育人目标,不断深化就业工作内涵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科学研判就业形势,准确把握工作要求,优化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明确方向、夯实基础、凝聚力量,举全校之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学校党政领导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发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关于做好202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多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深入了解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不断健全“学校统筹、上下联动、部门协调、校院结合”的工作体系,在学校统筹规划下,各学院院长书记亲自挂帅,职能部门全力配合,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学校不断优化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加强了学院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达到以考促建的目的,有效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队伍中“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二、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面对毕业生总量上升、慢就业等问题,学校立足毕业生实际就业需求,根据就业市场形势变化和行业发展动态,主动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对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来校招贤纳才,输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在国家最急需的岗位上贡献智慧,建功立业。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科专业设置,与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就业,组织各类型行业类招聘市场,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人才。依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与地区人事部门合作,为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毕业生内心理想就业单位搭建桥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潜在市场,建立更多更好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工作可持续发展。此外,学校还积极联络走访,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质量及用人单位满意情况,做好相应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市场工作的服务质量。
三、深化生涯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学校不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各类课程指导、教育活动和咨询服务,打造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导向的职业生涯教育平台。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必修课,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100%全覆盖。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邀请校内职业咨询师和校外专家组建专业咨询团队,持续为广大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求职指导、礼仪培训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学校加大对就业工作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生涯教育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生涯教育类相关课题研究,根据学校出版的教材,组织教师编写配套大纲、教案和授课PPT。学校不断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摆正心态,积极主动就业。 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先进典型,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四、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为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励更多在校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创业教育类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围绕“挑战杯”、“创青春”等重大创业赛事,重点培育一批有针对性、导向性、功能性的创业类社团,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组织优秀学生政工干部参加创业咨询师培训,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类选修课程;通过加强“创业见习”、“市场调研”、“创业培训”等项目建设实践环节要求,注重实践,加强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学校重点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努力打造校园创业孵化器。通过开放“禾创空间”,开设“创业咖啡”、“创业苗圃”、“创客空间”、“创业实践平台”等多形式多样式的创业空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孵化平台;对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工程大分基金会、松江区分基金会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专业机构,学校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体系不断完善。
五、创建优质就业服务窗口,重点关注特殊毕业生群体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编辑印刷办事指南、就业事务操作流程汇编,方便来办人员清楚流程用好政策。实行午间排班制,方便学生和用人单位办理各项事务。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服务功能,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数据库,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就业困难学生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通过招聘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拓展就业信息渠道;提高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适合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信息利用率。对少数民族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组织参加针对性招聘会推荐合适岗位,为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全程指导、个性化推荐。
六、加强就业数据监督管理,加快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
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建设,分阶段开展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跟踪和动态管理工作,按每个时间节点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报送就业进展情况。学校根据市教委关于就业数据统计相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关于做好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凭证材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全面监督落实毕业生毕业去向的真实性,督促学院加强工作规范,提升业务水平。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丰富和完善就业管理服务功能,运用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辅助决策作用,为就业工作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工具,使就业工作更合理、更有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满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要求。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从“学生”视角综合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较全面的了解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薪酬情况、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和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薪酬水平
