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作者:Admin2023-10-12 23:01:49

导读: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一 最近观看了电影《杨善洲》,影片主要讲述了保山地委书记二十余年投身植树造林事业,一心为公、恪守党员党性的先进事迹,我感触颇深。 01 1958年,大炼钢运...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杨善洲电影观后感(推荐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一

  最近观看了电影《杨善洲》,影片主要讲述了保山地委书记二十余年投身植树造林事业,一心为公、恪守党员党性的先进事迹,我感触颇深。

  01

  1958年,大炼钢运动开始,距离大亮山被砍伐一空,还有一年。

  此时的杨善洲尚未走上保山地委书记的职位,大亮山也尚且郁郁葱葱,云遮雾绕。杨善洲正在为滇西粮仓殚精竭虑,大亮山也在为滇西粮仓提供源源不绝的水汽。此时的人们不会想到,大亮山有一天会干涸,滇西粮仓有一天会面临大旱的威胁。杨善洲也不会知道,三十年后,他会与大亮山结下不解之缘。

  但是无妨,历史会让一个人走到他应该走到的地方。

  1988年,杨善洲卸任保山地委书记,此时距离大亮山林场扬名,还有二十年。杨善洲回到家乡,看到的是荒山野岭,是满目疮痍,是滇西粮仓看天吃饭的窘境。61岁的杨善洲老人,正是颐养天年,陪伴家人,弥补这么多年未尽的家庭义务的时候。而他却选择走上大亮山,自此,夕阳下的荒山上,出现了一群躬身造林的身影。

  我想,杨善洲来到大亮山,不仅仅是为了造福一方泽被后人,也是为了报答大亮山曾经抚育一方的恩情吧。

  02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杨善洲也不能例外。除了工作上的事务,他也有家人的羁绊,对于他的缺席,家人没有表示不满,更多的是理解与隐忍。这是杨善洲的幸运,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幸运,我相信这只是当时普遍现象的一个缩影。

  影片《杨善洲》刻画的,其实是以杨善洲老人为代表的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投身社会建设浪潮中的时代缩影。影片中数次用细节刻画了一批投身社会生产第一线的干部队伍,也展示了那个烈火如潮、翻天覆地的激情年代。

  那个时代人民的觉悟,造就了那个时代的辉煌。

  其中最值得分析的,是周波这一人物形象。当杨善洲第一次在人们面前提及植树造林的想法时,第一个响应的就是青年周波,一直到十七年后,周波仍旧扎根在大亮山上。要知道这十七年,是翻天覆地的十七年,从社会制度到经济现状到社会风气,都不再是那个纯朴热情、不究得失、一心为公的八十年代。我们应当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在那个变革的时代下,坚守在大亮山?

  周波这一人物形象,是新中国一代热血青年的缩影。影片的最后,大亮山上,已是古稀之年的杨善洲老人与周波在国旗前完成了历史性的握手。此时的大亮山松绿柏翠,云遮雾绕,它见证了一种精神的传递、一个时代的交接。

  03

  2023年,影片《杨善洲》上映,此时的杨善洲老人,已经去世一年。两年后,刚刚担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这一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元年,但是我想,这个时间,至少可以推早到1988年。

  2023年11月,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即将被消灭,沙漠将变成毛乌素森林。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消灭的沙漠。

  我想,杨善洲老人,其实从未离开。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二

  20XX年,在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我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中对老共产党员杨善洲鲜活的形象刻画令我印象深刻,正是这部电影,让我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也成为了我党员生涯中的一盏明灯。

  电影《杨善洲》由导演董玲执导,演员李雪健、李晨等人联袂出演,以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为原型,讲述了杨善洲作为一名从事革命40年,任地厅级20年的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需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去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为民造福。

  通过电影,能让我们学习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杨善洲同志以对党忠诚、对国热爱、对民负责为人生追求目标,退休前,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杨善洲同志鞠躬尽瘁,真正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忠实承诺。

  通过电影,能让我们学习到淡泊名利和克己奉公的精神品德。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面对女儿对他提出的调动工作的要求,他严词拒绝,大公无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面对政府对他的奖励金和补贴,他全部捐出,建设学校救济学生。

