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作者:张起灵2023-06-13 12:28:26

导读:篇一: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教学重点__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__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甄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教学重点__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__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教师导入: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_、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__保家卫国

  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__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

  (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6页《文献资料》,体会__的英明睿智。

  2.__作出了__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__》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

  •指导学生观看第10页“自由阅读卡•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4根据第9页“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2根据第7页“动脑筋”:

  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B.他们谁说得对?(都对。)

  C.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教师指出: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__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3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A.__、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__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4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土地改革》。

  篇二: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一、教材地位

  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还具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但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些特点我作了如下设计: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时目标和历史教学的任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仪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又要认识到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依据: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产物,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大众传播媒体的变化主要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依据:初二学生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难以理解。

  五、教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依据: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启发点拨法,可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学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来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我将本课设计为“为拍摄电影做准备工作”的活动课,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设计:

  1、导入新课(3分钟):以“电影”为话题,直接导入新课。

  导语为:“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我进一步提问:“你知道为拍出一部高质量的影片,需要哪些人的努力工作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想到导演、演员、编剧、灯光师、化妆师、制片人等等。这样学生的精力立即集中到了课堂上。我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设想:“我们班准备拍摄一部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今天,就由同学们来担当导演和剧组人员。全班分成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四组来为本片的拍摄作一些准备工作。”

  依据:讲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

  2、我的课堂我作主(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讨论、比较然后归纳出中国近代以前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情况。

  依据: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来学习历史。

  3、你讲我讲大家讲(15分钟):学生讨论归纳后再由每组派两名学生就中国近代以前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进行说明,其余学生作纠正和补充,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图片。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变化一一指出。如下:

  第一组:交通工具

  近代之前有:马车、木船、轿子等。近代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

  在此,我请所有学生思考并回答新式交通工具与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在动力方面的区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新式交通工具主要以蒸汽机、电力为动力,而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靠畜力、水力、风力、人力等自然力。

  第二组:通讯工具

  近代之前:击鼓传声、烽火台、信号旗、信鸽、灯塔等。近代有:电报、电话、邮政。

  第三组:文化生活

  近代之前有:画像、舞台剧、皮影戏等。近代有:照相、电影、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

  在此,我以《申报》为例,请学生讲近代报刊起到的作用;在介绍近代书籍出版业时,我展示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图片,因为这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这样,通过《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的介绍以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四组: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之前:男人留辫子、长袍马褂、跪拜礼、女子缠足等。

  辛亥革命之后: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仪等。

  依据:本环节的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历史纵向比较的学习方法;多媒体展示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学生的分析回答、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多媒体展示,以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

  4、我分析,我思考(6分钟):

  为了使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我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思考、教师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我节选了老舍先生《茶馆》的一段文字:

  ——宋恩子:“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崔久峰:“做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

  通过简短的两句话及课本内容,学生很快就归纳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变化是有限的,很多变化只是出现在大城市中,广大农村变化没有这么大。传统的习惯势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最后,教师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

  依据:本环节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5、忆一忆,练一练(5分钟):学生填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依据:掌握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三: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 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 合

  理 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 论

  分 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 国

  情 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 想

  意 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1、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 “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

  篇四: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课内探究学习

  三、课后巩固提升

  二、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__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概况),开国大典盛况,x藏和平解放。2、能力目标:分析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新旧对比分析)。3、情感目标:通过新中国成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要增强责任感。三、教材分析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x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__在_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x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x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篇五: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课程标准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2、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掌握两岸交往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台湾历史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通过对目前台湾局势现状了解,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相关影像资料;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学生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3、了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学生学法:探究式学习;学会史论结合的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1、时事报道:台海局势

  2、谈古论今: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影像资料:了解两岸关系的变迁小组合作理清线索:按时间顺序勾勒出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变迁;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谈谈你所知道的两岸交往的现状;

  影像资料:反对_、争取统一

  篇六: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新学案91页第三题: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_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3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甄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托班关于主题活动教案下载音乐教案模板幼儿安全教育教案春季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