2023届毕业生转正后的税前月均收入为5731.47元,研究生的税前月均薪酬水平最高,为7836.53元/月;专科生和本科生税前月薪区间均集中在4001-6000元,其比例分别为39.80%和58.47%;而研究生月薪区间则主要集中在8001-10000元,占比为34.07%。
图3- 1 2023届毕业生税前月薪水平(单位:元/月)
图3- 2 2023届毕业生税前月薪区间分布
注:薪酬包括能折算为现金的工资、福利等。
(二)专业相关度
学校2023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较高,为81.88%。其中研究生专业相关度最高,达到90.41%,可见研究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图3- 3 2023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注:相关度=“很相关”占比+“比较相关”占比+“一般”占比。
(三)工作满意度
学校2023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8.24%。其中专科生和本科生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95.43% 和98.62%,而研究生对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最高,为99.32%。
图3- 4 2023届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很满意”占比+“比较满意”占比+“一般”占比。
(四)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2023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94.83%,其中研究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最高(97.25%),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图3- 5 2023届毕业生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注:职业期待吻合度=“很符合”占比+“比较符合”占比+“一般”占比。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为98.25%,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38.60%。满意度均值为4.20(5分制)。
图3- 6 用人单位对2023届毕业生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3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2023届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强,所占比例为75.22%;其次是“团队合作”(62.83%)及“诚信坚韧”(67.52%)。
图3- 7 用人单位对2023届毕业生能力素质的优势评价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3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三)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加强的能力素质
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应注重加强“创新能力”(48.94%)、“专业知识和能力”(47.52%)和“组织领导”(39.72%)这三方面的能力素质。
图3- 8 用人单位认为2023届毕业生需加强的能力素质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3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稳定保持较高水平
学校2023届至202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连续三年均在98.00%以上,就业情况较好。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模式,为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提供了保障。
图4- 1 2023-202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图4- 2 2023-2023届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
从不同特征群体就业率看,近三年来,女生就业率均高于男生;而2023届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相比有所提升,略高于外地生源毕业生。
图4- 3 2023-2023届男/女毕业生就业率 图4- 4 2023-2023届本/外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率
二、协议就业为主要毕业去向,且呈现上升趋势
从毕业去向变化趋势来看,协议就业为毕业生主要选择,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3届毕业生协议就业比例达到85.24%,高出2023届0.21个百分点,高出2023届0.7个百分点。这主要归功于学校主动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以及科学引导毕业生择业观念等一系列就业工作举措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图4- 5 2023-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变化趋势
三、毕业生以留沪就业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23届毕业生留沪就业比例较去年相比略有提升,且近三年毕业生留沪就业比例均处于75.00%以上。留沪就业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的主要方向,熟悉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都为毕业生建立了可靠的社会支持体系;同时也得益于学校不断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图4- 6 2023-2023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对比
四、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制造业仍为主流
从职业分布方面来看,“工程技术人员”仍为2023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占比为50.13%;从事其他职业类型的毕业生也较多。多元化的职业分布是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符合其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的重要体现。
图4- 7 2023-2023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职业分布对比
从就业行业分布趋势来看,仍以“制造业”为主(30.89%),且比去年有所上升,从事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毕业生也较多,行业分布呈现多样化。其中2023届毕业生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较2023届高2.92个百分点。
图4- 8 2023-2023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对比
五、依托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
中小企业为历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占比均在50.00%以上;一方面,这与我国近年来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校主动与中小企业及重点国有企业联络,构建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机会。
第五篇: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度重视就业对人才培养、招生及专业设置、就创业服务的反馈与指导,为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了解他们对母校的满意度、推荐度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产学合作和就创业服务的评价。这些调查将为学校有关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母校的满意度:98.12%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专科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7.33%,本科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8.40%,研究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6.76%。
注:满意度=“很满意”占比+“比较满意”占比+“一般”占比。
母校的
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三)
一、毕业生求职途径
浙江大学2023届毕业生有49.96%通过校内途径落实工作;有19.08%的同学直接在招聘单位网站找到当前工作;有8.39%的同学通过老师亲戚朋友介绍获得工作;5.82%的同学通过在岗实习获得;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找到工作的比例为4.77%。本次问卷调查中,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4人,占0.24%。
二、毕业生暂定年薪
