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顾茅庐》教学实录(优选17篇)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 课前谈话: 师:考考大家,谁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生回答 师:看来,难不倒你们,这四部名著的作者是谁呢?知道...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三顾茅庐》教学实录(优选17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优选17篇)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
课前谈话:
师:考考大家,谁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生回答
师:看来,难不倒你们,这四部名著的作者是谁呢?知道多少说多少。
师:三国故事中有一些以人物为主题的歇后语,我们来猜一猜,是哪个人物?这回要举手说了。
(出示幻灯片)请学生猜。逐一出示。
学生活动:猜人物
这是三国故事中人物的歇后语,这里其实写了几个人?这三个人,你们看,有智谋过人,被称作“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诸葛亮只需略施小计,就把个厉害的周瑜气得死去活来,有那位在五虎大将中排名第一位的,重情重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的关羽,还有五虎大将中第二位,性格正直的张飞,他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当然,还有赵云赵子龙。这么些文武大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生:是刘备的手下。
师:这些能人名士为什么愿意跟随刘备打天下呢?看来,刘备这个人物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
板书:刘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刘备的历史小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三顾茅庐》
板书:三顾茅庐
组织教学:
师:上课(师生问好)课题《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含义深刻,比较难于理解。现在,我们就边读边想:“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老师提示一下:说的时候可以用上课文中一些词句。开始!
师:差不多了吧,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并不断提高要求)拜:拜访
师:不错,能加上一个谁,就更好了!
师:很好,不但加上一个谁,还把原因也说出来了。要是能说清结果就更完整了。
生: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诸葛亮盛情难却,答应了。
师:对,这样就很完整了。你有一个字用得真好,是哪一个?
生齐生说:恳请。
师:对!三顾茅庐就是刘备恳请一诸葛亮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他去恳请诸葛亮来来回回去了三趟,数九寒天,大雪纷飞都阻止不了刘备请诸葛亮的决心。现在,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诚心诚意。可见,这篇课文中刘备对诸葛亮是怎样的?
生:他表现得很有诚意。
生:诚心诚意
生:很有耐心,很有毅力,很诚恳。
师:是啊,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读懂人物形象的好方法。我们一起来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活动:找课文中的词句,并划下来。
师:发现了这些地方了吗?你发现了几处?
师: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吗?
师:我们可以怎样把你体会到的东西传达给大家呢?可以通过把自己的理解到的说出来,也可以通过惟妙惟肖的朗读把人物的语言再现出来。当然还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表演出来,对吗?
师: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准备一下,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用你认为最佳的方法表达呢体会的一些东西。可以一个人准备,也可以几个人准备,相互题提建议,相互提高,好不好?开始!
(学生准备一分半钟。)
根据学生的回答,练习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余下的把机会让给发言好的学生邀请别人读。
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会和结拜兄弟生气。
师: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
生:好,在第二小节
师:我读张飞,你读刘备。(师生对读)
师:好!谁还有兴趣,也来读一读。
(又有两个学生和老师对读,效果不错。)
师:还没出行,我们已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二、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学生理解,邀请读
师:半里多地大约多少米?(250米、300米左右)
师:也挺长一段距离的,就下马步行了,诸葛亮也未必看见啊,骑着高头大马直接到诸葛亮的草屋不也可以吗?为何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了?
生:足可以看出刘备是真的尊敬诸葛亮,诚心诚意地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大业。
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师补充:古时臣民见皇帝时站在台阶下等。)
生: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地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恭恭敬敬地等候该是怎样等的,我们试试看。
生:(陆续有学生站起来,学老师地样恭恭敬敬地等候)
师:你等着,别动。我想,刘备的人是恭恭敬敬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继续站着)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如果你觉得他说的和你想的差不多,那就坐下去。
生:他会想,待会儿见了面该怎么说话呢?
生:我怎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师:噢,刘备尽在想一些个问题。
生:他在想:我已经来过三次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生:为了诸葛亮,我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它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得被感动了!
师: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不准诸葛亮是在考验刘备也未可知,挺冷的天睡什么午觉。看来刘备是经受住考验了。
四、“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生交流“半晌”“一个时辰”大概得多长时间
师:当时,刘备贵为皇叔,诸葛亮仅仅是一个山野村夫,刘备已届47岁,诸葛亮仅有27岁,却是一个门外站着,一个屋里躺着,一个耐心等着,一个安心睡着,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说什么?
生:这就是真正的精诚所至。
生:刘备真是太诚心了。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何为刘备的诚心诚意,请同学们细细道来。(师领读: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生读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
师:刘备如此礼贤下士,值得吗?下节课我们继续逗留三国城,去拜访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下课。
反思:这个教学片段中,我紧紧抓住“诚心诚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语言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孩子们在品悟中发现了文本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求贤若渴的刘备,对“诚心诚意”的体会也水到渠成。但是值得注意的仍是读不到文字背后的情意,孩子们的体会仅仅是浮于文本表面的。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2
课前,教师和学生调侃(具体内容保密,嘿嘿……),笑声不断。正前方屏幕上打出关于《三国演义》的简单介绍。
师:孩子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
生齐喊:《三国演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的学习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来,看老师写课题。
(老师很认真地板书课题,同时不断的唠叨)
师:看好了,“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是撇;“庐”字的下面是一个“户”。凭老师的经验,这两个只是比较容易写 错的,下面,请大家在书上,课题的右边各写一个,不仅要写队,还要写好。
(学生写字)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课本上写着“已读课文三遍,”,“认真读过课文,”。看来,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现在我检查一下,已经读过课文两遍的请举手。
(所有学生迅速举手)
师:很好,我们接着再检查,已经能保证自己能把课文读得又对又通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陆续把手举了起来,等待片刻,还是有八只小手没有举起)
师:看来,有些同学还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这句话师跟教海泛舟学的,事先没征得他的同意:))那么,我们就用两分钟时间,让这些同学重新唤起自信,让自信的同学更自信。大家来自由的读课文,只读那些你认为最难读好的地方,反复读,力气要花在刀口上。
(学生以哩哇啦地读课文)
师:时间到,这会有自信了吗?
生:有了!
师:好,我相信你们,免检通过!不过,我还想让你们读课文,不过这次不是朗读,而是默读,默读好,默读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些问题。课题《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汉语言的一大特色,含义深刻,比较难于理解。现在,我们就边读边想:“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提示一下:说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课文中的词句。开始!
师:差不多了吧,谁来说说?
生:三顾茅庐就是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
师:不错,能加上一个谁,就更好了!
生: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茅草屋,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师:很好,不但加上一个谁,还把原因也说出来了。要是能说清结果就更完整了。
生: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诸葛亮盛情难缺,答应了。
师:对,这样就很完整了。你有一个次用得真好,是哪一个?
生齐生说:恳请。
师:对!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就是一个姓刘名备的人,恳请一个姓诸名葛亮,字孔明的人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教师边说边板书“刘备”、“诸葛亮”、“恳请出山”)对吗?
生:对。
生:不对。(同时说)
师:不对?哪里不对?
生:不是姓诸——
师:不是姓诸?那姓什么?你说——(指一名学生说)
生:姓诸。(笑声)
师:真得姓诸?
生:(挠挠头)
师: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来回答吗?你轻轻的读读你妈妈的签名——
生:申屠春红
师:诸葛亮姓什么?
生:可能和我妈妈一样,是复姓,姓诸葛?!
