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作者:admin2023-03-23 11:02:02

导读:《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选23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 一、看图质疑,揭示课题 1.观察看图: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选23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选23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

  一、看图质疑,揭示课题

  1.观察看图: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 再观察图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学生质疑: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 揭示课题: 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 给文中生字做上记号,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说一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 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准字音。

  2. 用多种形式(如卡片、抢读、轮读)检查生字读音情况,重点检查和纠正“葫”、“藤”、“盯”、“赛”、“邻”、“治”的读音。

  3. 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小组内互相交流。

  4. 用“谢”、“盯”、“邻”、“治”口头组词语,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要注意鼓励学生一字组多词,发展学生思维)。

  5. 指导书写: 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 “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道理

  1. 图文结合,说说开始时小葫芦长得怎样。(要反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小葫芦开始时长得很可爱。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喜悦心情。)

  2. 图文结合,说说后来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了。

  3. 为什么后来小葫芦都变黄了,都落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想的话,他自言自语说的话,以及邻居劝他治虫,他不以为然回答的话,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在具体环境中感悟语言。)

  4. 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象,拓展学习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练习说话,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最后展开评价,看谁的故事编得好。

  参考资料

  ★ 叶子: 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经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被蚜虫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芦得不到营养,就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 蚜虫: 是一种昆虫,身体很小,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食植物的汁液,是农业害虫。种类很多,如棉蚜、烟蚜。通称腻虫。有的地区叫蜜虫。

  ★ 绕口令:

  葫芦架,挂葫芦, 大虎二虎一起数,

  大虎二虎抬头数。 大葫芦,小葫芦。

  大虎数数有三个, 一、二、三、四、五,

  二虎数数有两个。 葫芦架上挂着五个小葫芦。

  ★ 续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在那又细又长的藤上,长着许许多多嫩绿的叶子,不久开出一些雪白的小花,慢慢地花谢以后,又长出了一些小葫芦,真是可爱极了!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看小葫芦。有一天,他看见小葫芦长大了,可高兴了!他一边摸着小葫芦,一边说: “小葫芦呀,小葫芦,快快长,可千万别再像去年那样落了!”

  又过了几天,他突然发现有几个小葫芦颜色有点黄,仔细一看,发现叶子上长了几只蚜虫。他生气地说:“就是你们这些小坏蛋,害得我去年没有收成葫芦。今年又来了,看我怎么治你们!”于是他拿来农药,喷洒在叶子上。过了一天,当他再去看葫芦的时候,蚜虫全没有了,那几个葫芦的颜色也不黄了。风儿一吹,小葫芦摇晃着小脑袋,像在对他点头,他笑了。

  没过多久,葫芦藤上挂满了又大又嫩的葫芦。后来,他收了满满一筐葫芦,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会认“葫﹑芦﹑藤”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

  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学习了生字新词。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是否记住了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2. 咱们开火车读,好吗?(出示生字词卡片)

  葫芦 自言自语 挂在 慢慢地 奇怪 好哇 盯着 瓜藤

  3.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我们先来看看两幅图,仔细观察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5.小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着第一幅图,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2.哪两句话是描写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请同学们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来。

  3.谁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这么讨人喜欢的小葫芦多好哇!谁再来读一读?板书:长满了绿叶

  |

  雪白的小花

  |

  可爱的小葫芦

  6.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看着板书,用上“先……然后”。

  7.说得真好!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谁会用“可爱”说一句话?

  8.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真是太喜欢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什么意思?谁能用“每天”说一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那么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这些可爱的小葫芦了吗?你从哪一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咱们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好吗?(板书:变黄都落了)

  过渡: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当叶子上岗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找找书上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语句?

  3.大家来看黑板上的这两句话:(出示小黑板)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老师认为带“!”的感叹句更能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跟老师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不强调学生表达的跟老师总结的一个样,只要能体会出两句话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就可以了。)

  4.种葫芦的人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只在乎葫芦,他怎么说的?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出这样的语气?

  读得真不错!咱们一起读这句话好吗?

  5.当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一说?

  6.大家看黑板,(出示小黑板):{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意思一样,老师认为带“?”的反问句表达的情感要强烈些,更好一些。

  7.让我们在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注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8.种葫芦的人真是太糊涂了!这时他的邻居看见了很替他着急,就来劝他。咱们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好吗?

  9.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10.从邻居劝告那个人的过程中,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同位互相讨论一下。

  11.谁来说给大家听?(边总结边板书:生了蚜虫——不用治 不听劝——虫更多了)

  三.再读课文。

  1.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边听录音边小声跟着读一遍课文,好吗?

  2. 齐读课文。

  3. 学到这儿,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呢?