  通过电影,能让我们学习到心系群众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杨善洲同志退休前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退休后,仍然心系群众,心系家乡的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呕心沥血,造福百姓,展现老一辈共产党人孺子牛的精神风貌。

  我好像真的来到了大亮山,来到那个杨书记奋斗的地方。他就像一面明镜,充分展现出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精髓。这面镜子,能对照认知不足,能对照净化心灵。这部电影我推荐大家观看,可以找到内心的明灯与远方。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三

  杨善洲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为当地人民谋福利,但他的家人从来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利益。他对自己、对子女要求严格,说:“一辈子都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如果没有真本事,指望我在当官的时候照顾你们,那我不当官了呢?”他的家庭中十五位成员,其中八位仍然生活在贫困的山村。汉代时邹鲁之地流行一句谚语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同样的道理,这是对子女最深沉的爱。与其留给子女物质财富,不如教会子女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本领。

  杨善洲在退休以后,带着一帮人到大亮山,寻求致富之路,以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带着人,先计划要造林一万亩,坚持至少十年。他们刚到大亮山时,条件十分艰苦,住的是临时搭建的油毡房,后来建起了瓦房,但房子仍然不够住。他让技术人员先住瓦房,而他不顾自己年老、不顾深山里寒冷潮湿,仍然坚持住在原来的油毡房内。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品格,先人后己,讲求奉献。他说:“过日子,睡觉有个窝,吃饭有口锅,就可以了。”他不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他还一再嘱咐: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他自己一生清贫,几乎没有片刻的享受。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爱都献给了人民,而与自己的家人却聚少离多。

  有时我们会想: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那就应该是:讲求奉献,有崇高的理想,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谋福利的人;而绝不是把自己的一己之利放在首位的人。看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事迹之后,反过来我们想想自己,对生活中的琐事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对一己之利还有什么可以斤斤计较的?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讲理想、讲奉献,胸怀人民、胸怀社会,绝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四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是一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六十年如一日的朴实坚守。

  电影《杨善洲》拍摄于2023年,以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原型,以大亮山植树造林为主要故事线索,生动再现了他一生为民的感人事迹。在任期间,他狠抓农业,专注民生,打造滇西粮仓;退休后,他绿化荒山,造福子孙,践行朴实的诺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为官宗旨,无论在任与否,他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清瘦的面容、消瘦的身材、朴素的衣装,是李雪健老师扮演的杨善洲给我的深刻印象,他演绎的不再是“教科书式”的官员形象,朴实无华、和蔼可亲,贴近农民生活,是对这位农民书记的生动诠释。正如电影开篇,杨善洲遇见一位赶着参加婚礼的老乡,并不自称书记,而让老乡称他为老倌,与老乡亲切交谈,并帮助他挑水。深刻阐释了杨善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为官初心,党员信仰。

  此外,影片以环环相扣的剧情结构将杨善洲的朴实坚守展现的淋漓尽致。开篇以荒凉的大亮山为背景,以珍贵的“水礼单”为引,反映出缺水已成为保山地区当时及漫长岁月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此,杨善洲深刻意识到粮食生产水是命脉,水土保持树是根本,为杨善洲退休后决心到大亮山种树做了重要铺垫;无情的旱灾席卷保山地区时,面临老百姓欠收、绝收,甚至老百姓吃不上饭的严峻形势,杨善洲进一步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更是证实了他植树造林的坚定决心;杨善洲与省委领导的谈话道出了退休后回大亮山植树造林的初心,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养育了他,欠情,他答应过乡亲们,退休后一定回家乡做点事儿。为践行这朴实的诺言,他决定回乡种树,为守护滇西粮仓,为保障百姓利益,在他二十多年的坚守下,在他的努力奋斗下,大亮山从最初的荒草蔓生,难见林木,蜕变成后来的山野悠悠,植被丰厚。影片结尾再次切入大亮山的远景,此时的大亮山早已旧貌换新颜,与开篇形成鲜明对比,前后呼应,将杨善洲的朴实坚守蕴含进这茂密山林间。