有16.63%的毕业生,因为公司保密和不清楚等原因没有反馈暂定年薪。若去除这部分同学,其余毕业生中有44.65%集中在7-13万之间,32.05%在15万以上。为计算均值,现将3万以下按2万计算,40万以上按45万计算,其他按区间中值计算,浙江大学毕业生的暂定年薪均值是13.34万元,比2023届毕业生(11.35万元)提升了近20%。13万以上的高薪段,男生的比例较高,而13万以下的低薪段,女生比例较高,男生的总体暂定年薪明显高于女生。
三、工作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
浙江大学有71.31%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非常相关或比较相关,也有14.43%的同学认为不太相关。
四、毕业生工作满意度
浙江大学有74.15%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2.36%的同学不太满意。
五、毕业入职培训情况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毕业生适应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单位的入职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98.35%的用人单位都有专门的入职培训。其中入职培训一周左右和五周以上的最多。
六、对毕业生满意度和发展潜力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的满意度和发展潜力评价,可以初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浙江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中,“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超过99%;在发展潜力评价中,“比较好”和“非常好”的比例也超过99%,说明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都很好。
七、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评价
从用人单位对浙江大学毕业生各个方面的评价来看,“好”或“特别好”的总和都在95%以上,处于较高水平。
八、企业青睐的能力与素质
作为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即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什么能力和素质是最重要的。
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四)
一、学校概况
商洛学院是陕西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563632平方米。学校总资产7.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有专业实验室96个,语音实验室7个,多媒体教室47个,学术报告厅5个,教学用计算机1948台。有馆藏纸质图书89.5万册,电子图书47.06万种,收藏有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现开办36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在校生12000余人。
学校以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已成为一所培养高层次综合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就业工作遵循“学校统筹,以院为主,全员参与,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双提高”为工作目标,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要点,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将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二、2023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校2023届40个本专科专业共有毕业生2999 名,其中本科2474名(含专升本243名),专科525名;师范类1486名,非师范类1513名;陕西省内生源2670名,其他26个省市自治区生源329名;男生1257名,女生1742名;汉族2980名,少数民族19名。以省内生源为主、本科专业多于专科专业是本届学生的基本特点。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总体就业情况
2023届毕业生一次性综合就业率为92.20%,就业人数共2765人,其中签约就业2398人,升学367人,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86.73%和13.27%。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陕西省(81.39%)、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2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基层教育教学单位等,形成了毕业生以在陕西就业为主,覆盖西南、西北等地区,企业就业为主的就业分布特点。
2.就业类型、行业情况
从就业类型上看,签约就业和升学学生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79.96%和12.24%,待就业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8%,大部分毕业生能够处理好学业和就业的关系,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市场中能做好自身定位,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
从就业行业分布上看,在各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7.03%,升入各地高校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2.24%,考取公务员或在各类事业单位就业学生占毕业生总数0.20%,国家地方项目招录为1.53%,参军预征1.07%,创业0.13%;学生主要以签约形式就业,在毕业时能够先选择一个岗位,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3.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2023届毕业生中有234名离校未就业学生,从未就业类型看,82.05%的学生在积极求职过程中,7.26%的学生有参加公招考试的意向,还有极个别学生有升学或是出国出境深造。
5.各专业就业情况
(1)就业率情况
2023届毕业生一次性综合就业率92.20%,其中本科91.59%,专科95.05%。2023届毕业生一次性综合就业率比上年提高1.3%。
(2)就业质量情况
2023届毕业生就业类型地域行业分布合理,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就业以西部地市级县级城市及农村基层为主,充分体现了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定位和特色。
(3)毕业生职业发展基本情况
通过对学生毕业后职业稳定性及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已就业毕业生就业相对稳定,未就业毕业生毕业后积极寻求就业岗位;毕业生个体就业质量有所提高。我校部分毕业生能尽早规划个人职业,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毕业后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国家招教、特岗、农村人才振兴计划及各级各类公务员、事业单位、村官、社区工作者等招录招聘考试获取专业对口相对稳定更高质量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在小微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有参加招考、向较好企业或较大城市流动,变换新职业岗位的职业趋向。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评价
通过与用人单位或者学生本人等渠道了解到,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政治素养好,学习能力较强;专业知识全面扎实,能完全胜任工作;工作中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把新思维,新思想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四、就业趋势分析
1.毕业生数量发展趋势
我校2023届共有2673名毕业生,其中本科1915名,专科758名;2023届共有2615名毕业生,其中本科1856名,专科759名;2023届共有2999名毕业生,其中本科2474名,专科525名;2023届共有2457名毕业生,均为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以陕西省内多于省外,本科为主的生源特点。
2.就业率变化趋势
虽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校上下持续不断的努力,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中有升,2023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0.35%,2023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0.90%,2023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2.20%。
3.2023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预判
2023年全国毕业生七百多万,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近有1200多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