  4.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活动: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2. 出示小黑板:(笔头练习)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过了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的叶子,开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

  3. 小结: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种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挂图1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 ¦ ↗ ↓

  | 不用治 ↗ ↓

  教学挂图2

  雪白的小花 不听劝 ↗ ↓

  | ↓

  | ↓

  可爱的小葫芦——————————————变黄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 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 芦 挂 些 怕 盯 邻 居 治 奇 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 横 竖 提 撇 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芦 盯 挂 怪 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 )的小花 ( )的蚜虫

  ( )的葫芦藤 ( )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 )的小花 雪白 美丽 可爱 红艳艳

  ( )的蚜虫 害人 讨厌 可气

  ( )的葫芦藤 细长 美丽 绿色

  ( )的小葫芦 可爱 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瞧,(贴葫芦图)它是——小葫芦(生答)

  这是一只怎样的葫芦?

  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能不讨人喜欢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关于葫芦的小故事,一起来读题——《我要的是葫芦》。认读:葫芦。芦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反馈,检查生字词。

  三、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1、课文中这个人的小葫芦长得什么样?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随机教学: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小葫芦长在什么地方?看课文第一幅插图。认识葫芦的藤、叶子、花、小葫芦。

  通过朗读指导体会葫芦的可爱。

  (2)多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它吗?那么种葫芦的人肯定更加喜欢他的小葫芦。请大家找一找,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葫芦?

  u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体会每天,看几次

  指导朗读

  u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从这句话的什么地方你也写到种葫芦的人对他的小葫芦的喜爱。通过盯,自言自语等词的理解,体会种葫芦的人对他的小葫芦的喜爱。指导朗读。

  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可是最后怎样了?(出示课文图)

  根据学生反馈出示最后一段

  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这是怎么回事?

  3、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惋惜的语气。

  哦,原本可爱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人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那么现在我想同学们观察课文中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表情:一个面带微笑,一个满脸惊讶;

  叶子:一个绿绿的叶子,一个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一个挂在藤子,一个掉在地上。

  同学们真不错,把两幅图的不一样的地方都找出来,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默读一遍,找一找,在课文中你认为哪些自然段可以找到答案——二,三。

  生:叶子生了蚜虫,他也不管。

  邻居劝,也不管。

  4、学习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对话。

  原来葫芦叶有那么大的作用,可是这个种葫芦的人知道吗?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体会“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

  品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比较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五、总结课文

  植物生长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原来是这个道理,我明白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这回会怎样呢……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绿叶 可爱的小葫芦

  长满虫子, 全都变黄了 葫芦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三、书写生字。

  四、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真实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板书:变黄---落了)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板书: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习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附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小花---葫芦每天几次

  变黄---落了

  要葫芦不要叶子

  叶和果有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习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阅读后可以答出:

  (1)第一句: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

  (2)第二句:葫芦藤上长叶、开花。

  (3)第三句: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4)第四句:小葫芦很可爱。

  (5)第五句: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如: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3.看图想一想“长满了绿叶”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能够说出“长满了绿叶”的意思是叶子多、长得好。

  4.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生:小葫芦长得绿绿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灯笼,也像小铃铛。

  师:在第三句中用了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5.让我们有语气地把这段再读一读。

  6.师: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可爱的果。

  7.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没什么了不起。

  师: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是“自言自语”呀?

  如:自己跟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

  4.请你读一读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话,结合图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可以体会出种葫芦的人一心想着小葫芦,希望他快快长大,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他心里可高兴了。

  5.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把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画下来。

  2.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和葫芦没关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芦。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能观察到种葫芦的人的表情是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甚至认为邻居的话毫无道理。

  4.有语气地读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5.同桌同学互换角色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

  如:那个人种的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

  2.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思考。

  如:学生可以答出如下内容:

  (1)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那个人不去治,虫子越来越多,葫芦就变黄落下来了。

  (2)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上生了那么多蚜虫,叶子长不好,果实也会受影响,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3)因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虫子,才使得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变黄都落了。

  3.观察第四幅图,说一说那个人看到这一切是什么表情?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1)那个人看见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个人看着地上的小葫芦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个人看上去有点后悔。

  4.想一想那个种葫芦的人此时会怎么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几种:

  (1)他想:真可惜呀!还没赛过大南瓜怎么就落了?

  (2)叶子上生了虫,为什么连葫芦也跟着遭殃呢?

