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篇: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劳动,三易其稿,以毕生精力写成的192万字本草学巨著。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对后世中药学...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本草纲目读后感500字(推荐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劳动,三易其稿,以毕生精力写成的192万字本草学巨著。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对后世中药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本草纲目》离不开李时珍先生,他对当时盛的方士邪术、迷信妄说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李时珍敢于对“古人”、“圣人”、“经典”持批判的态度,敢于冲破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在药物鉴别方面,他指出了前代本草著作中的许多错误,李时珍比较注重向人民学习,注重实践,注重调查研究。他注意总结群众中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重视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他重视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的唯心估量和从书本到书本的不务实际风气。李时珍认为只读万卷书不行,更要走万里路,他十分重视实践经验。李时珍通过自身尝试、服药和对病人的观察才肯定了某些药物的疗效或鉴别方法。李时珍所以能够写成《本草纲目》这一巨著,不是什么“生而知之”的“良知”“良能”,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他注重实践,敢于革新,重视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发明家、科学家,李时珍就是其中之一,并被列为世界科学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
第二篇:本草纲目读后感
对中医学科本身而言,《本草纲目》以一种百科全书的方式,从中医角度对尽可能多的事物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对客观的结论,这种学科行为,是空前的,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而实际上,就中医学科自身而言,这种行为是我们需要持续执行的。毕竟,新生事物很多。清代有中医学者对“青霉素”等物质进行“性味归经”的辩证分析,这种尝试值得我们肯定,但毕竟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完全无法与《本草纲目》相提并论。而现代很多中成药药物,会选择某些合成药剂(即“西药”)作为参与成分,所依赖的,也是一种初步的综合治理思想,而“君臣佐使”的配药原则意识相对有限。其所欠缺的,就是对于新生的药物,有着中医角度系统地认识。这种认识,几百年前的《本草纲目》有了值得我们肯定的尝试,然而可惜的是,后续学者继续进行这种尝试的人,并未形成系统规模。《本草纲目》不仅仅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也是需要我们去传承的。这种传承,不是向某些极端宗教一样,将其作为不可动摇的经文,而是要继承、要验证、要修正、要补充。我想这也是李时珍先生希望后世做到的。
第三篇:本草纲目读后感
有时候上天为一个人关上了一扇大门,但总也会为他开一扇窗户。这句话用来形容李时珍最好不过了。虽然从小到大他都勤奋好学,但是考过来考过去就是考不上。还在20岁左右的时候,生了一场怪病,从那以后好了之后,李时珍便下定决心弃官从医。随后李时珍跟随父亲行医,经常因为遇到辨错药、抓错药的情况,看到了百姓对良医好药的期盼,也见到患者求医问药的艰难,更加坚定了他重修本草的想法。学医难,行医难,修本草更难。此后,李时珍查阅历代典籍采八百余家,踏万水千山考证诸家本草,穿风霜雨雪,历寒来暑往,守一盏孤灯,用近30年终于撰出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传承发展的,重要的一个基础和载体。无论是古代的医者李时珍还是现代的医者,他们继承和发扬的就是中国传统科学精神中的求真务实、关心民生、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一代一代的医者才能够不断地解决新的时代难题,为和后来医学的不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李时珍是在守正创新,今天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也是在守正创新。守这个“正”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守住这个“正”,然后再开出每一代的“新”,中国的未来就会越来越好。
第四篇:本草纲目读后感
选择李时珍这个角色,就是想想身临其境李时珍创作本草纲目的艰辛,弥补他本人最终没有看到成书的遗憾,亲身经历当时所发生的事情,也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本草纲目》采用的分类方法水平很高。既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又有独特的创新意义,它实际上已具备了现代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性。《本草纲目》之所以能被后世奉为经典流传,与其本身丰富而独特的学术价值密不可分。首先,《本草纲目》确立了中国古代本草学的新体系。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级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将药物分为16部60类,以纲带目,纲举目张,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为明清的本草学著作确立了新的学术规范;《本草纲目》在中药学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并且校订旧说、辨疑正误、结合临床实践,对很多药物的性理气味做了大量的补充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药药物品种和药性理论;《本草纲目》还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除了丰富的医学、药学知识外,该书还涉及到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自然科学和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农、林、畜牧、渔等生产技术知识。
第五篇: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我国的医药学巨著,是李时珍先生历经几十年风霜的成就,其中艰辛困苦难以用文字描述。本草纲目艰难的著成更是突显出李时珍先生不怕苦不怕难,心中的远方苦苦追寻有理想有梦想也敢于为其付出代价的伟大精神。本草纲目各卷各目细致清晰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其中的细致严谨更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其中所花费的心血几十年载日日夜夜苦想钻研,短短这一行字不能表达出李时珍先生所历经的艰难,我们应该把这份感慨铭记在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像李时珍先生一样,为民献身大业。不怕苦不怕难,敬业严谨专一的精神更是需要我们提醒自己身上的责任和重担。李时珍先生虽然早已逝去千年但是他光辉的历史任然留在我们心里,他任然是点亮中药学者的一道光,任然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学子,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是我在本草纲目中看到来自作者最闪耀的性格,在这本著作中看见的闪光点太多不是我短短几行子能说清道明,本草纲目的伟大精致,以及作者的细致严谨奉献无私这些感受到的他的精神在我的胸膛里久久回荡不能平息。
第六篇:本草纲目读后感
若要论述《本草纲目》的精神,我想王世贞已经在为其写的序中告诉了我们——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禁以医术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本草纲目》集历代中医药之大成,是李时珍先生耗时40余载打磨出来的巨著。我想,探寻《本草纲目》的精神,实则就是探寻李时珍先生的精神。对于中医药学者最高的评价应如药王孙思邈所说:大医精诚!何为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探寻《本草纲目》的精神还应从李时珍先生著书的坎坷经历中发掘。李时珍先生看到百姓,医馆,药馆因抓错药而延误病机的事件时有发生便决心写下《本草纲目》。先生为了了解更多的药材,访巡了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四川等地。对药材记述,考察。当《本草纲目》写成后,又主动要求考察修正,在十年后才得以真正出版。李时珍先生关注民生民命,真乃大医也!“”深入逆流船,心比铁石坚,致死不怕难”是对李时珍先生精神的最好描述,同时也是对《本草纲目》精神的最好描述!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本草纲目读后感500字(推荐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读《猫武士》有感,《小贝流浪记》读后感,《道德经》读后感,读《天蓝色的彼岸》有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