(1)2023年我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乐观,传统师范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针对此类情况,我校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就业,一是鼓励工科类学院联系更多就业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比例不少于3:1;二是就业中心和各学院多部门协作,从不同渠道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建立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就业平台;三是积极关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考招录,为师范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四是通过与西安地区高校联合、西安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交流,获取最新招聘信息,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五是以就业指导课为平台,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小微企业就业,再择业。
(2)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理工类就业受市场经济变化影响较大,今年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数量同比有所增加,但因专业技术类岗位数较少,学生对于此类岗位徘徊不定,希望能选择更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岗位。在专业限制方面,用人单位不再局限专业要求。2023年陕西省助学金计划的暂停实施,对师范类毕业生有很大影响,我校大部分师范类毕业生期望通过从教从农、教师招考、特设教师岗位等项目实现就业,但现有的教师公招名额少、竞争大,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升学、出国深造,但这部分学生仍是要解决就业的;因地区经济等原因,学生创业举步维艰。从就业地域看,由于基层、偏远山区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学生对在一线、二线城市工作寄予厚望,被招录的学生虽然给当地带去了新知识、新面貌,但稳定性相对差,而面对大城市就业生活压力,学生显得力不从心。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机制的不断变化,毕业生风险竞争意识在不断的提升,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在心态上比较积极的,更加注重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发展。
五、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
我校遵循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提高的就业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具体做法:
1.继续推动全员促进就业,努力确保就业目标实现
遵循学校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实行党政一把手工程,招生就业处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协同配合,始终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作为大事来抓,努力确保工作实效。继续将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细化量化考核作为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按计划完成。
2.以就业指导课、招聘会和网络平台信息建设等为基本平台,优化就业指导服务,确保就业指导服务实效
修订、制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课程大纲,作为通识必修课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为了逐步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派出教师外出参加就业创业学习,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在校外聘请有丰富职业阅历的专业人士和成功企业家担任部分内容和报告的主讲人,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丰富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工作,举办新疆建设兵团、中国银行、深圳大唐明升等专场招聘会和冬季综合类校园招聘会,邀请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来我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搭建双选平台;积极开拓网上就业市场,鼓励学生参加网上双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传递就业信息,保障学校、就业中心和学院就业信息畅通,通过学校就业网、电子显示屏、电话、QQ群等多种方式把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毕业生知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3.校政企合作,合力助推毕业生就业创业
(1)学校高度重视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学院为单位,精细化家庭经济困难、零就业家庭、残疾家庭、就业困难毕业生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困难毕业生就业意愿,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经济帮扶。在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通过重点指导、优先推荐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切实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充分用好国家就业新政策,多方争取省市关于毕业生就业见习机会和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等就业帮扶政策,2023年有50名毕业生在我校圆满完成省级见习工作,为817名经济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申报一次性求职补贴共817000.00元,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现顺利就业。
(2)为搭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使学生毕业后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积极探索依托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模式,加深校企之间交流合作。我校与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在商州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基地签署《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协议》,组织百余名2023届毕业生、辅导员深入商南县神州实业有限公司、旭初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商南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开展“根植商洛创新创业”调研活动,并与神州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协议;先后与广东嘉福教育有限公司、深圳大唐明升、陕西宏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延长县慧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亿童优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就业创业基地协议,为学生搭建学习、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校政行企等多方联动,为在校生、毕业生夯实就业创业基础。
(3)为给毕业生提供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指导和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专门从政府人社部门、企业和人力资源行业邀请专业人员来校做专题报告,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个性指导服务,从就业创业不同层面给学生提供全面指导服务,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4. 坚持规范就业率统计,做好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
加大就业率核查力度,确保就业质量,实行就业率周上报、月分析制度,如实做好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工作、就业信息核查统计工作,科学制定毕业生派遣方案,高度重视,做好毕业生派遣工作的各项准备。规范准确打印毕业生报到证,认真负责做好2023届2999名毕业生派遣和遗留问题处理工作。
总之,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学校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创业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推荐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物流公司实习报告,安全自查的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合同评审,路基路面工程认识实习报告范文,大学生计算机实习报告,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