  (3)原来叶子和果是有关系的,叶子长得好,果实才能长得好哇。

  (4)邻居的话还真有道理,当初要听了他的劝告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结果呀。

  5.有语气地读读这段。

  (五)朗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其实呀,生活中事与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种葫芦的人那样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生字。

  1.教学“每”。

  (1)读一读拼音m7i。

  (2)同学们看老师写这个字,说说“每”的笔顺。

  (3)请同学们用手指在自己的小手心里写写这个字。

  (4)指导书写:

  师:第五笔要写在横虚线上,两点写在竖虚线上。

  中间一笔横最宽。

  生:在练习本上练一练。

  2.教学满、谢、变。

  (1)分析字形。

  如:“变”我用结构方法来记,上边是“六”字加两竖,

  下边是“又”,合起来就是变。

  (2)“满”是什么结构,哪容易写错?

  如:“满”容易写成上下结构。

  (3)写“谢”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如:中间的“身”最后一笔不出头。

  (4)“变”的点撇像什么?

  如:“变”的点撇像八字。

  (5)正确地书写这3个字。

  (二)自学生字。

  1.自己分析“葫、芦、言、治、慢”几个字。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字形的?

  如:

  (1)“葫”我用形声字方法来记,葫芦是植物,用草字头表示,

  “胡”表音,上形下声合起来就是“葫”。

  (2)“芦”也是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

  (3)“言”用加四笔方法记,口字上面上一点和三横。

  这三横是一长,两短对整齐。

  (4)“治”用加偏旁方法记,“台”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治”。

  (5)“慢”用结构方法记,左边是竖心旁,右上是“曰”,右中是“四”,右下是“又”,合起来是“慢”。

  3.小结: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好方法分析记忆字形,真是了不起。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7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 (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hu lu teng xie zhi

  葫芦藤花谢了治一治

  ya ding sai lin

  蚜虫盯着比赛邻居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7、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2、孩子们,不光是我们关心这个问题,有一个“葫芦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你看,剧团寄来了一封信。(课件出示

  招聘启示

  为了解开“葫芦落掉”之谜,我们决定表演课本剧《我要的是葫芦》。招聘演员两名:“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谁愿意?

  招聘要求:

  1、会读:认真读读课本2、3自然段,用“——”勾出“小糊涂”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小机灵”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会说: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3、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葫芦剧团”

  2004-11-4

  3、为了当上演员,我们一起努力吧!

  4、准备好了吗?我是“葫芦剧团”的团长,选拔演员现在开始。

  (1))第一关:谁会读: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出

  (2)看看你勾对了吗?师引读。

  (课件):“小糊涂”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小糊涂”站起来。“小机灵”座端正。

  a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1: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

  师2: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1: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生:表演“盯”“自言自语”

  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师2: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在“小糊涂”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小机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2: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再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小糊涂”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是呀,老兄,是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解决课题上的?(课件)

  “小糊涂”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小机灵”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板书:小葫芦图叶子图

  恭喜大家2

  e我会演

  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排练的时候……

  抽同学上台表演。

  b好,《我要的是葫芦》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

  (1)学生自我介绍:我是种葫芦的专业户——名叫“小糊涂”;

  我是他的邻居——名叫“金点子”;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

  生表演。(两组表演)

  (2)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师: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生: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师:什么,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

  (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师:“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我错了。(摸脑袋,低下了头。)

  师:“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生:他错在只顾葫芦,不管叶子。

  生:他不明白葫芦和叶子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板书:联系)

  生:他还不听邻居的劝告……

  师:“小糊涂”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葫芦是互相联系的。我以后要多看书,多听别人劝告……

  师:(掌声)看来我们的“小糊涂”已经不糊涂了,现在应该改名叫“不糊涂”了。

  师小结。

  四、想象拓展。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联系

  葫芦图----------------------------------- 葫芦叶图

  欢迎来到“作业超市”

  看一看葫芦叶

  我是一片小小的葫芦叶,

  借着太阳公公的光芒,

  我能制造养分,

  由葫芦藤输送给葫芦果,

  让小小的葫芦果快快成长。

  你们说我棒不棒?

  葫芦

  说我是丝瓜,

  我比他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他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年幼时,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能做药,能制成艺术品;

  我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

  猜出我是谁?

  蚜虫

  我们是害虫,

  我们是害虫,

  我们喜欢吸收叶子上的汁液。

  只要有了我们,那葫芦,小树就惨了!

  啊,七星瓢虫来了,

  我们惨了……

  画一画

  小画家,拿起笔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吧!

  讲一讲

  “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读一读

  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跑到田里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他筋疲力尽。

  他回到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读读想想

  1.从哪儿看出那个人是个急性子?

  2.为什么稻叶枯萎了?

  (zwlu.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湍口镇小 叶芸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9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一、教养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

  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育目标: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边看第一幅图边讲)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个人天天都去看几次,可是最后一个葫芦也没结。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应注意的读音。

  2、 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词卡片。

  2、 读课文。

  3、 读二类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这课书有几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讲的是什么?