  同时,影片以不同的情节线将杨善洲一心为公、一生为民的共产党员形象演绎的出神入化。例如二女儿的工作调动是贯穿影片的一条故事线,二女儿多次希望父亲能为自己解决工作问题,但杨善洲在家事上绝不动用私权,即便自己的女儿与丈夫两地分居多年,也不走关系为其调动工作。可当他发现家乡孩子们因民办老师流失无学可上时,亲自解决了许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再如把林场交给国家时,拒绝政府的捐赠仪式,仅仅带领林场几人在大亮山的山顶进行简单的捐赠仪式,宣布上级批准周波接任林场的场长,并交代周波一定要按比例给群众分成,体现了朴实坚守的传承。杨善洲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他一心为公、一生为民的初心,坚守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影片记录了杨善洲朴实的一生,并以青山作证,他六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一生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同时,影片通过杨善洲朴实的一生,真实彰显出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一生清廉、两袖清风的党性修养以及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为官初心,为新时代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五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奉献给共产党,以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演绎着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甘为人仆的优秀干部形象,杨善洲教会了我们为人之品、为官之德、为事之则。

  做人先立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我们更要深刻领会杨善洲为人的忠耿与刚直。在他身上,折射出一种光芒,一种高尚的品德。杨善洲为人正直、善良、怀仁处义。一辈子效忠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甘心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对工作执着、认真,公私分明、公正无私。看这部影片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他在山岭抚摸着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苗,语重心长地说“好孩子啊,好好长啊”。他把树苗当成宝贝,爱护有加,对这片山林的每一棵树苗都充满不舍与期待,20多年的心血换来一片绿油油的大森林,临终前又把价值三亿多元的山林无偿交给国家,这就是杨善洲尤其令人钦佩的宝贵品德,值得所有共产党员认真学习。

  为官先立德。有一句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身在其职,就应肩负起其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多办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谋利益。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在他生命垂危一刻,群众们纷纷到医院看望这位让他们爱戴敬仰的好书记,这就是干部与群众的鱼水之情。体现一个始终为群众办实事、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人民公仆形象。

  做事讲原则。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甘做人民的公仆。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严格要求别人,也严于律己,不吃免费的饭,不坐免费的车,不用权谋私利。他宁愿愧对妻子儿女也不愿违背做事原则,大女儿也曾因此与他争吵多次,产生诸多不解与怨恨。直的父亲临终前才深刻明白老父亲一辈子对共产党的衷心与贡献,心结才得以化解。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是这样评述杨善洲的:“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我们应以杨善洲作为一面铜镜,不断正视自身,改善自身,达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境界;我们应以杨善洲为榜样,深刻领悟他的真、善、美,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六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问为什么,总是最喜欢问:“谁是我们身边最可亲可敬的人呢?”但不同的人告诉我不同的答案,所以我一直在叩问自己,也叩问着身边的每个人。观看电视剧《杨善洲》后,我心里终于有了答案: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就是我们身边最可亲可敬的人。老书记杨善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要以杨善洲为镜,让我们时常对照自己,自觉反省,扪心自问,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干事、如何为政、如何做官。

  电视剧《杨善洲》采取了纪录片与传统电视剧平铺表现手法的杂揉嫁接,突破了红色经典剧的固定套路,让观众眼前一亮。整个剧本以女记者叶子的采访和思考、以杨善洲的工作生活两条线索贯穿全剧,场景的交叉感带给了观众视觉和心理上的巨大震慑力,给观众在情感上营造了一种场景变换所造成的心理共鸣。

  剧中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就是妻子张玉珍与耕牛“弓背”的跨时空的“人牛对话”。这种跨时空与超常规故事情节的情感穿越,在艺术效果上大大超过了让演员“独自哭诉”或者采取人与人之间的“同类理解”的单纯设计。“五个女人”在简陋的房子里围着桌子吃饭的镜头,加上真实的场景,朴实的服装道具和演员投入的表演,这个家庭对一家之主的“男人杨善洲”的渴求愿望,“一个镜头”或“一个场景”或“一个无语的场面”已经将人间亲情的缺失表现得淋漓尽致和荡气回肠,不仅催人泪下。更重要的是这种立体表现和错位表达曲折迂回地表现了主人公杨善洲身上的共产党员一心为民、亲民,为民谋利办事、大公大爱的火热情怀,真正达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杨善洲时时处处为民造福,不求惊天动地,只求一点一滴。从实施了坡地改梯条田的“种粮书记”,到头戴竹叶帽挽起裤脚跳到田里熟练秧插的“草鞋书记”,从7000元建起一住就是8年的“油毛毡房”,到引进资金300万元建设林场却主动放弃符合政策规定的30万元奖励的“捞油水机会”,等等,正如演员刘佩琦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杨善洲不应该死,我希望杨善洲的精神、信仰、追求会唤醒广大的民众,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领导在心中树立起‘为民造福’的信仰。”大亮照人生,善行乐民。杨善洲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播撒温暖的好人,每一个党员干部也要努力做一个能够温暖周围人的人。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七

