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的教案

作者:纪凌雨2023-06-13 01:47:02

导读: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的教案(通用3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 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的教案 篇2

  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实际问题(男女生套圈比赛)哪个队会获胜?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的算法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先合再分,一种是移多补少。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让原来不相同的数变的相同,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三、渗透估算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中我结合平均数的特点,先让学生猜一猜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再实际计算,不但找到平均数的范围,也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培养了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的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此外,在平均水深110厘米深的河水中,小明下河游泳有没有危险?这个讨论中,让学生受到了安全教育。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使各学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这节课总体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一、时间的安排不是很好,练习的时间不够,造成还有的练习没有说完。主要原因是新课的时间较长,如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知道些什么,可以少请几位同学回答,这里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二、课的开始由于课件突然没有声音,有点紧张,有点浪费时间。其实这并不影响本节课的教学。对于突发事件要灵活面对!

  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的教案(通用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托班关于主题活动教案下载音乐教案模板幼儿安全教育教案春季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