  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

  (2) 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

  “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

  2、 自学第二段。注意这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蚜虫:植物上的害虫。“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

  3、 小组讨论第三段。

  (1) 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 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 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4、 学习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图,这个人这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垂头丧气,后悔极了)

  (2) 读课文,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多、黄、落)

  三、巩固练习。

  看图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内容。

  1、 读课文。

  2、 看看图上的这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3、 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人喜爱这棵葫芦?(每天看、盼长大)

  4、 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 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读出诚恳,这个人的话读出奇怪、不解、满不在乎的口气。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葫芦蚜虫

  叶花(黄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1

  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孩子没有了想象力,孩子就失去了孩子的特征,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童话”,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童话”,孩子就失去了创造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虽说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教育,语文教学又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我就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片断一]

  师:种葫芦的人由于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唯恐老师不点他回答。)

  生:他会这样想:我早就应该听邻居的劝告,不然的话,我可爱的小葫芦就不会掉。

  生:早听邻居的劝告,不就没事了吗?

  生:如果我听了邻居的话,我的小葫芦肯定会赛过大南瓜的。(边说边得意地用手比划着大南瓜。)

  生:(一脸的迷惑)我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

  师:是呀,你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小朋友们能告诉他吗?

  生:到现在还不知道呀,你没有听邻居的劝告呗。

  生: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大得很!可你不知道呀。

  师:(对刚才迷惑的同学说)你现在明白了吗?(学生点点头)(师接着说)发挥你的想象接着说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落了,他还会想些什么?

  生:(长叹一口气)唉!我真后悔。原来蚜虫有那么厉害呀!

  生:我喷了药就好了。唉!

  生:还有下一次的话,我一定要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来,邻居说的话一点也没错。

  生:我怎么这么笨呢,早问一问邻居怎么治蚜虫就得了。

  生:哦……原来叶子与葫芦之间有这么大的联系。

  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象真丰富呀!在学习中,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想象,多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反思]

  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联系上文,发挥想象力,从中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同学们的想象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又对课文有深一层的认识。那稚气的充满了想象的话语足以让老师感到欣喜若狂。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片断二]

  师:(启发引导)那个种葫芦的人由于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还不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得到可爱的小葫芦。假如你明年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用药打死虫子。

  生:还不能随便买药,要不然会伤害叶子和葫芦。

  生:我使用杀虫剂。

  师:看来,大家懂得的知识可真多呀。把我们的语文教学联想到实际生活中去了。真值得夸一夸。(全班夸奖说得好的同学)

  生:老师,我会听邻居的意见或去问别人。

  生:让爸爸妈妈帮忙。

  师:你们在课文中受到的启发可真不小哇。

  生:我用开水把虫子烫死。

  (教室哗然一片,议论纷纷:那不把叶子烫熟了吗?葫芦与叶子可是有很大联系的。)

  生:我会网很多的七星瓢虫,放到叶子上去吃蚜虫。

  师:你的想象真是与众不同。夸夸他。(全班一起夸)

  生:我用手捉虫子,然后踩死。

  (众多学生反问:你捉得完吗?)

  生:(说捉虫的学生发言)我天天去捉,总有一天会捉完的。

  生:我发明一种吸虫的机器,专门吸叶子上的蚜虫。

  生:我用烂菜叶去引走蚜虫。

  师:蚜虫也想美味一吨,吃到新鲜可口的嫩叶,你的烂菜叶它感兴趣吗?

  生:(摇摇头)那我就用新鲜的嫩叶去引走蚜虫。

  生:我重新种葫芦。

  部分学生笑着说:你重新种葫芦,那叶子上又生了蚜虫怎么办呢?(说要重新种葫芦的学生耷拉着脑袋。)

  师: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肯定还会想出更好的办法。

  生:我找专门消灭蚜虫的书帮忙。

  师:(称赞)你真是一个肯钻研的学生呀!

  [反思]

  人们都说,孩子就是天生的幻想家。与成人相比,儿童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代,而且儿童的想象总能给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觉。我以为,儿童在想象中应该是自由的,在儿童的字典里是没有“不可能”一词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想象力去创造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所以,在上述的片断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想,放手让学生去说,虽然他们的想象有些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我认为,儿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来衡量的,而是在于他们敢不敢去想象。语文课堂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敢于想,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属于他们的王国。

  语文课堂教学是儿童心灵成长的反映,它是童眼观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言描绘世界的自然产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宽泛的,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

  语文是一个灵动的,充满激情的世界,教与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让语文成为我们一个心灵的栖息地,精神的家园;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益人心智的天地;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更多的想象,创造更多的惊喜。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2

  1、 理解教材:

