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话剧《春园1923》观后感 篇1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歌声响彻整个剧场。这是我唱《国际歌》最认真的一次。一百年前,在黄花岗七十二烈...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话剧《春园1923》观后感(优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话剧《春园1923》观后感 篇1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歌声响彻整个剧场。这是我唱《国际歌》最认真的一次。一百年前,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中共三大的代表们曾齐聚于此集体高唱《国际歌》,壮怀激烈;一百年后的今天,话剧《春园·1923》在距黄花岗不远的广东艺术剧院再度上演。尾声,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所有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剧场内奋发昂扬的气氛被推到了最高点……
2023年11月22日,我校党员观看话剧《春园·1923》,让我们了解了1923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云集广州,出席中共三大的故事,感受到了中共三大9天会议上的激烈争论以及观点碰撞背后共产党人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积极求索的精神。鲜活的戏剧表达,让红色文化在舞台上“活起来”,生动形象地走到每一个人的身边,每一个观剧的党员都深受鼓舞,为生活在广州而自豪。
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每个党员也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红色资源中汲取前进动力,弘英雄之气传承革命精神,在各行各业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话剧《春园1923》观后感 篇2
话剧《春园·1923》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借助演员们生动的舞台表演,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实现了国共合作的政治构想,这是中共三大的核心议题之一。通过观看这部话剧,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话剧《春园·1923》的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演员们用细腻的表演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先辈们的忧乐,困惑,挣扎,他们身上闪烁着的理想之光信仰之光,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当《国际歌》在会场响起再响起,是久违的感动,久违的热血沸腾!
《春园·1923》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党的历史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话剧《春园1923》观后感 篇3
1923年对于我们而言,好像是历史才会书写的过去,而对于老一辈革命先辈来说,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春园·1923》再现了中共三大召开的相关事件,旋转舞台让场景变换更为自然,时空更迭更是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变得丰富而震撼。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高中时,这句话曾被无数次当作我的作文素材默写在答题卷上。当话剧中瞿秋白饱含热情地诵读时,我不自觉地默念,眼泪早已夺眶而出。
春园寻迹探革命,话剧观演热泪盈。很荣幸能够在现场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这份鲜活的红色文化。革命群像带给我的满心震撼化作“群星闪耀时”五字方能形容。一个人的国际歌、一群人的国际歌、跨越百年时光的国际歌。在话剧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下,我们好像真的在与先辈们进行一场跨时空交流。他们的眼神充盈着对革命的渴求,我好似也读出了那漫溢着的对新青年的期待。生逢盛世,青年更当有为,莫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
话剧《春园1923》观后感 篇4
每次经过新河浦路,我都会看到中共三大旧址矗立于一栋栋小洋楼之中,对于这段历史,既陌生又亲切。在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春园·1923》以舞台艺术的方式再现中共三大波澜壮阔的历史,聚焦了一个世纪之前,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思考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方向的,也加深了我对百年之前这段历史的认知。看完这部话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泽东主席与蔡和森同志说的对话,“我们全党在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去探索,不能只争一时成败,对全局的思考不能片面,要放眼未来”。这也是指引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个人发展道路上的金石良言。感谢珠江新城门诊教职工党支部组织的这次“沉浸式”红色情景党课。