师:不是可能,就是姓诸葛。
师: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还有字,诸葛亮,字——
生:孔明
师:刘备,字——
生:玄德
师:张飞,字——
生:翼德
师:关羽,字——
生:云长
师:还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还有号;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古人的名字比我们现在有趣,是吧?
生:嗯。(好多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下了课,也给自己弄个字呀,号啊,什么的。(指一个学生)你就号富春居士吧!(笑声)
(说明:这节课是在浙江省富阳市富春三小借班上的)
师: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那就是——
生:刘备
师:你对他在这个故事中的表现有一个怎样的印象?
生:它表现得很有诚意。
生:诚心诚意
生:很有耐心,很有毅力,很诚恳。
师:是啊,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读书思考)
师:发现了这些地方了吗?你发现了几处?
生:5处
生:6处
师: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吗?
生:体会到了。
师:你准备怎样把你体会到的东西传达给我们大家呢?
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生:我想我可以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生:表演也是很好的的办法。
师:表演?那可是很难的,不仅要念好台词,还得有表情、动作,不过,可以试一试。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准备一下,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用你认为最佳的方法表达你体会到的一些东西。可以一个人准备,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准备,相互提提建议,相互提高,好不好?开始!
(学生准备)
师:谁先来?
生:我认为从刘备斥责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师:你说具体一点,好吗?
生: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斥责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诚心。
师:刘备和张飞的关系,你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偷偷地在大屏幕上打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兄弟。斥责,就是——
生:责备
生:训斥
生:骂人
师: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
生:好,在第二小节,找到了吗?(笑声)
师:找到了。我读张飞,你读刘备。
(教师像模像样地朗读张飞的话“一个村夫,何必你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生:(朗读)“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师:你看到那个感叹号了吗?该怎么读?吸一口气,再读!
生:(再朗读)“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师:好!谁还有兴趣,也来读一读。
(又有两个学生和老师对读,效果不错)
师:孔明是当今大贤。“大贤”什么意思?
生:(无语)
师:那你们知道管很有钱的人叫什么?
生:大款
师:管那些当红的影星歌星叫什么?
生:(争先恐后)大腕
师:那么,那些武功很好武德高尚的人叫什么?
生:(大叫)大侠
师:像我这样的能把菜做得很好的人叫什么?(笑声)(课前教师和学生谈起过很会做菜)
生:大厨
师:那些很有才能,德行又很高尚的人,叫——
生:(齐声大叫)大贤
师:你们不是知道嘛!(笑声)
师:还有吗?
生:刘备第三次去的时候又斥责了张飞,也可以看出他很诚心。
师:对,而且是大声斥责。还想和老师读一读吗?
生:想!
(教师又像模像样地朗读张飞的话“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根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生:(朗读)“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读得不错)
师:你读的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你怎么如此无礼?”后面停顿了一下,又改换了一下语气。你这一停,到让我想起,刘备在这一停之间会想一些什么呢?
生:可能在想这个猛张飞可能坏了我的大事,不能让他去。
生:我可不能因为张飞的鲁莽,让诸葛亮怀疑我的诚心诚意。
生:毕竟是兄弟,不能太凶了,他就是这个脾气。
……
师:想得真好,一定能读得更好!谁再来读?
(教师再次像模像样地朗读张飞的话“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根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还配上了表情、动作)
生:(朗读)“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有声有色)
师:(朗读)“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配上了表情、动作,声音怪怪的)(笑声)
生:(朗读)“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一幅居高临下状)
师:看看,我们演的怎么样?
生:好!
师:好,怎么还不鼓掌?(笑声,西里哗啦的掌声)
师:还有吗?
生:刘备的这句话“我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天气这么冷,还去——
师:书上有几个描写天气的词,你读读——
生: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
师:多冷啊,刘备饮食要执意前往,多——
生:(和老师一起说)诚心啊!
师:还有吗?
生: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师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持续5秒钟)(笑声)来,一起等候啊!一起来!
生:(陆续有学生站起来,学老师地样恭恭敬敬地等候)
师:你等着,别动。我想,刘备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继续站着)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如果你觉得他说的和你想的差不多,那就坐下去。
生:他会想,待会儿见了面该怎么说话呢?
生:我怎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师:噢,刘备尽在想一些个问题。
生:他在想:我已经来过三次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生:为了诸葛亮,我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它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得备感动了!
师: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师:还有吗?
生: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师:如果不下马步行就不诚心了吗?
生:不下马步行,一会儿见了诸葛亮,就显得高高在上,不够诚心。
生: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师:诚心诚意还有真有假的?(笑声)那叫假心假意。
师:还有吗?
生:刘备回到新野驻地听说诸葛亮回来了,立即叫人备马。从立即这个词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诚心。
师:你看,他读书多仔细。还有吗?
生:刘备见到了诸葛亮,赶紧下拜,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师:这正是太感动了,我都站不稳了,受不了,受不了。(教师作摇摇摆摆状)(笑声)
师:(朗读)“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
生:大将军
生: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可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生:读书人
生: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用我的话说他就是“一介草民”。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那足可以感动——
生:天地
师:诸葛亮(笑声)
师:我们来看,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生:刘备对我可真是一片诚心啊!
生: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一定不会吃亏。
师:嗯,到时候,他还会给个红包什么的。(笑声)
生:刘备这么有诚意,我就出山吧!
生(女):我要是一个女的,我就要嫁给他!(全场大笑)
师:你这是以身相许了。诸葛亮也确实是对刘备以身相许。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大屏幕出示《出师表》节选)
(隐约听到铃声)
师:(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师: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那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生:“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生:“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师:下课了吧?
生:没有。
师:(问听课的老师)下课了吗?
(听课的老师摇摇手,又伸出几根手指)
师:刚才那铃声不是下课啊。那本来我们还可以慢慢的来。(笑声)
师:最后,布置一个作业,背诵《出师表》节选。
生:啊?
师:啊什么?这可是好东西!背下来!
下课。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3
作者:中国教师转贴自:小学语文点击数:54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作者:中国教师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
课前,教师和学生调侃(具体内容保密,嘿嘿……),笑声不断。正前方屏幕上打出关于《三国演义》的简单介绍。
师:孩子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
生齐喊:《三国演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的学习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来,看老师写课题。
(老师很认真地板书课题,同时不断的唠叨)
师:看好了,“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是撇;“庐”字的下面是一个“户”。凭老师的经验,这两个只是比较容易写错的,下面,请大家在书上,课题的右边各写一个,不仅要写队,还要写好。
(学生写字)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课本上写着“已读课文三遍,”,“认真读过课文,”。看来,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现在我检查一下,已经读过课文两遍的请举手。
(所有学生迅速举手)
师:很好,我们接着再检查,已经能保证自己能把课文读得又对又通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陆续把手举了起来,等待片刻,还是有八只小手没有举起)
师:看来,有些同学还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这句话师跟教海泛舟学的,事先没征得他的同意:))那么,我们就用两分钟时间,让这些同学重新唤起自信,让自信的同学更自信。大家来自由的读课文,只读那些你认为最难读好的地方,反复读,力气要花在刀口上。
(学生以哩哇啦地读课文)
师:时间到,这会有自信了吗?
生:有了!
师:好,我相信你们,免检通过!不过,我还想让你们读课文,不过这次不是朗读,而是默读,默读好,默读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些问题。课题《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汉语言的一大特色,含义深刻,比较难于理解。现在,我们就边读边想:“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提示一下:说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课文中的词句。开始!
师:差不多了吧,谁来说说?