  备课前教师要准确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学的重难点,知道每

  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义和意图,了解训练重点,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回答,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收获知识。我们所有老师一起钻研教材,为了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查资料,请教自然老师有关植物的知识,确保教给学生知识的正确性;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练习朗读,好给学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到处找葫芦,制作教具。能想到的我们都认真去做。

  2、确定好教学思路。

  一开始我们考虑到学生以前都是按顺序分析课文的,就想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是经过研究这篇课文更适合倒叙,孩子们应该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即可。所以就决定还是用倒叙来讲课文,随即制定出介绍葫芦导入——学习生字——分析课文(先说结果,再分析原因)的环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只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础,而往里添血和肉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要设计好每一句话,想象学生有可能怎样回答,我要如何引导。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难得很,为了缕顺这些话,领导和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复修改,试讲完再修改,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尤其是重点段落,为了让学生弄清种葫芦人只想要葫芦,不想要叶子的心里,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设计问题,一遍又一遍的演示应怎样让孩子理解种葫芦人想的、说的话的含义,以及怎样读出。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读法,进行研究,怎样使他们读正确。正因为这些都预想到了,上课时学生遇到问题,教师也就能临危不乱,做出正确的引导了。所以说课上的精彩源于课下的钻研。

  4、环节设计优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识,我们对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改了再改,变了再变的。就拿倒入介绍葫芦这段来说吧,刚开始想画简笔画,这样既显示教师的功底,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是画简笔画,速度太慢,不能显示出葫芦长得很好很茂盛的样子,也不能变黄,我们就决定去掉画画,这样一上课又觉得不够吸引人;于是改画葫芦为贴葫芦,费心费力的还请别的老师帮忙,终于弄出了三幅长得茂盛又有颜色变化的葫芦。大功告成心里格外高兴,可一实践却弄了一个手忙脚乱,贴上去,换背面难度比较大,还浪费时间,我们犹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爱把这个环节去掉,改为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真是费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点。浪费了很多精力,最终也没用到,看似是无用功,可实际上却是经验的积累,相信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我们会随机应,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5、过渡语精心设计。

  这课中的过渡语一环扣一环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课文上下衔接的作用。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大环节里的每个小环节都定好了的缘故,根据环节编出过渡语,让每句过渡语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务,简洁明了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课上表扬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表扬要针对学生的回答,根据教学选择词语。这些词语教师也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准备好了,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有的表扬,这比单单一个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积极的回答问题,听到老师用很有水平的话表扬自己的孩子,心里都很高兴。

  7、课上教师要真情流露

  课上得好坏,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感染。教师理解课文,爱学生,上课时就能把这些流露出来,自然就会变得语言亲切,表情自然,制造出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带入其中,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意思,读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课文。所以教师的表现能给学生很大的感染,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3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讲的是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一个句子的教学。这个句子是“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教师为了让学生领悟到感叹句的好处,让学生与相应的陈述句“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进行比较。老师问学生:“你喜欢哪个句子?说说理由。”结果学生们都一致回答说:“我喜欢第二个句子。”而且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这些理由也很有道理。这时,老师有点慌了。很明显,教师的理想答案是想让学生说第一句好,可学生却偏偏认为第二句好,使老师感到很意外。

  帖子的作者问道:“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这样的感悟,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呢?是尊重学生的感悟,还是把理想中的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

  我觉得,其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尊重学生的感悟,而在于这句话的教学目标出了问题。

  认真读读课文,我们发现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集中表现出那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葫芦和叶子的关系,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上虫子的错误认识。这正是后来“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的原因。所以,学习这句话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知道这个人只看到小葫芦,对叶子生的虫子毫不在意,从而帮助理解全文的意思。

  课文后面有一个“我会读”的练习,其中第一组句子正好是这位老师教学中比较的两个句子。其目的是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不同语气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而这种比较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朗读和体会。

  因此,关于这句话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联系上下文里说说“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并通过比较了解使用反问句表达的感情要强烈些。如果依照这个教学目标,按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展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应的陈述句进行比较,体会这里使用反问句的好处,学生就不会说那个陈述句好了。当然,这个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目标,包含在“通过读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葫芦与叶子的关系”这个全课教学目标之中。

  但是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这位老师对这句话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说说哪一句话好,为什么好。难怪没有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认真理解和体会这句话的意思,而是就句子比较句子。因为二年级学生生活实践中很少遇到过“反问”,他们就很自然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说,“从第二句话(陈述句)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觉得有虫子不可怕”,而且“第二句话读着顺口”,一致认为那个陈述句好。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为了让学生领悟到感叹句的好处,设计了让学生比较句子这种教学形式,至今是我们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做?