  电影《杨善洲》,讲述的是一个老共产党员从领导职务退休后,继续实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的动人故事。

  在近40年的工作中,他一直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了共产党员的诺言。在退休后他放弃了安享晚年的机会,22年如一日的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用共产党员的执着换来了一方水土的繁茂,大公无私的坚持为人民和社会服务。

  反观自省,我们要学习的是杨善洲坚守党性,踏踏实实干事业,兢兢业业为企业的精神;我们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我们更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八

  1999年6月1日,人民日报第10版刊登了《读一读这位老人平凡动人的故事你会明白什么才是美丽而高尚的人生——一位老人与一片森林》,讲述的就是杨善洲——云南省保山县原地委书记,退休之后不进城,志在深山办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献国家的故事。

  有幸在工作之余,分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安排全体党员观看了《杨善洲》,这是一部歌颂优秀共产党员、弘扬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基层干部楷模的主旋律电影,讲述的是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但与以往同类影片所不同的是,杨善洲的故事不是重点讲述他作为保山地委书记时的优秀事迹,而是他60岁退休后,主动放弃进大城市疗养的机会,心甘情愿回到家乡,将大亮山由一片贫瘠的荒地变成万亩山林的故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从影片中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杨善洲开山垦荒的日子是艰苦的,艰苦环境下的快乐更加珍贵。当他看着漫山遍野的树苗心生欢喜时,却遭遇了毒草的侵害,面对貌似令人绝望的困难,他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不眠不休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成功解决了危机,让树苗得以茁壮成长。

  林场决定种植经济果木,为了解决节约资金,杨善洲走上街市,在路人异样的目光下捡果核育苗,在他的带动下,原先怕丢面子的临场职工们都能坦然的上街捡果核。

  山上种树的日子单调而艰苦,很多人无法克服各种困难来了又走。但这都无法阻挡杨善洲开山垦荒的决心,原本以为五六年的时间,但他却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将大亮山从荒山变为万亩林场。

  ……

  类似的事迹数不胜数,但都折射出老书记杨善洲身上的一种精神,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克服。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了坚定的理念信念,站的就高了,眼界宽了,心胸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从他的事迹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坚守的理念信念,也看到了在这样的理念信念支持下,他做出的丰功伟绩。

  二、公私分明还是食古不化?

  杨善洲在山上种树时得知孩子们不能上学的原因是由于民办教师流失,他亲自将相关部门干部共同邀约上山,解决了70名民办教师的转正问题。为了让随他一起上山种树,一种就是17年的青年周波能够早日结婚,他第一次“走后门”帮助周波找到了林业局的工作。然而,他却没有帮助自己的女儿。他的二女儿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为两地分居烦扰,杨善洲解决了70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的女儿打一个电话,二女儿对他声泪俱下的控诉也无法动摇他丝毫,在他心里有一条简单却明确的底线:公是公、私是私。我们开始也许会不理解,杨善洲狠心拒绝了行将就木的老母亲的殷切恳求,是否是不孝?让女儿伤心欲绝,又是否应当?然而,当时间过去二十年,当二女儿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了曾经的渴求,也终于理解了父亲对她寄予的期望和爱,我们也才能够真正理解杨善洲的坚持。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所必须坚守的,要做到修信、修品、修行、修律,任何时候都要慎独、慎初、慎微,进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宗旨是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大旱,青翠的大亮山护佑下的保山人未受大旱影响,青山是杨善洲生命的真实写照,流水则讲述着一个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的赤诚。最后,让我用一首流传于滇西的民谣再一次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赞美杨善洲—这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共产党员的楷模:“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杨善洲电影观后感(推荐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观《熊出没之变形记》有感航天梦托举中国梦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观后感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直播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