生:三顾茅庐就是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
师:不错,能加上一个谁,就更好了!
生: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茅草屋,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师:很好,不但加上一个谁,还把原因也说出来了。要是能说清结果就更完整了。
生: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诸葛亮盛情难缺,答应了。
师:对,这样就很完整了。你有一个次用得真好,是哪一个?
生齐生说:恳请。
师:对!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就是一个姓刘名备的人,恳请一个姓诸名葛亮,字孔明的人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教师边说边板书“刘备”、“诸葛亮”、“恳请出山”)对吗?
生:对。
生:不对。(同时说)
师:不对?哪里不对?
生:不是姓诸——
师:不是姓诸?那姓什么?你说——(指一名学生说)
生:姓诸。(笑声)
师:真得姓诸?
生:(挠挠头)
师: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来回答吗?你轻轻的读读你妈妈的签名——
生:申屠春红
师:诸葛亮姓什么?
生:可能和我妈妈一样,是复姓,姓诸葛?!
师:不是可能,就是姓诸葛。
师: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还有字,诸葛亮,字——
生:孔明
师:刘备,字——
生:玄德
师:张飞,字——
生:翼德
师:关羽,字——
生:云长
师:还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还有号;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古人的名字比我们现在有趣,是吧?
生:嗯。(好多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下了课,也给自己弄个字呀,号啊,什么的。(指一个学生)你就号富春居士吧!(笑声)
(说明:这节课是在浙江省富阳市富春三小借班上的)
师: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那就是——
生:刘备
师:你对他在这个故事中的表现有一个怎样的印象?
生:它表现得很有诚意。
生:诚心诚意
生:很有耐心,很有毅力,很诚恳。
师:是啊,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读书思考)
师:发现了这些地方了吗?你发现了几处?
生:5处
生:6处
师: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吗?
生:体会到了。
师:你准备怎样把你体会到的东西传达给我们大家呢?
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生:我想我可以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生:表演也是很好的的办法。
师:表演?那可是很难的,不仅要念好台词,还得有表情、动作,不过,可以试一试。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准备一下,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用你认为最佳的方法表达你体会到的一些东西。可以一个人准备,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准备,相互提提建议,相互提高,好不好?开始!
(学生准备)
师:谁先来?
生:我认为从刘备斥责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师:你说具体一点,好吗?
生: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斥责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诚心。
师:刘备和张飞的关系,你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偷偷地在大屏幕上打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兄弟。斥责,就是——
生:责备
生:训斥
生:骂人
师: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
生:好,在第二小节,找到了吗?(笑声)
师:找到了。我读张飞,你读刘备。
(教师像模像样地朗读张飞的话“一个村夫,何必你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生:(朗读)“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师:你看到那个感叹号了吗?该怎么读?吸一口气,再读!
生:(再朗读)“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师:好!谁还有兴趣,也来读一读。
(又有两个学生和老师对读,效果不错)
师:孔明是当今大贤。“大贤”什么意思?
生:(无语)
师:那你们知道管很有钱的人叫什么?
生:大款
师:管那些当红的影星歌星叫什么?
生:(争先恐后)大腕
师:那么,那些武功很好武德高尚的人叫什么?
生:(大叫)大侠
师:像我这样的能把菜做得很好的人叫什么?(笑声)(课前教师和学生谈起过很会做菜)
生:大厨
师:那些很有才能,德行又很高尚的人,叫——
生:(齐声大叫)大贤
师:你们不是知道嘛!(笑声)
师:还有吗?
生:刘备第三次去的时候又斥责了张飞,也可以看出他很诚心。
师:对,而且是大声斥责。还想和老师读一读吗?
生:想!
(教师又像模像样地朗读张飞的话“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根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生:(朗读)“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读得不错)
师:你读的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你怎么如此无礼?”后面停顿了一下,又改换了一下语气。你这一停,到让我想起,刘备在这一停之间会想一些什么呢?
生:可能在想这个猛张飞可能坏了我的大事,不能让他去。
生:我可不能因为张飞的鲁莽,让诸葛亮怀疑我的诚心诚意。
生:毕竟是兄弟,不能太凶了,他就是这个脾气。
……
师:想得真好,一定能读得更好!谁再来读?
(教师再次像模像样地朗读张飞的话“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根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还配上了表情、动作)
生:(朗读)“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有声有色)
师:(朗读)“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配上了表情、动作,声音怪怪的)(笑声)
生:(朗读)“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一幅居高临下状)
师:看看,我们演的怎么样?
生:好!
师:好,怎么还不鼓掌?(笑声,西里哗啦的掌声)
师:还有吗?
生:刘备的这句话“我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天气这么冷,还去——
师:书上有几个描写天气的词,你读读——
生: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
师:多冷啊,刘备饮食要执意前往,多——
生:(和老师一起说)诚心啊!
师:还有吗?
生: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师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持续5秒钟)(笑声)来,一起等候啊!一起来!
生:(陆续有学生站起来,学老师地样恭恭敬敬地等候)
师:你等着,别动。我想,刘备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继续站着)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如果你觉得他说的和你想的差不多,那就坐下去。
生:他会想,待会儿见了面该怎么说话呢?
生:我怎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师:噢,刘备尽在想一些个问题。
生:他在想:我已经来过三次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生:为了诸葛亮,我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它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得备感动了!
师: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师:还有吗?
生: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师:如果不下马步行就不诚心了吗?
生:不下马步行,一会儿见了诸葛亮,就显得高高在上,不够诚心。
生: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师:诚心诚意还有真有假的?(笑声)那叫假心假意。
师:还有吗?
生:刘备回到新野驻地听说诸葛亮回来了,立即叫人备马。从立即这个词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诚心。
师:你看,他读书多仔细。还有吗?
生:刘备见到了诸葛亮,赶紧下拜,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师:这正是太感动了,我都站不稳了,受不了,受不了。(教师作摇摇摆摆状)(笑声)
师:(朗读)“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
生:大将军
生: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可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生:读书人
生: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用我的话说他就是“一介草民”。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那足可以感动——
生:天地
师:诸葛亮(笑声)
师:我们来看,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生:刘备对我可真是一片诚心啊!
生: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一定不会吃亏。
师:嗯,到时候,他还会给个红包什么的。(笑声)
生:刘备这么有诚意,我就出山吧!
生(女):我要是一个女的,我就要嫁给他!(全场大笑)
师:你这是以身相许了。诸葛亮也确实是对刘备以身相许。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大屏幕出示《出师表》节选)
(隐约听到铃声)
师:(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师: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那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生:“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生:“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师:下课了吧?
生:没有。
师:(问听课的老师)下课了吗?
(听课的老师摇摇手,又伸出几根手指)
师:刚才那铃声不是下课啊。那本来我们还可以慢慢的来。(笑声)
师:最后,布置一个作业,背诵《出师表》节选。
生:啊?
师:啊什么?这可是好东西!背下来!
下课。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4
因为是借班上课,课前围绕《三国演义》有关常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既检查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熟悉程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一教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就选自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畅;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3、读后想想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
师:谁愿意站起来朗读?
(学生分节朗读)
师:倒数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跟前面不一样,文绉绉的,像“久闻大名”、“光临草舍”、“礼让一番”等词句你们能理解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生:“久闻大名”就是早就听说您的名气了。
生:“光临草舍”就是来到我这么简陋的家。
生:“光临草舍”就是您来到我这么简陋的茅草房。
生:“礼让一番”就是“你先坐,你喝茶”这样的话。
师:也就是客气一番。你们的话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那课文为什么用那些文绉绉的话,而不用你们的话呢?