  原因是语文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片面理解或曲解。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以语文知识为中心,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语文知识(狭义的知识)的教学,似乎离开语文知识就没法教了。既然这里出现了反问句这个知识点,当然要来一番训练,于是就采用了这种为了学习反问句而练习反问句的教学形式。老师没有正确估计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贸然提出比较两种句式,学生怎能按照预设的结果去做?就是到了高年级也不一定每个学生都会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帖子的作者也说,自己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也碰到过这种情况。大多数学生一致认为反问句好,但仍有几个学生在下面小声说陈述句好。虽然他们说的声音很小,但老师还是能听到的。

  我们没有忘记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改革大讨论。这场大讨论中,杨东平教授的意见很有代表性。他认为当前语文教育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句话的教学正是这种技艺之学、知识之学教学的表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绝不是单单进行一些语文知识点的训练就能实现。

  语文就是语文,语文的学习就是学生在自己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和学习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形成包括各种语文能力和技能在内的全面的语文素养。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从“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中解放出来,切实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还原语文教学之美,还原语文教学生动活泼的趣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就是一个句子的教学也应该这样。

  这些就是《我要的是葫芦》中一句话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4

  在本周的星期三我参加了学校的优质课赛讲,这是我带语文学科以来第一次参加的比赛活动。从选课到备课,再到讲课我们组的全体老师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从中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次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在本次的赛讲活动中我所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得到葫芦的故事。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 “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用课件为学生演示“叶子吸收养分供给小葫芦,小葫芦才慢慢长大;如果叶子被蚜虫咬了就吸收不了养分,小葫芦就会变黄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他们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明白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须条件。这样的认知比较适合低段学生。

  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并不是预设成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尤其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是不可能按照老师的意图去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去有效的引导。这就要考验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我要弥补的。就拿这次公开课来讲吧,没想到学生们在理解难点: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没有得到葫芦和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时理解的非常到位。其实本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讲下去,但经验的缺乏及对自己的不自信是我根本不敢抛开自己的预设去讲课,所以整节课下来稍显的有些凌乱。在朗读方法的指导上也比较单一等等,这些都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虽然,这次的公开课有许多的遗憾,但在这些遗憾中我觉得自己也得到了成长,俗语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相信这次的经验教训将会不断的鞭策我继续前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5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属于寓言性质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设计理念: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图文相结合进行阅读。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分析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会写“挂、哇”2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过看图和学文,引导学生感悟葫芦的可爱,也为小葫芦的变黄、脱落而可惜。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为主线,强调语文教学的重点“读”来实施教学,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激趣

  采用多媒体葫芦和课文中的插图谈话引入,让学生在产生求知欲望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特别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葫芦的用途,让学生对葫芦已经充满了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结合图进行情景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脑海中产生问题,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三)字词教学,将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采用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中注意学生通过读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同时注重学生结合词语来理解课文,如 “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同时辅以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然后再采用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注重口语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体现新的理念,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作到既活又实。

  比如: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就注意了学生“芦”的读音,“芦”字单独出现出读二声,而与“葫”组成“葫芦”时读轻声。这个过程,不仅要让学生会读这个词语,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样读的美。

  又如: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让学生对细长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挂”字所带来的美。

  (五)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堂上我想法设法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以驰骋。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

  当然,教无定法,在我的教学中肯定存在着不足之处,我相信只要我们潜心钻研,认真研读、虚心请教,一定会完善课堂。我也真心地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6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4课讲读课文。本节主要是认识生字。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掌握字形结构。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学习8个生字

  ………………

  师:出示生字“言”

  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生:我会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生:组词:写信、送信、相信。

  师:出示“治”

  生:我会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生:我还会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生:我会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中国台湾、台灯。

  师:出示“挂”

  生:“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生:“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师:出示“每”

  生:“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生:我会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生:我还会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师:出示“棵”。

  生:我会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生:我也会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课后反思: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调,学生学习中经常感到索然无味,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当学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时更是容易被搅得一塌糊涂,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到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学生在写作文时错字连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了对生字进行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同时对生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和以前学过的汉字以及生活中见过的字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再结合组词、说话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新字。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编顺口溜,给字找朋友、拼拼摆摆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学习生字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轻松地掌握生字,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应用。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7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文本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模块规划时,我们团队将阶段训练目标、本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有机整合起来。

  一、识字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教师通过每课的教学,已经自然地渗透,及时整理归纳出一定的识字方法,如编儿歌、猜谜语、形象记忆、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字形结构,通过偏旁部首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记字法等。学生对于识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我校低年级科组采取的多是集中识字、归类识字的方法,对于随文识字,存在的一定的疑惑,因此,针对这一疑惑,本次的模块规划,在识字方法上,大胆地对随文识字展开了研究。

  (1)何为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文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文环境。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它包括随文正音、随文记字形、随文解义三个方面。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要求掌握6个生字,会8个生字,其中难点字“哇”是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的生字,该课生字较少,且相对集中于第一自然段,因此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