话剧《春园1923》观后感 篇5
“真理不灭,光芒永恒。”
第二次来到广东艺术剧院,这个话剧的殿堂,这一次,话剧《春园·1923》叩响历史的大门。
三条平行时空在话剧中展开,热火朝天的中共三大会议,被记者围着采访的第一位中共三大纪念馆解说员,一起寻找中共三大旧址的老党员和女青年……时空交错间,我竟觉得,现场观看这场表演的我们,和台上演绎的他们,也构成了平行的交错时空感。这种叙事手法从多个纬度体现出了中共三大的历史意义。
中共三大会馆的解说员,两眼炯炯有神,那句“我会用我这一生,讲好中共三大这个故事。”让我心头一震,当我真正看见,有人能够将党的理念贯彻始终,并且像播种一粒种子一般散发出去,我内心深处对共产党的无限敬仰又多了一分。
中共三大旧址的老党员和女青年,看着老党员讲述着当年的故事,女青年向往的目光,就像此时此刻坐在台下观看话剧的我们,我们也同样在听着老一辈的故事,那热血沸腾的场面,令我神往。
老党员隔空吟唱那曲《国际歌》,还记得歌中那句“国际”的翻译,被音译成了“英特纳雄耐尔”,翻译家总是能够用最贴切的意思去还原纯粹的感觉。
“英特纳雄耐尔,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相信,我们一定要实现,也一定会实现。
话剧《春园1923》观后感 篇6
一百年的时间很长,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从初生到健壮,中国从贫穷走到富强。一百年的时间也很短,因为同一首《国际歌》的旋律还在回荡。
2023年6月15日,伴随着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百年纪念为主题的话剧《春园·1923》在广东艺术剧院上演,一曲雄壮的《国际歌》在台上台下激昂演唱。一百年前,在距此仅仅千米之遥的黄花岗,中共三大的代表们也曾集体高唱《国际歌》。
一、时尚的舞台呈现
百年后的人们,不仅没有忘记胜利召开的中共三大,而且还在用最时尚的舞台美术形式和最时尚的叙事方式再现着那段历史。话剧《春园·1923》旋转的舞台上,曾作为中共中央驻地的春园和曾作为中共三大召开会址的二层小楼凝炼地伫立在一起,真实地还原了春园和会场的内外,舞台旋转、场景切换,人物在场景内外自如穿梭,完美地配合着故事的演进,相映成趣。
叙事方式上,徐梅坤寻找中共三大旧址的经过、与中共三大召开的过程相互穿插,既使得故事的叙述更加灵动,也丰富了展示主题的角度,寻找会议旧址与展示会址原貌、介绍会议的争吵与展示会议过程等等,两条线索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二、不凡的主旨立意
“是的!在那9天里,我们完成了所有议程。后来,有的党史专家说中共三大的9天议程,都是在争论中渡过的。其实不对,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思考、在探索、在寻找……”
剧中徐梅坤的一句台词,彰显了编剧在创作中所把握的主旨立意的不凡。中共三大是一次会议,剧目内容涉及了会议召开的背景,召开会议的通知的传达,参加会议人员的报到和接待,会议召开的全过程,会议的结束等等,可以说非常全面,但是编剧不仅限于展示历史,而是有深入地提炼和升华。编剧主要抓住了会议过程中对于共产党员是否应该加入国民党的争论,以及国际歌的传唱这两个最具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内容,用了大量笔墨,展示出了不凡的立意。与会代表之间的争吵,成功地表达出了革命者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和积极思考、探索,国际歌从翻译到刊印到最后集体高唱的情节,生动地阐释了《国际歌》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时代价值。
能够把一个政治会议写得如此全面生动已经非常不容易,更难得的是剧中的几处妙笔:召开中共三大的通知在共产党员间迅速传达,“钟英来信,六月赴粤,在广州召开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同一句台词在化妆成不同职业的共产党员间急速传递,伴随着职业的急速切换,犹如电波在大江南北,千山万壑间传播,让人感受到一股振奋的力量。在中共三大代表的争吵中,蔡和森和向警予这对夫妻的争吵被写得妙趣横生,争吵后蔡和森被“关门”在外,一个革命者瞬间化为被赶出门外的“惧内”大丈夫,既接地气又非常生动,既展示了革命者的多彩又增加了人物的可信性。
三、本土剧作家的担当
众所周知,政治历史题材的戏不好写,而这种以会议为主题的戏更不好写,不仅要编剧阅读大量的史料,还要消化吸收,生成自己的语言和认知体系,更要升华成自己的理解和见地,最后还要顾及当下的语境,可以说,写这样的题材,犹如钢丝上的舞蹈。
然而难度远不止于此,还有创作过程中为了赶某一纪念时间节点的加班熬夜,还有与导演磨合的心力交瘁,还要兼顾和遵守出品方、专家的意见建议和“红线”等等,然而,难以想象的是,几乎就在《春园·1923》首演的同时,该剧编剧创作的相同题材的广播剧《广州1923》已经在广东广播电视台播放,能够克服如此巨大的困难,这让我看到的是编剧的担当,是作为生长和创作在这片土地上的本土剧作家的担当,能够心怀如此担当,我想如果生在百年前,他们一定也是追随革命者的勇士。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话剧《春园1923》观后感(优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观《熊出没之变形记》有感,航天梦托举中国梦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观后感,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直播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