生:我觉得课文的言语很精练。
生:刘备、诸葛亮都是有学问的人,讲话也就文雅了。
生:刘备、诸葛亮他们的性格谦恭有礼、温文尔雅。课文里的话符合他们的身份。
师:说得真好。言语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仔细体会体会,好好读一遍。
[这里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不同风格,懂得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吻合人物的性格。]
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来,其余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听写几个词语:怏怏而回 谒见 惭愧 辅佐 三顾茅庐
(反馈听写结果,相互纠错改正]
师: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五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吗?
生:“怏怏而回”就是很不高兴地回去了。课文指刘备三人见不到诸葛亮很失望。
生:“谒见”就是去拜访。
师:我到你家来拜访是不是谒见?
生:那不能用。应该是下级拜见上级。晚辈拜见长辈。
师:说得很准确。而且是很有敬意的拜见才叫谒见。
生:辅佐就是帮助别人。课文指诸葛亮帮助刘备
师:请你帮个忙把教室的门关一下,能说请你辅佐吗?
生(大笑):不能说,这件事太小了。辅佐要用在大事情上。
师:对,辅佐就是帮助成就大的事业。
[运用归谬法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程度,适用范围,把词语教活。]
生:“三顾茅庐”就是三次去拜访茅草房。
师:是拜访茅草房吗?
生:是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师:连起来说完整。
生: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师:对,这就是课题的意思。请你们迅速搜读课文,在课题前加上拜访的原因,课题后加上拜访的结果。自己试着连起来说说,要求语言通顺连贯。
(学生边默读边作记号)
生: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就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生: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就三次到茅草房里去拜访。诸葛亮看到刘备很有诚意,就答应出山,并辅佐他打了很多胜仗。
[解释课题,补充课题。通过课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降低了概括文章内容的难度,又引导学生学会了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新方法。]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当时正是东汉末年,豪强四起,群雄割据。有董卓、吕布、袁绍、袁术、曹操、孙权等,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战争,百姓是苦不堪言。刘备见此决心匡扶汉室,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统一大业。读了课文,你能谈谈对文中刘备这个人物的印象吗?
生1:刘备是个对人诚心诚意的人
生2:刘备是个礼贤下士的人。
生3:刘备是个求贤若渴的人。
师:是啊,刘备这个人物形象逼真鲜明,跃然纸上,令我们过目不忘。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能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的语句,然后可选择一处加以评述,也可组合起来评述。
1学生默读,自划,评述
2同桌轻轻交流
第二教时
师:上节课我们对刘备这个人物进行了研究,现在来交流一下。
生1:我从刘备对张飞的两次斥责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因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亲如兄弟。可是现在为了请诸葛亮不惜斥责自己的兄弟。足见对诸葛亮的诚心。
师:你说得真好,第一次是斥责,第二次是大声斥责,你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
(学生读得很冲,给人骂的感觉)
师:你这个刘备好凶啊!虽是斥责,但毕竟是兄弟啊!
(这一“挑逗”,学生领悟了,读的语调更合情理了。)
师:这就叫聪明。一点就通。还有愿交流的吗?
生2:我从“刘备还有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以看出他的诚心。”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听课教师一片掌声)
师(大为佩服): 了不得,你怎么知道?
生:我从电视上看来的。
师:看了能记住,记了能用上,就是好本领。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生3:我从“轻轻敲门,恭恭敬敬地等着,等了好长时间”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那么长时间,自始至终这样恭敬的,一般人肯定做不到。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程门立雪》,我们深为感动,但那是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可文中刘备是大汉皇叔,一方诸侯,已是名闻天下,连曹操也说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个。而诸葛亮当时只是一介草民,平头百姓。而且刘备当时已有47岁,而诸葛亮却只有27岁,刘备能做到如此恭敬,真是令人叹服。[句与句的联系,渗透人文内涵,与故事背景联系,教师适当介绍,促进语言内化。]
师:你们认为读好这段话,应该强调那些词语?
生:我觉得像“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好长时间”这些词语都应强调。
师:说得好。不知你读得好不好?
(学生读得很投入)
师:你真聪明,把“轻轻敲门、恭恭敬敬”读得较轻,把刘备的诚意给读出来了。有时轻读也是一种强调。还有补充吗?
生4:我从“下拜、谒见、恳请”这些词语可看出来。因为从身份、地位、年龄上来看,刘备根本不需要如此客气,如此谦逊的。
师:你分析的很准确。
同学们寻找得很全面,很准确,分析得也很透彻,但只是零星的、分散的表达,现在我增加难度,要求同学们寻找一个好的方法,把它整合起来概括地回答。先自己试试。
(学生自由准备,同桌讨论。)
生:我觉得刘备邀请诸葛亮很有诚意,当他前两次拜访诸葛亮都不在时,他毫不气馁,第三次又前往;当张飞对诸葛亮不敬时,他是大声斥责;当他离茅庐还有半里多地时,就下马步行;当知道诸葛亮还在睡午觉时,他就在檐下恭恭敬敬地等待;当见到诸葛亮时,他赶紧下拜。这些足见刘备的诚意。
师:这位小朋友真聪明,用“当------时,刘备-----”的句式把内容整合起来表达,效率就提高了。
生:我从刘备的说话上看出来,他称诸葛亮是当今大贤,见到诸葛亮用”谒见、恳请“这些谦恭的词语;从行动上看出来,雪一停马上起身;未到茅庐就下马步行;诸葛亮睡午觉就恭敬等候;见到诸葛亮是赶紧下拜。
师:这位同学根据语言、行动归类表述,简单明了,更是技高一筹。
生:我还从张飞和刘备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上可以看出来。刘备是那么诚心,而张飞却是那样无礼。
师:是啊,文中的张飞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觉得张飞是个怎样的人?哪里看出来?
生:我觉得张飞是个很卤莽,不懂礼节的人。从他说三句话可以看出来,“叫来得了;一根绳子捆来就是了;放一把火,看他起来不起来?”
师:仅仅是卤莽吗?你还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他的火气是越来越大了,他发火是因为张飞很敬重刘备,大哥在他眼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现在受到如此怠慢。他能不生气吗?
师:你真聪明,因为敬重所以生气。你能把这三句话的味道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但没那种气势)
师(提醒):张飞说话多干脆啊,“得了”,“就是了”,“看他起来不起来”,这就是张飞的语言啊!这些词你得把握好,再来试试。
(生读,朗读质量明显提高)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5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的英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并说说理由。
生1: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智慧的化身。
生2:我最喜欢的是赵云,因为他智勇双全,忠心耿耿。
生3:我喜欢的是刘备。因为这个人有雄才大略,而且知人善任,礼贤下士。
……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课真丰富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备,学习关于他的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三顾茅庐?
生2:为什么三顾茅庐?
生3: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么样?
师:带着这些疑问,请同学们根据课后的生字词条,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3、读后想想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件事。)
生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有滋有味,很投入。接下来二人小组互读检测。
二人小组互读检测。
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你给同桌纠正的一个字的音很有代表性,你给大家再说一次好吗?
生1:我纠正的是“着”的读音。这个字有四个读音。分别是zhe zháo zhuó zhāo.在课文中的这句话中应该读“zháo”.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有这么多读音的?