  (2)随文识字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紧围绕随文识字的特点来展开识字教学。如教学“藤”字时,先正其音:根据课文内容,先抽出一组短语“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让生认读,从中借机认读“藤”字;再学其形,请细心地孩子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最后解其义,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先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再通过拓展,拓展到平常生活当中还见过哪些“藤”从而来帮助学生了解“藤”,认识“藤”。如此一来,经过正音、记形、解义,相信“藤”将在学生的心里重要发芽。

  在教“藤”字时,先在一组词语中认读学习“藤”字,再放回到文本中品读,也真正做到了随文识字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二、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8个字“言、每、治、棵、挂、哇、怪、慢”,其中两个独体字“言、每”,6个左右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其中,部件 “圭”是和“每”的笔划顺序是难点,“忄”是已学过的部首,但学生对其笔划顺序和两点的位置容易把握错,因此我重点指导这三个部分。

  三、朗读

  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二年级上册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阶段不仅要求对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还要开始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有感情朗读指导的起始阶段,因此,对朗读的指导就变得任重道远了。

  低年级的朗读指导,不应过多地出现太多的术语,甚至不出现,应创设多种有趣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的指导时,为了让学生体真实地感受小葫芦有多么地可爱,我收集了许多可爱的小葫芦各种姿态的照片,在对学生的感情进行基本渲染后,我播放了照片给学生看,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直观的视觉体验,学生很快进入了意境。再对学生进行激情的推澜,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出了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2、精心创设语言意境,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准确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打动学生,能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在指导领居说的话“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时,我从多角度、多角色进行引导, “邻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如引一来,学生焦急、担心的情感自然就会调动起来了。

  人无完人,反思我的教学课堂,我看到了我的误区与不足:

  1、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漏洞。生能过随文正音、随文记形、随文解义后,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生字呢,如果再把生字运用到新的语境中让生读,那将会对生字进行更有效的巩固。

  2、写字指导不到位。从学生的书写反馈来看,我在写字指导前没有充分备好学生,只依据教参与个人经验作出重难点判断,忽略了对生字美观的指导,特别是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在结构上忽视“左窄右宽”的提醒学生观察,导致“棵”字许多学生写成了左右大致相等。

  3、朗读指导时,急于求成。自己的急性子、加上担心教学时间不够,因此在许多方面的指导时,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情感的海洋里体会,感悟,而是勿勿带过,导致中下生在感情体会上还不到位。

  4、学习习惯抓得不够细不够牢。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上,我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抓得太粗。如学生回答问题的音量、学生写字姿势、学生的坐姿、学生拿书的姿势、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等方面,为了赶进度,我仔细地指出,甚至有的还没指正。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结果,但长期的养成,体现在每一堂课的细抓细导。因此,这一方面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做一个细致的老师。

  小草需要穿过巨石的压迫才得以见阳光,海燕经历风浪才变得更勇敢,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需要不断的磨练、锤炼,我将会在反思中醒悟,在反思中成长,带给学生更精彩的课堂。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8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属于寓言性质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会写“挂、哇”2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过看图和学文,引导学生感悟葫芦的可爱,也为小葫芦的变黄、脱落而可惜。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教学思想,以“读”为主线,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其实学生都能很快猜出谜底,但我并不满足于此,我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已经充满了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字词教学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邻”和“盯”是两个形声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因为在汉字当中,形声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如在激趣导入后,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其次,在反馈时,进行朗读接力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请“小评委” 进行评议。第三,深入细读,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后数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划出喜欢的句子,圈出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些什么,随机从“细长”、

  “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同时辅以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然后再采用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不但体现新的理念,更要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

  比如: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就注意了学生“芦”的读音,“芦”字单独出现出读二声,而与“葫”组成“葫芦”时读轻声。这个过程,不仅要让学生会读这个词语,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样读的美。

  又如: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让学生对细长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挂”字所带来的美。

  再如:学完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根据葫芦的生长过程给词语进行重新排列,这一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说话和写话的能力。

  (五)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以驰骋。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

  以上是我在上课之前的一些想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真心地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因为你们的意见对我真的很重要,谢谢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4课 。

  设计思想: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校教育也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会认“葫、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②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突破方法: 变序教学法

  (2)难 点: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突破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教 具

  一个葫芦的剪纸模具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读课文,感知整体

  (1)教具导入课文,重点指导“葫芦”的读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读课文,纠正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的方法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再读课文,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了课文让我们现在去葫芦园看看吧,小葫芦是怎么样的,种葫芦的人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观察第一副画

  ①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好:绿叶、花、葫芦(可爱)(板书) ②小葫芦是可爱吗 ?你来读读小葫芦的可爱吧!