生1: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可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多音字的音也会发生变化。还有一个同学给组员范读的那个长句子也读得特别棒。请她来给大家范读以下。
(生有感情地范读)
师:这个句子很难读,但她却读得很到位。大家也像她一样读一读吧。
生读。
师:还有一个同学给组员纠正了“诸葛”的读法,大家也来听听她的高见吧。
生:“诸葛”是复姓,类似的复姓还有“欧阳、令狐、东方……”读的时候,“诸葛”两个字应该连得紧一些。
师:看来我们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自学的很不错。接下来快快动笔,自我检测一下吧。
(完成学案“基础达标”1——4小题)
汇报交流。
组1:我们小组发现第一小题中有两个字很容易写错,现在由我的组员把它写在黑板上。我来给大家讲一讲。“茅”是形声字,上边的“草字头”代表它的意思,下边的“矛”代表它的读音,切记最后一撇不要丢掉。“恭”字下边的两点是横点,它和我们学过的“增添”的“添”是一样的。
师:小老师当得真不错,通过形近字的辨析也是掌握生字的一个好方法。
组2:我在做第2小题的时候,由于对多音字“塞”的读音不太明确,我把“茅塞顿开”的“塞”(sè)读成了“sāi”,幸亏我的组长及时给我纠正了。
师:看这个组长多称职呀。这个字的读音你明确了吗?再给大家读一读吧。
生读。
组3:我们小组在做第三题的时候,从字典上查出“顾”有很多义项,在“三顾茅庐”这个词中是当“拜访”讲。
师:哪个小组还能把“顾”的其他义项说一下,并给大家组个词。
生:它还有三个义项,第一个是转过头看,比如:环顾四周。第二个是注意、照管,比如:奋不顾身、兼顾。第三个是商店或服务行业指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比如:顾客。
师:看来查字典也是我们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一种好方法。继续交流,还有问题吗?
生无人举手。
师:孩子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学案中设问导读的1----2小题,再把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一次,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生读课文,完成学案中设问导读的1----2小题。
师:孩子们,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1:“三顾茅庐”的是诸葛亮,三顾茅庐的目的是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生2:“三顾茅庐”就是刘备诚心诚意的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师:这就是课题的意思,通过解释课题、补充课题,也是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们小组通过查字典,还知道了“三顾茅庐”现在的意思是诚心诚意的一再邀请别人。
师: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接着交流吧。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中出现了四个人物,它们分别是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张飞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太好,他要用一根麻绳去把诸葛亮捆来,可见他是一个粗鲁、无礼的人。
师:有理有据,真不错。
生:刘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三顾茅庐可以看出刘备是个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礼贤下士的人。
师:有道理。
生:我来说说诸葛亮,他给刘备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可见此人有雄才大略,有先见之明,是个了不起的人。
师:很会动脑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文中写关羽的话不多,但从他不同意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可以看出他没有远见卓识。
师:是啊,文中刘备、诸葛亮、张飞等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我们过目不忘,那么作者是怎样从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去刻画他们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究。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6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
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恼甯兄=淌σ泊笊识量挝模雀桓鍪痉叮痔逑至私淌σ彩茄暗幕锇椋逑挚翁靡彩墙淌ρ暗某∷?br/>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诚心诚意)培养学生现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
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
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多维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
6、小组交流。
经过刚才充分的默读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此时的小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
(1)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围绕某个小问题争论不休;
(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嘴里获取信息。
这是课堂立体结构的进一步拓展,也是由个体学习过渡到小集体学习,个体智慧在谋求集体智慧的主体发展。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组学习绝不是为求同而合作学习,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
7、全班交流。
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引导学生把自己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读好,做到读要到味。
8、引导学生整理板书。
集体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体的认识结果。
刘备的诚心:
(1)轻叩柴门——真心;
(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
(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
(4)斥责张飞——齐心;
(5)下拜谒见——尊心。
诸葛亮的妙计:
(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
(2)故意回避——试探;
(3)聊天——面试。
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
9、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作了老总,去招聘人才,或者你是当今大限,对你会有何帮助?
跳出语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真正实践了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发展之路上。
三、结课出示教师的对联。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知道一种新的读后感的写作形式。
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独立预习,自学质疑
课前布置预习:读一读,了解文章大意;写一写,掌握生字音形;
查一查,弄懂词句意思;想一想,思考课后习题;
搜一搜,查阅相关资料;问一问,提出疑难问题。
二、整体感知,梳理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三顾茅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为什么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这个故事从哪里来的?(出示课件,交流搜集的材料)
3、出示生词:
诸葛亮 辅助 尊重 卧龙 半晌 时辰 策略 讨论
青翠欲滴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群雄纷争
轻声读,指名读,分析字音字形,齐读。
三、紧扣重点,品读感悟
1、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出示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家,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a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去隆中前(出示对话)
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来到隆中,刘备又是怎么做的?(出示片段)
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
③文章的哪儿还反映出刘备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b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读出情感。
c、刘备是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呢?
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四、总结升华,拓展运用
1、通过学习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张飞呢?
2、带着对人物的品味理解,再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抄写在听记本上。
3、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看看书中的原文是怎样写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 备:尊重人才
↓
诸葛亮:雄才大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8
8.三顾茅庐(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学习思路:
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学习准备:
cai课件、《练习纸》等。
预设过程:
(一)启迪,方言逗乐暖诚意(课前)
1.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说我叫肖绍国)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从大屏幕上看到的)(你真善于观察)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学生说肖老师)是朋友就应该直呼其名,我叫——(肖绍国)谁来叫我的名字?(如果没人叫,教师说一句谚语:老虎赶车——没人敢)(指名学生叫肖绍国)(教师接——哦,在这儿,我给大家上课来了;到!并作立正状)
2.同学们,知道我来自哪儿吗?(湖州)想不想听听湖州话?(想)好!我说一句,你先猜猜是什么意思?再学着我说一说,好不好?
教师说——今天跟大家一起合作,我真快乐!(纯正的湖州腔)(学生猜、学)
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快乐吗?(学生发话)(跟这么多朋友相聚在一起,特别是看到你们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当然是件快乐的事)
好了,你们能不能说一句衢州话,让我也来猜猜、学学?(学生说衢州话,教师学猜、学)
3.看来说好普通话可真重要,大家都说普通话,五湖四海的人们才好沟通。同学们,我们大家都互相认识了,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好!上课!同学们,你们真可爱!)
(二)感觉,第一印象落诚意
同学们,上节课在你们语文老师的帮助下,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像?
(学生说话:礼贤下士、求闲若渴、真心诚意、一片真情……)
(方案一:如果学生一开始说出“礼贤下士、求闲若渴”等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到不了“诚心诚意”上去,教师导:这个词语用得好,文绉绉的,你从哪儿找到的?我怎么没有发现,你真会读书!——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若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刘备?——“诚心诚意”)
(方案二:如果学生一开始说出“诚心诚意”,教师先板书“诚”,继续让学生说其它的词语,总结:是呀!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若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
(板书:诚)
(三)锁定,揣摩对话悟诚意
1.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最能体现刘备诚意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
3.多平台交流——
a.师生对读——预热
当一学生读到以下这组对话时:(大屏幕出示)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
——(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
方案一:
◇若学生一上来把“胡说!”一词读得不错,教师则启:你这个“胡说!”读得特别有味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我要读出斥责的口气)——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其:“求贤心切,一片诚心”,(学生接话,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就是非得——刘备出马,(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学生接话),谁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再指名一学生读)——若学生把“大贤”一词读得不错,导——我觉得你“大贤”一词也读得不错,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说话)是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那份诚心、那份敬仰(齐读刘备的的话)——在刘备眼中诸葛亮是“大贤”,而在张飞眼中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学生接话)谁来读读张飞的话(指名一学生读)谁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猛张飞”的感觉?(再指名一学生读——真不愧为“猛张飞”!)——来,我读张飞,你们读刘备,我们来进行一次对话。(分角色对读)。
方案二:
◇若学生一上来把“大贤”一词读得不错,教师则启:“大贤”这儿读得特棒,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说话)是呀!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那份诚心、那份敬仰(指名一学生读)若学生把“胡说!”一词读得不错,导——你除了“大贤”这个词语读得不错外,“胡说!”这儿也读得很棒,你为何要这样读?(我要读出斥责的口气)——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兄弟,可见其:“求贤心切,一片诚心”,(学生接话)谁来读出斥责的口气,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就是非得——刘备出马,(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感受感受。(齐读刘备的的话)在刘备眼中诸葛亮是“大贤”,而在张飞眼中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谁来读读张飞的话(指名一学生读)他哪里读得好?(学生说话)你们了解张飞的性格吗?谁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猛张飞”的感觉?(再指名一学生读——真不愧为“猛张飞”!)——来,我读张飞,你们读刘备,我们来进行一次对话。(分角色对读)。
方案三:
◇若学生一上来读得很一般,教师则导:能说说你对这组对话的体会吗?(为了请诸葛亮,刘备斥责自己的弟弟,可见他的诚意)那谁能读出刘备斥责的口气呢?——下面按“方案一、方案二”走。
(2)教师导:刘备怒斥张飞的背后是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啊!(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
b.自由对读——亲历
这个同学是抓住刘、张二人的对话来体会刘备的诚意的,真好!还有哪些同学也是通过刘、张二人的其他对话来体会的,你来读——(随学生朗读完,大屏幕逐个出示)(第一句暂时隐蔽)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1)你们同桌,或者前后同学,你读张飞,我读刘备,选择三
组对话中对你们触动最大的一组,先自由读读,等会儿,请你们展示。(学生合作分角色读)
(2)好,哪两个同学先来?有人说,听话听音,你可要认真
听,看看你能听出些什么?
a.当学生读到第二读组对话时,(导:你们俩读出了话中之意)教师启:你听出了什么?(听出了张飞的埋怨,刘备的诚意、气愤)是呀!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谁不会埋怨呢!谁也来埋怨一下?(指名一学生读张飞的话)面对着张飞的埋怨,谁来教训他一下?(指名一学生读刘备的话)教师接:刘备真可真是用心良苦呀!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齐读刘备的话)
b.当学生读到第三组对话时,(导:你们俩读出了弦外之音)教师启:你们听出了什么?(听出了张飞的不耐烦,刘备愤怒)你注意到刘备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吗?(大声斥责)大声斥责的口气是怎样的?谁来读?(指名一学生读),谁跟他读得不一样?(指名一学生读——你给自己的朗读打几分?——推荐一个同学再读)教师导:刘备越大声斥责,越可见其拜访孔明的诚心!(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
c.当学生读到第四组对话时,教师启:你们又听出了什么?(学生说话——导:他就怕张飞失去了礼节)
c.集体引读——升华
(1)来,让我们连起来,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吧。(大屏幕上四组对集中出示)我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读中来,行吗?谢谢!一、二组读刘备,三、四组读张飞,准备——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学生读)刘备斥责他——(学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学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学生读)张飞想了想,知趣地说——(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
d.创新对读——滚烫
(1)导:张飞经过刘备这番教导,也就知趣的随着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孔明,张飞的牛脾气又发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学生齐读张飞的话)(这张飞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2)而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像到刘备会说些什么?怎么样地说呢?
(大屏幕出示)
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刘备 说:“ !”
(3)同桌之间先说说——交流。
(教师评价点:抓提示语“斥责——大声斥责——怒不可遏”,
◇ 你们真是刘备的知音啊!
◇ 嗨!还真跟刘皇叔真心有灵犀呢!
◇ 如果我是刘备,我会对你说:知我者,非莫属也!)
(3)短短的一组对话,我们就从张飞的不耐烦、鲁莽中悟出了
刘备的一片诚心。(板书:诚)刘备的这份诚意可真是令人感动呀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斥责”“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为。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知道相关内容吗?
1、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2、师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豪迈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历史的情境,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习)
一、复习导入——显现主题
1、上节课,我们和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两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草屋拜访他,可惜都没有碰到,关羽和张飞都不耐烦了,刘备呢?(不灰心)对,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相请诸葛亮?
二、探究刘备言行——品味诚心诚意
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说说你的体会。
读课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品读(第三节)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长?(一里等于500 米,半里为250米)你体会到了什么?
b 下马步行:态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诸葛亮的恭敬态度吗?(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a从“轻轻、恭恭敬敬、等”几个词语中看出刘备礼贤下士。
b 你认为怎样的站才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想亲自体验一下吗?我们来学学刘备。让学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钟)
c半分钟的等待,你有什么感受?
半分钟的等待已经让我们心急如焚,那刘备等了多少时间?
(3)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此时刘备会如何拜见,诸葛亮又会说些什么呢?
a 表演相关内容。
b请问刘备,你为什么要用拜见一词呀?
老师知道“拜见”指针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长辈,感受到什么?
(礼贤下士、虚心求教)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读、思、议、看,借书童之口领学生悟刘备的这份诚心诚意,对课文中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读与说结合,在文章的空白处想象、补白,使学生披文入境,展现了语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
三、认识张飞人物形象——感悟诚心诚意
(一)体会反衬作用
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张飞的无理)
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读一读,你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
b、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作者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四人小组讨论)
(作者采用对比反衬写法,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2、你们认为作者描写张飞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你们用朗读来告诉我。
对比读(出示刘备张飞的对话,选择合作读——点名读)
理解刘备为什么对张飞要“斥责——大声斥责”?
3、根据录像配音本节内容
(二)丰富张飞形象
1、同学们真厉害,从张飞的言行描写中也读懂了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么张飞仅仅是个莽汉吗,张飞身上有没有闪光的地方?你们还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交流:(桃园结拜、长坂桥上单身吓退曹操十万大军、关羽死后张飞的眼睛都哭出了血。)
3、师:张飞也是个英雄,十分讲义气、英勇、对大哥忠心耿耿。
四、拓展延伸——升华诚心诚意
讨论问题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节)
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a、“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b、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c、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读。
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
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胜仗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来刘备称帝蜀国,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3)理解最后一句话。
(设计意图:拓展教学,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送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你看这么美的景色,谁能美美地读?指读,齐读并出示相关练习访说 。
五、朗读品味并总结:让我们走向书本,向古人学习,做一个智慧的现代人!