  ③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导学生朗读)

  ④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种葫芦的人多么希望能收获呀,可是后来小葫芦怎么样了呢,找找答案在哪个自然段)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⑤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吗?(出示小黑板补画,同时用小葫芦作为奖励。板书:变黄——落了)

  ⑥ 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⑦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学生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叶子上都长了蚜虫)你能把边个部分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吗?

  ③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老师指导学生赛读)特别是下面几个句子: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④(突出重点)学了课文后你想表扬还是批评种葫芦的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吧 板书 (突破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3.有感情读课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叹句、反问句与成熟句的不同语气。课文后的习题:师生互读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七、小 结 (情感教育) 做事情应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错就改。

  扩展延伸:讲一讲这个故事。

  八、作 业

  略

  九、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绿叶) 葫芦(可爱)

  (变黄) (葫芦)落了

  不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不听劝告

  十、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多读多思,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了解事物之间有其内存密切的。教学的难点在于,以教引学,以读促悟,从而揭示本文主旨意图做到“文”与“道”的结合。通过对本文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凸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在“备”学生方面不够。 2、新知识的引入不够流畅、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和热情的朗读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通过小组团队学习使预期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而使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几个方面: 1.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3、强调多种方式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小组团队讨论、分组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浓烈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重点在愉悦中突现;让难点在合作中得以突破,使学生习得丰富的语文素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1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教科版第四册快乐读书屋三的一则寓言课文。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课题是种葫芦人说的话,这句话正是他的错误所在,也是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

  设计意图: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包括课文插图,多媒体动画等)、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形式“以读为主,读读议议”,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学习的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则是一名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让读书活动在有序、有质中推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通过故事,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老师真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来上这堂语文课。为了表示老师对同学们的喜爱之情,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1. (教师画无叶的茄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这是什么?这棵茄子跟我们在生活中见过的茄子有什么不同?生活中存在不长叶子就能长出果实的现象吗?

  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不好是不能够长出好的果实的,这是植物生长的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为此他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吗?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你就知道了。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

  对预习画出的生字多读几次

  2. 观看课件“欣赏”部分。(欣赏课件是有课文内容的画面和朗读)要求听清字音,注意画面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态。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边读边做动作与伙伴轮读)注意读出感情。看课件“情境朗读”部分,边看边读。(“情境朗读”课件是有课文内容的画面及无声字幕)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可千万别忘了边读边思考,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4. 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

  二、精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来逐段分析课文,看看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吧)

  2.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一开始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从哪可以看出来?

  (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3.这么讨人喜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能读出小葫芦的可爱吗?

  (朗读指导)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怎么样了?

  (2)看着小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3)小葫芦落了,你的心情怎样?这段该怎么读?(指名读文)

  5. (1)那么小葫芦为什么会都落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2)课件展示“重点段落”

  观察第一幅图: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有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并且自言自语的画面。(课件:带文字,不带声音)

  问:课件中的人说了什么?表情该是什么样?(期待)

  指名表演种葫芦的人这段的内容。

  (3)观察种葫芦的人与邻居对话的画面

  问:邻居说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说了些什么?他们各自的表情如何?

  (邻居着急,种葫芦的人惊讶,不解)

  (4)课件展示“重点句子”部分,(课件如下)

  读下面的句子,体验句子的语气。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邻居看见蚜虫很着急,劝种葫芦的人治,可他却认为有几个虫子不可害怕,根本不用治,对于邻居的话感到惊讶不解。你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神情吗?)

  指明分角色表演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种葫芦的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他不治叶子上的蚜虫,最后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叶子与小葫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叶子上生了蚜虫小葫芦就会落呢?请看课件,课件展示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叶子被蚜虫咬后,葫芦果没有养料时的哭述)

  (6)课件展示板书内容详写

  (7)原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如此紧密,可种葫芦的人却不知道,现在我们回想一下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呢?小组讨论

  ①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请用“种葫芦的人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②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小结:种葫芦的人因为不懂生长规律,没有认清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又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白忙了一场,一无所获。老师希望同学们听了他的故事,以后在处理事物时,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地看待问题,并且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这样你们一定不会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了,能记住吗?

  课件出示:注意相关事物间的联系,全面看问题,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图 ───────→ 花图

  ↑ │

  │ ↓

  蚜虫图 葫芦图(可爱,盯着)

  ↑ │

  │ ↓

  不治 落了

  (不懂生长规律,不听别人劝告。)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2

  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

  教学准备: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42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43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习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

  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长蚜虫(不治)────→落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后小结: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采用角色换位学习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习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44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习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3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选2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托班关于主题活动教案下载音乐教案模板幼儿安全教育教案春季开学安全教育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