板书: 三顾茅庐
张飞—— 刘备 —— 诸葛亮
诚心诚意
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
设计思路:本课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课文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描写,一次比一次详细。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致入微地刻画,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线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在学习形式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式解词、配乐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0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是国标本教材四下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罗贯中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改编而成的,文章任务人物形象描写栩栩如生,文字背后内涵深刻,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紧扣一个 ‘读’子,在读中感悟一个“诚”字,重点处让学生多读、多悟、自读、自悟,力求读出‘诚’,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在使用本科教材时,将隆中的景色描写置前,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后面的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学的更加紧凑。
在全文读完以后,我将原著的内容,比如歌曲、电视剧片段引入语文课堂,使教学资源得以整合,而这些资源都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刘备的求贤若渴,
第二、努力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主动探究的教学。
我努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体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积极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重视,享受成功的快乐,这节课始终是以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这条主线来写的,也是唯一的一个中心问题来组织探究学习的,那么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得到了发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是从景入手,以景点人,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出刘备的诚意,感悟刘备的诚意,这正是本科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找一找、读一读、演一演刘备的诚心诚意,比如让学生找到表现刘备动作的词和句子,恭恭敬敬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以有的生活经验体验刘备的诚意,在感悟的基础上再度课文,插图的作用不可以忽略,在学生读到刘备轻轻敲门这个环节中,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扮演刘备,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人物的神态,动作,还有语言,让学生在表演当中拓展读书的空间,读出文本以外的语言,切实的体会刘备之诚,然后再来朗读重点的段落,学生置身文内,实现了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任务,我借学习《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所以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回去以后读一读《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在教学的过程适时地插入了片段欣赏:
1、在学生品读刘备斥责张飞的话时,通过朗读,学生基本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这时我插入了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中的结义时说的一段话: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再拜而说誓约:"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原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学生读了这段话后,既从张飞和刘备的关系上理解到刘备为了诸葛亮而斥责自己拜把子的兄弟,真可谓是求贤若渴;又对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2、在了解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体会了其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提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欣赏,我又不失时机地插入了课外阅读欣赏片段。我问学生:刘备这样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创立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精神所感动,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这以后,诸葛亮忠心耿耿,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你们知道有哪些战斗吗?(学生纷纷讲了自己了解的一些故事)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故事,可以自己去阅读一下《三国演义》。学生通过阅读,既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又从中受到了道德情感的教育,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3、在课文上完后,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利用阅读课开展了一次《讲三国故事》的活动,这不仅是对文本的一种升华,而且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在班上刮起了一阵"三国风。"
生字教学的几个层次
生字词的教学是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如果生字词的教学不过关,语文素养的提高、情感的熏陶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低年级的字词教学更要抓好、抓实,使学生在学字、学词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字词的方法,形成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课标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儿童的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就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自主的识字。教生字,教师常用的几个环节:读文圈画生字——带音读生字——去音读生字——理解生字——识记生字——扩展运用生字——读文巩固生字。这几个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形象到抽象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即感知——理解——记忆——运用。各个环节的操作教师注意把握节奏、关注学情、启迪思维、调动情感,做到张弛有度、富有情趣。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难点:
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
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 顾:拜访 ;茅庐:草房子
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
2、再读课文 “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2)检查自读情况 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茅庐 诸葛亮 茅塞顿开 捆来 尊重 卧龙 恭恭敬敬 秀丽宜人 吩咐 讨论 群雄纷争 分析 半晌 时辰 辅助 潺潺 策略 疏疏朗朗 下榻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半晌:半天 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
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 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
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
四、过渡
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 抄词
(1)、齐读生词
(2)、指导书写:茅、诸、葛、捆、尊
(3)、完成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1节。
过渡: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他没有就此罢休,这第三次,他们见到诸葛亮了吗?
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
1、 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
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
齐读 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
(2)交流:a、齐读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
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
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 轻轻地走 恭恭敬敬地站、等 快步走)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
(2)、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3)、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
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 同榻 一起)(关系亲密)
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说说理解!
四、总结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刘备终于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也从中领略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学们可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两次拜见 没见着
上路前
第三次拜见 见面前
见面后
亲密友情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2
创新与实践
1、这篇课文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你可以把原著这一章节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的用意。
2、描写人物时如能从细微处去刻画,会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请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人,挑选一个进行一段细节描写。
提示:
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显得很窘迫。白皙的脸涨得红红的,像喝醉了酒似的。手不知放在哪儿才好,眼皮从几缕漂亮的刘海后面不停地翻上翻下,黑葡萄般晶莹的眼珠闪动着聪慧的光芒,却不敢正视我们。高高的鼻梁下面,一张小巧的嘴巴紧紧地抿着。脚不停地在讲台上挪来挪去,腿似乎在微微颤抖……
附课后练习4提示:
(1)这是一句比喻,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2)这是一句比喻,把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分析之后的感受,比作了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句是喻体。
(3)这是一句比喻,刘备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水一样。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附课后练习5提示:
我来到祁连山数十里外的戈壁滩上,只见这儿一片辽阔,视线无阻,黑色的戈壁滩衬托着白色的雪峰,格外分明。此时日光从西方射来,正好使我领略了祁连山的另一侧面。在这柔和的光线下,雪却更加清晰,每一山峰上层层峦岭,道道峡谷,像雕刻出的缕缕冰纹,交相映错,而群山却是雪的峰、冰的剑,森然罗列,浩淼相联。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3
之一
作者:魏塘三小 金 凤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揭题解题,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解释“顾”、“茅庐”的意思。
2、简介课文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谈谈你对刘备的初步印象。(小黑板出示)
2、交流。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可以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说,我读懂了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再问:还有哪些同学也发现了这一点?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以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顾。
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同学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中刘备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二顾 三顾 怎样一个人
刘备(言、行、神态) 问……又问…… 失望而回
张飞(言、行、神态) 失望而回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分辨文章的详略。
二、出示一篇例文,让学生分辨详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四、总结全文。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4
作者:米兰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7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三
米兰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教学生字新词
1、生字字形教学;
2、指导书写:茅尊恭卧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六、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
第二段(2—4)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第三段(5)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我的教学特色:“以读代讲”和“以读悟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能够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五)、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理解品味,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六)、教具准备:挂图
(七)、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说学情: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少年读本,初步了解一些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能力。
三、说教法:
1、以读代讲法:也就是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悟情。
2、由“因”导“果”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诚心诚意”这个成语,懂得诸葛亮之所以愿意出山,是因为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
四、说学法:
1、合作探究学习法。
2、自读自悟学习法。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并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3、初步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哪一位同学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分别是哪些?《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这些人都是谁的手下?(板书:刘备),这些智勇双全的人为什么都愿意跟随刘备打天下呢?看来刘备这个人物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刘备的一个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板书:诸葛亮,并教学“诸葛”,我们也叫他孔明,不过他称自己为卧龙先生。谁还能说出其它的复姓吗?)
2、由这个题目同学们你还想问老师或自己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感受“诚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要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自己主动想办法识记,并想一想每一小节讲的是什么?课文讲了什么?
2、检查朗读,交流反馈
①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随即正音。
②教师谈话过渡:这一自然段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天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张飞和关羽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便给童子留个口信:“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说:“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是一个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本课就写他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③理解“结拜”这个词语的意思。它还有个什么故事?
④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前半“描写卧龙岗景色”这一部分,理解“蜿蜒起伏”、“青翠欲滴”和“秀丽宜人”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⑤大家齐读“刘备是怎样拜访诸葛亮的呢?”这部分内容。
⑥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群雄纷争”和“茅塞顿开”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⑦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如鱼得水”这个词语来理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的目的,同时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潜心阅读文本,学生为学习主体真正得以体现)
(三)再读课文,探究“诚意”。
1、像诸葛亮这样有才华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过他,但他都婉言谢绝,为什么刘备请他,他就答应了呢?你觉得刘备有什么过人之处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说说。
2、同桌交流、合作探究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诚心诚意。刘备的三次拜访一次比一次更显诚意。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认读规律、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先对课文有个浅层次的感悟,从而为深层次的感悟打下基础)
(四)指导写字,巩固新词。
1、完成课后练习2、用钢笔描红。
2、先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五)小结全课,细细回味。
三、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卧龙
结拜
诚心诚意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刘备的诚心诚意,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 二 教 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三国》中极为脍炙人口的一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知道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现在,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课文详写的是“三访孔明”这一部分,也就是“3、4、5、6、”自然段。
2、初读三顾内容,要求:1、长话短说,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直接写刘备及侧面写天气、张飞等语句的品读,已经感受到了刘备的那份真诚,对吗?板书——诚
师: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诚心的语句划下来,学生默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推敲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1、屏幕出示“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重点点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
师:老师不明白了,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前呢?学生交流(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高高在上,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板书——下马步行)
哦!原来如此,你们可真懂刘备的心哪。指导朗读,读指名——(点拨:真会读书,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这几个词上加强了语气,感觉刘备的心意更诚了,来,我们学着读读这句话。——齐读。
2、出示句子:“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理解“恭恭敬敬”,从字形上感受“恭敬”——表演“恭敬等候的样子”,师:你认为要读好这句话应该强调那几个词呢?(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指名读——齐读。板书——阶下恭候
3、第5自然段
(1)从语言中可见身份、地位不同。
(2)“赶紧”板书——下拜谒见
师追问: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按照道理应该是诸葛亮给刘备下拜才是啊。但刘备并没有计较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主动去结交有德、有才的人,刘备的这一番举动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礼贤下士
小结:同学们,就因为作者关注到了刘备“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见”这一些细微举动,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情真意切,真是——细微之处见真情啊!还有吗?
4、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你不用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1)大家有印象吗?这可是张飞第二次受到刘备的斥责了,找到“第一次斥责”之处,并读一读,
(2)大家看,张飞第一次受斥责是因为——(言语不恭),那这一次斥责呢?是因为——(做法粗暴,无礼……)指导朗读两次斥责的话
(3)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意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思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 )指导朗读男读张飞、女同学读刘备,师读其他部分。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才有先前的“叫”,到后来的“捆”,甚至是“烧”,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人物的理解,自选一段,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味道,读出人物的神韵来。
三、课内练笔,丰满人物形象
师: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请读最后一段话,找到理由。
你知道有哪些胜仗?屏幕显示: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很多很多胜仗,而且最后建立了蜀汉王朝。顺势理解“辅佐”你想,到那时,张飞、刘备、诸葛亮回忆当年三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写在书本上。
想起当年三顾茅庐的情景,(张飞、刘备、诸葛亮不禁感慨万千,他想:( )
学生交流,随机补充《出世表》
2、师: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完成板书——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
斥 责 张 飞
诚 下 马 步 行 礼贤下士 阶 下 恭 候 求贤若渴
下 拜 谒 见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篇17
本文略写了刘备前两次拜访,详写第三次拜访。文章特点明显:
1、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2、精妙的比喻。本课共有三个精妙的比喻句,比喻句的结构大体相似。“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刘备听了顿时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朗读,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并从中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注意积累或迁移运用。
3、本课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三自然段,精彩在哪?其一,是细节描写。作者按顺序娓娓道来,“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与虔诚。精彩之二,环境烘托。本段开头有一段秀丽的环境描写。如“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巧妙地衬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一▲
我认为这一课,对比手法运用较为巧妙,第二自然段张飞的无礼和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相对比;刘备决定去第三次和关羽、张飞的不同意相对比。这都是明显的对比。
此外还有隐含的对比,即人物身份的对比。
一、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二、在理解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前”“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时,也可以提醒学生人物身份的对比。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只有27岁,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就这样,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前”“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从而使学生对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有更深的认识。
二▲
第一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这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它选自中国古典名著,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定要能激发学生读名著的欲望,还要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并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的欲望。于是在开头我作了这样的设计,通过上学期有一单元表示人才华横溢的成语的回忆带领学生认识诸葛亮,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那个群雄纷争逐鹿中原的东汉末年,像刘备这样有着统一大业的雄心大志的主子对人才的渴望。以此来吸引学生眼球,将学生的目光定格在为什么像曹操、孙权、董卓这样的拥兵数万,占据险要地段,却得不到诸葛亮,而没有一兵一卒,徒有一皇叔虚名的刘备却能请得诸葛亮是何原因,刘备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而走进文本。
第二环节让学生到文中发现刘备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诚心诚意。然后让学生和文本进行亲密接触,用心去口味刘备的诚心诚意。
小结课文时让小三国迷来谈谈诸葛亮出山后都为刘备打了哪些胜仗?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来激学生对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读史使人明智,再让学生谈谈刘备求贤渴、礼贤下士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发,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并让他们写成一句座佑铭,就并告诉他们这可是一条成功秘诀,把他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每天读两遍提醒自己,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第二环节的操作我设计了两个语言实践活动.
一、想像张飞、关羽的心理活动感悟刘备诚心诚意
预设:张飞的无理也不是没有理由,请你们读读两资料(补充他们桃园三结义、两次去茅庐未见诸葛亮的资料)想像此次三顾茅庐,张飞说这段话时的心情。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兄弟关羽张飞都不同意。关羽想张飞想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听闻此言,刘备想于是他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不是手足亲似手足,关羽、张飞的生气是因为体恤兄长,觉得哥哥降低身份放下架子来请了两次,这诸葛亮一介村夫也太不识抬举了。刘备和关羽张飞自桃园结义后,整日形影不离共计大事,而此番却叫张不要去,可见他真的生气了。他气他们的什么?是关羽、张飞的不尊重人才,不能理解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是他们的莽撞性格怕见了诸葛亮惹出乱子,拂了他的一片诚心,因而这里又有一种对兄弟的体贴。因此我补充了两份材料,这样对于刘备的认识会更饱满,他不的尊重人才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敬重。对关羽张飞如是,对诸葛亮如是,所以他能赤手空拳打江山,他的部下大多是别人的降将,却没有一个人再背叛他。这便是刘备的成功之道,也是学生应该从这节课上能得的至宝。
二、想像诸葛亮本人在耳闻目睹刘备的所作所为时的心理活动。
此处通过对诸葛亮心理活动的再现,为下文他君臣二人的亲密无间,如影随形作一个铺垫。以诚待人,使双方都敞开心灵,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君是名君,臣是贤臣,才使无不兵一卒的刘备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基业,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更使刘备尊重人才的美名得以传扬。
三▲
从“刘备”的“诚”入手,似乎能带动全文。
1、为什么“诚”?
2、怎么样“诚”?
3、“诚”的结果!
四▲
1、务简求实。环节务“简”,试想环节过于复杂,连老师听起来都不甚清楚,何况学生?目标求“实”,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学到什么?窃以为:思想来说就是尊重人才,就表现方式来说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此外还有环境描写对人物特点的烘托。
2、同意陆老师的看法。我还以为:“三”顾茅庐本身就说明了“诚”,打动诸葛亮的还在于刘备的尊重,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贤臣择主而侍”所以我以为一要解决“尊重问题”,二要解决“人才问题”。
3、想象人物心理,我以为甚好,有助于更深入理解“为什么尊重”“尊重的结果如何”。
4、仿写要慎重,学生一旦动起笔来,令人心焦,难驾驭。
5、我的板书: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诸葛亮
(尊重)------(人才)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三顾茅庐》教学实录(优选1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语文作文教学反思范文,2024年学生防溺水安全教案,教学经验交流报道范文,高中音乐教学反思范文,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